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必备蚌埠二中2010年安徽省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6
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数 学(文科)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至第2页,第Ⅱ卷第3至第4页。
全卷满分l50分,考试时间l2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参考公式:S 表示底面积,h 表示底面上的高 如果事件A 与B 互斥,那么 棱柱体积V=Sh P(A+B)=P(A)+P(B ) 棱锥体积V=13Sh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若A={}|10x x +>,B={}|30x x -<,则AB =(A)(-1,+∞) (B)(-∞,3) (C)(-1,3) (D)(1,3) 1.C【解析】(1,),(,3)A B =+∞=-∞,(1,3)AB =-,故选C.【方法总结】先求集合A 、B ,然后求交集,可以直接得结论,也可以借助数轴得交集.(2)已知21i =-,则i(1)=i i (C)i (D)i 2.B【解析】(1)i i =+选B.【方法总结】直接乘开,用21i =-代换即可.(3)设向量(1,0)a =,11(,)22b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a b = (B)22a b =(C)//a b (D)a b -与b 垂直 3.D【解析】11(,)22--a b =,()0a b b -=,所以-a b 与b 垂直.【规律总结】根据向量是坐标运算,直接代入求解,判断即可得出结论. (4)过点(1,0)且与直线x-2y-2=0平行的直线方程是(A )x-2y-1=0 (B)x-2y+1=0 (C)2x+y-2=0 (D )x+2y-1=0 4.A【解析】设直线方程为20x y c -+=,又经过(1,0),故1c =-,所求方程为210x y --=. 【方法技巧】因为所求直线与与直线x-2y-2=0平行,所以设平行直线系方程为20x y c -+=,代入此直线所过的点的坐标,得参数值,进而得直线方程.也可以用验证法,判断四个选项中方程哪一个过点(1,0)且与直线x-2y-2=0平行.(5)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n S n =,则8a 的值为(A ) 15 (B) 16 (C) 49 (D )64 5.A【解析】887644915a S S =-=-=.【方法技巧】直接根据1(2)n n n a S S n -=-≥即可得出结论. (6)设0abc >,二次函数2()f x ax bx c =++的图像可能是6.D【解析】当0a >时,b 、c 同号,(C )(D )两图中0c <,故0,02bb a<->,选项(D )符合【方法技巧】根据二次函数图像开口向上或向下,分0a >或0a <两种情况分类考虑.另外还要注意c值是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还要注意对称轴的位置或定点坐标的位置等.(7)设232555322555a b c===(),(),(),则a,b,c的大小关系是(A)a>c>b (B)a>b>c (C)c>a>b (D)b>c>a 7.A【解析】25y x=在0x>时是增函数,所以a c>,2()5xy=在0x>时是减函数,所以c b>。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数 学(文科)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至第2页,第Ⅱ卷第3至第4页。
全卷满分l50分,考试时间l20分钟。
参考公式:S 表示底面积,h 表示底面上的高 如果事件A 与B 互斥,那么 棱柱体积V=ShP(A+B)=P(A)+P(B ) 棱锥体积V=13Sh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若A={}|10x x +>,B={}|30x x -<,则A B =(A)(-1,+∞) (B)(-∞,3) (C)(-1,3) (D)(1,3) 答案:C解析:画数轴易知.(2)已知21i =-,则i(1)=i i (C)i (D)i 答案:B 解析:直接计算.(3)设向量(1,0)a =,11(,)22b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a b = (B)22a b =(C)//a b (D)a b -与b 垂直 答案:D解析:利用公式计算,采用排除法.(4)过点(1,0)且与直线x-2y-2=0平行的直线方程是(A )x-2y-1=0 (B)x-2y+1=0 (C)2x+y-2=0 (D )x+2y-1=0 答案:A解析:利用点斜式方程.(5)设数列{na}的前n项和n s=2n,则8a的值为(A)15 (B) 16 (C) 49 (D)64答案:A 解析:利用8a=S8-S7,即前8项和减去前7项和.(6)设ab c>0,二次函数f(x)=a x2+bx+c的图像可能是答案:D 解析:利用开口方向a、对称轴的位置、y轴上的截距点c之间关系,结合ab c>0产生矛盾,采用排除法易知.(7)设a=2535⎛⎫⎪⎝⎭,b=3525⎛⎫⎪⎝⎭,c=2525⎛⎫⎪⎝⎭,则a,b,c的大小关系是(A)a>c>b(B)a>b>c(C)c>a>b(D)b>c>a 答案:A 解析:利用构造幂函数比较a、c再利用构造指数函数比较b、c.(8)设x,y满足约束条件260,260,0,x yx yy+-≥⎧⎪+-≤⎨⎪≥⎩则目标函数z=x+y的最大值是(A)3 (B) 4 (C) 6 (D)8答案:C 解析:画出可行域易求.(9)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A)372 (C)292(B)360 (D)280答案:B 解析:可理解为长8、宽10、高2的长方体和长6、宽2、高8的长方体组合而成,注意2×6重合两次,应减去.(10)甲从正方形四个顶点中任意选择两个顶点连成直线,乙也从该正方形四个顶点中任意选择两个顶点连成直线,则所得的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概率是(A)318(B)418(C)518(D)618答案:C 解析:所有可能有6×6,所得的两条直线相互垂直有5×2.数学(文科)(安徽卷)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1)命题“存在x∈R,使得x2+2x+5=0”的否定是答案:对任何X∈R,都有X2+2X+5≠0解析:依据“存在”的否定为“任何、任意”,易知.(12)抛物线y2=8x的焦点坐标是答案:(2,0)解析:利用定义易知.(13)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值x=答案:12 解析:运算时X顺序取值为: 1,2,4,5,6,8,9,10,12.(14)某地有居民户,其中普通家庭99 000户,高收入家庭1 000户.从普通家庭中以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990户,从高收入家庭中以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l00户进行调查,发现共有120户家庭拥有3套或3套以上住房,其中普通家庭50户,高收人家庭70户.依据这些数据并结合所掌握的统计知识,你认为该地拥有3套或3套以上住房的家庭所占比例的合理估计是.答案:5.7% 解析:50500099099000=,707001001000=,易知57005.7%100000=.(15)若a>0,b>0,a+b=2,则下列不等式对一切满足条件的a,b恒成立的是. (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①ab≤1;②a+b≤2;③a2+b2≥2;④a3+b3≥3;211≥+ba⑤答案:①,③,⑤解析:①,⑤化简后相同,令a=b=1排除②、易知④,再利a+b 2易知③正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解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16)△ABC 的面积是30,内角A,B,C,所对边长分别为a ,b ,c ,cosA=1213. (1)求AB AC ⋅(2)若c-b=1,求a 的值.(本小题满分12分)本题考查同角三角形函数基本关系,三角形面积公式,向量的数量积,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以及运算求解能力. 解:由cosA=1213 ,得sinA=)21312( 1- =513 .又12 bc sinA=30,∴bc=156.(1)AB AC ⋅=bc cosA=156·1213 =144.(2)a 2=b 2+c 2-2bc cosA=(c-b)2+2bc(1-cosA)=1+2·156·(1-1213 )=25,∴a=5(17)椭圆E 经过点A (2,3),对称轴为坐标轴,焦点F 1,F 2在x 轴上,离心率21=e .(1)求椭圆E 的方程;(2)求∠F 1AF 2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本小题满分12分)本题考查椭圆的定义,椭圆的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一般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等基础知识,考查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综合运算能力.