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_--单回路控制器的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38.00 KB
- 文档页数:15
2982018.5MEC 对策建议MODERNENTERPRISE CULTURE一、单回路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单回路控制性是指这样一个系统:在一个被控对象上采用一个调节器来保持一个变量(或称参数)恒定,而调节器只接受一个测量信号,其输出只控制一个执行器(或称调节阀)。
回路控制系统的例子之一热交换器闭环控制。
它的基本目标是使产品出口温度保持在所期望的设定值上。
要实现这一目标,控制系统应完成如下基本功能:(一)设定值(或目标值)的设定(二)被控变量的测量变松(被测变量的产生)(三)设定值与被测变量的比较(偏差的产生)(四)执行器按调节器的指令实现操作对于一般的单回路控制系统,其基本原理可表示为:当被控变量受到扰动作用后,被控变量发生变化,测量变送器的输出与设定值进行比较,调节器根据偏差大小按一定的规律输出到执行机构以实现某种操作,从而使被控变量保持在所期望的设定值上。
二、控制方案的确定在一般的连续生产过程中,单回路控制系统的用途广泛,可以满足大多数工业生产的控制要求,因此用量很大,其系统设计也很用实用意义。
一般地说,单回路控制系统控制方案的确定应包括如下内容:(一)被控变量的选择被控变量的选择是控制系统设计核心,它对稳定生产操作,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改善劳动条件等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如果选择不当,则不管后面的设计工作如何,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根据生产过程对自动控制的要求,被控变量的选择应遵循以下的规则;1.选择对产品质量和产量、安全经济运行、环境保护等有重要作用的变量作为被控变量,如锅炉的过热蒸汽的压力和温度。
2.如不能直接用产品质量指标作为被控变量时,可选择一个与产品质量指标有单值对应关系的间接变量作为被控变量,如反应器的的某一温度与输出物料的某一浓度相对应,故可选温度这一间接变量作为被控变量。
3.被表征的质量指标变化时,被控变量必须具有足够的灵敏度。
4.根据工艺过程的合理性和国内外自动化仪表可供选用情况,决定采用直接变量还是间接变量作为被控变量。
过程控制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设计流程:1.确定控制目标:首先,需要确定控制的目标,即需要控制的变量。
在温度控制系统中,控制目标是温度。
2.选择传感器:根据控制目标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在温度控制系统中,可以选择温度传感器。
3.选择执行器:根据控制目标选择合适的执行器。
在温度控制系统中,可以选择加热器或制冷器作为执行器。
4.设计控制器:根据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特性设计控制器。
常用的控制器包括比例控制器、积分控制器和微分控制器。
5.信号处理:将传感器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使其适合控制器的输入。
常见的信号处理操作包括放大、滤波和变换等。
6.反馈控制:将控制器的输出与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进行调节。
常见的反馈控制算法包括比例反馈控制、积分反馈控制和模糊反馈控制等。
7.参数调节:根据实际情况对控制器的参数进行调节,使得系统达到最佳性能。
8.系统集成:将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信号处理器等各部分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并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
关键要素:1.传感器:传感器用于将被控变量转换成电信号,常见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等。
2.执行器:执行器用于根据控制信号调节被控变量,常见的执行器有阀门、电机和加热器等。
3.控制器:控制器根据传感器信号和设定值,计算出控制信号,并将其发送给执行器,常见的控制器有PI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等。
4.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用于对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变换等处理,以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5.反馈控制:反馈控制通过比较传感器输出和设定值,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控制信号,以实现控制目标。
6.参数调节:控制器的性能和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参数的选择和调节,通过对控制器参数的调节,可以提高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过程控制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需要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进行,根据控制目标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并通过信号处理和反馈控制等措施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DCS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DCS(分布式控制系统)是一种用于实时控制和监控工业过程的自动化系统。
它是由多个分布在整个工厂的分散控制设备组成的。
每个设备都有自己的控制功能,并可以相互通信以实现全面的过程控制。
