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口腔病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11
《口腔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Ⅰ前言口腔内科学是口腔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学科和主干学科。
目前在国内它包括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三门课程, 主要研究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及口腔粘膜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等内容, 紧密结合临床, 讲述口腔内科有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为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20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0.76:1。
即讲课52学时,实验68学时。
四教材:1.《牙体牙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樊明文, 2版, 2003年。
2.《牙周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曹采方, 2版, 2003年。
3.《口腔粘膜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秉琦, 2版, 2003年。
II正文牙体牙髓病学第一篇龋病第一章概述一教学目的在了解龋病的历史及龋病危害的基础上, 学习龋病的概念及龋病的特征。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龋病的定义、特征及好发部位。
(二)熟悉龋病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熟悉龋病流行评价方法。
(三)了解龋病的历史, 龋病学的研究内容。
三教学内容龋病的概念第二章病因及发病过程一教学目的在了解龋病病因学说的基础上, 学习龋病的病因。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牙菌斑的三层结构特点、获得性膜的概念及其功能、微生物致龋的证据及三类主要的致龋微生物、牙菌斑与龋病的关系、蔗糖与龋病的关系及其机制、氟的抗龋机理、牙对龋病敏感性的差异及其原因;掌握唾液与龋病的关系、Miller化学细菌学说(先进性与局限性)和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理论。
学生答卷,当前总得分:0.0分一、A1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
每一道考题下面均有五个备选答案。
在答题时,只需从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并在显示器选择相应的答案或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涂黑,以示正确回答。
)1.乳牙牙髓炎特点是A.上下乳磨牙好发B.炎症局限,不易扩散C.龋源性感染为主D.急性炎症为主E.症状较重,定位明确试题答案: C 学生答案: A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2.下列关于年轻恒牙的描述错误的是()A.年轻恒牙牙髓治疗应尽力保存活髓组织B.对根尖敞开,牙根未发育完全的死髓牙采用根尖诱导术,待根尖发育完成后再行根管治疗术C.年轻恒牙的牙髓抗病及修复功能较弱D.年轻恒牙牙龈缘附着位置不稳定试题答案: C 学生答案: A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3.可逆性乳牙牙髓炎的疼痛发作方式()A、自发痛B、冷热刺激痛,刺激消除后疼痛消失或减轻C、咬合痛D、咀嚼痛试题答案: B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4.乳牙慢性炎症时,疼痛的程度为()A、锐痛B、钝痛C、跳痛D、肿痛试题答案: B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5.检查患牙时,牙体颜色呈现棕黄色表明牙髓可能出现()A、坏死B、出血C、钙化D、牙内吸收试题答案: C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6.深龋近髓患牙,没有不可逆性牙髓炎症状,X线片检查无病理性改变时应施行()A、间接牙髓治疗B、直接盖髓术C、乳牙牙髓切断术D、乳牙根管治疗术试题答案: A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7.牙髓活力正常的乳牙,因备洞或外伤导致的机械性针尖大小的露髓应实施()A、间接牙髓治疗B、直接盖髓术C、乳牙牙髓切断术D、乳牙根管治疗术试题答案: B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8.牙根吸收超过()时,不宜行牙髓切髓术。
