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美术发展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28.51 KB
- 文档页数:2
20世纪初,随着西方自然科学尤其是照相技术的发展,绘画“不再作为自然的奴仆了”,要“为艺术而艺术”。
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美术被称为“现代主义”或“现代派”美术。
它是指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和先锋特色,与传统美术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思潮和流派。
法国:1905年法国以马蒂斯为首的野兽主义兴起;1808年立体主义诞生,毕加索、勃拉克是关键人物。
《亚维农少女》作为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的分水岭。
德国的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出现的艺术流派,其艺术特征是在作品中强调表现和宣泄情感的重要性。
表现主义的主要活动基地在德国,但作为一种艺术思潮,它在欧洲各国均有反映。
1905年德国出现桥社组织,是德国表现主义的第一个社团,桥社的不少画家表现人和自然的原始性,歌颂性解放。
德国表现主义的第二个社团是1911成立的“青骑士社”,代表人物有康定斯基、马尔克等,与法国野兽主义相似,带着浓厚的北欧色彩与德意志民族传统色彩。
表现主义在挪威: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几年的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已逐渐地关心起当代人的心理状态。
直接对德国表现主义美术产生影响的是挪威画爱德华·蒙克(1863~1944)。
表现主义在其他国家:表现主义风格在欧洲其他国家也有明显的表现,奥地利的维也纳分离派及其代表人物克里姆特(1862~1918)在20世纪初发展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画风上颇有贡献。
意大利的未来主义:1909年在意大利出现的“未来主义”不同于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它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文艺运动。
与其说它是一种风格,不如说它是一种意识形态。
参与这个运动的有文学家、戏剧家、美术家、建筑家等。
俄罗斯、荷兰的现代主义美术:1913年至上主义是俄罗斯的艺术家们对现代艺术的一大贡献。
至上主义的发起人是马列维奇。
至上主义奠定了几何抽象理论的基础。
将几何抽象理论推向一个更新高度的是荷兰画家蒙德里安(Mondrian,1872~1944),1914年创立了几何风格派。
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西方美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艺术,这些艺术作品强调自然主义的表现方式。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欧洲进入了中世纪,这段时期的艺术被基督教教会统治着,并且更关注宗教主题的表现,艺术作品通常以圣经故事、圣徒和基督教教义为主题。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美术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这一时期开始在意大利兴起,并逐渐扩展到其他欧洲国家。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追求人体比例的完美和逼真,注重透视和光影的表现。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艺术家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杰作,他们的作品对后来的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后,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以宏伟、浮华的风格而著名。
巴洛克艺术强调运动和戏剧性的表现手法,作品通常富于动态和活力,呈现出丰富的光影效果。
如伯罗奔尼撒战争等历史事件的作品,以及宗教和神话题材的作品。
18世纪的洛可可艺术则更加强调优雅、浪漫和俏皮的氛围。
艺术家们更加注重创作精美的装饰品,风格追求华丽和奢华。
洛可可艺术主题多样,从宫廷生活到田园风光,都有艺术家的创作。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印象主义艺术运动崛起,打破了传统画风的限制,艺术家开始强调对光线和色彩的准确捕捉,注重瞬间的表现和情感的传递。
马奈、莫奈和梵高等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的西方美术发展进入了现代主义阶段,艺术家们开始尝试各种新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立体派、表现主义、抽象艺术等等,都在这一时期兴起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不同的艺术家追求不同的创新和表达方式,艺术作品变得更加多样和抽象,对观众提出了更多的思考和解读。
现代主义后期,艺术家们开始注重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反思,产生了概念艺术、后现代主义等不同的流派。
当代艺术探索了更多的实验性和观念性,追求反传统和自由的艺术表达。
总的来说,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丰富多样,经历了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的多个阶段,每个时期都由于艺术家们的努力和创造力而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对世界艺术影响深远。