DCS可以实现对各种设备、仪器、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集中控制和监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设计DCS单回路控制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目标和需求:首先需要确定系统的控制目标,例如温度、压力、流量等。
然后根据目标确定系统所需的设备、仪器和传感器。
2.信号传输和处理:DCS系统中控制信号的传输和处理非常重要。
可以使用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模拟信号通常用于测量和控制,数字信号用于数据传输和处理。
3.控制策略:根据控制目标,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
常用的控制策略包括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模糊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单回路控制或多回路控制。
4.控制设备和软件:选择合适的控制设备和软件。
常用的控制设备包括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DCS控制器等。
控制软件通常包括实时数据库、报警管理、历史数据记录和故障诊断等功能。
5.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设计DCS单回路控制系统时,必须考虑安全性和可靠性。
例如,选择适当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确保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此外,应设置适当的报警和故障诊断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6.通信和网络:DCS系统中的设备通常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因此,设计时需要选择适当的通信协议和网络架构,以确保数据的传输和处理效率。
7.人机界面:为了方便操作和监控,DCS系统需要良好的人机界面。
设计时应考虑用户的需求和操作习惯,以实现直观、简单、易用的界面。
总结来说,DCS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应考虑控制目标和需求、信号传输和处理、控制策略、控制设备和软件、安全性和可靠性、通信和网络,以及人机界面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实现对工业过程的高效控制和监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五章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本章提要1.过程控制系统设计概述2.单回路控制系统方案设计3.单回路控制系统整定4.单回路控制系统投运5.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原则应用举例⏹授课内容第一节过程控制系统设计概述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又称简单控制系统,是指由一个被控过程、一个检测变送器、一个控制器和一个执行器所组成的.对一个被控变量进行控制的单回路反馈闭环控制系统。
➢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组成方框图:简单控制系统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基本单元、其结构简单、投资少、易于调整和投运,能满足一般工业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因此在工业生产小应用十分广泛,尤其适用于被控过程的纯滞后和惯性小、负荷和扰动变化比较平缓,或者控制质量要求不太高的场合。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和应用的两个重要内容:控制方案的设计、调节器整定参数值的确定。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要求:●过程控制系统是稳定的,且具有适当的稳定裕度。
●系统应是一个衰减振荡过程,但过渡过程时间要短,余差要小。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方法很多,主要有对数频率特性设计法、根轨迹设计法、系统参数优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过程控制系统统设计步骤:●建立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选择控制方案●建立系统方框图●进行系统静态、动态特性分析计算●实验和仿真➢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控制方案的设计:核心,包括合理选择被控参数和控制参数、信息的获取和变送、调节阀的选择、调节器控制规律及正、反作用方式的确定等。
●项目设计:包括仪表选型、控制室和仪表盘设计、仪表供电供气系统设计、信号及联锁保护系统设计等。
●项目安装和仪表调校●调节器参数项目整定:保证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
第二节单回路控制系统方案设计1.被控参数的选择➢选取被控参数的一般原则为:选择对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安全生产、经济运行和环境保护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可直接测量的工艺参数为被控参数。
●当不能用直接参数作为被控参数时,应该选择一个与直接参数有单值函数关系的间接参数作为被控参数。