A、根长的1/4B、根长的1/3C、根长的1/2D、根长的2/3试题答案: C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自发性疼痛说明牙髓有可逆性炎症B.根尖周感染引起的疼痛难以定位C.牙龈出现肿胀或瘘管是诊断根尖周病的可靠指标D.急性牙髓炎表现为牵涉痛,疼痛能较好的定位试题答案: C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10.如需了解乳牙邻面龋损于牙髓的关系及根分歧的情况,最好拍摄()A.根尖片B.牙合翼片C.上颌前部牙合片D.口腔全景片试题答案: B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11.关于急性牙髓炎说法错误的是()A.急性牙髓炎的临床特点是发病急,疼痛剧烈B.急性牙髓炎疼痛能较好的定位C.常夜间痛,影响患儿睡眠D.冷热刺激可引起或加重疼痛试题答案: B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12..临床上一般以X线片根尖末端上方几毫米处作为止点确定年轻恒牙根管工作长度()A.1mmB.2mmC.3mmD.2.5mm试题答案: B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13.下列关于牙髓病的说法错误的是()A,急性牙髓炎疼痛不能自行定位B,冷热温度刺激可诱发急性牙髓炎疼痛或是疼痛加重C,慢性溃疡性牙髓炎的龋洞内充满息肉D,牙内吸收多发生于乳牙试题答案: C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14.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疼痛主要包括收到某种刺激后诱发的激发痛和不受外界刺激而发生的自发痛B,有激发性疼痛说明牙髓有不可逆性炎症C,当刺激去除后疼痛减轻或消失,说明牙髓炎症是可逆的D,夜间剧烈的牙痛通常意味着牙髓广泛病变试题答案: B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15.引起牙髓病的病因的主要因素为()A 细菌感染B 物理因素C 化学因素D 免疫因素 E特种因素试题答案: A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16.牙髓出现钙化可能呈现的颜色()A.暗灰色B.棕黄色C.粉红色D.白色试题答案: B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17.属于牙内吸收的x线表现是()A.根分岐区域硬骨板破损,骨质稀疏现象B.髓腔内有阻射的钙化物或弥漫性的阻射现象C.髓室壁出现边缘不规则的透射区,根管内某部位呈圆形扩大,大范围的吸收显示出穿通牙齿的透射区D.以上都不是试题答案: C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18.不属于急性根尖周炎的是()A多是慢性根尖周炎的急性发作B可表现为自发性痛,咀嚼痛,交合痛C根尖部有牙龈红肿D牙龈出现瘘管E全身发热症状试题答案: D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19.乳牙牙髓治疗过程中不适宜的药物包括:A.多聚甲醛失活剂B.抗生素糊剂C.氢氧化钙制剂D.亚砷酸和酚醛树脂液试题答案: D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20.下列哪项不是乳牙牙髓炎特点:A.上下乳磨牙好发B.炎症扩散迅速C.去腐未净露髓,表明牙髓有慢性炎症D.牙髓感染可导致根分叉处骨吸收E.牙髓炎可伴有根吸收试题答案: A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21.深龋近髓的乳牙,没有不可逆性牙髓炎,X检查无病理改变应选择的治疗方法是()A.直接盖髓术B.间接盖髓术C.牙髓切断术D.根管治疗试题答案: B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22.以下不属于牙髓切断术的适应症的是()A.去龋备洞时,意外露髓,髓孔直径稍大,不宜进行直接盖髓术者B.外伤冠折露髓的年轻恒牙C.有局限性牙髓炎的年轻恒牙D.以上均不属试题答案: C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23.病例分析:男,八岁,右下第一恒磨牙牙龈时常流脓一个多月;检查,右下六远中面深龋,探针诊无反应,无穿髓孔,牙松动度I度,叩诊(+),冷测无反应,唇侧牙龈近根尖处有一窦道,临床诊断应为()A.急性牙髓炎B.慢性牙髓炎C.急性根尖周炎D.慢性根尖周炎试题答案: D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24.