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电路探秘第5节电压的测量教案(新版)浙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浙基教育个性化教学授课教案教师:居建忠学生:时间:
)
L1
L2
、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即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相等,即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用电压表测出灯L1两端的电压为3伏,则电源两端的电压是______,L2两端电压是______。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6V,电压表Vl的示数为Ul=1.5V,则电压表V2的示数U2=_______)如图所示的电路,电压表的示数为4.5V,则电压表_______,电源电压是_______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
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则L1和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A.3V和4.5V B.1.5V 4.5V
C.3V和1.5V D.1.5V3V
连接起来,接在电源上.测得灯泡
与L2的连接方式为(
B.一定是并联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图甲是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的实验电路图,电压表所用量程
不明,电压表、的指针位置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则电
压表、的读数分别为。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章电路探秘
第四章电路探秘
第1 节电路图
第2 节电流的测量
第3 节物质的导电性
第4 节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第5 节变阻器的使用
第6 节电压的测量
第7 节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第8 节电路的连接
第四章电路探秘
第1 节电路图
一、教材分析
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引入。
通过电的应用、产生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发电站产生电如何输送来引入电路知识。
从电路实物图画法难过渡到电路图。
二、学生分析
对电学生是非常熟悉的事了,小学的常识课就已经涉及到了。
知道电比老虎还要可怕,电是非常有用的。
对于电的产生,电路还是相当陌生的。
从实。
电压的测量【学习目标】1.知道电压的作用和单位。
2.记住常见的几种常用的电压值。
3.能正确使用电压表。
【学习重点】电压的单位,电压表的正确使用。
【学习难点】电压表的正确使用。
【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电流的单位是,测量电流大小的工具是。
2.电流表的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二、课前自学、课中交流(阅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一)电压1.电压的作用是什么?电源的作用是什么?2.电压用字母______表示,单位______,符号______,写出电压的其他单位并将它们间的换算关系写在下面。
3.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________、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________、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_____、一个蓄电池的电压是______。
(二)电压的测量1.电压表的作用是什么?。
它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2.仔细观察课本图片所示的电压表,它有个接线柱,个量程:大的量程为V,表盘上每小格表示V;小的量程为V,表盘上每小格表示V。
图4-51.4-52的示数分别为和。
3.电压表的使用规则有哪些?4.电压表和电流表在使用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不同点:。
【达标检测】1._________可给电流提供推动作用,电源是提供__________的装置。
2.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若一小电动机工作时需要电源的电压是6V,如果现在要用干电池作电源,需要节联起来。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22kV=mV=V (2)150 mV=V4.右图所示电压表的示数为。
5.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量电压时,电压表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B.测量电流时,电流表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C.不管是电流表还是电压表,连接时电流必须从“十”接线柱流出D.电压表的量程改变后,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仍保持不变L两端电压的电路图,请指出图中的两处错误:6.右图是某同学测小灯泡2(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电压的测量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电压的测量》是义务教育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第四章第5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过电路图、电流、电阻的基础上进行,为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打下基础。
学生已经具备了用电流表测电流的知识和技能,且电压表不象电流表容易出现短路,用干电池供电也不会触电,所以这节课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尝试失败,体验成功的良好时机。
2、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初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电压是提供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推动作用”。
(2)知道常见的一些电压值。
(3)会把电压表正确连入电路。
(4)会根据不同的量程读出电压表的读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3、重点、难点的确定重点:电压的作用、电压表的正确使用。
难点:电压表的正确使用。
二、教学方法依据本节教材的内容,根据我校教育的特点,考虑到初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本节课采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主动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在教学中贯彻了类比的教学思想,充分利用实例、图片,利用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探究、讨论、问答、练习等一系列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教学程序的设计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一)实验引课首先叫学生上台把电灯接亮,并画出电路图,从电灯不亮得出电路中没有电流,也没有电压,从而很自然引出课题。
这样比较直观、形象,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师生互动——知识的学习1.电压(1)电压的作用电压的形成原理学生较难理解,所以教材上安排了水流的形成原理,在教学上运用了类比的思想,从直观的水流形成来讲解电流的形成,基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这样学生容易理解。
4.5电压的测量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多媒体视频让学生观察用电安全问题,从而引入电压的概念,利用水流进行浇地的视频并让学生解释水流形成的原因,从而引入电压的形成,进而理解电压的作用,电压的测量即电压表,对比电流表学习电压表,进一步探讨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进行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等步骤进行探究,加强了现象对比,探究过程和结果更易让学生接受。
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物理学科特点,把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应用在情景创设→科学探究→概括整合→拓展运用等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电压,并且知道电压的作用以及电压的单位及换算,掌握正确的使用电压表并会读数。
同时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电压值。
● 能力目标:通过类比的方法引入电压的概念以及电压的作用。
