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岳渎经 [唐]李公佐》阅读答案及翻译
- 格式:docx
- 大小:20.75 KB
- 文档页数:5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9年中考广西北部湾卷】推、敲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作“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节选自《诗话总龟》)(注)①出自《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此,幽期不负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一日于.驴上得句云__________________(2)又欲.作“推”字__________________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历传诵的名句。
请从“炼字”的角度对比“敲”“推”二字,说说贾岛为什么最终选用“敲”字?【答案】1.(1)在;(2)想要。
2.伸出手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3.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解析】1.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结合课内所学(1)“于”翻译为“在”;(2)“欲”翻译为“想要”。
2.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注意字要一一对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引手:伸手;势:动作。
3.考查从“炼字”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广为传诵的名句。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
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
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
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
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二、【2019年中考江苏泰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2019高考文言文断句限时练(含答案)(一)(2019惠州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题岳飞受命招捕杨幺。
飞所部皆西北人,不习水战。
飞曰:“兵何常,顾用之何如耳!”先遣使招谕之。
贼党黄佐曰:“岳节使号令如山,若与之敌,万无生理,不如往降,必善遇我。
”遂降。
飞单骑按其部,拊佐背曰:“子知逆顺者。
果能立功,封侯岂足道?欲复遣子至湖中,视其可乘者擒之,可劝者招之,如何?”佐感泣,誓以死报。
时张浚以都督军事至潭州,参政席益与浚语,疑飞玩寇,欲以闻。
浚曰:“岳侯,忠孝人也。
兵有深机,胡可易言?”益惭而止。
黄佐袭周伦砦,杀伦,擒其统制陈贵等。
会召浚还防秋。
飞袖小图示浚,浚欲俟来年议之。
飞曰:“以王师攻水寇,则难;以水寇攻水寇,则易。
水战,我短彼长,以所短攻所长,所以难;若因敌将用敌兵夺其手足之助离其腹心之托使孤立而后以王师乘之八日之内当俘诸酋。
”浚许之。
飞遂如鼎州。
黄佐招杨钦来降,飞喜曰:“杨钦骁悍,既降,贼腹心溃矣!”表授钦武义大夫,礼遇甚厚,乃复遣归湖中。
两日,钦说余端、刘诜等降,飞诡骂曰:“贼不尽降,何来也?”杖之,复令入湖。
是夜掩贼营,降其众数万。
幺负固不服,方浮舟湖中,以轮激水,其行如飞;旁置撞竿,官舟迎之,辄碎。
飞伐君山木为巨筏,塞诸港汊,又以腐木乱草,浮上流而下。
择水浅处,遣善骂者挑之,且行且骂。
贼怒来追,则草木壅积,舟轮碍不行。
飞亟遣兵击之。
贼奔港中,为筏所拒,官军乘筏,张牛革以蔽矢石,举巨木撞其舟,尽坏。
幺投水,牛皋擒斩之。
飞入贼垒,余酋惊曰:“何神也?”俱降。
飞亲行诸砦慰抚之,纵老弱归田,籍少壮为军,果八日而贼平。
浚叹曰:“岳侯神算也!”[冯评]岳飞谋亦欲造大舟,湖南运判薛弼谓岳曰:“若是,非岁月不胜。
且彼之所长,可避而不可斗也。
今大旱,河水落洪,若重购舟首,勿与战,遂筏断江路。
藁其上流,使彼之长坐废。
而精骑直捣其垒,则彼坏在目前矣。
”岳从之,遂平幺。
人知岳侯神算,而不知计出薛弼。
从来名将名相,未有不资人以成功者。
【高中古诗词阅读】“李?,字公度,陇西敦煌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李?,字公度,陇西敦煌人。
?聪悟,有才学,尤工词赋。
年二十四登进士第,解褐授校书郎,拜监察御史,俄丁内艰。
先是,父旅殡在远。
家贫无以襄事,与弟琪当腊雪以单?扶杖,衔哀告人,由是两克迁?。
而?日不过一食,恒羸卧丧庐中不能兴。
大为时贤所叹。
忧阕,再征为御史,以瘠不起,逾时乃就。
天复中,淮寇大举围夏口,逼巴陵,太祖患之,飞命成?率水军十万援于鄂。
?入言曰:“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
”?性刚决,不听。
淮人果乘风纵火,舟尽焚,兵尽溺,?亦自沈于江,一如所料。
又明年,太祖为元帅,以襄阳贰于己,率兵击破之,署?为天平军掌书记。
沧州节度使刘守文拒命,太祖引兵十余万围之,乃召?草檄。
?笔不停缀,登时而成,大为太祖嗟赏。
受禅之岁,宰臣除为考功员外郎、知制诰。
寻以本官监曹州事。
曹去京数舍,吏民豪猾,前后十余政,未有善罢者。
?在任期岁,众庶以宁。
入为兵部郎中、崇政院学士。
未几,以许帅冯行袭疾甚,出为许州留后。
先是,行袭有牙兵二千,皆蔡人也,太祖深以为忧,乃遣?驰往,以伺察之。
?至传舍,召将吏亲加抚慰。
行袭欲使人代受诏,?曰:“东首加朝服,礼也。
”乃于卧内宣诏,令善自补养,苟有不讳,子孙俱保后福。
行袭泣谢,遂解二印以授?,代掌军府事。
及庶人友?篡位,除右散骑常侍,充侍讲学士。
内讨之日,军士大扰,?其夕为乱兵所伤,卒于洛阳。
?性孝友,与弟琪有敦睦之爱,为?绅所称。
