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Hardinge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病临床分析孙帆;赵小林【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hip joint disease by Hardinge approach.MethodsChose 154 cases of hip bone and joint disease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in our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77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atson-Jone approach,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ardinge approach. A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 To observe the patient's treatment outcome and treatment process. ResultsAl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y operat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levant indicator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y significant,P<0.05.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ffective rate was 67.53%,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21%,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ip osteoarthritis patients with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e Hardinge approach can achieve satisfactory results in a short time.%目的:探究Hardinge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病的临床效果。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摘要:目的:分析及评价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对42例(侧)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
术前做好全面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等术前准备。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15-02股骨头坏死可发生各个年龄段,以成人后为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活动交往增加,易发因素增多,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逐渐上升,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对于三期及四期的股骨头坏死,因其已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极易出现多种早晚期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直是骨科医师处理难题。
1999年-2009年我科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42例(侧),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2例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48~62岁,平均55岁,坏死原因创伤后18例,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14例(含双侧4例),显著的长期饮酒史患者4例(含双侧2例)。
左侧24例,右侧18例,来诊最长者为确诊8个月之内。
合并症:高血压12例,糖尿病8例,类风湿关节炎等14例,陈旧性脑卒中患者6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前准备。
对入院患系统面检查,无禁忌证者一周内安排手术。
检查后暂不适合手术者,积极纠正治疗,均在2-3周内符合手术要求,进行手术。
1.2.2 手术方法。
麻醉:36例连续硬膜外麻醉,6例类风湿病人因穿刺失败采用全麻。
手术步骤:(1)体位。
外侧或前外侧切口,患者平卧,患侧臀部垫高。
(2)切口与显露。
切口选择外侧或前外侧切口,显露髋关节。
(3)切除关节囊,脱位髋关节。
显露髋关节囊后,分离关节囊外的粘连,充分显露其前方,上方及下方,上至髋臼周边,下至大转子基底,切除关节囊及滑膜。
将髋关节外旋、内收,使股骨头脱位,切除髋后方残留的关节囊和滑膜。
如髋关节强直,应先凿断股骨颈,然后用髋臼凿取出股骨头。
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观察彭勇勇【摘要】目的观察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01—2015-07间在广东省陆河县中医院收治住院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予以观察组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8%,对照组优良率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推广.【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年(卷),期】2017(041)001【总页数】2页(P28-29)【关键词】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坏死;临床效果【作者】彭勇勇【作者单位】广东省陆河县中医院骨科,广东陆河516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4股骨头坏死为骨科常见病之一,该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股骨头坏死主要指的是因为髋关节脱位或者股骨颈骨折,从而破坏股骨头血液运行机制,进一步致使患者部分或者整个骨头坏死[1]。
最近几年,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微创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微创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因具备创伤小、出血量低以及术后恢复迅速等优势而得到普遍应用[2]。
