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早期康复康复的指南规范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1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脑血管病早期康复

一早期康复:

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恢复阶段1-2期。

(一)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

(二)早期康复方法:

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

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8、排痰

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

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顶上腭等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

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17、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吃饭、穿衣、洗漱等。

18、应用电刺激:低频直流电刺激等。

19、应用推拿针灸治疗。

2、颅脑外伤的早期康复

一、(1)维持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2)中枢神经系统代谢药物见昏迷与持续性植物状态康复治疗;(3)维持合理体位,头的位置不宜过低,以利于颅内静脉血回流。肢体置于功能位,尤其注意防止下肢屈曲挛缩和足下垂畸形。(4)肢体被动活动和按摩。

去小脑强直:表现为上肢伸直、内收内旋,腕指屈曲、下肢伸

直、内收内旋、踝跖屈、足内翻;

去皮层强直:表现为上肢屈曲、内收内旋、腕指屈曲,下肢与

前者相同。

这些都是病情危重的征兆,难以在姿势上予以矫正。

3、手外伤的康复

手外伤是临床常见损伤之一,常导致手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等。手康复已成为康复医学的独立学科。

据国内外统计手外伤占全部损伤病例的1/3以上。手外伤后常因组织缺损、伤口长期不愈合、肿胀、粘连、瘢痕挛缩、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造成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康复早期介入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最大限度地恢复和改善功能,使患者早日重返社会。

1.分类手外伤常为复合性损伤,涉及手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骨、关节、神经、血管等。通常分为骨折、肌腱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烧伤、断指再植等。

康复分期及适应证

1.I期伤后或术后3周内。损伤部位充血,水肿,坏死细胞脱落,纤维细胞、胶原细胞增多。康复目的:消炎,消肿,镇痛,促进损伤愈合。可行理疗,功能位固定,轻柔的主动和辅助主动活动等。注意:严重损伤(3~4 d),神经和肌腱修复术后(3周),急性关节炎,不稳定性骨折,术后需严格制动者运动疗法禁忌。

2.II期伤后或术后3~6周。胶原增加,组织抗张力开始恢复,肌腱和骨折逐步牢固,易发生粘连。康复目的:预防粘连,提高肌腱的抗张力和骨折的牢固性,改善感觉功能。应尽早活动,并进行感觉再训练。因组织还未恢复正常的强度,不宜抗阻活动。

3.III期伤后或术后6~12周。伤口愈合成熟,胶原纤维逐渐增多,表层(瘢痕)与深层(粘连)纤维组织增多。康复目标:减少纤维组织的影响,增加关节

活动范围,肌力,手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可循序渐进地进行抗阻活动。继续进行感觉再训练。

4.IV期伤后或术后12周后。大部分功能已恢复,组织炎症反应基本消退,神经损伤初步恢复。康复目标:矫正畸形,恢复手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可考虑重建或二期修补术。如恢复效果良好,可进入功能训练和职能训练。康复治疗方法

(一)防治并发症

1.水肿

(1)抬高患肢使其高于心脏平面,同时将手固定在功能位。

(2)向心性按摩如皮肤条件许可,可在伤肢抬高位作向心性按摩。

(3)主动和被动活动包括肩、肘关节的全范围活动。将抬高患肢与主动活动结合。

(4)理疗电疗等。

2.瘢痕整个创伤或手术范围内的任何组织均可产生瘢痕,可与水肿同时存在,导致粘连。治疗很困难。瘢痕组织缺乏伸展性,发生在关节或肌腱周围,可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减少。治疗方法:

(1)按摩。

(2)压力治疗

(3)被动伸展运动

(4)理疗超声波治疗、中频电疗等。

3.挛缩挛缩通常发生在虎口等皮肤松弛部,包括肌肉、韧带、关节囊等缩短。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最易发生粘连、挛缩。应尽早让患者在适当范围内主动运动(24 h后),治疗师可给予帮助。

(二)肌腱损伤的康复

肌腱是手部活动的主要组织,早期活动是肌腱康复的前提,应在放松肌肉和减低张力的情况下进行。包括:主动、被动、辅助主动活动、抗阻活动。

1.屈肌肌腱修复术后的康复计划术后保护性的固定与早期保护性的运动相结合可减少因固定和关节制动而引起的并发症。

(1)I期(0~3周)抬高患肢,制动3周。要求“主动伸,被动屈”,即令患者主动伸展手指,同时进行手腕活动。禁止主动屈指,被动伸指,以防肌腱断裂。注意:如患者不坚持手指活动,极易产生屈曲挛缩。可同时配合超声波治疗等消肿,松解粘连。

(2)II期(3~6周)3周后做主动屈伸。4~5周,掌指和指间关节主动屈伸。5周后,取下夹板。6周后,此期不可有任何抗阻活动。

(3)III期(6周后)可做关节全范围的主动或被动活动。8周后可做抗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