单回路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单回路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2. 学生能描述单回路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并解释各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 学生能运用控制理论知识,分析单回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使用模拟或数字工具搭建单回路控制系统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单回路控制系统。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或仿真,对单回路控制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面对工程问题时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和协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单回路控制在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自动化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自动化及控制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动手能力强,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工程思维。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通过案例教学、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的实施。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定义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单回路控制系统的组成:- 控制器:原理、分类及特性- 被控对象:传递函数、数学模型- 传感器和执行器:工作原理、性能指标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单回路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传递函数、差分方程- 系统稳定性分析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4. 单回路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 性能指标的影响因素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5. 单回路控制系统的设计:- 控制器设计:PID控制原理、参数整定方法- 系统仿真与优化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6. 实践操作:- 搭建模拟单回路控制系统- 系统调试与性能分析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7. 案例分析:- 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单回路控制系统案例- 总结设计经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教材章节:第四章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共计8课时,按照上述教学内容逐步展开,每课时涵盖一个或多个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单回路DCS控制系统设计一、概述二、设计步骤1.系统需求分析:根据工业过程的特点和要求,确定单回路DCS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包括控制对象、控制变量、控制要求等。
2.系统结构设计:根据系统需求,确定单回路DCS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组成部分,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模块的选择和配置。
3.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选择与布置:根据控制对象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合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并合理布置在控制系统中。
4.控制策略设计:设计合适的控制策略,包括反馈控制、前馈控制、模糊控制等,以实现对控制对象的精确控制。
5.控制算法实现:根据控制策略设计,编写相应的控制算法,并将其实现在单回路DCS控制系统中。
6.系统仿真与调试:使用仿真软件对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和调试,验证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7.系统优化与改进:根据仿真和调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三、控制策略与技术1.反馈控制:通过测量控制变量和目标变量之间的误差,并根据误差的大小调整控制变量,使其逼近目标变量。
常用的反馈控制策略有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和微分控制。
2.前馈控制:通过预测系统的未来状态,并提前调整控制变量,以减小系统响应时间和稳态误差。
常用的前馈控制策略有基于模型的前馈控制和自适应前馈控制。
3.模糊控制:通过模糊逻辑和模糊推理,将模糊控制规则和输入变量映射为输出变量。
模糊控制适用于非线性和模糊的系统,能够有效处理系统参数变化和外部干扰。
四、系统实施中的注意事项1.系统可靠性:在设计和选择硬件设备时,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确保系统长时间运行不发生故障。
2.数据安全:采用合适的通信协议和加密机制,保护通信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防止信息泄露和篡改。
3.系统扩展性:在系统设计中考虑到后期的扩展需求,预留足够的接口和空间,以便对系统进行升级和扩展。
