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平扫在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诊断中应用价值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CT及MRI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分别采用CT体积MRI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03月~2018年03月我院接受的87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实验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了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并分别采用CT以及MRI检查诊断,统计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起源部位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比较分析,MRI临床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7.70%),高于CT临床检查诊断准确率(8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MRI起源部位各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采用MRI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CT;MRI;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诊断;应用价值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会因为其局部息肉样改变,而出现误诊为鼻息肉的情况,不利于患者治疗,因此,采用科学的诊断技术,提升患者诊断水平,是我院目前关注的焦点问题[1]。
参考现阶段临床中针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诊断提出的相关研究课题发现,采用CT以及MRI均能够对患者起源部位以及组织范围进行确认,但是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有着一定的差异性[2]。
基于此,为进一步获得更加科学、准确的检查结果,我院于2016年03月~2018年03月,对87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积极对CT以及MRI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现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03月~2018年03月我院接受的87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了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31~72周岁,平均年龄(50.03±1.47),病程1个月~11年,平均病程(4.39±1.16),原发病例为52例,复发病例为35例。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方卫英;崔凤;余美娟;乐先杰【摘要】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对16例经病理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嗅神经母细胞瘤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肿块中心位于鼻腔顶部的中后方14例,累及整个鼻腔2例.CT上肿块密度均匀,CT值48~59 HU.邻近骨质破坏12例,骨质增生1例,骨质增生、破坏并存1例.MRI T1WI示肿块均呈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13例,等信号3例.T2WI肿瘤信号不均匀,肿瘤内部可见分隔样低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细小筛网状不均匀强化14例.肿瘤T2WI信号均匀,增强扫描均匀中度强化2例.结论:嗅神经母细胞瘤具有典型的发病部位,骨质改变特点及特征性的T2WI信号、强化特点.CT可清楚显示肿瘤周围骨质情况,MRI能准确显示肿瘤侵犯范围,两者结合更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12(023)007【总页数】3页(P495-497)【关键词】成感觉神经细胞瘤,嗅觉;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磁共振成像【作者】方卫英;崔凤;余美娟;乐先杰【作者单位】杭州市中医院放射科,浙江杭州310007;杭州市中医院放射科,浙江杭州310007;杭州市中医院放射科,浙江杭州310007;杭州市中医院放射科,浙江杭州3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62;R730.264;R814.42;R445.2嗅神经母细胞瘤是起源于嗅神经感觉上皮的鼻腔内少见恶性肿瘤,占鼻腔恶性肿瘤的3%~5%,发病率仅为0.4/100万[1]。
对该病性质及分期的正确诊断是临床选择合适治疗方案的关键。
虽然国内外文献对该病有所报道,但未完全总结出嗅神经母细胞瘤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另外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文献报道该病的影像征象也并不完全准确,有待进一步验证及深入总结。
