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1.0
- 格式:pdf
- 大小:345.95 KB
- 文档页数:5
手足口病防治全员培训试题含答案(5篇模版)第一篇:手足口病防治全员培训试题含答案郸城县手足口病防治培训试题单位: 姓名:分数: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手足口病是引起的世界范围广泛流传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2、流行期间传染源主要为、和。
3、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4、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型和最常见。
5、手足病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岁以内患儿多见6、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24分)1、手足口病是按丙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
()2、临床诊断病例应网络直报。
()3、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的。
()4、手足口病患儿的臀部也可出现疱疹。
()5、手足口病例可无发热。
()6、手足口病的确认病例均应收住院治疗。
()7、在手足口病的治疗中,抗生素的应用是有效的。
()8、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1、下列有关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哪项是错误的()A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B 有严格的地区性C 流行期间,托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D 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2、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哪些()A 柯萨奇病毒B 埃可病毒C 肠道病毒71型D 以上都是3、下列哪项肠道病毒的理化性质的描述是错误的()A 56℃以上可被迅速灭活B 75%酒精能够将其灭活C 对紫外钱及干燥敏感D 对含氯消毒剂敏感4、对于手足口病处置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A 轻症患者,可居家隔离、观察B 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患儿C 普通病例与重症病例不应收住同一病房,以免交叉感染D 疑似病人最好单独收治5、下列哪项不是手足口病的传染源()A 病人B 隐性感染者C 病毒携带者D 家畜6、下列手足口病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 发热,体温可达38度以上B 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C 疱疹处痒、痛,有结痂D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四、简答题(共28分)1、什么是手足口病?(8分)2、手足口病的传播途经有哪些(10分)3、手足口病预防原则(10分)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世界范围广泛流传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第二节肠道病毒71型(EV71)作者:李兰娟出版社: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肠道病毒71型(EV71)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radae)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的成员,归属于人类肠道病毒A。
1974年Schmidt等人首次报道从美国加利福尼亚暴发的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疾病(1969~1973年)的患者中分离到EV71,随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报道了EV71病毒在不同地区的流行情况,EV71病毒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多次暴发与流行,人们逐渐认识到EV71病毒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
目前已知EV71的感染可以导致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无菌性脑膜炎(asepic meningitis)、脑炎(encephalitis)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性疾病(poliomyelitis-like paralysis)等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EV71可导致大范围的暴发流行,可伴有严重的CNS并发症或致死性肺水肿。
近年来,EV71病毒的流行在亚太地区呈上升趋势,1975年保加利亚大流行,共有705名患儿感染,死亡44例;1997年马来西亚大流行感染2628人,死亡30多人;1998年,台湾地区暴发EV71的大流行,约有12万以上的人被感染,死亡78人。
因此,有关EV71的病毒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诊断和预防等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病毒的一般特征(一)病毒颗粒结构该病毒的颗粒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球形结构,无包膜和突出,直径约24~30nm,核酸为单股正链RNA。
如同其他肠道病毒属成员一样,EV71型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分子量分别为34KD、30 KD、26 KD和7KD的多肽VP1(α)、VP2(β)、VP3(γ)、VP4(δ),构成原聚体,后者再拼装成具有五聚体样结构的亚单位(pentameric unit),60个亚单位通过各自的结构域相互连接,最终形成病毒的外壳。
VP1 、VP2和VP3三个多肽暴露在病毒外壳的表面,而VP4包埋在病毒外壳的内侧与病毒核心紧密连接,因而抗原决定簇基本上位于VP1-VP3上。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疾病,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发病率为37.01/10万~205.06/10万,近年报告病死率在6.46/10万~51.00/10万之间。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手足口病的临床管理,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病死率,有效推进手足口病诊疗工作,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新进展制定本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同时废止。
一、病原学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
近年部分地区CV-A6、CV-A10有增多趋势。
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二)传播途径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三)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一)发病机制肠道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与咽部和肠道上皮细胞表面相应的病毒受体结合,其中EV-A71和CV-A16的主要病毒受体为人类清道夫受体B2 (Human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2,SCARB2)和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1,PSGL-1)等。
惠州市惠阳区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特点【摘要】目的了解惠州市惠阳区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识别能力。
方法对惠州市惠阳区2011年至2012年收治的4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重症病例发生的危险人群主要为1-3岁的散居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重症病例的临床特点是大多数患儿以发热起病,病程中反复高热或高热不退;大部分病例患者手、足、口或臀部有皮疹,部分患者皮疹较小,且数量少;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并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心肌酶增高;病原学检查以ev71核酸阳性为主。