为了观察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出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01—2015-07间我院收治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58.56±4.89)年;病程1~6年,平均病程(2.23±1.46)岁;按致病原因分:激素性坏死28例,酗酒性坏死13例,髋部外伤9例。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骨折临床疗效分析苗峰田;贾瑞霞【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髋关节股骨颈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意见.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髋关节股骨颈骨折患者12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1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61例,采用常规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研究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优秀者36例、良好者19例,其优良率为90.1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5例、20例及7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92,P<0.05).研究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仅发生1例骨质疏松、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褥疮及1例尿路感染,其并发症发生率为4.9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35,P<0.01).治疗前,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为(90.26±2.57)分、对照组为(70.33±4.16)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361、34.313,P<0.01);其中,研究组治疗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33,P<0.01).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髋关节股骨颈骨折临床治疗中,临床疗效肯定,术后并发症更少,髋关节功能康复质量更高,可显著提升患者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8(037)001【总页数】3页(P10-12)【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骨折;疗效【作者】苗峰田;贾瑞霞【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骨外科,山东聊城 252002;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骨外科,山东聊城 252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髋关节是由股骨头和髋臼相对构成,属于杵臼关节。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作者:齐晓兵李亚莉易洪城周长林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5期摘要: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成为一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并且广为使用。
本文简述下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及疗效。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人工髋关节;置换前言:老年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症,用传统治疗时间长,疗效差,难以符合老年人的要求及身体状况。
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广泛的应用于患者的髋关节置换治疗中。
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比较常见的病症,本文会对于如何运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相关解析。
1.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1病症概念。
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股骨头坏死,医学上的定义就是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
股骨头坏死的英文所写是ONFH,另一个医学名称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骨科领域中极其常见,但是治疗是很困难的,它的常见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创伤性的,另一种是非创伤性的。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主要是因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髋部外伤所导致的,而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主要是由皮质类固醇的应用及酗酒所引起的。
下面对髋关节做一下整体性的介绍。
人正常的髋关节由一个球形物(股骨头)及杯状物(髋臼)所构成,它是大腿骨(股骨)与骨盆所形成的关节,四周由强力的关节囊、肌肉韧带包围着,这个关节承载着全身最大的力,所以极容易受损,球体的外围还有杯状物内缘覆盖着平滑的软骨,当然这其间会产生很小的摩擦,因为有滑囊膜分泌黏液来减小摩擦。
1.2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确定标准。
首先介绍一些主要方法,通过观察临床上的症状、体质特征还有询问是否有病史,一般的股骨头坏死在腹股沟和臀部、大腿部位的主要关节出剧烈疼痛,髋关节部分活动受到限制,还有就是髋部是否受过外伤,是否有过皮质类固醇的使用,是否现在或者曾经饮酒等等;可以通过观察X线片是否有改变来断定,常见的股骨头坏死会表现为股骨头塌陷,只是关节的间隙会变小,股骨头内部会产生界限,出现硬化带,而且坏死的股骨头的软骨下骨也会有问题;最先进的办法就是通过核素扫描,扫描坏死的股骨头内热区会发现其中出现冷区;股骨头的T1加权相呈带状低信号(带状类型)或T2加权相有双线征,这也是股骨头坏死的一大特征;出现骨髓坏死的现象,在检查骨髓时骨小梁的骨细胞空陷窝多于50%,而且它旁边的几根骨小梁也呈现出病症。
