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淋巴转移要不要喝中药
- 格式:pdf
- 大小:77.92 KB
- 文档页数:1
一、引言胆管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
胆管癌转移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胆管周围组织、淋巴结或远处器官。
胆管癌转移后预后较差,治疗难度较大。
本文将详细介绍胆管癌转移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二、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手术是胆管癌转移治疗的基础,其目的是切除肿瘤组织、防止肿瘤细胞扩散,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手术方式主要包括:(1)根治性手术:对于局部转移的胆管癌患者,可行根治性手术,包括胆管癌根治术、肝叶切除术、门静脉切除重建术等。
(2)姑息性手术:对于无法切除的胆管癌转移患者,可行姑息性手术,如胆管内支架植入术、胆总管空肠吻合术等,以缓解胆道梗阻、减轻症状。
2. 化疗治疗化疗是胆管癌转移治疗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1)吉西他滨:是胆管癌转移治疗的一线化疗药物,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可提高疗效。
(2)5-氟尿嘧啶: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3)奥沙利铂:与吉西他滨联合使用可提高胆管癌转移患者的生存率。
3. 放疗治疗放疗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通过高能量射线杀灭肿瘤细胞。
对于胆管癌转移患者,放疗主要应用于以下情况:(1)术前放疗:可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
(2)术后放疗:可杀灭残留肿瘤细胞,降低复发风险。
(3)姑息性放疗:可缓解胆道梗阻、减轻症状。
4.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信号通路的治疗方法,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常用的靶向药物包括:(1)索拉非尼: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2)阿帕替尼: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信号通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5.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治疗癌症的方法。
对于胆管癌转移患者,免疫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两种:(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可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抑制,提高免疫细胞的杀伤力。
胆管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胆管癌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胆管癌的恶性程度较高,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手术是目前治疗胆管癌的主要方法,但是手术后仍然有可能出现复发和转移。
胆管癌术后复发转移部位主要包括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那胆管癌术后复发转移部位有哪些?该怎么样治疗好吗一、局部复发术后局部复发是指肿瘤在原发部位重新发展。
患者可能会出现胆管重蹈,发生胆纵管、肝门再次受累。
修复术后,由于肝的代偿性生长和较为复杂的疾病因素,术后局部复发较常见,约占35%。
二、远处转移术后远处转移主要包括肝转移、腹膜转移、淋巴结转移、肺转移、骨转移、胰腺转移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肝转移,约占70%左右。
腹膜转移约占25%,淋巴结转移约占15%。
治疗方法因患者病情状态及转移部位不同而异。
对于局部复发和早期转移,可以采取再次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法。
而对于不可手术的晚期转移,则可以考虑化疗和中医治疗等方式。
但由于胆管癌对化疗和放疗的敏感性不高,故这些治疗效果较为有限。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中医在胆管癌的治疗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抗癌功效也被日益认可,成为治疗胆管癌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能够弥补其他治疗的不足,如选择手术的患者,虽然能控制病情,但机体也会受创,免疫力也有所下降,并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此时通过中医药的调理,有助于修复术后受损的机体,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治术后并发症,抑制肿瘤细胞,提高临床疗效,预防病情反复。
选择放化疗的患者,联合中医也能起到增效减毒,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在治疗时有较强的整体意识,注重对患者的气血、脉络、脏腑机能的调节,袁希福老中医在四十余年的中医临床工作与总结中,提出针对癌症“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三大基本病机的“三联平衡”抗癌理论,并将理论指导临床工作,配合中医药来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脑瘤等常见恶性肿瘤,以及放化疗后、术后康复调理,以调节患者正气亏虚的状态,改善饮食、睡眠、体力和精神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争取更多的生存周期。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中国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升高趋势。
