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潮州歌谣”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构建
- 格式:docx
- 大小:30.39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我园开展潮州歌谣教学活动近两三年来,我园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结合本地区实际找准教育的切入点,倡导多元的、开放的、尊重文化差异和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幼儿园本土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提高幼儿园本土化教育质量。
潮州歌谣是潮汕孩子成长之歌,对孩子们有着“养德”“启智”“促知”“助长”“培同”等推动作用。
潮州歌谣内涵丰富,歌谣具寓动物、植物、猜谜于其中,每一个歌谣都有一个感人的潮人故事,有力地佐证了潮语歌谣对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开启孩子智慧,促进思维发展,促进孩子认知,发展孩子语言,帮助孩子发展肢体和培育孩子对自己民系文化的认同感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而现在的孩子们很少唱这种歌谣,潮州歌谣这种原生态文化的传承被日渐淡薄,为传承和发扬潮州歌谣这一宝贵的潮汕文化,我园开展了一系列“潮州歌谣”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孩子了解潮州歌谣的种类、让孩子学唱歌谣、玩民间小游戏、了解家乡习俗、名胜古迹等。
下面谈一谈我园是如何开展“唱响歌谣,传承潮韵”教育教学活动。
一、构建“潮州歌谣”的方案主题我园历年来坚持以积极探索幼儿园本土文化为重点,在2009年底结题的广东省学前协会课题《潮汕文化愉悦幼儿身心的研究》后,近两三年来,我园开展了“唱响歌谣,传承潮韵”潮州歌谣教学的实践研究。
潮州歌谣,朗朗上口,内容健康,生动有趣。
从开展“唱响歌谣,传承潮韵”潮州歌谣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来,每一个学期我们都会开展一个有关潮州歌谣的方案主题活动,在开展活动之前,园长和老师们开教研会研究制定教学活动方案,制定主题的活动目标,教学内容,探讨在活动中将出现的问题及研究解决的方案。
通过“潮州歌谣”方案教学活动,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潮州本土文化,在唱唱跳跳中愉悦身心,激起他们对学习潮州歌谣的热情,感受潮州歌谣的乐趣,让潮州歌谣在幼小的心灵扎根。
潮州歌谣内涵丰富,歌谣具寓动物、植物、猜谜于其中,每一个歌谣都有一个感人的潮人故事,有力地佐证了潮语歌谣对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开启孩子智慧,促进思维发展,促进孩子认知,发展孩子语言,帮助孩子发展肢体和培育孩子对自己民系文化的认同感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潮汕童谣德育活动方案策划一、项目背景及意义潮汕童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儿童游戏和教育的手段广为流传。
童谣以其简单、生动、优美的曲调和内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并且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通过童谣,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音乐感知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传承和弘扬潮汕的民间艺术文化。
在当今社会,孩子们的学习压力日益增加,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忙碌,导致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因此,有必要通过潮汕童谣德育活动,让孩子们能够从繁忙的生活中解脱出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同时也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二、活动目标1. 传承潮汕童谣文化:通过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学习潮汕童谣的歌曲、曲调和内容,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
2. 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创造力:通过亲自动手创作和演唱潮汕童谣,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童谣的兴趣。
3. 提升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和演唱潮汕童谣,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和理解能力。
4. 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通过各种艺术表演和互动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同时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活动内容1. 基础知识学习:通过讲解和展示,使孩子们了解潮汕童谣的起源、特点和内容。
2. 曲调学习:由专业老师带领孩子们学习潮汕童谣的曲调,教授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3. 歌词创作: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潮汕童谣的歌词,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音乐表演:组织孩子们进行潮汕童谣的音乐表演,展示他们的才艺和创意。
5. 角色扮演:让孩子们扮演潮汕童谣中的角色,演绎童谣故事,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6. 传统手工艺制作:让孩子们学习和制作与潮汕童谣相关的传统手工艺品,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7. 比赛和评选:组织潮汕童谣的创作和表演比赛,并进行评选,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和展示自己的才华。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潮汕童谣的背景、特点及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潮汕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潮汕童谣的历史背景及特点。
2. 潮汕童谣的选编及欣赏。
3. 潮汕童谣的演唱及表演。
4. 潮汕童谣的改编与创新。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潮汕地区的风景、民俗等,激发学生对潮汕文化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潮汕童谣吗?它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授1. 潮汕童谣的历史背景及特点教师简要介绍潮汕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以及潮汕童谣的起源、发展过程。
2. 潮汕童谣的选编及欣赏教师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潮汕童谣,让学生聆听并欣赏,引导学生感受潮汕童谣的韵律、节奏、旋律等特点。
3. 潮汕童谣的演唱及表演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潮汕童谣,让学生掌握演唱技巧。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4. 潮汕童谣的改编与创新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潮汕童谣进行改编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潮汕童谣进行改编,并演唱给其他小组听。
2. 各小组分享改编后的潮汕童谣,教师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潮汕童谣的文化价值。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潮汕文化,传承和发扬潮汕文化。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提问、回答问题、演唱、表演等。
2. 潮汕童谣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对潮汕童谣的演唱、表演、改编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 创新能力:观察学生在改编潮汕童谣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和表现。
4. 文化素养:通过课堂讨论、分享等环节,了解学生对潮汕文化的了解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潮汕文化的热爱。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让潮州歌谣在幼儿园中传唱作者:黄舜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08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历史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我们的家乡潮州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潮州文化源远流长,乡土文化资源丰厚,潮剧、潮州工夫茶、潮州小食、陶瓷、潮绣等潮文化享誉海内外。
这样丰富的历史民族文化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其中也蕴含着无穷的教育资源。