结论早期识别出有高危因素的患儿,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减少伤残和死亡率。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特点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0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11-022011年卫生部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发布的《肠道病毒71性(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总结了重症病例的一些特点,对早期识别重症病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现结合我院临床工作中对手足口病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表现,提高识别危重症病例的能力,早诊断,早治疗。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1.1 诊断标准根据2011年卫生部发布的《肠道病毒71性(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重症病例的诊断标准:①持续高热:体温(腋温)>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②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不振或烦躁不安,呕吐、易惊、频繁惊跳、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③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min(按年龄),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④循环功能障碍:心率增快(>140-150次/min,按年龄,排除体温升高或哭吵),出冷汗、四肢凉、皮肤花纹、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⑤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超过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⑥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8.3mmol/l。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1版)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2010年4月,卫生部印发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指导医疗机构开展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
现卫生部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制定了《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作为《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的补充,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考使用。
一、临床分期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将EV71感染分为5期。
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少数EV71感染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
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
脑脊髓CT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RI检查可见异常。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
目前认为可能与脑干炎症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或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有关,亦有认为EV71感染后免疫性损伤是发病机制之一。
本期病例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可异常。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
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l.19 No.83 294投稿邮箱:sjzxyx333@ 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进展闫钰,马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摘要:重症手足口病大多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的,病情极易迅速进展,发展为重型或危重型,甚至导致死亡,严重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本文将从手足口病概述、常规护理(病情观察、高热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指导、消毒隔离与健康宣教)及并发症护理三方面对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为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护理提供实践经验分享。
关键词:手足口病;eV71;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83.187本文引用格式:闫钰,马萍.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294-295.0 引言2008年至2016年有报告显示,手足口病仍是我国发病率最高、死亡病例数最多的丙类传染病,严重影响儿童健康[1]。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有文献报道,在不同年度里手足口病病原构成存在差异,但危重症和死亡病例中始终以EV71型为主[2]。
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及早实施护理干预,对提高治愈率、降低重症病例的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现综述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进展如下。
1 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的概述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粪一口途径和密切接触,可引起手、足、臀部皮肤皮疹,口腔和咽部疱疹或溃疡,部分患儿可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3岁以下的儿童是严重并发症的高危人群。
最新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为进一步指导医疗机构做好手足口病诊疗工作,根据手足口病诊疗进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研究制定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 年版)》。
手足口病(Hnd foot nd mouth di,HFMD)是由肠道病毒(E*******,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疾病,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发病率为*******0万~*******0万,近年报告病死率在6.46/10万~*******0万之间。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手足口病的临床管理,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病死率,有效推进手足口病诊疗工作,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新进展制定本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同时废止。
