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4 试种一粒籽 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3
4试种一粒籽教学目标:1.从认识种子开始,知道生命的奇妙。
2.学习多种方式认识种子,试着学种一粒籽3.在认识种子,试种一粒籽的过程中,懂得珍惜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命。
教学重难点:1.从认识种子开始,知道生命的奇妙。
鼓励学生克服心理尝试新鲜事物。
2.学习多种方式认识种子,试着学种一粒籽。
教学准备:展台、课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多种方式认识种子,试着学种一粒籽教学过程:一、感受生命奇妙1.师播放视频【种子萌芽生长过程】:春天,万物复苏,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段生命的奇妙旅程吧。
学生看完之后,师:在这段视频中你知道了什么?师:一颗小小的种子有如此的神力,可以破土而出发芽开花结果。
唐代诗人李绅《悯农》中有一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这个世界因为有了种子,就有了无数生命的诞生,你们想进一步了解这些神奇的种子吗?2.认识种子(1)师:你能给大家介绍一种你认识的种子吗?(2)老师介绍种子【PPT展示】:老师也想给你们介绍几种:柳絮中的小黑子儿是柳树的种子;杨树也是一样;西红柿的种子是很小很小的颗粒;黄瓜籽是老黄瓜的种子;萝卜的种子是萝卜开花后结籽。
(3)小组合作进一步认识种子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你用什么方式认识的种子?(4)展示指名学生说,例如吃的零食有种子;我们的主食也是种子加工的;吃的水果;书上看见过的;网上查询的;问的长辈……学生介绍认识的种子,比如:大米、黄豆、橘子籽二、计划试种1.揭示课题师:生活真奇妙,不问不知道,小小一粒籽,长成大苗苗。
孩子们,我们也来试种一粒籽好吗?板书课题:试种一粒籽。
2.计划试种(1)出示老师种的白菜的视频(2)分小组说说如果我们要试种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写出你们的计划(3)展示计划三、课堂小结教师:孩子们,接下来就请大家好好准备,试种一粒籽,看看哪些小组最有心做好这件事儿。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通过试种养成仔细观察、认真记录、耐心呵护的做事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回顾试种的经过,感受生命的萌发1.师播放亲自试种的过程视频:师:在这次试种中我的体会是:蒜苗刚开始5天之内只是添水,5天之后每隔7天换一次水。
第4课试种一粒籽(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试种一粒籽》是小学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4课。
本单元围绕“让我试试看”这个中心,分为两个主题:尝试做事和快乐做人。
本课正是通过学习种植整合整个单元,以点及面,尝试去做一件具体的事情,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敢于挑战、勇于尝试,循序渐进,因势利导,促成学生在做事中学做人。
本节课学习的是第一课时,教学重在结合我国正值春季这一种植的大好时节,引导学生学习多种方式认识种子,激发学生发现生命奥秘的好奇心,并进一步尝试种植活动,体验尝试活动带来的成长与收获。
难在引导学生在认识种子,试种一粒籽的过程中,初步掌握种植方法,懂得珍惜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命。
二年级的学生可能听说过、看到过关于种植的事,但大多数学生还没有亲自尝试过。
他们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也有积极参与实践劳动的意愿。
因此本活动内容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但毕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自然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所以本课教学活动要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同时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种植活动,正确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掌握种植的简单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以期获得自我的成长。
二、教学目标(一)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种子的特点及培育种子的方法,激发学生发现生命奥秘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尝试自己播种的愿望。
(二)通过组织学生亲自收集、种植、观察等活动,亲历植物成长过程,感受生命的神奇,以及收获的不易。
(三)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坚持的品质,懂得珍惜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命。
教学重难点:重点:1.激发学生播种的兴趣,学会合理种植和科学观察。
2.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坚持的品质。
难点:了解种植步骤,学会种植一粒籽。
三、教学准备(一)学生搜集种子,并完成“我的种植计划”(二)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板贴,搜集资料,花盆、土壤、部分种子、果实喷壶、简单工具。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入话题1.谈话:你喜欢什么蔬菜和水果呢?你喜欢什么花儿呀?2.思考:你知道这些水果、蔬菜、鲜花都是怎么来的吗?3.老师总结:它们是由种子生长出来的。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试种一粒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试种一粒籽》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四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生参与种植活动,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成长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浅显易懂的文字,引导学生认识种子、土壤、水分、阳光等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以及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植物,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植物生长的具体过程,以及生命成长的艰辛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知识充满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生长的基本过程,认识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种子生长的基本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教学难点:理解生命成长的艰辛,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实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植物的生长过程。
2.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以情促知,引导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艰辛,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种植材料:如种子、土壤、花盆等。
