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园规划征集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建邺高新区新城科技园版块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调研报告近年来,立足我国实施城市更新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空间利用对产业园区的城市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建邺高新区新城科技园版块作为快速成长起来的科技园区伴随着河西新城的建设不断发展,既具有产城融合、创新驱动和复合经营的新时代园区特质,同时也面临着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与园区的转型发展相矛盾的两难境地。
近期,建邺高新区管委会组织开展了新城科技园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专题调研,先后深入多家园区企业,采取现场考察、听取汇报、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园区配套设施现状及空间布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一、新城科技园基本情况新城科技园于2003年经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位于建邺区河西新城东南部,用地面积为4.33平方千米。
本次调研范围聚焦在新城科技园梦都大街以南的区域,总面积约2.9万平方千米,划分为北部(C)、中部(D)、南部(E)三个片区。
1、载体建设成效显著自2005年至今,新城科技园历经规划设计与筹备阶段、分区建设与培育阶段,进入功能完善与提升阶段,形成高楼林立的园区形象。
目前,园区已建、在建的科研、商办载体项目共50个,涉及总用地面积约90.9公顷,总建筑面积约560.8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401.2万平方米。
其中,已建载体项目46个,地块用地面积约82.61公顷,总建筑面积约500.2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359.5万平方米;在建载体项目4个,地块用地面积约3.4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60.6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41.7万平方米。
2、现状配套逐步建立经初步测算,已建载体地上建筑面积约359.5万平方米,各类服务配套建筑面积约23.56万平方米,占比约6.6%。
其中,商业配套面积约7.79万平方米,占比约2.2%;酒店配套面积约9.47万平方米,占比约2.6%;租赁公寓面积约6.3万平方米,占比约1.8%。
园区内6大自建载体项目(不含孵化器)总建筑面积约183.2万平方米,已使用配套建筑面积约11.25万平方米,占比6%;空置面积约92.76万平方米,占比50.6%。
科技创新园建设规划方案背景科技创新园是为了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而建设的专门区域。
本规划方案旨在确保科技创新园的顺利建设和有效运营。
建设目标本建设规划的主要目标是:1. 创建一个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业生态系统;2. 提供优质的科技创新服务和资源;3. 吸引和孵化优秀的科技创新企业;4. 促进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转移;5. 增加区域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规划内容1. 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科技创新园拥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包括:- 办公场所:提供现代化办公设施,满足创业者和企业的需求;- 实验室设施:建立各类实验室,支持科技研发和创新项目;- 通信和互联网设施:提供高速网络和通信设施,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
2. 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构建良好的创业生态系统,包括:- 创业培训和咨询服务:提供培训课程和专业咨询,帮助创业者提升管理和创新能力;- 孵化器建设:建立科技创新孵化器,为初创企业提供办公场所、资源支持和创业指导;- 技术转移中心:建立技术转移中心,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3. 产学研合作促进鼓励产学研合作,提供支持和创新机制,包括:- 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合作基地,提供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平台;- 技术共享平台:建立技术共享平台,促进企业间的技术合作和共享;- 创新基金:设立创新基金,支持科技创新项目和合作研究。
实施计划本建设规划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实施:1. 前期调研和筹备阶段:调研市场需求,确定园区定位和规划方案;2. 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建设科技办公场所、实验室和通信设施;3. 创新生态系统建设阶段:建设创业培训和咨询服务机构,设立孵化器和技术转移中心;4. 产学研合作促进阶段:建设产学研合作基地和技术共享平台,设立创新基金;5. 运营和管理阶段:确保科技创新园的正常运营和持续发展。
风险管理本规划方案将针对以下风险进行有效管理:1. 资金风险:建立健全的资金筹措机制,寻求财政支持和投资合作;2. 市场需求风险:进行市场调研,确保科技创新园与市场需求相匹配;3. 人才引进风险:积极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和优秀企业,提升园区的吸引力。
征集科技项目情况汇报范文近年来,我国科技项目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在不断探索创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各地科技项目的情况,特向各位科技工作者征集科技项目情况汇报,希望能够通过您的汇报,全面了解我国科技项目的发展现状,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支持。
一、项目基本情况。
请您简要介绍科技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名称、主要研究内容、项目负责人及团队成员、项目所在地等信息。
同时,也请说明科技项目的立项时间、预期目标和实际进展情况。
二、科技项目成果。
请详细描述科技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科研论文、专利申请、软件著作权、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情况。
如果有相关成果已经在国内外期刊、会议上发表或获得奖项,请一并列出。
三、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请对科技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逐一说明,包括经费来源、使用情况、支出明细等内容。
同时,也请说明科技项目在经费使用方面是否存在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和效果。
四、项目成果应用情况。
请介绍科技项目成果的应用情况,包括在生产、生活、医疗、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情况,以及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
如果有相关合作单位或企业,也请说明合作情况和成果应用效果。
五、项目存在问题及建议。
请对科技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说明,包括技术、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六、其他补充情况。
请在此补充科技项目的其他相关情况,包括项目的特色、创新点、团队成员的荣誉和成就等内容。
七、结语。
以上是对科技项目情况的汇报,希望得到您的认真填写和详实汇报。
科技项目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也需要各位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奉献。
期待您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共同推动我国科技项目的发展和创新,为国家科技事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城市科技创新园规划与建设方案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科技创新园的规划与建设变得愈发重要。
