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张力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1
糖不产生张力,含钠的液体如NaC l,5%N aHCO3是会产生张力的,简单的说,一份糖一份盐,如50毫升NaCl,50毫升G.S,总液量是100毫升,用50/100,配出来的就是1/2张的。
同理,2份盐,3份糖,1份NaHC O3,配出来231液,也是1/2张。
其他请结合儿科书,再详细看看--------------------------------------------------------------------------------10%氯化钠,1毫升,11张,;10%氯化钾,1毫升,8.9张;5%Na HCO3,1毫升,3.5张;11.2%乳酸钠,1毫升,6张!糖不产生张力!--------------------------------------------------------------------------------混合液组成及用途5%GS 0.9%Na Cl 1.4%SB渗透压用途2:1含钠液 2 1等张重度脱水扩容酸2:3:1溶液 3 2 1 1/2张等渗性脱水4:3:2溶液 3 4 2 2/3张低渗性脱水2:6:1溶液 6 2 1 1/3张高渗性脱水(混合液配制举例手写)1:1液指NS及GS各1份,为1/2张液,用于没有明显碱中毒及酸中毒的呕吐脱水。
1 :4液指NS 1份,G S 4份,为1/5张液,用于补充生理需要量。
[举例] 患儿,男,1岁,发育正常,诊断秋季腹泻。
P E:眼凹深陷,皮肤干燥,哭时无泪,尿少脉速。
根据病史,眼凹,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尿量(前训)等指标判断:重度低渗性脱水。
一:基础问题:1. 张力的概念:这是个首先要明确的概念,许多人就是被这个问题给糊住的。
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等同于渗透压。
更明确的说是:不能自由出入细胞膜的离子在溶液中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对于人体而言,钠离子对维持体液渗透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临床所说的张力,几乎都是指钠离子所维持的渗透压。
因此临床都用10%的氯化钠配比不同张力的溶液,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5%糖水是等渗的,但是0张力的,生理盐水,5%糖盐水都是等渗等张液。
5% S B 是高渗液,所以儿科常配成1.4%作为等张液使用。
2. 张力的类型:为了适应临床不同需求,张力配制比较灵活,儿科医生常会配制2:1溶液,等张液,1/2张、2/3张、1/3张、1/5张等含钠量不同的溶液。
3. 张力溶液的配制:教科书中都不具体论述,所以临床配起来感觉无从下手。
基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临床常用10%氯化钠(10ml/支),5% SB(10ml/支)与5%或10%的糖水等配比不同张力溶液。
10%氯化钠相当于11倍的等张液5% SB相当于3.5倍的等张液明白了这两个倍数关系,那配比就简单多了,具体为何是如此倍数,说起来麻烦,不说也罢。
2:1溶液:很简单,只要记住100+6+10这个公式就是了。
这个公式代表的是:5% G S 100ml + 10%氯化钠6ml +5% SB 10ml =2:1溶液,算起来就是:(6×11+10×3.5)÷116=1 ,根据这个公式,你可以灵活运用,想配多少量的2:1溶液都可以。
其他类型的配比,举两个例子就能说明问题了:现在想配500ml的1/2张溶液,可以用500÷20=25ml 10%氯化钠,即5% G S 500ml +10%氯化钠25ml=1/2张。
如想配1.4% S B ,只要把你想要用的5% SB 量稀释三倍即可,如现在想给一患儿用5% SB 20ml 配成1.4%,那就是5% GS 60ml+5% SB 20ml =1.4%的等张液。
糖不产生张力,含钠的液体如NaCl,5%NaHCO3是会产生张力的,简单的说,一份糖一份盐,如50毫升NaCl,50毫升G.S,总液量是100毫升,用50/100,配出来的就是1/2张的。
同理,2份盐,3份糖,1份NaHCO3,配出来231液,也是1/2张。