乳牙牙髓炎临床表现叙述错误的是()A.深龋感染是引起乳牙牙髓病的唯一病因B.临床上检查常见到深龋洞C.乳牙牙髓病常以慢性炎症多见,症状不明显D.龋蚀未去净路髓,基本说明牙髓已经感染试题答案: A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25.乳牙牙髓治疗的目的错误的时()A.去除感染和慢性炎症B.延长患牙的保存时间C.防止对继承恒牙产生病理性影响D.缩短患牙的保存时间,防止对继承恒牙产生病理性影响试题答案: D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26.以下年轻恒牙活髓保存成功的因素是()A无痛B动作轻柔C去净腐质D无菌操作试题答案: D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27.年轻恒牙牙髓治疗的治疗原则是()A保存生活的牙髓组织B维持牙列完整行使功能C不刺激根尖周组织D牙髓活力正常有利于颌骨及颅面的发育试题答案: A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28.下列不是年轻恒牙牙髓炎的治病因素的是()A牙外伤B拔牙C牙齿结构异常D医源性因素试题答案: B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29.年轻恒牙牙髓炎症能够进行活髓保存的生理基础是()A牙髓腔大,牙髓组织多B根尖孔大,牙髓血运丰富C根尖乳头再生能力强D以上说法均正确试题答案: D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30.患者,左上6远中邻面深龋进行治疗,去龋未尽穿髓,穿髓孔一钻针大小,则该.患牙应如何处理()A.氢氧化钙制剂直接盖髓,Z0E安抚观察2周B.氢氧化钙制剂直接盖髓观察3个月,后视情况处理C.活髓切断术D.根管治疗E.干髓术试题答案: D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31.直接盖髓术的适应症是A.根尖孔尚未形成,因机械性外伤性因素露髓的年轻恒牙B.意外穿髓,穿髓孔直径大于1mm的恒牙C.有牙髓炎表现的患牙D.龋损露髓的乳牙试题答案: A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32.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牙根继续发育所需要的时间大约为A.3-5年左右B.2-3年左右C.6-24个月左右D.2-3个月左右试题答案: C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33.根尖诱导成形术后牙根发育类型不包括:A、根尖继续发育,管腔缩窄,根尖封闭B、根管腔无变化,根尖封闭C、X线上在根中1/3形成屏障D、未见发育,根管内探测有硬组织屏障形成试题答案: C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34.根尖诱导成形术进行永久充填的指征不包括A.痿管闭合B.患牙无明显松动和疼痛C.牙根继续发育D.根尖有明显硬组织形成E.根尖透射区缩小试题答案: E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35.乳牙龋齿的治疗目的包括A.终止龋蚀的发展,保护牙髓的正常活力B.恢复牙体的外形和咀嚼功能,维持牙列的完整性C.保证乳恒牙能正常地替换D.有利于颌骨的正常发育E.以上均是试题答案: E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36.有关慢性牙髓炎的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A.可由急性牙髓炎转变而来B.病程长,症状不典型C.炎症易波及根尖牙周膜,常有叩痛D.冷刺激痛,去除刺激后疼痛立即消失E.有时有轻度自发性钝痛试题答案: D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37.根尖发育已完成的恒牙牙髓炎症波及根髓时治疗方法是( )A.直接盖髓术B.活髓切断术C.干髓术D.牙髓摘除术E.间接盖髓术试题答案: D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38.乳牙急性牙髓炎的重要症状是自觉症状不明显B.肿胀C.疼痛D.松动E.X线片显示根尖周正常试题答案: C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39.下面选项中不属于牙髓切断术治疗成功的关键的是?A、正确的选择适应症B、操作时遵循微创伤原则C、使用次氯酸钠冲洗牙髓断面D、冠方严密封闭防止微渗漏试题答案: C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40.乳牙进行根管治疗的最佳时机是?A、牙根尚未发育完全B、牙根吸收期C、牙根稳定期D、任何阶段都可以试题答案: C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41.