我园近几年来潜心研究挖掘乡土教育资源,从幼儿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根据各年级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分别有目的、深入浅出地引导和启发他们从“潮州小食”“潮州茶”和“陶瓷”三方面了解潮州文化,让幼儿在充分感知、了解和操作中知家乡、爱家乡!并逐渐生成幼儿园园本课程《家乡的文化》的乡土特色课程,促进了幼儿园园本文化的发展。
而潮州话是潮州文化的载体,我认为在主题开展期间要以潮州方言为主,普通话为辅进行教学。
让幼儿在《潮州文化》的主题活动中使用潮州话,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体验及实践,使幼儿不仅想说、敢说、有话可说,语言更显生动、丰富,课堂气氛也更活跃。
同时,引入潮州歌谣,结合各年龄班的主题,在活动中选取符合幼儿语言发展、内容健康的潮州歌谣渗透于主题中,使主题更丰富、完整,让幼儿浸润于富含潮州文化的环境中充分体验、感受、欣赏。
潮州歌谣不同于其他各地传统歌谣,情歌成分较少,以童谣为主。
主要唱者是妇女和儿童,可以说,它是妇女的精神食粮、儿童的启蒙教材。
每个潮州人幼年时都听过、唱过潮州歌谣,襁褓中就在母亲怀里或摇篮里听着手摇口唱的摇篮曲《拥呀拥》;和哥哥姐姐玩耍的时候就常唱:“挨呀挨,挨米来饲鸡……”洗澡的时候,母亲或婆婆唱:“一二三,洗浴免穿衫……”孩子们在旁照样学样,口耳相传,代代传承。
每个潮人在少年时代,都会唱些潮州歌谣,流行最为广泛。
连久居国外的老华侨最忘不了的就是小时候听过的潮州歌谣,最难忘的是那一缕乡音。
潮汕童谣艺术活动教案教案标题:潮汕童谣艺术活动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潮汕童谣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对潮汕童谣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提升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潮汕童谣的介绍和欣赏2. 潮汕童谣的歌曲学唱3. 制作潮汕童谣相关道具和服装4. 小组合作创作潮汕童谣表演教学准备:1. 潮汕童谣的录音或视频资源2. 制作潮汕童谣相关道具和服装的材料3. 分组准备潮汕童谣表演的素材和创作工具教学步骤:第一步:潮汕童谣的介绍和欣赏(约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潮汕童谣的起源、特点和文化背景。
2. 播放潮汕童谣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
3.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潮汕童谣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第二步:潮汕童谣的歌曲学唱(约20分钟)1. 教师选择一首简单的潮汕童谣歌曲,向学生逐句教唱。
2. 分组练习,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潮汕童谣歌曲进行学唱。
3. 小组表演,展示学唱成果。
第三步:制作潮汕童谣相关道具和服装(约30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材料制作与潮汕童谣相关的道具,如手工制作潮汕传统乐器或舞蹈道具。
2. 学生分组合作设计和制作潮汕童谣表演所需的服装。
3. 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的创作成果。
第四步:小组合作创作潮汕童谣表演(约30分钟)1.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潮汕童谣歌曲,并根据歌曲内容和风格进行创作。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表演的舞蹈动作、道具使用和服装搭配。
3. 小组进行排练和表演准备。
4. 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表演展示,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了解更多潮汕童谣的歌曲和文化,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分享。
2. 邀请潮汕童谣艺人或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或表演,加深学生对潮汕童谣的理解和认知。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
2. 评价学生对潮汕童谣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评估小组合作创作和表演的成果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潮汕童谣教案简介童谣是幼儿园教育中常使用的一种教育资源,它能够帮助幼儿发展语言、认知、情感、社交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而潮汕童谣则具有浓郁的文化特色,是潮汕地区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幼儿园使用潮汕童谣及相关教学案例。
使用潮汕童谣的优点1.丰富多彩:潮汕童谣属于口头文学,继承了潮汕地区独特的传统文化、人文风情、习俗信仰等元素,因而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
2.语言独特:潮汕方言与普通话存在很大的区别,因而潮汕童谣读起来十分有趣,在口头表达和语音调节方面能够有很好的锻炼。
3.易于记忆:潮汕童谣大多短小精悍,语言简练、易于口头记忆,有利于幼儿的语言发展。
4.学习传统文化:潮汕童谣是潮汕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童谣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幼儿在欢乐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了解部分潮汕童谣;2.能够准确朗读童谣;3.能简单描述童谣内容;4.能对照潮汕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1.认读部分潮汕童谣;2.对照潮汕方言与普通话的音调进行比较。
教学难点1.潮汕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2.朗读并理解童谣内容。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播放《潮汕童谣》MV,引入潮汕童谣的学习。
活动1:认读潮汕童谣1.教师朗读潮汕童谣,让幼儿跟读;2.教师示范潮汕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让幼儿模仿。
活动2:理解童谣内容1.教师朗读潮汕童谣,让幼儿跟读;2.请幼儿说出童谣中的重要物品,进行简单描述。
活动3:游戏环节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轮流找出该歌谣中不同的词汇;2.整理出来的词汇组成新的童谣。
总结环节1.让幼儿自己设计一首童谣,歌词可以与课程内容相关;2.幼儿逐个表演自己设计的童谣。
教学评价本次潮汕童谣教学活动通过导入、认读、理解、游戏和总结等五个环节,丰富了幼儿的潮汕童谣积累、口头表达和语音调节方面的能力,使幼儿在欢乐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对家乡的依恋感和文化身份认同感。
以潮州歌谣为内容,构建园本课题,传承潮韵文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国的“洋文化”越来越受青年一代的追棒和喜爱,相反我们家乡的本土文化、传统习俗越来越受冷落。
作为承载着培养祖国新一代重任的幼儿园,为了培养当代儿童具有初步的归属感,更要注重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本文以家乡方言吟诵的潮州歌谣作为主题内容,在不断地实践教学中,构建“唱响歌谣,传承潮韵”园本课题,从内容选择、主题开展、家园互动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试论幼儿园传承潮韵文化的经验和开展方式。
“乡土文化”,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人们从生活中撷取和养成的,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生态文明等文化生活的总和。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乡土文化。
家乡潮州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潮州文化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汉族民系文化,在长期的流行和积淀发酵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潮州本土特征的潮韵文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社会领域的目标3中明确指出:“具有初步的归属感”,建议教师们要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国的“洋文化”越来越受青年一代的追棒和喜爱,相反我们家乡的本土文化、传统习俗越来越受冷落。
而在国外,我们的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播种、开花、结果,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以学习汉语为荣,积极地学习着我们经典的国学文化,难道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却要将我们老祖先流传给我们的文化精华给抛弃吗?作为承载着培养祖国新一代重任的幼儿园,更要注重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因此,我园自2013年成为《广东省“指南”实验区项目研究》下的实验园,开展了以“唱响歌谣,传承潮韵”为主题的园本课程研究。
潮州歌谣是一种流传于我们家乡潮州民间的口头文化,它来自生活,源于民间,在民间广为流传,它结合富有潮州地方特色的具体事物、人文风俗而创作,以潮州话来诵念,在过去,是大人对小孩进行语言教育的形式之一,也是古早时,孩童们玩游戏时的“好伙伴”。
幼儿园小班童谣教案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近期一些幼儿园陆续开园,为进一步加强对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幼儿园将卫生习惯养成渗透在各个领域的活动中,今天为小班幼儿设计一节语言领域的活动课,儿歌《小朋友爱清洁》,既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初步学会儿歌,懂得要勤剪指甲,勤换衣裳,不脱鼻涕,爱洗脸,做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
