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四章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物理教材目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特性第3节声的利用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物变态化第1节温度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2节光的反射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4节光的折射第5节光的色散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4节眼睛和眼镜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第2节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1节力第2节弹力第3节重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二力平衡第3节摩擦力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第2节功率第3节动能和势能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第2节滑轮第3节机械效率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 热和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2节内能第3节比热容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热机第2节热机效率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十五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第2节电流和电路第3节串联和并联第4节电流的测量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第1节电压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第3节电阻第4节变阻器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2节欧姆定律第3节电阻的测量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第十八章 电功率第1节电能电功第2节电功率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第1节家庭电路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第二十章 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磁场第2节电生磁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第4节电动机第5节磁生电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第2节核能第3节太阳能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我们怎么听到声音三、声音的特性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五、声的利用色彩斑斓的光现象第二章光现象一、光的传播二、光的反射三、平面镜成像四、光的折射五、光的色散六、看不见的光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二、生活中透镜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四、眼睛和眼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形态各异的物质世界第四章物态变化一、温度计二、熔化和凝固三、汽化和液化四、升华和凝华功勋卓著的电与磁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一、电荷二、电流和电路三、串联和并联四、电流的强弱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电压电阻一、电压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三、电阻四、变阻器第七章欧姆定律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第八章电功率一、电能二、电功率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四、电与热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六、生活用电常识功勋卓著的电与磁第九章电与磁一、磁现象二、磁场三、电生磁四、电磁铁五、电磁继电器扬声器六、电动机七、磁生电第十章信息的传递一、现代顺风耳──电话二、电磁波的海洋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古老而现代的力学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和微观世界二、质量三、密度四、测量物质的密度五、密度与社会生活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一、运动的描述二、运动的快慢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四、力五、牛顿第一定律六、二力平衡第十三章力和机械一、弹力弹簧测力计二、重力三、摩擦力四、杠杆五、其他简单机械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一、压强二、液体的压强三、大气压强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五、浮力六、浮力的利用无处不在的能量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一、功二、机械效率三、功率四、动能和势能五、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十六章热和能一、分子热运动二、内能三、比热容四、热机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能源家族二、核能三、太阳能四、能源革命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案:3.4 升华和凝华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4节“升华和凝华”。
本节主要介绍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以及生活中的实例。
教材中详细阐述了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并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种物态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态变化的两种形式。
2. 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特点,能区分它们与其他物态变化的区别。
3. 能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其特点。
难点: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冰块、加热器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冬天的霜、夏天的雾、衣服上的樟脑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以及它们与其他物态变化的区别。
结合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种物态变化。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些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3.4 升华和凝华一、概念: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二、特点:升华:吸热,体积增大。
凝华:放热,体积减小。
七、作业设计(1)冬天的霜是如何形成的?(2)为什么衣服上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答案:(1)冬天的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下直接凝华为冰晶,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的。
(2)衣服上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是因为樟脑球在常温下直接升华变为气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樟脑球中的物质不断升华,导致其体积逐渐减小。
第四章 物态变化第一节 温度计1. 温度:我们把物体的 叫做温度。
2. 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 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见下图)。
常见量程 分度值 原理 所用液体 特殊构造 使用注意事项实验室用温度计 -21℃~110℃1℃水银或煤油 使用时不能甩(其他见下) 寒暑表 -30℃~50℃ 1℃ 酒精体温计35℃~42℃0.1℃ 水银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① 使用之前用力甩② 可离开人体读数● 温度计内液体:酒精、水银或煤油。
● 温度计的使用:首先要看清 ,然后看清它的 。
如果使用温度计时超过它的量程,后果:① 玻璃泡胀破;② 测不出温度。
● 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准确的方法如下:(1) 温度计的玻璃泡 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 或 。
(2)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 ,待 后再读数。
(3) 读数时温度计的 ,视线要与温度计中 。
● 读数时视线不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的后果(见右上图)。
● 摄氏度:“℃”表示摄氏温度。
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
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 体温计: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1.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 物质的三态: 、 、 。
3.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叫做熔化,从 变成 的过程叫做凝固。
4. 固体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即使 ,但是温度 ,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晶体形成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海波、冰、金属、萘、盐等物质是晶体。
● 非晶体: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 ,温度就 ,这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松香、玻璃、沥青、蜡等物质是非晶体。
第4节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STS水循环: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1.温度高于0℃时,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2.温度低于0℃时,水蒸气凝华成霜;3.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4.“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四、课堂检测(请勿提前做)(选择每题14分,简答16分,共100分)1.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华B.升华C.熔化D.汽化2.去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某些地区的树枝上甚至出现了“雾凇”。