4.人机界面设计:设计直观友好的人机界面,方便操作人员对系统进行监控和调整,同时考虑到不同操作人员的使用习惯和技术水平。
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案1. 系统概述单回路控制系统是一种常见的控制系统形式,通常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系统输入/输出组成。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个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硬件、软件和调试方案等。
2. 系统硬件设计2.1 传感器传感器是单回路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将要控制的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
在本设计方案中,我们选择了温度传感器作为示例。
温度传感器通常使用模拟输出,因此需要使用模数转换器(ADC)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我们将选择一个精度高、输出稳定的温度传感器,并通过ADC将其输出转换为数字信号。
2.2 执行器执行器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操作。
在本设计方案中,我们选择了一个简单的电机作为示例。
电机通常需要驱动电路来提供足够的电流和电压以实现正常运转。
我们将选择合适的电机型号,并设计一个驱动电路,以便根据控制信号控制电机的转动方向和速度。
2.3 控制器控制器是单回路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和系统输入,计算出控制信号并输出给执行器。
在本设计方案中,我们选择了一个单片机作为控制器,并使用C语言编程来实现控制算法。
我们将选择合适的单片机型号,并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
2.4 系统输入/输出系统输入用于接收外部的控制信号或命令,而系统输出用于向外部反馈控制结果。
在本设计方案中,我们选择了一个开关作为示例的系统输入,用于启动或停止控制系统。
系统输出将显示当前的温度值和电机的运行状态。
3. 系统软件设计3.1 控制算法控制算法是控制系统的灵魂,决定了系统如何根据传感器反馈来生成控制信号。
在本设计方案中,我们选择了经典的PID控制算法作为示例。
PID控制算法可以根据系统误差、误差变化率和误差累积值来计算出控制信号。
我们将在控制器程序中实现PID控制算法,并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调参。
3.2 控制器程序设计控制器程序设计是系统软件设计的关键部分。
在本设计方案中,我们将使用C语言来编写控制器程序,并根据具体的硬件和算法需求进行调整。
单回路控制方案设计引言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回路控制方案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局部。
单回路控制方案是指仅仅针对一个回路的控制方案。
本文将介绍单回路控制方案设计的要点和步骤。
设计要点在进行单回路控制方案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1.回路类型:确定回路的类型,例如电气回路、液压回路、气动回路等。
2.控制对象:确定回路需要控制的对象,例如电机、液压缸、阀门等。
3.控制方式:确定回路的控制方式,例如开环控制、闭环控制。
4.控制信号:确定回路的控制信号,例如电压、电流、压力等。
5.控制策略:确定回路的控制策略,例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设计步骤进行单回路控制方案设计时,通常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系统分析和建模在设计控制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对要控制的回路进行分析和建模。
分析回路的结构和特性,并将其建模为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可以是微分方程、差分方程、传输函数等形式。
步骤二:确定控制目标根据系统分析和建模的结果,确定回路的控制目标。
控制目标可以是稳定性、性能指标〔如超调量、调节时间〕、鲁棒性等。
步骤三:选择控制策略根据控制目标和回路的性质,选择适宜的控制策略。
常用的控制策略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步骤四:设计控制器根据选择的控制策略,设计出相应的控制器。
控制器可以是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神经网络控制器等。
步骤五:仿真和优化设计完控制器后,进行仿真实验。
根据仿真结果对控制器进行优化,调节控制参数,使得回路的控制性能到达要求。
步骤六:实现和调试根据优化后的控制器参数,实现控制方案,并进行调试。
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控制方案进行调整,直到满足控制要求。
总结单回路控制方案设计是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回路类型、控制对象、控制方式、控制信号和控制策略等要点,并按照系统分析和建模、确定控制目标、选择控制策略、设计控制器、仿真和优化、实现和调试的步骤进行。
单回路DCS控制系统设计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单回路DCS(分散控制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单回路DCS控制系统设计的背景、特点、结构和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背景随着工业生产的复杂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传统的集中式控制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对系统可靠性、稳定性和扩展性的要求。
