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清
- 格式:ppt
- 大小:22.47 MB
- 文档页数:68
中外园林史绪论1、园林的生成期2、园林的转折期3、园林的全盛期4、园林的成熟初期5、辽金夏园林时期6、园林的成熟后期7、明清私家园林8、西方古代造园9、中古时期造园10、文艺复兴时期造园11、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12、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13、伊斯兰规整式园林14、日本造园绪论这些在各自母体文化长久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发展成了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关于两个园林风格的介绍> 一: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体系:完全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着重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景观构成规律的缩移和摹拟。
二: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大部分西方园林: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系,表现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理性的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中国的风景式园林在世界园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中国的风景式园林与西方规整式园林、伊斯兰规整式园林式世界公认的三大园林体系。
其主体是以汉族文化为背景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园林的形成离不开三大背景:1、大自然的造化西方传统观点认为:整形灌木、修剪树木,几何式花坛等经过人工处理的“自然”,与真正的自然本身比较,是美的提炼和升华。
中国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园林讲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反映一种对自然美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把人的情愫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以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
英国人则认为:可以模仿自然、表现自然、再现自然、回归自然,然后使人从自然的妙境中油然而生发万般情感。
2、社会历史的发展3、人们的精神需要<园林诸要素>建筑——建筑营造山石——筑山水体——理水植物——植物配置世界园林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原始文明时期的园林萌芽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工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现代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中国园林发展的历史阶段:1、园林的生成期夏、殷、周、秦、汉2、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3、园林的全盛期:隋、唐4、园林的成熟前期:两宋5、园林的成熟后期:元明清总结:所谓中国园林史,就是一部农业文明下的园林史。
名词解释局部和填空题局部1、园林: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学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2、园林史:园林及其相关因素发生、开展演变的历史3、园林艺术:是通过园林的物质实体〔要素构成〕按照园林匠师的审美意识所创造出的时空的动静空间艺术4、园林美的衡量标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5、园林艺术的特征:艺术同性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特有特征有园林艺术的综合性,园林功能与审美的协调性,在工程技术、经济与艺术方面的统一性6、中国古典园林类型: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7、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造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造,或借助于原有地形的营造,加以艺术的加工,把天然山水风景移缩模拟在一个小范围内,在城镇内居多8、天然山水园:局部或全部作为建园基址,然后再配置花木和建筑营造,将原始的地貌因势利导适当调整,加工,改造。
关键在于选择基址。
一般建在城镇附近的山野风景地带〔如避暑山庄〕8、皇家园林:秦汉至明清均有,皇帝个人和皇家私有;自然式但也要利用其建筑形象和总体布局以显示皇家气派和皇家至尊9、私家园林:属民间的官僚、文人、地主、富商们所有。
受到封建理法的制约。
无论内容或者形式方面都不同于皇家园林〔多为宅园,在邸宅后部,前宅后院。
如苏州网师园、拙政园〕10、寺观园林:佛寺与道观的附属园林,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环境。
世俗住宅的扩大和宫殿的缩小,多以栽培名贵花木文闻名〔如杭州灵隐寺〕11、皇家园林的分类: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12、大内御苑:建置在皇城和宫城之内,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如故宫内御花园〕13、行宫御苑:建置在城都的近郊的风景地带,供皇帝偶一游憩或驻驿之用14、离宫御苑:建置在都城的远郊或者更远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地方15、中国古典园林雏形源于商代:囿,台,园圃16、囿的定义:囿是围了一定的地域,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和收养其中,还筑台掘池,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以及欣赏大自然的风光美景之处。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 世纪后 19 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中国园林艺术发展达到成熟阶段是在什么时期中国明清园林建筑形成的文化背景园林的产生时期— — 阴、周、秦、汉(1)中国古典园林史上还没有所有类型的自然园林皇家园林的主流历史(2)园林的功能已逐渐转变为后期的游憩和观赏阶段(3)自然在人们的头脑中仍然保持着强烈的神秘感2.过渡时期— — 魏晋南北朝中国古典园林的三种类型开始形成皇家园林以寺庙园林为主题的两宋园林,其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巅峰。
5、成熟期(c) 元、明文人画盛极一时,影响及于园林,而相应地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d) 皇家园林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e) 某些发达地区、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二)— — 元、明、清初a)石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带动了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高峰b)明末清初,江南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建设者,民间造园活动频繁。
6.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一个完整的景观设计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一是认识和分析问题的阶段,二是解决问题的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前者决定了后者。