其他请结合儿科书,再详细看看-------------------------------------------------------------------------------- 10%氯化钠,1毫升,11张,;10%氯化钾,1毫升,8.9张;5%NaHCO3,1毫升,3.5张;11.2%乳酸钠,1毫升,6张!糖不产生张力!-------------------------------------------------------------------------------- 混合液组成及用途5%GS 0.9%NaCl 1.4%SB 渗透压用途2:1含钠液 2 1 等张重度脱水扩容酸2:3:1溶液 3 2 1 1/2张等渗性脱水 4:3:2溶液 3 4 2 2/3张低渗性脱水 2:6:1溶液 6 2 1 1/3张高渗性脱水(混合液配制举例手写)1:1液指NS及GS各1份,为 1/2张液,用于没有明显碱中毒及酸中毒的呕吐脱水。
1 :4液指NS 1份,GS 4份,为1/5张液,用于补充生理需要量。
[举例] 患儿,男,1岁,发育正常,诊断秋季腹泻。
PE:眼凹深陷,皮肤干燥,哭时无泪,尿少脉速。
根据病史,眼凹,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尿量(前训)等指标判断:重度低渗性脱水。
1岁发育正常估计体重10kg输液总量:180*10=1800ml,其中扩容20*10=200ml,累积损失量1800/2-200=700(补1/2总量)输液步骤:第一步扩容210/3=70ml,70*2=140ml盐,70ml碱(1.4%NaHCO3)相当于70/4=17.5ml 5%NaHCO3和70-17.5=52.5ml GS第二步补累积损失量700ml的4:3:2液,700/9=77.7-80,80*4=320ml盐,80*3=240糖,80*2=160碱(1.4%NaHCO3)相当于160/4=40ml 5%NaHCO3和160-40=120mlGS第三步补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1800-210-700=890-900ml的3:2:1液,900/6=150,150*3=450糖,150*2=300ml盐,150ml碱(1.4%NaHCO3)相当于150/4=37.5ml 5%NaHCO3和150-37.5=112.5ml GS 112.5+450=562.5ml GS第四步见尿补钾:10%KCl 15ml.如何估计小儿应该补几张的液体?因人而宜,因病而宜。
2024补液基本功的液体张力计算某日一位小儿患者因呕吐腹泻3天入院,查体轻度脱水貌,辅助检查暂未出结果。
医生予以IOoml10%葡萄糖溶液+3ml10%NaCI溶液+5ml5%NaHCO3溶液补液,请问这个医嘱正确吗?01这个配比正确吗?为什么?首先,未确定该患儿是什么性质的脱水,所以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
IoOml10%葡萄糖溶液+3ml10%NaCl溶液+5ml5%NaHCo3溶液,计算出来的液体张力约为1/2张,符合等渗性脱水情况下适合的液体张力。
所以这个医嘱是可行的。
02什么是液体张力?如何计算?液体张力是指溶质的微粒对水的吸引力,也是指溶液进入人体后能够维持渗透压的能力(葡萄糖进入人体后被吸收代谢,所以葡萄糖溶液不具备张力\计算公式如下[1]:溶液张力二溶液渗透压/血液渗透压(正常值);正常人体血液的渗透压约为285~310mθsmol∕kg o溶液渗透压(mθsmol∕kg)=(每千克溶剂中溶解溶质的克数/分子量)×10OOX该溶质分子解离的粒子数。
比如:10%NaCI溶液渗透压=(10×10/58.5)×1000×2=3418.8mθsmol∕kg≈11倍血浆渗透压,所以10%NaCl溶液约为11张。
03如何运用在临床呢?儿科补液非常精细,液体张力要根据病情选择。
一般而言,低渗性脱水选择2/3张液体,等渗性脱水选择1/2张液体,高渗性脱水选择1/3-1/5张液体,大量失血或严重彳氐血压患儿选择2:1等张含钠液[2]。
临床常用的1/2张液体有1:1液(0.9%NaCI50ml+5%或10%葡萄糖50ml)和2:3:1液(0.9%NaCI33ml+5%或10%葡萄糖50ml+1.4%NaHCO3/1.87%乳酸钠17ml\临床常用的2/3张液体是4:3:2液,你知道0.9%NaCL5%或10%葡萄糖、1.4%NaHCO3/1.87%乳酸钠各占多少比例吗?2:1的等张含钠液溶液配比又是多少?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三部通则.[2]苗凤英.急危重症护理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阐述溶液张力的概念及计算张力是指溶液溶质的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的浓度越大,对水的吸引力越大。
