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练习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89.50 KB
- 文档页数:5
基础知识6、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化、人口和民族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北极圈穿过我国北部B.我国最北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C.东部临海,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D.我国领土最西端位于东五区,最东端在东九区,跨四个时区读下图,回答2~3题。
2.青岛所临的海区为()A.东海B.黄海C.渤海D.南海3.有关该海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底全为大陆架B.海底锰结核资源丰富C.季风洋流盛行D.为我国内海之一4.现有四幅我国省区挂图,如果图幅大小相同,那么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仅指省区的陆地面积而言)()A.新、青、鲁、琼B.青、鲁、新、琼C.鲁、琼、新、青D.琼、鲁、青、新5.下列各组中,相邻的两个省级行政单位是()A.黑、辽B.京、津C.滇、粤D.陇、藏省级行政中心是我国省级行政区的政治中心,据此回答6~8题。
6.位于黄河流域的省级行政中心是()A.西宁 B.南昌 C.成都 D.沈阳7.下列各组省级行政中心之间,冬季温差最大的一组是()A.重庆武汉B.济南石家庄C.哈尔滨广州D.南京福州8.位于东西、南北铁路干线交会处的省级行政中心是()A.西宁B.郑州C.济南D.兰州某游客在日记中写道:北京时间2时15分,旭日的霞光就撒满了三江平原的乌苏镇。
在这个有我国“东方第一镇”之美誉的边境小镇的市场上,早已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进行木材、大豆、小麦等交易。
据此判断9~11题。
9.读上图,我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位于()A.①图中B.②图中C.③图中D.④图中10.依据日记内容判断,当时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1.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的邻国是()A.朝鲜B.韩国C.俄罗斯D.蒙古下图为“我国城乡15~64岁各种受教育水平人口比重图。
”读图回答12~13题。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第1节中国的疆域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A.200万平方千米B.300万平方千米C.400万平方千米D.500万平方千米2、与我国陆地相邻,并且均为内陆国的有 ( )A.俄罗斯、蒙古、巴基斯坦B.哈萨克斯坦、印度、缅甸C.蒙古、阿富汗、老挝D.朝鲜、尼泊尔、老挝3、我国领土最西端在 ( )A.曾母暗沙B.帕米尔高原(73°E附近)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4、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位于东半球,也位于北半球B.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C.海陆兼备,陆上邻国15个,隔海相望国家6个D.领土跨纬度近50度,寒带、温带、热带都有5、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 ( )A.10海里B.20海里C.6海里D.12海里6、与我国隔海相望的一组国家是()A、印度、文莱、菲律宾 B.马来西亚、朝鲜、韩国C.朝鲜、蒙古、塔吉克斯坦 D.印度尼西亚、日本、菲律宾7.在一张长55厘米、宽50厘米的纸上,画一幅中国行政区图,这幅地图的最大比例尺是[ ]A.1:10000000 B.1:100000 B.1/100000000 D.1/1000008.我国纬度最高的省是:[ ]A.新疆B.广东C.海南D.黑龙江9.夏至日,下列地区白昼最长的是[ ]A.广州B.漠河C.乌苏里江上D.帕米尔高原10.我国最大的岛屿是[ ]A.海南岛B.台湾岛C.舟山群岛D.南沙群岛二、判断题7、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松花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8、渤海和台湾海峡是我国的内海()三、综合题9、读右图,回答:(1)填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名称:邻国:①②③④隔海相望的国家:⑤⑥海域:⑦⑧大洋:⑨⑩(2)将A尼泊尔、B塔吉克斯坦、C越南、D渤海、E海南岛、 F山东半岛前的字母填注在图中。
10、从海陆疆域看,中国同英国有什么不同?同蒙古有什么不同?同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能力培养读右图,分析回答:1、当我国2月时,北国的黑龙江省和南部海南省的大地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2、当夏季北京时间6点时,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第2节中国的行政区划基础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组中,属相邻的两个省级行政区的是()A.黑龙江省和辽宁省B.云南省和广东省C.甘肃省和重庆市D.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陕西省2、在我国23个省中,与三个自治区接壤的是()A.四川省B.青海省C.甘肃省D.云南省3、河南、安徽、河北三省的简称依次是()A.鲁、闽、豫B.豫、皖、冀C.鄂、赣、闽D.陇、秦、豫4、下列各组省级行政区,均与四川省相邻的是 ( )A.藏、湘、秦、鄂B.渝、宁、陇、秦C.滇、黔、青、陇D.渝、湘、青、鄂5、既濒临海洋,又与陆上邻国相邻的是()A.云南省B.辽宁省C.吉林省D.广东省二、综合题7、读右图,回答:(1)此图所在区域是我国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图中央的省是,行政中心是。
专题17 中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目录Part01 考点过关练 (2)考点01 中国的疆域【高频考点】 (3)考点02 中国的行政区划 (3)考点03 中国的人口【高频考点】 (4)考点04 中国的民族 (5)Part02 真题实战练 (6)Part03 重难创新练 (14)【新课标.跨学科.历史】 (14)【新情境.影片《我本是高山》】 (15)【新情境.生活中的地理】 (15)【新素材.海洋牧场】 (16)【热点情境.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 (17)【新课标.跨学科.历史】 (18)【热点情境.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日】 (18)【新考法.项目式学习】 (19)【新考法.区域对比】 (20)【新考法.地理实验】 (21)【新考法.开放性设问】 (22)【跨学科.跨历史史实】 (23)考点01 中国的疆域【高频考点】1.2023年8月29日是第20个全国测绘法宣传日,今年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仍以“规范使用地图,一点都不能错”为主题。
读图,我国领土()A.跨寒、温、热带B.最东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C.陆上国界线长,邻国众多D.与韩国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2.我国东西方的景观差异如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解释造成这种地理现象的原因()A.我国南北跨纬度广,产生气候差异B.我国东西跨经度广,产生时间差异C.我国地形复杂多样D.我国东西距海远近差异大考点02 中国的行政区划3.贴春联是我国的传统民俗。