主国塞旦匡型!Q!Q生!旦筮!!鲞筮!翅g堕鲤墼』!坚婴世堕!堕笪!型丛!壅丛堡E虫:!Q!!:!!!:!!:盟!:!人工髋关节置换33例临床分析金道宏【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 R)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疾病,重建髋关节功能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8年9月我们采用T H R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33例均治愈,H ar r i s评分术前平均42分,术后91分;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髋关节疼痛2例,经对症治疗后消失,未见感染、神经损伤、脱位、假体柄折断、松动下沉等并发症。
随访1~5年,优21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87.9%。
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重建髋关节功能较为有效方式,恢复快,治愈率高,临床应个体化选用合适的假体及固定方法,积极预防并发症,可达满意效果。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疗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 ot al hi p r epl acem ent,TH R)是重建髋关节功能较为有效的方式…,成功率高,改善关节功能和缓解疼痛疗效显著。
2005年3月至2008年9月我们采用TH R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患者33例,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3例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51—76岁,平均62.5岁。
其中股骨头缺血坏死14例,股骨颈骨折10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6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髋臼全部为非骨水泥型,股骨头骨水泥型22例,非骨水泥型11例。
1.2手术方法:术前积极支持治疗,控制并存病,如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提高患者耐受力,选择合适人工髋关节假体,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22例采用改良H a r di nge手术切口,11例采用改良Sm i t h—Pet ers en切口,打开关节囊,暴露大转子基底及股骨干上端,依次作股骨头脱位及股骨颈在距小粗隆上方约1.5cm水平行截骨,清理髋臼周围软组织及骨赘,用髋臼锉磨主要对髋臼负重面进行磨削,彻底清除软骨面和骨皮质直至磨削面见均匀渗血,尽量保留皮质下骨松质,冲洗、吸干、放置髋臼帽于外展45。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慢性疾病,好发于20~50岁的中青年患者。
这种疾病常破坏髋关节,致残率极高。
目前,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该病晚期治疗的首选方法。
与老年THA人群相比,中青年股骨头坏死患者年龄较轻,活动量大,伴随骨溶解、下沉、松动等并发症提早出现,故有较高的翻修率。
为了尽量多保留股骨颈和骨干的骨质,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应用无柄全髋关节能够减少股骨颈及近端骨量的丢失,以延缓行THA的时间,有利于翻修,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向THA过渡的治疗方法。
本院采用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青年股骨头坏死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10年9月,本院采用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青年股骨头坏死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35~58岁,平均48岁。
双侧股骨头坏死4例,左侧7例,右侧5例;其中FicatⅡ期3例,Ⅲ期7例,Ⅳ期6例。
行右髋置换11例,左侧9例。
1.2人工关节材料无柄人工髋关节(上海复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研制)由股骨颈保护装置(罩杯)、可调节小头、中心骨钉和髋臼杯组成。
假体商品所引用标准为国际CPLQS002钴铬钼铸件质量标准,符合中国国家标准Y0117.3-93。
另有手术专用工具1套。
1.3手术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标准健侧卧位并牢固固定骨盆,作髋关节后外侧切口,逐层显露至髋关节后侧。
先切除后、上壁关节囊显露股骨头后侧,屈髋内旋将股骨头向后脱位,然后处理股骨头颈,按一心、二塑、三平、四罩的顺序进行操作[1],切除多余股骨头;试罩合适后,切除前壁关节囊及进行髋臼处理并安装臼杯及内衬。
最后,在合适的头颈处,装上与试模相配的罩杯和小头,关节复位。
检查复位后关节的稳定情况,冲洗术野,放负压引流管,修补后旋肌群,缝合伤口。
1.4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d,第2天若引流量少于50ml则拔除引流管,第3天可扶拐下地行走。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室病例讨论范文
引言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严重骨关节炎等疾病的有效手术方式。
本次病例讨论将重点分析手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为今后手术提供参考。
病例概述
患者,女性,68岁,因右髋关节严重骨关节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过程中发现患者骨质疏松严重,髋臼后缘粉碎性骨折,给手术带来一定难度。
手术操作要点分析
1. 暴露髋关节
充分暴露髓腔入路和髓腔壁,方便置入人工髋关节植入物。
同时避免过度牵拉和挤压,防止软组织损伤。
2. 备皿与置入
由于患者骨质疏松严重,在备皿过程中需格外小心,避免骨质破碎。
置入人工髋关节时,也要注意力量大小,防止骨折加重。
3. 修复骨折部位
本例中,患者髋臼后缘发生粉碎性骨折,需要采取合理的固定方式,如钢丝环扎或重建髋臼后缘,确保术后关节稳定性。
4. 止血与引流
彻底止血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键,要仔细查看是否存在渗出,必要
时可放置引流条。
术后要点
1. 卧床休息,并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促进术后恢复。
2.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3. 定期复查,观察关节活动情况,并进行影像学检查。