2.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如植物生长的过程、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等。
3.准备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和环节。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植物的生长过程吗?然后展示一些植物生长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种子在土壤中如何吸收水分、阳光和养分,以及如何破土而出,成长为植物。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4 试种一粒籽》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试种一粒籽》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过程、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于种子的生长过程和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掌握种子的萌发过程,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过程,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
2.教学难点: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种子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种子生长的小动画,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学习种子结构:教师展示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的各部分名称和功能。
3.探究种子萌发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记录实验结果。
4.学习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
5.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并进行汇报。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种子生长过程和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7.课堂拓展:鼓励学生课后种植一颗种子,观察其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4试种一粒子》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试种一粒子》是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一位小学生尝试种植一粒种子的过程,教育学生要有耐心、恒心和勇气,学会承担责任和面对挫折。
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仍在逐步发展中。
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感知世界。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其中的道理,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其中的道理,学会承担责任和面对挫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形成积极的责任感,懂得关爱他人,乐于奉献,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其中的道理。
2.教学难点: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承担责任和面对挫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课文道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种植工具(如种子、花盆等)。
3.相关阅读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责任的思考。
如:一位同学不小心打翻了水杯,污染了旁边的同学的书本,这位同学积极承担责任,主动帮助清理并赔偿损失。
引导学生谈论:什么是责任?为什么要承担责任?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试种一粒子》,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其中的道理。
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是如何解决的?引导学生回答,并总结承担责任和面对挫折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颗种子和花盆,让学生尝试种植。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让我试试看第4课试种一粒籽【教学目标】•1.从认识种子开始,知道生命的奇妙。
•2.学习多种方式认识种子,试着学种一粒籽。
• 3.在认识种子,试种一粒籽的过程中,懂得珍惜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命。
【教学重点】•.从认识种子开始,知道生命的奇妙。
学习多种方式认识种子,试着学种一粒籽。
【教学难点】•懂得珍惜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命。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观看视频《奇妙的种子》,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一颗小小的种子如此奇妙,可以破土而出,长出大大的果实。
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一诗中写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世界因为有了种子,才有了无数生命的诞生,你们想了解一下这些神奇的种子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悟生命的奇妙吧。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
【新课教学】(一)奇妙的生命>【说一说】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如果种下一粒种子,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观看图片故事花生的成长过程。
(我们常吃的花生米原来是种子。
没想到种下一粒花生米,能长出这么多新花生来。
)•观看图片向日葵的成长过程。
(向日葵的种子是我们常吃的瓜子。
)>【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种子呢?•蒲公英种子、柳絮是柳树的种子、莲子是荷花的种子……•我吃草莓时,看到草莓上的小颗粒是草莓的种子。
•我们吃的石榴籽就是石榴的种子。
>【知识窗】生命真的很神奇,一粒小小的种子可以长出丰硕的果实。
•生活真奇妙,•不问不知道。
•小小一粒籽,•长成大苗苗。
(二)我也来种一粒籽›【观看视频】我与来种一粒籽。
>【想一想】种植要做哪些准备呢?•1.决定要种什么;•2.向长辈、老师请教种植方法,也可以实地观察、网络搜索等;•3.制订详细计划;•4.准备种子、工具等。
>【活动园】小猴学种植。
想一想,小猴为什么没有种植成功呢?•播种只是第一步。