“雾凇”和霜的形成过程很相似,都是()A.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小水珠凝固形成的 D.小冰晶升华形成的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雾的形成 B.露的形成C.冰的形成 D.霜的形成4.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A.先凝华后升华B.先蒸发后凝固C.先升华后凝华D.先汽化后液化5.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6.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7.严冬的早晨,在北方人家的窗户上会出现美丽的冰花,那么冰花是怎么形成的?它们是在玻璃窗的内侧,还是外侧?五、课后反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写在反思横线上)。
初中物理教材目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特性第3节声的利用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物变态化第1节温度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2节光的反射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4节光的折射第5节光的色散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4节眼睛和眼镜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第2节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1节力第2节弹力第3节重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二力平衡第3节摩擦力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第2节功率第3节动能和势能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第2节滑轮第3节机械效率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热和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2节内能第3节比热容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热机第2节热机效率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十五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第2节电流和电路第3节串联和并联第4节电流的测量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1节电压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第3节电阻第4节变阻器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2节欧姆定律第3节电阻的测量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电功第2节电功率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1节家庭电路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磁场第2节电生磁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第4节电动机第5节磁生电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第2节核能第3节太阳能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4节升华和凝华【2022年版课标要求】1.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2.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难点:认识升华和凝华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
【教法与学法】教法: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升华现象,通过实例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学法:自主学习、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将物理规律与生活联系起来。
【课前准备】酒精灯、碘升华管、烧杯、热水、冷水、有关升华、凝华的视频、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在易拉罐中装入三分之二的冰与三分之一的食盐的混合物后,大约半分钟的时间,其外壁和底部会出现霜。
对于这个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易拉罐外壁和底部的霜从何而来?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从而引出凝华与升华的概念。
二、新知学习(一)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创设情景:教师展示雾凇和舞台仙境的图片,提问:如此美丽的雾凇和舞台烟雾效果是怎么形成的呢?(附:图片)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说明: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固体颗粒,舞台白雾的形成与干冰密切相关,是干冰直接变成气态时,气温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就是说,物质可以直接在固态和气态之间发生变化。
展示PPT图片: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二)了解升华与凝华过程演示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前,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实验前,你在碘升华管内看到什么状态的碘?2.水的沸点是多少?3.碘的熔点是多少?实验过程:用热水对封闭玻璃管中的固态碘颗粒加热,提醒学生观察是否有液态碘生成,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用冷水对封闭玻璃管中的紫色的碘蒸气降温,提醒学生观察试管中是否有液态碘出现,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现象分析:根据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让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过程需要什么条件?是要放热还是要吸热?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问题。
【妙解教材】2016秋人教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3.4升华和凝华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及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的环保意识。
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条件。
难点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师:碘的升华演示实验器材一套;用久的灯泡;电教平台,八年级物理录像。
学生:学生练习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题问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态变化?发生这些物态变化的条件是什么?想一想,然后填写下列空白。
熔化(吸)______( )固体→液体→气体________( )________( ) 思考。
动手练习。
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且可以“温故知新”。
新课导入你们认为除了以上四个物态变化,还有没有其他物态变化?下面大家来看个实验。
演示实验:碘的升华大家看到什么现象?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产生? 讨论:还有其他物态变化吗?观察思考,分析。
回答。
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的联系和探究的思想。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新课教学一、升华由观察可见:物体不需要经过熔化过程,直接可由固态变成气态,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升华”。
刚才的实验用的是碘,所以我们叫这实验为“碘的升华实验”。
由实验过程可以看出:升华过程要什么条件?即是要放热还是要吸热?想一想: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升华现象。
(若学生想不出来,教师可以提示学生。
例如提问:在北方冰冻的衣服也可以变干,这是为什么?是什么现象?)二、凝华再观察刚才实验的碘,看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可见:物体也可以不经过液化过程,直接由气体变成固思考,回答。
思考,小组讨论。
举例回答:樟脑丸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等都是升华现象。
思考,分析,讨论。
回答。
观察,分析,思考。
回答。
逆向思维。
回答。
思考,讨论。
人教课标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上学期第四章物态变化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烧杯、热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冬天,晾在室外湿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但衣服上的冰并没有熔化成水,也会变干,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在思考、讨论。
二、新课学习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现象。
大家要注意观察,现在往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盛热水的烧杯里,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固态碘不见了,试管内看到有紫色的气,这说明固态碘受热变成气态。
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观察。
紫色的气不见了,试管壁上有黑色固态,这说明气态碘遇冷变
成了固态。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根据刚才的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升华和凝华的过程是互逆的。
碘的固体受热升华后,变成气体;气态的碘遇冷后,重新凝华成固态的碘。
板书:升华和凝华
升华(sublimation)——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例如: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升华现象。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例如: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寒冷的冬天,早晨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凝华成固态冰,形成冰花;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凝华现象。
我们知道熔化和汽化需要吸热,凝固和液化要放热,那么升华和凝华呢?升华需要吸热,因为做实验时我们加热了。
凝华需要放热,因为放入凉水中。
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板书: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阅读“科学世界”,能否用我们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对此现象做出解释?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升华和凝华两个概念。
并通过实验知道了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习题参考答案]
1.调查得出答案,或经长期观察得出答案。
2.由于空气的凝华,冻肉出冷库后有一部分水附在肉上,所以出库后会使重量稍有增加,只要是在一个合理的误差范围内(如0.5%)是允许的。
这与一些非法商贩将肉注水是不同的。
五、板书设计
1.升华和凝华
升华(sublimation)——物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