解:(1)设椭圆E 的方程为22221x y a b+= 由e=12 ,得c a =12 ,b 2=a 2-c 2 =3c 2. ∴2222143x y c c += 将A (2,3)代入,有22131c c += ,解得:c=2, 椭圆E 的方程为2211612x y += (Ⅱ)由(Ⅰ)知F 1(-2,0),F 2(2,0),所以直线AF 1的方程为 y=34 (X+2), 即3x-4y+6=0. 直线AF 2的方程为x=2. 由椭圆E 的图形知, ∠F 1AF 2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斜率为正数.设P (x ,y )为∠F 1AF 2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上任一点, 则有34625x y x |-+⎥=|-⎥ 若3x-4y+6=5x-10,得x+2y-8=0,其斜率为负,不合题意,舍去. 于是3x-4y+6=-5x+10,即2x-y-1=0.所以∠F 1AF 2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2x-y-1=0.18、(本小题满分13分)某市2010年4月1日—4月30日对空气污染指数的检测数据如下(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61,76,70,56,81,91,92,91,75,81,88,67,101,103,95,91, 77,86,81,83,82,82,64,79,86,85,75,71,49,45, (Ⅰ) 完成频率分布表; (Ⅱ)作出频率分布直方图;(Ⅲ)根据国家标准,污染指数在0~50之间时,空气质量为优:在51~100之间时,为良;在101~150之间时,为轻微污染;在151~200之间时,为轻度污染。
2010年安徽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及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是虚数单位,i =+ii 33(A )(B )(C )(D )12341-i 12341-i 6321+i 6321-(2)若集合,则}21log |{21≥=x x A =A C R (A )(B )⎪⎪⎭⎫⎝⎛+∞⋃-∞,22]0,(⎪⎪⎭⎫⎝⎛+∞,22(C )(D )⎪⎪⎭⎫⎢⎣⎡+∞⋃-∞,22]0,(⎪⎪⎭⎫⎢⎣⎡+∞,22(3)设向量,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21,21(),0,1(==b a (A )(B )(C )垂直(D )||||b a =22=⋅b a b b a 与-ba //(4)若是R 上周期为5的奇函数,且满足则=)(x f ,2)2(,1)1(==f f )4()3(f f -(A )-1(B )1(C )-2(D )2(5)双曲线方程为,则它的右焦点坐标为1222=-y x (A )(B )(C )(D ))0,22()0,25()0,26()0,3((6)设,二次函数的图象可能是0>abc c bx ax x f ++=2)((7)设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直线的方程为⎩⎨+-=θsin 31y θl ,则曲线C 到直线的距离为的点的个数为023=+-y x l 10107(A )1(B )2(C )3(D )4(8)一个几何全体的三视图如图,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A )280(B )292(C )360(D )372(9)动点在圆上绕坐标原点沿逆时针方向匀速旋转,),(y x A 122=+y x 12秒旋转一周.已知定时t=0时,点A 的坐标是,则当)23,21(时,动点A 的纵坐标y 关于t (单位:秒)的函数的单调递120≤≤t 增区间是(A )[0,1](B )[1,7](C )[7,12](D )[0,1]和[7,12]、(10)设是任意等比数列,它的前n 项和,前2n 项和与前3n 项和分别为X ,Y ,Z ,}{n a 则下列等式中恒成立的是(A )(B )Y Z X 2=+)()(X Z Z X Y Y -=-(C )(D )XZY=2)()(X Z X X Y Y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考生注意事项: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1)命题“对任何”的否定是.3|4||2|,>-+-∈x x R x (12)的展开式中,的系数等于 .6⎪⎪⎭⎫ ⎝⎛-x y y x 3x(13)设满足约束条件若目标函数的最大y x ,⎪⎩⎪⎨≥≥≤--,0,0,048y x y x )0,0(>>+=b a y abx z 值为8,则的最小值为 .b a +(14)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值.=x (15)甲罐中有5个红球,2个白球和3个黑球,乙罐中有4个红球,3个白球和3个黑球,先从甲罐中随机取出一球放入乙罐,分别以A 1,A 2和A 3表示由甲罐取出的球是红球,白球和黑球的事件;再从乙罐中随机取出一球,以B 表示由乙罐取出的球是红球的事件,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①;52)(1=B P ②;115)|(1=A B P ③事件B 与事件A 1相互独立;④A 1,A 2,A 3是两两互斥的事件;⑤的值不能确定,因为它与A 1,A 2,A 3中究竟哪一个发生有关.)(B P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解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16)(本小题满分12分)设是锐角三角形,分别是内角A ,B ,C 所对边长,并且ABC ∆c b a ,,.sin )3sin()3sin(sin 22B B B A +-+=ππ(Ⅰ)求角A 的值;(Ⅱ)若(其中).12,AB AC a ⋅==c b ,c b <(17)(本小题满分12分)设a 为实数,函数.,22)(R x a x e x f x∈+-= (I )求的单调区间与极值;)(x f (II )求证:当时,012ln >->x a 且.122+->ax x e x(18)(本小题满分13分)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EF//AB ,EF ⊥FB ,AB=2EF ,BF=FC ,H 为BC 的中点.,90︒=∠BFC (I )求证:FH//平面EDB ; (II )求证:AC ⊥平面EDB ;(III )求二面角B —DE —C 的大小.(19)(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椭圆E 经过点A (2,3),对称轴为坐标轴,焦点F 1,F 2在x 轴上,离心率.21=e (I )求椭圆E 的方程;(II )求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21AF F ∠l (III )在椭圆E 上是否存在关于直线对称的相异两点?若存在,l 请找出;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0)(本小题满分12分)设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不为0.,,,21 a a ,n a 证明,为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n a 对任何,都有N n ∈.1111113221++=+++n n n a a na aa a a a ABCDEFH(21)(本小题满分13分)品酒师需要定期接受酒味鉴别功能测试,一种通常采用的测试方法如下:拿出n 瓶外观相同但品质不同的酒让其品尝,要求其按品质优劣为它们排序,经过一段时间,等其记忆淡忘之后,再让其品尝这n 瓶酒,并重新按品质优劣为它们排序,这称为一轮测试.根据一轮测试中的两次排序的偏离程度的高低为其评分.现设n=4,分别以表示第一次排序时被排为1,2,3,4的四种酒在4321,,,a a a a 第二次排序时的序号,并令则X 是对两.|4||3||2||1|4321a a a a X -+-+-+-=次排序的偏离程度的一种描述. (I )写出X 的可能值集合;(II )假设等可能地为1,2,3,4的各种排列,求X 的分布列;4321,,,a a a a (III )某品酒师在相继进行的三轮测试中,都有,2≤X (i )试按(II )中的结果,计算出现这种现象的概率(假定各轮测试相互独立); (ii )你认为该品酒师的酒味鉴别功能如何?说明理由.2010年高考安徽卷理科数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数 学(理科)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第1至第2页,第II 卷第3至第4页。
