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中语文《如何读懂古典诗歌》(扫描版)
- 格式:doc
- 大小:845.00 KB
- 文档页数:5
安徽蚌埠第二中学语文诗歌鉴赏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野航为范子俊赋(明)袁凯①一舸夷犹②野水边,渚禽沙鸟各纷然。
幽花满棹初维③岸,春水连堤忽上天。
世上风波终未已,江南烟雨正堪眠。
他日匏尊留我饮,更凭孤鹤问坡仙。
【注】①袁凯:松江华亭人,元末明初诗人,因说实话,不断地遭朱元璋批评,多次请求归乡而不允。
②夷犹:从容之意。
③维:系。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纷然”写出了水边禽鸟从容飞起的样子。
B. “春水连堤”描绘出一幅风波险恶的画面。
C. “江南烟雨”营造了烟雨蒙蒙的冷清氛围。
D. “坡仙”借用了《赤壁赋》中苏轼的形象。
(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A. 慷慨激昂B. 幽默诙谐C. 恬淡自然D. 刚劲凝练(3)这首诗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答案:D解析:(1)D(2)C(3)前四句借景抒情,通过对野舸从容、禽鸟纷飞、幽花满棹、春水连天的优美恬静的画面的描写,表达出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之情;第三联以世上不止的风波和江南堪眠的烟雨对比,第四联化用《赤壁赋》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想远灾避祸,以及对逍遥自由的生活的向往。
【解析】【分析】(1)A项,“水边禽鸟从容飞起的样子”错误,“渚禽沙鸟各纷然”意思是沙洲上的禽鸟各自纷纷飞起落下。
“纷然”写出禽鸟纷纷飞起的样子。
B项,“风波险恶的画面”错误,“春水连堤”写的是春天水涨,水面荡漾连接着堤岸的优美画面。
C项,“冷清氛围”错误,“江南烟雨正堪眠”意思是说,江南烟雨季节正适合睡眠,营造的是一种温馨惬意的氛围。
故选D项。
(2)本诗从内容来看,诗中所写是江南之景,选择了“舸”“禽”“鸟”“幽花”“春水”等意象,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画面优美而恬静。
本诗作者袁凯,由诗后注释可知,他是元末明初人,因说实话不断地遭朱元璋批评,多次请求归乡而不被允许。
据此可知诗中还流露了诗人的归隐之意。
诗歌整体风格恬淡自然,答案为C项。
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古诗词导语: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我们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究竟怎样才算读懂了一首诗歌呢?一是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把握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等基本内容;二是领会深层意思,即能看出写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等。
一、标题切入二、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因为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诗歌内容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有的交代了诗歌的题材、体裁。
从标题切入,就是要把握住这些丰富信息。
边练边悟二、细读正文诗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
这一环节是以平时的积累和素养为基础的,不过,在方法上还是有以下两点很关键:(一)懂得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章法结构1.基本特点:情景结合古人云:作诗无他端,只“情”“景”二字。
我们读诗、赏诗也一样,只要抓住了“情”“景”,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
在正常情况下,旧体诗、词的基本章法是先写景,后抒情。
对于近体诗来说,绝句的一、二两句,律诗的一、二两联,词的上片是写景部分;绝句的三、四两句(尤其是末句),律诗的三、四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下片是抒情部分。
而词,又特别强调上下片之间的过渡(过片)。
当然,也有少数诗作是先抒情后写景的。
情景结合不仅要注意其顺序,更要注意情与景之间的关系:①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
②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明景衬暗情等。
如何读懂诗歌课件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如何读懂诗歌》展开,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四章诗歌鉴赏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基本概念、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结构形式、诗歌的意象与隐喻、诗歌的情感表达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概念,了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结构形式,理解诗歌的意象与隐喻。
3.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使其能够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意象与隐喻的理解、诗歌情感表达的把握。
教学重点:诗歌基本概念、语言特点、结构形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首优美的古诗朗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3. 诗歌基本概念:讲解诗歌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4. 诗歌的语言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
5. 诗歌的结构形式:讲解诗歌的节奏、韵律、对仗等。
6. 诗歌的意象与隐喻:以具体诗句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与隐喻。
7. 诗歌的情感表达:通过例诗讲解,让学生感受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情感。
8.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一首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基本概念2. 诗歌的语言特点3. 诗歌的结构形式4. 诗歌的意象与隐喻5. 诗歌的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阐述其语言特点、结构形式、意象与隐喻以及情感表达。
2. 答案:学生需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推荐一些经典诗歌,供学生课后阅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意象与隐喻的理解2. 诗歌情感表达的把握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的意象与隐喻的理解1. 意象的识别: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诗句,识别诗中的具体形象,如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