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MP生产过程中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措施评估

GMP生产过程中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措施评估

GMP生产过程中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措施评估
GMP生产过程中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措施评估

*****制药有限公司系统风险评估报告

生产过程中污染

与交叉污染控制措施评估报告

编号:

一、概述

我公司自2004年通过GMP 认证至今已近十年,各项措施已不断完善。做为GMP 的宗旨之一的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措施,是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的主要工作之一。现行的生产过程中的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的措施是以前按照一种自发的风险降低的理念进行设计的,按照新版GMP 引入的风险管理的原则,这些措施的有效性需要进行评估,另外,按照风险管理的理论,还需要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能引起污染和交叉污染的环节进行评估和控制。 二、风险评估的流程与依据

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我公司《风险管理规程》MZ-ZL-SMP-003规定,按以下程序进行控制。

三、风险评估工具选择

由于该项目的系统性较强,包含了较多个子项目和诸多影响因素,且各子项目的风险程度可通过其失败后的影响进行评价,故选择使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来进行评价。

该评价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严重性(S):风险对环境、产品的污染、危害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四个等级,描述如下:

2.发生的可能性(P):评估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根据积累的经验、硬件软件保障水平或其他可能的评价来确定。可分为四个等级,描述如下:

3.可检测性(D):潜在风险发生或造成危害前,检测、发生的可能性。分为四个等级,描述如下:

4.RPN(风险优先系数)计算,即将严重性、可能性和可检测性的等级分值相乘的积:RPN=S×P×D

高风险定义:当RPN系数大于16时为高风险,此风险为不可接受风险,必须尽快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水平。

中等风险定义:当RPN系数介于9-16时(含16)为中等风险,此风险需控制的等级,应在生产过程中予以注意并予以改进。

低风险定义:当RPN系数不大于8时为低风险,此风险为可接受风险。

关于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新版)

关于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一、噪声的防护措施 1、工程项目在开工之前,项目部向成都市新都区城监支队环保监察大队申办噪音监测委托手续。 2、尽量避开夜间施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电锯一般夜间使用时间不超过21点。在条件改善的情况下,将电锯采取隔离(如放置于室内和采用必要的围挡)措施。 3、对振动器施工的过程,做好技术交底,避开与钢筋和钢模接触,减少空振,以降低噪声。 4、上下电梯严禁呼叫,严禁敲打钢管,必须安装呼叫电铃。 5、在清理料斗及车辆时,采用铲、刮,严禁随意敲打制造噪音。 二、生产、生活污水的处理 1、生产污水必须经三级沉淀后再排出。 2、在设置厕所时,必须按要求设置化粪池,不允许将污水直接排入城市地下水网。

粉尘环境安全防护六大措施

编号:SM-ZD-52540 粉尘环境安全防护六大措 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粉尘环境安全防护六大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粉尘作业时,粉尘污染严重,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起到防尘降尘的作用。 1.工艺措施 (1)避免选用危害较大的原材料或生产工艺路线,是消除和减少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 (2)改革工艺设备和工艺操作方法,采用新技术。 (3)工艺设备和生产流程的布局应使主要工作地点和操作人员多的工段位于车间内通风良好和空气较为清洁的地方,有严重粉尘污染的工段应放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2.密闭措施 密闭尘源,使生产过程管道化、机械化、自动化,是防止粉尘外逸的有效措施,还可以大大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避免粉尘与人体直接接触,达到防尘目的。 3.湿式作业

这是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防尘措施,在生产和工艺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首先考虑采用。如将物料的干法破碎、研磨、筛分、混合改为湿法操作,在物料的装卸、转运过程中往物料上加水,可以减少粉尘的产生和飞扬,在车间内用水冲洗地面,墙壁、设备外罩、建筑构件,能有效防止二次扬尘。 4.建筑措施 建筑的合理设计,不但能减少防尘投资,而使防尘效果显著增加。它主要包括厂房的位置、朝向、平面形式和剖面设计等。 5.洒水除尘 这是一种应用广泛、效果较好的技术措施。随着近年来技术水平的提高,各行业洒水除尘设备的改进更新,洒水喷枪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很多粉尘污染严重的地区,如煤场,大多开始使用水雾喷淋降尘的方法来实现除尘效果。 6.个人安全防护措施 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按规定佩戴符合技术要求的防尘口罩、防尘面具、防尘头盔、防护服等防护用品,这也是防