全卷满分150分钟,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与B 互斥,那么()()()P A B P A P B +=+ 如果A 与B 是两个任意事件,()0P A ≠,那么如果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那么 ()()()|P AB P A P B A =()()()P AB P A P B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i=A 、14- B 、14+ C 、12+ D 、12-1.B【解析】(33)3313391241233i i iii-+===+++,选B.【规律总结】33i+为分式形式的复数问题,化简时通常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3i-,然后利用复数的代数运算,结合21i=-得结论.2、若集合121log2A x x⎧⎫⎪⎪=≥⎨⎬⎪⎪⎩⎭,则A=RA、2(,0],2⎛⎫-∞+∞⎪⎪⎝⎭B、2,2⎛⎫+∞⎪⎪⎝⎭C、2(,0][,)2-∞+∞D、2[,)2+∞2.A5、双曲线方程为2221x y-=,则它的右焦点坐标为A 、2,02⎛⎫ ⎪ ⎪⎝⎭B 、5,02⎛⎫⎪ ⎪⎝⎭C 、6,02⎛⎫⎪ ⎪⎝⎭D 、()3,05.C【解析】双曲线的2211,2a b ==,232c =,62c =,所以右焦点为6,0⎛⎫ ⎪ ⎪⎝⎭. 【误区警示】本题考查双曲线的交点,把双曲线方程先转化为标准方程,然后利用222c a b=+求出c 即可得出交点坐标.但因方程不是标准形式,很多学生会误认为21b =或22b =,从而得出错误结论.6、设0abc >,二次函数()2f x ax bx c =++的图象可能是6.D【解析】当0a >时,b 、c 同号,(C )(D )两图中0c <,故0,02bb a<->,选项(D )符合.【方法技巧】根据二次函数图像开口向上或向下,分0a >或0a <两种情况分类考虑.另外还要注意c 值是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还要注意对称轴的位置或定点坐标的位置等. 7、设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23cos 13sin x y θθ=+⎧⎨=-+⎩(θ为参数),直线l 的方程为320x y -+=,则曲线C 上到直线l 710的点的个数为 A 、1 B 、2C 、3D 、47.B【解析】化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22(2)(1)9x y -++=,圆心(2,1)-到直线320x y -+=的距离71031010d ==<,直线和圆相交,过圆心和l 平行的直线和圆的2个交点符合要求,又71071031010>-,在直线l 的另外一侧没有圆上的点符合要求,所以选B.【方法总结】解决这类问题首先把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然后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就是曲线C 上到直线l 距离为71010,然后再判断知7107103>-,进而得出结论.8、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280 B 、292C 、360D 、372 8.C【解析】该几何体由两个长方体组合而成,其表面积等于下面长方体的全面积加上面长方体的4个侧面积之和。
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数 学(理科)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第1至第2页,第II 卷第3至第4页。
全卷满分150分钟,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与B 互斥,那么()()()P A B P A P B +=+ 如果A 与B 是两个任意事件,()0P A ≠,那么如果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那么 ()()()|P AB P A P B A = ()()()P AB P A P B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ii =A、1412i-B、1412+C、126i+D、126-1.B3)313912412i ii+===++,选B.化简时通常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分母的共轭复21i=-得结论.2、若集合121log2A x x⎧⎫⎪⎪=≥⎨⎬⎪⎪⎩⎭,则A=RðA、(,0]2⎛⎫-∞+∞⎪⎪⎝⎭B、2⎛⎫+∞⎪⎪⎝⎭C、(,0])2-∞+∞D、)2+∞2.A5、双曲线方程为2221x y -=,则它的右焦点坐标为A 、02⎛⎫ ⎪ ⎪⎝⎭B 、02⎛⎫⎪ ⎪⎝⎭C 、,02⎛⎫⎪ ⎪⎝⎭D 、)5.C【解析】双曲线的2211,2a b ==,232c =,2c =,所以右焦点为02⎛⎫⎪ ⎪⎝⎭. 【误区警示】本题考查双曲线的交点,把双曲线方程先转化为标准方程,然后利用222c a b =+求出c 即可得出交点坐标.但因方程不是标准形式,很多学生会误认为21b =或22b =,从而得出错误结论.6、设0abc >,二次函数()2f x ax bx c =++的图象可能是6.D【解析】当0a >时,b 、c 同号,(C )(D )两图中0c <,故0,02b b a<->,选项(D )符合.【方法技巧】根据二次函数图像开口向上或向下,分0a >或0a <两种情况分类考虑.另外还要注意c 值是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还要注意对称轴的位置或定点坐标的位置等. 7、设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23cos 13sin x y θθ=+⎧⎨=-+⎩(θ为参数),直线l 的方程为320x y -+=,则曲线C 上到直线l 10的点的个数为A 、1B 、2C 、3D 、47.B【解析】化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22(2)(1)9x y -++=,圆心(2,1)-到直线320x y -+=的距离3d ==<,直线和圆相交,过圆心和l 平行的直线和圆的2个交点符合要求,31010>-,在直线l 的另外一侧没有圆上的点符合要求,所以选B.【方法总结】解决这类问题首先把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然后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就是曲线C 上到直线l 距离为10,然后再判断知31010>-,进而得出结论.8、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A 、280B 、292C 、360D 、372 8.C【解析】该几何体由两个长方体组合而成,其表面积等于下面长方体的全面积加上面长方体的4个侧面积之和。
2010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一、选择题1.(2010安徽蚌埠)右图是某条公共汽车线路收支差额与乘客量的图像(收支差额=车票收入-支出费用)y由于目前本条线路亏损,公司有关人员提出两条建议:建议(1)是不改变车票价格,减少支出费用;建议(2)是不改变支出费用,提高车票价格。
下面给出四个图像(如图所示)则②①③]]\\④A.①反映了建议(2),③反映了建议(1) B.①反映了建议(1),③反映了建议(2)C.②反映了建议(1),④反映了建议(2) D.④反映了建议(1),②反映了建议(2)【答案】B2.(2010安徽省中中考)甲、乙两个准备在一段长为1200米的笔直公路上进行跑步,甲、乙跑步的速度分别为4和6,起跑前乙在起点,甲在乙前面100米处,若同时起跑,则两人从起跑至其中一人先到达终点的过程中,甲、乙两之间的距离与时间的函数图象是……………………………………………………………………………()【答案】C3.(10湖南益阳)如图2,火车匀速通过隧道(隧道长大于火车长)时,火车进入隧道的时间与火车在隧道内的长度之间的关系用图象描述大致是A. B. C.D.【答案】A4.(2010台湾)如图(十七),在同一直在线,甲自A点开始追赶等速度前进的乙,且图(十八)长示两人距离与所经时间的线型关系。
若乙的速率为每秒1.5公尺,则经过40秒,甲自A点移动多少公尺? (A) 60(B) 61.8(C) 67.2(D) 69 。
【答案】C5.(2010浙江绍兴)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分别从A,B两地去同一城市,它们离A地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摩托车比汽车晚到1 hB. A,B两地的路程为20 kmC.摩托车的速度为45 km/hD.汽车的速度为60 km/h【答案】C6.(2010 重庆)小华的爷爷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某天他慢步到离家较远的绿岛公园,打了一会儿太极拳后跑步回家.下面能反映当天小华的爷爷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答案】C7.(2010 江苏连云港)某公司准备与汽车租凭公司签订租车合同,以每月用车路程xkm计算,甲汽车租凭公司每月收取的租赁费为y1元,乙汽车租凭公司每月收取的租赁费为y2元,若y1、y2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0对应的函数值为月固定租赁费,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当月用车路程为2000km时,两家汽车租赁公司租赁费用相同B.当月用车路程为2300km时,租赁乙汽车租赁公车比较合算C.除去月固定租赁费,甲租赁公司每公里收取的费用比乙租赁公司多D.