下列春联反映的省区分别是()①“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②“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③“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④“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A.内蒙古、黑、滇、琼B.辽、藏、贵、琼C.内蒙古、冀、粤、云D.陇、新、台、贵4.下图中,山脉两侧的省级行政区完全正确的是()A.B.C.D.考点03 中国的人口【高频考点】5.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世界人口在2022年11月15日达到80亿,截至此时中国依然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第二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年10月 1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据此完成1-4题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体现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A.全国政治中心B.全国文化中心C.国际交往中心D.科技创新中心2.开幕当天 ,北京昼夜长短分布情况 (表示黑夜,表示白昼)可能是A.B.C.D.3.与会代表来自我国四面八方 ,我国疆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约A.260万平方千米B.580万平方千米C.960万平方千米D.1700万平方千米4.开幕当天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表示正确的是A.B.C.D.5.当我国最东端乌苏里江太阳升起时,我国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还是繁星满天,这是因为我国A.跨经度广B.跨纬度广C.海陆兼备D.地形复杂多样6.我国海陆兼备,东部濒临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7.诗句“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了我国地理位置的哪一特征?A.我国海域跨度大B.我国面积大C.我国南北跨纬度广D.我国东西跨经度广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回答8-9题。
8.上图四省中,濒临我国渤海的省区是A.甲省B.乙省C.丙省D.丁省9.小陈同学在超市购买了一瓶矿泉水,商标上注有“黑卫食证字[2014]第XX06”字样,于是他判断此矿泉水注册的省份是A.甲省B.乙省C.丙省D.丁省10.“黔驴技穷”这个成语中的驴来自A.陕西省B.江西省C.贵州省D.四川省中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八年级地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测试题答案、解析【本章考点】1.我国所处的半球位置与海陆位置。
2.我国的疆域:陆地面积、四端点,所跨的经纬度,纬度位置的优越性——为我国发展多种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3.我国濒临的海洋:东临四海一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
领海、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主要半岛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大陆海岸线,陆上国界线长度。
4.众多的邻国:陆界的长度2万多千米,陆地邻国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
5.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34个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省会城市。
要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特征。
6.我国人口总数,人口增长原因,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干旱荒漠区少。
我国人口政策。
7.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典型例题精讲】[例]下列城市中,每天最先见到日出的是()A.沈阳 B.北京 C.兰州 D.乌鲁木齐【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日出与经度的关系。
【易错分析】不知道越往东的地方时越早,是本题易出错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不熟悉这四个城市的位置是易出错的另一个原因。
【解题思路】越往东的地方,时间越早,日出就越早,题目中的四个地点,自西往东依次是乌鲁木齐、兰州、北京、沈阳。
【答案】 A 【学法指导】这讲内容主要包括疆域和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疆域是地理环境的空间所在,是地理环境特点形成的前提条件,而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是掌握中国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基础框架,增长迅速的庞大人口,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复习我国的行政区划时,要充分利用地图,把各省区的位置和轮廓牢牢掌握。
【基础测评】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疆域四个端点中,位于北温带的有()①北端②南端③东端④西端A.①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④【解析】我国疆域的最北端在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多),最南端在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多),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E附近),另由北温带所在的范围(23.5°N~66.5°N)来看,符合题意的为①③④。
3.1中国的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学习目标1.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国土构成;领土面积和疆域的四至点;领海、内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主要的半岛、岛屿、海峡及其分布;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3.行政区划: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置;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大致的经纬度)。
4.中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第五次人口普查5.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民族政策。
图表落实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的海域:A_____,B____,C____,D____,E____,其中内海为____(填字母)(2)中国四至点的经纬度位置:最东端,____E多;最北端____;最西端____附近,最南端____附近。
(3)填出中国的邻国:陆上邻国: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⑧____,⑨____,⑩____,⑩____,⑩____,⑩____,⑩____;隔海相望的国家:⑩____,⑩____,⑩____,⑩________,⑩____,⑩____。
(4)填出图中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d____市、b____省,c____省,d____省、e____省、f____省、g____省,h____自治区,其中省级行政区简称:a____,b____,c____,e____,h____。
【答案】(1)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琼州海峡A、E(2)135°53°N 73°E 40°N(3)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4)上海吉林陕西四川湖南江西青海广西壮族沪吉陕或秦湘桂学海导航一、中国的疆域和地理位置1.位置: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
2.疆域:领土的四端点(1)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º N多)(2)最南端——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ºN附近)(3)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ºE多)(4)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ºE附近)。
第三部分第十九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目标达成作业一、单项选择题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了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如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省区全部属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的是()A.甘肃、青海、云南、新疆B.湖南、湖北、重庆、广西C.吉林、河南、重庆、江西D.四川、贵州、山东、辽宁解析: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从图中可以看出:位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的包括渝、川、鄂、湘、皖、赣、陕、甘、宁、豫、云、贵、桂14省区。
