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02-08一般生产区生产工艺卫生管理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1
生产场所卫生管理制度一、概述生产场所卫生是保证劳动者健康和生产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为了有效管理和维护生产场所的卫生状况,制定并执行科学的卫生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完整、系统的生产场所卫生管理制度,确保生产场所的卫生状况达到规定要求。
二、责任分工1. 生产场所卫生负责人负责制定和实施生产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2. 各生产车间车间主任负责监督生产车间的卫生状况并落实卫生管理制度。
3. 全体员工都有责任保持和维护生产场所的卫生状况。
三、卫生管理制度的内容1. 生产区域的清洁a. 每日上班前由专门的卫生人员对生产区域进行清洁消毒。
b. 建立每日清洁消毒记录,记录清洁人员、清洁时间和消毒方式等信息。
c. 确保生产区域干净整洁,避免积尘、杂物等污染。
2. 废弃物管理a. 提供专门的垃圾桶和垃圾袋,区分纸类、塑料类和其他垃圾。
b. 每日末班时清理垃圾桶,确保各类垃圾及时清理,并记录清理人员和清理时间。
c. 禁止将有害废弃物直接倒入垃圾桶,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3. 消毒管理a. 使用专门的消毒剂进行定期消毒,包括生产设备、工作台面、门把手等常接触表面。
b. 更新消毒剂时,需记录消毒剂名称、批号、使用时间等相关信息。
c. 消毒工作由专门的卫生人员负责,定期进行检查和监督。
4. 通风管理a. 确保生产车间和办公室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并保持通风正常运转。
b. 定期检查通风设施的功能和效果,如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设备。
c. 不得堵塞通风口,确保空气流通畅通。
5. 消防安全a. 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排烟设备等,并定期检查其功能和有效性。
b. 每个生产车间设置明显的紧急疏散标志和紧急疏散通道。
c. 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6. 健康饮食a. 配备干净、健康的饮用水,并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b. 员工食堂提供卫生、营养的饮食,不得使用过期或变质的食材。
生产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生产车间的卫生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保护员工健康,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生产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适用于生产车间所有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
第三条生产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的遵守是每个员工的基本责任,违反规定会受到相应的处理。
第四条生产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的具体执行由生产车间卫生管理小组负责。
第五条生产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的修订由生产车间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并作出相应调整。
第六条生产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包括:1. 生产车间卫生清洁标准;2. 生产车间卫生设备管理;3. 生产车间垃圾处理;4. 生产车间卫生防护措施;5. 生产车间卫生检查及记录。
第二章生产车间卫生清洁标准第七条生产车间卫生清洁工作分为日常清洁和定期清洁,每个员工都有责任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
第八条日常清洁包括:1. 每日清洁自己的工作台;2. 定时清理工作区域的地面和桌面;3. 将生产工具和设备放置整齐,不得乱放;4. 定期清洁生产线设备,保持设备表面的干净。