本文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406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 43(3)·临床研究·CT 、MRI 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刘波* 钱伟军△(开封市中心医院影像科,河南 开封 475000)摘要 目的:研究X 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 )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5例高度怀疑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行CT 与MRI 检查,观察患者病变形态、密度、信号及强化方式等特征;最终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MRI 、CT 检查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中67例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
CT 检查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6.57%、75.00%、85.33%;MRI 检查分别为88.06%、87.50%、88.0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CT 与MRI 检查均有效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临床可根据患者个人情况进行选择。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CT 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应用价值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是临床少见但恶性程度较高的疾病,以头痛、呕吐等临床症状为主,好发于儿童与婴幼儿,成年人较少见。
该类疾病恶化速度极快,病死率高[1]。
临床上可分为继发性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继发性瘤体可发生于颅内任何部位,原发性则以幕上脑实质多见[2],其中继发性较常见。
手术切除后病理活检可对肿瘤进行准确诊断,但如何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一直是临床研究重点之一[3]。
影像学检查是术前诊断常用的方法,包括X 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 )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但目前有关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最佳手段仍存在争议[4]。
㊃论 著㊃[收稿日期]2017-12-25;[修回日期]2018-03-26[作者简介]张武(1981-),男,河北张北人,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四医院主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医学影像诊断研究㊂7例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在H R C T 上的影像学表现或特征张 武1,方 芳1,李聚佳1,胡万朝2(1.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四医院放射科,河北张家口075000;2.河北省张北县医院C T 室,河北张北076450) [摘要]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 T (h i g h -r e s o l u t i o nC T ,H R C T )在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H R C T 资料㊂结果7例平扫病灶均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㊂患者均有骨质破坏,3例可见钙化灶㊂病灶侵犯鼻腔7例,筛窦7例,额窦2例,眼眶3例,视神经管2例,颅内3例,翼腭窝㊁后鼻孔各2例,额部皮下软组织1例㊂7例术前C T 检查,按K a d i s h 分期标准B 期2例,C 期5例㊂H R C T 扫描显示肿瘤大小与实际大小相差<1.0c m 者多于C T 平扫(P <0.05)㊂结论H R C T 可以确定病变的部位㊁大小㊁形态㊁密度及邻近结构的侵犯,尤其对骨质破坏及钙化的显示具有一定优势,是诊断嗅神经母细胞瘤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㊂[关键词] 成感觉神经细胞瘤,嗅觉;高分辨率C T ;诊断 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7-3205.2018.05.027 [中图分类号] R 730.264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7-3205(2018)05-0608-04高分辨率C T (h i g h -r e s o l u t i o nC T ,H R C T )是指采用高空间分辨率算法(骨算法)重建成像的一种C T 成像技术[1],应具备如下几个成像条件:①必须是骨算法成像;②扫描层厚<2mm ;③选择合理的窗口技术,窗宽>1000H u ,窗位水平要以显示的脏器而进行设定;④最好采用靶扫描技术,以便使感兴趣区的图像更加清晰㊂嗅神经母细胞瘤起源于嗅神经上皮,是少见的神经源性肿瘤[2]㊂肿瘤多数发生于鼻腔顶部,具有低度恶性的特征,占鼻腔恶性肿瘤1%~5%㊂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有2个高峰期(11~20岁㊁50~6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㊂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H R C T 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评价H R C T 的诊断价值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 2017年12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四医院确诊的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7例㊂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29~65岁,平均(50.3ʃ3.1)岁;病史1~8个月,平均6个月㊂7例术前C