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工作与“三农”法律应用满分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57.50 KB
- 文档页数:5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三农法律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村法治水平,本报告选取了一起典型的三农法律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广大农民提供法律帮助,为农村法治建设提供参考。
案例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一)案情简介李某,男,45岁,某村村民。
2008年,李某与村集体签订了为期30年的土地承包合同,承包了该村100亩耕地。
2016年,村集体决定将李某承包的土地收回,重新分配给其他村民。
李某认为村集体的做法侵犯了其土地承包经营权,遂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法律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权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承包农村土地的权利。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土地承包期限为三十年。
土地承包期届满,按照国家规定和土地承包合同约定,可以续包。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转让、互换、继承。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李某与村集体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合法有效,李某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
村集体未经李某同意,擅自收回其承包土地,侵犯了李某的合法权益。
(三)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李某与村集体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合法有效,李某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
村集体未经李某同意,擅自收回其承包土地,侵犯了李某的合法权益。
据此,法院判决村集体返还李某承包的土地,并赔偿李某因土地收回造成的经济损失。
二、案例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纠纷(一)案情简介张某,男,50岁,某村村民。
张某于1990年取得了宅基地使用权,并在其上建设了房屋。
2018年,张某因房屋老化需要进行翻建。
然而,张某的邻居认为张某翻建房屋影响了其采光和通风,遂阻止张某翻建。
张某无奈之下,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法律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乡镇人员农业法律法规方面试题与答案三、简答题78、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所称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79、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所称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
80、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权限,发布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信息。
81、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如实记载下列事项:(一)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二)动物疫病、植物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三)收获、屠宰或者捕捞的日期。
82、对可能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兽医器械,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实行许可制度。
83、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不得销售的五种农产品:(一)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或者其他化学物质的;(二)农药、兽药等化学物质残留或者含有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三)含有的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四)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不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技术规范的;(五)其他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
84、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冒用农产品质量标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85、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四十七条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未建立或者未按照规定保存农产品生产记录的,或者伪造农产品生产记录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86、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第三条农业部负责全国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87、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者个人,用于销售的下列农产品必须包装:(一)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认证的农产品,但鲜活畜、禽、水产品除外。
三农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近年来,农村问题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农村的发展关乎千家万户的农民,也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了解和掌握三农知识成为了每个人的应有之责。
本文将结合历年的考试真题,以及详细的答案解析来深入探讨三农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道考题:“农村金融一直以来都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请问下列关于农村金融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乡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机构;B.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是目前发展最快的农村金融机构;C.农村商业银行是专门为农村地区服务的金融机构;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扶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性银行。
”正确答案是B.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是目前发展最快的农村金融机构。
解析:农村金融的发展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现实中,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乡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机构,发挥着连接农村与城市金融市场的桥梁作用。
而农村商业银行则是专门为农村地区服务的金融机构,提供各类金融服务。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则是扶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性银行。
相比之下,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农村金融机构,它主要通过发放小额贷款来支持农民创业、发展农村产业等。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道题目:“农田水利建设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水稻生产需要灌溉水源;B.农田水利工程包括水库、引水渠等建设;C.水稻分湿地稻和旱地稻两种类型;D.耕地排水可以提高土壤湿度。
”正确答案是D.耕地排水可以提高土壤湿度。
解析:农田水利建设是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
水稻生产需要充足的灌溉水源,尤其是在水稻的生育期间需要较多的水分。
农田水利工程包括水库、引水渠等建设,它们的建设可以确保农田灌溉的水源供应。
水稻分湿地稻和旱地稻两种类型,湿地稻需要更多的灌溉水源。
而耕地排水是指将农田中过剩的积水通过排水系统排出,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1、第一,大力促进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
1998年中国首次提出建设公共财政制度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在财政收入稳步增加的基础上,大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已经通过实行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取消农业税、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在全国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以及解决失地农民和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等多种渠道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支持。
2006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启动了一系列旨在加大社会基本公共服务资金投入的重要举措,包括自西部开始逐步将中国的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区,同时提高农民每人每年的补助标准等。
从这些以均等化为主要取向的财政改革不难发现,无论是收入还是支出,各级财政的管理理念和工作重心正在逐步向农村的弱势群体和农业的薄弱环节转移。