生产过程防止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管理规范流程

生产过程防止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管理规程目的:建立防止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管理规程,规定了在药品生产活动过程中防止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管理容和要求 适用围:适用于药品生产活动过程中防止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管理 职责:生产技术部、质保部、车间对实施本规程负责 容: 1.定义 1.1污染:在生产、取样、包装或重新包装、贮存或运输等操作过程中,原辅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成品受到具有化学或微生物特性的杂质或异物的不利影响。 1.2 交叉污染:不同原料、辅料及产品之间发生的相互污染。 1.3混淆:在生产或包装的过程中,误将一种或一批物料当成了另一种或另一批物料进行使用、操作。 1.4 差错:在生产过程中,因为计量器具未调试到位、或计量方式不正确、或计数不准确而造成的错误 2. 产生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原因 2.1 人员:操作人员患有传染病、皮肤病等,或未接受卫生方面的培训,未按要求穿戴工作服,行为不规、人员带来外部污染,生产人员未按工艺规程和SOP要求操作,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量过大,操作中随意性大等。 2.2 设备:表面不光洁、平整,材质不稳定,不易清洁,设备选型不合理,维修、保养不及时,没有定期验证或没有保持验证状态。生产中使用的设备、容器无状态标志,清场不彻底等造成混淆。 2.3 物料:购进的原辅料本身质量不好,或在运输、贮存、检验取样、配料过程中造成污染。原辅料微生物指标超限。原辅料、包装材料、半成品、中间体等无明显标志,放置混乱,散装或放在易破损的包装中,印刷性包装材料管理不善等。 2.4 文件:文件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无复核、监控,发现问题未及时查找原因等,特别是配料、包装等重要部门管理不严格。 2.5 环境:厂房设计不合理,生产环境如空气中粒子过多,车间地面、墙壁、天花板等不平整、易脱落、长霉、消毒不严格等造成污染。 2.6 清洁:清洁效果不能保证微生物除去水平及残留限度,清洁剂残留、消毒剂效果不能保证;生产结束后不及时清洁清场等造成污染。

GMP生产过程中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措施评估

*****制药有限公司系统风险评估报告 生产过程中污染 与交叉污染控制措施评估报告 编号:

一、概述 我公司自2004年通过GMP 认证至今已近十年,各项措施已不断完善。做为GMP 的宗旨之一的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措施,是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的主要工作之一。现行的生产过程中的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的措施是以前按照一种自发的风险降低的理念进行设计的,按照新版GMP 引入的风险管理的原则,这些措施的有效性需要进行评估,另外,按照风险管理的理论,还需要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能引起污染和交叉污染的环节进行评估和控制。 二、风险评估的流程与依据 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我公司《风险管理规程》MZ-ZL-SMP-003规定,按以下程序进行控制。 三、风险评估工具选择 由于该项目的系统性较强,包含了较多个子项目和诸多影响因素,且各子项目的风险程度可通过其失败后的影响进行评价,故选择使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来进行评价。

该评价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严重性(S):风险对环境、产品的污染、危害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四个等级,描述如下: 2.发生的可能性(P):评估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根据积累的经验、硬件软件保障水平或其他可能的评价来确定。可分为四个等级,描述如下: 3.可检测性(D):潜在风险发生或造成危害前,检测、发生的可能性。分为四个等级,描述如下: 4.RPN(风险优先系数)计算,即将严重性、可能性和可检测性的等级分值相乘的积:RPN=S×P×D 高风险定义:当RPN系数大于16时为高风险,此风险为不可接受风险,必须尽快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水平。 中等风险定义:当RPN系数介于9-16时(含16)为中等风险,此风险需控制的等级,应在生产过程中予以注意并予以改进。 低风险定义:当RPN系数不大于8时为低风险,此风险为可接受风险。

防尘防污染方案措施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一扬尘防止措施 1.建筑施工扬尘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源头之一,为了控制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环境,结合工地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施工现场控制扬尘污染实施方案。 2.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环境保护体系,明确体系中各岗位的职责权限,规定相应的工作程序,对所有参与体系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3建立并执行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检查、奖罚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工地组织抽查。对成绩突出的应根据奖罚制度进行奖励,对表现较差的单位或个人应给予处罚或批评。 4工地脚手架外侧、物料提升机外侧必须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封闭高度要高出作业面1.5米以上并定期清洗保洁。 5施工现场出入口地面实行硬化,场内道路和作业场地按规定进行硬化处理。 6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细颗粒散体材料,安排在库内存放或严密遮盖,运输时要防止遗洒、飞扬,卸运时采取码放措施,减少污染。 7建筑材料、构件、料具应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划定的区域内堆放,

水泥、石灰粉必须在库房存放或严密遮盖,砂、石等散体建筑材料和土方要采取表面固化、覆盖等防扬尘措施。多余土方及时清运出场。 8施工现场建立保洁制度,有专人负责保洁工作,做到工完场地清,配备洒水设备及时洒水清扫,喷淋压尘、降尘。 9严禁在施工现场排放有毒烟尘和气体,不得在施工现场熔融沥青,应符合环保要求。 10施工现场设置垃圾站存放施工垃圾,施工垃圾按照有关市容和环境卫生的管理规定及时清运到指定地点 11 清理高空建筑施工垃圾,采用容器吊运,严禁凌空抛洒,清理垃圾过程中适量洒水降尘。 12工地出入口设置车辆冲洗、排水设施。驶入建筑工地的运输车辆必须车身整洁,不得污染道路,运输车辆经冲洗干净后驶出建筑工地,必须有遮盖和防护措施,防止建筑材料、垃圾和尘土飞扬、洒落和流溢。 13出现四级以上的大风天气时禁止进行土方和拆除工程施工。在大风天气,采取喷水等措施控制现场的扬尘 14现场设计排水网络,废水、雨水、生活污水经沉淀后排入城市排水系统。 15工地因特殊情况停工应及时整理,并做出必要的覆盖。 16进场后及时与当地环保主管部门进行联系,办理有关手续,在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开展环保工作。

控制粉尘污染措施实施方案

控制粉尘污染措施实施方 案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厦门思总管理方针:创文明环境建精品工程 天工创新科技园-加工车间二工程 控 制 粉 尘 污 染 措 施 实 施 方 案 厦门思总建设有限公司 2016年08月22日

