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课件[1]
- 格式:ppt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65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分数的混合运算(一)》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2.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分数混合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操练: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分数的混合运算(一)2. 内容: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2. 提高题: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否突出。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教学过程是否顺利,教学效果是否良好。
3.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习兴趣是否浓厚,作业完成情况是否满意。
4. 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借鉴。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节课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混合运算(一)》说课稿《分数混合运算(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版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分数混合运算(一)》。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分数混合运算(一)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混合运算和分数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内容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是一样的,还要会分析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确定单位“1”。
同时又为以后要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教材内容,我确立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2、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画示意图,说等量关系等数学活动过程,学会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分析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据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定为: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难点为:分析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单位“1”。
二、说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展开,使他们听有所思,做有所获。
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突出教学效果,又优化课堂结构。
三、说学法在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主体,教师要交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本课的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学会分析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单位“1”。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班级五年级科目数学班级人数39 场所教室教学反思课型《分数混合运算(一)》(第一课时)(●新授课○复习课○拓展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是一样的,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3.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根据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来画出线段图。
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数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3、在学生理解应用题的基础上来,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是一样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画示意图、说等量关系等数学活动过程,学会建立解决问题模式。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际操作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内容陈述性知识:借助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会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程序性知识:1、在探索、分析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元认知知识:1、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评价方法(○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鉴定法)教学资源印刷材料:图片多媒体资源:投影仪、课件。
模型/实物:课件一份、直尺一把、不同颜色粉笔。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利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1、(课件出示)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三道题帮我们回忆了什么知识?(生回答后小黑板:出示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课件出示)计算。
说出你是怎么计算的?(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3、说一说下列各分数的具体含义,找单位“1”画线段图,说数量关系,再列式:(进行环保意识教育:节约水资源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4、引入: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有关分数乘除法的知识。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直尺【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72×25÷40(502+28)÷5 3.6÷0.9×100560-70+1024 2.5-2.5×0.4 1.2+8-0.041.观察上面这些题分别属于我们以前学的什么知识? (整数和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知识)2.整数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括号里的,后算括号外的)3.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并列式。
(1)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
(2)我们班戴眼镜的同学占。
(3)我国大约有的城市供水不足。
4.引入: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和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有关分数乘除法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
[板书:分数混合运算(一)]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这是六(1)班本学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②气象小组有12 人;②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③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
提问:航模小组有多少人?说说你是如何思考的。
生独立完成,解决问题。
教师重复问题后,要求学生:(1)独立思考,找出单位“1”,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3)与同桌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并列式计算。
3.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反馈解答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