(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列传十四》,有删节)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B.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C.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D.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父母死后,子女须守丧三年,任官者须离职,称“丁忧”,也称“丁艰”,这里的“丁内艰”指遭遇父丧。
2019年上海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精选汇编虹口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
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
进士及第,调宝鸡尉,柏乡知县。
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①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湜怒,他日行柏乡,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②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
”率诸使者合荐之。
【注释】:①推毂(gǔ):举荐。
②疵:缺点或过失。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⑴进士及.第()⑵召诣.行台白事()12.下列对画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黄湜整理文书案卷,想要通过翻阅文书寻找侯蒙获罪。
B.黄湜审阅文书案卷,想要翻开文书案卷导致侯蒙获罪。
C.黄湜审阅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侯蒙获罪。
D.黄湜整理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到达侯蒙获罪。
13.侯蒙及第后的故事表现出他是个、的人。
(4分)11⑴及,达到。
⑵诣,到12C13公正严明正直无私普陀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郑人爱鱼郑人有爱惜鱼者,列盆庭中,且实水焉,得鱼即生之。
鱼新脱网罟①之苦,惫甚,浮白而喁②。
逾旦,鳍尾始摇。
郑人掬而观之,曰:“鳞得无伤乎?”未几,糁麦而食③,复掬而观之,曰:“鳞得无伤乎?”人曰:“鱼以江为命,今处以一勺水,日玩弄之,而曰‘我爱鱼我爱鱼’,鱼不腐者寡矣!”不听。
未三日,鱼皆磷败以死。
郑人始悔不用或人之言。
君子曰:“民犹鱼也,今之治民者皆郑人也哉?”【注释】①罟(gǔ):捕鱼的网。
②喁(yóng):鱼口向上,露出水面。
③糁(sǎn)麦而食:喂食饭粒和麦屑。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得鱼即生.之(2)郑人掬而观.之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郑人开始后悔不应该听取有些人的话B.郑人才开始后悔没有听取那个劝告人的话C.郑人开始后悔不用或不听别人的话D.郑人才悔恨听有些人的话是错误的13.郑人哪些行为直接导致了“鱼皆磷败以死”的结局?作者借这则寓言想说的道理是什么?(4分)11.(1)养活(2)仔细看12.B13.用水盆养鱼,鱼生存空间小,又每天玩弄鱼统治者不能口称爱民,实际将民众当成自己的玩物,随意摧残。
唐传奇概述与讨论一、传奇。
(一)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二)释名。
1.“传奇”之名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宋尹师鲁将“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岳阳楼记》称为“传奇体”→后来才被认为是一种小说体裁,如元陶宗仪《辍耕录》即将唐传奇与宋金戏曲、院本等并列,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将所分六类小说第二类即《莺莺传》、《霍小玉传》等定名为“传奇”。
此后传奇成为唐文言小说通称。
2.发展历程。
(1)发轫期初盛唐。
是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奇间的过渡阶段,作品数量少,艺术表现不成熟。
如王度《古镜记》,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
①内容明显残存搜奇志怪倾向。
②人物刻划和结构上已有较大提高,描写更生动。
③《游仙窟》唐传奇中字数最多,此期传奇中艺术较高。
作者张鷟,诗文交错,韵散相间,华丽中有俚俗气息,颇具成熟期传奇体貌。
(2)兴盛期中唐—代宗到宣宗,名家名作蔚起,大部分作品产生于此时期。
①原因。
A. DE小说本身演进的结果。
B.各体文学在表现手法上提供的借鉴,如诗歌抒情写意、散文叙事状物、辞赋虚构铺排等,以诗歌影响尤为明显,使多具诗意化特点。
元稹、白居易、白行简、陈鸿、李绅等诗人兼传奇家,将歌行与传奇配合,用不同体裁不同方式描写同一事件(如《莺莺传》《李娃传》《长恨歌传》都有与之相配的长篇歌行),提高地位,扩大影响;叙事上与古文兴盛有关。
不少传奇作家兼古文家,如韩愈《毛颖传》,柳宗元《河间传》、《李赤传》等构思技巧近传奇小说的作品均具古文笔法和风格。
C.特殊的社会文化风尚。
中唐时,通俗的审美趣味由于变文、俗讲的兴盛进入士人群落,传奇伴随贞元元和之际由雅入俗的浪潮有了广大的接受群。
(3)衰退期晚唐。
①作品数量不少,出现不少专集,如袁郊《甘泽谣》、皇甫枚《三水小牍》、裴铏《传奇》、薛用弱《集异记》、李复言《续玄怪录》等。
②多篇幅短小,内容单薄,或搜奇猎异,或言神志怪,思想和艺术成就减弱。
《西游记》孙悟空故事的印度渊源葛维钧摘要:梳理《西游记》研究中孙悟空形象文学来源的几种主要观点,在文献比较的基础上指出孙悟空形象直接或间接源于以《六度集经》为典型的佛教故事,而《六度集经》中的称猴同哈奴曼的关系又至为密切, 从而得出哈奴曼就是孙悟空的原型,它源于印度,传至中国, 经过改造,发展成了孙悟空的结论。
关键词:《西游记》《六度集经》《罗摩衍那》孙悟空哈奴曼在中国,《西游记》孙悟空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形象。
这一形象的文学来源, 自上世纪初即已有许多学者进行探讨, 最著名的有胡适、鲁迅和陈寅恪等。