一、病原学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hoviru)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 A71,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
近年部分地区CV-A6、CV-A10有增多趋势。
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二)传播途径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三)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一)发病机制肠道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与咽部和肠道上皮细胞表面相应的病毒受体结合,其中EV-A71和CV-A16的主要病毒受体为人类清道夫受体B2 (Humn vngr rtor l B2,SCARB2)和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ltin ******* lignd-1,PSGL-1)等。
第二节肠道病毒71型(EV71)作者:李兰娟出版社: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肠道病毒71型(EV71)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radae)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的成员,归属于人类肠道病毒A。
1974年Schmidt等人首次报道从美国加利福尼亚暴发的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疾病(1969~1973年)的患者中分离到EV71,随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报道了EV71病毒在不同地区的流行情况,EV71病毒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多次暴发与流行,人们逐渐认识到EV71病毒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
目前已知EV71的感染可以导致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无菌性脑膜炎(asepic meningitis)、脑炎(encephalitis)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性疾病(poliomyelitis-like paralysis)等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EV71可导致大范围的暴发流行,可伴有严重的CNS并发症或致死性肺水肿。
近年来,EV71病毒的流行在亚太地区呈上升趋势,1975年保加利亚大流行,共有705名患儿感染,死亡44例;1997年马来西亚大流行感染2628人,死亡30多人;1998年,台湾地区暴发EV71的大流行,约有12万以上的人被感染,死亡78人。
因此,有关EV71的病毒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诊断和预防等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病毒的一般特征(一)病毒颗粒结构该病毒的颗粒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球形结构,无包膜和突出,直径约24~30nm,核酸为单股正链RNA。
如同其他肠道病毒属成员一样,EV71型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分子量分别为34KD、30 KD、26 KD和7KD的多肽VP1(α)、VP2(β)、VP3(γ)、VP4(δ),构成原聚体,后者再拼装成具有五聚体样结构的亚单位(pentameric unit),60个亚单位通过各自的结构域相互连接,最终形成病毒的外壳。
VP1 、VP2和VP3三个多肽暴露在病毒外壳的表面,而VP4包埋在病毒外壳的内侧与病毒核心紧密连接,因而抗原决定簇基本上位于VP1-VP3上。
- 32 - 附件
20
【疾病简介】肠道病毒71型(EV71)是人类肠道病毒的一种。
EV71感染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以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和神经系统感染最常见,可对一定比例的感染者造成严重后果(重症和死亡)。
【疫苗作用】本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针对EV71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和相关疾病,但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接种禁忌】
1.对疫苗所含任何成分过敏者。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3.过敏体质者。
【不良反应】
1.常见不良反应:发热、腹泻、疼痛、红肿、硬结、触痛、瘙痒、食欲下降、烦躁、易激惹、恶心呕吐、疲倦乏力。
2.偶见不良反应:接种部位局部淋巴结肿大、变态/过敏反应(荨麻疹、过敏性皮疹和紫癜、过敏性休克)、伴有或不伴有发热的惊厥。
3.罕见不良反应:上市前临床试验尚未观察到。
【注意事项】
1.患有血小板减少症或者出血性疾病者慎用。
2.未控制的癫痫患者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等)患者慎用。
3.建议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推迟到治疗结束后接种。
请您认真阅读以上内容,如实提供受种者健康状况。
有不明事项请咨询接种医生。
因疫苗特性或受种者个体差异等因素,疫苗保护率并非100%。
本疫苗自愿自费接种。
受种者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我同意接种,并阅读和提供《受种者健康状况询问表》的内容。
监护人/受种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医护人员(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发。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2010年4月,卫生部印发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指导医疗机构开展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
现卫生部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制定了《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作为《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的补充,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考使用。
一、临床分期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将EV71感染分为5期。
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少数EV71感染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
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
脑脊髓CT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RI检查可见异常。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
目前认为可能与脑干炎症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或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有关,亦有认为EV71感染后免疫性损伤是发病机制之一。
本期病例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可异常。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
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病情继续发展,会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可能与脑干脑炎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功能衰竭有关。
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年龄以0-3岁为主。
