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高一历史学案专题一(4)
- 格式:doc
- 大小:100.00 KB
- 文档页数:2
必修三专题一与专题四练习本试卷共分为二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汉书·游侠传》记载:“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竟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B.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C.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朽D.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按顺序它们分别是: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3.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体现新中国成功地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外交事件的有: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③亚非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缓和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D.②③④4.“视人之国若视已之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的说法反映了墨子思想中的A.“兼爱、非攻”B.“节用”C.“尚力”“尚贤”D.“节葬”5.儒家思想创立并完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我们常把儒家思想的精髓称为“孔孟之道”。
其核心是A.“仁”、“仁政”、“爱人”、“政在得民” B.“三纲五常”C.“六经”:《诗》、《礼》、《书》、《易》、《乐》、《春秋》 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6.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据此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A.神化封建统治B.宣扬仁政 C.为统治者服务 D.反对苛政刑杀7.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在当时社会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主要是因为A.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B.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C.稳定社会秩序 D.根本上提高了百姓的素质8.下列名句属于道家思想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9. 汉武帝即位后,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要目的是A.树立自己的权威 B.发展大一统事业 C.镇压地方割据势力 D.发展经济10.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A.汉武帝时候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健全 B.太学的建立C.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D.孔子创立的私学11.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主备人:郭仁贵审核人:费辉耀授课人: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预习目标】西周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前预习】1.西周分封制(1)周王将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后来封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于宋地;诸侯在封国内享有___________________。
(2)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________________,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2.西周宗法制(1)按照_______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
周天子为大宗,诸侯相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
由于__________的亲疏,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宗法关系决定的等级。
(2)影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1.晋昭侯封桓叔于曲沃时,师服因预感到晋国会发生祸乱而说的一段话。
阅读下列材料:惠之二十四年(公元前745),晋始乱。
故:封桓叔于曲沃,靖侯之孙栾宾傅之。
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
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今晋,甸侯也,而建国。
本既弱矣,其能久乎。
惠之三十年(公元前739),晋潘父弑昭侯而立桓叔,不克。
……——(战国)左丘明《左传·桓公二年》问题:师服的话道出了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度的政治目的,有何目的?师服的话又表明了当时何种社会现象?2.西周分封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
阅读下列材料: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
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①,于周为睦②。
分鲁公以大路大③,夏后氏之璜④,封父之繁弱⑤,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⑥其分族,将其类丑⑦,以法则周公。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1千功过秦始皇学案人民版选修4预习导引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创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国家的主要史实。
1.重点: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条件、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
2.难点:全面评价秦始皇。
知识点一“秦王扫六合”1.条件(1)国力强大: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诸侯国。
(2)重用人才:重用李斯、王翦等杰出人才。
(3)制定战略:制定正确的统一方略,开展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4)顺应潮流:适应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
2.过程: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
3.意义: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
[重点精讲] 秦统一的条件1诸侯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是残酷的,它不仅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破坏。
但是,这种兼并战争在客观上有利于结束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逐步从局部统一走向全面统一。
2战国后期各地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地逐渐成为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3“百家争鸣”为统一局面作了舆论准备,被秦始皇采用的法家思想强调集权,主张用暴力实现统一。
知识点二确立中央集权制1.措施(1)创立“皇帝”尊号,并成为以后专制君主的专用名词。
(2)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下设县。