2.学会词组剪指甲、擦鼻涕、换衣裳。
活动准备木耳台手指玩偶,小鸡、小鸭、小猫和小狗活动过程1. 教师出示手指玩偶引出课题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个小动物,他们是谁?这些小动物是怎么叫的?叫我们干什么呢?请小朋友念一首儿歌。
2.教师边操作木偶边朗诵儿歌小鸭嘎嘎嘎,叫我剪指甲。
小鸡唧唧唧,叫我擦鼻涕。
小猫喵喵喵,叫我把脸洗。
小狗汪汪汪,叫我勤换衣。
小朋友爱清洁,人人见了都喜欢。
3.教师结合手指玩偶表演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练习短语。
小鸭(小鸡、小猫、小狗)都怎么叫的?小鸡(小鸭、小猫、小狗)都让我们做什么?4.教师小结小鸭要我们剪指甲,小鸡要我们擦鼻涕,小猫要我们爱洗脸,小狗要我们勤换衣,他们也喜欢爱清洁、讲卫生的孩子,爱清洁的小朋友,人人都喜欢。
5.教师操作指偶幼儿学念儿歌。
6.教师操作指偶幼儿做儿歌内容的相应动作,对念儿歌。
7.以游戏的形式与幼儿对念儿歌现在,小鸭、小鸡、小猫、小狗要检查小朋友的卫生了,请你们准备好。
教师走到某一幼儿面前,操作布偶念“小鸭叫,嘎嘎嘎”,被检查的幼儿做剪指甲的动作,念:“叫我剪指甲”。
开始时教师可对幼儿念的儿歌和要做的动作进行提示,逐渐要求幼儿独立学会儿歌和动作。
最后教师总结:“检察员说你们儿歌念得好,都是又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现在他们高兴地与小朋友再见了,下次再来检查小朋友们的卫生”。
教学笔记在幼儿的心目中,小鸭小鸡等都是他们的好朋友,它们之间仿佛有一种天然的心理沟通,因此朋友的劝说和感化,有时可以比老师家长更有效,这首儿歌就抓住了这个特点,因此对幼儿有较强的教育作用。
潮州童谣社会教案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各个月份出产的蔬菜,初步了解童谣。
2、学习叠词“嫩青青”“紫英英”“瓷丁丁”“水灵灵”。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各个月份出产的蔬菜,初步了解童谣。
活动难点:学习叠词“嫩青青”“紫英英”“瓷丁丁”“水灵灵”活动准备:幼儿用书童谣活动过程:一、观察图片1、出示画面: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好看的图,小朋友仔细看看图上有些什么?2、图上剪的是什么?你知道这些是什么蔬菜吗?3、你们看这个娃娃心情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为什么娃娃会很快乐呢?图中有白菜、南瓜、茄子等常见的蔬菜,而且还有一个快乐的娃娃,这个剪纸图表现了蔬果丰收欢快喜庆的场景。
4、小朋友你认识什么蔬菜,你认识的蔬菜在哪个月出产呢?二、欣赏童谣。
1、每个月都有不同的蔬菜出产,为了让小朋友记住每个月不同的蔬菜,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十二月出产不同蔬菜的童谣,童谣的名字叫《十二月菜》。
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童谣里都说了什么。
2、播放童谣。
3、提问:童谣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了什么蔬菜,在哪个月出产?是什么样子的?谁能够用念谣中的句子讲出来?(启发幼儿用一月……二月……的句式来讲述)儿歌中讲述了十二月出产的蔬菜,一月菠菜怎么样?我们用完整的句子来说一遍:一月菠菜刚发青。
二月写的是什么蔬菜呢?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叫羊角葱呢?三、再次欣赏童谣。
1、我们再来听一编童谣,听一听还有什么蔬菜在哪个月出产?2、你还听到什么蔬菜在哪个月出产?3、四月韭菜怎么样?童谣中是怎么讲的呢?四月韭菜嫩青青,嫩青青这个词语叫叠词,后面的两个字是一样的.,这样就叫叠词。
童谣中你还听到其他叠词吗?“嫩青青”“紫英英”“瓷丁丁”“水灵灵”这些都叫叠词。
4、家家有也叫叠词,只是它是前面的两个词是一样的。
5、你最喜欢童谣里的哪一句话?我们一起来学学这句话。
四、小结:1、一年十二月都有不同的蔬菜出产,而且每一种蔬菜都是不一样的,这些蔬菜都很营养,小朋友在平时的时候不同挑食,什么蔬菜都要吃,这样身体才能长得棒!2、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等会我们就要吃餐点里,我们按小组去进行洗手拉尿,在洗手的过程中小朋友们都可以拥挤。
一、潮汕英歌舞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现状分析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步阶段,其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对孩子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
潮汕民歌和英文歌舞是我国传统艺术和国际化艺术的结合,能够丰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和跨文化交流。
然而,目前潮汕英歌舞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融入并不普遍,存在着诸多问题。
1. 目前幼儿园课程主要以传统儿歌为主,缺乏地方特色和国际化元素。
潮汕英歌舞作为当地传统文化和国际化艺术的结合,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文化内涵,但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仍然较为有限。
2. 幼儿园教师对潮汕英歌舞的理解和掌握不足。
教师在音乐和舞蹈教育方面的培训和指导相对薄弱,对于潮汕英歌舞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使用不够熟悉,导致无法有效地将其融入幼儿园课程。
3. 家长对潮汕英歌舞的认知不够,缺乏对其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家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对于潮汕英歌舞融入幼儿园课程至关重要。
二、潮汕英歌舞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开发策略为了促进潮汕英歌舞融入幼儿园课程,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开发策略。
1.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幼儿园可以组织相关的潮汕英歌舞教学培训,让教师们了解潮汕英歌舞的特点、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培养其对潮汕英歌舞的热爱和掌握,从而更好地将其融入课程。
2. 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引入潮汕英歌舞元素。
幼儿园可以在音乐和舞蹈课程中逐步引入潮汕英歌舞,让幼儿在欣赏和学唱潮汕民歌的也能接触到国际化的英文歌舞,丰富他们的音乐体验和文化视野。
3. 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提升家长对潮汕英歌舞的认知。
幼儿园可以举办家长会或者专门的文化活动,让家长深入了解潮汕英歌舞对幼儿成长的积极影响,增强他们的支持和参与。
4. 借助新媒体评台和社区资源,推广潮汕英歌舞教育。
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宣传潮汕英歌舞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吸引更多的教师和家长参与其中,推动潮汕英歌舞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普及和发展。
㊀㊀收稿日期:2020G12G09㊀㊀基金项目:本文系揭阳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度教学研究项目 潮汕童谣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研究 (编号:J G Y B 201302)阶段性研究成果.㊀㊀作者简介:林琼凤(1982 ),女,广东揭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文化教育;林洁新(1983 ),男,广东揭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该教育教学.第20卷㊀第3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 o l .20N o .32021年6月J O U R N A LO F HU A I B E IV O C A T I O N A L A N DT E C HN I C A LC O L L E G EJ u n .2021潮汕童谣融入幼儿课程教育教学研究林琼凤,林洁新(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系,广东揭阳㊀522000)摘要:潮汕童谣蕴含非常丰富的民间文化,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简单通俗且意境悠远,是儿童感受地方文化并升华对家乡深厚情感的一种极佳途径.潮汕童谣融入幼儿园课程的选材原则应遵循: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年龄认知特点;韵律感强,富有童真童趣;内容积极向上,富有教育价值.针对幼儿特点有选择性地使用潮汕童谣,通过主题活动融入㊁区域活动渗透㊁家园合作渗透等方面将潮汕童谣融入幼儿课程教学.关键词:潮汕童谣;幼儿园课程;选材原则;策略;主题活动中图分类号:G 642.0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G8275(2021)03G0038G04㊀㊀潮汕方言童谣,简称 潮汕童谣 ,是以潮汕方言为载体的一种用儿童眼光观察事物㊁以儿童语言反映事物㊁传达儿童思想感情的民系歌谣.[1]潮汕童谣具有韵律和谐㊁节奏欢快㊁结构简单等特点.对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幼儿来说,潮汕童谣是不可多得的语言学习素材.潮汕童谣在幼儿语言发展㊁品德教育㊁行为习惯养成㊁智力发展㊁认知发展㊁文化认同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儿童发展价值.随着电子产品㊁网络信息㊁动画影视等新的艺术形式的快速发展,很多新生代的孩童已不会念潮汕童谣.可以说,潮汕童谣越来越远离幼儿生活.