控制粉尘污染措施实施方案 本工程为天工创新科技园-加工车间二工程,由厦门天工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厦门沧海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勘察,厦门华旸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厦门兴海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监理,厦门思总建设有限公司施工。位于厦门市翔安区,主要施工内容为厂房,工程结构体系为框架,总建筑面积为19582㎡,4层,建筑高度为21m。工程设计等级为二级,,抗震等级为三级,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 为了认真贯彻厦门市《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控制扬尘污染的通告》、《厦门市建筑条例》的各项规定,全面提高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扬尘、废水、废物和噪声的排放,真正做到施工不扰民,我们按照一定《厦门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检查评分标准》严格管理施工现场,为使我们工程顺利施工,尽快竣工,我们针对本工程施工现场控制粉尘污染制定如下措施: 一.前期施工阶段控制粉尘污染措施: 前期施工主要是土方开挖。土方开挖是主要粉尘污染的根源,因此,制订好土方开挖期间的控制措施和实施手段是保护环境的根本。根据本工程特点,前期控制措施和实施手段如下: 1、由我司在土方挖运前建筑完成设有三级沉淀的车辆冲洗台,防止车身、车轮带泥、带沙出场外,造成路上的粉尘污染。

施工现场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现场防治污染的措施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许昌恒大绿洲3#,4#楼工程。 工程地址,许昌市天宝路与学院路交叉口东北角。 建设工程,许昌市帝景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后,核工业第五研究设计院。 监理单位,化工部郑州地质工程勘察院。 施工单位,河南六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13434.34m 结构类型,剪力墙结构。 质量安全监督单位,许昌市建设局。 建筑高度,99.15m 二、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为减少施工现场环境污染,更好的做好安全文明施工,根据地方环保法律法规以及工程具体情况制定以下措施。 2.1建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管理体系 项目部将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建立以项目经理任组长,总经济师、总工程师及生产经理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工区长及相关人员为组员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领导小组。施工现场成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实施小组,配备必要的环保设施

和环保专业人员。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领导小组: 组长:周海亮 副组长:徐应满陈庭荣甘松林 组员:姬亚杰陈斌吴迪戴三星张华毅李海英佘义勇 领导小组职责: (1)、贯彻执行有关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当地人民政府、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环保规定中的强制性条款;严格执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复该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2)、健全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组织机构,制定环保目标和有关规章制度,对本标段施工环保、水土保持工作负总责。 (3)、负责施工期间环保、水保措施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4)、保持与业主、环境监理及地方环保部门的联系,接受监督检查和指导。 (5)、负责环保体系标准和有关规章的贯彻落实,确保环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6)、组织对下检查和指导工作,深入基层认真调查和收集环境保护好的做法,并在本标段推广应用。 (7)、实行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责任制,将施工环保、水

控制粉尘污染措施实施方案

厦门思总管理方针:创文明环境建精品工程 天工创新科技园-加工车间二工程 控 制 粉 尘 污 染 措 施 实 施 方 案 厦门思总建设有限公司 2016年08月22日

控制粉尘污染措施实施方案 本工程为天工创新科技园-加工车间二工程,由厦门天工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厦门沧海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勘察,厦门华旸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厦门兴海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监理,厦门思总建设有限公司施工。位于厦门市翔安区,主要施工内容为厂房,工程结构体系为框架,总建筑面积为19582㎡,4层,建筑高度为21m。工程设计等级为二级,,抗震等级为三级,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 为了认真贯彻厦门市《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控制扬尘污染的通告》、《厦门市建筑条例》的各项规定,全面提高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扬尘、废水、废物和噪声的排放,真正做到施工不扰民,我们按照一定《厦门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检查评分标准》严格管理施工现场,为使我们工程顺利施工,尽快竣工,我们针对本工程施工现场控制粉尘污染制定如下措施: 一.前期施工阶段控制粉尘污染措施: 前期施工主要是土方开挖。土方开挖是主要粉尘污染的根源,因此,制订好土方开挖期间的控制措施和实施手段是保护环境的根本。根据本工程特点,前期控制措施和实施手段如下: 1、由我司在土方挖运前建筑完成设有三级沉淀的车辆冲洗台,防止车身、车轮带泥、带沙出场外,造成路上的粉尘污染。 2、派设专人进行土方压紧、车身加挡、车顶土面覆盖,清除松散土方、防止车辆行走震动而造成的土方散落、干土风吹尘扬。土方

开挖后立即装车外运,防止大风将凉晒后干飞扬,必要时喷水湿润。由我项目部派保洁人员对出场车辆、场外道路进行即时冲洗、打扫。 二、主体施工阶段控制粉尘污染措施: 1、对施工现场场地进行硬化和绿化,并经常洒水和浇水,以减少粉尘污染。装卸有粉尘的材料时,要洒水湿润或在仓库内进行。 2、建筑物外脚手架全封闭,并且设置喷淋系统,防止粉尘外漏。 3、水泥等粉细散装材料,采取室内(或封闭)存放或严密遮盖,卸运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扬尘。 4、主体结构采用商品混凝土供应,减少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时的粉尘污染。 5、进场机砖采用人工码放,杜绝翻斗所造成的扬尘及增加损耗。 6、结构每施工完成一层时,及时清扫干净,防止未结构围护时,大风造成粉尘飞扬。 7、围挡上设置微灌喷雾系统,除雨天外,施工期间每小时开动喷雾(淋)系统不少于10分钟。 三、装饰施工阶段控粉尘措施: 1、现场搅拌砂浆和小量混凝土时,安设挡尘装置。 2、清理楼面时,适量洒水清扫,尽量选择无风期间作业。 3、施工垃圾搭设封闭临时专用垃圾道或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散,垃圾及时清运,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以上是项目部的环保工作具体措施,我们决心把环保工作落实到位,提高全体人员的环保意识的文明修养,形成“保护环境光荣,

