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下端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63例治疗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40.50 KB
- 文档页数:1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92218·经验交流·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临床疗效分析徐沛峰(徐州市肿瘤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摘要:目的研究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进行手术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根据Schatzker 分型将患者分为5类,并进行疗效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中,56例进行了5个月至2年的随访,优18例,良26例,可7例,差5例。
结论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提高膝关节功能,但应择恰当的手术时间,尽早处理合并伤,进行功能训练。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92.1860 引言随着工伤及交通事故的增多,胫骨平台骨折已成为骨科常见的疾病,由于膝关节为重要负重关节,且其复杂的解剖结构导致不尽早处理会引起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不稳等后遗症,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产生极大影响。
对此,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进行手术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的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收入我院的进行手术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膝关节CT、X线检查确诊为胫骨平台骨折,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器官及系统疾病患者、其他部位骨折患者及、严重肝肾疾病、无法耐受联合阻滞麻醉的患者。
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4~80岁,平均年龄63.2岁。
致伤原因:18例重物砸伤,35例交通事故,7例坠落。
35例闭合性骨折,10例开放性骨折。
42例新鲜骨折,3例陈旧骨折。
根据Schatzker分型[1]:19例Ⅱ型,8例Ⅲ型,16例IV型,12例V型,5例VI 型。
胫腓骨下段骨折的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分析目的观察胫腓骨下段骨折的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38例胫腓骨下段骨折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骨折全部愈合,下肢功能基本正常。
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标签:胫腓骨;锁定钢板;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现代交通的快速发展,交通事故不断增多,高能量损伤所致的胫腓骨下段骨折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
由于胫骨下段血供差,软组织菲薄,不能提供良好的血运及保护,故此类损伤处理不当易引起骨不连、畸形愈合、皮肤坏死、感染、关节功能受限等并发症。
现对2006年6月~2009年6月采用锁定钢板(Locking Compress Plate,LCP)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的38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8例,其中男25例,女13例。
年龄20~68岁,平均42岁。
交通事故致伤33例,重物砸伤5例。
开放性骨折12例(按Gustilo 分类:Ⅰ型2例,Ⅱ型6例,Ⅲ型4例),闭合性骨折26例(按AO分类:A型6例,B型16例,C型4例)。
胫腓骨双骨折35例,占92%。
1.2 手术治疗方法本组病例除6例因局部软组织肿胀严重于1周左右消肿后手术外,均于伤后8 h内手术。
采用联合阻滞麻醉,仰卧位,大腿中上段上充气止血带,以骨折为中心,于胫前沿胫骨前嵴偏外侧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显露、复位骨折端,尽量保留骨膜完整,用相应长度的解剖型锁定钢板及螺钉固定;沿腓骨下段骨嵴偏后侧切开,骨折复位后用腓骨远端钢板固定。
对严重的粉碎骨折或骨缺损的取自体髂骨植骨。
分层缝合切口,胫骨切口下置硅胶管引流1枚。
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抬高患肢,指导患肢屈伸活动,48 h内拔除引流管,12 d拆线。
术后每月复查X线片至骨折愈合后,可扶拐下地,逐渐负重行走。
2 结果本组38例患者,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8个月,无一例出现皮肤坏死、骨折不愈合或内固定物松动、断裂。
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杨侠坤【摘要】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疗效。
方法 73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 按照不同固定方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
观察组患者接受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 对照组患者予以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改善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6、12个月, 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89.8±12.7)°、(121.3±14.9)°, 均高于对照组的(72.1±6.8)°、(104.8±5.7)°,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33、6.15, P<0.05)。
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优良率为92.1%, 高于对照组的6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3, P<0.05)。
结论 应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效果显著且安全, 有利于改善其术后膝关节功能。
【关键词】 股骨干粉碎性骨折;闭合复位;切口复位;髓内钉内固定DOI :10.14164/11-5581/r.2017.10.017Analysis of clinical effect by closed reduction and incision open reduction for intramedullary nail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mminuted femoral fracture YANG Xia-kun. Chaoan District People ’s Hospital, Chaozhou 515638, 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by closed reduction and incision open reduction for intramedullary nail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mminuted femoral fracture. Methods A total of 73 patients with comminuted femoral fracture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fixation measures into observation group (38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5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losed reduction for intramedullary nail internal fixa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incision open reduction for intramedullary nail internal fixation. Comparison was made on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oper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fracture healing tim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improvement in knee joint function and range of mo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oper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ess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and shorter postoperative fracture healing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In 6, 12 months of follow-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knee joint range of motion respectively as (89.8±12.7)° and (121.3±14.9)°, which were all higher than (72.1±6.8)° and (104.8±5.