此外,还要细心地呵护,勤除草,适时施肥、浇水,才会有收获哟!【温馨提示】种植很辛苦,我们平常的生活当中应该珍惜粮食、爱护花草树(三)我们的收获>【活动园]一周过去了,你种的种子怎么样了?一定有很多体会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4 试种一粒籽》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试种一粒籽》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体验种植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教材以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从生活中汲取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养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种植的机会较少,对种子生长的过程了解不多,因此,本节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感受种植的乐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知道种植需要耐心和细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种植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生长过程,种植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耐心等待、细心观察的态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手段,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生长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出示种子发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种子生长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讲述一个种植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种植的乐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种植需要哪些条件,如何种植。
4.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种植实验,亲身体验种子生长的过程。
5.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种植的步骤,强调耐心和细心的重要性。
6.实践环节:学生回家后,自行种植一颗种子,观察其生长过程,并记录在观察日记中。
7.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分享种植心得,总结种植的乐趣和收获。
8.拓展延伸:教师出示其他种植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照顾植物。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种子的生长过程:1.种子发芽2.生长出叶子3.开花结果种植的要求:1.耐心等待2.细心观察3.用心照顾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种植实验的参与度。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道德与法治《4 试种一粒籽》集体备课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试种一粒籽》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种子的生长过程,理解生命的可贵,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种子和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种子的生长过程缺乏系统的认识,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可能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理解生命的可贵。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植物生长过程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种子生长过程的认知。
2.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过程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实践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种子、植物、观察记录表等教学物资。
2.教师提前种植植物,观察并记录生长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种子生长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种植的植物,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种植种子,并观察记录生长过程。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观察记录,讨论种子的生长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种子生长过程的知识,强调生命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培养生命意识。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观察记录任务,要求学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种子生长过程的关键信息。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共计50分钟。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4《试种一粒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试种一粒籽》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种植的过程,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学会珍惜。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种植有一定的了解,他们曾经在课堂上学习过植物的生长过程,但种植实践活动较少。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但耐心和毅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粮食的珍惜程度有待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种植的过程,体验劳动的乐趣。
2.培养学生耐心和毅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粮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种植的过程,体验劳动的乐趣。
2.难点:培养学生耐心和毅力,使学生认识到粮食的珍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种植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种植的乐趣。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种植,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种植工具:如铲子、水桶等。
2.准备种子:如豆子、菜籽等。
3.准备种植场地:如花盆、菜地等。
4.准备相关资料:如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对种植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种植工具和种子,介绍种植的步骤,让学生对种植过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种植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4.巩固(5分钟)学生相互交流种植心得,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种植过程的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种植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辛苦,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种植过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粮食。