以农民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象,这充分反映了我国的财政分配正在配合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战略,转向更多注重公平和根本改造城乡分治格局的政策取向。
第二,积极引导生产布局的区域调整。
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主要将依靠粮食主产区数亿亩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来保障,财政支农资金将会以农业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为重点,解决好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农业生产的瓶颈因素,集中资金、重点投入,着力打造“中国粮食生产的核心区”。
从全国范围内看,这些粮食主产省(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5%,近3年平均每年商品粮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
国家确定的484个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重点县(农场),耕地面积占到了主产区的一半以上。
集中财政资金,充分发挥农业主产区的潜力,必然会成为财政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政策手段。
2006年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安排用于13个粮食主产省(区)的部分,在2005年占60%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就充分体现了财政支农资金进行区域调整,重点扶持主产区的政策取向。
三农一扶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是多久?A. 30年B. 50年C. 70年D. 100年答案:A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为30年。
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参与哪些事项的决策?A. 土地承包B. 集体资产的管理和使用C. 集体经济组织的合并、分立、解散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参与土地承包、集体资产的管理和使用、集体经济组织的合并、分立、解散等重大事项的决策。
3.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需要满足什么条件?A. 转让双方均为同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B. 转让双方均为同一乡镇居民C. 转让双方均为同一县市居民D. 转让双方均为同一省区居民答案:A解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必须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即转让双方均为同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有哪些?A. 转包、出租、互换、转让B. 转包、出租、入股、转让C. 转包、出租、互换、抵押D. 转包、出租、入股、抵押答案:A解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包括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
5.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分配原则是什么?A. 按劳分配B. 按需分配C. 按资分配D. 按人口分配答案:A解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即根据成员的劳动贡献进行分配。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受让方需要满足哪些条件?A. 必须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B. 必须具备农业生产经营能力C. 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D. 必须经原承包方同意答案:B、C、D解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受让方必须是具备农业生产经营能力的个人或组织,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并且必须经原承包方同意。
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从事哪些经营活动?A. 农业生产B. 农产品加工C. 农村旅游D. 农村金融服务答案:A、B、C、D解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以及农村金融服务等多种经营活动。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试题及答案(最终五篇)第一篇: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试题及答案一、解读今年的一号文件,为什么要加快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答: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农业科技创新是指在农业生产体系中引入新的动植物品种或生产方法,实现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行为,包括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等技术进步的全过程。
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作用:1、科技创新促进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2、科技创新提高动植物的生产能力3、科技创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4、科学技术使农产品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加工,实现农产品不断升值。
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的迫切要求(一)农业和农民呼唤着科技1、耕地递减2、水资源面临危机3、劳动成本逐渐上升4、农业资金外流加速5、农业环境恶化6、科技储备不足,技术推广艰难(二)农产品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要求科技创新1、满足国内农产品市场结构变化,需要科技创新;2、缓解农产品市场国际化对我国市场的冲击,需要科技创新(三)我国的农户经济特征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出了新要求:1、技术面临的是千家万户2、农户多种经营要求技术多样化3、农民采用技术的积极性下降4、农民采用新技术的风险意识加强(四)农业技术的特征要求建立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制度:1、农业技术地域性强2、农业技术保密性差3、农业技术成果更新成本低、周期短4、农业技术采用风险大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支持和保护农业?答:国家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是一个永恒的规律1、在农业份额演变的任何阶段,农业始终是其它产业赖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云南农村基层工作实用读本第七篇问题答案第一章1、为什么说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从理论上讲,是由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内在联系决定的。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从实践上讲,是由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决定的。
2、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具体策略有哪些一、推进城乡统一要素市场建设二、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三、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结合农村基层干部岗位职责,阐述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作用和意义党的十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转变方式非常关键时期召开的具有十分重要的一次会议,既是对过去一阶段时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的经验的回顾总结,也是对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发展的规划,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进行全面部署,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精神,对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其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意义深远,是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及精华。
学习十八大精神,深化了思想认识。
学习十八大精神,更新了思想观念。
4、结合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简述土地建设用地流转需要注意的问题1、农民利益问题。
一是不能违背农民的意愿强迫流转,流转的条件、方式、价格等应由农户自主决定;二是土地流转后农户的既得利益要不低于或高于土地流转前,否则流转将很难实行。
2、流转主体问题。
一是采取转包及互换方式的,不得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农户进行流转;二是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可以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农户、单位和个人流转,但由于这种流转方式使得流转方在承包期内失去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当坚持“稳妥、慎重、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优先”的原则。
3、流转年限问题。
除“四荒地”( 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外,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签订的时间不宜过长,到期后,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续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