甲租赁公司平均每公里收到的费用比乙租赁公司少【答案】D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填空题1.(2010年上海)一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路程 y(千米)与时间 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3所示当时0≤x≤1,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 y = 60 x,那么当1≤x≤2时,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答案】y=100x-40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三、解答题1.(10湖南益阳)我们知道,海拔高度每上升1千米,温度下降6℃.某时刻,益阳地面温度为20℃,设高出地面千米处的温度为℃.(1)写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已知益阳碧云峰高出地面约500米,求这时山顶的温度大约是多少℃?(3)此刻,有一架飞机飞过益阳上空,若机舱内仪表显示飞机外面的温度为-34℃,求飞机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千米?【答案】⑴()……………………………4分⑵米=千米…………………………5分(℃)……………………………7分⑶……………………………8分……………………………10分答:略.2.(2010江苏南京)(8分)甲车从A地出发以60km/h的速度沿公路匀速行驶,0.5小时后,乙车也从A地出发,以80km/h的速度沿该公路与甲车同向匀速行驶,求乙车出发后几小时追上甲车。
2010年安徽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1.(5分)(2010•安徽)i是虚数单位,=()A.﹣i B.i C.D.【考点】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分析】通常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然后利用复数的代数运算,结合i2=﹣1得结论.【解答】解:===+,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复数的分式形式的化简问题,主要是乘除运算,是基础题.2.(5分)(2010•安徽)若集合A={x|x≥},则∁R A=()A.(﹣∞,0]∪(,+∞)B.(,+∞)C.(﹣∞,0]∪[,+∞)D.[,+∞)【考点】补集及其运算;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专题】计算题.【分析】欲求A的补集,必须先求集合A,利用对数的单调性求集合A,然后得结论,【解答】解:∵x≥,∴x≥,∴0<x,∴∁R A=(﹣∞,0]∪(,+∞).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补集及其运算,这里要注意对数中真数的范围,否则容易出错.3.(5分)(2010•安徽)设向量,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B.C.与垂直D.【考点】向量的模;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专题】计算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向量的模,及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由,我们易求出向量的模,结合平面向量的数量坐标运算,对四个答案逐一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1,=,故不正确,即A错误∵•=≠,故B错误;∵﹣=(,﹣),∴(﹣)•=0,∴与垂直,故C正确;∵,易得不成立,故D错误.故选C【点评】判断两个向量的关系(平行或垂直)或是已知两个向量的关系求未知参数的值,要熟练掌握向量平行(共线)及垂直的坐标运算法则,即“两个向量若平行,交叉相乘差为0,两个向量若垂直,对应相乘和为0”.4.(5分)(2010•安徽)若f(x)是R上周期为5的奇函数,且满足f(1)=1,f(2)=2,则f(3)﹣f(4)=()A.1 B.2 C.﹣2 D.﹣1【考点】函数奇偶性的性质;函数的周期性.【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函数奇偶性以及周期性,将3或4的函数值问题转化为1或2的函数值问题求解即可.【解答】解:∵若f(x)是R上周期为5的奇函数∴f(﹣x)=﹣f(x),f(x+5)=f(x),∴f(3)=f(﹣2)=﹣f(2)=﹣2,f(4)=f(﹣1)=﹣f(1)=﹣1,∴f(3)﹣f(4)=﹣2﹣(﹣1)=﹣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函数奇偶性的应用,奇(偶)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 (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或f(﹣x)=f(x)),那么函数f(x)是奇(偶)函数.5.(5分)(2010•安徽)双曲线方程为x2﹣2y2=1,则它的右焦点坐标为()A.B.C.D.【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把双曲线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可分别求得a和b,进而根据c=求得c,焦点坐标可得.【解答】解:双曲线的,,,∴右焦点为.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焦点,把双曲线方程先转化为标准方程,然后利用c2=a2+b2求出c即可得出交点坐标.但因方程不是标准形式,很多学生会误认为b2=1或b2=2,从而得出错误结论.6.(5分)(2010•安徽)设abc>0,二次函数f(x)=ax2+bx+c的图象可能是()A.B.C.D.【考点】函数的图象.【专题】综合题;分类讨论.【分析】当a>0时,二次函数开口向上,判断C、D中c的符号,再确定b的符号,判断C、D的正误,当a<0时,同样的方法判断A、B的正误.【解答】解:当a>0时,因为abc>0,所以b、c同号,由(C)(D)两图中可知c<0,故b<0,∴,即函数对称轴在y轴右侧,C不正确,选项(D)符合题意.显然a<0时,开口向下,因为abc>0,所以b、c异号,对于A、由图象可知c<0,则b>0,对称轴,A不正确;对于 B,c>0,对称轴,B选项不正确.故选D.【点评】根据二次函数图象开口向上或向下,分a>0或a<0两种情况分类考虑.另外还要注意c值是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还要注意对称轴的位置或定点坐标的位置等.是常考题.7.(5分)(2010•安徽)设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θ为参数),直线l的方程为x﹣3y+2=0,则曲线C上到直线l距离为的点的个数为()A.1 B.2 C.3 D.4【考点】圆的参数方程.【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由题意将圆C和直线l先化为一般方程坐标,然后再计算曲线C上到直线l距离为的点的个数.【解答】解:化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x﹣2)2+(y+1)2=9,圆心(2,﹣1)到直线x﹣3y+2=0的距离,直线和圆相交,过圆心和l平行的直线和圆的2个交点符合要求,又,在直线l的另外一侧没有圆上的点符合要求,故选B.【点评】解决这类问题首先把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然后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就是曲线C上到直线l距离为,然后再判断知,进而得出结论.8.(5分)(2010•安徽)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A.372 B.360 C.292 D.280【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三视图很容易知道是两个长方体的组合体,得出各个棱的长度.即可求出组合体的表面积.【解答】解:该几何体由两个长方体组合而成,其表面积等于下面长方体的全面积加上面长方体的4个侧面积之和.S=2(10×8+10×2+8×2)+2(6×8+8×2)=360.故选B.【点评】把三视图转化为直观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又三视图很容易知道是两个长方体的组合体,得出各个棱的长度.把几何体的表面积转化为下面长方体的全面积加上面长方体的4个侧面积之和.9.(5分)(2010•安徽)动点A(x,y)在圆x2+y2=1上绕坐标原点沿逆时针方向匀速旋转,12秒旋转一周.已知时间t=0时,点A的坐标是,则当0≤t≤12时,动点A的纵坐标y关于t(单位:秒)的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A.[0,1]B.[1,7]C.[7,12]D.[0,1]和[7,12]【考点】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与证明.【专题】压轴题.