T 检查,按K a d i s h 分期标准B 期2例,C 期5例㊂7例患者均表现为嗅觉降低,嗅觉完全丧失2例,鼻堵6例,复视3例,鼻出血2例,头痛1例,眉弓肿物1例㊂1.2 扫描方法 7例患者均应用飞利浦公司I n g e n u i t y co r e 128C T 扫描机㊂所有患者先行鼻窦横断面扫描,以听眶下线为基线,扫描范围包括额窦至硬腭㊂层厚1mm ,层间距0.5mm ,显示野14c m ,电压120k V ,电流251m A s ,i D o s e 4迭代重建,原始图像常规重建骨算法和软组织算法,后经飞利浦星云后处理工作站行全鼻窦横断面㊁冠状面及矢状面重组㊂骨算法重建:窗宽2000H u ,窗位200H u ,矩阵1024ˑ1024㊂软组织算法重建:窗宽350H u ,窗位40H u ,矩阵512ˑ512㊂7例全部为平扫,未作增强扫描㊂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 P S 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㊂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 果2.1 H R C T 表现2.1.1 肿瘤部位㊁边缘及形态 术前检查,病灶位于左侧鼻腔及筛窦4例,右侧额筛窦2例,双侧鼻腔及筛窦1例㊂所有病灶边缘模糊,形态不规则㊂2.1.2 肿瘤密度 7例均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㊂其中4例密度欠均匀,可见点片状高密度钙化灶(图1)及低密度囊变区;3例密度均匀㊂2.1.3 邻近结构侵犯 病灶侵犯鼻腔7例,筛窦7例,额窦2例,眼眶3例(图2),视神经管2例(图㊃806㊃第39卷第5期2018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 O F H E B E I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V o l .39 N o .5M a y2018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3),颅内2例,翼腭窝㊁后鼻孔各2例(图4),额部皮下软组织1例(图5)㊂2.1.4 骨质改变 患者均可见骨质破坏,筛板(前颅底)破坏7例(图6),单侧眼眶内壁破坏3例(图7,8),双侧眼眶内壁破坏2例,额窦四壁及额窦中隔破坏1例(图7),鼻中隔㊁鸡冠破坏2例(图8),蝶窦下壁破坏1例(图9)㊂2.2 分期 按K a d i s h 分期标准B 期2例,C 期5例㊂2.3 2种扫描方式显示肿瘤大小与肿瘤实际大小的差异 本研究7例患者中,经临床病理证明有2例肿瘤侵犯鼻腔及鼻窦,5例肿瘤侵犯鼻腔和鼻窦以外的邻近结构,无论平扫还是H R C T 扫描均完全准确地显示肿瘤的侵犯结构;H R C T 扫描显示肿瘤大小与实际大小相差<1.0c m 者多于C T 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H R C T 扫描比平扫对嗅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更具价值㊂见表1㊂表1 2种扫描方式显示肿瘤大小与肿瘤实际大小的差异(例数,%)组别例数<1.0c m>1.0c mH R C T75(71.4)2(28.6)平扫71(14.3)6(85.7)χ24.667P0.0312.4 定性诊断 7例患者中H R C T 诊断嗅神经母细胞瘤5例,筛窦癌2例㊂图1 水平位骨窗示双侧筛窦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填充影,其内部可见多发点片状高密度钙化灶图2 水平位骨窗示左侧筛窦内软组织密度填充影,累及同侧眼眶,视神经受压移位图3 水平位骨窗示双侧鼻腔及筛窦内软组织密度肿物,右侧视神经管内壁骨质破坏图4 水平位骨窗示鼻腔内肿物侵犯双侧翼腭窝及蝶窦,鼻中隔骨质破坏图5 水平位骨窗示额窦前壁及后壁骨质均破坏,额部皮下软组织肿胀图6 矢状位骨窗示鼻腔顶部软组织密度肿物,筛顶(前颅底)骨质虫蚀样破坏图7 冠状位骨窗示右侧额窦内可见软组织密度肿物影,额窦上壁㊁额窦中隔及眼眶内上壁骨质破坏图8 冠状位骨窗示双侧鼻腔㊁筛窦软组织肿物,鼻中隔及鸡冠骨质破坏,侵犯左侧眼眶内壁图9 冠状位骨窗示肿物侵犯蝶窦,蝶窦下壁骨质破坏㊃906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第39卷 第5期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3讨论鼻腔鼻窦肿瘤属于上呼吸道空腔脏器肿瘤,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左右[3],占所有头颈部恶性肿瘤的3%~5%㊂大约50%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确诊时已到晚期,预后较差,对患者的生命和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威胁[4-5]㊂目前一些相关性研究认为鼻腔鼻窦淋巴瘤㊁腺样囊性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但对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特征性表现报道较少㊂本研究通过H R C T多平面重组图像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病部位㊁形态㊁密度及骨质破坏情况等,旨在提高诊断的准确度,以便尽早发现恶性特征,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㊂3.1 H R C T对鼻腔鼻窦肿瘤诊断的价值鼻腔鼻窦病变的临床诊断中,C T是主要检查方法之一㊂尤其是H R C T检查可以很好地显示鼻窦和鼻腔肿块范围㊁周围软组织改变以及骨质吸收和破坏情况㊂目前,临床普遍认为C T具有安全性高㊁无创伤性的优点,可详细观察肿瘤侵犯范围及对邻近组织器官的侵犯,不仅用于肿瘤的定性,更有利于临床合适选择术式㊂冠状面C T图像可直观㊁清晰显示大部分解剖学结构及细节,基本可满足诊断需要,轴位图像可作为冠状面图像的重要补充;多平面重组可对原始数据进行充分利用,用最少检查次数及最低辐射剂量即可完成检查,简便易行且准确度较高;H R C T 