科技创新园作为一个集聚高科技企业、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源的平台,对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科技创新园的规划和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城市科技创新园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城市科技创新园规划城市科技创新园的规划是城市科技创新园建设的基础。
在规划阶段,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 地理位置选择城市科技创新园的地理位置选择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选择一个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以便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
其次,要考虑到园区周边的配套设施,如医院、学校等,以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
最后,还要考虑到园区的自然环境,尽量选择一个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地方,以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 园区规划布局城市科技创新园的规划布局需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和人才的需求。
首先,要确定园区的总体规模,包括土地面积和建筑面积。
其次,要合理划分园区的功能区域,如办公区、研发区、生产区等,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
最后,要合理安排园区内的道路、绿化和公共设施,以提供一个便利和宜居的工作环境。
3. 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城市科技创新园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是园区规划的核心。
在产业定位上,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优势产业,选择一个适合的产业方向,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
在发展方向上,要结合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导向,确定园区的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以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城市科技创新园建设城市科技创新园的建设是规划的落地实施阶段。
在建设阶段,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科技创新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园区正常运转的基础。
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环保和节能,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提高园区的整体效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人才引进和培养城市科技创新园的成功与否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概况生命科技创新园位于仙林新市区白象片区内,东临元化路(原西山路),南临纬地路(原万象路)、毗邻南京大学的仙林校区,西侧为西山变电站,北临规划中的齐民西路。
园区占地面积45公顷(675亩),容积率1.67,建筑密度17.49%,绿地率45%。
总建筑面积70万平米,其中总部17.5万平米、服务外包区16万平米、孵化区14.5万平米、管理服务中心4.4万平米、综合配套及预留总部8.6万平米、实验配套区9万平米。
整个园区的规划建设始终贯穿以下理念:发现生命智慧、发掘科技潜力、发挥创新精神以及发扬园区文化,将把整个园区建设成生态化生命科技高端产业特色园区。
2010年底将实现开工建设12栋26万平方米单体建筑,竣工8.3万平方米;完成园区市政道路及水电气等综合管网建设;开工建设绿化景观水体等环境建设项目;完成全社会投资3.1亿元。
围绕园区“一个基地,两个中心”的产业定位,全力做好企业招商。
加强合作交流拓展资源。
与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张江药谷平台、南京医药集团、荷兰莱顿生命科学园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与香港科技园、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达成了合作的意向。
积极打造医药企业总部基地。
江苏联环药业、湘北威尔曼、大海医药、北京双鹭等11家企业行政总部项目、研发中心项目入驻签约。
积极推进研发孵化中心建设。
南京苏美瑞医药、巴傲得生物科技等6家研发孵化企业项目与园区签订合作协议。
其中,和正生物医药、卡文迪许公司已完成注册变更。
加大与高校合作推进力度。
与南京中医药大学达成共建“江苏省中药新药创制与产业发展中心”意向,重点开发传统中药;与中国药科大学达成共建“中国药科大学药物科学院”意向,重点开发化学药物;与南京大学达成共建“化学生物学与创新药物研究所”合作意向,重点开发高端创新药物;与南京师范大学达成共建“生物医药研究院”合作意向,重点开发分子生物医药。
加大与省市科研机构合作力度。
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签订合作共建“公共服务平台分析测试中心”协议,与江苏省药检所、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达成合作意向。
宝安区科技创新园(科技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深宝科规〔2014〕1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宝安区科技创新载体的规划建设,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完善科技创新环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根据深圳市《关于促进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发展的若干措施》及宝安区《关于实施载体优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的若干措施》、《关于实施创新优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措施》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宝安区科技创新园(科技孵化器)(以下简称“科技创新园”)是指经宝安区科技主管部门认定,以培育、孵化和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为宗旨,具备一定物理空间、管理机构、配套设施,能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基础保障服务的创新载体。
第三条科技创新园的认定实行公开公平、自愿申报、择优认定、动态调整的原则。
第四条鼓励与支持科技创新园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创新特色,强化园区服务,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创新型科技园区(科技孵化器),创建创新要素汇聚、高端产业集聚、转型升级示范的新平台。
第二章申报条件与认定程序第五条申报认定科技创新园,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园区产业定位明确,符合宝安区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规划,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二)园区建筑面积原则上应在10000平方米以上;(三)园区场地属自有物业的,要求产权清晰,自申请认定之日起使用期限不少于5年,且5年内不得变更用途;属租用物业的,要求自申请认定之日起租用合同期在5年以上,在租用期内不得变更用途;(四)已建成运营的园区,已入驻的创新型企业占园区企业总数的比例应不低于60%;基本建成正在引进企业入驻的,须承诺在认定后1年内达到上述创新型企业入驻比例要求;(五)园区由在宝安区注册的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管理服务机构运营管理,专职管理人员不少于6人;(六)园区具有较完善的商务、网络、通讯等基础配套,为入驻企业员工提供生产、办公、生活服务保障设施;(七)园区配套服务规划明确,能提供一定的场地引进相关科技服务、配套服务等机构。