小结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操作难度较大,需要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掌握良好的手术技巧,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同时也要重视术后康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尽快重拾生活自理能力。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王科林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2期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来治疗。
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约在1.5小时-2小时,出血量少,术后髋关节活动能力基本恢复,能够进行正常的活动。
结论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髋部及股骨的质量综合考虑,选择合适假体和固定方式,可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全髋置换术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各种骨内、外致病因素引起骨组织营养血流减少、骨内血管网受压或流出静脉阻塞,造成局部血供障碍,严重者可引起骨组织缺血性坏死。
临床将其分为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和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多发生于老年人[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工金属髋关节替代病变的髋关节,维持下肢正常功能,降低患者肢体残疾程度。
现将我院2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了20例股骨头坏死的患者,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在35-72岁,平均55.2岁。
股骨头坏死Ficat分期:Ⅲ期12例,Ⅳ期8例。
坏死原因创伤后坏死的10例,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5例(含双侧3例),显著的长期饮酒史患者5例(含双侧2例)。
左侧12例,右侧8例。
所有患者均通过X-ray、CT和MRI检查,确诊为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1.2方法
手术方法。
患者在全麻下进行手术,麻醉生效后患者侧卧于手术台上,常规消毒,取髋后外侧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筋膜,钝性劈开臀大肌,显露并沿股骨止点,切断短外旋肌群,切开关节囊,脱位髋关节,显露髋关节后,清除增生的滑膜等软组织,取出股骨头凿除髋臼增生的骨赘,应用髋臼生物型假体打入髋臼,用2枚髋臼螺钉固定,安放聚乙烯内衬,然后处理股骨近端,应用股骨柄生物型或骨水泥型假体保持前倾约15°打入髓腔,安放球头,将髋关节复位,被动活动见髋关节稳定,关节活动度好,冲切口内置引流管,依次缝合切口。
术后常规置引流1-2d,摄术后X射线片,抗生素预防感染4-7d,术后第二天给予低分子肝素10-14d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术后3-5d逐渐开始扶拐下床活动。
1.3疗效评定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疼痛44分,功能47分,畸形表现4分,关节活动范围5分,总分100分,90-l00分为优,80-90分为良,70-79分为中,70分以下为差。
2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假体脱位等并发症。
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6个月-24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14例,良5例,中1例,优良率为95%。
3讨论
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很多,多由于解剖结构特点造成局部血供较少,侧支循环少,如受外伤、劳损或其他原因容易使其遭受损伤失去血供来源而发生坏死。
此外某些部位应力集中可使骨质压缩,骨髓内压升高,同样发生上述变化致骨缺血坏死。
生物物理学因素放射、过冷、过热等都可引起局部骨质坏死。
大量服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后,体内脂肪栓子堵塞终末血管也可发病。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作为股骨头坏死的确诊依据,早期可见血浆郁滞,间质水肿,最后骨髓部分纤维化,坏死骨小梁数量进一步增加,周围有新生骨细胞围绕。
X线检查是诊断股骨头坏死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
股骨头坏死早期可表现为骨质正常或轻度疏松,有些病人因周围正常骨组织的失用性萎缩,而出现病变区骨密度相对均匀增高现象,随后可见负重区有楔状硬化带或骨组织囊性病灶形成,进一步出现与关节面平等的“新月状透亮带”,关节间隙增宽,此时提示支撑关节软骨下骨板的松质骨骨折塌陷。
最后,软骨下骨板及关节面塌陷,骨轮廓改变,阶梯状不连续,骨压缩加重,同时髋臼关节面也受损,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形成,整个关节呈现退行性关节炎改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最有效地治疗方法。
当患者处于中晚期也就是三,四期的时候,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彻底改善关节活动及早期恢复负重功能。
人工假体分为骨水泥型和生物型假体,根据患者的骨质条件和身体状况选用合适的人工假体,骨质较好的患者可选用生物型,骨质疏松较严重的患者可选用骨水泥型。
生物型固定主要是依靠骨小梁的生长,通过自身骨长入其多孔表面,以达到骨——假体间固定的方式,因此对骨床质量的要求较高[2]。
骨水泥固定则是应用骨水泥将假体与骨组织结合在一起,骨生长能力较差,很难长入非骨水泥假体的多孔内[3]。
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疗效相当。
术后第4天可下床活动,骨水泥型可负重行走,生物型要6周后可负重行走。
综上所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髋部及股骨的质量综合考虑,选择合适假体和固定方式,可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Lafforgue P.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J].Rev Prat,2006,56(8):817-825.
[2]彭远立,蒲超,邹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72例治疗体会[J].四川医学,2009,23(8):775-776.
[3]罗先正,邱贵兴.人工髋关节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