可以明确肿块邻近骨质改变属于吸收㊁变形还是破坏,为鉴别诊断关键所在[6]㊂3.2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嗅神经母细胞瘤起源于筛板嗅区黏膜的嗅神经细胞,属于外胚层神经上皮源性肿瘤,好发于鼻腔顶部㊂嗅神经母细胞瘤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可出现鼻塞㊁鼻出血㊁嗅觉降低等症状㊂症状与病变累及的部位有关,眼眶受累可出现眼眶区疼痛㊁突眼㊁复视;额窦受累可出现额前区疼痛;累及颅内可出现头痛㊁呕吐等颅高压症状;累及视神经或视神经管可出现视力障碍;淋巴结转移可触及肿块㊂因早期无明显症状,所以就诊时多数属于中晚期㊂本研究中无K a d i s hA期患者即可说明这一点㊂3.3嗅神经母细胞瘤的病理特点光镜下表现为高密度的小圆形细胞,大小一致,少数纤维状胞浆,核深染,瘤细胞排列成小叶状㊁片状㊁条索状,绝大多数患者存在多少不一㊁典型及不典型的菊形团结构㊂3.4嗅神经母细胞瘤的H R C T主要表现肿瘤早期多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块,中晚期肿瘤增大时可表现为鼻腔及筛窦大块状软组织肿块填充影,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点片状坏死㊁钙化及骨化,并破坏和侵犯周围结构㊂鼻部肿瘤有钙化者首先应考虑内翻性乳头状瘤和嗅神经母细胞瘤㊂本研究有2例出现钙化,但有时钙化与骨破坏碎骨片难以区别㊂少数患者累及范围广泛可侵犯邻近多处结构如海绵窦㊁颞下窝㊁泪囊㊁鼻泪管㊁面颊部软组织等,累及前颅底肿瘤表现为哑铃状软组织肿块㊂除早期病灶骨质结构表现不明显外,其余均有骨质破坏㊂3.5嗅神经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术前明确诊断有一定难度,通常需要与鼻息肉㊁内翻性乳头状瘤㊁鼻咽纤维血管瘤㊁上皮来源恶性肿瘤(如鳞癌㊁腺样囊性癌)㊁鼻咽癌㊁鼻腔淋巴瘤㊁鼻腔恶性黑色素瘤㊁鼻腔横纹肌肉瘤㊁血管瘤㊁神经鞘瘤等鉴别㊂嗅神经母细胞瘤:中心位于鼻腔顶部前2/3,常伴有筛板骨质破坏,可侵犯筛窦㊁眼眶㊁前颅窝等,侵犯可见鼻腔与前颅窝肿块呈 哑铃状 改变,坏死少见,中度或明显强化㊂鼻息肉:常位于鼻道内,无骨质破坏,双侧多见,强化不明显㊂内翻性乳头状瘤:好发于鼻腔侧壁-上颌窦开口处,常侵入上颌窦㊁筛窦,呈膨胀性生长,窦壁压迫性吸收破坏,呈典型的 脑回样强化 ,当发生不典型增生或恶变后,骨质有明显破坏,增强后强化程度增加㊂鼻咽纤维血管瘤:好发于蝶腭孔,可通过自然孔道扩展,对周围骨质的改变主要以膨胀性骨质吸收破坏为主,范围大,密度均匀,多见于青少年男性,鼻出血为主要症状㊂因血供丰富,明显强化,C T值可超过120 H u,结合以上特征,诊断准确率可达94%[7]㊂上皮来源恶性肿瘤:多见于老年患者,病变范围广,形态不规整,骨质破坏明显,破坏的骨质边缘毛糙,常先侵犯眼眶,再侵犯鼻腔顶部, 丝瓜瓤样 强化具有一定特征;腺样囊性癌好发于鼻腔,其次为上颌窦;主体部分呈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多发囊状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 筛样 改变[8];肿瘤侵及范围广,腺样囊性癌有沿神经孔道蔓延的特点,易复发及远处转移,预后较差[9-10]㊂鼻咽癌:鼻咽一侧肿块,常累及颅底,位置偏后,常有斜坡骨质破坏,且可见鼻咽顶后壁黏膜线中断;临床上常继发分泌性中耳炎,无嗅觉低下或丧失㊂鼻腔淋巴瘤:多位于鼻腔前部㊁鼻前庭区,单侧多见,密度均匀,常累及鼻背部㊁面颊部软组织以及鼻咽部㊁眼眶等邻近组织结构[11-12],临床症状表现为鼻塞伴鼻面部软组织肿胀;发生于鼻腔内者以N K-T细胞淋巴瘤多见,无㊃016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39卷第5期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明显溶骨性骨质破坏,轻度均匀强化;发生于鼻窦者较少见,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多见,骨质破坏明显,多数表现为不成形肿块[13],诊断难度大,往往需要病理确诊㊂鼻腔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65岁左右的老年人,以鼻中隔前下部最常见,临床主要症状为鼻出血㊂肿瘤早期骨质破坏不明显,故发现多为晚期[14],晚期骨质破坏明显;C T表现无特征性,M R I 可显示特征的短T1短T2信号㊂鼻腔横纹肌肉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病变进展快,呈侵袭性生长,肿块密度不均匀,大部分可见明显溶骨性破坏,中度至明显不均匀强化㊂血管瘤:可伴有钙化,邻近骨质吸收㊁变薄,增强后动脉期从边缘开始呈结节样强化,静脉期强化范围逐渐扩大向病灶中心填充㊂神经鞘瘤:多沿神经生长,病变大时可累及翼腭窝,密度多数欠均匀,增强后可见无强化的囊变坏死区[15]㊂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少见,大多数为个案报道[16],多位于鼻腔后部,有延迟强化的特点㊂3.6治疗及预后临床上嗅神经母细胞瘤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根据嗅神经母细胞瘤所处的时期㊂A期和B期以手术为主,术后行或不行放射治疗,C 期在术前行放射治疗,并在肿瘤切除术后行或不行放射治疗㊂通过有效㊁合理的治疗,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50%㊂近年来本病的治疗方法由单纯手术切除改为综合治疗,疗效有所提高㊂综上所述,H R C T经济㊁成像快,能明确显示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的部位㊁大小㊁形态㊁密度及邻近结构的侵犯,尤其在显示骨质破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17],是嗅神经母细胞瘤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对临床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㊁预后评估提供了有价值的诊断依据[18]㊂[参考文献][1] N i s h i n oM,I t o hH,H a t a b u H.A p r a c t i c a l a p p r o a c ht oh i g h-r e s o l u t i o nC To f d i f f u s e l u n g d i s e a s e[J].E u r JR a d i o l,2014,83(1):6-19.