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 格式:ppt
- 大小:300.50 KB
- 文档页数:7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应用方法与效果。
方法:将胆总管结石80例根据入院日期的单双数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结果:两组患者全部治愈,治疗组的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关键词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在我国发病率很高的疾病,占全国胆结石患者的15%左右,胆总管结石因其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导致预后比较差[1]。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已在许多医院得以开展,多采取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方法,且有成功的报道[2,3],但对其可行性的缺乏深入的基础性研究。
本文具体探讨了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9年9月~2011年12月收治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入选标准:年龄20~75岁;既往无腹部手术史;符合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标准;患者同意。
其中男32例,女48例;年龄26~78岁,平均49.81±2.62岁,病史1个月~6年。
疾病类型:38例胆囊结石,30例肝内胆管结石,12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
临床表现:12例有恶心呕吐,18例有皮肤巩膜黄染,19例有畏寒发热,40例有腹痛。
根据入院日期的单双数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胆总管结石的流行病学资料对比类似(p>0.05)。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切除胆囊,解剖胆总管,纵行切开胆总管前壁,长约1.5cm,通过取石钳、胆道镜下网石篮等取石器械取尽结石,彻底冲洗,以5-0可吸收缝线,间断或连续全层缝合,放置引流管。
治疗组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常规四孔法行腹腔镜术,辨明胆总管于其上段纵行切开,胆道镜取石,明确胆总管结石已取净,行胆总管一期缝合,用5-0带针可吸收缝线行全层锁边缝合,常规于温氏孔置腹腔引流。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术围术期护理术后护理体检包括生命体征,伤口情况,有无出血,黄疸,引流管情况,胆汁量等胆囊手术后什么时间才能进食?怎样安排术后饮食?这是接受手术治疗的胆道疾病患者及其家属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
(1)术后3天内应禁食由于胆囊手术属于消化道较大的手术,所以进食的时间和饮食的种类取决于病变的性质和手术的方式。
又因麻醉、镇痛药与创伤的影响,手术后患者食欲减退,甚至无食欲。
另外,腹部手术后胃肠蠕动一般需24-48小时才能恢复,故术后3天内应禁食。
(2)肛门排气后再进食外科有一俗语:“一屁值千金。
”一般腹部手术后3,4天肛门开始排气(即放屁)或排便,这标志着患者的胃肠功能已恢复,可以进食了。
若采取全身麻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待麻醉苏醒、恶心、呕吐反应消失后才能进食。
否则,容易引起食物误入气管或使恶心呕吐症状加重。
(3)少吃多餐,先流质后软食刚开始进食时,宜少吃多餐,先进少量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全量流质饮食。
术后4,5天给予稀饭、软面条、藕粉糊等半流质饮食,1周后如无特殊情况可进食普通饮食。
(4)饮食宜清淡、营养、易消化饮食调配首先应考虑清淡,既富含营养,又易消化。
对年老体弱的卧床病人,家属应耐心喂食。
喂食不要太快、太多,防止呛咳或食物误入气管而发生意外。
(5)低脂肪、高维生素术后膳食宜采取低脂肪、低热量、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的原则,既能保证体内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又不增加胆囊的消化负担。
具体制作膳食时,在不影响病情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按照病人的饮食习惯和嗜好去选择主、副食的种类,如北方人喜食面食,南方人喜食米饭等。
同时讲究烹调技巧,力求饭香菜美,色、香、味俱全。
(6)恢复期以汤食为主手术病人需增加营养,以恢复体质。
但患者常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功能也未完全恢复,此时只能以“汤食”为主,如鸡、肉、鱼类等不易消化的动物性食物,可将其炖成汤,制作鲜美可口的汤。
汤中含有氮化合物、水溶性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既利于消化、增进食欲,又补充营养。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手术配合护理常规【应用解剖】
胆管系统是肝向十二指肠排泄胆汁的管道,起于肝内毛细血管,止于VaterH壶腹,分为肝内胆系和肝外胆系。
肝内胆系包括毛细肝管、小叶间肝管、肝段和肝叶胆管及左右肝管的肝内部分。
肝外胆系包括左右肝管的肝外部分、肝总管、胆囊、胆囊管、胆总管。
【适应症】
1、有发作性腹痛、寒战、发热和黄疸病史
2、梗阻性黄疸
3、胆总管内扪及胆结石
4、术中照影发现胆管内有结石或造影剂,不能进入十二指肠
【麻醉与体位】全麻平卧位
【用物准备】
1、器械破腹包胆特肝脏拉钩腹撑
2、敷料腹被长沙条纱布块
3、一次性物品吸引器吸头手套 23号刀片一次性电刀笔T管引流管
长电刀头1、4、7号线针(7 ×17圆针或6×14圆针、10×20圆针、11×34圆针、11×34角针、)红色导尿管5ml/50ml 注射器15×20长纱条引流袋
【注意事项】
1、取出结石应妥善保管,培养胆汁应及时送检。
2、各种引流管导尿管先用盐水冲洗。
3、做好隔离,预防感染,胆道用过的器械不再与其他手术部位接触,应放于指定位置。
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手术的护理配合及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8-05-08T13:54:45.39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作者:杨琼[导读] 探讨胆总管切开取石丅管引流手术中的护理配合及临床效果。