EV71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危重症病例识别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中心李兴旺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人是已知的唯一宿主及传染源★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密切接触★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显性感染者多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好发季节:夏秋季临床特点★潜伏期:一般2~7d,无明显前驱症状★主要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和/或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的皮疹。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疱疹性咽峡炎★一般病例预后良好,多在一周自愈实验室检查★末梢血白细胞:一般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AST、CK-MB升高,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增多(危重病例多核细胞可多于单核细胞),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病原学检查:特异性EV71核酸阳性或分离到EV71病毒★血清学检查:特异性EV71抗体检测阳性物理学检查★胸片: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点片状、大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磁共振: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脑电图: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
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ST-T改变诊断★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临床诊断※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衰竭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末梢血白细胞增高、血糖增高及脑脊液改变,脑电图、核磁共振、胸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确定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E V71核酸阳性、分离出EV71病毒或EV71IgM抗体检测阳性,EV71IgG抗体4倍以上增高或阴性转为阳性重症病例★3岁(2岁)以下※高热(体温38度以上),呕吐※神经系统症状(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部症状(肺水肿、肺出血)※重症病死率:10-25%★病情进展迅速,大多持续高热,可无皮疹,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死亡原因主要为脑水肿、脑疝,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重症病例★EV71所致脑干脑炎(以2岁以内多见)☆Ⅰ级:肌痉挛、共济失调☆Ⅱ级:肌痉挛和颅神经受损☆Ⅲ级:短暂肌痉挛后呼吸衰竭、周围循环衰竭、休克、昏迷、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停止,多在入院12h内死亡▲脑干受损所致中枢性循环衰竭△四肢冷、皮肤花纹等微循环障碍表现,同时可有高热、血压升高▲心肌炎引起的周围性循环衰竭△血压低、体温低不同有病例介绍1★男,1岁3个月,因发热咳嗽精神差3天入院,T39.5℃,心率190次/分,Bp90/50,四肢冰冷,大腿内侧可见皮疹,WBC20.1×109/L ,GLU升高,入院后即出现呼吸停止,经气管插管,呼吸机治,应用甲强松龙、静丙,甘露醇脱水等治疗。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卫生部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 EV71)感染引起,病情凶险,病死率高[1-37]。
2010年4月,卫生部印发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指导医疗机构开展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
现卫生部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制定了《肠道病毒71型( 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作为《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的补充,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考使用。
10. 3760/cma. j. issn. 0578-1310. 2011. 09.007万方数据万方数据@@[1]陆国平,李兴旺,吕勇,等.危重症手足口病(EV71感染)诊治 体会.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 15:217-220.@@[2 ] Chang LY. Enterovirus 71 in Taiwan. Pediatr Neonatol,2008,49 : 103-112.@@[3]吴亦栋,尚世强,陈志敏,等.手足口病病原体流行特征分析及 临床意义.中华儿科杂志,2010,48:535-539.@@[4] Cho HK, Lee NY, Lee H. Enterovirus 71-associated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s with neurologic symptoms, a university hospital experience in Korea, 2009. Korean J Pediatr,2010,53:639-643.@@[5]曾健生,钱素云.重症手足口病的特点与诊治.中国急救医学, 2008,28:752-753.@@ [6] Koroleva GA, Lukashev AN, Khudiakova LV. Encephalomyelitis caused by enterovirus type 71 in children. Vopr Viruso1,2010,55 : 4-10.@@ [7] Chang LY, Lee CY, Kao CL.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volvement in Taiwan in 1980-1981 . J Formos Med Assoc,2007,106:173-176.@@ [ 8 ] Wintergerst KA, Buckingham B, Gandrud L, et al. Association of hypoglycemia, hyperglycemia, and glucose variability with morbidity and death in the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ediatrics, 2006, 1 18 : 173-179.@@ [9] Preissig CM, Rigby MR. Hyperglyeaemia results from beta-cell dysfunction in critically ill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and cardiovascular failure: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Critical Care,2009, 13 : R27.@@[10] Ooi MH, Wong SC, Lewthwaite P,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enterovirus 71 . Lancet Neuro1, 2010,9 : 1097-1115.@@[11]张育才,李兴旺,朱晓东,等.儿童危重肠道病毒71型脑炎及 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救治.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1250- 1254.@@[12] Weng KF, Chen LL, Huang PN, et al. Neural pathogenesis of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 . Microbes and Infection,2010, 12:505- 510.@@[ 13 ] Huang CC, Liu CC, Chang YC, et al.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in children with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 . N Engl J Med, 1999, 341:936-942.