急性根尖周炎的应急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开髓引流B、脓肿切开C、全身抗炎D、拔除患牙试题答案: C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42.不能用于乳牙的根充材料是?A、戊二醛糊剂B、氢氧化钙制剂C、氧化锌丁香油糊剂D、碘仿糊剂试题答案: A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43.乳牙龋源性露髓或去龋未净时意外露髓可行A、直接盖髓术B、牙髓摘除术C、牙髓切断术D、B+C试题答案: A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44.根管充填术根管预备时常用的冲洗药物是A、0.3%过氧化氢溶液B、3%过氧化氢溶液C、5%过氧化氢溶液D、6%次氯酸钠试题答案: B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45.乳牙根管治疗术与恒牙根管治疗术最根本的区别是A、洞型制备不同B、消毒药物不同C、垫底材料不同D、根充材料不同试题答案: D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46.下列关于乳牙牙髓炎临床表现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A、深龋感染是引起乳牙牙髓病的唯一原因B、乳牙牙髓病以慢性炎症为主C、临床上往往见到深龋洞D、龋蚀未去净露髓,往往说明牙髓已经感染试题答案: A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47.诊断慢性根尖周炎或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的重要指标A、X线片检查可见根尖部和根分歧部牙槽骨破坏的透射影像B、乳牙牙周组织疏松C、患牙松动并有叩痛D、出现较剧烈的自发痛试题答案: A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48.下列有关年轻恒牙的各项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 年轻恒牙牙髓根尖周组织疏松,血运丰富,一旦发生炎症易扩散,若及时治疗也易控制B 深龋时若发生牙髓广泛暴露易形成广泛增生性牙髓炎C牙乳头对感染的抵抗力弱恢复力弱,容易坏死D年轻恒牙牙根的发育有赖于牙乳头及上皮根鞘的正常生理功能试题答案: C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49.下列有关牙髓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急性牙髓炎可有“热痛冷缓解”的症状B.慢性闭锁性牙髓炎时刺激去除后疼痛即可消失C.慢性溃疡性牙髓炎牙髓仍有活力D.慢性闭锁性牙髓炎一般因为龋损感染通过薄层牙本质而产生试题答案: B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50.患儿,7岁.右下后牙自发痛伴夜间痛1日,冷热刺激加重疼痛.查右下第一磨牙牙合面深龋,探洞底感疼痛,叩痛(—),冷测敏感.临床诊断为()A.急性牙髓炎B.慢性牙髓炎C.急性根尖周炎D.慢性根尖周炎试题答案: A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51.患儿,9岁,右下第一恒磨牙深龋,去除大量腐质后,近髓处保留少许软化牙本质,用氢氧化钙盖髓后充填.二次去腐应在()A.2~4周B.4~6周C.6~12周D.3~6个月试题答案: D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52.男性患儿,因牙齿咀嚼不适月余前来就诊.查见左下第二乳磨牙牙冠变色,牙龈出现瘘管,轻压溢脓,患牙叩诊反应不明显,仅在咬诊时有不适反应.X线片可见根分歧部分有阴影出现,则可以诊断此病为:()A.乳牙急性根尖周炎B.乳牙慢性根尖周炎C.乳牙急性牙髓炎D.乳牙慢性牙髓炎试题答案: B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53.患者,6 岁,左下后牙有洞疼痛4 周,昨晚加重,不能入眠,最可能的诊断()A.深龋嵌塞食物B慢性牙髓炎C.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D.急性根尖周炎E.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试题答案: D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54.患儿,女,6岁,左下后牙肿痛2天.检查:下颌E|牙冠大部分破坏,深龋洞,叩诊阳性,松动Ⅱ度.颊侧牙龈有0.5cm×lcm脓肿,舌侧牙龈红肿,有波动感,探有脓溢出.X线示根吸收1/3,根分歧及近中根有大量透射区.下颌6|近中牙尖萌出.<1〉.下颌E|的诊断是()A.深龋B.急性牙髓炎C.牙周脓肿D.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E.