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90524
- 格式:ppt
- 大小:108.00 KB
- 文档页数:2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体能够灵活自如地活动,感知各种外界刺激,这都离不开周围神经的正常工作。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周围神经可能会受到损伤,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可能由外伤、炎症、中毒、代谢性疾病等多种因素引起。
当周围神经受到损伤后,患者往往会出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那么,对于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来说,康复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周围神经损伤后,患者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
感觉障碍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会出现麻木、疼痛、感觉过敏或感觉减退等。
运动障碍则可能表现为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运动不协调等。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出汗异常、皮肤温度改变、血管舒缩功能紊乱等。
这些症状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痛苦,还会影响其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物理治疗是康复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电疗可以通过电流刺激神经和肌肉,促进神经再生和肌肉功能恢复。
热疗和冷疗则可以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
运动疗法对于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也非常关键。
在康复早期,被动运动可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随着病情的改善,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运动协调性。
康复训练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要根据患者的损伤程度和恢复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避免过度训练造成二次损伤。
其次,训练要注重重复性和规律性,以促进神经和肌肉的记忆和恢复。
再者,训练的难度和强度要逐步增加,让患者在不断挑战中取得进步。
除了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作业治疗在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业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日常生活需求,设计一系列的训练活动,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
比如,通过练习穿衣、洗漱、进食等动作,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通过模拟工作场景的训练,帮助患者重返工作岗位。
第二十二章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损伤之一,可导致严重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本章阐述了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分类、预后、常见康复问题、康复分期和适应证、康复治疗原理、特殊评定方法及康复治疗方案。
一.概述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PNI)是指周围神经干或其分支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力量作用而发生的损伤。
周围神经多为混合神经,包括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
损伤后的典型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一)损伤原因1.挤压伤其损伤程度与挤压力的大小、速度和神经受压范围等因素有关。
轻者可导致神经失用;重者可压断神经。
根据挤压因素不同,分为外源性与内源性两种。
前者是体外挤压因素致伤,如腋杖过高,压伤腋神经;头枕在手臂上睡觉,压伤桡神经和尺神经;下肢石膏固定过紧,压伤腓总神经等。
后者是被体内组织压伤,如肱骨骨折的骨痂压迫临近的桡神经等。
2.牵拉伤轻者可拉断神经干内的神经束和血管,使神经干内出血,最后瘢痕化。
重者可完全撕断神经干或从神经根部撕脱,治疗比较困难。
多见于臂丛神经,常由交通和工伤事故引起。