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
中医治疗疾病向来强调"忌口",淋巴瘤的治疗也不例外,那淋巴瘤患者吃中药调理有哪些禁忌呢?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很多人对中医禁忌存在误解,认为在中医治疗期间这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中医强调辩证择食,即根据患者的症状选择相应的食物,而不是什么都不能吃。
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袁希福老中医曾言,淋巴瘤患者按体质有别、并发症、转移部位不同,会有不同的实、虚、寒、热表现。
食物也有温、热、寒、平等性,需要符合患者的病症表现,才可以做到不影响患者体质,因此,才有了忌口一论。
袁希福老中医强调:"忌口多是因为患者本身体质不能承受食物对身体冲击,是体质降不住食物,而不是药。
"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一种食品是淋巴瘤患者必须忌口的,忌口是相对的。
恶性肿瘤本就是高消耗疾病,淋巴瘤患者普遍体质虚弱,此时,急需均衡营养,增加饮食摄入,来巩固及提高体质。
故,不能过分考究发物忌口这种大范围的忌口,影响正常的营养摄入。
袁希福老中医指出:"肿瘤患者应注重营养补充,适量忌口。
忌烟酒,忌食辛辣刺激、腌制、油炸、熏烤等食物,鸡肉、鸡汤、猪头肉、无鳞鱼、海鲜类不能吃。
而且不是吃药的时候忌口,是平时都不要吃这些食物。
"袁希福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医宗金鉴》等中医名著。
后对数十年来所搜集到的6000多个抗癌秘、单、验方和2000余种中草药进行了精心比较、筛选、整理,并与袁氏医方进行优化组合,摸索出以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的抗癌新思路。
其实质内涵就是:抓住关键病机:"虚""瘀""毒",统筹兼顾,采取"扶正""通淤""祛毒"三大对策,有的放矢,重点用药,将扶正补虚,疏导化瘀,攻毒排毒三方面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用药,从而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机能平衡的根本目的。
自癌症确诊以来,大多患者和家属都不由地按照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一步步地走下去,毕竟专业人士更值得信赖。
这倒无可厚非,只是他们刚开始尚且能够应付,但等病情发展至晚期时,心里不由地慌乱不已,继而可能会想到中医上。
那么,癌症晚期还能吃中药吗?
一般来说,除了病情真的到了特别危急的时候,癌症晚期患者依然可以吃中药。
可在这一过程中,患者的态度应该提前摆正,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医并非“神药”,不是一两副药就能解决问题的,更不能将其当做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以免期待过高影响整个人的判断力,甚至挫伤抗癌的积极性。
袁希福老中医总说:“中药的作用至多占50%,关键还是要靠患者自己。
”因为抗癌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在用药上医生可以帮忙,平时家属也能照顾一下,但他们再怎么说都是起到辅助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患者自己要能立起来,并充分调动对自己有利的各种因素,以便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疗效。
之所以如此说,主要是考虑到中医作为独立于西医的另一种医学体系,其作用的发挥有一个前提条件,即胃气尚存。
中医理论强调“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而晚期患者本就胃气较弱,中药进入人体后,吸收状况自然难以保证,使得疗效的发挥多少需要一段时间。
尽管如此,中医治疗依然对患者有好处,应该积极干预。
中医治疗一贯坚持“以人为本”,可以对机体进行全面调理,来顾护胃气,为患者保存一份生机,从而使机体坚持得更久一些。
对于癌症晚期,袁希福老中医强调晚期患者一定要把恢复身体放
在首位,身体好了,才能筑起免疫防线抵抗肿瘤进一步攻伐。
所以,癌症患者应该趁早把中医治疗给用上,一步步地把身体调养好,以调动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抑制癌肿的发展,延长生存时间,还有可能争取进一步治疗的机会。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胆管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胆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胆管癌患者在发现并检查时,病情已经发展到晚期。
但是,对于转移性胆管癌患者而言,还能活多久,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发展、治疗效果等多种因素进行评估。
那胆管癌转移肝晚期还能活多久吗?如何延长生存期首先,需要了解的是,转移性胆管癌的生存期通常较短,远期生存机会相对较差。
但是,不同患者的肝转移程度、肿瘤类型、身体状况以及治疗效果等因素都会对生存期产生影响。
具体来说,对于肝转移较轻的患者,可能还有一定的治疗和生存机会。
这些患者可能会通过手术、化疗、放疗等多种方式控制病情、延缓病程、减轻症状,以期获得更长的生存期。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治疗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
对于转移性较广泛的患者,通常预后较差,生存期也相对较短。
这些患者往往需要较强的支持和护理,以帮助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对于这些患者而言,病情进展可能会更快,往往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帮助和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转移性胆管癌的生存期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不同患者的生存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情况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患者而言,重要的是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监测病情,提高对治疗的信心和效果,以尽可能地延长生存期。