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潮汕童谣的教学更是少之又少,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随着幼儿教育教学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 «纲要» )指出: 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㊁爱祖国的情感. [2]因此,将潮汕童谣融入幼儿课程教育教学,可给幼儿带来美的熏陶和体验,促进幼儿认知和情感的良好发展.潮汕童谣中的内容很多蕴涵积极的思想感情,可以让幼儿从通俗的语言中感受做人的道理,培养其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人与事等社会性情感,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一㊁潮汕童谣融入幼儿课程教育教学的选材原则潮汕童谣来源于潮汕民间,随着历史的发展,积累了非常多的优秀作品,同时也非常庞杂,其中有一部分作品并不适合幼儿教育.因此,幼教工作者要有选择性地使用潮汕童谣,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总的来说,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年龄认知特点首先,幼儿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生活对他们而言,充满新奇和乐趣.因此,在选择潮汕童谣时,应选择那些生活化色彩浓厚且贴近幼儿生活的作品.如:游戏歌«天顶一粒星»: 天顶一粒星,地下开书斋;书斋门,未曾开,阿奴拼爱食油;油未曾熟,阿奴拼爱食猪肉;猪肉未曾割,阿奴拼爱食番葛;番葛未曾,阿奴拼爱食阿老爹三杯酒;酒未激,爱食粟;粟未挨,爱食鸡;鸡未刣,爱食梨;梨未摘,阿奴哭了白白歇,白白歇. [3]141这首童谣中,出现了很多食物:油 猪肉 番葛 酒 粟 鸡梨 等都是幼儿日常熟悉的,童谣描绘的场景是一个孩子跟父母亲讨要食物,这能让诵读此童谣的幼儿深有同感;作品中的儿童不就是平常的自己吗?其次,选择的童谣作品应符合幼儿年龄认知特点.幼儿思维发展尚未成熟,以直观㊁形象化思维为主,因此,结构简单㊁主题比较单一的童谣更符合幼儿83年龄的认知特点.同时,也要把握好童谣与幼儿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关系.如:面向小班幼儿,他们的理解能力弱,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喜爱重复,因此,选择的童谣作品应是字数少㊁结构简单㊁韵律感强㊁充满趣味性的,这有利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如:童话歌«鸭囝会撑船»: 鸭囝会撑船,猫囝会掌厝,狗囝会把门;公婆会惜孙,一家欢乐甜过糖. [3]57此童谣结构整齐,篇幅短小,符合小班幼儿年龄认知特点.中班幼儿的认知能力㊁语言能力都有所增强,关注的事物也有一定增多.因此,这个阶段可以选择一些结构相对复杂㊁内容更加丰富的童谣作品,以促进幼儿语言㊁思维能力发展.如:«月娘月光光»: 月娘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阴塘;阴塘水深深,船囝来载金;载无金,载观音;观音爱食好茶哩来煎,爱㊀雅㊀哩在冠陇山;冠陇姿娘会打扮,打扮儿夫去做官;去时草鞋共雨伞,来时白马挂金鞍;阔阔门楼绑马索,阔阔祠堂徛旗杆. [3]147大班幼儿的理解力又有进一步提高,视野更加开阔.因此,可以选择绕口令㊁颠倒歌或谜语歌等较长篇幅的童谣.如:颠倒歌«鸡囝错脚踏死鹅»: 鸡囝错脚踏死鹅,和尚相打挽头毛,尼姑㊀囝躐踢跎,老鼠教囝踅竹篙,海底虾囝食癞哥,青盲看到笑呵呵. [3]101有意颠倒事物的正常现象,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二)韵律感强,富有童真童趣幼儿喜欢形象化的语言.韵律感强㊁节奏鲜明㊁富有童真童趣的童谣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修辞手法运用巧妙也能使童谣更加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如:童话歌«蜘蛛食饱坫瓦楣»: 蜘蛛食饱坫瓦楣,十五十六做台风;台风吹掉蜘蛛布,蜘蛛无布哭哀哀.蜘蛛食饱坫瓦漧,十五十六做风时;风时吹掉蜘蛛布,蜘蛛无布哭啼啼. [3]61此童谣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蜘蛛没有了房子哭哭啼啼的样子.从幼儿角度来看就像是自己没有了妈妈的保护只能哭一样,充满童真童趣.童谣中共分为两小节,每小节四句,固定的七字结构,第一节第一㊁二㊁四句押[a i]韵,第二节第一㊁二㊁四句押[i]韵,韵律感强.(三)内容积极向上,富有教育价值选择将潮汕童谣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还因为它能让幼儿在体验过程中获得情感的满足㊁认知的发展,对幼儿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这样的作品往往内容积极向上,富有教育意义,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正确人生观㊁价值观的形成.潮汕童谣是潮汕人民千百年来在劳动中的各种情感结晶,大部分充满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但也有一部分作品表现消极㊁黑暗㊁残酷的一面.因此,幼教工作者要理性选择.如:童话歌«鸭囝会撑船»字里行间表达了尊老爱幼的思想,对幼儿的成长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当然,对于那些具有一定价值,但不完全符合幼儿教育教学需要的童谣作品,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进行改编,以适应教学需要.二、潮汕童谣融入幼儿课程教育教学策略潮汕童谣要融入幼儿课程教育教学中,必须与培养目标相适应,以幼儿为本㊁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出发,使潮汕童谣成为幼儿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和必要补充.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促进幼儿潮汕方言的学习,掌握本土方言,积累方言词汇,了解地方文化,使幼儿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在潮汕童谣融入幼儿课程教育教学中,应该结合当前幼儿园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实施策略,严格筛选童谣教学内容,以科学的教学途径㊁方法㊁手段组织教学,提高潮汕童谣作为地方文化本土资源在幼儿教学的推广水平.(一)以主题活动融入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H o w a r dG a r d n e r)提出了 智能本位评价 理念,扩展了学生学习评估的基础,他主张 情景化 评估,健全了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4]幼教工作者不能以单一智能评价幼儿,应该从小对幼儿进行多元智能培养.主题活动教学组织形式能够更好促进幼儿多元发展.幼儿主题活动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组织教育教学活动.[5]潮汕童谣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可以 爱童谣 作为贯穿幼儿教育阶段的一个相对独立的中心主题,并进行延伸扩展,进而形成更多的主题和活动,从而让潮汕童谣以相对完整化㊁系统化㊁渐进式的融入幼儿课程,循序渐进地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在活动中贯穿语言㊁数学㊁空间㊁运动㊁音乐㊁人际等能力的培养目标,进而提升幼儿健康㊁语言㊁科学㊁社会㊁艺术等五大领域的综合素养.以主题活动的形式组织开展多元智能潮汕童谣主题活动,按实施时间可以划分为学期主题㊁月主题㊁周主题;按活动形式可以划分为诵童谣㊁赏童谣㊁乐童谣㊁集童谣㊁编童谣等.在实施过程中可以灵活选用不同的活动形式进行组合.诵童谣㊁赏童谣㊁乐童谣㊁集童谣㊁编童谣就是几种常用形式.诵童谣是指学习并吟诵童谣;赏童谣是让幼儿感受童谣的节奏和韵律美㊁体会童谣所描述的内容及蕴含的意蕴与情趣;乐童谣是围绕童谣组织的游戏㊁竞9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第3期㊀赛㊁表演等;集童谣是收集㊁展示㊁交流相关素材的童谣;编童谣是对童谣进行改编㊁创编.以问答歌«你猜乜狮牙丝丝»的实施为例.童谣内容如下:你猜乜狮牙丝丝你猜乜狮徛门边?你猜乜狮得人惜?你猜乜狮好赚钱?我知壁狮牙丝丝,我知石狮徛门边,我猜金狮得人惜,正月虎狮好赚钱.这首潮汕童谣是问答歌,用四问四答的形式来介绍潮汕地区各种狮子的形象及潮汕地区的一个习俗文化 舞狮 .句子结构匀称㊁音韵和谐而富于节奏感,能充分激发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扩充儿童的生活知识.这首童谣就十分适合用赏童谣㊁诵童谣㊁乐童谣等方式来组织主题活动.首先,是赏童谣.教师可以运用各种狮子图片或录像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并引导幼儿对这四种狮子进行观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最后让幼儿来认这些都属于哪种狮子.从而使幼儿对家乡的各种狮子文化有大致的了解,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一些相关潮汕风俗,如: 舞狮 文化,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潮汕风俗,了解潮汕文化.其次,是诵童谣.教师引导幼儿根据问句 你猜乜狮牙丝丝你猜乜狮徛门边?你猜乜狮得人惜?你猜乜狮好赚钱? 的描述分别找出答句中壁狮㊁石狮㊁金狮和虎狮对应的图片或视频,使幼儿对童谣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理解,便于记忆.然后,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诵读童谣,用潮汕方言读,可用分组对读㊁比赛读㊁拍手读㊁节奏读等形式,灵活多样的诵读方式让儿童充人感受到童谣中蕴含的童真童趣.可以说,诵读是一种让幼儿深入理解潮汕童谣内容,感受其思想内容的最好方式.掌握这门技巧,能更好地展示潮汕童谣所蕴含的乡土文化和人文情怀.再次,是乐童谣.这种组织形式可用以下三种方式来组织.1.按角色问答首先,将幼儿分成两个组:其中一组幼儿负责问句,诵念完通过手势示意对方回答;另外一组幼儿负责答句,手指自己(示意 我 )诵念答 我知 .按照出问句和答句的不同角色进行扮演,并在适当的时候调换角色,进行整个段落的问答.2.