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一
- 格式:docx
- 大小:35.91 KB
- 文档页数:27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练习题在七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课外古诗词诵读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诵读这些古诗词,同学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古诗词,下面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练习题。
一、诗词填空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强欲登高去,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4、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二、诗词理解1、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诗词赏析1、赏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两句诗。
2、分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所营造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
四、诗词对比对比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和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从主题、意象、情感等方面谈谈它们的异同。
五、诗词拓展1、请你再列举一首李白描写山水的诗,并简要分析其特点。
2、除了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你还知道他的哪些诗作是表达对友人思念之情的?六、诗词创作尝试模仿这些古诗词的风格和手法,创作一首自己的小诗,主题可以是思乡、思友或者描绘自然风光。
七、诗词朗诵选择其中一首诗词,有感情地朗诵出来,并说说你在朗诵时是如何把握节奏和语调的。
下面我们来依次分析这些练习题。
对于诗词填空,这是对同学们诗词记忆的直接考察。
需要大家熟练背诵这些诗句,准确填写空缺的部分。
比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影入平羌江水流”这一句要注意“羌”字的写法。
诗词理解题,要求同学们能够读懂诗词所描绘的画面和表达的情感。
像李白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描绘了一幅峨眉山高悬半轮秋月,月影倒映在平羌江水中随江水流去的优美画面。
七年级语文古诗阅读训练
一、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南宋苏轼的名作,全诗描写的是江南春景,也歌颂
了江南春天的优美气息。
唐月江凉思凝,
满堤春草湿漉漉。
正是河豚欲语时,
微风燕子双飞来。
衙灯小桥千丝丝,
细水斜照晚烟里。
游鱼浅底藏琴弦,
只有春风不散清脆。
二、宴桃园
《宴桃园》是唐朝大诗人王维的名作,全诗描写了唐朝宴桃园的场景。
少年张翰秉正梢,
手把金经来稽首。
春风宴集桃花醉,
开花结果归朝曲。
醉舞罗衾金马飞,舞佩暗醉星河迷。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初中语文课内诗歌鉴赏精选100首练习1.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3.阅读理解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①策勋十二转()②当户理红妆()第①段“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表达了什么?木兰代父从军的事例,表现了她怎样的精神?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第③段“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4.阅读《使至塞上》,完成各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
诗题《使至塞上》中的“使”是______ 的意思,“征蓬出汉塞”一句中的“征蓬”是______ 的意思。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5.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初中生文言文阅读练习40篇作为一位初中生,研究文言文对于学生们来说可能会是一件头疼的事情。
但是通过大量的练,同学们也可以熟练地阅读文言文。
以下是40篇文言文阅读练题,希望对同学们的文言文研究有所帮助。
1. 孟子·梁惠王上2. 韩愈·师说·其一3. 柳宗元·阙题4. 陆游·闲情赋5.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二首·其一6. 元·武则天·探春词7. 元·郑光祖·半夜雷轰8. 南朝梁·萧衍·临江仙·其三9. 唐·李商隐·夜泊牛渚怀古10. 唐·杜甫·赠卫八处士11. 明·杨慎·临江仙·其一12. 明·沈从文·边城·其一13. 五代梁·贺知章·夜雨寄北14.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15. 明·张岱·天净沙·秋思16. 宋·欧阳修·蝶恋花·双调17. 清·纳兰性德·浣溪沙·七夕(其一)18.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9. 汉·刘向·列女传·孟母20.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十一出21. 元·白朴·西湖寻范参军22. 唐·杜牧·赤壁23. 宋·苏洵·赤壁赋24. 清·袁枚·论诗25. 明·文征明·题龙阳县壁26. 唐·韩愈·伶官传27.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卖油翁28. 唐·白居易·琵琶行29.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卷三·兴止节奏论30. 北魏·崔颢·黄鹤楼31. 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32. 宋·周敦颐·爱莲说33. 宋·刘过·陋室铭34. 唐·白居易·东篱乐府·其五35. 宋·杨亿·谪仙怨36. 宋·吴文英·雪梅怨37. 纳兰·临江仙·其二38. 宋·陆游·示儿童教诗书39. 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40. 宋·王安石·乡村四月以上是40篇初中生文言文阅读练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水平选择不同的难度练。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一)1.感遇(其七)①(唐)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②,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 ①此诗借用屈原《橘颂》为意,喻已贞操。
②岂伊:岂唯。
③荐:进献。
[思考与练习]⑴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
一个“ ”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⑵“自有岁寒心”一句引用了孔子的“ ”语。
后人常以孔子的这句话作为砥砺节操的比喻。
⑶作者叹惜丹橘的命运和遭遇,并且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橘之被遇打抱不平的诗句是“ ,”。
2.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①(唐)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②。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风③,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④。
[注释]①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
全诗写诗人在月夜去长安南面的终南山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之事。
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②翠微:青翠的山坡。
③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④机:世俗的心机。
[思考与练习]⑴解释词语:及:荆扉:憩⑵诗歌开头与题目中的“宿”相呼应的一个字是“”⑶此诗受陶渊明田园诗的影响。
但是陶诗平淡恬静,平着意染色,口气和缓,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
而李白的诗却着意渲染,如:“(写出两句)”。
可见陶李两者风格不同。
