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学案新

人教版必修2

必修二

遗传因子的发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

1、豌豆是植物而且是受粉,自然状态一般为纯种。

2、豌豆还具有易于区分的、明显。本节知识建构

(一)、知识体系孟德尔选择豌豆为主要实验材料原因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P 高茎矮茎F1 F2 芥菜高茎矮茎比例3 :1 (1)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决定显性性状的为,用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用字母表示;(2)体细胞的遗传因子是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彼此分离。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F1 Dd Dd配子 F2 表现型比例 P DD dd配子 F1 D d 茎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方法:测交推论:如果F1为杂合体(Dd),则可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即和,与隐性类型亲本进行杂交(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为d),产生两种基因型―― 和,比例为1:1,表现型为和,比例为1: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成

对存在,不相;在形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与遗传相关的概念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特性。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类型。

3、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4、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纯合子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未表现出来的性状叫。

5、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的个体。

6、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的个体。

7、杂交():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8、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的同一个体或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9、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10、正交与反交:若甲乙交配,甲为父本乙为母本为正交,那么反过来甲为母本乙为父本的交配则为反交。

11、相关符号:P表示亲本(父本♂与母本♀);子一代用F1表示;子二代用F2表示,以此类推。

(三)、课堂训练题

1、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C、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2、狗的卷毛(A)对直毛(a)是显性,判断一只卷毛狗是否是纯合体,最好选用与它交配的狗是()

A、纯种卷毛

B、直毛

C、杂种卷毛

D、

A、

B、C都对

3、一匹家系不明的雄性黑马与若干匹纯种母马杂交,生出了20匹黑马和20匹枣红马,据此可知,何种颜色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A、黑色

B、枣红色

C、黑色或枣红色

D、无法确定

4、杂合子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已有16株为高茎,第17株还是高茎的可能性是()

A、0

B、25%

C、75%

D、50%

5、下列四组交配中,能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的一组是()A、AAAaB、AaaaC、AaAa

D、AAaa

6、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杂交产生的F1进行自交,那么F2中的纯合子占F2中个体数的()A、25%

B、50%C、75%

D、100%

7、基因分离定律表明,杂合子()

A、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

B、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

C、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

D、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

8、一对夫妇均为单眼皮(aa),经手术后变为双眼皮,则他们所生孩子表现为()

A、双眼皮

B、单眼皮

C、眼皮介于单双之间

D、不能判断

9、下列关于隐性性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后代中不常出现的那个性状

B、后代中不常出现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C、F1中未出现的那个性状

D、F1中未出现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10、下列各项中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A、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全是高茎

B、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茎和矮茎

C、高茎豌豆自交后代有高茎和矮茎

D、矮茎豌豆自交后代全是矮茎

11、(多选)孟德尔选择豌豆为实验材料的优势,包括()

A、豌豆是异花传粉的植物

B、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C、豌豆的性状能稳定遗传

D、豌豆花较大,便于实验操作P 红果果黄F1 红果黄果F2 红果黄果 X

12、番茄中红果、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D控制显性性状,d 控制隐性性状,如下图所示,根据遗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红果、黄果中显性性状是。(2)F1红果的遗传因子组成,F2

红果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是。(3)P的两个个体的杂交相当

于。(4)F1红果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是,遗传因子组成是。遗传因子的发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使用时间:第四周

(一)本节知识体系(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亲本中分别包含了与和与两对相对性状。无论正交和反交,F1全为黄色圆粒,可知亲本中和是显性性状。F2有:两种亲本类型:黄圆、绿皱两种新类型:

、 F2:黄圆:绿圆:黄皱:绿皱 F2显示有不同性状之间的。过程: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F1

黄色圆粒

F2:黄圆:绿圆:黄皱:绿皱数目31510810132比例

9 :3 :3:1 解释:P:

F1 YyRr特点:

1、亲本的基因型为纯合体。即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2、亲本产生的配子种类为:雌配子为_______雄配子为

__________

3、F1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

4、孟德尔解释为: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不成对遗传因子;这样产生的雌配子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比例为______________;产生的雄配子种类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

5、 F1雌雄配子随机组合,产生F2,F2有______种组合方式,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__________种,比例为__________,有______种性状表现,其比例为____________。其中两亲本表现型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_,还有两种为______________,即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_。雌配子F2基因型雄配子YRYryRyrYRYYRRYrYyrryRyyRRyryyrr验证:测交方法目的:F1隐性类型测验证解释的正确性分析:YyRryyrr (1YR:1Yr:1yR:1yr)

yr 测交后代:1YyRr:1Yyrr:1yyRr:1yyrr实验:F1绿皱24黄圆:22黄皱:25绿圆:20绿皱结论:实验结果与分析相符,从而测得F1基因型是YyRr,验证理论解释的正确性(二)基础归纳

1、孟德尔对遗传研究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启示(1)精心选择实验材料: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自然界均为纯种,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2)从单因素到多因素研究(3)用数学统计学分析:从表面上看来毫无联系的数据中总结出具有一定规律的比值。(4)精心设计实验程序:问题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2、几个概念及相互关系(1)表现型=基因型+环境(2)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和d。(3)等位基因与相对性状关系决定基因性状等位基因显性基因显性性状相对性状隐性基因隐性性状等位基因分离相对性状分离导致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不同性状的自由组合

(三)课堂训练题

1、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的玉米自交,自交后代中与亲本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占总数的()

A、1/8

B、1/4

C、3/8

D、1/

22、易倒伏抗锈病(DDTT)小麦与抗倒伏易染锈病(ddtt)小麦杂交,其F1自交后代F2中,抗倒伏抗锈病的纯合子(ddTT)约占F2总数的()

A、1/16

B、1/8

C、3/16

D、1/43下列关于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表现型不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4(0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获得成功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先分析多对相对性状,后分析一对相对性状

B、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高假说并进行验证

C、正确地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D、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5、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经过()

A、分析假说实验验证

B、实验分析假设结论

C、假设实验结论验证

D、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6、孟德尔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是()

A、杂交

B、正交

C、反交

D、测交

8、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A、a与B

B、Rr

C、E与E

D、G与f

9、孟德尔为了验证他所发现的遗传规律,巧妙的设计了测交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测交实验的是()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10、孟德尔通过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尝试性的解释,根据解释进行演绎推理,最后再通过实验进行检验。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

A、类比推理法

B、对照实验法

C、数学统计法

D、假说演绎法

11、苜蓿种子的子叶黄色(Y)对褐色(y)显性,圆粒(R)对肾粒(r)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若要使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则两亲本的组合是()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