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通过对课堂中实物的观察和使用,学会识别、看量程和最小刻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以后,使学生体会到类比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学会使用电压表的使用及读数。
【教学难点】● 理解电压的概念电压表的使用,电压表与电流表的使用区别【教学方法】● 将采用类比法推理讲解电压● 实验探究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电池,导线,开关,灯泡两只,电压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们可以用一个有抽水机和涡轮的闭合水路与一个有电源和灯泡的闭合电路作一对比:在闭合水路中,抽水机不断把水从低在闭合电路中,电源的作用就二、新课教学(一)电源与电压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第5节电压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压形成电流,掌握电压表的使用;(2)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总结、归纳和动手实验的能力;(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电压的认识,使学生领会“类比”这一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认真细致的实验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介绍伏特故事,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实验探究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学会电压表的使用及其读数。
难点:电压的认识以及电压表的使用。
三、教学准备1.演示用器材:线路板(电源、灯泡、导线、开关)、自制U形管、毛巾、不同种类电池若干、电压表、签字笔、多媒体投影仪。
2.学生用器材:线路板(电池、灯泡、导线、开关)、电压表。
四、学习方法观察、分析、讨论、总结、猜想、探究、合作、实践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演示实验:水流。
2.引入课题,解释电流的形成原因,从而引出电压的概念。
3.演示实验:小灯泡发光。
问题:1.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说明了什么?2.将电源正、负两极与灯泡两端断开,小灯泡不亮了,这现象说明了什么?灯泡的钨丝及导线里虽然都有大量的自由电子,但因为没有接通电源,它们只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并不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当灯泡与电源接通时,灯泡里就有电流,这说明电源可以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为什么电源有这种作用呢?就因为电源的两极间有电压。
(二)电压1.电压的符号、单位及其换算。
2.常见的电压值、安全电压。
(三)电压表的使用1.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
问题:电压表为何必须并联到被测电路中?2.必须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
问题:(1)电压表的接线柱若接反了,会出现什么现象?(2)学生用电压表中的接线柱怎样使用?3.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电压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知道电压的单位。
会通过观察、实验,掌握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会读取、记录电压表的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可乐电池的制作及点亮二极管的过程,总结归纳从而获得电压表使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注重实验证据,以理性辩证思维分析实验现象的严谨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由于学习了电流、电阻相关知识后,此时的学生对基本电路、电学物理量有所了解,对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等一些电学仪器也有了一定的操作基础,所以电压的测量这节课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进行拓展与迁移,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科学发展核心素养。
3重点难点1.能正确使用电压表,并会读数、记录。
2.知道电压的含义及电压表的作用。
4教学过程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问题导入:如何让二极管发光?师:如果用可口可乐,能让二极管发光吗?演示实验:可乐电池点亮二极管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演示实验:高低的水柱在U形管中形成水流。
教师引导:水路:高低的水柱→水压→水流↓(类比) (提供) (推动)电路: 可乐电池→电压→电流活动2【讲授】揭示课题师:作为一个电学的物理量,你知道电压的哪些相关信息?学生回答:电压的符号电压的单位及符号电压的单位换算活动3【活动】制作可乐电池,尝试点亮二极管师:电压的单位是伏特,这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学生介绍科学家伏打及伏打电堆展示伏打电堆结构图,与可乐电池对比,初步说明可乐电池能提供电压。
学生制作可乐电池(一只),尝试点亮二极管。
活动4【导入】设疑激趣师:为什么可乐电池(1只)没有点亮二极管?可能没电可能提供的电压太小二极管已损坏可乐过期……师:如何证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借助仪器电压表)活动5【活动】初试电压表仔细观察电压表的外观,对比电流表。
4.5电压的测量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教学目标1、能说出电源的作用、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能说出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电压值2、记住电压表的符号、用途;通过实验,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3、实验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独立正确连接电路,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1、电压表的使用;2、实验探究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教学难点:电压的理解,电压表的使用。
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出示课题---测量电压。
首先请一位同学和我做一个实验。
(找一位身高高又瘦的同学)站在木凳上,搞搞举起塑料瓶。
教师拿着去掉针头的输液管,放入空塑料瓶中。
生:观看水的流动。
师:上下液体有高度差,产生了水压,接通管道,形成了水流。
谢谢同学。
出示电子移动的动态图。
电池的两极之间也有压力差,我们称之为“电压”,正极电压高于负极。
当接通电路后,电路中就产生了电流。
这样,电源提供了电压接通电路后,电压形成了电流。
与水流对比的方法称为“类比法”。
出示学习目标生:代表大声朗读,其余学生自习听。
活动二:自主学习师:出示自学题目和要求。
1.电压用字母___表示,国际单位是___简称___,符号是___。
2.电压单位还有__、__,换算关系是__3.一节干电池电压一般是____V;我国家庭电压是____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__V。
4. 电压表是测量____的仪表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____生:自主学习,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教师同时出示答案。
师:下面学习测量电压的工具----电压表,上一节学习了电流表的读数,请看图片,电压表也有3个接线柱,2个量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方法一样,下面完成这些图片的读数练习。
完成的请举牌。
生:自学,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师:出示答案,统计做对的人数,1号教给2号和3号。
生:兵教兵。
师:巡视帮助,下面学习电压表的使用,出示电压表与电流表,请同学们自学“使用说明书”,完成填空。
《电压的测量》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电压的测量”。
在初中科学课程中,电压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是电流流动的推动力。
本课将围绕电压的概念、电压表的使用以及实际测量等主题展开,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压的基本知识和测量技能。
二、学习目标1. 理解电压的概念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2. 掌握电压表的基本结构和测量原理。