3.再经胡城县①(唐)杜荀鹤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②,便是生灵血染成③。
[注释]①胡城县:故城在今安微阜阳县北。
②县宰:县令。
朱绂(音福):系官印的红色丝带,唐诗中多用以指绯衣。
唐制五品服浅绯,四品服深绯。
③生灵:百姓。
[思考与练习]⑴诗歌中与题目“再经”相照应的一个字是:。
⑵这首诗歌揭示了和二者的因果关系。
⑶诗歌的主题是什么?4.月下独酌(其一)①(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2018中考必背古诗词文60篇【七上】1.《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 ?”(《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为政》)子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
,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子罕》子夏曰:“,,仁在其中矣。
”《子张》2.《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弗食,。
虽有至道,弗学,。
是故,。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固颠;,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4.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洪波涌起。
,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6.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9.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初中语文61首古诗文阅读赏析汇编,打印给孩子,中考成绩
不用愁
古诗词的教学,历来为教师困惑,从小学开始,熟读成诵似乎成了一条通路。
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古诗词教学开始过度强调知性分析,教师重视应试成绩,提供给学生问题解决方式,缺乏古诗词的美感,忽视学科特点。
同时很多老师在教学古诗文的时候就按照书本内容进行教学,忽视了古诗文的实践运用,导致同学们在面临古诗文阅读题的时候除了按照答题公式进行答题之外,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样的答题,从而丢分。
实际上语文古诗文阅读也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难,大部分古诗文阅读题都有一项任务就是让同学们理解分析古诗文原文意思,然后在进行答题,不过这对于还处于初中阶段,文言文还没有掌握到位的同学们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就算同学们的古诗文丢分较严重,也不能全怪老师没有将古诗文阅读的内容讲解透彻。
那么今天,老师就整理了初中语文61首古诗文阅读赏析汇编,打印给孩子,中考成绩不用愁!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份61首古诗文阅读赏析题进行训练。
2018中考必背古诗词文60篇【七上】1.《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为政》)子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
,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子罕》子夏曰:“,,仁在其中矣。
”《子张》2.《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弗食,。
虽有至道,弗学,。
是故,。
知不足,;知困,。
故曰:。
《兑命》曰:“学学办。
”其此之谓乎3.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固颠;,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4.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洪波涌起。
,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6.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闻到龙标过五溪。
一、选择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具体时段不同,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写的是早春时的景物,武元衡《春兴》写的是暮春时的景物。
B.《钱塘湖春行》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
C.《春兴》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暮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D.《钱塘湖春行》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
《春兴》诗是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的作品。
【答案】C【解析】【详解】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即可。
ABD三项正确。
C项错误。
《春兴》以“春”字为着眼点,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答案】C【解析】【详解】要求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分析选项。
ABD三项正确。
C项错误。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故“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错误。
3.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60首【七年级上册】1.【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泊秦淮】杜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9、【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0、【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七年级下册】1、【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6、【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7、【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初中语文:64首古诗词阅读训练+答案,平时多练习,考试稳拿120+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小学生必备的学习内容,并且随着近些年的教育改革的发展,在文言文和古诗词这一块愈发受到了重视,在现在新的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古诗词和文言文的内容,而在考试中像这类内容的考试分值也是非常多的,所以对待古诗词要多加重视,不留短板,这是很有必须的。
我们现在学习古诗词,不仅仅是通篇背诵就完事了,在背熟的基础上还要理解其中的古诗含义,明白其中的意思,这也是学习的任务之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在我们平时大大小小的考试中,古诗词再也不是仅仅以默写出现在我们的试卷之上了,更多的极有难度的诗歌鉴赏,古诗鉴赏是相对比较难得题型,因为需要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晚上题型,如果理解不过关,自然就做不对题。
所以,为了帮助大家突破这个短板,老师建议大家多多做有关的题型,明白其中的解题思路,提高做题的效率,这是很有帮助的。
所以,下面这份初中语文64首古诗词阅读训练+答案,建议家长们为孩子打印一份,平时多练习,考试稳拿120。
一、选择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阴里白沙堤。
(乙)春兴武元衡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具体时段不同,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写的是早春时的景物,武元衡《春兴》写的是暮春时的景物。
B.《钱塘湖春行》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
C.《春兴》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暮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D.《钱塘湖春行》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