因此,分散控制系统(DCS)便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单回路DCS是DCS的一种应用形式,由于其体积小、功能全、性价比高等优点,逐渐受到了工业控制领域的青睐。
二、特点1.可靠性:单回路DCS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能够实现系统的24小时稳定运行。
2.灵活性:单回路DCS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扩展和修改,以适应不同的生产过程。
3.易操作性:单回路DCS控制系统设计考虑了人机工程学的原理,使操作界面友好、简洁,易于操作和维护。
4.高效性:单回路DCS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算法和控制策略,能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和调节,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结构1.控制器:单回路DCS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接收和处理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并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2.人机界面:提供给操作人员进行系统监控、操作和调节的界面,通常使用触摸屏、键盘和显示屏等设备。
3. 通信网络:用于控制器与人机界面、感应器以及执行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常见的通信方式包括以太网、Modbus和Profibus等。
4.传感器:用于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
5.执行器:根据控制器的指令,对生产设备进行控制,通常包括电动执行器、液压执行器等。
四、实施过程1.系统规划:根据生产过程的需求和控制目标,确定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进行系统的总体规划。
2.设备选型:根据系统规划,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如控制器、人机界面、通信网络等。
3.系统设计:根据系统规划和选型结果,进行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结构设计、控制策略设计等。
4.系统实施:根据系统设计的结果,进行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安装和调试,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试运行。
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年级:08级专业:自动化班级:3班姓名:林秋宏学号:2008042053391概述过程控制系统从结构形式可以分为单回路系统和多回路系统(串级)。
单回路控制系统由四个基本环节组成,即测量变送器、控制器、控制阀和对象,对对象的某一个被控制参数进行闭环负反馈控制。
在系统分析、设计和整定中,单回路系统设计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系统,适用于其他各类复杂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整定和投运。
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1.1一般要求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要求:1.过程控制系统必须是稳定的2.系统必须具有适当的稳定裕量3.系统应是一个衰减振荡过程(特殊生产要求例外),但过渡过程时间要短,余差要小1.2 控制方案1.总体设计与系统布局的关系在进行总体设计和系统布局时,应该全面地考虑生产设备之间的相互联系,综合各个生产操作之间的相互影响,合理设计各个控制系统。
要从生产过程去全面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物料平衡和工艺流程去设计各个过程控制系统,即要从整个生产工艺过程的自动化考虑所设计的过程控制系统应该包含产品质量控制、物料或能量控制、限制条件控制等,以全局的设计方法来正确处理整个系统的布局,统筹兼顾。
2.被控过程的特性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应根据不同过特性,确定控制方案与调节器的设计选型以及调节器参数的整定。
必须深入了解生产工艺情况,结合控制要求,根据过程特性、扰动情以及限制条件等运用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才能设计一个工艺上合理的正确制方案。
1.3 基本方法在系统设计中,通常包括综合法和试探法,具体过程如下:熟悉技术要求或性能指标,了解被控过程和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的动态性能;应用综合方法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应用最佳控制理论得出系统性能指标的上限;对设计出来的系统在各种信号和扰动作用下进行响应测试,若系统性能指标不能令人满意,则必须进行再设计,直到获得满意的性能指标为止。
此外,还需进行反复试探测试实验,直到获得满意的性能指标要求为止。
一种单回路控制器的设计程来星;刘宁【摘要】TL494是一个固定频率的脉冲宽度调制电路,以此元件为核心器件,在其周围加上滤波电路及RC放电回路构成一个单回路控制器。