判断某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320mosm/L,计算时取平均值300mosm/L)相比所得的比值,它是一个没有单位但却能够反映物质浓度的一个数值。
溶液渗透压=(百分比浓度×10×1000×每个分子所能离解的离子数)/分子量。
如0.9%NaCl溶液渗透压=(0.9×10×1000×2)/58.5=308mOsm/L(794.2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1,故该溶液张力为1张。
又如5%NaHCO3溶液渗透压=(5×10×1000×2)/84=1190.4mOsm/L(3069.7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4,故该溶液张力为4张。
对以上复杂的计算过程,不要求学生掌握,但要记住张力是物质浓度的一种表达方式,其换算自然亦遵循稀释定律:C1×V1=C2×V2。
然后列出课本上已标明相应张力的几种常用溶液: 10%(NaCl)11张(临床上可按10张计算) 0.9%(NaCl)1张 5%(NaHCO3)4张 10%(KCl)9张 10%(GS)0张(无张力,相当于水)并指出,临床上多数情况下就是用以上几种溶液配制成其它所需的液体进行治疗,只需记住此几种溶液的张力,便可灵活自如地进行配制与计算所需溶液及张力;而不必去追究为什么10%NaCl张力是10张这一复杂的计算过程。
举例说明混合溶液张力的计算例10%NaCl(10ml)+10%GS(90ml),请问该组溶液张力。
同学们很快能够根据C1×V1=C2×V2列出算式:10×10=X×100,X=1张例3、10%NaCl(20ml)+5%NaHCO3(25ml)+10%GS(255ml),请问该组溶液张力。
再儿科补液时有时用2/3张,1/2张等它们是怎么计算的,应该怎应用,请前辈多多指教.这个……你去看看儿科学好吗糖不产生张力,含钠的液体如NaCl,5%NaHCO3是会产生张力的,简单的说,一份糖一份盐,如50毫升NaCl,50毫升G.S,总液量是100毫升,用50/100,配出来的就是1/2张的。
同理,2份盐,3份糖,1份NaHCO3,配出来231液,也是1/2张。
其他请结合儿科书,再详细看看10%氯化钠,1毫升,11张,;10%氯化钾,1毫升,8.9张;5%NaHCO3,1毫升,3.5张;11.2%乳酸钠,1毫升,6张!糖不产生张力!混合液组成及用途5%GS 0.9%NaCl 1.4%SB 渗透压用途2:1含钠液 2 1 等张重度脱水扩容酸2:3:1溶液 3 2 1 1/2张等渗性脱水 4:3:2溶液 3 4 2 2/3张低渗性脱水 2:6:1溶液 6 2 1 1/3张高渗性脱水(混合液配制举例手写)1:1液指NS及GS各1份,为 1/2张液,用于没有明显碱中毒及酸中毒的呕吐脱水。
1 :4液指NS 1份,GS 4份,为1/5张液,用于补充生理需要量。
[举例] 患儿,男,1岁,发育正常,诊断秋季腹泻。
PE:眼凹深陷,皮肤干燥,哭时无泪,尿少脉速。
根据病史,眼凹,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尿量(前训)等指标判断:重度低渗性脱水。
1岁发育正常估计体重10kg输液总量:180*10=1800ml,其中扩容20*10=200ml,累积损失量1800/2-200=700(补1/2总量)输液步骤:第一步扩容210/3=70ml,70*2=140ml盐,70ml碱(1.4%NaHCO3)相当于70/4=17.5ml 5%NaHCO3和70-17.5=52.5ml GS第二步补累积损失量700ml的4:3:2液,700/9=77.7-80,80*4=320ml盐,80*3=240糖,80*2=160碱(1.4%NaHCO3)相当于160/4=40ml 5%NaHCO3和160-40=120mlGS第三步补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1800-210-700=890-900ml的3:2:1液,900/6=150,150*3=450糖,150*2=300ml盐,150ml碱(1.4%NaHCO3)相当于150/4=37.5ml 5%NaHCO3和150-37.5=112.5ml GS 112.5+450=562.5ml GS第四步见尿补钾:10%KCl 15ml.如何估计小儿应该补几张的液体?因人而宜,因病而宜。
液体疗法的计算好方法医学文章2009-04-19 08:20:38 阅读1094 评论5 字号:大中小液体疗法的计算好方法小儿液体疗法小儿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对体液的调节能力不如成人,年龄小的婴儿细胞外液相对较成人多,对脱水的耐受能力亦差,因此重视及掌握小儿液体疗法是非常必要的。