慢性牙髓炎试题答案: D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55.下颌E|的最佳治疗是()A.拔除B.局部麻醉C.开髓封失活剂D.髓腔开放E.拔髓.开放,脓肿切开试题答案: E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56.如果治疗后松动不缓解应做处理()A、拔除B.碘仿药物根管治疗C.开放反复换药D.换药待第一恒磨牙萌出后拔除E.拔出后制作远中导板保持器试题答案: E 学生答案:得分: 0分(此题满分: 0分)57.患儿,5岁半,右下后牙肿痛2日,检查:右下第二乳磨牙冠大部分破坏,龋洞较深,叩(+),松动Ⅲ度,颊侧牙齦处有0.5mm×0.5mm脓肿,X线片显示根吸收达根长1/3,根分歧有低密度阴影,右下第一恒磨牙根形成2/3,上方骨板消失。
第八章口腔颌面外科学考试重点总结涉及科目---龋病、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儿牙、---黏膜、预防、修复---口外---临床检查和基本操作---麻醉---牙及牙槽外科---感染、损伤、肿瘤考查特点---与执业医师考试类似,简单记忆及中等病例一、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与基本操作----重点概况1.口腔颌面外科检查1》一般检查口腔检查、颌面部检查、颈部检查、唾液腺检查、关节检查颌面部检查颌面部检查诊断特点脑脊液鼻漏---前颅底骨折脑脊液耳漏---中颅底腭裂语音----腭裂含橄榄语音---舌根部肿块吹风样杂音---动静脉畸形关节区弹响----颞下颌关节紊乱捻发音---卢希维德咽峡炎波动感---脓肿乒乓感---颌骨囊肿体位试验阳性---静脉畸形透光试验阳性---囊性水瘤唾液腺检查颞下颌关节检查面形及关节动度检查---髁突动度检查咀嚼肌检查---疼痛感--颞肌前份/翼外肌下头/翼内肌下部下颌运动检查---声音--疼痛--偏斜--受限(牙合)关系检查---(牙合)曲线/覆(牙合)覆盖/牙磨耗颈部检查---淋巴结检查体位检查者---位于患者右后方或右前患者---头稍低,略偏向检查侧,检查顺序水平---枕-耳后-耳前-腮-颊-下颌下-颏下垂直---顺胸锁乳突肌前后缘--颈前后三角--锁骨上窝颈淋巴结分组颏下/下颌下(I)---颏下、下颌下三角颈深上(II)---颅底-颈动脉分叉颈深中(III)---颈动脉分叉-肩胛与颈内静脉交叉颈深下(IV)---肩胛舌骨肌-锁骨颈后三角(V)---颈后三角区颈前间隙(VI)---气管前、旁及甲状腺周围1颏2动3肩4锁5后6前2》辅助检查--穿刺检查适用于有波动感或非实质性含液体的肿块细6血789脓适应症--脓肿,血肿,囊肿、脉管畸形、肿瘤禁忌症--颈动脉体瘤或动脉瘤--结核性病变、--恶性黑色素瘤细针吸取活检--唾液腺或某些深部肿瘤(只能定性)活组织检查影像学检查MRI----肿瘤、颞下颌关节--无创、软组织显影优于CTDSA----颌面颈部血管,动静脉瘘及血运丰富的良、恶性肿瘤放射性核素检查---唾液腺、骨组织疾病ECT---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骨转移和颈淋巴结转移超声----唾液腺、下颌下和颈部肿块---占位性病变,囊性或实性X线----牙体、牙髓、牙周及颌骨病变CT----颌面部肿瘤,特别是面深部肿瘤的早期诊断二、消毒与灭菌1.器械、敷料消毒(物理+化学)干热灭菌法---电热或红外线烤箱高热烘烤进行灭菌---玻璃、陶瓷、不宜用高压蒸汽灭菌的(明胶海绵、凡士林、各种粉剂)---160℃(120min)-180℃(60min)射线灭菌法---辐射法--不耐热但对光稳定---药品、包装材料、器具、机械等---紫外线法--空气、表面—即环境灭菌或器具灭菌---微波--利用微波产生的热杀灭微生物化学消毒法戊二醛--广谱,多种医疗器械的消毒—2%--无色/无刺激/腐蚀小--细2min,真10min,乙30min乙醇--不进入无菌组织的器械(70-80%-30min)碘伏(1-2mg/ml-1-2h)甲醛(10%-60-120min)-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2.手术区域消毒3.术区无菌巾、单铺放除门诊口腔内小手术外,消毒前带帽,消毒后无菌巾包头无菌巾包头---将头和面上包于无菌巾内手术野铺巾---孔巾---对准术区头部遮盖颈部---三角形--口腔、鼻、唇、及颊部手术---四边形--腮腺区、下颌下区、颈部及多部位大手术三、手术基本操作切开---解剖-部位(隐蔽/活检)-长度(充分显露)止血---压迫-结扎-药物---电凝(缩时/减结-瘢痕切除)---低温(体温<32℃)---降压(收缩压<80--30min,心血管疾病禁用)组织分离--锐分-精细的层次解剖或分离瘢痕,损伤小,直视下--钝分-层次不清且神经血管较多,损伤大,非直视打结---方结、外科结---常用的结形态---三重结口内常用---单手打结、持针器打结---常用打结手法---收紧结扣三点一线--线交叉或手交叉顺结---线结偏向一侧,牙龈黏膜尤其需要---组织内1mm---血管或肌肉结扎3~4mm--皮肤黏膜缝合5mm4.创口处理5.