中医治疗胆管癌它擅长从患者的身体内部入手,着重于修复受损机能,能够从根本上调整各器官功能,促进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和免疫力的提升,抑制肿物细胞生长,同时又不产生副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力,有效的缓解一系列不良症状,实现更好的长期效果。
中医治疗全部使用中草药,副作用小,对患者的伤害小,适用于各个阶段的患者,应及时配合治疗,由中原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袁希福老中医创办的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建院以来,一直坚持以中医肿瘤治疗为本,运用中医药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脑瘤等常见恶性肿瘤,并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案例,据临床观察,有些患者即便瘤体不能完全消除,也有机会带瘤生存,甚至正常生活、工作。
中医是与手术、放疗、化疗等并重的肿瘤治疗手段。
现在越来越多癌症患者选择在手术后服用中药,来抑制癌症病情进展,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可服用中药的细节问题,肿瘤病人还不清晰。
那么,到底需要服药多久?癌症病人术后是否需要长期服药呢?癌症术后一定要长期服药!癌症是肿块的认知,已经成为过去式。
中、西肿瘤医学普遍共识癌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产生与患者免疫力、饮食、情绪、环境等等密不可分。
癌症手术切除后,并非治疗的完结。
局部手术或许能切除肿块,而全身性病变的癌症内因却不可能因肿块的清除稳定。
故,为了实现长期生存的目标,癌症术后一定需要中医药巩固治疗,针对癌症的主要病因、病机、病理治疗,提高及巩固患者免疫机能、体质,维持机体免疫功能与肿瘤对抗平衡,预防癌情复发、转移。
可到底需要服药多久呢?要长期服用。
癌症是全身性病变,也就让癌细胞不可能被真正意义上的清除干净。
即便临床上统计癌症患者若是术后前五年,没有出现复发、转移,大部分患者可以长期生存。
但也有部分肿瘤病人,是在五年后出现复发、转移,导致病情继续进展致死。
为了有效预防肿瘤的侵袭,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中医药的巩固治疗往往需要伴随癌症术后患者终身。
不过可以在五年肿瘤复发、转移高峰期后,减少药量,调整为每年春秋两季,选择一到两个月中药巩固。
服用中药的精髓是中医辩证治疗在知道服用中药的益处后,患者会对中医产生这样的误解,以为可以自行抓取一些抗癌中草药,自行煎服。
其实,服用中药抗癌并非那么简单。
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出身于百年袁氏中医世家的中医肿瘤医师袁希福指出:中医药确有抗癌效用。
但在用药时,每位患者的体质有别、分期不同、表现不一、并发症并不基本一样。
导致在治疗上,一定要对症下方,灵活加减不断变化药物,一人一方。
简单来说也就是服药中药要遵循中医辩证论治理念。
若用药上不遵守辩证原则施治,可能会因为不识中药药性,致使药物彼此间产生毒副作用,轻则危及肝脏功能,重则损耗免疫、体质,诱发肿瘤生长。
近年来,我国胆管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早期胆管癌的症状不是非常明显,非常容易被忽视。
当患者被确诊患有胆管癌的时候,大部分患者已经属于晚期。
晚期淋巴结转移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对于这种情况,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包括年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
那胆管癌晚期淋巴结转移该怎么办?还有办法治吗一般来说,治疗胆管癌晚期淋巴结转移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
手术是治疗胆管癌的主要方法,但对于晚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来说,手术的效果可能不太理想。
因为淋巴结转移的范围较广,手术难度大,且手术后的恢复期较长,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化疗是治疗胆管癌的另一种常见方法,通过药物的作用来杀死癌细胞。
化疗的优点是可以全身性地杀灭癌细胞,但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因此,在进行化疗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严重程度来确定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放疗是利用高能射线来杀死癌细胞的方法,对于胆管癌晚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来说,放疗可以缓解疼痛和减轻症状,但对于治疗癌症本身的效果并不理想。
除了上述的治疗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治疗方法,如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身体机能来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癌能力。
中医治疗善长调节患者紊乱的机体内环境,将扶正与抗癌同时进行,补充患者的元气,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抗肿瘤能力,应及时配合治疗。
三联平衡抗癌理论是袁希福老中医通过科班、师承、家传学习,依据传统中医学理论,并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三联平衡”学术理论。
指出“平衡”是人体健康的根本状态,并以此为目标,采用扶元气、消痰瘀、攻癌毒三大对策,纠正癌症患者机体内正邪失衡的状态,恢复脏器、气血的运化协调,促使正气的生发,从达到“养正邪自除”的功效。
对于胆管癌晚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来说,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需要综合考虑手术、化疗、放疗等多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