胡适考证的前提是《西游记》以《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为渊源。
他在《中国章回小说考证》“西游记考证”一章中认定“这部书确是《西游记》的祖宗” 。
相应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无疑也就来自于《取经诗话》中的猴行者。
那么, “何以南宋时代的玄奘神话里忽然插人了一个神通广大的猴行者?这个猴子是国货呢还是进口货呢?”他自己回答道“ ……但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 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
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的影响而仿造的。
因为《太平广记》和《太平寰宇记》都根据《古岳渎经》, 而《古岳渎经》本身便不是一部可信的古书。
宋元的僧伽神话, 更不消说了。
因此, 我依着钢和泰博士(Baron A. von Stael-Hoistein)的指引, 在印度最古的纪事诗《拉麻传》(Ramayana)里寻得一个哈奴曼(Hanuman), 大概可以算是齐天大圣的背景了。
” 因此,“我假定哈奴曼是猴行者的根本。
”, ①胡适在他的文章里没有明确强调哈奴曼、猴行者和孙语空的演进关系, 但是他的意思是非常清楚的。
此说出来以后, 即遭鲁迅反对。
此前, 鲁迅在其《中国小说史略》第九篇中已经谈到过他的观点, 认为孙悟空的形象源自淮涡水神无支祁。
②无支祁故事见载于多书。
《太平广记》卷四六七《李汤》称, 唐代宗永泰(765年)年间李汤任楚州刺史时曾有人“见一兽, 状有如猿, 白首长髻, 雪牙金爪, 闯然上岸, 高五丈许, 蹲踞之状若猿猴,但两目不能开,兀若昏昧。
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一、(2019·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汉元年①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②。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③,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④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⑤,偶语者弃市⑥。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⑦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⑧。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饷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释】①汉元年: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后的第一年,即公元前206年.②沛公:即汉高祖刘邦。
霸上:古地名。
③组:绳索.④轵道:亭名,后以“轵道”借指亡国投降。
⑤族:灭族,杀害违犯者及其亲属。
⑥偶语:相对私语。
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⑦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⑧吏:指当时的大、小官员。
案堵:同“安堵”,形容百姓安居乐业。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标2处)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沛公又让.不受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诸将或.言诛秦王一食或.尽粟一石B.乃以秦王属.吏属.予作文以记之C.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乃.不知有汉D.系颈以.组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4.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秦王子婴投降后,将领们主张杀死他,沛公反对,认为子婴已经投降,再杀他就太不吉祥了。
中大夫陕府左司马李公墓志铭的阅读答案与翻译中大夫陕府左司马李公墓志铭的阅读答案与翻译中大夫陕府左司马李公墓志铭韩愈公讳郱,字某,雍王绘之后。
王孙道明,唐初以属封淮阳王,又追王其祖父。
曰雍王、长平王。
淮阳生景融,景融亲益疏,不王;生务该,务该生思一,思一生岌。
比四世,官不过县令州佐,然益读书为行,为士大夫家。
岌为蜀州晋原尉,生公,未晬以卒。
无家,母抱置之姑氏以去,姑怜而食之。
至五六岁,自问知本末,因不复与群儿戏,常默默独处,曰:“吾独无父母,不力学问自立,不名为人!”年十四五,能暗记《论语》、《尚书》、《毛诗》、《左氏》、《文选》,凡百余万言,凛然殊异。
姑氏子弟,莫敢为敌。
浸传之闻诸父,诸父泣曰:“吾兄尚有子耶?”迎归而坐问之,应对横从无难。
诸父悲喜,顾语群子弟曰:“吾为汝得师。
”于是纵学,无不观。
以朝邑员外尉选,鲁公真卿第其所试文上等。
擢为同官正尉,曰:“文如李尉,乃可望此。
”其后比以书判拔萃,选为万年尉,为华州录事参军。
争事于刺史,去官,为陆浑令。
河南尹郑余庆荐之朝,拜南郑令。
尹家奴以书抵县请事,公走府,出其书投之尹前。
尹惭其廷中人曰:“令辱我,令辱我!”且曰:“令退!”遂怨之。
拾掇三年无所得,拜宗正丞。
宰相以文理白为资州刺史,公喜曰:“吾将有为也。
”谗宰相者言之上曰:“是与其故,故得用。
”改拜陕府左司马。
公又喜曰:“是官无所职,吾其不以吏事受责死矣!”长庆元年正月丙辰。
以疾卒,春秋七十三。
夫人博陵崔氏,朝邑令友之之女,其曾伯父有功中宗时。
夫人高明,遇子妇有节法,进见侍侧,肃如也。
七男三女,及公之存,内外孙十有五人。
五月庚申,葬华阴县东若干里。