【分析】由动点A(x,y)在圆x2+y2=1上绕坐标原点沿逆时针方向匀速旋转,可知与三角函数的定义类似,由12秒旋转一周能求每秒钟所转的弧度,画出单位圆,很容易看出,当t在[0,12]变化时,点A的纵坐标y关于t(单位:秒)的函数的单调性的变化,从而得单调递增区间.【解答】解:设动点A与x轴正方向夹角为α,则t=0时,每秒钟旋转,在t∈[0,1]上,在[7,12]上,动点A的纵坐标y关于t都是单调递增的.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通过观察函数的图象确定函数单调性的问题.10.(5分)(2010•安徽)设{a n}是任意等比数列,它的前n项和,前2n项和与前3n项和分别为X,Y,Z,则下列等式中恒成立的是()A.X+Z=2Y B.Y(Y﹣X)=Z(Z﹣X)C.Y2=XZ D.Y(Y﹣X)=X(Z﹣X)【考点】等比数列.【专题】压轴题.【分析】取一个具体的等比数列验证即可.【解答】解:取等比数列1,2,4,令n=1得X=1,Y=3,Z=7代入验算,只有选项D满足.故选D【点评】对于含有较多字母的客观题,可以取满足条件的数字代替字母,代入验证,若能排除3个选项,剩下唯一正确的就一定正确;若不能完全排除,可以取其他数字验证继续排除.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5分)11.(5分)(2010•安徽)命题“对任何x∈R,使得|x﹣2|+|x﹣4|>3”的否定是存在x∈R,使得|x﹣2|+|x﹣4|≤3.【考点】命题的否定.【专题】阅读型.【分析】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只须将全称量词“任何”改为存在量词“存在”,并同时把“|x﹣2|+|x﹣4|>3”否定.【解答】解: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命题“对任何x∈R,使得|x﹣2|+|x﹣4|>3”的否定是:存在x∈R,使得|x﹣2|+|x﹣4|≤3.故填:存在x∈R,使得|x﹣2|+|x﹣4|≤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命题的否定,属于基础题之列.这类问题常见错误是,没有把全称量词改为存在量词,或者对于“>“的否定改成了”<“,而不是“≤”.12.(5分)(2010•安徽)(﹣)6展开式中,x3的系数等于15.【考点】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题意,易得其二项展开式,分析可得,当r=2时,有C62•()4•(﹣)2=15x3,即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易得其二项展开式的通项为T r+1=C6r•()6﹣r•(﹣)r,当r=2时,有C62•()4•(﹣)2=15x3,则x3的系数等于15,故答案为15.【点评】本题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注意二项式的展开式的形式,特别要区分某一项的系数与二项式系数.13.(5分)(2010•安徽)设x,y满足约束条件,若目标函数z=abx+y(a>0,b>0)的最大值为8,则a+b的最小值为4.【考点】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专题】压轴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线性规划,处理的思路为:根据已知的约束条件,画出满足约束条件的可行域,再根据目标函数z=abx+y(a>0,b>0)的最大值为8,求出a,b的关系式,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a+b的最小值.【解答】解:满足约束条件的区域是一个四边形,如下图4个顶点是(0,0),(0,2),(,0),(1,4),由图易得目标函数在(1,4)取最大值8,即8=ab+4,∴ab=4,∴a+b≥2=4,在a=b=2时是等号成立,∴a+b的最小值为4.故答案为:4【点评】用图解法解决线性规划问题时,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找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是关键,可先将题目中的量分类、列出表格,理清头绪,然后列出不等式组(方程组)寻求约束条件,并就题目所述找出目标函数.然后将可行域各角点的值一一代入,最后比较,即可得到目标函数的最优解.14.(5分)(2010•安徽)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值x为12【考点】程序框图.【专题】图表型;算法和程序框图.【分析】模拟执行程序框图,依次写出每次循环得到的x的值,当x=12时满足条件x>8,退出循环,输出x的值为12.【解答】解:模拟执行程序框图,可得x=1满足条件x是奇数,x=2不满足条件x是奇数,x=4,不满足条件x>8,x=5满足条件x是奇数,x=6,不满足条件x>8,x=7满足条件x是奇数,x=8,不满足条件x>8,x=9满足条件x是奇数,x=10,不满足条件x是奇数,x=12,满足条件x>8,退出循环,输出x的值为1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正确依次写出每次循环得到的x的值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15.(5分)(2010•安徽)甲罐中有5个红球,2个白球和3个黑球,乙罐中有4个红球,3个白球和3个黑球.先从甲罐中随机取出一球放入乙罐,分别以A1,A2和A3表示由甲罐取出的球是红球,白球和黑球的事件;再从乙罐中随机取出一球,以B表示由乙罐取出的球是红球的事件,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②④(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①;②;③事件B与事件A1相互独立;④A1,A2,A3是两两互斥的事件;⑤P(B)的值不能确定,因为它与A1,A2,A3中哪一个发生有关.【考点】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专题】压轴题.【分析】本题是概率的综合问题,掌握基本概念,及条件概率的基本运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在A1,A2,A3是两两互斥的事件,把事件B的概率进行转化P(B)=P(B|•A1)+P(B•A2)+P(B•A3),可知事件B的概率是确定的.【解答】解:易见A1,A2,A3是两两互斥的事件,.故答案为:②④【点评】概率的综合问题,需要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能够熟练掌握.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5分)16.(12分)(2010•安徽)设△ABC是锐角三角形,a,b,c分别是内角A,B,C所对边长,并且.(Ⅰ)求角A的值;(Ⅱ)若,求b,c(其中b<c).【考点】余弦定理的应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专题】计算题.【分析】(1)先根据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展开得到角A的正弦值,再由角A的范围确定角A的值.(2)先根据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和角A的值得到cb=24,再由a=2和余弦定理可求出b,c的值.【解答】解:(1)因为sin2A=(()+sin2B==所以sinA=±.又A为锐角,所以A=(2)由可得,cbcosA=12 ①由(1)知A=,所以cb=24 ②由余弦定理知a2=b2+c2﹣2bccosA,将a=2及①代入可得c2+b2=52③③+②×2,得(c+b)2=100,所以c+b=10因此,c,b是一元二次方程t2﹣10t+24=0的两根解此方程并由c>b知c=6,b=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和余弦定理的应用.属基础题.17.(12分)(2010•安徽)设a为实数,函数f(x)=e x﹣2x+2a,x∈R.(Ⅰ)求f(x)的单调区间与极值;(Ⅱ)求证:当a>ln2﹣1且x>0时,e x>x2﹣2ax+1.【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专题】导数的综合应用.【分析】(Ⅰ)由f(x)=e x﹣2x+2a,x∈R,知f′(x)=e x﹣2,x∈R.令f′(x)=0,得x=ln2.列表讨论能求出f(x)的单调区间区间及极值.(Ⅱ)设g(x)=e x﹣x2+2ax﹣1,x∈R,于是g′(x)=e x﹣2x+2a,x∈R.由(1)知当a>ln2﹣1时,g′(x)最小值为g′(ln2)=2(1﹣ln2+a)>0.于是对任意x∈R,都有g′(x)>0,所以g(x)在R内单调递增.由此能够证明e x>x2﹣2ax+1.【解答】(Ⅰ)解:∵f(x)=e x﹣2x+2a,x∈R,∴f′(x)=e x﹣2,x∈R.令f′(x)=0,得x=ln2.于是当x变化时,f′(x),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x (﹣∞,ln2)ln2 (ln2,+∞)f′(x)﹣0 +f(x)单调递减2(1﹣ln2+a)单调递增故f(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ln2),单调递增区间是(ln2,+∞),f(x)在x=ln2处取得极小值,极小值为f(ln2)=e ln2﹣2ln2+2a=2(1﹣ln2+a),无极大值.