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 格式:ppt
- 大小:7.48 MB
- 文档页数:38
第二框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以《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法里德·扎卡里亚和著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他自称是经过反思从“新保守主义理想家们”阵营“变节”出来的)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现在世道变了,“全球化所释放的力量正在形成一个使美国受到更多制约的世界”,“多极化体系已经出现,这正是主宰今天这个世界的现实”。
这里的“多极化”是指( )A.世界将出现多个超级大国B.世界出现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C.美国、日本、中国、欧盟、联合国D.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崛起、D两项中的“多个超级大国”“第三世界国家”均是对世界多极化的误解。
C项没有揭示问题的实质,联合国不能作为一极。
B项符合题意。
2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对世界多极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世界多极化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B.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利益C.世界已经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D.伴随着世界多极化进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世界多极化的认识不正确”的选项。
C项表述错误,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而不是“已经形成”。
3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以纳米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的突破已显端倪,科技突破呈加速发展,新技术产业化转变越来越快,世界正在跨入以“科技和创意”双驱动的知识社会。
这体现了( )A.经济和科技在国际竞争中起基础性作用B.科技革命是国际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C.科技创新是主权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世界正在跨入以‘科技和创意’双驱动的知识社会”说明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A项符合题意。
国际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C两项说法错误。
D项与题意无关。
4“十三五”时期,我国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一、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3、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它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4、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认识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5、世界人民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艰巨任务。
6、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7、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
8、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9、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10、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
11、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贫困和落后是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
1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13、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而且这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这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是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14、内容:(1)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3)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15、各国应做到以下几点:(1)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2)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3)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4)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推进世界和平稳定;(5)环境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16、如何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应以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有赖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同时,还有赖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和壮大。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二战后,世界逐渐形成了一美苏对抗为基本特征的两极政治格局。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
21世纪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级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势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应。
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一、世界格局的演变发展过程(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1943-1945年期间战时盟国领导人在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上通过一系列的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等等一致确认对二战后世界秩序做了新的安排,即“雅尔塔体系”。
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国之间力量对比和妥协的产物,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战结束后,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发生明显改变,欧洲中心地位彻底丧失,世界格局的重心不可扭转的转向了太平洋两岸,美苏两大国崛起,两国在经济政治上旗鼓相当。
随着美苏共同敌人的消失,昔日的盟友由合作转向了全面对抗。
政治上:①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②1948年,柏林危机成为美苏“冷战”的第一高潮;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二次高潮经济上:①实施马歇尔计划,目的: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②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进行反击,以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封锁。
军事上:①美国倡建北约组织:为了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49年,美、英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实行集体防御,建立北约组织。
②苏联倡建华约组织:为了对抗北约,1955年,苏、波、捷、罗等八国签订了《华沙条约》,建立华约组织。
(二)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两级格局结束,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