(选自《全唐文》,有删节)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淮阳生景融,景融亲益疏,不王疏:稀少B.岌为蜀州晋原尉,生公,未晬以卒晬:满周岁C.鲁公真卿第其所试文上等第:评定D.宰相以文理白为资州刺史白:上奏7.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吾为汝得师吾将有为也B.姑怜而食之朝邑令友之之女C.吾其不以吏事受责死矣以疾卒,春秋七十三D.其后比以书判拔萃出其书投之尹前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医古文部分课后练习题及课外阅读试题及答案概要医古文课后练习题及部分课外练习题答案一、扁鵲過趙趙王太子暴疾而死鵲造宮門曰吾聞國中卒有壤土之事得無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方者應之曰然王太子暴疾而死扁鵲曰入言鄭醫秦越人能活太子中庶子難之曰吾聞上古之爲醫者曰苗父苗父之爲醫也以菅爲席以芻爲狗北面而祝發十言耳諸扶而來者舉而來者皆平復如故子之方能如此乎扁鵲曰不能又曰吾聞中古之爲醫者曰俞柎俞柎之爲醫也搦腦髓束肓莫炊灼九竅而定經絡死人復爲生人故曰俞柎子之方能若是乎扁鵲曰不能中庶子曰子之方如此譬若以管窺天以錐刺地所窺者甚大所見者甚少鈞若子之方豈足以變駭童子哉扁鵲曰不然物故有昧揥而中蛟頭掩目而別白黑者太子之疾所謂尸厥者也以爲不然入診之太子股陰當溫耳中焦焦如有嘯者聲然者皆可治也中庶子入報趙王趙王跣而趨出門曰先生遠辱幸臨寡人先生幸而有之則糞土之息得蒙天履地而長爲人矣先生不有之則先犬馬填溝壑矣言未已涕泣沾襟扁鵲遂爲診之先造軒光之竈八成之湯砥針礪石取三陽五輸子容擣藥子明吹耳陽儀反神子越扶形子游矯摩太子遂得復生天下聞之皆曰扁鵲能生死人鵲辭曰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當生者活耳夫死者猶不可藥而生也悲夫亂君之治不可藥而息也詩曰多將熇熇不可救藥甚之之辭也(漢·劉向《說苑·辨物》)要求:1.給上文標點2.注釋文中加點號的詞語3.今譯文中加橫線的句子4.文意理解①中庶子讚揚俞柎的一段文字,反映俞柎命名的含義是什麼?②趙王所稱“糞土之息”與“犬馬”指什麼?反映古人稱謂上的什麼現象?③“亂君之治,不可藥而息也”與全文是什麼關係?参考答案:1.扁鵲過趙,趙王太子暴疾而死,鵲造宮門,曰:“吾聞國中卒有壤土之事,得無有急乎? ”中庶子之好方者應之曰:“然。
王太子暴疾而死。
”扁鵲曰:“人言鄭醫秦越人能活太子。
”中庶子難之曰:“吾聞上古之爲醫者曰苗父,苗父之爲醫也,以菅爲席,以芻爲狗,北面而祝,發十言耳,諸扶而來者,舉而來者,皆平復如故。
子之方能如此乎? ”扁鵲曰:“不能。
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一、文言文阅读部分(2019 杭州中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 题。
(甲)① 少述足下:某 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
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
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
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诸不一一,千万自爱!(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有删改)(乙) 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 “应须一曲千回首, 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
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 ③ 。
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
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④,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⑤。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 ⑥谈经学,抵暮乃散。
荆公曰:相劳苦 “退即解舟 ⑦ ,无由再见。
”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 ⑧ 矣。
”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
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 ,有删改)【注释】①某:我,谦称。
这里是王安石自称。
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
②燔:焚烧。
③睽:背离,不合。
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
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
⑥剧:流畅,痛快。
⑦解舟:退居江湖。
⑧奉谢:奉,敬辞。
奉谢,表示谢意。
17. 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远离家乡B. 谋官不顺C. 财物受损D. 身体不适 18. 请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2 分)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19. 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 分)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古代》《古代汉语词典》 “亟”的义项:①急速,赶快。
②危急。
③通“极”,至。
20. 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3 分)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
语文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和参考译文语文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和参考译文阅读下列文言文黄道周,福建人。
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
天启间入翰林。
时在翰林者,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
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①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
