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素受体
- 格式:ppt
- 大小:3.75 MB
- 文档页数:10
第一章α、β肾上腺素受体所在位置及影响一、血管上的受体(注:缩血管反应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一)激动血管上的α1受体——血管收缩,主要是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1.皮肤粘膜血管收缩最明显,其次是肾脏血管;2.此外脑、肝、肠系膜、骨骼肌的血管也都呈收缩反应(二)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血管收缩。
1.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血管壁的α受体密度高,血管收缩较明显;2.皮肤、粘膜、肾和胃肠道等的血管平滑肌α受体数量多,收缩最强烈;3.对脑和肺血管作用——十分微弱,有时由血压升高而被动地舒张;4.静脉和大动脉的α受体密度低——收缩作用较弱。
5.使三角肌和括约肌收缩。
(三)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血管舒张——降压。
1.骨骼肌和肝脏的血管平滑肌上β2受体占优势——血管舒张;2.激动冠脉β2受体——舒张血管。
3.激动α受体——三角肌和括约肌收缩。
4.激动β受体——膀胱逼尿肌舒张。
(四)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强大的舒张作用。
原理:β2受体激动药的主要作用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它与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β2受体结合后,引起受体构型改变,激动兴奋性G蛋白(Gs),从而活化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细胞内ATP转变为cAMP,引起细胞内cAMP水平增加,转而激活cAMP 依赖性蛋白激酶(PKA),通过[Ca2+]i(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下降、肌球蛋白轻链失活、钾通道开放三个途径,最终引起平滑肌松弛反应。
1.人气道中主要是β2受体。
它广泛分布于气道的不同效应细胞上,当激动β2受体时,气道平滑肌松弛、抑制肥大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与过敏介质、增强气道纤毛无能运动、促进气道分泌、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气道粘膜下水肿等,均有利于缓解或消除喘息。
2.激动骨骼肌慢收缩纤维的β2受体,引起肌肉震颤。
(五)激动α受体和β2受体——可能致肝糖原分解。
(六)激动α2受体——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α2受体——位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上,在介导交感神经系统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包括中枢与外周。
肾上腺素受体药物总结●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1.拟肾上腺素药●本类药物通过激动肾上腺素受体或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递质,从而发挥与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相似的作用。
●根据药物对不同肾上腺素受体亚型的选择性●①α受体激动药●②α、β受体激动药●③β受体激动药2.交感神经作用 NA●1.心率加快,心脏收缩力增强,冠状血管血流量增多,内脏与皮肤血管收缩,肝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舒张,血压升高。
循环器官●2.支气管舒张呼吸器官●3.抑制胃肠运动括约肌收缩,抑制胆囊收缩。
消化器官●4.肾血管收缩,膀胱逼尿肌舒张,括约肌收缩,外生殖器官血管收缩,子宫收缩(有孕)或松肌。
泌尿生殖●瞳孔辐射肌收缩,瞳孔扩大。
眼●竖毛肌收缩汗腺分泌。
皮肤●肾上腺素分泌促进糖原分解。
代谢3.4.构效关系●β-苯乙胺●儿茶酚●3.4位被羟基取代●儿茶酚胺药物作用强,外周作用大于中枢,作用维持时间短,易被COMT灭活。
●非儿茶酚结构●●去掉两个羟基●非儿茶酚胺药物作用弱,维持时间长,不易被COMT替灭活,中枢作用时间更长,麻黄碱并可口服给药。
●α碳●加甲基不易被单氧化酶灭,活作用时间变长,易被神经末梢摄取●氨基●氨基上的氢被不同的集团取代后,药物对α,β受体选择性产生改变。
5.去甲肾上腺素α受体激动药●作用机制●去甲肾上腺素激动α受体的作用强大对α1,α2受体无选择性对,β1体激动,作用较弱,对β2无作用。
●药理作用●1.收缩血管●皮肤黏膜血管,肾脏血管,肝脏,脑,骨骼肌血管膜●冠状血管舒张●心脏兴奋,心肌的代谢产物增加,同时血压上去,提高灌注压●2.心脏●较弱激动心脏β1受体使心肌收缩性增强,心率加快传导加速排出量增强●3.血压●较强的升血压作用●小剂量时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不明显,脉压差增大。
●大剂量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时升高,脉压差减小。
●●临床应用●1.休克●Ps:休克有三,血压降,微循环灌注不足,有效血容量降低。
●治疗:首先补充血容量,输血或者说是输液,然后使用相关药物。
第一章α、β肾上腺素受体所在位置及影响一、血管上的受体(注:缩血管反应使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升高)(一)激动血管上的α1受体——血管收缩,主要就是小动脉与小静脉收缩:1、皮肤粘膜血管收缩最明显,其次就是肾脏血管;2、此外脑、肝、肠系膜、骨骼肌的血管也都呈收缩反应(二)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血管收缩。