临床工作中常要用各种混合液来配制小儿混合液,如何准确、快捷配制如各种张力混合液是进行曲液体疗法的关键。
下面主要介绍小儿常用各种张力混合液的简便制方法。
一、小儿体液分布代谢特点1、小儿体液主要分布在细胞外,年龄越小,细胞间质分布液体越多,对脱水的耐受力越差,尤其是新生儿。
2、小儿肾脏的调节能力差于成人,输入过多的无张力液体及过多的等张液体则引起水中毒或高渗性脱水。
因此小儿脱水时常用1/5张至2/3张各种混合液。
3、小儿液体还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额外丢失,因为小儿呼吸频率快,消化道屏障功能差,皮肤相对面积大,因此,患病小儿要重视各系统丢失体液特点,用时补充附合该系统特点的液体。
二、常用溶液1、电解质溶液A 、生理盐水:0.9%N S,为等渗液。
作用:①抗休克(20~30ml/kg);②某药物溶媒;③纠正低钠血症;④与G S或1.4%S B配制混合液。
10%N S是高渗液,不能直接静脉使用,临床用于代替N S配制混合液。
B、1.4%S B;等渗液作用:①抗休克,纠酸,与N S配成2:1等张含钠液20ml/kg;②与N S或G S配制成混合液(如4:3:2,3:2:1。
液)5%S B为高渗液,一般不能直接用于静注,主要用于代替1.4%S B配制混合液(如4:3:2,3:2:1液)。
C、Kcl:0.2~0.3%Kcl可静脉使用,用于纠正低钾血症。
每100ml混合液中可最多加3ml的10%Kcl。
补钾注意:①每日补钾一般为2~3ml/kg。
日②静脉使用时溶液中Kcl浓度小于0.3%③补钾速度不能太快,每日静脉补钾时间大于4~6小时。
液体疗法的计算好方法医学文章2009-04-19 08:20:38 阅读1094 评论5 字号:大中小液体疗法的计算好方法小儿液体疗法小儿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对体液的调节能力不如成人,年龄小的婴儿细胞外液相对较成人多,对脱水的耐受能力亦差,因此重视及掌握小儿液体疗法是非常必要的。
临床工作中常要用各种混合液来配制小儿混合液,如何准确、快捷配制如各种张力混合液是进行曲液体疗法的关键。
下面主要介绍小儿常用各种张力混合液的简便制方法。
一、小儿体液分布代谢特点1、小儿体液主要分布在细胞外,年龄越小,细胞间质分布液体越多,对脱水的耐受力越差,尤其是新生儿。
2、小儿肾脏的调节能力差于成人,输入过多的无张力液体及过多的等张液体则引起水中毒或高渗性脱水。
因此小儿脱水时常用1/5张至2/3张各种混合液。
3、小儿液体还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额外丢失,因为小儿呼吸频率快,消化道屏障功能差,皮肤相对面积大,因此,患病小儿要重视各系统丢失体液特点,用时补充附合该系统特点的液体。
二、常用溶液1、电解质溶液A 、生理盐水:0.9%N S,为等渗液。
作用:①抗休克(20~30ml/kg);②某药物溶媒;③纠正低钠血症;④与G S或1.4%S B配制混合液。
10%N S是高渗液,不能直接静脉使用,临床用于代替N S配制混合液。
B、1.4%S B;等渗液作用:①抗休克,纠酸,与N S配成2:1等张含钠液20ml/kg;②与N S或G S配制成混合液(如4:3:2,3:2:1。
液)5%S B为高渗液,一般不能直接用于静注,主要用于代替1.4%S B配制混合液(如4:3:2,3:2:1液)。
C、Kcl:0.2~0.3%Kcl可静脉使用,用于纠正低钾血症。
每100ml混合液中可最多加3ml的10%Kcl。
补钾注意:①每日补钾一般为2~3ml/kg。
日②静脉使用时溶液中Kcl浓度小于0.3%③补钾速度不能太快,每日静脉补钾时间大于4~6小时。
脱水补液原则(1)根据脱水程度的轻重,确定补液总量。
(2)根据脱水性质,有无酸中毒及低血钾等,确定补液种类。
(3)补液时,一般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进行。
补液总量应按规定速度补完(4)补液应包括3个组成部分: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
(5)补液的关键在于第1天24小时,重度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严重酸中毒,首先要扩容纠酸,继而继续补充累积损失、异常及继续生理丢失量。
待血循环和肾功能恢复后,机体自身就能调节。
纠正脱水过程中,注意补钾。
液体疗法一:基础问题:1. 张力的概念:这是个首先要明确的概念,许多人就是被这个问题给糊住的。