该单回路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是把脉冲宽度变化的信号转换成与脉冲宽度成正比的直流信号,从而实现闭环单回路控制功能。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年(卷),期】2012(000)026【总页数】1页(P3-3)【关键词】脉宽调制;TL494;单回路控制【作者】程来星;刘宁【作者单位】黄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石435005;黄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石435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86单回路控制器的型号有许多种,但它们一般都具有以下共同特点:数字量和模拟量可以混合使用,输入和输出信号采用国际统一标准的模拟信号;外形结构、安装方式、正面操作面板的设置、操作及显示方式都与模拟控制器相似,使习惯于模拟控制器的人员容易掌握;用户程序编制采用“面向过程语言”;调节器外部采用硬接线,与模拟控制器兼容;具有数据通信功能;具有自诊断的功能。
单回路控制器现已广泛地用于冶金、化工、石油、电力等工业自动化中[1]。
TL494是一种频率固定的脉冲宽度控制器,它是美国德克萨斯州仪器公司生产的一种电压驱动型脉宽调制控制集成电路,片上集成完整的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片上的振荡器可以工作在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它集成误差放大器,内置5.0V基准电压,可调整的死区时间控制,输出晶体管输出和灌入电流可达500mA,输出控制可用于推挽式和单端式[2]。
TL494是16脚双列直插式(DIP封装)集成电路。
TL494各管脚功能[3]:1脚:误差比较放大器1的同相输入端。
2脚:误差比较放大器1的反相输入端。
3脚:控制比较放大器和误差比较放大器的公共输出端,当3脚的电平变高时,TL494送出的驱动脉冲宽度变窄,当3脚电平低时,驱动脉冲宽度变宽。
4脚:死区电平的控制端,从4脚加入死区控制电压可对驱动脉冲的最大宽度进行控制,使其最大不超过180度,这样可以保护开关电源电路中的三极管。
单回路控制器的设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年级:2012级专业:自动化姓名:、学号:20125229指导教师:摘要介绍了以89C51单片机实现的单回路智能控制器的设计思想,由于软件功能丰富,因此这可完成模拟仪表难以或无法完成的复杂调节功能,运算功能的显示功能,它可适用于工业过程中控制诸多领域。
并且分析了51单片机与8255的连接方法,可以用它制成多路扩展的IO口控制器。
该系统将单片机应用到单回路控制系统,实现一个比较简单的单回路PID控制。
关键词单片机单回路智能控制器软件设计 IO扩展 PID控制目录摘要 (2)第1章前言 (1)1.1当前单片机系统的介绍及在单回路控制过程中的应用与前景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单片机外部设备扩展 (2)2.1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2)2.1.1 单片机外部存储器的扩展 (2)2.12 看门狗电路、复位电路的设计 (2)2.2I/O接口的扩展 (3)2.2.1.1 I/O扩展概述 (3)2.2.2 89c51与可编程RAM/IO芯片8255的接口 (4)2.3键盘的设计 (4)2.4 LED显示器设计 (5)2.5 数字量模拟量转换 (5)2.5.1 信号采样及转换电路设计 (7)2.6开关量的输入输设计 (8)2.7 单片机串行口扩展设计。
(MAX232与单片机接口设计) (10)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2)第1章前言1.1单回路控制系统的介绍及单片机在单回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及前景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FPEROM—Falsh Program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mory)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
单片机的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可以反复擦除100次。
该器件采用ATMEL 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
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的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 VCC:供电电压。
GND:接地。
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 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
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
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低八位。
在FIASH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 门电流。
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
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
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
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
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口: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
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
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
RST:复位输入。
当振荡器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
结构特点8位CPU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32根I/O线;外部存贮器寻址范围ROM、RAM64K;2个16位的定时器/计数器;5个中断源,两个中断优先级;全双工串行口;布尔处理器。