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
已而,文龙卒无成。
魏忠贤②用事,道周拂衣归。
崇祯元年,起原官。
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
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
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
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
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上疏救之。
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
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年,物力已殚。
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
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
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
上益怒,竟削籍。
然龙锡亦竟减死。
九年擢右中允。
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
而.上以为能,益信之。
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
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体仁衔.之。
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
是时杨嗣昌夺情③,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艰④,嗣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
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縗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
上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
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
十七年,北都陷。
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
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注】①关:指山海关。
②魏忠贤:明末太监,弄权误国,崇祯登基后自缢而死。
③夺情:封建时代官员在服丧中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金兵大入,薄京师薄:迫近。
B.体仁衔之衔:怀恨。
C.道周不与焉与:参与。
《古岳渎经[唐]李公佐》阅读答案及翻译古岳渎经 [唐]李公佐贞元丁丑岁,陇西李公佐泛潇湘苍梧。
偶遇征南从事弘农杨衡,泊⾈古岸,淹留佛寺。
江空⽉浮,征异话奇。
杨告公佐云:“永泰中,李汤任楚州刺史时,有渔⼈,夜钓于.龟⼭之下。
其钓因物所制,不复出。
渔者健⽔,疾沉于下五⼗丈。
见⼤铁锁,盘绕⼭⾜,寻不知极。
遂告汤。
汤命渔⼈及能⽔.者数⼗,获其锁。
⼒莫能制,加以⽜五⼗余头,锁乃.振动,稍稍就.岸。
时⽆风涛,惊浪翻涌。
观者⼤骇。
锁之末见⼀兽,状有如猿,⽩⾸长鬐,雪⽛⾦⽖,闯然上岸。
⾼五丈许,蹲踞之状若猿猴。
但两⽬不能开,兀若昏昧。
⽬⿐⽔流如泉,涎沫腥秽,⼈不可近。
久乃引见.。
”公佐⾄元和⼋年冬,⾃常州饯送给事中孟简⾄朱⽅,廉使薛公苹馆待礼备。
时扶风马植、范阳卢简能、河东裴蘧皆同馆之,环炉会语终⼣焉。
公佐复说前事,如杨所⾔。
⾄九年春,公佐访古东吴,从太守元公锡泛洞庭、登包⼭,宿道者周焦君庐。
⼊灵洞,命夔龙。
桐柏千君长稽⾸请命。
禹因囚鸿蒙⽒、章商⽒、兜卢⽒、犁娄⽒。
乃获淮、涡⽔神,名“⽆⽀祁”。
善应对⾔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之远近。
形若猿猴,缩⿐⾼额,青躯⽩⾸,⾦⽬雪⽛。
颈伸百尺,⼒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
禹授之章律,不能制;授之鸟⽊由,不能制;授之庚⾠,能制。
鸱、脾桓、⽊魅、⽔灵、⼭妖、⽯怪,奔号聚绕,以数千载。
庚⾠以战逐去。
颈锁⼤索,⿐穿⾦铃,徙淮阴之龟⼭之⾜下。
俾淮⽔永安即李汤之见,与杨衡之说,与《岳渎经》符矣。
(选⾃鲁迅编选《唐宋传奇集》,略有删改)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A.汤命渔⼈及能⽔.者数⼗⽔:游泳B.稍稍就.岸,时⽆风涛就:靠近C.其兽竟不复见.见:看见D.原隰.之远近隰:低湿的地⽅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法,相同的⼀组是A.①夜钓于.龟⼭之下②⾂诚恐见欺于.王⽽负赵B.①加以⽜五⼗余头,锁乃.振动②尔其⽆忘乃.⽗之志C.①乃渔者时知锁所.②某所.,⽽母⽴于兹D.①俾淮⽔永安流注海也.②是寡⼈之过也.10.⽂中画波浪线的句⼦,断句最合理的⼀项是A.禹理⽔/三⾄桐柏⼭/惊风⾛雷/⽯号⽊鸣五伯/拥川天⽼/肃兵不能兴B.禹理⽔/三⾄桐柏⼭/惊风⾛雷/⽯号⽊鸣/五伯拥川/天⽼肃兵/不能兴C.禹理⽔三/⾄桐柏⼭/惊风⾛雷/⽯号⽊鸣/五伯拥川/天⽼肃兵/不能兴D.禹理⽔三/⾄桐柏⼭/惊风⾛雷/⽯号⽊鸣五伯/拥川天⽼/肃兵不能兴11.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描述⽆⽀祁的⼀组是①其钓因物所制,不复出。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试题及解析1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岳柱八岁指瑕岳柱字止所,八岁观画师何澄画“陶母剪发图”,柱指陶母腕上金钏,诘之曰:“金钏可易酒,何用剪发为之?”何大惊异。
观此可以知画理矣。
【注释】⑴陶母剪发:晋朝政治家、军事家陶侃少年时家贫,一次朋友来访,陶母无力招待,便剪下自己的头发,卖钱换酒,招待客人。