33中晚期癌症治疗,中医不可或缺⊙成都市郫都区中医医院 王春华很多恶性肿瘤患者在确诊疾病时,已经处于中晚期,甚者肿瘤细胞已经开始转移。
此时,患者不仅身体虚弱,内心还会十分痛苦,认为自己来日不长,已经没有治疗的必要。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现在临床对于一些中晚期癌症,综合运用手术、放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手段,可以帮助患者争取更长的生存期;或采取姑息治疗,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此外,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如今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灵活,可以单独或结合现代医学的各种疗法为患者提供合理化的个体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其他疗法的毒副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努力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
恶性肿瘤属中医“癌”“岩”“恶肿”“积聚”等范畴,系正气虚弱、留滞客邪、气滞血淤、邪毒积聚、蕴郁成块所致。
由于邪正相搏消长,故呈现出不同的证型变化。
因此,恶性肿瘤的治则有益气健脾法、滋阴生津法、滋阴补血法、活血化淤法、清热解毒法等。
益气健脾法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如果出现面色苍白、神疲乏力、气息短促、脉弱无力、舌苔发白且薄等体征,就可以采用益气健脾的治法来固本,即调节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癌能力。
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中药有淮山、甘草、白术、太子参、西洋参、人参、党参和黄芪等。
滋阴生津法一些接受完放疗的患者,会出现手足心发热、口干舌燥、盗汗、心烦、大便不爽、失眠等阴虚内热的表现,这时可以采用滋阴生津的疗法来缓解。
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知母、女贞子、黄精、玉竹、鳖甲、天花粉、元参、麦冬、天冬、生地、西洋参、北沙参、南沙参等。
这些药物不仅具有滋阴生津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滋养肺肾的功效,也能起到固本的作用,帮助机体对抗肿瘤,减轻放疗的副作用。
滋阴补血法接受化疗的患者,其机体造血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
这时可以滋阴补血为治则。
常用的药物有鸡血藤、红枣、紫草、龙眼肉、枸杞子、制首乌、白芍、阿胶、当归、熟地等。
将它们和健脾药或者补气药一同使用,可保护患者的造血功能,提升血小板、血红蛋白和白细胞的数量。
癌症到了晚期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很容易出现癌细胞的扩散转移,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挺快,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治疗,患者的生命安全也会受到威胁。
中医是治疗癌症常用的方法,那晚期癌症扩散了中医能治疗吗?癌症晚期出现扩散转移时,作为局部治疗手段的手术和放疗,已经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全身性的化疗成为西医治疗常用的方法。
癌症晚期通过化疗对机体内癌细胞的抑杀,能够抑制原发灶和转移灶,抑制癌细胞继续扩散转移,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时间。
但化疗是一把双刃剑,也会给患者带来各种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痛苦,降低生存质量。
而大量的临床案例证实,多数晚期患者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由于过度杀伤性的治疗,因此对于化疗一定要慎重选择,切勿为了追求无瘤生存而舍本逐末。
与化疗相比,中医药性温和,副作用小,基本上不会损伤机体,像年龄大、身体弱、广泛转移,不能或者不要西医治疗的患者也能使用。
中医认为癌症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现,在治疗时从患者的整体出发,不仅仅着眼于局部的癌肿,更是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通过调节机体内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逐步稳定癌环境,一方面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繁殖,控制病情继续恶化,一方面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另外对于选择化疗的患者,通过中医药的调理,也能减轻毒副作用,增强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起到增效减毒,进一步延长生命的功效。
中医治疗是我国传承发展了几千年的艺术瑰宝,与阴阳、五行相结合,在治疗时注重患者全身的机制平衡,应及时将其纳入治疗方案中。
作为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希福抗癌团队首席专家、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在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中医名著。
为了提高理论水平,袁希福还曾先后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师从多位名家,为从事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胆囊癌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恶性疾病之一,多见于中年女性,手术是治疗胆囊癌常用的方法,通过切除病灶控制病情发展,短期疗效快,但手术有一定的局限性,治疗并不彻底,术后易复发转移,且会损伤机体,有不少患者术后为了调节机体、巩固疗效会选择服用中药,不过有的患者在用药时间上并不明确,想要知道胆囊癌手术后一年多了吃中药能停吗。