绷带包扎作用遮盖(保创/防染/避损)固定(防止错位/固定辅料)压迫(止血消肿)原则严密稳定舒适美观清洁压力均匀,富有弹性松紧适度,利于引流消灭死腔,防止出血经常检查,及时更换常用绷带四头带(四尾带)-包扎鼻部、下颌及颏部--压迫术后创口交叉十字绷带--耳前后、腮腺区、下颌下、颏下、上颈部包扎单眼绷带--上颌骨、面颊部包扎头部绷带--头皮部手术巴唐绷带--固定下颌骨二、口腔颌面外科麻醉、镇痛----重点概况1.局麻---麻醉药物局麻药的特点(普鲁/丁卡因---酯类)普鲁卡因:毒副小,穿透差,不被吸收--不适表麻利多卡因---口腔最常用(局麻、关节、神经)---毒性较大、穿透较强--适合表麻---抗室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病人首选---阻滞浓度1%-2%,一次最大剂量4.4mg/Kg----常用1:100000的肾上腺素丁卡因---毒性最强穿透力强--主要用于表麻布比卡因----麻醉维持时间最长---用于费时较久手术阿替卡因(碧兰)---穿透扩散较强---适用于成人及4岁以上儿童肾上腺素---缩血管--缓吸/降毒/延时/术清---甲亢、妊娠期拔牙时,局麻药禁止加入肾上腺素---含量1:50000-200000---最大量--健康20ml(0.2mg)--心血管4ml(0.04mg)【总结】成分--酰胺---利多/布比/碧兰脂类----普鲁丁毒副↑--穿透扩散↑--表麻能力↑----普利得(plead)普利得,必胜不?(碧肾布)2.局麻---麻醉方法表麻--应用--表浅黏膜下脓肿切开--松动乳牙--气管插管--药物--2%-5%利多卡因或0.25%-0.5%丁卡因浸润骨膜上注射---注射点--前庭沟牙根尖部骨膜浅面,黏膜紧绷---应用---上颌及下颌前份牙及牙槽突手术牙周膜注射---注射点--牙齿近中和远中牙周膜--特点--比较痛,适用血友病及有出血倾向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减少痛感和组织反应口内阻滞麻醉--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阻止刺激传入--无痛上颌-----上颌神经,上牙槽后神经,眶下神经-----腭前神经,鼻腭神经下颌下颌神经/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方法上牙槽后神经进针点--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根部前庭沟,进针方向--头微仰,半张口,针与牙长轴40°,上后内,进针量-深15-16mm,量1.5-2.0ml麻醉效果--678(除上6近颊根)、牙槽突及颊侧软组织、上颌结节麻醉并发症--血肿眶下神经阻滞口内法---进针点--上2根尖部前庭沟进针方向--与上颌中线呈45°,上后外进针量--1ml口外法---进针点--同侧鼻翼旁1cm,进针方向--与皮肤呈45°,上后外进针量--1.5cm,1ml麻醉效果---12345、唇颊侧牙槽骨、骨膜,牙龈及黏膜---下眼睑、眶下区、上唇,鼻--唇腭裂手术麻醉并发症---损伤眼球、血肿腭前神经阻滞麻醉进针点--上颌第三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线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上颌第三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线弓形凹面连线中点进针方向--大张口60°--后上方进针量--0.3-0.5ml麻醉范围--45678、腭侧黏骨膜及牙槽骨,3处与鼻腭神经吻合麻醉并发症--恶心呕吐鼻腭神经阻滞麻醉进针点--切牙乳头侧缘(尖牙连线与腭中线连线交点)进针方向--摆向中线,与中切牙长轴平行--后上方进针量--深0.5cm--0.25-0.5ml麻醉范围--123、腭侧黏骨膜及牙槽骨麻醉注意事项--3腭侧远中组织不能完全麻醉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一针三麻醉)进针点---颊脂垫尖=翼下颌皱襞中点外侧3-4mm进针方向---对侧45之间,与中线呈45°角,注射针高于下颌牙(牙合)面1cm并与之平行。
第八章口腔病口腔病包括口糜、口疮、口 、口甘、口苦、牙齿病及舌病等。
口腔病与脾的关系密切,如《灵枢·脉度》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舌为心之苗,故舌病多与心有关,亦如《灵枢·脉度》也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齿为骨之余,故与肾精有关。
诸阳经脉循于面,又多络于口唇,故口腔病及牙齿病又多与经脉气逆有关。
一、口糜证口糜指口腔发赤糜烂之证,多为热盛或湿热所致。
〔原文〕《素问·气厥论》:“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
”《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阳之复,大热将至……火气内发,上为口糜。
”〔选注〕〔1〕《黄帝内经素问》注:“小肠脉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故受热已,下令肠鬲而不便,上则口生疮而糜乱也。