1、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血管壁的α受体密度高,血管收缩较明显;2、皮肤、粘膜、肾与胃肠道等的血管平滑肌α受体数量多,收缩最强烈;3、对脑与肺血管作用——十分微弱,有时由血压升高而被动地舒张;4、静脉与大动脉的α受体密度低——收缩作用较弱。
5、使三角肌与括约肌收缩。
(三)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血管舒张——降压。
1、骨骼肌与肝脏的血管平滑肌上β2受体占优势——血管舒张;2、激动冠脉β2受体——舒张血管。
3、激动α受体——三角肌与括约肌收缩。
4、激动β受体——膀胱逼尿肌舒张。
(四)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强大的舒张作用。
原理:β2受体激动药的主要作用就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它与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β2受体结合后,引起受体构型改变,激动兴奋性G蛋白(Gs),从而活化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细胞内ATP转变为cAMP,引起细胞内cAMP水平增加,转而激活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A),通过[Ca2+]i(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下降、肌球蛋白轻链失活、钾通道开放三个途径,最终引起平滑肌松弛反应。
1、人气道中主要就是β2受体。
它广泛分布于气道的不同效应细胞上,当激动β2受体时,气道平滑肌松弛、抑制肥大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与过敏介质、增强气道纤毛无能运动、促进气道分泌、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气道粘膜下水肿等,均有利于缓解或消除喘息。
2、激动骨骼肌慢收缩纤维的β2受体,引起肌肉震颤。
(五)激动α受体与β2受体——可能致肝糖原分解。
(六) 激动α2受体——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α2受体——位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上,在介导交感神经系统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包括中枢与外周。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知识任务四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知识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2)熟悉麻黄碱、间羟胺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3)了解去氧肾上腺素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能力目标(1)临床应用中能根据休克的类型选择用药;(2)使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时能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实施预防和治疗措施。
案例引导少数患者在输液或使用某些药物如青霉素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突然出现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喉头水肿、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甚至昏迷等,这时应如何抢救?案例分析: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须及时抢救,抢救的首选药为肾上腺素。
因为肾上腺素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而升高血压,扩张支气管而缓解呼吸困难,并且能抑制过敏性介质的释放,减轻黏膜的充血水肿,从而能迅速缓解症状。
此外可合用糖皮质激素,并采取人工呼吸、吸氧等措施,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通过直接激动肾上腺素受体或促进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递质间接激动受体,而产生与肾上腺素相似的作用,又称为拟肾上腺素药。
因为其作用与交感神经兴奋的效应相似,故又称拟交感胺类,其基本化学结构是β-苯乙胺。
苯环上有两个邻位羟基者为儿茶酚胺类,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其作用强,但由于在体内易被甲基转移酶(COMT)和单胺氧化酶(MAO)破坏,故作用维持时间短;无邻位羟基者为非儿茶酚胺类,如麻黄碱、间羟胺等,作用减弱,但作用维持时间延长。
根据药物对肾上腺素受体的选择性可分为α、β受体激动药,α受体激动药和β受体激动药三类。
一、α、β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adrenaline,epinephrine,AD)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主要激素,药用肾上腺素是从家畜肾上腺中提取或人工合成的,其化学性质不稳定,遇光易分解,在碱性溶液中迅速氧化,变为粉红色或棕色而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