(Ⅱ)证明:设g(x)=e x﹣x2+2ax﹣1,x∈R,于是g′(x)=e x﹣2x+2a,x∈R.由(1)知当a>ln2﹣1时,g′(x)最小值为g′(ln2)=2(1﹣ln2+a)>0.于是对任意x∈R,都有g′(x)>0,所以g(x)在R内单调递增.于是当a>ln2﹣1时,对任意x∈(0,+∞),都有g(x)>g(0).而g(0)=0,从而对任意x∈(0,+∞),g(x)>0.即e x﹣x2+2ax﹣1>0,故当a>ln2﹣1且x>0时,e x>x2﹣2ax+1.【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单调区间及极值的求法和不等式的证明,具体涉及到导数的性质、函数增减区间的判断、极值的计算和不等式性质的应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18.(12分)(2010•安徽)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F∥AB,EF⊥FB,AB=2EF,∠BFC=90°,BF=FC,H为BC的中点.(1)求证:FH∥平面EDB;(2)求证:AC⊥平面EDB;(3)求二面角B﹣DE﹣C的大小.【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二面角有关的立体几何综合题.【专题】综合题.【分析】(1)设AC于BD交于点G,则G为AC的中点,连接EG,GH,又H为BC的中点,可得四边形EFHG为平行四边形,然后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判断定理进行证明;(2)因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有AB⊥BC,又EF∥AB,可得EF⊥BC,要证FH⊥平面ABCD,FH⊥平面ABCD,从而求解.(3)在平面CDEF内过点F作FK⊥DE交DE的延长线与k,可知∠FKB为二面角B﹣DE ﹣C的一个平面角,然后设EF=1,在直角三角形中进行求证.【解答】证明:(1)设AC于BD交于点G,则G为AC的中点,连接EG,GH,又H为BC的中点,∴GH∥AB且GH=AB,又EF∥AB且EF=AB,∴EF∥GH且EF=GH,∴四边形EFHG为平行四边形∴EG∥FH,而EG⊂平面EDB,∴FH∥平面EDB.(2)由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有AB⊥BC,又EF∥AB,∴EF⊥BC而EF⊥FB,∴EF⊥平面BFC,∴EF⊥FH,∴AB⊥FH,又BF=FC,H为BC的中点,∴FH⊥BC∴FH⊥平面ABCD,∴FH⊥BC,FH⊥AC,又FH∥EG,∴AC⊥EG又AC⊥BD,EG∩BD=G,∴AC⊥平面EDB,(3)EF⊥FB,∠BFC=90°,∴BF⊥平面CDEF,在平面CDEF内过点F作FK⊥DE交DE的延长线与k,则∠FKB为二面角B﹣DE﹣C的一个平面角,设EF=1,则AB=2,FC=,DE=,又EF∥DC,∴∠KEF=∠EDC,∴sin∠EDC=sin∠KEF=,∴FK=EFsin∠KEF=,tan∠FKB==,∴∠FKB=60°,∴二面角B﹣DE﹣C为60°.【点评】此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及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断,此类问题一般先证明两个面平行,再证直线和面平行,这种做题思想要记住,此类立体几何题是每年高考必考的一道大题,同学们要课下要多练习.19.(13分)(2010•安徽)已知椭圆E经过点A(2,3),对称轴为坐标轴,焦点F1,F2在x轴上,离心率.(1)求椭圆E的方程;(2)求∠F1AF2的平分线所在直线l的方程;(3)在椭圆E上是否存在关于直线l对称的相异两点?若存在,请找出;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椭圆的标准方程.【专题】综合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1)设出椭圆方程,根据椭圆E经过点A(2,3),离心率,建立方程组,求得几何量,即可得到椭圆E的方程;(2)求得AF1方程、AF2方程,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即可求得∠F1AF2的平分线所在直线l的方程;(3)假设存在B(x1,y1)C(x2,y2)两点关于直线l对称,设出直线BC方程代入,求得BC中点代入直线2x﹣y﹣1=0上,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设椭圆方程为∵椭圆E经过点A(2,3),离心率∴,∴a2=16,b2=12∴椭圆方程E为:;(2)F1(﹣2,0),F2(2,0),∵A(2,3),∴AF1方程为:3x﹣4y+6=0,AF2方程为:x=2设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为P(x,y),则.得2x﹣y﹣1=0或x+2y﹣8=0∵斜率为正,∴直线方程为2x﹣y﹣1=0;(3)假设存在B(x1,y1)C(x2,y2)两点关于直线l对称,∴∴直线BC方程为代入得x2﹣mx+m2﹣12=0,∴BC中点为代入直线2x﹣y﹣1=0上,得m=4.∴BC中点为(2,3)与A重合,不成立,所以不存在满足题设条件的相异的两点.【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考查直线方程,考查对称性,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20.(13分)(2010•安徽)设数列a1,a2,…,a n,…中的每一项都不为0.证明:{a n}为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任何n∈N,都有++…+=.【考点】等差数列的性质;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数学归纳法.【专题】证明题;压轴题.【分析】先证必要性;设数列a n的公差为d,若d=0,则所述等式显然成立.若d≠0,则==.再用数学归纲法证明充分性:对任何n∈N,都有++…+=,{a 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解答】证明:先证必要性设数列a n的公差为d,若d=0,则所述等式显然成立.若d≠0,则===.再证充分性: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设所述的等式对一切n∈N都成立,首先在等式①两端同时乘a1a2a3,即得a1+a3=2a2,所以a1,a2,a3成等差数列,记公差为d,则a2=a1+d.②假设a k=a1+(k﹣1)d,当n=k+1时,观察如下二等式=②,=,将②代入③得,在该式两端同时乘a1a k a k+1,得(k﹣1)a k+1+a1=ka k,把a k=a1+(k﹣1)d代入后,整理得a k+1=a1+kd.由数学归纳法原理知对任何n∈N,都有++…+=.所以,{a 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点评】本题考查等差数列、数学归纳法与充要条件等有关知识,考查推理论证、运算求解能力.21.(13分)(2010•安徽)品酒师需定期接受酒味鉴别功能测试,一种通常采用的测试方法如下:拿出n瓶外观相同但品质不同的酒让其品尝,要求其按品质优劣为它们排序;经过一段时间,等其记忆淡忘之后,再让其品尝这n瓶酒,并重新按品质优劣为它们排序,这称为一轮测试.根据一轮测试中的两次排序的偏离程度的高低为其评分.现设n=4,分别以a1,a2,a3,a4表示第一次排序时被排为1,2,3,4的四种酒在第二次排序时的序号,并令X=|1﹣a1|+|2﹣a2|+|3﹣a3|+|4﹣a4|,则X是对两次排序的偏离程度的一种描述.(Ⅰ)写出X的可能值集合;(Ⅱ)假设a1,a2,a3,a4等可能地为1,2,3,4的各种排列,求X的分布列;(Ⅲ)某品酒师在相继进行的三轮测试中,都有X≤2,①试按(Ⅱ)中的结果,计算出现这种现象的概率(假定各轮测试相互独立);②你认为该品酒师的酒味鉴别功能如何?说明理由.【考点】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分布列对于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专题】压轴题.【分析】(1)X的可能取值集合为{0、2、4、6、8},在1、2、3、4中奇数与偶数各有两个,a2,a4中的奇数个数等于a1,a3中的偶数个数,得到|1﹣a1|+|3﹣a3|与|2﹣a2|+|4﹣a4|的奇偶性相同,得到结论.(2)可以用列表或者树状图列出1、2、3、4的一共24种排列,计算每种排列下的X的值,算出概率,写出分布列.(3)做出三轮测试都有X≤2的概率,记做P,做出概率的值和已知量进行比较,得到结论,【解答】解:(1)X的可能取值集合为{0、2、4、6、8}∵在1、2、3、4中奇数与偶数各有两个,∴a2,a4中的奇数个数等于a1,a3中的偶数个数,∴|1﹣a1|+|3﹣a3|与|2﹣a2|+|4﹣a4|的奇偶性相同,∴X=(|1﹣a1|+|3﹣a3|)+(|2﹣a2|+|4﹣a4|)必为偶数,X的值非负,且易知其值不大于8,∴X的可能取值集合为{0、2、4、6、8}(2)可以用列表或者树状图列出1、2、3、4的一共24种排列,计算每种排列下的X的值,在等可能的假定下,得到P(X=0)=P(X=2)=P(X=4)=P(X=6)=P(X=8)=(3)①首先P(X≤2)=P(X=0)+P(X=2)==将三轮测试都有X≤2的概率记做P,有上述结果和独立性假设得P==,②由于P=<是一个很小的概率,这表明仅凭随机猜测得到三轮测试都有X≤2的结果的可能性很小,∴我们认为该品酒师确实有良好的鉴别功能,不是靠随机猜测.【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布列和期望的简单应用,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期望是近年来理科高考必出的一个问题,题目做起来不难,运算量也不大,只要注意解题格式就问题不大.。