@@[ 14] Yan JJ, Wang JR, Lin CC, et al. An outbreak of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 in Taiwan 1998 : a comprehensive pathological, Virologic, and molecular study on a case of fulminant encephalitis. J Clin Virol, 2000,17:13-22.@@[15] Wang SM, Liu CC, Tseng HW, et al. Clinical spectrum of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 of children in southern Taiwan,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Clin Infect Dis, 1999,29:184-190.@@[16] Theodore J, Robin ED. Pathogenesis of 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 Lancet, 1975,2:749-751.@@[17] Wu JM, Wang JN, Tsai YC, et al. Cardiopulmonary manifestations of fulminant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 . Padiatrica, 2002,109 : E26.@@[ 18 ] Lin TY, Chang LY, Hsia SH. The 1998 enterovirus 71 outbreak in Taiwan: 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 Clin Infect Dis, 2002, 34 :s52-s57.万方数据@@[ 19] Wang SM, Lei HY, Huang MC, et al.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milrinone in the management of enterovirus 71-induced pulmonary edema . Pediatr Pulmonol, 2005, 39:219-223.@@[20]邹映雪,傅红娜,郭永盛,等.硝普钠对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 足口病低血压期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1,18: 24-26.@@[21 ] Jan SL, Lin SJ, Fu YC, et al. Extraeor poreal life support for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related cardiopulmonary failure. Intensive Care Med, 2010,36:520-527.@@[ 22] Report of the Second Task Force on Blood Pressure Control in Children-1987. Task Force on Blood Pressure Control in Children.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Bethesda, Maryland. Pediatrics, 1987,79 : 1-25.@@[ 23 ] Hazinski MF. Nursing Care of the Critically Ⅲ Child, 2th ed. Louis: Mosby, 1992:32.@@[24] Wang SM, ki HY, Huang MC, et al. Modulation of cytokine production by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n patients with entemvinm 71 associated bminstem ence-phalitis. J Clin Viml, 2006,37:47-52.@@[25] Mayer SA, Lin J, Homma S, et al. Myocardial Injury and Left Ventricular Performance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troke, 1999,30:780-786.@@[26] YC Fu, CS Chi, YT Chiu, et al. Cardiac complications of enterovirus rhombencephalitis . Arch Dis Child, 2004,89: 368- 373.@@[27]刘晓,夏培,冯霞,等.EV71手足口病神经源性心脏功能不全 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中华超声医学杂志,2010,11: 1844-1851.@@[28] Han J, Ma XJ, Wan JF, et al. Long persistence of EV71 specific nucleotides in respiratory and feces samples of the patients with Hand-Foot-Mouth Disease after recovery. BMC Infect Dis, 2010, 10:178.@@[29] Cao R, Han J, Deng Y,et al. Presence of high-titer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enterovirus 71 in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manufactured from Chinese donors . Clin Infect Dis, 2010, 50: 125-126.@@[30] Mao LX, Wu B, Bao WX, et al. Epidemiology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and genotype characterization of Enterovirus 71 in Jiangsu, China. J Clin Virol,2010, 49: 100-104.@@[31]毛群颖,郝春生,张霞,等.人免疫球蛋白中肠道病毒71型中 和抗体效价的测定.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0,32:18-21.@@[32] Arya SC. Antiviral therapy for neur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 . Clin Infect Dis,2000, 30:988. @@[33]张燕,朱贞,祝双利,等.利巴韦林注射液在细胞水平上抑制 EV71病毒复制的初步研究.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09, 23:44-46.@@[34 ] Ooi MH, Wong SC, Lewthwaite P,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enterovirus 71. Lancet Neurol, 2010, 9 : 1097-1 105.@@[35] MacLaren G, Butt W, Best D, et 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for refractory septic shock in children : One institution' s experience. Pediatr Crit Care Med, 2007,8:447-45 1.@@[36] Zhao J, Liu JPG, Feng ZY, et al. Clinical Outcomes and Experience of 20 Pediatric Patients Treated with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in Fuwai Hospital. ASAIO J, 2008, 54 : 302-305.@@[ 37 ] Jan SL, Lin SJ, Fu YC, et al.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for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related cardiopulmonary failure. Intensive Care Med, 2010, 36: 520- 527.2011-05-05万方数据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作者:卫生部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作者单位:刊名:中华儿科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年,卷(期):2011,49(9)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ek20110900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