防止洁净室交叉污染的重要措施

防止洁净室交叉污染的重要措施 防止差错、污染与交叉污染的发生是GMP的核心之一。交叉污染是指通过人员往返、工具运输、物料传递、空气流动、设备清洗与消毒、岗位清场等途径,将不同品种的成分混入导致污染,或因人为、工器具、物料、空气等不恰当的流向,使洁净度低的区域的污染物传入洁净度高的区域,而造成交叉污染。那么,如何防止交叉污染呢?2002年实施的《洁净厂房设计规范》明确指出,洁净厂房“工艺平面布置应合理、紧凑。洁净室或洁净区内只布置必要的工艺设备以及有空气洁净度要求的工序和工作室”。 ■合理布置空间面积 合理布局首先要理顺工艺流程,避免迂回往返。工作室的平面空间应合理,既有利于操作,又便于维修,不应预留闲置面积和空间。合理的空间与面积,也有利于合理的分区,防止混杂事故。 应该引起注意的是:洁净室并非越大越好,面积和空间的大小关系着送风量的多少,决定着空调能耗的大小,影响工程的投资。但洁净室的空间面积也不可太小,太小可能不便于操作、维修。所以,设计合理的空间面积应考虑到设备操作、维修的需要。生产区和储存区应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空间面积,用以安置设备、物料,便于操作和维修。一般洁净室高度控制在2.60米,对个别较高的设备可在局部加高,而不宜全面提高洁净区的高度。车间内部应设有物料的中间站,其面积足以存放物料、中间产品、待验品和成品,且便于明确分区,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和交叉污染。 ■提高设备水平 设备的材质、加工精度、密闭程度以及管理制度都与交叉污染有关。所以除了合理布局外,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组成联动的生产线,以减少操作人员,降低人员的活动频率,是防止交叉污染的必要措施。

(推荐)污染防治措施及三废治理

三废治理情况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含油污泥处置中的三废治理情况,通过治理和回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含油污泥三废治理节能减排清洁生产 1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在众多的生产中都会产生有害气体、和渣尘,因此需要合理的治理。其中以含油污泥生产为代表,为了尽可能降低其危害生命和对环境的影响,使工业自身能够持续发展,国家队对环保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在生产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资源化,废水零排放,废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浓度要务必达到国家标准。本文主要简要讨论的就是含油污泥工艺的发展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意义。 2 废水的治理 2.1 废水的来源 含油污泥处置中的废水主要来源于蒸发、分离、稀释、等。 2.2 废水的治理 ①废水不外排,回收再利用,用泵送集水罐,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③本装置设有五个集水池,设计能力为250m3,对本装置的地面冲洗水、设备冲洗及事故时排出的废水收集应急池, 3 废气的治理

3.1 废气的来源 含油污泥利用行业排放废气主要是工艺废气,燃烧废气、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造成酸雨危害农作物、树木、森林,影响人类生存,因此大气污染至关重要,必须研究对策加以解决。 3.2 废气的治理 本装置采用脱硫除尘器,避免了直接废气排放有利于控制和降低废气排放,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4 废渣的治理 含油污泥处置行业产生废渣主要有:泥渣、干泥、炉渣等。 泥渣进一步烘干成为干泥,进一步降低含油率。干泥制砖后用于非民用行业建设。 目前炉渣用量最大是建高速公路路基填土代替三合土,硬度强,质量好。 5结论 通过各项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的集成应用,不仅完善了含油污泥处置工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而且也使得整个行业向良性可持续发展。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防止粉尘危害的措施有哪些

防止粉尘危害的措施有哪些 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规模化开发和运行,粉尘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相当的危害。 防止粉尘危害的措施: (1)组织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是做好防尘工作的关键。粉尘作业较多的厂矿领导要有专人分管防尘事宜;建立和健全防尘机构,制定防尘工作计划和必要的规章制度,切实贯彻综合防尘措施;建立粉尘监测制度,大型厂矿应有专职测尘人员,医务人员应对测尘工作提出要求,定期检查并指导,做到定时定点测尘,评价劳动条件改善情况和技术措施的效果。做好防尘的宣传工作,从领导到广大职工,让大家都能了解粉尘的危害,根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做好防尘工作。 (2)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是防止粉尘危害的中心措施,主要在于治理不符合防尘要求的产尘作业和操作,目的是消灭或减少生产性粉尘的产生、逸散,以及尽可能降低作业环境粉尘浓度。 l)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应从生产工艺设计、设备选择,以及产尘机械在出厂前就应有达到防尘要求的设备等各个环节作起。如采用封闭式风力管道运输,负压吸砂等消除粉尘飞扬,用无矽物质代替石英,以铁丸喷砂代替石英喷砂等。 2)湿式作业是一种经济易行的防止粉尘飞扬的有效措施。凡是可以湿式生产的作业均可使用。例如,矿山的湿式凿岩、冲刷巷道、净化进风等,石英、矿石等的湿式粉碎或喷雾洒水,玻璃陶瓷业的湿式拌料,铸造业的湿砂造型、湿式开箱清砂、化学清砂等。 3)密闭、吸风、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产尘岗位,应采用密闭吸风除尘方法。凡是能产生粉尘的设备均应尽可能密闭,并用局部机械吸风,使密闭设备内保持一定的负压,防止粉尘外逸。抽出的含尘空气必须经过除尘净化处理,才能排出,避免污染大气。