”《素问集注》:“小肠之下,名曰阑门,济泌别汁,渗入膀胱。
膀胱反移热于小肠,是以鬲肠不能下渗,湿热之气,反随经上逆,而口为之糜烂矣。
”〔2〕《类经》二十七卷“二十八”注:“少阳相火之复,故大热至而枯燥燔热……火气内发,上为口糜。
”〔辨析〕口腔糜烂多为湿热上蒸,热盛则赤肿,湿盛则糜烂,如以小肠有热,隔塞不便,湿热不得从小便而解,则随经上蒸而为口糜之证。
脾胃湿热,湿热上蒸,亦可为口糜。
如外因之热,火气盛于上,热灼津枯,血瘀肉腐,则为口糜,多见于高热病人。
二、口疮证口疮即口舌生疮,往往与口糜并存。
〔原文〕《素问·气交变大论》:“岁金不足,炎火乃行……民病口疮。
”〔选注〕《类经》二十四卷“十”注:“金不及而火乘之,故炎火乃行……寒胜于下,则厥阴格阳而反上行,是谓无根之火,故为头项口心等病。
”《素问集注》:“水寒之气上乘,迫于心火外炎,故民病口疮。
”〔辨析〕口舌生疮多为火热上炎所致,可有实火与虚火之不同,如气候变化,于岁金不足之年,火气太盛,寒水之气来复,阴寒盛于下,火盛于上,为无根之虚火上炎,所发口疮则为虚火所致。
如君火亢盛,或脾胃之火上炎,所发口疮则为实火所致。
三、口 证口 为口歪斜不正,由于中于风邪,经脉拘挛或纵缓所致。
〔原文〕《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是主血所生病者……口 唇胗。
”《灵枢·经筋》:“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
”〔选注〕〔1〕《类经》十四卷“十”注:“口 等证,皆阳明经脉之所及也。
”〔2〕《类经》十七卷“六十九”注:“口之急纵歪斜者,皆足阳明之筋病,寒则急而热则缓也。
”〔辨析〕“足阳明之脉,挟口环唇,下交承桨,却循颐……。
”足阳明之筋,上颈,上夹口,合于颃,故足阳明之脉,或足阳明之筋,感受外邪,受寒则急,有热则纵,可为口 ;或风邪中于阳明之脉,则口 而抽动。
中风证多有口 之证。
口 即面瘫或面肌痉挛等。
四、口甜口甜为口中有甜味,多为脾经有热,其气上溢于口所致。
〔原文〕《素问·奇病论》:“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上溢也,名曰脾瘅。
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选注〕〔1〕《素问集注》:“五气者,土气也。
土位中央,在数为五,在味为甘,在臭为香,在藏为脾,在窍为口。
多食甘美,则臭昧留于脾中,脾气溢而证见于外窍也。
瘅,热也。
”《素问直解》:“溢,泛溢也。
土气泛溢名曰脾瘅,言土虚脾热而口甘也。
”〔2〕《素问集注》:“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五味入口,津液各走其道,苦先入心,酸先入肝,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美者香美,肥者厚味也。
厚味令人内热,甘者主于留中,津液不能输布于五藏,而独留在脾,脾气上溢,发为口甘。
内热不清,转为消渴。
”《素问释义》:“食肥则气滞而不达,故内热。
食甘则中气缓而善留,故中满。
”〔3〕《素问直解》:“兰,香草也,治之以兰,可以除陈气也。
除陈者,推陈致新之意。
”〔辨析〕口甜为脾热证之一,由于多食肥甘厚味之品,肥则助阳生热,甘者性缓留滞,碍脾不运,水谷精微,留滞于脾而不得转输,脾热之气上泛则口甜。
如湿浊之气,留滞日久则转为消渴证。
即现代医学所谓“糖尿病”。
治之以兰。
兰即佩兰,味辛热平,利水道,芳香化浊除湿浊之气,久服可防治糖尿病。
五、口苦口苦多为肝胆有热,胆气上溢所致。
原文见“五脏系统病证”胆热条。
六、舌强舌强指舌体强硬,转动不灵活,言语不清之证。
〔原文〕《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舌本强。
”《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
”〔选注〕〔1〕《类经》二十七卷“二十五”注:“按经脉篇以舌本强,食则呕……为足太阴脾病。
此以木邪乘土,故诸病皆本于脾也。
”〔2〕《类经》十四卷“十”注:“脾脉连舌本,故强。
脾病则不运,故呕。
”〔辨析〕足太阴脾脉,连舌本,散舌下,故脾脉郁滞,经气不舒则为舌本强,或脾经湿热,肝旺乘脾,脾失健运,经气不舒,津液不能上承,则舌本强。
七、舌卷〔原文〕《灵枢·五阅五使》:“心病者,舌卷短。
”《素问·脉要精微论》:“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
”《灵枢·终始》:“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喜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
”〔选注〕〔1〕《灵枢注证发微》:“舌为心之官,故心病者,其舌卷而短。
”〔2〕《素问释义》:“心脉见此,是经邪盛也。
手少阴脉上咽喉,开窍于舌,经脉邪壅,心气不通喉舌,故病舌卷不能言。
”〔3〕《灵枢集注》:“厥阴之脉,循阴股入毛中,通阴器循喉咙,入颃颡,舌卷卵縮,厥阴之脉绝也。