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7.33, 6.15,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good rate of knee joint function improvement as 92.1% than 68.6%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4.43,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closed reduction for intramedullary nail internal fixationin treating comminuted femoral fracture shows excellent effect and safety, and it is helpful for postoperative knee joint improvement.【Key words 】 Comminuted femoral fracture; Closed reduction; Incision open reduction; Intramedullary nail internal fixation作者单位:515638 潮安区人民医院目前交锁髓内钉技术主要有两个方面, 即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两种固定方法, 二者在临床应用中也表现出各自的优缺点, 其适应症也存在差异[1-3]。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马健【摘要】目的探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01-12抚顺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使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43例使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痂出现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痂出现时间分别为(50.1±17.3)min,(150.5±40.1) mL,(14.7±1.2)d,(38.4±6.0)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痂出现时间分别为(74.2±10.8)min,(190.3±37.4)mL,(20.3±1.1)d,(47.5±5.1)d,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骨痂出现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个月进行疗效评估,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38%,对照组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6.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年(卷),期】2016(025)006【总页数】2页(P609-610)【关键词】解剖钢板内固定;空心加压螺钉;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评价【作者】马健【作者单位】113006 抚顺市中心医院骨外科【正文语种】中文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内骨折,高能量损伤所引起的胫骨平台骨折常致平台压缩、塌陷和劈裂,严重影响关节功能,临床治疗上非常困难[1]。
手术治疗目前已成为该类骨折的首选,其目的是为了使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并进行稳定的固定,以便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从而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2]。
胫骨下段骨折患者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胫骨下段骨折患者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2例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胫骨下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该病通常是由于胫骨中下段血管分布稀少、创伤、手术等原因导致骨膜剥离从而对血液供应产生影响,造成骨折不连接而引起的[1]。
患者多伴有腓骨骨折、皮肤软组织损伤等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我院为提高胫骨下段骨折的治疗效果,对收治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取的是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2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男29例,女13例,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63岁,平均年龄35.8岁。
骨折原因:18例患者为交通事故伤,7例患者为跌伤,9例患者为重物砸伤,8例患者为高处坠落伤。
其中24例患者为开放性骨折,18例患者合为闭合性骨折。
以ao分类为依据,6例患者为b1型,5例患者为b2型,12例患者为b3型,12例患者为c1型,7例患者为c3型。
1.2方法术前准备:对局部软组织条件较差的患者要先给予其骨牵引治疗,在患者消肿后再行手术治疗;对于闭合性骨折患者可先给予其石膏托外固定抬高,并对其行脱水剂消肿治疗;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要先给予其彻底清创治疗,观察一到两周,若患者无伤口感染现象则给予其内固定治疗。
手术方法:手术入口取患者胫骨前侧,并切开适当的纵行切口,从而对骨折下端进行充分暴露。
切开时要尽可能的对骨折两端和对侧骨膜进行保留,同时还要尽可能的保留骨片上的附着组织,从而促进患者骨折愈合。
对于较大蝶形、长斜形、螺旋形骨块要先利用加压钢丝或螺旋丝行有限内固定治疗;针对骨折端的小碎骨片,可在骨折复位时行碎片压迫固定,从而避免骨缺损现象发生,如果需要可取自体松质骨植骨。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干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率分析摘要目的:评价胫腓骨骨干骨折采取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对比并发症率。
方法:以本院骨科收治的82例胫腓骨骨干骨折患者为例,通过方便抽样法进行分组,各组有41例。
对照组行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分析治疗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较低,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较早,术中出血量较少,HSS评分较低,P<0.0。
结论:给予胫腓骨骨干骨折患者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具有显著效果,可显著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值得临床采纳及应用。
关键词:闭合复位;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胫腓骨骨干骨折;效果;并发症率胫腓骨骨干骨折为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与闭合性型胫腓骨骨折,临床主要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进行治疗。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时,能够有效保证骨膜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进而保证骨折端良好的血运,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恢复,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率[1]。
但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有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两种方式,究竟何种复位方式更具有效果,目前临床并无明确说法。
本研究选择我院骨科治疗的82例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实施评价,具体内容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骨科治疗的82例胫腓骨骨干骨折患者为探究对象,时间为2019年4月-2020年4月,采取方便抽样法实施分组,分别是研究组、对照组,各组纳入41例。
研究组中有22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是24-75岁(均龄49.57±25岁)。
对照组中有20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是25-74岁(均龄49.56±2.43岁)。
经对两组一般情况分析后确定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行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骨折端定为中轴点,沿着患腿外侧取长度为6cm的切口,充分暴露骨折处并在X线指导下调整复位骨折处,对胫骨结节处实施结扎、扩髓治疗,将适宜的交锁髓内钉置入骨髓腔内,通过骨折端将交锁髓内钉打入远端髓腔内。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应用于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探析王宁宁【摘要】目的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应用于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照组实施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术中出血量、正常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总有效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操作便捷,并发症少.【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8(009)004【总页数】2页(P56-57)【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作者】王宁宁【作者单位】吉林市中心医院骨科创伤一组,吉林吉林 132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在临床上,胫腓骨遭受较大冲击力时,其下段可发生粉碎性骨折[1-2]。