[2] Kön i g M,O s n e sT,J e b s e nP,e t a l.O l f a c t o r y n e u r o b l a s t o m a:a s i n g l e-c e n t e r e x p e r i e n c e[J].N e u r o s u r g R e v,2018,41(1):323-331.[3] B o s s i P,F a r i n aD,G a t t aG,e t a l.P a r a n a s a l s i n u sc a n c e r[J].C r i tR e vO n c o lH e m a t o l,2016,98:45-61.[4]李文东,刘文军.鼻腔鼻窦肿瘤的临床特征与病理组织分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5):60-62.[5] C o n n o rS E.T h es k u l lb a s ei nt h ee v a l u a t i o n o fs i n o n a s a ld i se a s e:r o l eof c o m p u t e dt o m og r a a ph y a n d M Ri m a g i n g[J].N e u r o i m a g i n g C l i nN A m,2015,25(4):619-651. [6]杨晓燕,董帜,周丽莎,等.鼻窦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影像表现[J].中国C T与M R I杂志,2015,2(1):42-45. [7]张楠,杨晓峰.三种影像学检查对鼻咽纤维血管瘤的诊断[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13):2666,2670.[8]陈瑞楠,郑汉朋,许崇永,等.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C T和M R I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2):214-217. [9]王新艳,郝晖,吴建兴,等.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扩散加权成像特征及其诊断肿瘤浸润神经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30(7):974-977.[10]史建洁,王阳阳.S u r v i v i 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表达的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11):1338-1341. [11]朱丽平,方平,刘业海,等.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临床诊断分析[J].临床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29(3):255-257. [12]何占旭,曹志伟,丁长伟.32例鼻腔鼻窦淋巴瘤C T及M R I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30(7):516-519,522.[13] H s uY P,C h a n g P H,L e eT J,e t a l.E x t r a n o d a l n a t u r a l k i l-l e r/T-c e l l l y m p h o m an a s a lt y p e:d e t e c t i o n b y c o m p u t e dt o m o-g r a p h y f e a t u r e s[J].L a r y n g o s c o p e,2014,124(12):2670-2675.[14] G i l a i nL,H o u e t t e A,M o n t a l b a n A.M u c o s a lm e l a n n o m ao ft h e n a s a l c a v i t y a n d p a r a n a s a l s i n u s e s[J].E u r A n nO t o r h i n o l a r y n g o lH e a dN e c kD i s,2014,131(6):365-369.[15]S z e w c z y k-B i e d aM J,W h i t eR D,B u d a k M J,e ta l.A w h i f fo ft r o u b l e:t u m o u r s o f t h e n a s a l c a v i t y a n d t h e i rm i m i c s[J].C l i nR a d i o l,2014,69(5):519-528.[16]董成文,罗小琴,徐官珍.鼻腔血管平滑肌瘤1例[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11):1992.[17]S i v a l i n g a m J,S a r a w a c iR,R a g h u w a n s h iS,e ta l.S i n o n a s a ln c o p l a s i a-c l i n i c o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p r o f i l c a n d i m p o r t a n c e o fc o m p u t ed t o m o g r a p h y[J].J C l i n D i a g n Re s,2015,9(6):T C01-4.[18] L e l lM,M a n l s o p o u l o sK,U d e rM.I m a g i n g o fh e a da n dn e c kl e g i o n[J].R a d i o l o g,2016,56(2):181-201.(本文编辑:赵丽洁)㊃116㊃张武等7例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在H R C T上的影像学表现或特征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嗅神经母细胞瘤18例临床分析
嗅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源于嗅神经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临床上较为罕见。
本文对18例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统
计和分析。