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治癌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联合西医进行综合治疗,有助于弥补西医的不足,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胆囊癌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现,在治疗时从患者的整体出发,不仅仅着眼于局部的癌肿,更是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在术后通过扶正祛邪的中药,扶正元气,调节患者机体内紊乱的环境,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修复术后受损的机体,防治术后并发症,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杀残存的癌细胞,稳定病情,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的几率,延长生存时间。
临床上有的患者在手术后服用中药一年多的时间,病情稳定,也无明显不适症状,就考虑停药,其实这是忽略了肿瘤潜在的威胁,此时的“好”并非真正的“好”,患者还要面临肿瘤复发、转移的侵袭。
一般术后五年是复发转移的高峰期,患者一时的好坏,并不代表痊愈,即便短期有不错疗效,可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一段,想要真正康复,还需短期治疗与远期巩固兼顾,时刻做好肿瘤复发、转移的预防工作。
胆囊癌患者术后服用中药,应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待病情稳定后进行巩固治疗期,起码要坚持五年,而五年以后肿瘤复发转移风险会降低很多,但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条件允许患者可以坚持巩固,保持元气的充盛,更好的预防复发。
中医治疗全部使用中草药,副作用小,对患者的伤害小,适用于各个阶段的患者,应及时配合治疗,袁希福祖辈中,出过很多有名的中医,如曾多次奉召进京,为皇亲国戚医病,因其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被同治、光绪皇帝先后颁发圣旨,诰封为“奉直大夫”的袁积德。
胆管癌是指源于肝外胆管,包括肝门区至胆总管下端的恶性肿瘤,随着病情不断恶化,晚期可出现腹痛、体重下降、腹部包块,黄疸等症状,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健康。
胆管癌与其它消化系统肿瘤疾病一样,晚期极易出现淋巴转移,增加治疗难度。
此时,很多病人会考虑中医保守治疗。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胆管癌淋巴转移要不要喝中药呢?
众所周知,随着病情不断恶化,当前胆管癌恶化到晚期时,病人体内的癌细胞,会通过直接浸润、血液或淋巴液等方式,向机体其它组织器官扩散转移,在给病人身心带去诸多痛苦之时,更会增加治疗难度,导致晚期死亡率居高不下。
这其中,胆管癌淋巴转移极为常见。
此时,如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合理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目前,临床上对肿瘤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放疗、化疗与中医治疗为主。
其不同的治疗方法与理念,所达到的治疗效果与花费的费用也不尽相同。
研究表明,由于晚期胆管癌治疗难度大,因此病人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满足两点条件:一是病情晚期癌细胞已扩散转移,应该选择全身性治疗;二是病人长期遭受癌毒侵蚀,身体较为虚弱,机体免疫力与耐受力较差,无法耐受因治疗带来的二次伤害。
通过综合分析与临床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手术与放疗属于局部治疗,无法消灭游离癌细胞;化疗“敌我不分”毒副作用过大,易给病人带去二次伤害,也不适合晚期转移病人。
中医具有药性温和、无毒副作用、注重标本兼治的特点,通常也会成为晚期病人最后的希望。
胆管癌淋巴转移要不要喝中药?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我们通过一位胆管癌晚期病人真实的治疗病例,来看一下中药对晚期病人效果如何?
李清,女,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
李清,胆管癌患者,合并多发转移,十二指肠、胰腺、胃、周围神经脉管都已受到侵犯,为控制病情患者进行了一次大手术,大部分都切除了。
由于患者病情较重,术后一定要接受化疗,考虑到化疗的副作用,患者拒绝化疗。
后在北京军海肝康医院进行两个疗程生物治疗,患者病情并没有得到缓解,正在上大学的儿子不忍看到母亲如此痛苦,开始寻找其他治疗方法。
一次偶然机会,患者儿子上网看到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于2014年9月25日来寻求袁希福院长的治疗。
袁希福教授根据其病情,以“三联平衡疗法”为原则为其开方诊治,李清服用整整一年的中药后,在鄂尔多斯市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气色正常。
通过病人李清的真实康复病例,我们可以看出胆管癌并不是不可战胜,病人根据自身实际病情,选择科学合理的疗法,都是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的重要途径。
临床上,很多胆管癌病人和李清一样,因为选择中药“三联平衡疗法”,而实现了康复,获得了新生。
临床上,“三联平衡疗法”具有不手术、不放化疗、不住院、无痛苦、无风险、无毒副反应,花费少等特点,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天然中草药,从病人整体入手,通过攻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辩证施治,对机体内环境的有效调理,实现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甚至长期带瘤生存的效果。
胆管癌淋巴转移要不要喝中药?通过上文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广大胆管癌病人有所帮助。
胆管癌晚期出现淋巴转移,虽然较为可怕,但并不意味着只能束手就擒。
中医作为重要的治癌方法,其治疗效果显著,可以贯穿于病人整个治疗周期,以便早日帮助病人减轻痛苦,实现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