⑵钏(chuàn):镯子⑶诘:问(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①金钏可易酒________② 观此可以知画理矣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诘之曰:“金钏可易酒,何用剪发为之?”(3)这则故事可以看出乐柱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速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下列朗读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2)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诫子书诫:告诫。
B.淫慢则不能励精励:激励。
C.非志无以成学志:立志。
D.年与时驰驰:消失,逝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4)《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
文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________。
3.课内阅读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试论李公佐小说中的侠女形象李公佐生活于唐代中、晚期,时值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潦倒不堪,他的作品特别注重搜怪猎奇、寻访遗迹、实地访问、有意识、有目的地创作小说,多反应人民生活状况,作者意图以传奇小说形式影响社会,救世于水火,但始终因社会大背景和其思想的局限,理想最终破灭。
对李公佐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侠义精神进行具体的描述,通过对李公佐在唐传奇中的小说进行系统的分析,对李公佐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的探究,进一步探索其作品中表现出的“侠女”具体形象,揭示李公佐笔下不同寻常的“侠女”。
唐传奇李公佐侠女形象一、侠女”形象的溯源我国古代小说可以分为两个系统,一是文言文系统,二是白话文系统。
魏晋时期小说的出现,是我国古代文言文系统发展的初期;唐代传奇小说的出现,则标志着我国文言文发展的成熟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可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类,其志怪小说,一向都被视为唐传奇小说的重要基石,促进了唐代时期传奇小说的产生。
唐代传奇小说可以说是在魏晋小说的基础上,融合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发展进化而来的。
魏晋时期以来,文言小说逐步发展了起来,文言小说的涵盖面也比较的广泛,而且更加的贴近人们的生活,所以在小说中出现了众多形象不一,具有时代典型代表的侠义形象。
如李寄、干将、莫邪、周处,等等。
而到了唐代时期,侠客的形象则有了更大的提升,涵盖的生活面也更加的广泛。
他们有的仗义行侠、武功卓绝,有的讲义气、重信用,视钱财如粪土,有的则是以自身的品行和操守展现自己的侠气,他们没有卓绝的武艺,也没有声名显赫的地位,他们只是一介普通的良民,可有的却是豪气万千的侠士风范。
所以“‘唐代文言短篇小说’,无论是表述语言,还是文体形式都保留着从‘史传’及其衍流杂史、杂传、志怪书等‘蜕变’而来的痕迹。
”故鲁迅先生说“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先秦时期的神话故事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志人小说确为唐代传奇小说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蓝本,这也是促使了游侠小说在中晚唐时期兴盛的重要原因,其“侠女”在唐代传奇小说中得到了充足的继承和发展,给我们呈现出了更新、更有特色和更加鲜明的“侠女”形象。
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模板文言文阅读。
(12分)欧阳公讳晔,字日华。
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
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
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①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
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
”僧喜曰:“诺。
”饥民赖以全活。
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
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
”囚不知所以然。
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
”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
”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
注释:①转运使:官职名。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不试之以足B.不敢以累他人C.以中有足乐者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欧阳公年轻时交往的亲戚好友后来有的做了大官,欧阳公就终身不到他家。
从中可以看出其正直的品质。
B.在处理大洪山奇峰寺积物时,欧阳公的“笑”反映了他对僧人贿赂的满意,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的心理。
C.一顿饭的功夫就找出杀人犯充分显示了欧阳公明察秋毫、智慧过人。
D.欧阳公能像古代的良吏一样处理事情,源于他能心怀百姓。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1) 能尽以输官而赈民赈: (2) 素号难治素:(3) 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 (4) 食讫: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2分)⑵公曰:“杀人者汝也。