病例资料显示,18例患者年龄介于7岁到69岁之间,其中13
例为女性,5例为男性。
患者发病初期出现嗅觉障碍、头痛、
流涕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伴有颅神经损伤及视力下降。
在临床检查中,所有患者均做了头颅CT、MRI,以及经鼻嗅
神经内窥镜检查。
病灶多位于嗅障区、隔板前突和上颌窦等部位,病变范围从局部到广泛不等。
影像学表现多为低密度、高信号,以及弥漫、分叶状等。
根据组织学检查结果,嗅神经母细胞瘤分为分化低下型、中度分化型和高度分化型。
其中分化低下型病理特征较明显,其中细胞核多呈现箭头形,核浆比例增高、异形性明显等。
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疗等。
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嗅神经母细胞瘤的病变位置较深且位置复杂,手术常常难以完全切除。
术后对患者进行放疗和化疗等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总的来说,嗅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但是病情严重,致死率较高。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因此,医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诊断水平,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命。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及治疗进展
张文华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07(016)033
【摘要】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ONB)是一种罕见的神经源性恶性肿瘤,约占所有鼻腔肿瘤的3%~6%。
自1924年Berger和Luc首次报道本病,至1997年全世界文献报道仅有1000余例,目前尚未形成规范化诊断及治疗,并且在手术方式、放疗价值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学术界还存在争议,这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该病带来困难。
【总页数】4页(P5062-5065)
【作者】张文华
【作者单位】天津市人民医院,天津,3001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R445
【相关文献】
1.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J], 黄德虎
2.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J], 杨丽萍;李雪莱;刘东风
3.嗅区嗅神经母细胞瘤 1例 [J], 邹红群
4.核素影像诊断神经母细胞瘤进展 [J], 陈宇; 刘斌
5.嗅沟原发性神经母细胞瘤 [J], 曹家义;马廉亭;余泽;张积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摘要】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特征,包括肿瘤部位、大小、累及范围、周围骨质破坏、密度及信号改变等。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9年13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的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结果13例患者CT平扫示肿瘤密度不甚均匀,与软组织密度接近,内可见斑片状低密度。
MRI显示:T1WI表现为低于脑灰质的低信号病灶,T2WI信号较脑组织稍高。
13例中10例伴有囊变坏死,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
肿瘤同时累及颅内外者11例,双侧额叶同时受累1例,右侧额叶受累6例,左额叶受累4例,脑组织水肿7例。
结论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可界定肿瘤累及范围及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嗅神经母细胞瘤;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1 材料与方法本组13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确诊。
男7例,女6例。
年龄10~56岁。
病史3~26个月。
临床症状:鼻塞11例,头痛10例,涕血7例,眼球突出5例,嗅觉减退4例,颈淋巴结肿大1例。
12例中10例患者行头部CT常规轴位平扫,扫描管电压120 kV,FOV 230 mm 230 mm,层厚、层距均为5 mm。
12例患者均行磁共振平扫包括横轴位T1WI(SE: TR/TE=450/15)、T2WI(SE: TR/TE=3000/50)和矢状位T1WI (SE: TR/TE=450/15)。
其中8例患者行磁共振T1WI增强扫描,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增强剂量为01 mmol/kg。
图像的评价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在不知病理结果的情况下,分别对CT和MR图像进行独立分析,观察内容包括病变受累的部位、大小、侵犯的范围、病变密度或信号和强化程度、其他器官受累情况。
2 结果根据Kadish等[l]的分期标准:A期肿瘤局限于鼻腔;B期肿瘤侵犯鼻窦;C期肿瘤同时还侵犯到眼眶或颅内。
CT及MRI诊断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价值分析发布时间:2023-02-27T06:06:40.26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3期作者:梁家辉[导读] 目的探讨CT及MRI诊断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价值梁家辉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目的探讨CT及MRI诊断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价值。