安徽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通过对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研读及其与原大纲、考纲的对照,通过对近四年来实施新课标高考省份的高考数学卷及我省两年新课程数学高考命题的特点分析,特别对2010年我省第二年新课标数学高考命题的分析.有如下判断;1.1“稳”字当头近年来安徽自主命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活中突能”的命题指导思想,符合“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意识、实践意识的培养”的高考宗旨,也符合安徽省中学数学教学实际。
2009年和 2010年安徽省已成功实施了新课标高考,考虑到高考政策的延续性和社会稳定性,改革只会循序渐进地进行.因此紧扣考纲,注重基础,突出主干,深探知识间的本质联系,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试卷结构框架的制卷要求不会变;以能力立意,检测知识迁移能力,检测理性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与进一步学习的潜能的命题指导思想不会变;注重知识的联系与综合,渗透高等数学理念,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的基本做法不会变;体现新课改精神,深化新知识考查力度,注重应用意识,强化具有创新意识的探索型、研究型试题命制的尝试与努力不会变.总之,在试卷命制、题型结构与难度控制上都仍将保持“稳”字当头.1.2紧扣教材,平稳过渡,降低难度,促进新课程顺利实施遵循新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的要求,吸取近四年各地“新课标卷”的成功经验,试卷会着力于紧扣教材,贴近学生实际,以教材中典型例习题为母题,命制新考题,试题适度创新,难度适宜,在全面考查基础的同时,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意识,考查数学素养与学习潜力,特别是把归纳与类比作为学习数学、探究解题的重要思想方法,促进学生在学习与思维方式上有较大变革.中学数学基本思想与方法,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中学数学应掌握的四类数学思想: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二是应掌握的常用数学方法,又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逻辑学中的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类比法、归纳法、穷举法等;第二类是中学数学的一般方法,如代入法、图像法、比较法和数学归纳法等;第三类是中学数学的特殊方法,如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参数法等等.重视基本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考查,有助于引导与推动新课改的实施.1.3新增内容的考查仍会超过其所占的课时比例新增内容的考查力度仍会加大.新课标教材新增加的主要内容有:函数的零点和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幂函数、算法语言和程序框图、三视图、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与距离、概率统计中的茎叶图等,文科新增了复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蚌埠二中2010年安徽省高考数学试卷分析及2011年高考复习策略2010年安徽省高考数学试卷,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了考生的数学素养。
试题总体来说难度比较平稳,很多题目似曾相识,但又不完全相同,适度创新,更加体现了对考生思维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
试题融入了考纲的命题理念,题目平和、无偏怪题,难度控制理想,最后两题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要求。
有较好的梯度和区分度,有利于高校选拔;坚持重点内容重点考,考潜能,考数学应用,在“知识的交叉处命题”有新的突破,反映了新课程的理念,稳定。
以重点知识构建试题的主体,选材寓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立意创新又朴实无华。
一、试卷结构与去年相比,文、理科试卷结构不变,依然分为两部分:第Ⅰ卷为10个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为5道填空题和6道解答题。
解答题分别是三角函数、概率统计、立体几何、函数与导数、解析几何、数列与不等式。
其解答题的排列顺序与2009年相比有所改变,先易后难,形成梯度,层次分明。
二、试卷特点1、立足基础,由易到难文、理科试卷遵循考纲,立足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试题平稳而又不乏新意,平中见奇,难易适度。
选择文、理科1-8题;填空文科11-13题,理科11-14题;解答题文理前三(16-18)题,都属基础题,常规题;理科第15题有一定的灵活性,容易出错,文科第14,21题,理科第9,15,21题,命制新颖,立意深刻,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
2、强化主干,覆盖面广在全面考查的前提下,高中数学的六大主干知识仍然是支撑整份试卷的主体内容,尤其是解答题,涉及内容均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
另外,考试内容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算法与框图、三视图、统计、概率和分布列、常用逻辑用语等课标新增内容在试卷中都有所体现。
3、注重方法,突出能力数学试题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数学方法的考查,理科第9,13,15,17,20,21题,文科第11,12题等。
倡导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较好地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为依托,以能力为考查目的的命题指向。
4、文理差异,逐渐拉大命题注意到文理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相同题有4题,姊妹题只有3题。
⑴难度要求相异。
如文、理16题都是三角函数与向量问题,但理科还要用两角的和差公式;文科19和理科18题干和前两问完全相同,但文科求四面体的体积,理科求二面角的大小。
⑵设问方式不同。
理科题有很多开放式设问方式,如理19第3设问“若存在,请找出;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如理科21“你认为该品酒师的酒味鉴别功能如何?说明理由”等。
而文科则少有这样的设问方式。
开放式设问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发散性思维,考生需要首先探究性的发现结论,然后再去论证结论,这样处理增加了问题的难度。
⑶对相同知识点考查也有区别。
例如理科17和文科20,都是考查导数及其应用,但是文科20侧重对导数的直接应用,主要考查通性通法,而理科17还考查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
这样处理符合新课标对文理科学生有不同学习要求的精神,符合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
理科19的第三问的结果是“不存在”,多少出乎考生的意料之外,即使考生顺利解答此题,也会不太相信,仔细检查会消耗一些时间;理科20是一道常规试题,但准确书写不易;解答理科21时,如果采用列举法将24种排列全部列出,需要时间和耐心,稍有不慎,失误在所难免。
与去年相比,理科稍难,文科较易。
5、关注生活,学以致用中学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的应用,通过对应用题的考查让学生从实际背景中提炼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
理科15,21,文科14,18均围绕着如何利用概率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立意新颖,设问巧妙,独具匠心,背景清晰。
三、对教学的启示1.以纲为纲,明晰考试要求“纲”,主要指《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就是对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3个问题的具体规定和解读。