现场分析是设计初期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过程,对问题全面透彻了解后,基地的功能和设计内容自然清晰,对问题全面透彻了解后,基地的功能和设计内容自然清晰。
中国明清园林建筑形成的文化背景中国园林发展到明清,可说已经是成熟时期。
在封建社会历史阶段,也到顶点了。
园林之盛,既超越前人,事出必非无因。
当然与社会背景、市民生活,不可分割,此二者促使园林艺术得到新的成就。
中国园林发展到明清,可说已经是成熟时期。
在封建社会历史阶段,也到顶点了。
园林之盛,既超越前人,事出必非无因。
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
庙台戏演出,市民空巷往观。
1、当然与社会背景、市民生活,不可分割,此二者促使园林艺术得到新的成就。
2、明清官僚到了晚年,告老还乡,必置田宅,悠游岁月,尽声色泉石之乐,故戏曲盛行,园林兴建。
3、而此两者未能孤立言之,同时文学、书画又为造园之立意源渊。
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为追求意境感受,因其效仿自然的特殊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不同的时期,古典园林的发展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欢迎阅读! 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1.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1)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得全部类型,造园主流史皇家园林(2)园林功能有早先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游憩观赏为主(3)大自然再人们心中尚保持一种浓重的神秘性2.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这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3. 园林全盛时期——隋、唐(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2)四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旬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克化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细致处理(3)寺观园林的普及(4)公共园林意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5)风景史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一代有所提高,进入一个新的境界(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险乎渗透的迹象4. 原理成熟期(一)——宋(1)再三大园林类型中私家造园最为突出(2)皇家园林较多受到文人园林影响,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3)叠石、置石均显其高潮技艺,利税已经能够缩移模拟大自然界全部水体形象与山石、土石山、土山的经营相配合而构成园林的地貌骨架(4)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道南宋实大体上已经完成其向写意的转化(5)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为主题的两宋园林其缩显示的蓬勃进去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达到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5. 成熟时期(二)——元、明、清初a) 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导致私家园林达到艺术成就高峰b) 明末清初,再经济文化发达,民间造园活动频繁的江南地区,涌现初大批优秀造员家。
c) 元、明文人画盛极一时,影响及于园林,而相应地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d) 皇家园林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e) 某些发达地区、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6. 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a) 皇家园林经历了大起大落波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封建王朝模式的盛衰消长b) 民间私园一直承袭上代发展水平,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局面c) 宫廷和民间的园居活动频繁,“娱于园”倾向显著d) 公共园林再上代基础上又有长足发展e) 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f) 西方园林文化开始进入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的特点1、与生成期相比,这时期的园林的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第章中国园林史成熟后期中国园林在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有的风格,其中明清时期是中国园林史的成熟后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园林结构和建筑的风格更为成熟和精致,同时保留了其独特的中国风格,成为了中国园林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本文将从园林建筑、园林艺术和园林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园林史成熟后期的特点及其价值。
一、园林建筑1. 庭院结构的完善明清时期,中国园林的庭院结构趋于完善。
园林很多时候是以中心轴线为主,以清水、流水、植物为辅的大局观构成了庭院的基本结构。
比如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留园和广州的细坛都是以中心轴线为主导,结合了水池、流水、假山、亭台和景墙等建筑组成了整个园林空间。
2. 建筑手法的精湛明清时期,中国园林的建筑手法达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水平,建筑风格也更加独具特色。
各种建筑的设计和摆放互相呼应,建筑和自然浑然一体,石器、木器、瓷器、文房四宝甚至漆器等都得到了统一的设计和适当的布置,形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
3. 古建筑的保护明清时期,中国的古建筑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在这时期,中国园林的古建筑比较多,如万寿山庄、颐和园、烟雨楼等都是经过多年修整和保护而得以保存至今。
这些古建筑体现了中国园林建筑的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为后人提供了研究中国园林史的重要资料。
二、园林艺术1. 园林艺术的创新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艺术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成为了中国园林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中国园林中的假山、雕刻、喷泉等都经过多年的发展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并且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
2. 园林艺术的细腻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艺术体现了一种美学的细腻特色,假山的造型尤其值得一提,假山的建造需要巧妙的构思和技艺完美的实现。
这种细腻精致的风格通过假山的艺术表现得到了最好的展现。
当代的中国园林艺术家借鉴了这种细腻的风格,并加以发扬光大,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3. 园林艺术的精神性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艺术不仅注重形式,还注重艺术的意义和精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