”〔辨析〕心开窍于舌,肝脉循喉咙,上入颃颡,故邪犯心、肝之脉,气滞脉涩则舌卷短,语言不利;或因心风、肝风而致舌短,语言不利,如《素问·风论》:“心风之状……病甚则言不可快”,肝风上扰,痰阻络脉,亦可为言謇语涩。
舌卷短与舌本强亦往往同时并见。
八、舌纵舌纵指舌体松弛伸张,经常吐出口外,为舌筋驰缓所致。
〔原文〕《灵枢·寒热病》:“舌纵涎下,烦悗,取足少阴。
”〔选注〕《类经》二十二卷“五十”注:“舌纵不收及涎下烦闷者,肾阴不足,不能收摄也,故当取足少阴经而补之。
”〔辨析〕肾脉循喉咙,夹舌本,肾主藏精,舌下廉泉玉英,为上液之道,故肾精不足,筋脉弛缓,不能收摄则舌纵不收。
上液之道不固则流涎。
九、啮舌啮舌即咬舌,甚则出现舌咬伤。
〔原文〕《灵枢·口问》:“人之自啮舌者,何气使然?……此厥逆走上,脉气辈至也。
少阴气至则啮舌,少阳气至则啮颊,阳明气至则啮唇矣。
”〔选注〕《类经》十八卷“七十九”注:“厥逆走上,则血涌气腾,至生奇疾,所至之处,各有其部,如少阴之脉行舌本,少阳之脉循耳颊,阳明之脉环唇口,故或为肿胀,或为怪痒,各因其处,随而啮之,不独止于舌也。
”〔辨析〕啮舌多因经气厥逆于上,气逆血涌,神乱不遂,舌体不收持所致,如少阴之脉夹舌本,其气逆舌体收持不利;或因惊痫,风痰阻络,神不知觉皆可为啮舌。
十、重言重言,俗称口吃。
会厌厚大,发声迟缓,开合不利所致。
〔原文〕《灵枢·忧恚无言》:“其厌大而厚,则开合难,其气出迟,故重言也。
”〔选注〕《灵枢集注》:“会厌者为开为合,主声气之出入,是以薄小则发声疾;厚而大则开合难,其气出迟,故重言也。
重言者,口吃而期期也。
”〔辦析〕会厌为声音之门户,由于气之出入流动而发声,故会厌大而厚,开合难,气之流动迟缓,发声迟,故为重言。
此重言指生理性缺欠,与神志障碍所致郑声之重言有别。
郑声之重言为语言重复,此指口吃。
十一、齿痛〔原文〕《灵枢·杂病》:“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
”《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阴在泉,热淫所胜……民病齿痛䪼肿。
”〔选注〕〔1〕《类经》二十一卷“四十四”注:“手足阳明之脉皆入齿中,然胃经多实热,故不畏寒饮者,当泻足阳明;大肠经多虚寒,故畏寒饮者,当补手阳明也。
”〔2〕《类经》二十七卷“二十五”注:“齿痛䪼肿,热乘阳明经也。
”〔辨析〕手阳明之脉,入下齿中,还出挟口;足阳明之脉,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却循颐,故邪犯阳明经,或寒或热,经气郁滞,皆可为齿痛,但以热盛居多。
后世有胃火牙痛,以清胃散治之,为临床多见之齿痛证。
十二、龋齿龋齿为牙齿形成龋洞,逐渐扩大,最后可使牙齿破坏。
俗称“蛀牙”“虫牙”。
〔原文〕《灵枢、经脉》:“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实则龋聋,虚则齿寒痹隔。
”《灵枢·论疾诊尺》:“诊龋齿痛,按其阳之来,有过者独热,在左左热,在右右热,在上上热,在下下热。
”《灵枢·寒热病》:“臂阳明有入頄遍齿者,名曰大迎。
下齿龋,取之臂,恶寒补之,不恶寒泻之。
足太阳有入頄遍齿者,名曰角孙。
上齿龋,取之在鼻与頄前。
方病之时,其脉盛,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素问·缪刺论》:“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立已。
”〔选注〕〔1〕《类经》七卷“五”注:“龋,齿蠹病也。
此经上曲颊偏齿入耳,络肺下膈,故实则为齿龋耳聋,虚则为齿寒内痹而隔。
治此者,当取所别之偏历。
”〔2〕《灵枢注证发微》:“齿痛曰龋,上齿属手阳明大肠经,下齿属足阳明胃经,故按其阳脉之来有过者,必为独热,其脉在左右上下,则病热亦分左右上下也。
”〔3〕《类经》二十一卷“四十四”注:“手阳明脉有入頄遍齿者,其道出于足阳明之大迎,凡下齿龋痛者当取之,如商阳、二间、三间皆主齿痛。
但臂恶寒者多虚,故宜补;不恶寒者多实,故宜泻。
足太阳脉亦有入頄遍齿者,其道出于手少阳之角孙,凡上齿龋痛者当取之。
又如鼻与頄前者,乃足阳明地仓,巨窌等穴,亦主齿痛,以足阳明入上齿中也。
但当于方病之时,察其盛衰而补泻之。
”〔4〕《黄帝內经素何》注:“据《甲乙》《流注图经》手阳明脉中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留七穴,并主齿痛。
手阳明脉贯颊入下齿中,足阳明脉循鼻外入上齿中也。
”《素问直解》:“脉入齿中,乃足阳明上入齿中之脉也。
”〔辨析〕龋齿为牙科常见病,多发于小儿。
因手阳明入下齿中,足阳明入上齿中,故多与手、足阳明经脉之寒热有关。
其治疗亦应取手、足阳明之脉的局部腧穴或循经取穴,至今仍然是治龋齿的常用穴。
龋齿也常因营养不足,口腔卫生不良所致。
故应用药物或针灸治疗,都应分别虚实而行补泻之法。
小结此章所指口腔病包括口内、口外病证。
口内病证包括有口糜、口疮、口甜、口苦、舌强、舌纵、舌卷、咬舌、重言,及牙齿病;口外病有口 等十二种病证,说明《内经》时期已非常重视口腔病证,目前已发展为口腔专科。
防治口腔疾病,对人体保健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