《春兴》诗是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的作品。
【答案】C【解析】【详解】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即可。
ABD三项正确。
C项错误。
《春兴》以“春”字为着眼点,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阴里白沙堤。
”写诗人来到绿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答案】C【解析】【详解】要求学生结合诗歌容分析选项。
ABD三项正确。
C项错误。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故“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错误。
3.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初中古诗词阅读鉴赏训练基本篇目(40首)【宋】叶绍翁①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①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浙江丽水)人,生卒年不详,南宋时人,仕历不祥,后弃官居东湖。
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思考与练习】1.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字用语巧妙,请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诗歌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与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有何联系?★2.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①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②。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①杨万里:(1127~1206),江西吉水人,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
诗作典雅精工,清新流丽,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中兴四大家”。
②阴:树叶茂盛浓密,在日光下所形成的阴影。
【文学常识】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的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人。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思考与练习】1.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景色的诗歌,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扑蝶图。
其中“”一句和结句中的“”两字都说明了这是(季节)。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一)1.感遇(其七)①(唐)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②,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 ①此诗借用屈原《橘颂》为意,喻已贞操。
②岂伊:岂唯。
③荐:进献。
[思考与练习]⑴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
一个“ ”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⑵“自有岁寒心”一句引用了孔子的“ ”语。
后人常以孔子的这句话作为砥砺节操的比喻。
⑶作者叹惜丹橘的命运和遭遇,并且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橘之被遇打抱不平的诗句是“ ,”。
2.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①(唐)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②。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风③,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④。
[注释]①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
全诗写诗人在月夜去长安南面的终南山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之事。
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②翠微:青翠的山坡。
③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④机:世俗的心机。
[思考与练习]⑴解释词语:及:荆扉:憩⑵诗歌开头与题目中的“宿”相呼应的一个字是“”⑶此诗受陶渊明田园诗的影响。
但是陶诗平淡恬静,平着意染色,口气和缓,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
而李白的诗却着意渲染,如:“(写出两句)”。
可见陶李两者风格不同。
3.再经胡城县①(唐)杜荀鹤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②,便是生灵血染成③。
[注释]①胡城县:故城在今安微阜阳县北。
②县宰:县令。
朱绂(音福):系官印的红色丝带,唐诗中多用以指绯衣。
唐制五品服浅绯,四品服深绯。
③生灵:百姓。
[思考与练习]⑴诗歌中与题目“再经”相照应的一个字是:。
⑵这首诗歌揭示了和二者的因果关系。
⑶诗歌的主题是什么?4.月下独酌(其一)①(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②,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排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③。
[注释] ①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
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②将:和③相期:相约。
[思考与练习]⑴解释词语:相亲:解:徒:云汉:⑵诗歌中最能表达作者孤独情感的词语是:、、;最能表现李白“物我之间无所容心”的词语是:、;表达李白“醉态的诗句是:“,。
”⑶“相期邈云汉”一句的意思:。
5.春思①(唐)李白燕草如碧丝②,秦桑低绿枝③。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④?[注释]①这是描写一位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的评理歌。
②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
③秦: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④罗帏:丝织的帘帐。
[思考与练习]⑴哪个诗句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初春的景象?⑵诗歌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6.望岳①(唐)杜甫岱宗夫如何②?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③,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④。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①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
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大自然。
②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③钟:赋予、集中。
④决:裂开。
[思考与练习]⑴解释词语:造化:凌:览:⑵诗用前个诗句写所望之用后个诗句写所望之感。
⑶诗歌最后两句写望岳而产生登临峰顶的意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政治抱负?7.赠卫八处士①(唐)杜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②。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我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回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③。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④。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释]①诗写杜甫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的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切。