20世纪西方美术发展概况作为时代产物的20世纪西方美术,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这个时代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的重要变革,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
19世纪末即已开始流行的“绘画不作自然的奴仆”,“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绘画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是20世纪西方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现代艺术中存在的距离:艺术和自然形象的距离。
20世纪的主要现代艺术流派,其实都在探讨这两者的关系,在这种探讨中,西方兴起的主流美术思潮和流派否定描绘具体物象,主张抽象。
一20世纪西方美术的主流——抽象抽象绘画不是一个画派、一种风格或一个有宣言和纲领的社团,而是一种思潮,一场扩展以至改变人们视觉经验和绘画观念,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绘画革命。
抽象艺术作为20世纪西方美术中的主流,发轫于19世纪末,确立于20世纪初,盛极于20世纪40年代,继而蓬勃开来,征服了欧洲和整个西方世界。
抽象绘画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必然性,它是在现代突飞猛进的科技,强烈改变着人们的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个性和自由;高度物质文明造成的高速度。
二十世纪突破了客观自然形对于艺术的严格约束,把对自然的模拟演化成了依据个体的精神需要进行主观的改造。
在这种改造的过程中,精神感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艺术中所表现的内容虽然没有完全遵从自然的原貌,但他们服从于真实的视觉感受和内在精神需求。
经过改造之后的形与自然中的原生状态不同,观者可以从中体会到不同个体的艺术家改造形的审美意趣的差异。
与传统绘画其实很多还是走在同一个方向上,这个方向仍然是艺术语言的审美追求,之所以产生视觉面貌的差异,是因为在自然和自我的天平上有所偏重,他们有表现的理想,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并没有放弃语言的审美组织。
二十世纪的艺术形式真是很多,艺术的涓涓细流已汇成沧海,没有主流,只感觉到令人眼花缭乱和不断的变化,科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着我们的艺术观念。
西方美术史的发展
西方美术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
在古希腊时期,艺术家主要创作了许多雕塑作品,而在罗马时期,壁画和马赛克成为了主要形式。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成为了主流宗教,艺术家开始在教堂和修道院中创作宗教主题的画作、壁画和雕塑。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美术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艺术家开始以人文主义为基础,追求恢复古典文化和艺术的精神。
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注重透视和比例的准确性,主题从宗教转向了个人、人体和自然。
17世纪是欧洲艺术的黄金时期,巴洛克艺术风格兴盛。
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表现了宗教、神话、历史和日常生活等各种主题,强调精神和感情的奔放和丰富。
18世纪的欧洲艺术主要体现了启蒙运动的精神和理念,风格趋向简约、明快和自然。
19世纪的印象派运动开创了现代艺术的先河,推崇以色彩和光线描绘形式,追求个人感觉和主观反映。
20世纪以来,西方美术的发展经历了多种流派和风格的变革,包括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流行艺术等。
同时,数字艺术和多媒体艺术的出现与发展也为西方美术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挑战。
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这个时期,艺术主要以雕塑为主,展现了人体的完美比例和自然之美。
古希腊的雕刻作品,如《普拉克西特丽娜》和《阿波罗·贝尔维杰尔》等,都成为了后世艺术家们的灵感源泉。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西方美术进入了一个黑暗时期,艺术创作几乎停滞不前。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艺术创作才焕发了新的生机。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受到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的启发,以及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开始追求人体的真实再现和自然的细腻描绘。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艺术家有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等。
随后,巴洛克艺术成为了西方美术的主流流派。
巴洛克艺术强调情感表达和戏剧性效果,在艺术作品中运用形象丰富的造型、强烈的光影效果和浓郁的装饰效果,表达了宗教、个人和政治等方面的复杂情感。
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艺术家是荷兰的伦勃朗和意大利的卡拉瓦乔等,他们的作品展现了巴洛克艺术的特点和艺术家个人的风格。
18世纪,古典主义艺术兴起,艺术家们开始追求对称和和谐的表现方式。
古典主义艺术注重规则和秩序,同时强调传统和理性。
代表性的古典主义艺术家有法国的大卫和英国的伦敦塔恩。
19世纪,浪漫主义艺术出现了。
浪漫主义艺术家们强调个人情感、想象力和自然界的壮丽之美。