《课程标准》则是编写教科书、考纲和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既要关心《考试说明》中调整的内容,又要对《考试说明》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发现命题的变化规律、热点和趋向。
对《考试说明》中明确不作要求的内容及严格界定的教学难度的内容,务必做好“规定动作”,切不可出现“自选动作”。
2.以本为本,把握通性通法两年新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重视和突出三基的考查;突出对主干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适当的进行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考查。
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
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才有实效。
3.基础主干,不变的旋律试卷能全面考查基础知识,试卷的起点题以及每种题型的起点题都属基础知识,试卷的基础题占相当大的比例。
在全面、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内容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了试题的主体,主干内容多以解答题的形式进行精心设计,重点集中在函数与导数、三角与向量、、概率与统计、数列、直线与平面、直线与圆锥曲线等内容上。
4.注重联系,发展的态势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设计试题已成为命题方向,试题综合程度、整合力度不断加大已是必然态势。
理科13题,将线性规划和均值不等式综合起来,文科21题把解析几何、平面几何和数列融合在一起。
注重内容的联系性和知识的综合性,既能增加知识的考查点,又能从学科整体的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能对基础知识考查达到必要深度。
针对上述的分析我们认为在2011年的复习策略与方法上要把握精选专题,形成知识网络;精讲巧练,总结通性方法;查漏补缺,完善知识体系;错题重做,温故知新;严格答题,增强规范;要以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基石,明确复习要点,用好教材,认真落实基础知识,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作为典型题进行分析、训练,加强审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指导和总结,加大练习力度(精练、巧练,防止低层次的重复练习),及时反馈、矫正,使学生解题能力落实到位。
为了顺利地完成这一目标,使高三复习扎实有效。
我们在高三复习之初我们重点做了一下工作:一、明确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的目标第一轮复习是对高中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复习,即系统地整理知识,优化知识结构。
其指导思想是全面、扎实、系统、灵活。
全面———即全面覆盖;扎实———抓好单元知识的理解、巩固、深化;系统———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有机结合,完整性、系统性,使学生初步建立明晰的知识网络;灵活———增强小综合训练,克服单向性、定向性,初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题的能力。
复习的直接目标是解决高考中的基础题,其根本目的是为数学素质的提高作物质准备。
在这一阶段主要抓好对基本概念准确记忆和实质性的理解,抓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熟练应用,抓公式和定理的正用、逆用、变用、巧用,抓基本题型的训练和熟化。
首先结合市教科所的高三数学教学计划,我们在开学之初结合本校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而又科学的教学计划。
并对教辅资料进行精心挑选。
针对每一单元的检测也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即每一位高三教师轮流出卷,试题来源晚上最新的题目,实行滚动式即上到那出到那,并要求做到只要做一定要讲。
二、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中对教师提出的几点要求首先,教师认真研读高考考试标准,明确“考什么,怎么考,考多难”,考试标准上对于高考所要考查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能力,题型比例和题量都有明确的说明,甚至对题目的能力要求,做题目用多少时间都有说明。
教师只有熟悉考试标准,复习中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特别是今年有三位教师第一次带高三更应如此。
其次,教师要熟悉和研究近几年新高考试题,掌握高考试题的结构与特征,明确哪些内容在近几年的考题中已经出现,那些还从未涉及过,哪些知识点常考常新,逐一排查找出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充分利用图像、表格、框图,使学生在头脑中构建知识网络,使之变成清晰的几条线,而不是模糊的一大片。
对概念、定义、公式、定理要让学生深刻理解,牢固记忆,融会贯通,熟练提取,力求做到提起一根线带起一大遍。
第三,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为核心,注重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考试常识的渗透。
立足基础,突出通法,揭示知识发生、发展和深化过程,充分展示问题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从中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应用,通过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方法、技巧、规律和思想方法,促进由知识向能力转化,实现自我完善,争取收到做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效果。
使整个复习过程成为锤炼学生思维习惯,提高数学素质,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素质的过程。
三、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中对学生提出的几点要求第一,夯实基础:高考数学题中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比重为3:5:2,即基础题占80%,难题占20%.因此无论是一轮、二轮,还是三轮复习都要把“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经验作为重中之重,也只有“四基”过关,才有能力去做难的题。
第二,建构知识网络: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把大量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在自己主动参与、积极构建的基础上,形成越来越有层次的数学知识网络结构,体验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产生方式。
因此,在高考复习中,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把握纵横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在加强各知识模块的联系之后,抓主干知识,理清主干知识的内含和外延。
第三,注重通性通法:近几年的高考题都注重对通性通法的考查,这样避免了过死、过繁和过偏的题目,解题思路不依赖特殊技巧,思维方向多、解题途径多、方法活、注重发散思维的考查。
在复习中千万不要过多的用技巧,会使自己“走火入魔”。
第四,提高运算能力:运算能力是最基础的能力。
由于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学生都不重视运算能力的培养,一个问题往往看一看知道怎样解就行了。
这是我们高三学生运算能力差的直接原因。
其实运算的合理性、正确性、简捷性、时效性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运算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在大量的做题中体悟运算的重要性,还要注意书写的规范性。
同时,要在运算中不断反思自己解题过程的合理性和简捷性等。
第五,答题严谨规范:学生常常小错误不断,太多的小错误直接影响最后的成绩。
在复习和试卷的总结中,要注重推理的完整性,特别是“立体几何”中的推理过程;注意数学符号的严格性,以及字迹工整、如何涂改,在规定范围内答题等,养成严谨规范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