”囚不知所以然。
(2分)参考答案:小题1:A小题1:B小题1:(4分)①赈:救济②素:一向③食:给……吃④讫:终了,完结小题1:(4分)⑴(2分) 桂阳有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人,(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
阅读李謩的答案分析阅读李謩的答案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李謩(唐)卢肇謩,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近代无比。
有故,自教坊请假至越州。
公私更宴,以观其妙。
时州客举进士者十人,皆有资业,乃醵二千文,同会镜湖,欲邀李生湖上吹之,想其风韵,尤敬人神。
以费多人少,遂相约各召一客。
会中有一人,以日晚方记得,不遑他请。
其邻居独孤生者,年老,久处田野,人事不知,茅屋数间,尝呼为“独孤丈”。
至是遂以应命。
到会所,澄波万顷,景物皆奇。
李生拂笛,渐移舟于湖心。
时轻云蒙笼,微风拂浪,波澜陡起。
李生捧笛,其声始发之后,昏曀齐开,水木森然,仿佛如有鬼神之来。
坐客皆更赞咏之,以为钧天之乐不如也。
独孤生乃无一言,会者皆怒。
李生以为轻己,意甚忿之。
良久,又静思作一曲,更加妙绝,无不赏骇。
独孤生又无言。
邻居召至者甚惭悔,白于众曰:“独孤村落幽处,城郭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
”会客同诮责之,独孤生不答,但微笑而已。
李生曰:“公如是,是轻薄,为复是好手?”独孤生乃徐曰:“公安知仆不会也?”独孤曰:“公试吹《涼州》。
”至曲终,独孤生曰:“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龟兹之侣乎?”李生大骇,起拜曰:“丈人神绝!某亦不自知,本师实龟兹人也。
”又曰:“第十三叠误入《水调》,足下知之乎?”李生曰:“某顽蒙,实不觉。
”独孤生乃取吹之。
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进。
独孤视之曰:“此都不堪取,执者粗通耳。
”乃换之,曰:“此至入破①,必裂,得无吝惜否?”李生曰:“不敢。
”遂吹声发入云四座震栗李生蹙踖不敢动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处敬伏将拜。
及“入破”,笛遂败裂,不复终曲。
李生再拜,众皆帖息,乃散。
明旦,李生并会客皆往候之。
至那么唯茅舍尚存,独孤生不见矣。
越人知者皆访之,竟不知其所去。
[注] ①入破:唐朝大曲一般有十多遍,可以分为三段,即散序、中序、破。
前两段音乐舒缓,只歌不舞,“破”的第一遍为“入破”,入破后丝鼓合鸣,节奏急促,舞者开始入场。
5.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公私更宴,以观其妙更:交替,轮换。
《古岳渎经》新解周承铭【期刊名称】《遵义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4)006【摘要】《古岳渎经》是作者自传性小说:小说有三个重要人物形象,而最重要的是李公佐;小说故事不是两部分,而是由三部分构成,即作者听故事,讲故事和编故事。
小说的主题是反映唐代小说家从事小说创作的艰辛过程和认真态度。
其思想价值是告诉人们,伟大的作品必须要经过长时期的孕育,必须以社会生活为根基,必须依靠群体的智慧和力量。
%Guyuedujing is an autobiographical novel about author himself. It is not a myth, fairy tale, and the story of Wu Zhiqior Da Yu, but the author's own story; The novel has three important figures, most importantly is Li Gongzuo; The novel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not two parts, that is the author listening stories, telling stories, and writing stories. The theme of the novel is to reflect the difficult process and the serious attitudes towards the novelist in dynasty on creating the stories. Its ideological value is to tell people, and great work must be from a long period of gestation, grounded in social life, and rely on the wisdom and strength of the masses.【总页数】5页(P25-29)【作者】周承铭【作者单位】长春社会主义学院长春中华文化学院,吉林长春13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19【相关文献】1.走进潼关岳渎景区 [J], 邬汉文;刘西宏2.中华五岳雄千古——作品《中华五岳雄千古》系列刻瓷瓶创作谈 [J], 丁邦海3.元代全真教的岳渎代祀 [J], 刘江4.浅析唐代岳镇海渎祭祀礼仪的变化 [J], 荣毅伟5.唐宋时期岳镇海渎管理研究——以"庙令"为中心 [J], 赵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岳渎经 [唐]李公佐
贞元丁丑岁,陇西李公佐泛潇湘苍梧。
偶遇征南从事弘农杨衡,泊舟古岸,淹留佛寺。
江空月浮,征异话奇。
杨告公佐云:“永泰中,李汤任楚州刺史时,有渔人,夜钓于.龟山之下。
其钓因物所制,不复出。
渔者健水,疾沉于下五十丈。
见大铁锁,盘绕山足,寻不知极。
遂告汤。
汤命渔人及能水.者数十,获其锁。
力莫能制,加以牛五十余头,锁乃.振动,稍稍就.岸。
时无风涛,惊浪翻涌。
观者大骇。
锁之末见一兽,状有如猿,白首长鬐,雪牙金爪,闯然上岸。
高五丈许,蹲踞之状若猿猴。
但两目不能开,兀若昏昧。
目鼻水流如泉,涎沫腥秽,人不可近。
久乃引
见.。
”
公佐至元和八年冬,自常州饯送给事中孟简至朱方,廉使薛公苹馆待礼备。
时扶风马植、范阳卢简能、河东裴蘧皆同馆之,环炉会语终夕焉。
公佐复说前事,如杨所言。
至九年春,公佐访古东吴,从太守元公锡泛洞庭、登包山,宿道者周焦君庐。