此类骨折合并血管及软组织损伤严重,复位困难。
我院积极开展了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术式研究,以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比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5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56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患者纳入研究。
所有患者经由X线确诊,同时排除合并颅脑损伤、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出血、感染等不宜入组研究的类型。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
观察组男45例,女33例,年龄为19~66岁,平均(40.1±11.2)岁,其中交通事故伤58例,高处坠落伤20例,AO分型为B型49例,C型29例。
对照组男46例,女32例,年龄为18~68岁,平均(41.1±10.2)岁,其中交通事故伤59例,高处坠落伤19例,AO分型为B型51例,C型27例。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硬膜外麻醉后,在小腿外侧骨折处作3~5 cm纵向切口,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
清理创面。
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的疗效观察目的评估切开复位、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纳入我院接受髓内钉固定的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患者56例,其中切开复位19例,闭合复位37例。
对比了两组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
结果所有的骨折最终均愈合,成角5°的成角定义为对线不良。
2 结果纳入患者的基线资料,见表1。
两组患者均无血管或神经损伤。
开放复位的指征包括:10例患者出现髓腔内皮质骨块阻塞;7例患者闭合无法获得或维持满意的复位位置;2例患者切开复位的原因不明,见表2。
在骨折不融合和感染率方面,两组无差异。
在末次随访时,无病例出现对位不良。
3 讨论胫骨干骨折是最常见的长骨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往往需剥离骨膜,影响骨折断端血运,最终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感染、骨不连的风险[1-2]。
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可以避免骨折端周围的软组织剥离,并成为了大多数胫骨干、部分干骺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策略[3-4]。
大多数医生倾向于闭合间接复位技术,在不破坏局部软组织的情况下纠正骨干短缩、对线和旋转畸形。
间接复位技术在保护骨折周围软组织的同时,可以在置钉之前恢复胫骨的长度及对线,纠正旋转畸形。
因为保护骨折端的软组织非常重要,许多学者认为应尽量避免使用切开复位技术[1]。
然而,胫骨干骨折复位不良会影响治疗的临床效果。
在针对家兔的动物实验中,已经证实非解剖复位可影响骨折的生物力学,骨皮质连续性是骨折愈合的最大影响因素[5]。
最近的临床研究也证实,缺乏骨皮质连续性是胫骨干骨折再手术的三个危险因素之一[6];骨皮质连续性<50%的患者再手术风险是对照人群的8.3倍;因而作者强调,作为医生可以控制的因素,复位质量非常重要性[6]。
另一项研究认为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时,可安全应用经皮复位技术[8]。
Bishop 等[9]比较了闭合与切开复位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结果,认为两种治疗策略的感染率和骨折愈合率无差异。
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解剖钢板治疗严重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8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资料。
结果随访时间7~1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4~6个月。
本组患者均获随访,优良率达87.5%。
结论骨科外科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良好的内固定,尽可能降低对骨折块的血运破坏,保护关节结构,早期恰当的功能活动,可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关键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内严重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如选择和处理不当,常留有并发症,如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强直、膝内外翻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和工作[1]。
我科近年采用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
年龄17~54岁,平均37.5岁。
左侧3例,右侧5例。
伤后至手术时间4~8 d。
2 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全部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
根据术前X线及临床检查判断,取膝关节外侧或内侧切口进路,对于C型骨折患者可以选择膝关节前正中切口。
切开关节囊,检查半月板,如果发现没有损伤或仅仅是周围剥离,就需要保留半月板。
切开连在半月板上的冠状韧带,掀起半月板,露出塌陷的关节面,暴露骨折断端,将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复位后用髂骨植骨填充,当胫骨平台关节面达到平整后,安放解剖型钢板,用螺钉旋入加以固定后,再逐层关闭切口。
对于术前检查发现及术中所见到的韧带及半月板损伤要分别给予缝合修复,也就是说依据损伤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给予缝合固定,或修补及切除;十字韧带及侧副韧带损伤者也应采取同样措施修整。
术后放置负压胶管,根据引流量选择拔除时间,一般在术后20~46 h后。
3 结果本组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13个月。
术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生骨不连及延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6个月。
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步骤1. 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步骤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胫骨骨折,尤其是那些严重骨折需要内固定的患者。
本文将从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步骤、术后护理和风险等方面进行全面探讨,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手术过程及相关知识。
2.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准备工作。
首先是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骨密度检测、X光片拍摄等,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能够承受手术的刺激。
还需要进行术前的心电图检查、血液检查以及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骨折的具体情况。
3. 手术步骤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手术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麻醉、切开、复位、内固定和缝合。
首先是麻醉,由麻醉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然后是切开,外科医生会在骨折处进行切开,以露出骨折部位。
接下来是复位,外科医生会将骨折部位进行复位,以恢复正常的骨骼结构。
随后是内固定,外科医生会使用骨板或钢钉等材料固定骨折处,以保持骨折的稳定。
最后是缝合,外科医生会将切开的伤口进行缝合,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4.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对于手术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在手术后,患者需要在医院接受一定的观察和治疗,以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在出院后,患者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和定期复查,以确保骨折能够良好愈合。
5. 风险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虽然能够有效治疗骨折,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例如手术感染、伤口愈合不良、内固定材料的排斥等。
在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的风险告知,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6.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骨折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然而,手术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在进行手术决策时需要慎重考虑。
患者在术后的康复训练和治疗同样重要,对于手术的最终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