你问我答这种方法可以采用 一对一 形式,将原来整句按顺序的童谣的问答改为一问一答.如幼儿问: 你猜乜狮徛门边 ,另一幼儿答: 我知石狮徛门边 .也可以打乱问答顺序,进一步提高问题的难度,有效训练提升幼儿的反应能力和思维敏捷性.其次,可以采用 一对多 形式.由教师或一名幼儿用潮汕童谣提出问题,其他幼儿抢答.通过抢答方式累积得分并获得相应的奖励,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参与活动.3.你说我做主要采用1对1形式.一个幼儿用童谣句子提问,另一幼儿判断内容,但不作答,而是举起相应的卡片,或跑到指定卡片对应的位置,以此训练提升幼儿的思维与动作的协调性.(二)在区域活动中渗透区域活动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极佳的学习环境.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操作内容㊁合作伙伴.轻松的氛围㊁灵活的活动方式,更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因此,将潮汕童谣渗透到区域活动中,对教育活动目标的实现起到重要作用.如:在 潮汕童谣 主题活动月中,班级内设置潮汕童谣区域活动区.教师根据每周课程内容,提前在活动区墙布置潮汕童谣活动背景图,将相关的潮汕童谣活动材料投放到活动区,供幼儿在区域活动时间选择.例如:在子主题 我爱我家 中,引用潮汕儿童文学家林锦城先生新创作的潮汕童谣«我爱我家»: 门前金凤花,我爱我的家.家有红头船,祖先闯天下.家有工夫茶,品茶花月夜.花月爱海湾,汕头(揭阳)美如画.窗前金凤花,我爱我的家.家有好潮剧,好戏搭大棚.家有潮州菜,美食迎宾客.我爱潮汕潮,潮人遍天下! 这首童谣描述的是潮汕孩童在花月之夜用功夫茶招待客人,夸家乡有美丽的金凤花㊁有好听的潮剧㊁有好吃的美食.在童谣学习活动后,教师事先在区域活动区摆放茶具㊁茶叶㊁一束金凤花以及一些潮汕小食.活动区播放潮汕童谣音频,并邀请班里幼儿的家长在区域活动区对幼儿进行泡茶指导.教师在旁边引导幼儿参与到区域活动的环节中.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浓浓的乡情,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三)在家园合作中渗透«纲要»中提出: 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31G33因此,幼儿园应多争取家长的支持㊁理解与主动参与,发挥家长的教育力量,彼此配合,提升双方对潮汕童谣课程04林琼凤,林洁新/潮汕童谣融入幼儿课程教育教学研究资源的利用,共同努力促进幼儿全面㊁和谐㊁健康发展.具体做法是:1.潮汕童谣素材征集亲子活动教师可组织 潮汕童谣素材征集亲子活动 等活动,轻松㊁有趣地开展幼儿园潮汕童谣阅读活动.幼儿教师首先将每个幼儿家庭中爸爸妈妈和老人所知道的潮汕童谣㊁图片或视频收集起来,再将班里所有家庭收集的童谣㊁图片或视频进行整理和筛选,最后将符合班级幼儿年龄特点㊁内容积极健康㊁形式简单有趣的童谣组织阅读,组织以家庭为单位唱童谣㊁演童谣.再将图片或视频所涉及的内容比较有潮汕特色的挑选出来,请家长为幼儿讲解图片或视频所呈现的童谣内容.2. 读童谣 画童谣 活动作为国际公认的 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 ,绘本越来越受到幼儿以及幼教工作者的喜爱.因此,幼儿教师可通过组织 读童谣 亲子画童谣 活动,开展潮汕童谣阅读活动.教师邀请幼儿的爸爸或妈妈到幼儿园参加活动,和幼儿一起 读童谣 ,然后和幼儿一起 画童谣 ,并把画好的作品在班级展示区展示.这样的阅读形式使得潮汕童谣不再枯燥.三㊁结语潮汕童谣是伴随着一代代潮汕人成长起来的儿童文学,在幼儿教育阶段发挥着其独有的价值.它有利于陶冶幼儿性情㊁丰富幼儿想象力㊁增强幼儿词汇运用能力㊁教给幼儿做人的道理㊁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说,潮汕童谣作为幼儿课程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潮汕童谣的价值还是没有被教育者充分挖掘㊁利用与展现,再加上潮汕童谣可供参考的教育教学资料的缺乏,潮汕童谣融入幼儿教育还有待被进一步开发㊁积累和完善,以提供更多优质的潮汕童谣课例资源.参考文献:[1]㊀林朝虹.潮语童谣的特点与儿童发展价值[J].才智,2015(7):299G300.[2]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指导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㊀林朝虹,林伦伦.精选百首潮汕方言歌谣[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3.[4]㊀张晓峰.对传统教育评价的变革: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评价[J].教育科学研究,2002(4):28G30.[5]㊀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06.责任编辑:之㊀者㊀仲耀黎R e s e a r c ho n t h e I n t e r g a t i o no fC h a o s h a nN u r s e r y R h y m e si n t oP r e s c h o o l E d u c a t i o nL I N Q i o n g f e n g,L I NJ i e x i nA b s t r a c t:C h a o s h a nn u r s e r y r h y m e s a r e r i c h i n f o l k c u l t u r e,s i m p l e a n d p o p u l a r,w i t h a s t r o n g l o c a l f l a v o r a n da r t i s t i c c o n c e p t i o n.I t i s a n e x c e l l e n tw a y f o r c h i l d r e n t o e x p e r i e n c e l o c a l c u l t u r e a n d s u b l i m a t e t h e i r d e e p f e e l i n g s f o r t h e i r h o m e t o w n t h r o u g h l e a r n i n g C h a o s h a nn u r s e r y r h y m e s.T h e p r i n c i p l e s o f s e l e c t i n g m a t e r i a l s f o r t h e i n t e r g r a t i o no fC h a o s h a nn u r s e r y r h y m e s i n t o t h ek i n d e r g a r t e nc u r r i c u l u ms h o u l db e: c l o s e t oc h i l d r e n sl i f e,i nl i n e w i t h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c h i l d r e n sa g e p e r c e p t i o n;s t r o n g s e n s eo f r h y t h m,f u l lo f i n n o c e n c ea n dc h i l d i s h n e s s;p o s i t i v ec o n t e n ta n dr i c hi ne d u c a t i o n a lv a l u e.W es h o u l d s c l e c t i v e l y u s eC h a o s h a nn u r s e r y r h y m e s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c h i l d r e n t o i n t e g r a t e t h e m i nGt o k i n d e r g a r t e n c u r r i c u l u m t e a c h i n g t h r o u g h t h e m e a c t i v i t i e s,r e g i o n a l a c t i v i t i e s a n d h o m e c o o p e r a t i o n,e t c.K e y w o r d s:C h a o s h a nn u r s e r y r h y m e s;k i n d e r g a r t e nc u r r i c u l u m;s e l e c t i n gp r i n c i p l e;s t r a t e g i e s;t h e m ea cGt i v i t y14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第3期㊀。
潮汕音乐幼儿园教案一、教案背景潮汕音乐幼儿园教案是为了满足幼儿园音乐培养需求而设计的教学计划。
潮汕音乐作为潮汕地区特有的传统音乐形式,具有独特的韵律和特色乐器演奏技巧。
通过潮汕音乐的学习,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潮汕音乐的来源、特点和表现形式。
2. 能够演唱潮汕民歌,并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3. 学习潮汕传统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如琴、筝、笛、鼓等。
4.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1. 潮汕音乐的介绍a. 简要介绍潮汕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b. 分享潮汕音乐的特点,如音色柔和、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等。
c. 展示潮汕音乐的表现形式,如舞蹈、戏剧等。
2. 潮汕民歌的演唱a. 学习几首潮汕民歌的歌词和旋律。
b. 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合声演唱。
c. 根据歌曲的故事和情感进行表演,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
3. 潮汕传统乐器的演奏a. 展示潮汕传统乐器的种类和特点。
b. 介绍乐器的演奏方法,如弹拨、吹奏等。
c. 引导幼儿亲自尝试演奏一种潮汕传统乐器。
4. 集体合奏表演a. 分配乐器角色,让幼儿分组合作。
b.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潮汕音乐的合奏表演。
c. 鼓励幼儿在表演中展示个人特长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展示录像、图片等形式,让幼儿观察潮汕音乐的表演形式和乐器演奏方式。