第4课《试种一粒籽》教学设计课题:试种一粒籽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及生命成长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2. 能力目标:(1)通过动手种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观察、思考,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种植活动,让学生体验种植过程中的喜悦,树立细心观察、坚持不懈、勇于尝试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种植一粒种子,了解种子发芽和生长的条件,体验劳动带来的收获感。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总结出种子发芽所需的基本条件。
(2)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观察力,能够坚持记录种子生长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PPT课件展示种子发芽生长的不同阶段。
(2)各种种子((如绿豆、花生、豌豆等)、花盆、泥土、洒水壶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1)准备好小花盆、种子和泥土。
(2)提前阅读有关植物生长的科普读物,了解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创设情境,引发兴趣:教师首先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粒小种子,它们看起来不起眼,可是你们知道吗?它们能变成什么呢?”紧接着,教师出示几种常见植物的图片,如绿豆、向日葵、花生等,并提问:“这些植物都是从一粒小小的种子长出来的,你们想知道它们是怎么生长的吗?”2. 播放视频,感受生命的力量:播放一段关于种子发芽的短视频,展示从种子埋入土中到破土而出、长成小苗的整个过程。
通过这段生动的视频,初步让学生感受到种子的神奇生命力。
教师再次提问:“看完视频,你们觉得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呢?”3. 揭示课题,引出新课: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揭示今天要学习的课题:“今天,我们要一起亲手试种一粒小种子,来看看它是如何发芽和成长的。
”(二)、新授环节(30分钟)1. 认识种子及其发芽条件:(1)种子的种类:教师展示几种不同的种子,如绿豆、豌豆、向日葵种子等,提问学生:“你们认识这些种子吗?谁能告诉我它们分别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讨论,教师为学生简单介绍不同种子的外形特点及它们将来会长成什么植物,增加学生对种子的了解。
4 试种一粒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种植步骤,学会合理地制作观察时间表,做到认真观察,耐心等待。
2.情感与态度
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持之以恒的做事态度。
3.行为与习惯
通过试种一粒籽,养成认真观察、坚持不懈的良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片、观看视频、讲故事和调查讨论,了解种植步骤,感知生命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学会合理地制作观察时间表。
(2)养成认真观察、坚持不懈的良好习惯。
2.难点:了解种植步骤,学会如何种植一粒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课件。
2.提前种下的小苗。
学生准备: 1-种子若干。
2.搜集有关农民耕种、施肥、生产、收获粮食的资料、图片、文字。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课件出示《小猴学种植》的故事情节)小猴子最喜欢吃桃子,便想着种一棵桃树。
都过去十天了,怎么还没有发芽呢?小公鸡告诉他:“桃核要在水里泡几天再暴晒,壳裂了,才能下种。
”小猴子嫌种桃子太麻烦,决定种西瓜。
几天过去了,小猴子发现长出了小瓜苗,心想这下可有西瓜吃了,高兴极了。
可是过了几天,连个小西瓜也没有结。
牛爷爷告诉他:“播种只是第一步。
此外,还要细心地呵护,勤除草,适时施肥、浇水,才会有收获哟!”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西瓜是怎么来的吗?
3.生l:地里长的。
生2:瓜农伯伯种出来的。
......
|4.师:孩子们,一粒小小的种子种下去,要经过除草、施肥、浇水等过程才会结出果
实,真的很神奇。
【设计意图:以故事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问题“西瓜是怎么来的”引入,能够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深入探索问题。
】
二、奇妙的生命
1.师: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试着种下一粒种子,|让它和我们一起成长。
那么,你们打算种什么种子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师:你们想一想还可以种什么呢?
4.学生讨论交流。
5.(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图片)师: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6.生l:我们常吃的花生原来是种子,一粒花生米能长出许多新花生米。
生2:原来柳絮是柳树的种子。
生3:一斤多重的大萝卜,就是这些比芝麻还小的种子长成的。
7.师:看来,生命真的很神奇,一粒小小的种子可以长出丰硕的果实。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打算种什么种子,激发学习兴趣,体验生命的奇妙。
】
三、我也来种一粒籽
1.师:同学们,我们也来种下一粒种子吧,你们知道种植前要做哪些准备吗?
2.学生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我的种植计划”)师:下面,让我们根据自己做好的计划,回家去种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写种植计划,锻炼动脑动手能力。
】
四、我们的收获
1.师:一周过去了,你们种的种子怎么样了?一定有很多体会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种植故事。
2.生l:这是我种的土豆的照片。
瞧,土豆苗多可爱啊!
生2:爷爷说不能天天浇水,也不能心急。
生3:花生苗的力量真大呀,能把好大的土疙瘩顶起来!
生4:我自己种的蒜苗都舍不得吃。
3.(课件出示教材第l7页“我的种植日记”)师: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4.生:日记中的主人翁因看到种了3天的葵花子还没发芽而心急。
5.(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植物成长记录图》)师: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6.学生讨论交流。
7.师:的确,我们在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中不能心急,要认识到一粒种子的生长过程和我们的生长过程一样,需要经过耐心地等待,才会发芽、成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种子发芽的过程是一个耐心等待的过程,从而明白要细心地呵护每一个小生命。
】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种植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种植过程中要细心地呵护、耐心地等待。
同时,我们发现学习也是如此,经过长期积累才会进步。
因此,我们要像种子一样,积聚力量,突破自我。
板书设计
奇妙的生命
试种一粒籽我也来种一粒籽
我们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