(3)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相互制约,大权集于皇帝手中。
2.特点(1)三公九卿和地方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
(2)官吏之间职责明确、相互牵制,有利于皇帝对各级官吏的控制。
3.作用: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式的统治体系,确保了皇帝对全国的统治,组建起一个空前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图解历史] 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知识点三“大一统”政策的实施1.统一文字(1)措施:下令全国各地一律使用统一的文字——小篆。
(2)影响:文字的统一对于各地的文化交流和共同文化的进一步形成,具有深远意义。
2.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1)下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方便了各地贸易往来和国家的财政税收。
2015年高中历史 同步辅导单元整合 第一单元 东西方先哲导学案岳麓版选修4【体系构建】【规律提升】1.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 政治思政治思想:“仁”(核心)、“礼”、 仁与礼;为政以德 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远: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优先) 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 亚 里 士 多 德 柏 拉 图孔 子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式教学、等;创办私学。
西方思想家教育家古典哲学的代表 教育贡献:创办阿卡德米学园。
重视政治和自然科学伦理思想:伦理学主题:正义 哲学思想:(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 思想家教育家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教育贡献:创办吕克昂学园;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伦理思想:中道(出于哲学思考) 政治思想:法治优于人治 伦理思想:中庸 政治思想:(理想国,哲人统治理想哲学思想:思想源于具体事物,物质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真题链接】【真题1】(2011年重庆卷,12)子曰:“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孔子称赞管仲,是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①恢复了周礼②尊崇周王,会盟诸侯③实行了“初税亩”④北御夷狄,南制楚蛮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解题指导】 C 本题主要考查齐桓公成就霸业的主要活动。
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联合黄河中下游的诸候国,北御夷狄,南制楚蛮,最终成就霸业,故C正确。
【真题2】(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2题)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孔子 B.墨子 C.普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答案】D【解题指导】本题考查涉及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内容。
在三个关键词中,孔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在协调“仁”和“礼”的关系上主张遵循中庸之道,符合其中两个方面,排除A 项。
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只符合其中一个方面,排除B项,普罗塔戈拉是古代希腊著名哲学家,也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指符合其中一个方面。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了解八七会议;了解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与建设;了解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2.认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遵义会议2.学习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预学单】1、完成《自主学习与测评》的“自主梳理”部分,在书上标注出相应的内容。
2、理解《自主学习与测评》的“史论共享”部分。
并用红笔划出重点。
【研学单】活动一:主干知识构建(检查预学)一、南昌起义1、条件: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2、概况: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3、意义:二、土地革命1、八七会议:(内容、意义)2、秋收起义:(经过、结果)3、工农武装割据:(初步实践、总结理论、扩大实践)4、反围剿斗争、成立政权三、红军长征1、长征的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2、长征的过程:(起止时间、大致经过)3、遵义会议:(内容、意义)4、长征的意义:活动二::材料一南昌起义之后,军队往哪里去的问题,没有得到正确的解决……所以南昌起义的军队没有与湘、赣的农民运动相结合,而南下向广东进发。
──贺龙《回忆“八一”南昌起义》(1)据材料一说明南昌起义虽然成功了,胜利果实并没有保存多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2)材料二中毛泽东认为“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能实现的根源是什么?材料三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因此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反对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的斗争,是反对党内具体的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这种斗争在全党内应该开展与深入下去。
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前言历史是什么【课程标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一定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
【预习目标】进一步了解历史,认识历史。
初步掌握常见的历史方法,认识历史思维的科学性、重要性。
【资料卡片】历史是什么历史学是世界观的运用学科,哲学领域的变化会影响历史学的变化。
艺术史是历史学科的一个分支,显然,艺术史受着历史学变化的影响,这样的情况就正如历史学严重地受着哲学的影响一样。
所以,了解艺术史应该对历史学的基本问题有所认识。
大多数人在没有历史学知识的情况下就可以讨论历史问题,一般说来,这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因为,历史感在我们的身上是天生的,我们对时间有体会,对发生过的事件有记忆,我们会按照自己现在的理解去复述甚至评价过去,这些精神活动都与历史研究有关,在那些有先天道德感和历史感的人那里,即便他们不是历史系毕业的学生,也会讲出精彩的历史故事,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启发性。
当然,作为知识系统,或者作为学科的历史对我们非常有用,因为,那些经典的历史故事与历史观念总是具有文明智慧的人的结果,他们对时间与对过去的陈述与判断具有启发性的价值,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我们对历史的认识。
可是,就学科意义上讲,随着哲学上的本质主义的衰落,很少有历史学家可以给出“什么是历史”的定义。
简单地说,从20世纪60年代之后,历史不再是一个稳定的人类事实的记录,历史的概念越来越模糊了。
既然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还是从中国汉字及其记载的一般经验出发,来了解“历史”这个词的基本概念。
简体字“历”的繁体写法是“歷”,这个字的基本含义是在丛林里“经过”,而“史”的基本所指是专管记录的官员。