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措施评估

郑州民众制药有限公司系统风险评估报告 生产过程中污染 与交叉污染控制措施评估报告 编号:

一、概述 我公司自2004年通过GMP 认证至今已近十年,各项措施已不断完善。做为GMP 的宗旨之一的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措施,是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的主要工作之一。现行的生产过程中的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的措施是以前按照一种自发的风险降低的理念进行设计的,按照新版GMP 引入的风险管理的原则,这些措施的有效性需要进行评估,另外,按照风险管理的理论,还需要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能引起污染和交叉污染的环节进行评估和控制。 二、风险评估的流程与依据 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我公司《风险管理规程》MZ-ZL-SMP-003规定,按以下程序进行控制。 三、风险评估工具选择 由于该项目的系统性较强,包含了较多个子项目和诸多影响因素,且各子项目的风险程度可通过其失败后的影响进行评价,故选择使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来进行评价。

该评价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严重性(S):风险对环境、产品的污染、危害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四个等级,描述如下: 2.发生的可能性(P):评估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根据积累的经验、硬件软件保障水平或其他可能的评价来确定。可分为四个等级,描述如下: 3.可检测性(D):潜在风险发生或造成危害前,检测、发生的可能性。分为四个等级,描述如下: 4.RPN(风险优先系数)计算,即将严重性、可能性和可检测性的等级分值相乘的积:RPN=S×P×D 高风险定义:当RPN系数大于16时为高风险,此风险为不可接受风险,必须尽快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水平。 中等风险定义:当RPN系数介于9-16时(含16)为中等风险,此风险需控制的等级,应在生产过程中予以注意并予以改进。 低风险定义:当RPN系数不大于8时为低风险,此风险为可接受风险。

施工现场防粉尘(详细参考)

施工现场防粉尘、防噪音、防光污染 措施 为保证施工现场周围的单位、居民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防止粉尘污染环境和噪声扰民光污染伤害等特制定本措施。 一、粉尘控制措施 1、施工现场应对施工区域实行封闭或隔离,封闭高度应高于施工作业面1.2米以上,同时采取有效防尘措施。 2、建(构)筑物应采取封闭或隔离施工,其封闭高度应高于建筑物1.2米,封闭材料必须选用防尘密目网,并湿法作业减少扬尘污染。 3、严禁高空抛撒建筑垃圾,防止尘土飞扬,清扫场地必须采用湿法作业。建筑垃圾及时清运,适当洒水减少扬尘,并在指定的垃圾处理场处理;不能及时清运的,应在建设工地设置临时密闭性垃圾堆放场地或垃圾箱进行存放。 4、施工运输车辆、挖掘土方设备驶出工地前必须在出入口做除泥除尘处理,严禁将泥土、尘土带出工地。车辆冲洗场地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5、运输沙、石、水泥、土方、垃圾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车辆,必须封闭,严禁撒漏。除对车辆冲洗外,对场地应进行洒水降尘等措施,并设专人负责。 6、散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尽量安排库内存放,如

需露天存放应采取砌墙围挡,其上表面用竹席覆盖,防止刮风时粉尘弥漫,影响环境卫生。 7、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废弃物,防止有毒烟尘和恶臭气体产生。 8、设置专人清运道路垃圾,做好现场文明施工,清扫时做到先洒水,润湿后铲除清扫,将垃圾袋装后及时处理清运,防止粉尘飞扬。9、认真做好施工总平面管理。对施工场地周边采取专人管理,为了保持场地洁净,每天进行2-3次洒水清扫,对绿化地段的花草树木定期洒水冲洗尘土。 10、施工现场搅拌机械四周应设置防尘棚,并在搅拌机上安设喷淋设备,以防止粉尘飞扬污染环境。 二、施工噪音控制措施 1、人为噪声的控制措施。施工现场要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 2、强噪声作业时间的控制。凡在居民稠密区进行强噪声作业的,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间作业不超过22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或夜间作业)的,应尽量采取降噪措施,事先做好周围群众的工作后方可施工。 3、强噪声机械的降噪措施。涉及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加工、制作作业(如预制构件、门窗制作等),应尽量放在加工车间完成,减少因施工现场加工制作产生的噪声。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降噪

