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1.2数据编码》
- 格式:pptx
- 大小:8.79 MB
- 文档页数:8
《数据编码声音编码》说课稿一、说教材《数据编码声音编码》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地图版《数据与计算》必修1第一章数据与大数据1.2.3数据编码的内容。
本节内容包括“字符编码”、“图像编码”、“声音编码”三个部分,声音编码不仅与前边所学的字符编码图像编码等内容紧密联系,同时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的重要课程。
我通过研读教材以及课程标准,考虑本单元对应的学科核心素养及需要掌握的核心概念等,聚焦学生发展,在教材原有单元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和整合。
根据以上情况,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理解声音数字化的实现过程,知道采样、量化、编码三个步骤(信息意识)2、知道音频质量的影响因素,掌握音频存储容量的计算方法,能够选择合适的工具解决常见问题。
(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3、通过学习数字音频的价值认识到声音信息安全风险,尊重他人的知识版权,承担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声音编码的实现过程。
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音频质量的影响因素。
二、说学情本节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喜欢具有挑战的任务,他们出生并成长在数字化信息时代,多年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
他们能熟练得使用各类数字化工具,但是相对各种各样的数字媒体内容,对于其背后的技术和原理却知之甚少。
根据以上情况我制定了以下解决对策: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微信语音聊天声音的变化引入新课。
营造求知氛围:通过四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
三、说教法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因此,对于本节信息技术教学,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我通过以下教学方法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1.任务驱动法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利用事先设计好的任务单引导他们去完成,他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新课的内容,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一、课程准备探究生活中的数据编码1.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身份证号,那么身份证号码是怎样进行编码的,它的每一位都代表什么呢?2.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数据编码呢?邮政编码准考证号学籍号学号3.思考:结合上节课所学,文字、数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是如何在计算机内进行存储、处理的?二、新授课1.计算机中的二进制板书设计第一章数据与信息1.2数据编码一、.进制之间的转换二、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三、编码的基本方式除二取余法1.模拟信号 1.文字编码2.数字信号 2.图像编码3.模数转换 3.声音编码思考:计算机中为什么要使用二进制?电路容易识别;更易于存储;方便计算和计数;方便逻辑判断2.我们能够接触到的进制有哪些?十进制数:逢十进一、以一当十; D 0~9二进制数:逢二进一、以一当二; B 0、1八进制数:逢八进一、以一当八;Q 0~7十六进制数:逢十六进一、以一当十六;H 0~9,A、B、C、D、E、F3.不同进制之间如何进行转换?十进制如何转换成二进制?详细介绍除二取余法:教学反思教学过程六进制。
二进制如何转换成十进制?介绍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的方法为:按权展开、各项相加。
此处引入权值的概念,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进制之间转换的方法。
探究:以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为参考,如何将八进制、十六进制转换成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的权值又分别是什么?八进制转换成十进制十六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思考:二进制与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能否直接进行转换?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除二取余、倒序排列探究:以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为基础,思考如何将十进制转换成八进制和十六进制?鼓励学生以类比的方法探究此问题,根据大家的探究结果,带领大家练习将十进制转成八进制和十探究:如何将二进制直接转换成八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又如何转换成二进制?总结出规则为:四缩一、一放四三缩一、一放三4.计算机中的存储单位5.数据编码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通过一段微课小视频,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模拟信号、数字信号以及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是如何进行转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