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生活中的透镜
- 格式:docx
- 大小:6.14 M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教学课题生活中的透镜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时长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背景1.教学内容分析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从课程设置上来看,本节课“生活中的透镜”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介绍生活中的透镜,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在头脑中获得初步的、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并为下一节的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在知识与技能上也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了必要的准备,以减少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接触物理学习两个月,能够初步感受到物理的有趣、有用,对于学习物理的方法一一实验法也比较熟悉,但是学生有计划的实验、有目的的观察的能力还没有形成,而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并表达出来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训练。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照相机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的过程,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有目的观察,并将观察的现象表达出来。
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在三种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体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在三种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方式与策略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演示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课堂探究、难点突破。
本节课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育部审定2012 八年级物理义务教育教科书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5.2 生活中的透镜
一、照相机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利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或人到镜头的距离(物距u)大于胶卷(光屏)到镜头的距离(像距v)
4、物体和像分布在凸透镜的两侧
二、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投影仪可以在荧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投影仪工作时,投影片与镜头的距离(物距u)小于荧幕到镜头的距离(像距v)
4、物体和像分布在凸透镜的两侧
三、放大镜
1、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
2、利用凸透镜观察较近(物距u小于焦距f)的物体才可以看到放大作用。
3、使用放大镜时,物距u越小,像的放大倍数越小。
4、放大镜所成的虚像和物体在透镜同侧。
四、实像与虚像
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像;而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像。
2、实像既可以用眼睛看到,还可以用光屏承接;而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无法成在光屏上。
克拉玛依准东中学。
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过程与方法:3.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7.通过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教学过程:一、引入:动画展示生活中各种透镜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这些透镜各有什么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生活中的透镜。
二、授新:1.照相机:⑴动画展示生活中各种精彩的影像,这些影像的获得就要靠照相机。
⑵照相机的结构:出示照相机,展示照相机的结构图。
提问:照相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前面都有一个镜头,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内部有胶卷或图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
⑶照相机的原理:动画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小结: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人、景物)的倒立、缩小的像。
物体离镜头较远,像离镜头较近。
⑷照相机镜头的调节:动画模拟物体远近不同时照相机镜头的调节方法。
小结:当物体由远及近时,镜头要向前伸,同时相机要向人靠近,反之,亦然。
2.投影仪:⑴屏幕展示投影仪,了解投影仪的结构。
结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屏幕相当于光屏。
⑵投影仪的成像特点:动画模拟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得出投影仪的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像。
第五章 光透镜及其应用第2 节 生活中的透镜学习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凸透镜在三种常见仪器上所成的像不同。
2、能初步区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经历制作简易模型照相机的过程4、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知识点一:照相机(摄像头、摄像机)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就是光屏。
2、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二倍焦距之间。
3、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成的像越小;离凸透镜越近成的像越大。
例题讲解:例1、(2013•东营)5月12日上午,央视5台直播了“中国万达”2013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赛.此次比赛首次启用航拍,向国内外全方位展示赛事盛况,展现了东营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发展成果.已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航拍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关于航拍成像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大、正立的实像B.放大、倒立的实像C.缩小、正立的实像D.缩小、倒立的实像 解析:已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航拍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凸透镜成像时,u >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D例2、如图所示,纸筒A 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 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 端得到清晰的像,这时( )A .眼睛应对着B 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晰B .眼睛应对着A 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晰C .应把A 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 端朝着较暗的室内D .应把B 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 端朝着较暗的室内解析:模型照相机中,凸透镜的成像与真实照相机中透镜成像原理完全一样,成像时,B 这一方向应对准被照的物体(物体应明亮),眼睛看半透明纸(光线应很暗)上的物体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若不清晰时,应调整AB 的相对距离和调整与被拍照物体的距离,直到成像清晰为止。
答案:B DFF(例1题图)A B(例2题图)跟踪练习1、(2013年福州市)下列光学设备中,应用的原理与如图5所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A .照相机B .老花镜C .幻灯机D .放大镜2、如图所示是对同一个物体拍摄的两张清晰程度相同的照相底片,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焦距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拍摄a 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B .拍摄b 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C .拍摄a 与b 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一样大 D .无法判断3、(2014•黄冈)“虚拟试衣镜”亮相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该款“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很难观察到试穿衣服时背面的情况,摄像头能够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现给他们,如图所示.监视顾客移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镜,顾客离摄像头的距离应在 的范围,能形成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答案:1、A 2、A 3、凸透 大于二倍焦距 倒立知识点二:投影仪(幻灯机 放映机)1、投影仪(幻灯机)的螺纹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5.2 生活中的透镜习题及解析(分层练习)一、照相机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_____透镜的二倍焦距(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成的是 、 的 像(后三空均选填像的性质)。