防止生产过程污染和交叉污染的管理规程

防止生产过程污染和交叉污染的管理规程 2011-07-28 18:12:56| 分类:工作【GMP知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1 目的:建立防止生产过程污染和交叉污染的管理规程,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 染、交叉污染的风险。 2 范围:适用于防止生产区、化验区与仓贮区在生产过程污染和交叉污染的管理。 3 职责:生产区、化验区与仓贮区人员负责实施,QA检查员及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监督执行。 4 内容 4.1 定义 4.1.1 污染:在生产、取样、包装或重新包装、贮存或运输等操作过程中,原辅料、中间产品、 待包装产品、成品受到具有化学或微生物特性的杂质或异物的不利影响。 4.1.2 交叉污染:不同原料、辅料及产品之间发生的相互污染。 4.2 防止人员污染和交叉污染: 4.2.1 所有人员都应当接受卫生要求的培训,人员操作严格执行《人员卫生操作规程》,最大 限度地降低人员对药品生产造成污染的风险。 4.2.2 各级管理人员严格监控防止体表有伤口、患有传染病或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疾病的人员 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可能患有污染药品疾病的人员必须积极主动地配合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 4.2.3 控制进入洁净区的人和物的数量。执行《参观人员进出生产区的管理规程》。 4.2.4 进入洁净区的人和物严格执行《人员进出洁净区的净化程序》和《物料、容器、工具 进出洁净区的净化程序》。 4.2.5 进入洁净区的操作人员不得随意离开自己的工作区域(需对岗位培训)而进入其它操 作间,确需进入时,应再次执行《人员进出洁净区净化程序》后方可进入。 4.2.6 工作人员在需要进出公共区时,不能同时进出,防止交叉污染。 4.3 防尘措施:生产中对洁净区产尘操作区域进行控制,采取以下方法防止粉尘扩散、避免 交叉污染的,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防止尘埃产生和扩散的有效措施。 4.3.1 工艺过程产生粉尘的工序的操作应在负压称量室进行,负压称量室设置独立的除尘系 统。 4.3.2 洁净室密闭,不使外界未经净化的空气进入洁净厂房,必须定期检查送风口、灯罩、安全 门等是否有泄漏点。 4.3.3 洁净室的地面,墙壁和顶棚等要保持无尘、光滑、无静电,并能经得起清洁、消毒,一旦发 生涂层脱落应及时修补。 4.3.4 洁净室内的设备安装在近送风口处,产尘设备有吸尘装置。 4.3.5 按不同生产需要,房间与走廊必须保持正常的压差,工作间房门必须经常关闭,以保持压 差梯度。 4.3.6 员工操作时对于易产尘的物料要轻拿轻放,尽量避免产生粉尘。 4.3.7 洁净级别较高的A、B级设置专门的房间或区域并采用单向气流保护操作面。 4.4 防止厂房设施的污染和交叉污染 4.4.1 厂房的选址、设计、布局、建造、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要求,应当能够最大 限度地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便于清洁、操作和维护。厂房地理需要控制的原则性要求,进行风险防范,避免周围环境的影响,远离污染源。例如:铁路、码头、机场、火电厂、垃圾处理场等等。另外,需要考虑其厂区地理位置的常年主导风向,是否处于污染源的上风向侧,避免受到污染的风险发生。 4.4.2 厂房建筑布局应考虑风向的影响,动物房、锅炉房、产尘车间等潜在污染源应位于下风

生产过程中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管理规程

生产过程中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管理规程?? 1?目的:建立防止生产过程污染和交叉污染的管理规程,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的风险。 2?范围:适用于防止生产区、化验区与仓贮区在生产过程污染和交叉污染的管理。 3?职责:生产区、化验区与仓贮区人员负责实施,QA检查员及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监督执行。4?内容 4.1?定义 4.1.1?污染:在生产、取样、包装或重新包装、贮存或运输等操作过程中,原辅料、中间产 品、待包装产品、成品受到具有化学或微生物特性的杂质或异物的不利影响。 4.1.2?交叉污染:不同原料、辅料及产品之间发生的相互污染。 4.2?防止人员污染和交叉污染: 4.2.1?所有人员都应当接受卫生要求的培训,人员操作严格执行《人员卫生操作规程》,最 大限度地降低人员对药品生产造成污染的风险。 4.2.2?各级管理人员严格监控防止体表有伤口、患有传染病或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疾病的人 员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可能患有污染药品疾病的人员必须积极主动地配合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 4.2.3?控制进入洁净区的人和物的数量。执行《参观人员进出生产区的管理规程》?。 4.2.4?进入洁净区的人和物严格执行?《人员进出洁净区的净化程序》和《物料、容器、工

具进出洁净区的净化程序》?。 4.2.5?进入洁净区的操作人员不得随意离开自己的工作区域(需对岗位培训)而进入其它 操作间,确需进入时,应再次执行《人员进出洁净区净化程序》后方可进入。 4.2.6?工作人员在需要进出公共区时,不能同时进出,防止交叉污染。 4.3?防尘措施:生产中对洁净区产尘操作区域进行控制,采取以下方法防止粉尘扩散、避 免交叉污染的,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防止尘埃产生和扩散的有效措施。 4.3.1?工艺过程产生粉尘的工序的操作应在负压称量室进行,负压称量室设置独立的除尘 系统。 4.3.2?洁净室密闭,不使外界未经净化的空气进入洁净厂房,必须定期检查送风口、灯罩、 安全门等是否有泄漏点。 4.3.3?洁净室的地面,墙壁和顶棚等要保持无尘、光滑、无静电,并能经得起清洁、消毒, 一旦发生涂层脱落应及时修补。 4.3.4?洁净室内的设备安装在近送风口处,产尘设备有吸尘装置。? 4.3.5?按不同生产需要,房间与走廊必须保持正常的压差,工作间房门必须经常关闭,以保 持压差梯度。 4.3.6?员工操作时对于易产尘的物料要轻拿轻放,尽量避免产生粉尘。 4.3.7?洁净级别较高的A、B级设置专门的房间或区域并采用单向气流保护操作面。 4.4?防止厂房设施的污染和交叉污染