第2章单片机外部设备扩展2.1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2. 11 单片机外部存储器在由单片机构成的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由于单片机的工作常常会受到来自外界电磁场的干扰,造成程序的跑飞,而陷入死循环,程序的正常运行被打断,由单片机控制的系统无法继续工作,会造成整个系统的陷入停滞状态,发生不可预料的后果,所以出于对单片机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的考虑,便产生了一种专门用于监测单片机程序运行状态的芯片,俗称"看门狗".看门狗电路电路的应用,使单片机可以在无人状态下实现连续工作,其工作原理是:看门狗芯片和单片机的一个I/O引脚相连,该I/O引脚通过程序控制它定时地往看门狗的这个引脚上送入高电平(或低电平),这一程序语句是分散地放在单片机其他控制语句中间的,一旦单片机由于干扰造成程序跑飞后而陷入某一程序段不进入死循环状态时,写看门狗引脚的程序便不能被执行,这个时候,看门狗电路就会由于得不到单片机送来的信号,便在它和单片机复位引脚相连的引脚上送出一个复位信号,使单片机发生复位,即程序从程序存储器的起始位置开始执行,这样便实现了单片机的自动复位.2.1.2单片机看门狗、复位电路的设计SP706REN芯片应用于看门狗复位电路中,可以实现电源模块在受到死机的情况下而自动发出复位脉冲,从而使电源电路可以在无人状态下实现连续工作。
由SP706REN等芯片构成的电源看门狗复位电路模块实现的电源电路复位功能,/MR脚/WDO脚之通过NPN8050相连,基极连接外电路,当主控板需要下载程序时,外部通过三极管/MR、/WDO脚相连通,致使看门狗电路失效,使之不产生复位脉冲,以免对下载程序时对电路产生干扰。
VCC脚为看门狗电路芯片的VDD5V输入电压,电源失效检测功能未被用到,因此PFI管脚直接连到GND。
看门狗电路一般有一个输入叫喂狗,一个输出到MCU的REST端,MCU正常工作时候,每隔一段时间输出一个信号到喂狗端,给WDI清零,如果超过规定时间不喂狗,WDI定时超过,就会给出一个复位信号到MCU,使MCU复位。
由3HL4、3R23、3R35串联而成介入3.3V的电路中,两电阻之间接WDI脚。
2.2 I/O接口的扩展2.2.1.1 I/O扩展概述I/O (输入/输出)接口是MCS-51与外设交换数字信息的桥梁。
I/O扩展也属于系统扩展的一部分。
真正用作I/O口线的只有P1口的8位I/O线和P3口的某些位线。
在多数应用系统中,MCS-51单片机都需要外扩I/O 接口电路。
图1-1 单片机扩展芯片2.2.1.2 I/O接口的功能A1121A1019A922A823A71A62A53A44A35A26A17A08O717O616O515O414O313O211O110O09OE/Vp p20VCC24GND12CE18C62732I/O接口电路应满足以下要求:1.实现和不同外设的速度匹配大多数的外设的速度很慢,无法和µs量级的单片机速度相比。
单片机只有在确认外设已为数据传送做好准备的前提下才能进行I/O操作。
想知道外设是否准备好,需I/O接口电路与外设之间传送状态信息。
2. 输出数据锁存由于单片机工作速度快,数据在数据总线上保留的时间十分短暂,无法满足慢速外设的数据接收。
I/O电路应具有数据锁存器,以保证接收设备接收。
3. 输入数据三态缓冲输入设备向单片机输入数据时,但数据总线上面可能“挂”有多个数据源,为不发生冲突,只允许当前正在进行数据传送的数据源使用数据总线,其余的应处于隔离状态。
2.2.2 89c51与可编程RAM/IO芯片8255H的接口89C51 与8255 连接控制线就两根(CS线归到地址里去了) :即RD和WR ,可直接相连接。
多个8255 的RD , WR并接后接89C51 RD , WR。
值得注意的是,程序中必须采用MOVX 指令,才能使RD , WR这两根线上的电平发生变化,产生读、写控制功能。
其特点: (1) CPU 采用了89C51 芯片,利用了其内部的4KE2PROM 程序存储器, 省掉了8031 所必须的地址锁存器芯片(74LS373) ;(2) 利用89C51 P1 口与两个8255 数据总线连接,不存在地址与数据混同;(3) 利用89C51 P2 口的引脚P210 和P211 与8255 地址线A0 、A1 相连, 8255 两片选线( CS) 接P212 和P213 ,通过软件轮流使P212 和P213 为低电平,达到片选的目的;(4) 读、写控制线与8255 直接相连,在软件中只要使用MOVX 指令,即可使其发生变化.2.3键盘的设计51单片机也可以用扩展I/O的独立式按键接口电路,可以采用8255扩展I/O口,把按键当做外部RAM某一工作单元的位来对待,通过读片外RAM的方法,识别按键的工作状态。
各按键开关均采用了上拉电阻,这是为了保证在按键断开时,各I/O口线有确定的高电平。
在本设计中1×4矩阵键盘通过8255A扩展I/O口与89c51的接口相连,键盘采用编程扫描方式工作,8255的PC口低四位输出逐行扫描信号,均为低电平有效。
8255的A0,A1端分别接于地址线A0、A1上,CS#片选与p2.7相连,WR#、RD#分别与单片机的WR#和RD#相连。
2.4 LCD显示器设计液晶显示器(LCD)具有功耗低、体积小、重量轻等许多其它显示器无法比拟的优点,YM12864是一种图形点阵液晶显示器,它主要采用动态驱动原理由行驱动一控制器和列驱动器两部分组成了128(列)×64(行)的全点阵液晶显示。
与CPU接口采用5条位控制总线和8位并行数据总线输入输出,内部有显示数据锁存器,自带上电复位电路。
12864A与89C51单片机接口电路如图所示。
该图采用直接访问方式,单片机P0口直接与液晶显示模块的数据口相接,P2.0控制RS寄存器选择,P2.1口用于控制R/W读写选择,P2.2与P2.3分别控制液晶左右半屏选择;E信号由89c51对12864A图形液晶显示器模块的电路连接。
电路图中LCD电源控制端VLCD是用来调节显示屏灰度的,调节该端的电压,可改变显示屏字符、图形的颜色深浅。
显示开/关触发器的作用就是控制显示驱动输出的电平以控制显示屏的开关,在触发器输出全部为非选择波形,显示屏呈不显示状态,在触发器输出为“开”电平时,显示数据所锁存器被控制,显示驱动输出受显示驱动数据总线上数据控制,显示屏呈显示状态。
2.5数字量与模拟量转换2. 5.1 模拟量输入通道的设计DAC0832芯片是具有两个输入数据寄存器的8位DAC,它能直接与51单片机相连接,WR2:写信号2,低电平有效。
IOUT1、IOUT2:DAC电流输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