第九条定期清洁包括:1. 每周对生产车间进行一次大扫除;2. 定期清洁生产车间的墙壁和天花板;3. 定期清洁生产车间的通风设备和管道。
第十条对于易产生尘埃或污垢的生产工序,需要加强清洁力度,保持生产环境的整洁。
第十一条在生产车间工作时,不得在工作区域内吸烟、随地吐痰,如有个人习惯需到特定区域进行。
第十二条禁止在生产车间内食用食品,如有特殊情况需到指定区域进餐。
第十三条禁止在生产车间内进行个人卫生活动,如需上厕所等需到指定区域解决。
第三章生产车间卫生设备管理第十四条生产车间卫生设备包括清洁工具、保洁用品等,需要由专人负责保管和管理。
第十五条生产车间卫生设备的使用应符合规定用途,不得私自挪用或损坏。
第十六条生产车间卫生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工作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检查和清洁。
第十七条如有卫生设备损坏或缺失,需及时上报修复或补充。
页码:文件编号:生效日期: 再版日期:第1页/共3页SMP-SM-01005-1标准管理规程STANDARD MANAGEMENT PROCEDURESubject题目:工艺卫生管理规程Issued by颁发部门:质量部Written by起草人:Date日期:Dept. Head Approval 部门主管审核:Date日期:QA Director Approval QA 主管审核:Date日期:Approved by批准:Date日期:Dispense分发:总经理、质量部、生产部、商务部、行政人事部1.目的建立生产区工艺卫生管理制度,保证工艺卫生符合产品质量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一般生产区工艺卫生和洁净区工艺卫生的管理。
3.责任者生产车间操作人员、清洁工负责实施,车间工艺员、车间主任、现场QA、生产部管理员监督执行情况。
4.内容4.1.一般生产区工艺卫生4.1.1.原辅料、包装材料、半成品、中间体、成品的卫生要求4.1.1.1.原辅料、包装材料的外包装要求完好,无受潮、混杂变质、发霉、虫咬等现象,贴有质量部发放的合格标签。
4.1.1.2.待检产品、合格品、不合格品贮存在规定区域,按品种、规格分别放置在垫仓板上摆放整齐,有状态标记。
4.1.1.3.工作结束后,应将剩余未用的外包装材料整理退回仓库,工作区域不允许存放多余的物料。
4.1.2.生产过程的卫生:4.1.2.1.各生产工序根据品种及生产要求建立相应的清洁规程,使其清洁卫生符合工艺卫生要求。
标准管理规程STANDARD MANAGEMENT PROCEDURESubject题目:工艺卫生管理规程Issued by颁发部门:质量部4.1.2.2.不得存放与产品生产无关的物料或杂物。
4.1.2.3.生产中使用的各种器具应清洁卫生,符合产品生产工艺卫生要求。
4.1.2.4.更换品种、更换批号时要严格执行清场管理制度,保证无遗留物料、包装物料,场地清洁。
目的:规范一般生产区清洁,保证车间卫生符合生产要求。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一般生产区清洁管理。
职责:车间管理人员、一般生产区操作人员、QA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内容:
1. 清洁实施的条件及频次:每日上下午各清洁一次,每周大清扫一次。
2. 进行清洁的地点:一般生产区及卫生清洗间。
3. 清洁用具或设施:水桶,拖把,笤帚,刷子,抹布。
4. 清洁剂及其配制:平时用饮用水,大清扫使用洗衣粉溶入饮用水中使用。
5. 清洁方法:
5.1 每天生产结束后,用笤帚将地面清扫干净,收集废弃物倒入垃圾专用桶,每日清除垃圾桶,并将垃圾桶清洗干净。
5.2 每日用干净的抹布擦拭窗台、工作台、椅子及辅助设施、设备一次,大清扫时用清洗液擦拭天花板、壁板、照明灯具、窗台、工作台、椅子及辅助设施、设备一次,再用饮用水擦拭,将清洗液擦拭干净。
5.3 用刷子将地漏刷净,再用饮用水冲洗一遍,最后用拖布将地面拖净。
5.4 每日两次用拖把拖净地面,约10平方米冲洗拖把一次,约30平方米换水一次。
6. 清洁用具的清洗:用饮用水洗净。
7. 清洁用具的干燥及存放:存放于专用洁具存放点,自然风干。
8. 清洁剂及其配制执行《清洁剂、消毒剂配制操作规程》。
9. 清洁效果的评价:天花板、照明灯具、壁板、台面、设备及辅助设施无灰尘、无不洁痕
迹;地面干净见本色,无杂物;门窗玻璃明亮,水池、地漏表面无明显不洁痕迹、无异味。
生产部卫生管理规程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加强生产部门卫生管理工作,防止职工因工作场所卫生条件差而引起职业病或其他健康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生产部门的卫生管理工作。