2. 听辨法:播放潮汕音乐的录音,引导幼儿辨别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情感。
3. 合作学习: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共同学习和表演潮汕音乐,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实践体验:让幼儿亲自尝试演奏潮汕传统乐器,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视频展示: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表演和演奏进行录制,进行班级内部的展示和分享。
2. 学习记录:每堂课结束后,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并记录他们的进步和需要加强的方面。
六、教学资源1. 潮汕音乐录音、视频和图片等多媒体资源。
幼儿园潮汕之声民歌教案幼儿园潮汕之声民歌教案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潮汕地区的传统民歌,提高对于潮汕文化的认知度。
2. 引导幼儿感受民歌的旋律、节奏和情感。
3. 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觉和音乐素养,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听取潮汕民歌《山歌唱》。
2. 让幼儿模仿歌曲中的歌词、旋律和节奏,进行音乐游戏。
3. 通过课堂互动,引导幼儿创造自己的山歌。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教师出示图片:“潮汕地区”,并引导幼儿认识潮汕的位置、气候和饮食文化等。
然后播放《山歌唱》一曲,让幼儿通过听歌,感受潮汕民间文化的魅力。
步骤二:学唱《山歌唱》1. 教师将歌的旋律唱出,让幼儿跟随自己唱;2. 播放《山歌唱》的录音,让幼儿跟着唱,试着掌握一些基本的旋律和节奏。
3. 教师将歌词分句子分解,让幼儿逐句学唱。
步骤三:游戏1. 教师引导幼儿将「山形状」划成幼儿园的一个游戏区,然后将幼儿分成两队。
2. 教师用打击乐器敲出歌曲中的节奏,让两队幼儿分别拍出节奏、跟着唱词曲。
3. 最后,还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自由创作,编造属于自己的山歌,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步骤四:总结教师在当堂课的结束阶段,可以再次播放《山歌唱》一曲,让幼儿能够听得更加专注,感受更多的音乐元素,从中获得一些关于音乐及文化的启迪与信息。
教学评价:1. 幼儿参与潮汕民歌《山歌唱》的学唱,能够初步掌握潮汕地区民歌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幼儿通过游戏,加深了对于潮汕民歌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可以评价幼儿的唱歌表现和创作想象力,从而更好地掌握幼儿的音乐发展水平。
教学方法和技巧:1. 建立音乐情境音乐情境对高成功率的创造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所以,在课前教师可以利用相应的促进音乐语言的方法,来建立具有潮汕地区文化特色的音乐情境。
例如,在教学前先唱几个朗诵山歌的纪实,引导幼儿产生了解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 骨干教材与活动教材的结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幼儿在以听唱为主的教学中,也能逐渐体验到各类音乐游戏和音乐活动的乐趣。
唱响潮州歌谣让潮州文化在幼儿心灵植根发表时间:2017-08-23T14:28:45.730Z 来源:《现代育儿·幼教荟》2017年7月作者:林榆[导读] 我们决定将潮州歌谣纳入我们的园本课程实践,让幼儿唱响家乡童谣,在幼小心灵种下美好的种子。
潮州市兰英第二幼儿园林榆“奴仔同细(从小)爱唱歌,唱起歌来笑呵呵……”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当中,我们发现了吟唱家乡童谣的魅力,看到了潮州歌谣的教育价值。
潮州歌谣俗称“歌谣”,是以方言口头创作,流传于民间的歌谣。
可以说每个潮州人自幼都常听父母唱歌谣,比如:妈妈抱着宝宝睡觉时,常会唱催眠的歌谣:“唪呀唪,唪金囝……”,又如小朋友手拉着手玩的时候就会唱“挨呀挨,挨米来饲鸡……”,这些生动活泼的潮州歌谣盛行于民间,在孩子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与潮州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且词句生动形象、朗朗上口,具有极强的亲和力、渗透力和再生力。
所以我们决定将潮州歌谣纳入我们的园本课程实践,让幼儿唱响家乡童谣,在幼小心灵种下美好的种子。
一、乡土资源纳入园本课程,充分发挥潮州歌谣的正面导向功能吟唱潮州歌谣,我们读到了潮州话的优美韵律以及生动活泼的民间文化。
主题教学中,我们选择了家喻户晓的传统歌谣《天顶一粒星》作为学习内容。
这首歌谣中所描绘的小孩像一只小馋猫,跟家长要了一样又一样的东西吃,可是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只好不了了之。
我们将这首潮州歌谣选入课程内,幼儿学习时,被歌谣诙谐的情节所吸引,生动的小孩形象更是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在轻松的一笑过后,孩子们也懂得了不任性的道理;又如民间流传甚广的《百屏灯》,便是古时候元宵佳节游灯街的盛况,我们借助这首潮州歌谣的欣赏,将异彩纷呈的潮州文化展现在孩子们面前。
另外,我们在主题中还选择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歌谣,如《点竹壳》《打呀打铰刀》等这些谐趣的歌谣,孩子们都喜欢在游戏中吟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个潮州孩童,几乎都在这种浓郁的潮州文化的浸润中成长。
如何有效地创编潮汕童谣,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
潮汕童谣来源于潮汕民间,随着历史的发展,积累了非常多的优秀作品,同时也非常庞杂,其中有一部分作品并不适合幼儿教育。
因此,幼教工作者要有选择性地使用潮汕童谣,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总的来说,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年龄认知特点。
首先,幼儿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生活对他们而言,充满新奇和乐趣。
因此,在选择潮汕童谣时,应选择那些生活化色彩浓厚且贴近幼儿生活的作品,如:游戏歌《天顶一粒星》:“天顶一粒星,地下开书斋;书斋门,未曾开,阿奴拼爱食油髓;油館未曾熟,阿奴拼爱食猪肉;猪肉未曾割,阿奴拼爱食番葛;番葛未曾,阿奴拼爱食阿老爹三杯酒;酒未激,爱食栗;粟未挨,爱食鸡;鸡未创,爱食梨;梨未摘阿奴哭了白白歇,白白歇。
”这首童谣中,出现了很多食物:“油槌”“猪肉”“番葛”“酒”“粟”“鸡”“梨”等都是幼儿日常熟悉的,童谣描绘的场景是个孩子跟父母亲讨要食物,这能让诵读此童谣的幼儿深有同感;作品中的儿童不就是平常的自己吗?其次,选择的童谣作品应符合幼儿年龄认知特点,幼儿思维发展尚未成熟,以直观、形象化思维为主,因此,结构简单、主题比较单一的童谣更符合幼儿年龄的认知特点。
同时,也要把握好童谣与幼儿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关系。
如:面向小班幼儿,他们的理解能力弱,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喜爱重复,因此,选择的童谣作品应是字数少、结构简单、韵律感强充满趣味性的,这有利于幼儿理解和接受。
如:童话歌《鸭图会撑船》:“鸭团会撑船,猫图会掌厝,狗图会把门;公婆会惜孙,一家欢乐甜过糖。
”此童谣结构整齐,篇幅短小,符合小班幼儿年龄认知特点。
中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都有所增强,关注的事物也有一定增多。
因此,这个阶段可以选择一些结构相对复杂、内容更加丰富的童谣作品,以促进幼儿语言、思维能力发展。
如:《月娘月光光》:“月娘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阴塘;阴塘水深深,船图来载金;载无金,载观音;观音爱食好茶哩来煎,爱雅哩在冠陇山;冠陇姿娘会打扮,打扮儿夫去做官;去时草鞋共雨伞,来时白马挂金鞍;阔阔门楼绑马索,阔阔祠堂倚旗杆。
潮汕童谣幼儿教案一棵棵苍翠挺拔的大树矗立在大地上,万物充满着生机,鸟儿们在枝头欢唱跳舞,和蔼的太阳把温柔的光芒洒向大地,动物也变得活泼可爱,生机勃勃,从而勾勒出一幅和谐的画面。
但好景不长,昔日的和谐渐渐地消失……而人类则为科技的飞速发展而欢欣鼓舞,被人类遗忘的大自然的动植物纷纷发出呐喊,来倾诉它们的烦恼与困难。
首先发言的是对人类功勋卓绝的大树先生,“咳咳,现在,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无视我们的生与死。
我一听到伐木机转动的声音就浑身颤抖,背后还升上一鼓寒气呢。
唉,这生活怎么过呀!”一只小鸟说话了:“大树叔叔的遭殃就是我们鸟儿们的遭殃,我们准备都无家可归了,人类用冷枪指着我的同伴,把它都当晚餐和玩物了。
我们天天躲在窝里,不敢飞往瓦蓝的天空,又怕树会被砍掉,整天都生活在心惊胆寒的日子里。
呜呜……我再也说不下去了。
”说完,它不禁落下晶莹的泪水,周围的自然朋友都深表同情。
接着鱼小姐冒着泡泡游过来了,清脆的说话声并掩盖不了哀愁:“唉,我们并不比你们好很多。
你们不要以为水里很安全,那个无知的人把工厂的污水全部排入河中,使往来很清澈的水都变得浑浊了,从而使我们要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直接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啊!”……最后地球妈妈派来一朵云彩代表发言:“人类排放出来的废气、废水,就像一群癌细胞伸向地球母亲,侵袭她的身体,甚至还把她的臭氧层面纱撕了两个大洞,使紫外线无情地灼热她的皮肤,这不就是人类一手造成的?”路边汽车的汽笛声把我从沉思中拉了出来,啊,它们所说的都是事实,刚刚在沉思中,我站在它们之间是多么的卑微。
食物、衣服、住所和交通都依赖于大自然的恩赐,大气、森林、湖海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应该清醒,破坏自然环境,就等于自毁家园。
我们要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如果你还听不见大自然的呐喊,那么自然灾害对你来说是最好的字眼。
声音,有些你的耳朵听不到,但只要用心听,你会感受到它的内心和感受。