然而暂聚忽别,更觉得世事事渺茫,无限感慨。
②参与商:星座名,参星在西而商星在东,此出则彼没,故不相见。
③间:掺合。
④故意:故交的情意。
[思考与练习]⑴解释词语:焉:载:怡然:执:乃:罗:累:觞:⑵诗歌的开头写老朋友相遇亦喜亦悲,喜的是:;悲的是(前后都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⑶诗歌从第九句的“焉知”写起,到“ ”结,详细地描写了作者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和家人的。
8.送别①(唐)王维下马饮酒②,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③。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释] ①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
②饮君酒:劝君喝酒。
③归卧:隐居。
南山陲:终南山边。
[思考与练习]⑴解释词语:何所之:但:⑵诗中交代友人归隐原因是:。
⑶诗歌五、六两句是写对友人的和自己对隐居的,及其对的否定。
9.青溪①(唐)王维言入黄花川②,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释] ①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
②言:发语词,无意义。
[思考与练习]⑴解释词语:逐:趣:澹:⑵作者在诗歌中以青溪比喻什么?⑶诗歌中哪两句对偶最工整?请找出来作简单分析。
10.渔家傲①(唐)欧阳修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
酒盏旋将荷叶当②。
莲舟荡,时时盏里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③,花腮酒面红相向。
醉倚绿阴眠一饷。
惊起望,船头搁在沙滩上。
[注释]:①这首语是作者用《渔家傲》词调谱写的六首采莲词之一。
词风清新可爱,富有生活气息。
②当:代替、作为的意思。
③厮:相。
与下文的“相”互文同义。
[思考与练习]此词以清新可爱而又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描写一群采莲姑娘荡舟采莲时喝酒乐的情景,请选择其中一两个诗句,写一段赏析文字。
11.秋登万山寄张五①(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②,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③。
[注释] ①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
②荠:野菜名,这里形容远望天边树林的细小。
③重阳节:阴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风俗。
[思考与练习]⑴作者“登万山”俯视所见的景象是:“ ,”眺望所见的景象“ ,。
”⑵诗歌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是:、。
用现代汉语表达意思就是:、。
⑶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最大的希望是:。
12.夏日南亭怀辛大①(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②,池月渐东上③。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注释] ①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
②山光:山上的日光。
③池月:即池边月色。
[思考与练习]⑴解释词语:轩:恨:⑵诗歌五、六两句从、的不同角度写夏日纳凉时的真切感受。
⑶选择一组“对偶”诗句进行赏析。
13.春泛若耶溪①(唐)綦毋潜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②,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③,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④,愿为持竿叟。
[注释] ①这是一首写春夜泛江的诗。
②际夜:至夜。
③潭烟:水汽。
④弥漫:渺茫。
[思考与练习]⑴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在曲折回环的行进中,对、、(用概括的语言)等景物进行描摹,创造出一种幽美、迷蒙的境界,使寂静的景物富有动感,给人轻松舒适的感受。
⑵全诗的主旨是诗歌中的两面个字:⑶全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4.宿王昌龄隐居①(唐)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②,西山鸾鹤群③。
[注释] ①这是一首写山水的隐逸诗。
②谢时:辞去世俗累。
③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群:与……为伍。
[思考与练习]⑴作者用“ ”为喻,点明了王昌龄隐逸者的身份。
⑵题目中的“宿”与诗中的“宿”意思一样吗?请作简单分析。
⑶有人认为“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一联可见作者炼字功夫之深,请你选择其中一组词语作分析。
15、贼退示官吏并序①(唐)元结癸卯岁,西贼又攻永州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
诸使何为忍苦征剑?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②,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③。
今来典斯郡④,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⑤,引竿自刺船⑥。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注释]①这是一首斥责统治者横征暴敛的诗。
诗序交代了事情的历史背景。
②井税:这里指赋税。
③戎旃:军帐。
④典:治理。
⑤委:率。
⑥刺船:撑船。
[思考与练习](1)根据诗序填空:事件发生的时间是,焚烧杀掠的“贼”是,被“贼”攻破的地方有,写这首诗歌的目的是(此句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2)诗共分三段。
前六句为第一段,写“昔”的,第七句至第句分别写“今”的“贼”和“ ”。
(3)诗中说“使臣”“不如贼”,请用诗句说说具体的表现。
(4)诗歌的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16.夕次盱眙县①(唐)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②,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③,听钟未眠客。
[注释]①这是一首写羁旅风波、泊岸停宿、客居不眠、顿生乡思的诗。
②人归句:意谓日落城暗,人也回到休息处所去了。
③秦:今陕西一带。
[思考与练习](1)解释词语:次:郭:(2)作者“落帆”“停舫”的原因是:(用诗中的四个字回答)。
(3)诗中最能体现作者乡思客愁情感的词语是:、。
(4)诗中哪些景色表现出景中寓情,情由景生的意境?17.溪居①(唐)柳宗元久为簪组累②,幸此南夷谪③。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④。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⑤。
[注释]①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
②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③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④夜榜:夜航。
⑤楚天:永州古属楚地。
[思考与练习)(1)解释词语:累:谪:(2)作者居处冉溪之畔的原因是:“ 。
”(3)清朝沈德潜评说柳宗元虽连遭厄运被贬“困厄之境”,但是仍旧抒发“清夷淡泊之音”。
此诗“不怨而怨,怨而不怨”,一个“”字隐含作者对待贬官的牢骚之意。
18渭城曲①(唐)王维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②。
[注释]①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
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
②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之地。
[思考与练习](1)解释词语::客舍:故人:(2)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令是:,地点是:,景物是:和,这样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