将这两个字联系起来使用最早可能见于梁朝萧子显(487—537)所撰《南齐书列传第二十一鱼复侯子响传》,书中这样用道:昔闵荣伏痍,怆动坟园;思荆就辟,侧怀丘墓。
皆两臣衅结于明时,二主议加于盛世,积代用之为美,历史不以云非。
我们也在北齐《颜子家训》中见到这样的使用:“有史俊士、自许史学甚高。
专题一第四框国际组织概观【课前预习导读】一、学习目标1.了解国际组织的形成、发展及其分类;知道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认识其发挥的作用;认清我国在相关国际组织中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
2.引导和培养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认识和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审查和亲身参加政治生活的事例,增强学生关心国际事务、关心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和作用意识;培养国家观念,拓宽国际视野;明确自己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二、学习重点、难点:国际组织的作用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四、课前自主学习:1、国际社会的构成主要有那些?国际组织的分类有那些?2、国际组织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是怎样的?3、国际组织的一般机构有那些?各具有那些职能?4、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是什么?5、从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看,中国如何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高二政治学案第1 页(共 4 页)【课堂探究导学】探究一:p课本15你能说出其它一些国际组织的名称吗?探究二:p课本16以下是国际组织的主要特征。
请根据你的理解,找出左右两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连线。
探究三:p课本17填表说明下列国际组织的类型。
探究四:p课本18根据你的了解,在下列国际组织和他们的活动之间连线【知识小结】【试题演练】1、中国与欧盟同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双方的合作关系不断加强,从“长期合作关系”发展到“全面伙伴关系”,2003年又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简要说明我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原因和意义。
答:原因: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我国发展同欧盟的关系,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国家间的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中国发展与欧盟的关系符合双方利益,中国的和平崛起与欧盟的日益发展是双方关系不断发展的基础。
意义:①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919--1927)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 认识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和影响2. 理解中共一大3.了解国共合作之下的国民革命运动【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2.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共诞生的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预学单】1、完成《自主学习与测评》的“自主梳理”部分,在书上标注出相应的内容。
2、理解《自主学习与测评》的“史论共享”部分。
并用红笔划出重点。
【研学单】活动一:主干知识构建(检查预学)一、五四运动1919.5.41、原因:(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2、经过:两个阶段(时间、中心、主力、形式)3、结果:取得了初步胜利(表现)4、意义:性质、特点、作用、影响二、中共诞生1921.7.231、历史条件:(经济、阶级、思想、外因)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时间、地点、内容)3、意义: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三、国民革命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1、开始标志:1924 国民党“一大”2、高潮:北伐战争(时间、对象、结果)3、结果:失败(标志、原因、教训)活动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
—《张太雷文集》【材料二】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
—《中共党史资料选编》【材料三】五四时期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
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
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五四”运动研究综述》【材料四】‘‘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争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节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学质疑:①对照问题,认真阅读教材,用黑色或蓝色笔规范地标注知识,划出关键词句;②在活动单上用红笔标注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 ③用心记住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
1、(明太祖)曰:“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 阅读教材回答:(1)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丞相制度的废除有何影响?
(2)后来,明成祖设立了内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如何评价它?
(1)军机处设立于何时?(2)设立军机处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什么?(3)军机大臣有何职权?(4)军机处有哪些特点?有何作用? 左图所示的是清朝的军机处。
军机处是雍正初年为用兵西北而设置的,专门处理有关前线的奏报和颁布诏书。
屋内有一匾,匾上书“喜报红旌”。
(一)自学反馈:完成自学质疑部分
(二)知识建构
(三)点拨提升
1、归纳总结:
(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积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巩固统治。
消极:阻碍了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归纳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涵、发展过程、两对矛盾、两种趋势。
★
2、易错扫描
丞相早在明太祖时期就已废除,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都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和表现,对皇权不起制约作用。
三、巩固检测:
1、当看到某封建王朝的宰相处理全国政务的场景时,可以断定它不可能出现在()
A.明成祖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汉武帝统治时期
D.宋太祖统治时期
2、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帅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3、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4、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5、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制度进一步完善B.封建制度趋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