潮汕快板顺口溜幼儿园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幼儿能够听说并模仿潮汕快板顺口溜的歌词,加深对潮汕文化的认识,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感,促进幼儿身体协调性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学习唱版快板顺口溜•通过模仿学唱快板顺口溜,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感•学习创作歌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动手创造能力教学难点•听说并模仿潮汕快板顺口溜的歌词•学习创作歌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模仿潮汕快板顺口溜,学说关于潮汕文化的内容。
•合作学习法:通过互相模仿歌曲内容、互相磨耳巴,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创造性思维培养:鼓励幼儿创作歌曲内容,通过参与创作歌曲提高幼儿的动手创造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文化和歌曲是如何联系在一起。
(2)请一位幼儿表演一遍自己熟悉的传统顺口溜。
第二步:展示(1)播放一段潮汕快板顺口溜的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潮汕文化的魅力。
(2)教师引导幼儿分别说出视频中的歌词。
(3)教师教唱流行的潮汕快板顺口溜,让幼儿跟唱,熟悉歌曲的节奏和内容。
第三步:模仿与合作让幼儿根据老师唱出歌词,逐步进行模仿和合作。
(1)教师让幼儿自由组合,互相磨耳巴,学会互相模仿和分工合作。
(2)建议将幼儿分为小组,让他们互相练习,并教唱歌词。
第四步:尝试创作歌句(1)教师鼓励幼儿想象、表达,创作歌曲内容与潮汕文化相关的歌句,并适当可以押韵。
(2)让幼儿自由创作,教师也可以在幼儿的基础上指导和改良。
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的听说表现,判断其能否模仿和表达顺口溜的内容。
(2)观察幼儿创作的歌句,评判其结构是否合理,内容是否符合潮汕文化的内涵,是否有创造性。
展示效果通过本课的教学,幼儿可以唱出潮汕快板顺口溜,加深了对潮汕文化的认识,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感,促进了身体协调性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同时,还可以教育幼儿细心、耐心、和合作,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潮语歌曲教案概述本教案设计旨在通过潮语歌曲的教学,帮助幼儿园的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并学习潮语,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取向。
本教案适用于幼儿园的语言和音乐教学课程,通过有趣的歌曲,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如下:1.培养幼儿对潮语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2.学习并掌握潮语歌曲中的基本词汇和句子;3.培养幼儿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4.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感受潮语歌曲带来的情感和乐趣。
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潮语歌曲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特点,选择适合的潮语歌曲。
歌曲的内容要简单易懂,旋律优美动听,能够引起幼儿的共鸣。
歌曲学习和辅导1.歌曲导入:在开始教学前,可以通过简短的引言或游戏,引起幼儿对歌曲的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歌曲欣赏:先给幼儿播放整首歌曲,让他们自由欣赏和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并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3.歌词学习:在播放歌曲的同时,通过投影或手持歌词卡片等形式,逐句学习歌曲的歌词。
老师可以分段唱,引导幼儿模仿跟唱。
4.词汇解释:针对歌曲中的生词或潮语表达,以幼儿易理解的方式进行解释和示范。
可以通过图片、动作、实物等相关辅助教具帮助幼儿理解。
5.发音训练:针对歌曲中的重要音节或音素,引导幼儿跟读和练习,注意发音准确和语调抑扬。
6.整合练习:完成第2-5步的学习后,逐句进行整合练习,让幼儿具备独立唱整首歌曲的能力。
歌曲互动活动为了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可以结合歌曲创设一些游戏和活动,如:1.动作配合:让幼儿根据歌曲内容选择适当的动作,并配合歌曲节奏进行表演。
2.词语辨认:准备一些图片或卡片,让幼儿根据歌词内容辨认正确的图片或卡片。
3.填词接龙:分组进行填词接龙游戏,每个小组轮流填写下一个词。
4.自编歌曲:引导幼儿根据原歌曲的曲风和歌词,自行编写类似的歌曲段落。
教学安排本教案建议将歌曲教学安排为一节课程,具体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基于“潮州歌谣”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构建
在我的家乡,有一种流传甚广的文化形式——“潮州歌谣”。
它不但易于传唱,语言化雅入俗,生动浅显,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而且扎根于家庭,伴随着每一个人的幼儿时代一起成长,
往往成为人的一生难以磨灭的记忆。
直到现在,我都能清晰忆起小时候听着大人们哼唱摇篮
曲“拥啊拥”入梦的情境。
还有耳熟能详的“潮州湘桥好风光”,它常常作为我用来推介潮州名
片的最好素材。
还有民俗歌“年年冬至边”、谜语歌“你猜乜狮牙丝丝”到游戏歌“点呀点竹壳”,等等,这些歌谣朗朗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而且有些是随着游戏趣韵而作的,可学可玩,深
受孩子们的喜爱!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文化和生活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今
这一代孩子,在家庭中很少能得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潮州人的民间歌谣的熏陶啦!这无疑是我
们对本土文化传承的一种缺憾。
近几年来,面对着方言歌谣在民间渐行渐远,也基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家乡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我园积极挖掘地方文化教育资源,把方言歌谣引入幼儿园教育中!在实施过程中,笔者有了
一些粗浅的认识,下面就“基于潮州歌谣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构建”谈谈我们的思考与做法。
一、营造氛围,让歌谣走进孩子的心中
(一)视听同行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个探索者,需赖以吸收环境中的各种印象来建构其心智。
”在幼儿园,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创设教育环境,让幼儿所处的环境呈现浓郁的民间歌谣教学氛围,比如在过道走廊显眼处以“图夹文”的形式设置“歌谣墙”,或渲染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方景点,如湘子桥、韩文公祠等,让有人文特点的环境在幼儿园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激发
幼儿要说、会说、想说的兴趣和欲望。
如孩子看到图文的湘子桥墙饰时会好奇地问:“老师,什么是两只生牛一只溜?”教师会一边引导幼儿朗读十八梭船二四舟,两只生牛一只溜……一
边给孩子叙说湘子桥的历史,讲有趣的“凤凰山传说”,在习得歌谣的同时也自然给孩子拓展
相关的本土文化知识。
另外,为了让孩子尽快熟悉歌谣和喜欢歌谣, 我们会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如餐前、睡前、起床等时段播放歌谣,孩子们随着“拥啊拥”舒缓的歌谣入睡,听着俏皮的歌仔“天顶一粒星”起床,在课间时间我们来一首《呢呢呢》娱乐孩子,在这样的氛围里耳濡目染得到熏陶,歌谣自然走进孩子的心中啦。
(二)家园互动
我们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歌谣,并和幼儿一起在家中传唱。
家长的参与使歌谣教学活动
的开展更具有价值和意义,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幼儿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了亲子关系。
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了一些歌谣,我们让孩子轮流当解说员,各自向同伴介绍其
收集的内容,孩子们体验到分享表现的乐趣,积极性很高。
例如有小朋友介绍歌谣《西湖鱼筏》时说“爷爷带我到西湖玩,边玩边教我读歌谣‘潮州八景真风流,湖边屹立涵碧楼,钓台
仙踪引游兴,渔筏随波湖上游’。
”孩子边吟诵边感受自己生长的这片土地的自然特点和文化
特色,这种在教学环境中直接感知、了解、互动的方法也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倡导的。
家园对歌谣文化的有意渲染和自然渗透,使孩子对歌谣有了初步的感知和相关的经验,他们
对歌谣也充满着探索学习的愿望,这为我们下一步引导幼儿展开歌谣主题的学习起到了很好
的铺垫。
二、构建主题,让歌谣成为活动领域的内容
(一)收集歌谣资源预设活动内容
我们多渠道收集各种歌谣,有口传记录的,有民间流传的歌谣册,有网上搜索的,其中最让
我们欣喜的是韩山师院的林伦伦和林朝虹两位教授编著的《精选潮汕方言童谣》,里面有游
戏歌、生活歌、数数歌、猜谜语歌等,我们把收集的歌谣进行分类整理,将其从形式上分成
了教育性童谣和娱乐性民童谣,比如教育性较为鲜明的童谣《点灯笼》:“点啊点灯笼,一点红彤彤,红红灯笼照四方,四乡六里点灯笼,灯笼照耀明礼人,做人做事心通朗!”歌谣以物喻事、喻人,告诉孩子要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
偏娱乐性的如《点啊点竹壳》:“点啊点竹贡,点着底个做阿总,就是,只个老兄弟……”这是潮汕孩子玩游戏之前类似于“剪刀石头布”的歌谣,语言通俗易懂,也备受孩子们青睐!