方法以2019.8-2022.8本院收治的6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为对象。
均接受CT、MRI检查,分析二者诊断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价值。
结果 CT与MRI诊断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
CT联合MRI诊断的准确率为98.33%,高于CT及RMI单独检测(P<0.05)。
结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较为复杂,单一检查手段诊断存在不足,CT与MRI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CT;MRI;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为临床常见的疾病,数据显示该病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05~3.66%[1]。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好发于40~60岁人群,该病多数为原发性肿瘤,并且由于其解剖位置较为隐匿,早期症状较少,且伴有慢性炎症,对早期诊断造成干扰。
相关研究发现,50%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阶段,该类患者肿瘤病灶多侵犯邻近组织,对于原发部位的判断难度大,患者的预后较差[2]。
随着CT、MRI等检查方式的应用使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不断提高,其影像学征象对鉴别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价值较好。
故本文探究CT、MRI在诊断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9.8-2022.8本院收治的6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为对象。
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龄22~84(62.05±6.13)岁。
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29例、腺样囊性癌17例、淋巴癌14例。
纳入标准: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接受CT、MRI检查;患者知情。
排除标准:患有其他恶性肿瘤者;过敏体质者;患有全身感染性疾病者;存在造影剂过敏。
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分析包兵;钱雯;宋济昌【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年(卷),期】2003(009)004【摘要】目的:探讨CT在嗅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分期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2~200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资料.结果:21例术前CT检查,按Kadish分期标准:A期1例,B期6例,C期14例.5例平扫病灶为软组织密度,16例平扫+增强病例,其中12例呈中等不均匀强化,4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全组病例均有骨破坏,其中3例可见钙化灶,2例钙化或骨破坏碎骨片不能区分,2例可见骨质增生.病灶侵犯鼻腔21例,筛窦19例、蝶窦12例;上颌窦9例,额窦5例;眼眶侵犯8例,其中侵犯视神经管2例;颅内侵犯9例,其中侵犯前颅底脑外7例,海绵窦、额叶各2例,蝶鞍、鞍上池各1例;翼腭窝、口咽腔侵犯各4例;颞下窝、口咽部、鼻泪管、泪囊、面颊部软组织、鼻背部软组织侵犯各1例.有3例伴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CT检查主要为显示肿瘤的侵犯范围,从而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冠状面扫描显示颅内、眼眶的侵犯更为清晰,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总页数】3页(P256-258)【作者】包兵;钱雯;宋济昌【作者单位】20003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放射科;20003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放射科;20003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成人鼻腔嗅黏膜嗅鞘细胞的分离、培养与纯化 [J], 禹晓东;罗卓荆;白崇峰;李亮2.人鼻腔嗅粘膜嗅鞘细胞的原代培养和免疫组化观察 [J], 常瑞;梅强;阴小龙;程延3.嗅区嗅神经母细胞瘤 1例 [J], 邹红群4.凝血酶加明胶海绵填充鼻腔治疗鼻腔嗅裂区出血疗效观察 [J], 姜文秀5.凝血酶加明胶海绵填充鼻腔治疗鼻腔嗅裂区出血疗效观察 [J], 严纪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胡军;赵宇红;翟昭华
【期刊名称】《川北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28)5
【摘要】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经病理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5例,回顾性分析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肿瘤中心均位于鼻腔顶部的中后方,形态规则1例,不规则4例.CT像上肿瘤密度多不均匀,5例邻近骨质破坏.MRI示肿瘤信号多不均匀,T1WI以等或稍低信号为主,T2WI以稍高信号为主,明显强化.肿瘤侵犯筛窦4例,眼眶2例,颅内1例.结论:嗅神经母细胞瘤多位于鼻腔顶部的中后方,强化显著,CT可清楚显示肿瘤周围骨质情况,MRI能准确显示肿瘤侵犯范围.