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等同于渗透压。
更明确的说是:不能自由出入细胞膜的离子在溶液中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对于人体而言,钠离子对维持体液渗透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临床所说的张力,几乎都是指钠离子所维持的渗透压。
因此临床都用10%的氯化钠配比不同张力的溶液,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5%糖水是等渗的,但是0张力的,生理盐水,5%糖盐水都是等渗等张液。
5% SB 是高渗液,所以儿科常配成1.4%作为等张液使用。
2. 张力的类型:为了适应临床不同需求,张力配制比较灵活,儿科医生常会配制2:1溶液,等张液,1/2张、2/3张、1/3张、1/5张等含钠量不同的溶液。
3. 张力溶液的配制:教科书中都不具体论述,所以临床配起来感觉无从下手。
基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临床常用10%氯化钠(10ml/支),5% SB(10ml/支)与5%或10%的糖水等配比不同张力溶液。
10%氯化钠相当于11倍的等张液5% SB相当于3.5倍的等张液明白了这两个倍数关系,那配比就简单多了,具体为何是如此倍数,说起来麻烦,不说也罢。
2:1溶液:很简单,只要记住100+6+10这个公式就是了。
这个公式代表的是:5% G S 100ml + 10%氯化钠6ml +5% SB 10ml =2:1溶液,算起来就是:(6×11+10×3.5)÷116=1 ,根据这个公式,你可以灵活运用,想配多少量的2:1溶液都可以。
补液的原则(1)根据脱水程度的轻重,确定补液总量。
( 2)根据脱水性质,有无酸中毒及低血钾等,确定补液种类。
(3)补液时,一般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进行。
补液总量应按规定速度补完(4)补液应包括 3 个组成部分: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
(5)补液的关键在于第 1 天 24 小时,重度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严重酸中毒,首先要扩容纠酸,继而继续补充累积损失、异常及继续生理丢失量。
待血循环和肾功能恢复后,机体自身就能调节。
纠正脱水过程中,注意补钾。
液体疗法一:基础问题: 1. 张力的概念:这是个首先要明确的概念,许多人就是被这个问题给糊住的。
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等同于渗透压。
更明确的说是:不能自由出入细胞膜的离子在溶液中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对于人体而言,钠离子对维持体液渗透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临床所说的张力,几乎都是指钠离子所维持的渗透压。
因此临床都用 10%的氯化钠配比不同张力的溶液,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5%糖水是等渗的,但是 0 张力的,生理盐水, 5%糖盐水都是等渗等张液。
5% S B 是高渗液,所以儿科常配成 1.4%作为等张液使用。
2.张力的类型:为了适应临床不同需求,张力配制比较灵活,儿科医生常会配制 2:1 溶液,等张液, 1/2 张、 2/3 张、 1/3张、 1/5 张等含钠量不同的溶液。
3.张力溶液的配制:教科书中都不具体论述,所以临床配起来感觉无从下手。
基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临床常用10%氯化钠( 10ml/ 支),5% SB(10ml/ 支 )与 5%或 10%的糖水等配比不同张力溶液。
10%氯化钠相当于11 倍的等张液5% SB 相当于 3.5 倍的等张液明白了这两个倍数关系,那配比就简单多了,具体为何是如此倍数,说起来麻烦,不说也罢。
2:1溶液:很简单,只要记住100 6 10 这个公式就是了。
这个公式代表的是: 5% G S 100ml 10% 氯化钠 6ml 5% SB 10ml =2 :1溶液,算起来就是:( 6× 11 10× 3.5)÷ 116=1 ,根据这个公式,你可以灵活运用,想配多少量的2: 1 溶液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