【答案】凸,大于,倒立,缩小,实。
【详解】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如图所示,为小赵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的一种成像情况,下列哪种光学器件成像原理与它相同( )A .投影仪B .照相机C .电影放映机D .放大镜【答案】B【详解】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AC .投影仪和电影放映机都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图示成像原理不同,故不符合题意;B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图示成像原理相同,故B 符合题意;D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图示成像原理不同,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3.如图所示,在自制“照相机模型”时:(1)应该选用 (填“凸”或“凹”)透镜作镜头,选用 (填“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膜来承接像。
(2)观察时,小明应将 端(填“A ”或“B ”)对着要观察的物体,并选择 (填“亮”或“暗”)的物体作观察对象。
【答案】(1)凸,半透明;(2)B ,亮。
【详解】(1)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来工作的,故应选用凸透镜作镜头。
透明的膜让光完全透过,看不清影像;不透明的物体将光完全挡住,人看不到像。
故选用半透明膜,既能在上面成像,还能让光通过一部分,使人看到像。
(2)在使用时,应该将镜头对准物体。
物体越亮,通过透镜成的像越明亮越清晰。
故应选择较亮的物体作为观察对象。
二、投影仪4.放在投影仪上的图片在屏幕上成一个 的(填“倒立”或“正立”)、 的(填“放大”或“缩小”)、 像(填“虚”或“实”)。
【答案】倒,放大,实。
【详解】投影仪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在屏幕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或幻灯片。
5.2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年级八年级授课时间课题 5.2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目标1.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知道凸透镜在三种常见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能初步区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2. 经历制作简易模型照相机的过程,获得成功的愉悦,并初步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4. 通过了解生活中多种多样的透镜,培养乐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的习惯,初步形成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材分析这一节介绍生活中常用的透镜,使学生对透镜及其成像特点形成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准备。
课前可给学生安排任务,通过查找资料,对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应用有初步的认识。
课上通过组织学生制作水放大镜、制作模型照相机等活动,让他们体验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这三种光学仪器的成像特点,为介绍实像、虚像的概念创造条件。
实像与虚像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分析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但是不要过多讲解,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再逐步掌握。
学情分析学生们对身边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有初步的了解,但对透镜成像的认识,大部分限于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结构和成像特点了解并不多或不完整,这需要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归纳的过程,总结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重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教学器材实物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放大镜,模型照相机材料(两个直径相近的圆纸筒,一个焦距10cm的凸透镜、半透明薄膜、胶带)等。
多媒体ppt,包含视频《自制照相机模型》、《投影仪工作原理》、《放大镜》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播放图片,提问引入课题】(1)晶莹的露珠是大自然创造的“透镜”。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 知识点难易程度 例题数 变式题数 合计一 照相机 ★ 1 1 10二 投影仪 ★ 1 1 三 放大镜 ★ 1 1 四实像和虚像★22一、照相机: 1.镜头:凸透镜; 2.原理:光的折射;(1)物距: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u >2f );(2)像距:胶片在一~二倍焦距之间靠近焦点处(f <v <2f ); (3)物体越远,像越小,胶片越靠近焦点; 3.像的性质: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4.光路图:如右图; 5.透镜不动时的调整:(1)像偏小:物体靠近相机,暗箱拉长; (2)像偏大:物体远离相机,暗箱缩短; 6.物体不动时的调整(1)像偏小:相机靠近物体,暗箱拉长; (2)像偏大:相机远离物体,暗箱缩短;7.其他说明: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越小,像中包含的内容越多。
【例题1】12月2日是全国安全交通日,为加强交通安全,太原市重要位置都安装了“电子眼”。
下列关于“电子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眼上成的像是虚像B.电子眼的摄像头是凹透镜C.当物体靠近电子眼时,电子眼所成的像变大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电子眼摄像头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答案】C【解析】解:A、电子眼成像特征和照相机是一样的,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 错误。
B、电子眼摄像头和照相机都是凸透镜;故B错误。
C、凸透镜成实像时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所以物体靠近电子眼时,电子眼所成的像变大;故C正确。
D、电子眼的成像规律和我们生活中的照相机的原理是一样的,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的像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1】如图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
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
生活中的透镜
一、填空题
(易)1.小强在使用放大镜时,看到的却是倒立缩小的字的实像,显然他的错误是。
(中)2.检修工人在查看线路密集的电路板时,为了看清线路的连接情况,常透过一个较大的透镜进行观察,这个透镜应该是______透镜(填“凸”或“凹”),工人看到的是放大的______(填“实”或“虚”)像,电路板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检修时还用到了照明灯,这是为了照亮_______(填“透镜”或“电路板”)。
(易)3. 观察图1,小明手拿透镜对着窗外的大树,在白纸上看到了大树的像,他拿的是_______透镜。
这一成像规律的应用是___________。
(中)4.测绘员绘制地图时,常常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
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 ,则底片到镜头的距离为__________,若飞机降低高度拍摄某地区的“特写”,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应________(填“拉长”或“缩短”)。
二、选择题
(中)5.给顾客拍照,照完全身以后在照一张半身像,顾客保持不动,则()
A .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
B .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缩短一些
C .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
D .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所短一些
(易)6.在办公桌的玻璃板上滴一滴水,透过这滴水可看到玻璃板下压着的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水滴相当于()
A .平面镜
B .凸透镜
C .凹透镜
D .平行玻璃砖
(易)7.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
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照相机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B .在投影仪中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图
1
C .在摄像头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D .做放大镜时,成放大、正立的实像
(难)8.用照相机拍照时,胶片上出现了景物的清晰的像,但如果有一个小飞虫正好飞落在照相机镜头的镜片上,关于像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几乎没有变化,像只是暗了
B .有变化,出现小飞虫清晰的像
C .有变化,出现小飞虫模糊不清的像
D .有变化,整个像变得模糊不清
三、作图与简答
(难)9.如图2所示,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实像,请画出入射光线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中)10.小强想替爷爷买一副老花眼镜,约了你一起到眼镜店去选购。
他看中了一副款式新颖的眼镜,但不知道是老花眼镜,还是近视眼镜。
请你为小强选一个既不损伤眼镜镜片,又能较快作出正确判断的办法。
【答案】
一、填空题
1.放大镜距离书本太远了
2.凸虚小于一倍焦距电路板
3.凸照相机
4.大于50mm 且小于100mm 拉长
二、选择题
5.
A
图2
6.B
7.B
8.A
三、作图与简答
9.如图所示:
10.判断方法如下:
①通过观察,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
②能使太阳光会聚的是凸透镜;
③用光屏能承接到实像的是凸透镜;
④可以作为放大镜使用的是凸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