锦屏县人民医院 556700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取石丅管引流手术中的护理配合及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医学研究比对性实验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胆总管切开取石丅管引流手术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等为参照组和实验组。
对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对实验组患者给予胆总管切开取石丅管引流手术围手术期优质护理,临床观察和比对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优良率96.00%(24/25)明显高于参照组临床疗效优良率73.53%(19/25),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生活质量评分和术后平均拔管时间明显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胆总管切开取石丅管引流手术治疗围手术期优质护理配合,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并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缩短了术后康复时间,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胆总管;取石丅管引流手术;护理配合;临床疗效在腹腔镜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胆总管取石术作为治疗胆总管疾病的只要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一度被证实为有效的治疗方法[1]。
围手术期护理配合作为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强化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观察,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发挥了其突出功效。
本研究为探讨胆总管切开取石丅管引流手术中的护理配合及临床效果,选定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胆总管切开取石丅管引流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结果阐述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基础资料采用医学研究比对性实验法,选取我院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胆总管切开取石丅管引流手术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等为参照组和实验组。
术前诊断:胆总管结石,胆囊炎Pre-operative Diagnosis: Common duct stones,cholecystitis术后诊断:胆总管结石,胆囊炎Post-operative Diagnosis: Common duct stones,cholecystitis手术名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胆道造影,“T”管引流Procedure Performed: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Cholangiography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T”tube drainage.术中发现Findings(Normal+Abnormal):术中见胆囊常大,壁厚,胆总管增粗直径约1.5cm,内及一枚结石,直径1.8cm, T 管造影:胆总管下端通畅,肝内胆管显影良好,未见充盈缺损。
手术经过Description of Operative Procedure:1.平卧,气插全麻,常规导尿,消毒铺巾。
2.于脐上作弧行小切口,以气腹针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成15mmHg 气腹。
3.拔出气腹针,以套管针穿刺腹腔,拔出内芯,插入腹腔镜,检查腹腔表面未见异常。
4.腹腔镜明视下再作三个套管针穿刺,右侧两个置抓钳,分别抓住胆囊底及胆囊,剑突下这个置各种操作器械。
5.改头高脚低左侧卧位,把胆囊底牵向头侧,胆囊颈牵向右上方,显露胆囊三角,钝性解剖胆囊三角,游离胆囊管,其远端近胆囊颈以钛夹夹闭。
6.在胆总管上作一纵行切口,取出结石一枚。
置入3mm胆道镜探查,胆总管下端通畅,未见结石。
退出胆道镜。
7.将20#“T“置入胆总管,3-0Vicryl间断缝合胆总管切口。
经”T“管造影见胆道通畅,未见残留结石影。
8.在胆囊管近端上可吸收夹,切断胆囊管,游离胆囊动脉,上三个钛夹后切断,残端留两个钛夹。
以电凝钩自颈部向底部剥离胆囊,冲洗胆囊床并止血。
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镜检术一. 胆总管相关解剖: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
胆总管长约7-9cm,直径0.6-0.8cm。
若直径超过1cm,应视为病理情况。
根据其行程和毗邻关系,胆总管分为四段:①十二指肠上段:始于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处,止于十二指肠上缘。
胆总管探查.取石及引流手术多在此段进行;②十二指肠后段:行经十二指肠第一段后方,其后方为下腔静脉,左侧有门静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③胰腺段:在胰头后方的胆管沟内或实质内下行;④十二指肠壁内段:胰腺段胆总管下行至十二指降部中段后,斜行进入肠管后内侧壁,长约1.5-2cm。
它具有控制和调节胆总管和胰管的排放.以及十二指内容物反流的重要作用。
二. 体位:平卧位三. 麻醉:全麻四. 用物准备:大包、胆管分离钳、衣服、单子、电凝棒、取石钳、5ml注射器1具、50ml注射器1具、T管、腹部自动拉钩、胆囊探条、石蜡油棉球一包、16号红色导尿管1根、28号引流管、肝胆专用、4-0可吸收线2根、取石钳、输液器1副、11、23号刀片、1、4、7号丝线五. 手术配合:1、手术野皮肤常规消毒、铺巾。
2、剖腹后解剖胆囊三角,游离出胆囊管及胆囊动脉。
首先钳夹并切断胆囊动脉,4号丝线断端结扎。
然后游离胆囊管,使其长度足够时7号丝线结扎并切断。
随之切下胆囊并中号圆针4号丝线缝合胆囊床。
3、胆囊切除后递盐水纱布塞住网膜孔,以防止胆汁溢出时,流入网膜腔内。
用5ml注射器抽吸胆汁,确定胆总管位置后,用小圆针1号丝线在胆总管靠近十二指肠上缘部缝一针,用直血管钳夹住牵引,于两线间用尖刀纵行切开1-1.5cm长,此时备好吸引器,取石钳和胆探。
4、备胆道镜,检查胆总管内有无结石存留或胆总管壶腹部括约肌是否通畅。
5、将已剪好的“T”管用长镊子夹好,放入胆总管内,用4-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T”管周围的胆总管切口,然后向管腔内注入生理盐水50~60ml,观察胆总管缝合处周围有无渗漏,“T”管另外开口引出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