防止扬尘污染措施

防止扬尘污染措施 (一)施工现场防扬尘措施 1.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现场垃圾,使用封闭的专用垃圾道或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撒造成扬尘。施工垃圾要及时清运,清运时,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2.拆除旧建筑物时,应配合洒水,减少扬尘污染。 3.施工现场要在施工前做好施工道路的规划和设置,可利用设计中永久性的施工道路。如采用临时施工道路,主要道路和大门要硬地化,包含基层夯实,路面铺热焦渣、细石,并随时洒水,减少道路扬尘。 4.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应尽量安排库内存放。如露天存放应采用严密遮盖,运输和卸运时防止遗洒飞扬,以减少扬尘。 5.生石灰的熟化和灰土施工要适当配合洒水,杜绝扬尘。 6.在规划市区、居民稠密区、风景游览区、疗养区及国家规定的文物保护区内施工,施工现场要制定洒水降尘制度,配备专用洒水设备及指定专人负责,在易产生扬尘的季节,施工现场采取洒水降尘。 (二)施工现场防噪声污染的各项措施 1.人为噪音的控制 施工现场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音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音扰民的自觉意识。 2.强噪音作业时间的控制 凡在居民稠密区进行强噪音作业的,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间作业不

超过22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或夜间作业)的,应尽量采取降噪措施,事先做好周围群众的工作,并报有关部门备案后方可施工。 3.强噪音机械的降噪措施 1)牵扯到产生强噪音的成品、半成品加工、制作作业(如预制构件,木门窗制作等),应尽量放在工厂、车间完成,减少因施工现场加工制作产生的噪音。 2)尽量选用低噪音或备有消声降噪设备的施工机械,施工现场的强噪音机械(如:搅拌机、电锯、电刨、砂轮机等)要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以减少强噪音的扩散。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完整版本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Dust)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称,如灰尘、尘埃、烟尘、矿尘、砂尘、粉末等,通常把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生产性粉尘是指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它是污染生产环境,影响劳动者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1.粉尘的来源 (1)生产性粉尘的来源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生产性粉尘的来源非常之广。矿山开采、爆破,冶金工业中金属或矿石的切削、研磨,机械制造工业中的原料破碎、清砂,玻璃、水泥、陶瓷等工业的原料加工等。这些工艺操作中主要产生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石英、滑石、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铅、锰、铁等)和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玻璃纤维等)。 (2)有机物质不完全燃烧所形成的微粒,如木材、油、煤类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尘等,在皮毛、纺织、化学等工业的原料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有机粉尘,包括动物性粉尘(如皮毛、骨粉等)、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等)和人工有机性粉尘(如炸药、人造纤维等)。 2.粉尘的性质 不同大小的粉尘在呼吸系统各部位的沉积情况各不相同。一般直径在100μ以上的尘粒很快在空气中沉降,无害于人体的健康。10μ以上的粉尘被阻留于呼吸道之外,5 到10μ 的尘粒大部分通过鼻腔、气管上呼吸道时被这些器官的纤毛和分泌粘液所阻留,经咳嗽、喷嚏等保护性反射而排出。小于5μ的尘粒则会深入和滞留在肺泡中(部分0.4μ以下的粉尘可以在呼气时排出)。粉尘越细,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越长,被吸入的机会就越多,粉尘越细,比表面积(单位重的表面

积)越大,在人体内的化学活性越强,对肺的纤维化作用越明显.微细粉尘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很多有害气体、液体和金属元素,都能吸附在微细粉尘上而被带入肺部,从而促使急性或慢性病的发生。 3.粉尘的危害 (1)对人体的危害,可引起职业病 生产性粉尘根据其理化特性和作用特点不同,可引起不同的疾病。肺是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最主要的危害之一,长期吸人不同种类的粉尘可导致不同类型的尘肺病或其他肺部疾患。我国按病因将尘肺病分为12种,并作为法定尘肺列入职业病名单目录,它们是:矽肺、煤工尘肺、石墨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 长期接触生产性煤尘的作业人员,因长期吸入煤尘,使肺内粉尘的积累逐渐增多,当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可引发尘肺病。煤尘太多会积聚到肺内,这样会被肺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但是吞噬细胞却不能将这些煤尘消化分解,而且会导致吞噬细胞死亡释放胞内的蛋白水解酶以及一些酸类物质溶解周围肺组织,但是肺组织有自身保护机制为了防止蛋白水解酶以及一些酸类物质的破坏扩散开来,肺部会形成很多纤维样组织将这些部位包围起来。因此,长期在煤尘多的地方会造成肺部的广泛纤维化,是肺的顺应性以及弹性降低影响肺的的正常功能,这种疾病叫做尘肺,严重的会造成外呼吸功能障碍,甚至呼吸衰竭。 (2)粉尘爆炸 粉尘与空气混合,能形成可燃的混合气体,当其浓度和氧气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若遇明火或高温物体,极易着火,可发生粉尘爆炸,其危害性十分巨大。燃烧后的粉尘,氧化反应十分迅速,它产生的热量能很快传递给相邻粉尘,从而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4.预防措施 消除或降低粉尘是预防尘肺病最根本的措施。通过革新生产设备、实现自动化作业,避免操作人员接触粉尘;采用湿式作业,可在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防止交叉污染措施 1 目的 搞好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防止因交叉污染而造成产品质量问题。 2 范围 适用于产品生产全过程。 3 职责 3.1质量技术部负责车间的布局工艺流程图的制定。 3.2生产部负责对员工进行规范操作及卫生培训,负责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控制,负责对生产设备进行常规维护与清洗消毒以及维修改造。 3.3 品控室负责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的监督检查。 4 工作程序 4.1 防止车间布局不合理造成的污染 4.1.1 控制要求 a)保证车间建筑设施的完好。 b)根据产品加工工艺流程,按照车间布局图、设备布局图做好车间设备 c)按照人流物流图保证人流物流分开,按照车间分区图保证清洁区与其他次清洁区严格分开;保证加工工序相互隔离;保证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在加工储运过程中严格分开。 d)产品发生改变时,生产系统必须碱水煮罐、蒸汽消毒等处理 4.1.2 监视要求 a)每班开工前/生产、储存过程中随时监视。 b)班组日常监控,品控室不定期抽查。 4.1.3. 纠正措施 检查中发现问题,由抽查员跟踪解决。存在交叉污染隐患的车间布局或加工流程由质量技术部重新调整或改造。 4.2 防止新员工培训不合格造成的交叉污染 4.2.1 控制要求 办公室安排各部门对新进员工进行岗位的饲料安全卫生知识和安全生产操作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4.2.2监视要求 生产车间和部门对新人上岗时检查其有无上岗证。 4.2.3 纠正措施 没有经过饲料安全卫生知识和安全生产操作培训的员工不得上岗。需接受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 4.3防止员工行为不当导致的交叉污染 4.3.1 控制要求 a)进入生产现场的人员必须穿戴洁净的工作服、鞋、帽,清洁区生产人员不得佩带首饰、手表及化装,不得留长指甲和擦指甲油,不得喷香水,不得在生产场地晾衣服。 b)清洁区生产人员进入和每离开从属区域后必须洗手、更衣、消毒。 c)个人物品和生产无关的物品不得带入车间。