第二章生产车间卫生管理第三条生产车间日常卫生1.生产车间每日应及时清扫,保持干净整洁。
2.定期消毒生产设备和工作台面。
第四条废物处理1.废物应及时分类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桶中。
2.定期清理垃圾桶,保持周围环境整洁。
第五条通风换气1.生产车间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状况,定期开窗通风。
2.定期检查通风设备运行情况,确保正常工作。
第三章员工卫生管理第六条个人卫生1.员工进入生产车间前应保持个人卫生,穿戴工作服和劳动防护用品。
2.禁止员工在生产车间内吸烟、吃东西。
第七条健康监测1.员工定期体检,发现患病情况及时处理。
2.发现有传染病症状的员工应立即请假就医。
第四章突发事件处理第八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公司应制定完善的生产部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员工应定期参加应急演练,掌握相应的处理方法。
第五章审核与修订第九条规程审核1.生产部门卫生管理规程应定期进行审核,保持规程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2.审核应由专业人员或者部门负责人进行。
结语本规程将在生产部门的卫生管理工作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希望全体员工严格按照规程执行,共同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
以上为生产部卫生管理规程模板,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细化和完善,以确保规程的实施效果。
文档结束。
1 目的
建立一般生产区卫生管理制度,确保生产区卫生符合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一般生产区的卫生管理。
3 职责
一般生产区内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本制度,班组长及车间质管员负责监督检查。
4 工作程序
4.1 厂房内表面窗明壁净见本色,无浮尘、无霉斑、无渗漏;灯与管线无积尘。
4.2 地面光滑、平整、清洁、无积水、无杂物。
4.3 厂房严密,防虫防鼠设施完好;生产区内无动物及昆虫。
4.4 物料、中间产品定置放置,堆码整齐,遮盖,防虫良好,状态标志明显。
4.5 一切非生产物品及个人物品不得带入和存放于生产区,不得在生产区内从事与生产无关的活动。
4.6 楼道、走廊清洁通畅,不得堆放任何物品。
4.7 同一操作间内工序安排要合理、避免产生混淆及差错。
4.8 生产中的废弃物装在密闭容器内,每天及时清理到规定的堆放处,并立即清洗干净容器、车辆、工具,并消毒。
4.10 工作台表面平整,不易产生脱落物。
4.11 每天生产结束后,应清洁工作台面及生产场地的卫生。
4.12 每周由公司组织一次对一般生产区清洁进行检查,并记录于《车间卫生清洁记录》。
表的内容有:部门、地点、日期、时间、检查内容、检查员等。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
及时整改,质量管理部负责跟踪整改落实情况。
第1页共2 页。
目的:建立生产区工艺卫生标准操作规程,保证工艺卫生符合要求。
范围: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原料药生产部一般生产区和洁净区生产过程中所用物料、生产过程及设备的卫生管理。
职责:生产部、QA。
内容:1一般生产区工艺卫生1.1包装材料卫生1.1.1包装材料要求完好,无受潮、混杂、变质、发霉、虫蛀、鼠咬等,方可进入包装材料存放仓库并有状态标识。
1.1.2包装材料进入包装车间,应将外包装擦拭干净,保证清洁、无尘,整齐有序的码放在包材暂存间或指定位置,不能随意堆放。
1.1.3工作结束后,将剩余包装材料整理、码放整齐。
1.2原辅料卫生1.2.1原辅料存放在规定区域,按照品种、规格码放整齐,有状态标记。
1.2.2原辅料进入操作区域,应在车间外脱去外包装(如不能脱去的外包装需擦洗干净),保证清洁、无尘,整齐码放在操作人员使用的规定位置,不能随意堆放。
1.2.3工作结束后,应将使用剩余的原辅料整理、包装好(封口),在内包装上贴上标签,注明品名、批号、数量、封口人、封口时间,退回物料暂存间,并套上相应的外包装。
1.2.4要及时结料、退料。
工作区域不允许存放多余的物料,避免交叉污染。
1.3生产过程卫生1.3.1各生产车间、工序、岗位应根据品种及生产要求建立相应的清洁规程。