我们分年龄班各自挑选歌谣,预设各个领域的活动内容,围绕潮州歌谣的主题制定各个年龄
段的教育目标,再把一首首歌谣化为一个个活动教案,在周计划中科学安排一日活动内容,
其中涉及语言、健康、艺术、社会、科学五大领域,用多种有趣的教育形式引领孩子学歌谣。
(二)开展读歌谣玩歌谣展歌谣的活动
歌谣主题的活动资源、活动目标以及活动预设准备就绪后,下一步便是围绕主题展开各种活动,教师用心建构的一个个活动化为孩子们美丽的行动……
走进幼儿园每一处,都能聆听到孩子朗朗的吟诵声或看到他们边朗读歌谣边做游戏的快乐身影。
操场上,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玩歌谣游戏《拍球歌》:“一油鎚,二油擂,三头尖,四菜粿”;音乐厅孩子们唱起了《月娘月光光》;角色区的娃娃家,孩子们当起了“妈妈”边抱着
布娃娃边吟唱《拥啊拥》;课间活动,孩子们边读《数螺歌》边互为观察各自的手有几螺、
猜谜语《你猜乜狮牙丝丝》等。
孩子在哼哼唱唱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地方“歌仔”押韵的语言
特点,体验其诙谐有趣的表现方式。
有一次我看到孩儿们在扮演“雨哩大大点”这首歌谣时模仿猴子探头探脑的模样,我忍俊不禁,跟孩子们互动起来!还有童谣《阿八弟》,一首通俗且带有打趣色彩的潮汕童谣“阿八弟”,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领会歌谣“阿八弟”的内容后,随之而来是边读歌谣边画歌谣,歌谣吟完,阿八弟这个顽皮贪吃的人物形象也跃然纸上啦!接着,小朋友又七嘴八舌数落起阿八弟
的不好之处:“阿八弟贪食、阿八弟偷吃别人的东西、吃多了肚子疼,走路长短脚好搞笑……”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数落阿八弟的不好,教师顺着孩子的兴致和充满童真的想法,引导小
朋友们创编“新阿八弟”,所以就有了阿八弟的续编故事,真是有爱有趣有意义哦!
为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欲望,我们还借助舞台开展“主题成果展示会”,让孩子唱响歌谣。
有诵读,有猜谜,有对唱,有游戏,孩子们自如的表现和快乐的嬉戏把潮州歌谣的主题推向高潮,我们邀请家长与孩子们合作表演,客串各种角色,有表演童话剧的,有和孩子配合表演歌谣
快板的,师幼互动,家园互乐,一起唱响歌谣!
孩子们在主题活动中从知歌谣、学歌谣、读歌谣、玩歌谣游戏到讲歌谣故事,在一日活动各
个环节中师幼互动着,活动前唱唱歌谣,活动后玩玩歌谣,热热身对对歌谣,歌谣不但在幼
儿园唱响,而且孩子们还在家庭、甚至社区当起了诵歌谣的小老师呢!
三、教研同行,汇篇歌谣园本课程
(一)在教中优化教育行为
为更好地展开歌谣教学,我们定期展开研讨,及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
同课异构,一次次优化教学行为。
比如歌谣《相揽肩》,有的老师从游戏入手展开活动设计,有的老师把它拓展为一个语言领域的仿编活动来开展,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
还有歌谣《一
脚雨伞》,孩子们对歌谣里的各种动物很感兴趣!但歌谣里出现的动物是没有昆虫学的依据的,它只是在传唱中让孩子获得乐趣而已。
在开展这首童谣时,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各种动物,教师用心手绘各种动物,制作成图夹文的PPT教学课件,孩子们学完歌谣后,还在老师
引导下饶有兴趣展开数字模拟表演“一脚雨伞,两脚鸡母,三脚蟾酥,四脚水牛……”孩子们动
口动手又动脑,发挥了民间童谣的益智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童谣《鸭囝会撑船》里面描写了三种动物:鸭、猫、狗。
教师除了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不同的动物形象外,还可以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不同的动物,如“鸭的呆萌、猫的妩媚、狗的机灵”,增添了童谣
的语言变化。
让幼儿通过运用声音的变化来表演不同的角色,感受童谣的趣味,领略其中的
情趣。
(二)在研中梳理歌谣文本
在实践中,我们坚持“课研同行”,结合在研的课题《唱响歌谣,传承潮韵——在幼儿园开展
潮州歌谣教学的实践研究》,对近两年来开展的歌谣教学系列活动进行梳理、一次次修订活
动课例,主题活动的观察记录、教学随笔、活动反思与教学评价等,有的老师还把部分歌谣
打磨成微课,其中“阿八弟”“十二生肖”“一脚雨伞”“潮州工夫茶”,都在广东省教育技术学会举
办的“教师微课大赛评比”中得奖。
我们把这些在实践中积累的教学一线资料汇编成为歌谣课
程模块,逐步构建为园本课程,本人还于今年一月份在江门幼儿师范学校与82个被省教育
厅指定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课题实验园的同行做了交流。
展示我园基于“潮州
歌谣”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构建的做法并分享部分潮州歌谣优秀活动课例,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并把我分享的PPT资料展示在全省课题实验园学习交流群上。
当然,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也会碰到一些问题,如有些活动需带孩子外出参观和进行综合
体验的,由于安全和资金等问题而难以实施;以及在构建本土文化课程时需要老师们对地方
文化有较深入的了解,从而还需做好教师培训方面的工作,等等。
接下来,我们会针对这些
存在问题继续探索,让园本潮州歌谣课程在幼儿园持续开展,循环使用,反复修改,不断优
化课程结构,让孩子在充满浓郁本土气息的课程中浸染,培养他们乐于捕捉探索周围事物的
学习品质。
让潮州歌谣像幼儿文学一样哺养着孩子们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