关于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示范文本

关于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 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关于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噪声的防护措施 1、工程项目在开工之前,项目部向成都市新都区 城监支队环保监察大队申办噪音监测委托手续。 2、尽量避开夜间施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电锯一般夜间使用时间不超过21点。在条件改善的情况 下,将电锯采取隔离(如放置于室内和采用必要的围挡) 措施。 3、对振动器施工的过程,做好技术交底,避开与钢筋 和钢模接触,减少空振,以降低噪声。 4、上下电梯严禁呼叫,严禁敲打钢管,必须安装呼叫 电铃。 5、在清理料斗及车辆时,采用铲、刮,严禁随意敲打

制造噪音。 二、生产、生活污水的处理 1、生产污水必须经三级沉淀后再排出。 2、在设置厕所时,必须按要求设置化粪池,不允许将污水直接排入城市地下水网。 3、生活用水、水池规范化,不允许乱开水龙头。 4、每项目必须依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好排水排污施工组织设计并组织实施。 三、生产、生活垃圾的处理 1、生活垃圾定点集中堆放,杜绝乱扔现象。及时将垃圾运到指定的地点。 2、由于施工场地限制,对污染地面必须清扫和冲洗,保持路面的整洁。 3、加强宿舍区的管理,明确责任,杜绝乱扔、乱泼、乱接的现象,对违反

扬尘、污染源控制预防措施

苏州工业园区裕兴路南侧支路等路桥工程 防扬尘控制方案 一、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本工程包括道路约2360m(公积金路160m、集贤街约300m、东平街约500m、裕兴路南侧支路约1400m),排水管道约5334m(雨水管道4063m、污水管道1271m)、电缆通道约2412米(裕兴路南侧支路工程1578米、东平街工程539米、集贤街工程295米)以及一座3孔5.15+7.1+5.15箱涵桥一座。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 在本工程施工期间,扬尘影响分析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三、针对措施及要点: 1、环境目标、指标 重要环境因素:扬尘 主要产生区域:施工现场、道路运输 环境目标:最大限度减少扬尘 环境指标:A、施工现场场地、道路硬化率达70%以上; B、施工散料100%入库、集中堆放; 2、影响施工现场扬尘的因素 A、现场土方外运随意抛弃。 B、包装水泥运输、装卸、搬运产生扬尘。 C、散装水泥进场冲灌产生的灰尘及散装水泥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出料和投料时产生的粉尘。 D、粉粒材料运输装卸搬运及黄砂干燥、土堆、石灰等随风产生

扬尘。 E、施工车辆在场内行驶产生的扬尘。 F、石材切割产生扬尘。 G、现场清扫及建筑垃圾清理产生扬尘。 3、控制措施 A、工地设置高度不低于2m的围墙,围墙应使用砌体或彩色压型钢板等硬质材料,围墙应安全、稳固、整洁、美观。 B、现场道路硬化,设置散料堆场和垃圾场。堆场砌砖墙围栏,由保洁员负责清扫、洒水。 C、现场入口设冲洗站、沉淀池,由保洁员负责来往车辆的冲洗、遮盖和沉淀池的清理。 D、散装水泥筒库四周砌砖墙围栏,顶部设防尘棚,包装水泥必须入库存放,由专人负责出入库管理。 E、土方运输时控制车辆行驶速度,对车辆表面进行覆盖,以减少扬尘的传播。 F、周转材料进场应集中堆放,文明装卸。 G、石材、瓷砖的切割应设定专门区域,切割人员戴好口罩,尽可能使用湿作业。 H、日常运行加强管理,防止因意外情况或管理不善而导致粉尘污染。 四、结论: 本项目行业类别为市政项目,工程要求为创省、市级文明工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