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创新园规划方案背景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创新园旨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
本规划方案旨在为该园的发展提供指导和规划。
目标1. 建设先进的农业科技研发中心,集聚人才和技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2. 提供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减少对化学品的依赖,保护土壤和水源。
3. 提高农产品种植、养殖和加工的效率,增加产量和质量。
4.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5. 促进农业与城市发展的融合,推进农产品流通和消费。
规划方案1. 建设先进的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引进优秀的科研院校和企事业单位,推动农业科技前沿研究和技术应用。
2. 建立示范农场和试验基地,开展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示范,提供培训和指导,推广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
3. 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中心,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强农产品的加工和深加工,提供多样化的农产品。
4. 建设科学合理的农业水利系统,优化灌溉和排水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源。
5. 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建立生态农业保护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生态修复措施。
6. 促进农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建立农产品流通网络,推进农产品的销售和消费,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施步骤1. 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推动规划方案的实施。
2. 进行场地选址和可行性研究,确保规划方案的可行性。
3. 招聘专业人才,建立研发团队和管理团队,提供专业支持和管理指导。
4. 建设基础设施,包括实验室、设施农场、加工厂、灌溉设施等。
5. 开展科研和实验工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应用。
6. 开展培训和指导,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咨询,推广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
7. 加强与相关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提高资源整合和共享,推动农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预期效果1. 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益,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2. 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和压力,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产品流通和消费。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发布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3.06•【字号】•【施行日期】2020.03.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发布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根据《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项目申报指南一、征集范围专题一、“一馆一品”研究目标:支持上海市示范性科普场馆,结合自身特色打造一个成体系、可持续、影响大、市民喜爱的科普品牌。
围绕一个科普主题,形成一套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和可操作性的“一馆一品”科普活动方案。
执行期限:2020年5月01日到2021年4月30日。
经费额度:为定额资助,每项资助额度60万元。
申报主体要求:上海市认定的示范性科普场馆单独申报。
考核指标:开展“一馆一品”线下科普活动不少于12场,线下活动参与人数不少于600人次;活动信息、报名通道等须在上海科普公共服务平台首发。
开展“一馆一品”线上推广不少于6场次,线上推广视频内容须在上海科普公共服务平台展示。
在项目执行周期内,线上推广(累计网络点击量)不低于10万人次。
限项要求:每个场馆限申报一个“一馆一品”建设项目。
专题二、科普舞台剧的创制和推广研究目标:支持创制一台兼具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且科学知识、科学原理表述客观准确、通俗易懂的科普舞台剧并推广。
执行期限:2020年5月01日到2022年4月30日。
经费额度:为定额资助,每项资助额度40万元。
考核指标:科普舞台剧时长不少于30分钟。
项目执行期内,科普舞台剧应线下实践演出不低于6场,其中在市科委指定地点演出不低于3场。
入驻科技园区企业的申请报告示例1. 申请的目的和背景为了更好地发展我们的企业,我们计划申请入驻科技园区。
科技园区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资源支持,对我们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公司概况我们是一家创新型科技企业,专注于开发和销售高科技产品。
我们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拥有一支高素质、富有创造力的团队。
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有良好的口碑,并且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3. 选择科技园区的原因我们选择入驻科技园区的原因如下:- 科技园区提供了先进的办公设施和研发设备,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 科技园区拥有一流的科研人才和专家资源,可以为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科技园区与大学、研究机构等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与其他创新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科技园区提供了丰富的培训和创业资源,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 入驻科技园区的计划我们计划入驻科技园区后,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加强与科技园区内其他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研发项目,实现技术共享和资源互利;- 参与科技园区组织的创新活动和培训课程,提升团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 利用科技园区提供的资源和平台,拓展市场,寻找合作伙伴,推动产品的市场推广和销售;- 积极参与科技园区与大学、研究机构等的合作项目,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5. 进驻科技园区的期望我们希望通过入驻科技园区,实现以下目标:- 提升技术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加速产品的研发和推出;- 拓展市场渠道和客户资源,实现产品的快速推广和销售;- 与其他创新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职业发展机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我们的团队。
6. 申请入驻的具体步骤- 准备入驻申请材料,包括公司资料、产品介绍、财务报表等;- 向科技园区提交入驻申请,并等待审批结果;- 如获批准,与科技园区签订入驻协议,缴纳相关费用;- 安排人员进行入驻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办公场所装修、设备采购等;- 按照科技园区的要求完成入驻手续,正式进驻科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