肩关节脱位、锁骨骨折,以及分娩,均可伤及臂丛神经。
另外肱骨外上髁骨折引起的肘外翻,可使尺神经常年受反复牵拉,引起迟发性尺神经麻痹。
3.切割伤神经可单独或与周围组织如肌腱、血管等同时被切断。
常见于腕部和骨折部位,损伤范围比较局限,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4.注射伤如臀部注射,伤及坐骨神经,腓总神经;上肢注射,伤及桡神经等。
5.手术误伤多见于神经鞘瘤剥离术及骨折内固定术等。
(二)损伤分类1.神经失用(neurapraxia)由于挫伤或压迫使神经的传导功能暂时丧失称为神经失用。
此时神经纤维无明显的解剖和形态改变,连续性保持完整,远端神经纤维无华勒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
表现为肌肉瘫痪,但无萎缩;痛觉迟钝,但不消失;通常无自主神经功能丧失。
第二十二章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损伤之一,可导致严重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本章阐述了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分类、预后、常见康复问题、康复分期和适应证、康复治疗原理、特殊评定方法及康复治疗方案。
一.概述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PNI)是指周围神经干或其分支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力量作用而发生的损伤。
周围神经多为混合神经,包括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
损伤后的典型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一)损伤原因1.挤压伤其损伤程度与挤压力的大小、速度和神经受压范围等因素有关。
轻者可导致神经失用;重者可压断神经。
根据挤压因素不同,分为外源性与内源性两种。
前者是体外挤压因素致伤,如腋杖过高,压伤腋神经;头枕在手臂上睡觉,压伤桡神经和尺神经;下肢石膏固定过紧,压伤腓总神经等。
后者是被体内组织压伤,如肱骨骨折的骨痂压迫临近的桡神经等。
2.牵拉伤轻者可拉断神经干内的神经束和血管,使神经干内出血,最后瘢痕化。
重者可完全撕断神经干或从神经根部撕脱,治疗比较困难。
多见于臂丛神经,常由交通和工伤事故引起。
肩关节脱位、锁骨骨折,以及分娩,均可伤及臂丛神经。
另外肱骨外上髁骨折引起的肘外翻,可使尺神经常年受反复牵拉,引起迟发性尺神经麻痹。
3.切割伤神经可单独或与周围组织如肌腱、血管等同时被切断。
常见于腕部和骨折部位,损伤范围比较局限,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4.注射伤如臀部注射,伤及坐骨神经,腓总神经;上肢注射,伤及桡神经等。
5.手术误伤多见于神经鞘瘤剥离术及骨折内固定术等。
(二)损伤分类1.神经失用(neurapraxia)由于挫伤或压迫使神经的传导功能暂时丧失称为神经失用。
此时神经纤维无明显的解剖和形态改变,连续性保持完整,远端神经纤维无华勒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
表现为肌肉瘫痪,但无萎缩;痛觉迟钝,但不消失;通常无自主神经功能丧失。
第五节周围神经损伤各论一、正中神经(一)概述正中神经由臂丛内外束的内外侧头所组成。
(二)临床特点在前臂上部损伤后,桡侧屈腕肌、屈拇指中指食指肌肉功能丧失,大鱼际肌萎缩。
在前臂或腕部水平损伤后,由于大鱼际肌麻痹、萎缩变平,拇指不能对掌及因第一、第二蚓状肌麻痹到使示指与中指MP关节过度伸展,形成“猿手”畸形。
肘关节水平损伤时,临床上表现为拇指、示指屈曲功能受限。
拇指、示指、中指及环指桡侧半感觉消失。
若在腕部受伤,前臂肌肉功能良好,只有拇指外展和对掌功能障碍。
(三)康复治疗二、桡神经(一)概述臂丛后束分出腋神经后,即向下延续为桡神经。
(二)临床特点桡神经损伤后,临床上出现垂腕、垂指、前臂旋前畸形、手背桡侧尤以虎口部皮肤有麻木区或感觉障碍。
桡神经高位损伤(肘关节以上)导致肘关节不能伸展和旋前,发生垂腕、垂指、垂拇畸形。
损伤发生在前臂时,临床仅表现伸指、伸拇功能障碍。
(三) 康复治疗三、尺神经(一)概述尺神经来自臂丛内侧束。
(二)临床特点尺神经损伤后,尺侧腕屈肌、第四、五指指深屈肌、小鱼际肌、骨间肌、第三、四蚓状肌功能丧失,呈爪形手。
小指及环指尺侧半感觉消失。
(三)康复治疗四、臂丛神经(一)概述臂丛分为根、干、股、束、支五部分,终末形成腋、肌皮、桡、正中、尺神经。
(二)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神经根型分布的运动、感觉障碍。
臂丛上部损伤表现为整个上肢下垂,上臂内收,不能外展外旋,前臂内收伸直,不能旋前旋后或弯曲,肩胛、上臂和前臂外侧有一狭长的感觉障碍区。
臂丛下部损伤表现为手部小肌肉全部萎缩而呈爪形,手部尺侧及前臂内侧有感觉缺失,有时出现霍纳氏综合征。
(三)康复治疗五、腋神经损伤(一)概述腋神经为臂丛后束的分支。
(二)临床特点腋神经损伤后出现上肢外展困难、外旋无力,三角肌萎缩,失去肩部丰满外形,三角肌区皮肤感觉障碍。
(三)康复治疗六、腓总神经(一)概述腓总神经损伤在下肢神经损伤中最多见。
(二)临床特点损伤后,出现足和足趾不能背伸,不能外展,足下垂并转向内侧而成为马蹄内翻足,足趾亦下垂,行走时呈“跨阈步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