他们用奇特的造型和鲜明的色彩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激情,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艺术家有德国的克里姆特和英国的特纳。
20世纪初,艺术家们开始追求创新和突破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
这一时期出现了多种流派和艺术运动,如表现主义、立体派、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等。
代表性的艺术家有毕加索、达利和马蒂斯等。
如今,西方美术已经进入了多元化和后现代主义的时代。
艺术家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各种表达方式和创作媒介,从绘画、雕塑到装置艺术和数码艺术等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总的来说,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典主义到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艺术等不同的流派和时期,每一次的变革和突破都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和表现自由。
20世纪西方美术发展20世纪西方艺术最大的特点是一是对传统的借鉴打破了民族、地区、国家、时间等人为的或自然的障碍而更具世界。
二是各门类艺术之间相互影响更趋密切,例如,美术创作借鉴了电影和摄影手法,借鉴了文学中的意识流,试图把音乐的抽象性移植到绘画中等等,这些都明显地带有实验性。
任美术内部,各种形式也相互借鉴、融合,以致一些传统的分类和观念已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19世纪末的象征主义为20世纪各种艺术倾向打下了基础。
但188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艺术家已属于20世纪的年轻一代,他们不再同情世纪末的情趣。
20世纪西方进入了个性化的时代,强调个性和内省反思是社会的和个人的价值判断的立足点。
"反传统"成为这个世纪艺术的主流。
各种"主义"和"运动"就是由所谓前卫的年轻一代艺术家发动的。
他们的创作更深地卷入到艺术家的个人世界之中,更强烈地表现他们的个性。
因此20世纪西方艺术更倾向多样化,更具多变性和主观随意性。
1:表现主义20世纪西方艺术的基本面貌可以概括为情绪表现、构成反艺术、潜意识、模拟等类型,也可以归纳为抽象和表现这两个相互对峙的倾向,或许在这两极之间还可以增添第三个倾向,即抽象表现的倾向。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三个倾向已具雏形,这就是当时引导潮流的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
表现主义旨在表达情感体验和精神价值,而不在乎记录视觉印象。
20世纪头十年,在莱茵河两边形成了不同的表现主义势力范围,其中心分别在世界文化之都巴黎、德国北部的德累斯顿和南部的慕尼黑,其核心团体依次是野兽派、桥社和青骑士。
1)野兽派20世纪初到一次大战爆发,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云集巴黎,形成了一些自觉的前卫派艺术运动,野兽派是其中的第一个。
1905年在巴黎的秋季沙龙中,马蒂斯、德兰、弗拉曼克等画家的作品同展于一室,他们强烈的色彩、过度的变形引起了评论家沃克塞勒的批评,他称他们为"一群野兽",野兽派由此得名。
20世纪西方美术发展概况作为时代产物的20世纪西方美术,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这个时代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的重要变革,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
19世纪末即已开始流行的“绘画不作自然的奴仆”,“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绘画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是20世纪西方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现代艺术中存在的距离:艺术和自然形象的距离。
20世纪的主要现代艺术流派,其实都在探讨这两者的关系,在这种探讨中,西方兴起的主流美术思潮和流派否定描绘具体物象,主张抽象。
一20世纪西方美术的主流——抽象抽象绘画不是一个画派、一种风格或一个有宣言和纲领的社团,而是一种思潮,一场扩展以至改变人们视觉经验和绘画观念,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绘画革命。
抽象艺术作为20世纪西方美术中的主流,发轫于19世纪末,确立于20世纪初,盛极于20世纪40年代,继而蓬勃开来,征服了欧洲和整个西方世界。
抽象绘画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必然性,它是在现代突飞猛进的科技,强烈改变着人们的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个性和自由;高度物质文明造成的高速度。
二十世纪突破了客观自然形对于艺术的严格约束,把对自然的模拟演化成了依据个体的精神需要进行主观的改造。
在这种改造的过程中,精神感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艺术中所表现的内容虽然没有完全遵从自然的原貌,但他们服从于真实的视觉感受和内在精神需求。
经过改造之后的形与自然中的原生状态不同,观者可以从中体会到不同个体的艺术家改造形的审美意趣的差异。
与传统绘画其实很多还是走在同一个方向上,这个方向仍然是艺术语言的审美追求,之所以产生视觉面貌的差异,是因为在自然和自我的天平上有所偏重,他们有表现的理想,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并没有放弃语言的审美组织。
二十世纪的艺术形式真是很多,艺术的涓涓细流已汇成沧海,没有主流,只感觉到令人眼花缭乱和不断的变化,科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着我们的艺术观念。
二十世纪离我们太近了,我们还不能看清它,只能略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