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22222222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_2单元_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110.00 KB
- 文档页数:11
第二单元(章)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进行相应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含有万级和亿级的数。
内容是:认识整万数;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认识整亿数,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较大的数;认识含有万级和亿级的数;求近似数。
教学重点:万级数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万级数的读、写法。
感受大数的实际价值。
学生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大小都比较熟练,在这个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并不太常见,学生对此了解也并不多,在教学中应大量提供一些数据信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设计理念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大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理解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学习目标(三维)知识与技能:1、学生在认识个级数的基础上,认识万级、亿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算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以及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
过程与方法:2、学生经历大数的认识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从实际生活中认识大数,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学生通过了解一些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感受大数目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习大数目的兴趣和认识大数目的信心,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进一步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课时内容计划认识整万数 ………………1课时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 ………………1课时认识整亿数 ………………1课时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近似数………………2课时练习 ………………1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主要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以及了解多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多位数的读写、比较多位数的大小、多位数的组成和应用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的基本知识,对数的读写和比较大小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多位数的读写和组成,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写多位数。
2.让学生了解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比较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的大小。
3.让学生理解多位数的组成,能够分析多位数的每一位数代表的意义。
4.培养学生运用多位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2.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多位数的组成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多位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大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激励评价法:注重对学生的激励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位数的图片、卡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多位数的练习题和应用题。
3.准备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卡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回顾三位数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教学课件,展示多位数的大小,让学生初步感受多位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认识方法,能够正确读写多位数,理解多位数的组成和位值,并进行简单的多位数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和实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多位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能力和一位数的加减法运算,但对于多位数的认识和运算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多位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多位数,理解多位数的组成和位值。
2.培养学生对多位数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多位数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多位数的组成和位值的理解。
2.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3.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多位数的知识。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多位数的认识和理解。
3.操作教学法:通过实物操作和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多位数的知识。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多位数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游戏等。
2.教学道具:准备多位数的卡片、计数器等教学道具。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多位数图片,如电话号码、车牌号等,引导学生对多位数产生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见过这些数字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多位数的组成和位值,如“1000是一个四位数,它的位值分别是千位、百位、十位和个位”。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教学设计(整单元)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理解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能正确进行多位数的加减运算。
本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但对于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以及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的理解还有待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逐步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理解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认识多位数,理解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能正确进行多位数的读写和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
2.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的理解。
3.多位数的加减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多位数,理解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
3.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多位数的加减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多位数的认识、读写、加减运算的教学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生活情境图片、数学游戏道具等。
3.学习用品:为学生准备练习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多位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读写方法,理解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数位名称,以及能够进行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为后续的多位数乘除法以及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单位数加减法,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多位数的读写和运算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需要他们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进行扩展和应用。
同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也会影响他们对多位数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多位数,理解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数位名称。
2.让学生能够进行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2.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数位名称的理解。
3.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多位数的卡片。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入多位数的概念。
展示一张购物小票,上面有一个多位数的价格,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读出这个多位数。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多位数的读写方法,数位顺序和数位名称。
同时,教师可以举例进行讲解,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一起读写一个多位数。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多位数的卡片,让学生相互练习读写多位数。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多位数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理解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能够正确地读写和比较多位数。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多位数的基础,对于学生后续的多位数运算和其他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认识整数》的基础知识,能够正确地读写和比较一位数和两位数。
但是,对于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的理解,多位数的读写方法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地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和比较多位数。
2.帮助学生理解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能够用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来解释多位数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的理解。
2.多位数的读写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
2.实践活动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理解和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的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教学卡片:准备多位数的教学卡片,用于学生读写和比较多位数的学习。
3.练习题:准备多位数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于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多位数的图片,引导学生对于多位数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介绍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
扬州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多位数》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认识方法,能正确读写多位数,并了解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多位数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认识方法和基本的数位概念,但对多位数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多位数的意义,掌握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同时,学生对数的计数单位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认识方法,能正确读写多位数。
2.使学生了解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2.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多位数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多位数的图片、计数单位图片等。
2.学具:数字卡片、计数器等。
3.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出现的多位数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多位数。
2.提问:这些图片中有哪些多位数?它们是什么样子子的?呈现(10分钟)1.出示多位数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多位数的特点。
2.引导学生发现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操练(15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多位数进行读写练习。
2.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评价。
巩固(10分钟)1.学生自主完成多位数的读写练习。
2.教师选取典型作品进行讲评,指出错误并进行纠正。
拓展(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多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
小结(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多位数的认识方法、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2.强调多位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家庭作业(5分钟)1.完成课后多位数的读写练习。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容量和升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并通过具体的演示、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升的容量观念。
2、能比较容器容量的大小,会根据自己的认识描述对1升的理解,并能通过观察、比较容器的容量是否大于1升。
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认识容量及容量单位升。
2、能联系生活实际准确判断容器里的容量是否大于1升。
教学资源:杯子、实验杯等各种容量的容器若干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游戏:同学们,老师知道平时你们都比较喜欢喝可乐?今天我们来场喝可乐比赛,看看谁喝可乐的速度最快,好吗?(出示一大一小两杯可乐)指名两位学生参加比赛。
二、师生探究1、比赛结束后提问:你觉得比赛公平吗?为什么?2、认识容量:不错,杯子有大有小,大杯子里装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小杯子里装的水少,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
(板书:容量)3、体会容量的大小:那么,你现在知道为什么这位同学刚才比赛会输了吗?(引导学生说出大杯子的容量大,所以用的时间长。
)4、出示大小两个冷水壶,让学生比较,哪一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你除了用眼睛判断以外,还有什么别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并上台演示)5、及时巩固。
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看书,并指名学生上台照着操作一遍,然后再说说三个杯子容量的大小。
想想做做第2题:也让学生先看书,再指名学生上台照着操作一遍,然后再说说三个杯子容量的大小。
6、引出容量单位:指着其中的一个冷水壶提问:刚才通过验证,同学们已经知道这只冷水壶的容量大,(指着大的冷水壶)那你知道这只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如果我问你你的身高、体重是多少,你会回答吗?当学生无法回答时,教师及时说明:和身高、体重一样,为了准确测量或容量的多少,我们必须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板书:单位)7、认识升计量水、饮料、油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板书:升)同学们带来的这些容器里所装的水、饮料、油等液体各有多少升,和组内的同学互相说说,然后集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