B正确。
答案:B2.关于“新三大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生态脆弱的远西部地带B.将资源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C.将技术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稀少的远西部地带D.将部分高能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解析:西部地带经济、技术欠发达,但资源丰富。
今后主要承接东部地区转移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
可以接纳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
故D正确,C错误;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生态脆弱的远西部地带会造成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A错误;我国东部经济地带已属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产业结构需要升级转型,今后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而不是资源密集型企业,B错误。
答案:D读我国黄河流域六省区的人口(2015年)与面积比较图,完成3~4题。
3.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为()A.青海B.甘肃C.陕西D.山西解析: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量,读图可知,在图示六省中,青海人口最少,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
答案:A4.与山西相邻的M省区应是()A.四川B.宁夏C.河南D.内蒙古解析:M省区人口数最多,且为黄河流经省区,应为河南省。
答案:C下图示意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
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对图中省份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甲、乙两省均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但属于不同的经济地带②丙、丁两省均位于同一温度带,同一经济地带③甲、乙两省以山地为界④丙、丁两省以河流为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甲、乙两省都位于太行山以西,都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但甲(陕西)省属于西部经济地带,而乙(山西)省属于中部经济地带;丙省和丁省都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地区,且都在中部经济地带。
【中考地理】2023届第一轮基础复习专项练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一、单选题1.“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兄弟姐妹都很多”是指我国民族众多。
我国共有民族( )A.55个B.56个C.65个D.66个2.我国跨纬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是( )A.B.内蒙古C.黑龙江D.海南3.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中,自治区有( )A.5个B.4个C.6个D.2个4.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和最东端都处于( )A.黑龙江省B.吉林省C.内蒙古自治区D.辽宁省暑假中小明随父母沿着318国道(如图所示)自驾游,318国道素有“中国景观大道”之称,小明一家一路上品尝美食,欣赏美景。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陆地领土面积约为( )A.860万平方千米B.960万平方千米C.1060万平方千米D.1160万平方千米6.下列地形区中,小明一家没有经过的地形区是( )A.青藏高原B.四川平原C.黄土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7.小明一家在旅途中能够见到的景观是( )A.雪山巍峨B.骆驼成群C.椰林倒影D.黑土肥沃8.车牌为“沪AXXXXX”的汽车来自我国哪一省级行政区域( )A.上海市B.吉林省C.湖南省D.辽宁省9.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东半球,跨南北半球B.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纬度较低C.位于北半球,跨东西半球D.西靠亚欧大陆,东部濒临海洋,海陆兼备10.下列省会城市由低纬到高纬顺序排列的( )。
A.杭州、福州、广州、南京B.济南、郑州、武汉、南昌C.西安、兰州、太原、呼和浩特D.石家庄、沈阳、长春、哈尔滨11.我国的领海宽度及管辖的海域面积约是( )A.36海里300万平方千米B.24海里250万平方千米C.12海里300万平方千米D.12海里960万平方千米二、填空题12.我国共有 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个省、 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
13.我国位于 大陆东部, 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课时作业(十九)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基础篇]某游客在日记中写道:北京时间2时15分,旭日的霞光就撒满了乌苏镇。
在这有我国“东方第一镇”之美誉的边境小镇的市场上,早已聚集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商人。
据此回答1~2题。
1.小镇市场上聚集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相邻国家()A.朝鲜B.韩国C.蒙古D.俄罗斯2.我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位于()A.①图中B.②图中C.③图中D.④图中我国各地的民居往往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其地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
根据图示的民居风格回答3~4题。
3.在甲图民居中生活的我国少数民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是()A.开斋节B.火把节C.那达慕大会D.泼水节4.使用乙图民居的我国少数民族是()A.藏族B.傣族C.朝鲜族D.回族5.2016年3月25日上午,海南大学与三沙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助推三沙发展。
三沙市是中国最南端的城市,为海南省第三个地级市,下辖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沙市所处的海域是________,所处的温度带是________。
(2)三沙市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________。
(3)写出相邻国家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4)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它位于三沙市政府所在地的________方向。
(5)长期以来,我国南海海域受到周边国家的非法占有和掠夺。
试从资源和交通地位两方面简要分析其原因。
[能力篇]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
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
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
据此完成6~8题。
6.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A.2001~2005年B.1991~1995年C.1981~1985年D.1971~1975年7.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A.生育政策放宽B.经济发展提速C.育龄妇女较多D.生育观念转变8.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读图,回答9~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