主要内容包括:清洁范围,清洁实施的条件,清洁所用的工具和设备,清洁工具和设备的清洗,清洁工具和设备的存放,允许使用的清洁剂,使用浓度、清洁的频率、清洁方法、清洁效果的评价及清洁用水等内容,以保证产品生产过程卫生状态良好。
1.3.2不得存放与产品生产无关的物料或杂物。
1.3.3清洁用具及清洁剂、消毒剂应分别存放在洁具间,以避免产品生产过程造成污染。
1.3.4生产中使用的各种器具,容器应清洁,表面不得有异物、遗留物。
高湿区域应注意防止发霉及微生物污染,不得有霉斑、菌团。
容器具在用后应立即按清洁规程清洗干净,不得有清洁剂,消毒剂的残留物,以防造成对产品的污染。
1.3.5生产场所不得有木制、竹制用品,应用塑料或不锈钢材料。
一般生产区工艺卫生制度目的:建立一般生产区的工艺卫生管理标准。
范围:一般生产区生产过程中的所用物料、生产流程及设备的卫生管理。
职责:车间主任、管理人员、操作工(清洁工)、质监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内容:1.物料的卫生1.1领用的物料要求无受潮、混杂、变质、发霉、虫蛀、鼠咬等。
1.2 包材存放在规定区域,按照品种、规格码放整齐,有状态标记,必须放在垫仓板上。
1.3 原辅料进入操作间,应在准备室脱去外包装(如不能脱去的外包装需擦洗干净),保证清洁、无尘,码放在操作人员使用的规定位置,不能随意堆放。
1.4 工作结束后,应将剩余物料整理、包装好(封口),要及时结料、退料。
工作区域不允许存放多余的物料,避免交叉污染。
2.生产过程中的卫生2.1 操作人员应按照相应的清洁规程进行清查。
2.2 生产区内不得存放与生产无关的物料或杂物。
2.3 清洁用具及清洁剂、消毒剂应分别存放在卫生清洁间,以避免药品生产过程造成污染。
2.4 生产中使用的各种器具、容器应清洁,表面不得有异物、遗留物。
潮湿、高温地区(或区域)应注意防止发霉及微生物污染,不得有霉斑、菌团。
容器具在用后应立即按清洁规程洗干净,不得有清洁剂、消毒剂的残留物,以防造成对药品的污染。
2.5 在生产工作间或流水线、设备,机械及容器均应有卫生状态标记。
2.6 更换品种时要严格招行清场制度,保证容器、设备、包装物清,场地清。
3.设备卫生3.1 机器、设备、管道应按照规定的设备操作、维护、保养规程定期检查、维修、清洗、保养。
3.2 设备主体要清洁、整齐、无跑、冒、滴、漏,做到轴见光,沟见底,设备见本色。
设备周围要做到无油垢、无污水、无油污及杂物。
3.3 设备及管道的保温层要求全部包扎平整、光洁。
3.4 不用的工具不得存放在工房内,应存放在指定的工具柜内,整齐码放,专人保管。
3.5 工房内的风扇、烟道、格栅、气道必须定期清洁,保持清洁,不得有污物及浮尘。
一般生产区工艺卫生管理制度目的:制定一般生产区工艺卫生管理制度,使一般生产区工艺卫生符合药品生产要求。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一般生产区生产工艺卫生的管理。
三、责任者:生产部管理人员、生产操作者、质量监督员。
四、管理制度:1.原辅料、待检产品、成品的卫生1.1 原辅料、包装材料的外包装要求完好,无受潮、混杂变质、发霉、虫蚊等现象,符合药用标准。
1.2 原辅料待检产品、成品贮存在规定区域,按品种、规格放在垫仓板上摆放整齐,有状态标记。
1.3 工作结束后,应将剩余包装材料整理退回仓库,工作区域不允许存放多余的物料。
2.生产过程的卫生:2.1 各生产工序根据品种及生产要求建立相应的清洁规程,使其清洁卫生符合工艺卫生要求;2.2 不得存放与药品生产无关的物料或杂物;2.3 生产中使用的各种器具应清洁卫生,符合药品生产工艺卫生要求;2.4 更换品种、更换批号时要严格执行《清场管理制度》(编码:MS0102400),保证包装物清,场地清。
安全卫生管理办法(一)安全卫生管理办法的写作要点安全卫生管理办法通常应包括以下几项:1 目的及意义;2 劳动安全卫生的监察管理和监督;3 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具体措施;4 伤亡事故的处理;5 奖励与处罚。
(二)格式范例公司安全卫生管理办法第一条总则为不断加强公司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管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根据有关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严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严格执行有关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的规定、标准,为员工提供符合劳动安全卫生要求的劳动条件和作业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