【总页数】4页(P427-430)
【作者】胡军;赵宇红;翟昭华
【作者单位】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洛阳,471002;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洛阳,471002;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四川,南充,6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9.6;R445.2
【相关文献】
1.MRI 和 CT 诊断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探讨 [J], 王蕾;方梦诗;吴玉珍;夏加林;陈振;周伟恩;涂嫣然;钟群
2.嗅神经母细胞瘤CT和MRI特征及病理表现 [J], 蒋黎;周永;刘焱;韩雯;孙振柱;张林川
3.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颅面骨转移的CT和MRI表现 [J], 李金矿;严华;龚福林;黄璐
4.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J], 刘文军
5.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 [J], 孙姗姗; 汪剑; 尹伟; 崔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T平扫在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鼻腔神经母细胞瘤的ct平扫影像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为鼻腔神经母细胞瘤的ct平扫资料。
结果ct资料上均可以清晰显示骨质破坏情况,病变呈软组织密度并突破邻近骨壁,充填鼻腔、鼻窦。
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充分应用重建技术可以基本满足确定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病变范围、大小以确保制定适合的临床治疗方案。
【关键词】鼻腔神经母细胞瘤;ct平扫
嗅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嗅神经上皮的肿瘤。
具有低度恶性的特性,多发生于鼻腔。
临床少见,发病率仅为0.4/100万,约占鼻腔肿瘤的3%,占鼻腔恶性肿瘤1%-5%[1]。
该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中10-20岁和50-60岁是发病高峰[3]。
多层螺旋ct通过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即使不使用造影剂增强扫描,也可以从分辨率较高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图像全面了解病变侵犯的部位和范围,根据病变的特定发病部位做出诊断。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ct平扫资料。
7例资料中,男性5例,女性2例。
年龄18-70岁,评价年龄34岁。
嗅觉减退5例,头痛3例,视力下降2例。
1.2检查方法7例病例资料具有完整的ct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平扫资料:轴位层厚、层间距为2mm;冠状位、矢状位层厚为2mm,层间距为1mm。
矩阵512x512。
1.3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分为三期:肿瘤局限于鼻腔为ⅰ期;肿瘤侵犯鼻窦为ⅱ期;肿瘤超出鼻腔或鼻窦,侵及眼眶、颅内,并有颈部及远处器官转移为ⅲ期。
[2]
2结果
2.1肿瘤的分布及破坏范围7例资料中:i期1例,局限于中鼻道以上范围,未突破周围骨质;ii期4例,其中3例累及鼻腔、副鼻窦,1例病变突破鼻中隔累及对侧鼻腔;iii期2例,突破鼻中隔并累及双侧鼻腔、副鼻窦,向上突破颅底骨质累及颅内结构。
2.2ct表现肿瘤实质部分均呈软组织密度,ct值范围约35-50hu;病变内多发斑片略低密度,无明显边界。
肿瘤边缘骨质呈溶解、吸收征象(如图①、②、③),边界不锐利,骨质密度减低、形态变薄骨壁形态尚可见(如图①、③),无明显骨质硬化。
3讨论
3.1生物学特点berger于1924年首先报道嗅神经母细胞瘤,以后也被称为嗅神经上皮瘤、嗅神经或感觉神经母细胞瘤、嗅神经或感觉上皮瘤等。
2000年who新分型将其列入外周来源的神经源性外胚层肿瘤。
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即嗅觉的减低或丧失,嗅觉减轻程度示肿瘤侵犯范围而有不同。
肿瘤的发病部位与嗅黏膜分布区一致(如图④);多首发于鼻腔顶部或近中鼻甲外侧壁等处,随即沿生理通道生长,待生长受阻或肿瘤分裂、增殖过快可加快邻近骨壁的破坏、吸收,但肿瘤本身蚀骨特性病变显著,本组病理里仅一例破坏、突破颅底骨质。
此影像特点符合低度恶性肿瘤生物学特征。
3.2ct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ct平扫,也是区别本病与鼻腔其他恶性肿瘤的主要征象;再者肿瘤蚀骨特点不明显,早期一般沿生理通道生长,晚期具有恶性肿瘤的共同特点,可以破坏邻近眼眶、上颌骨、颅底骨,可以颈部淋巴节和全身转移。
如果鼻腔其他恶性肿瘤也原发于此且破坏嗅觉神经导致临床嗅觉下降,则无论何种影像检查也无法甄别,只能依靠病理诊断。
ct平扫资料完全可以满足确定病变范围、大小以确保制定适合的临床治疗方案。
与鼻腔、筛窦恶性肿瘤鉴别较难(需与鉴别的疾病较多,如上皮癌、小唾液腺癌、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恶性淋巴瘤、脊索瘤、脑膜瘤等,同时还需同好发于鼻腔的良性肿瘤如乳头状瘤相鉴别)。
结合临床可能嗅觉障碍,肿瘤位于中线附近、鼻腔上部,颅内、外生长,要考虑嗅神经母细胞瘤。
参考文献
[1]纳玉平,赵个义.噢神经母细胞瘤:附j例报道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分册,1995,19:127-128.
[2]kadish s,goodman m,wang cc.olfactory neuroblastoma.a clinical analysis of 17 cases[j].cancer,1976,37(3):1571-1576.
[3]杨智云,钟运其,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26(3):25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