3. 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进行电路中电压的测量。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数据的习惯。
三、评价任务1. 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电压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操作电压表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评价其技能掌握情况。
3. 通过实验报告和测量数据的记录,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数据记录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电学现象,如电池使灯泡发光等,引出电压的概念,并简要介绍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
2. 理论学习(10分钟)讲解电压的定义、单位及其在电路中的重要性。
介绍电压表的基本结构和测量原理,让学生了解电压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3. 实践操作(15分钟)(1)教师先演示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强调正确接线、选择合适量程的重要性。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组使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不同位置的电压。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确保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
4. 小组讨论与交流(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每组选派代表进行交流,分享经验。
5. 总结与反馈(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电压的概念、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根据评价任务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五、检测与作业1. 完成一份关于电压概念及测量方法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并使用电压表进行实际测量,记录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
3. 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六、学后反思学生在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后,应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知识掌握、技能操作和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制定改进措施。
电压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1)明白电压是提供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推动作用”。
(2)明白常见的一些电压值。
(3)会把电压表正确接入电路。
(4)会依照不同的量程读出电压表的读数。
2.进程与方式(1)培育学生的观看、试探、分析、讨论、总结、归纳的能力。
(2)培育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的能力。
(3)通过电压概念的成立,使学生领会类比这一研究问题的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伏特故事,鼓舞学生勤奋学习,乐于探讨自然界的隐秘。
(2)通过熟悉安全电压值,渗透“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利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教学难点:电压的概念。
课前预备:课件、电路示教板实验器具,U形管连通器等。
教学设计说明:电压是初中科学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形,尽可能“从生活走向科学”,注重学生明白得概念,尽可能联系实际,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本节课通过类比的方式让学生成立电压的概念,从而熟悉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教学方式:讨论、讲解法,实验探讨、幻灯片课件辅助教学进程:第五节电压的测量【引入】把一节干电池、小灯泡、开关放在示教板上,请一名同窗按所画电路图,用导线将电路连接起来(连接电路之前,开关应当是断开的)。
【提问】什么叫电路?它由哪几部份组成?【学生回答】电路的组成【演示】闭合示教板上电路中的开关,灯泡亮了,说明电路中产生了电流。
【提问】电流是如何形成的?【课件】电流是电路中的电荷定向移动产生的。
可电路中的电荷为何能够定向移动?若取下电路中的干电池,闭合开关,灯泡不发光。
【设问】为何取下电路中的干电池后,电路中不能形成电流呢?电源的作用是什么?可见,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要定向移动,需要有一种“力”推着它。
【课件】是谁在推动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呢?【师生总结】电源上的电压确实是推动电荷定向移动的动力。
一、电压【提问】将装有水的U形管连通器的底部用止水钳夹住,两管内水面相平。
打开止水钳,两管内的水会可不能发生流动?【演示】向U形管左管内加水,使左管水面高出右管水面(图)。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电路探秘第5节电压的测量教案(新版)
浙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压形成电流,掌握电压表的使用;
(2)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总结、归纳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电压的认识,使学生领会“类比”这一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认真细致的实验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介绍伏特故事,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学会电压表的使用及其读数。
难点:电压的认识以及电压表的使用。
三、教学准备
1.演示用器材:线路板(电源、灯泡、导线、开关)、自制U形管、毛巾、不同
种类电池若干、电压表、签字笔、多媒体投影仪。
2.学生用器材:线路板(电池、灯泡、导线、开关)、电压表。
四、学习方法
观察、分析、讨论、总结、猜想、探究、合作、实践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演示实验:水流。
2.引入课题,解释电流的形成原因,从而引出电压的概念。
3.演示实验:小灯泡发光。
问题:
1.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说明了什么?
2.将电源正、负两极与灯泡两端断开,小灯泡不亮了,这现象说明了什么?
灯泡的钨丝及导线里虽然都有大量的自由电子,但因为没有接通电源,它们只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并不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当灯泡与电源接通时,灯泡里就有电流,这说明电源可以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为什么电源有这种作用呢?就因为电源的两极间有电压。
(二)电压
1.电压的符号、单位及其换算。
2.常见的电压值、安全电压。
(三)电压表的使用
1.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
问题:电压表为何必须并联到被测电路中?
2.必须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
问题:(1)电压表的接线柱若接反了,会出现什么现象?
(2)学生用电压表中的接线柱怎样使用?
3.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问题:(1)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量程会出现什么现象?
(2)如果事先不能估测出被测电压的大小,怎么进行测量?电压表直接连到电源的正、负极上,显示的示数是什么电压?
(四)用电压表测电压
学生分组实验
要求:
1.认真对照图示实物连接图连接好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要断开);
2.按照电压表的使用规则进行操作;
3.准确读数,做好记录(每次读数后要及时断开开关);
4.通过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1.串联电池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电池电压之和;
2.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串联的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3.并联电路中各并联支路的电压相等。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探究,你获得了哪些知识?你的探究能力提高了吗?你还有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