入灵洞,
命夔龙。
桐柏千君长稽首请命。
禹因囚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
乃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
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之远近。
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
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
禹授之章律,不能制;授之鸟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辰,能制。
鸱、脾桓、木魅、水灵、山妖、石怪,奔号聚绕,以数千载。
庚辰以战逐去。
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之龟山之足下。
俾淮水永安
即李汤之见,与杨衡之说,与《岳渎经》符矣。
(选自鲁迅编选《唐宋传奇集》,略有删改)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汤命渔人及能水.者数十水:游泳
B.稍稍就.岸,时无风涛就:靠近
C.其兽竟不复见.见:看见
D.原隰.之远近隰:低湿的地方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夜钓于.龟山之下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①加以牛五十余头,锁乃.振动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①乃渔者时知锁所.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D.①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②是寡人之过也.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五伯/拥川天老/肃兵不能兴
B.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五伯拥川/天老肃兵/不能兴
C.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五伯拥川/天老肃兵/不能兴
D.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五伯/拥川天老/肃兵不能兴
11.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描述无支祁的一组是
①其钓因物所制,不复出。
②白首长鬐,雪牙金爪。
③目鼻水流如泉,涎沫腥秽。
④禹怒,召集百灵,搜命夔龙。
⑤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
⑥禹授之章律,不能制。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⑥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A.杨衡告诉李公佐,他在任楚州刺史时,遇到过无支祁。
B.无支祁外貌像猿猴,但是并不是山神,而是水神,能生活在水下。
C.无支祁力量很大,不能轻易驯服,但是被庚辰制服。
D.李公佐在阅读《岳渎经》时,知道了关于无支祁的记载。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兽亦徐徐引锁拽牛,入水去,竟不复出。
(3分)
(2)文字古奇,编次蠹毁,不能解。
(2分)
(3)庚辰之后,皆图此形者,免淮涛风雨之难。
(3分)
阅读答案:
8.选C项。
“见”通“现”,出现。
9.选C项。
C项,所字结构。
A项,介词,在;介词,被。
B项,副词,才;代词,你的。
C 项,所字结构;名词,处所。
D项,表肯定;表判断。
10.选B项。
该句的标点为: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五伯拥川,天老肃兵,不能兴。
11.选D项。
①④不属于描述无支祁的内容。
②③⑤属于正面描述无支祁的内容;⑥属于侧面描述无支祁的内容;
12.选A项。
张冠李戴,李汤担任楚州刺史时,遇到过无支祁。
13.(1)怪兽也慢慢地拉着锁链,拽着牛沉入水里,最终不再出来了。
【评分细则】①徐徐——慢慢地。
②引——拉着(牵引,牵着)。
③竟——最终。
3处采分点,每处1分。
(2)书上的文字古老奇特,编排的次序被蛀虫毁坏,不能够理解。
【评分细则】①蠹毁——被蛀虫毁坏(被蛀蚀毁坏)。
②解——理解(明白)。
2处采分点,
每处1分。
(3)庚辰制服无支祁以后,人们都画着他的像,想免除淮河上波涛风雨的灾难。
【评分细则】①图——画(图示)。
②免——免除(除去)。
③难——灾难。
3处采分点,每处1分。
附:参考译文
唐代贞元年间的丁丑年,陇西人李公佐乘船游览潇湘和苍梧,偶然遇见任征南从事的弘农人杨衡,在一个古老的河岸边停船休息,在佛寺里逗留。
那时江面空阔,月亮倒映在水中。
两人谈起一些奇闻异事。
杨衡告诉李公佐说:“永泰年间,李汤担任楚州刺史时,有个渔夫夜间在龟山下钓鱼。
他的鱼钩被东西挂住了,不能拉出来。
渔夫善于游泳,迅速潜到水下五十丈深的地方。
他看见一条大铁链,盘绕在山脚,寻找不到铁链的端点。
于是报告给李汤。
李汤派那个渔夫及几十个善于游泳的人,去打捞那根铁链。
这些人力量不够,提不动,又加上五十多头牛去拉,锁链才晃动,渐渐被拉到岸边。
当时并没有风浪,却突然狂涛翻涌,观看的人们非常害怕。
只见锁链的末端出现一只怪兽,样子有些像猿猴。
白色的脑袋上披着长长的毛,雪白的牙齿,金色的爪子,猛地登上岸来。
身高五丈多,蹲坐的样子像猿猴。
但是它的两只眼睛不能睁开,呆坐在那里好像什么都不知道。
眼睛鼻子里像泉眼一样向外流水,口里的涎水腥臭难闻,人们不敢靠近。
过了很久它才伸长脖子打个呵欠,两眼忽然睁开,目光闪亮如电,环视周围的人,好象要暴发愤怒,观看的人四散奔逃。
怪兽也慢慢地拉着锁链,拽着牛沉入水里,最终不再出来了。
当时楚地很多有才智的名人,与李汤互相看着十分惊恐,不知道这个怪兽的由来。
只有渔夫当时知道锁链所在的地方,那个怪兽终究再也没有出现。
李公佐在元和八年冬天,在常州为去朱方的给事中孟简饯行,廉访使薛苹在旅馆招待他们,礼节周全。
扶风人马植,范阳人卢简能,河东人裴蘧,都住在同一个旅馆。
大家在炉旁围成一圈,交谈整宿。
李公佐又说起前面那件事,像杨衡说的那样。
到了元和九年春天,李公佐出访古时的东吴,跟着太守元公锡游览洞庭湖,登上包山,住在修道者周焦君的屋子里。
他们进入灵异的山洞,探寻仙书,在岩石的孔穴中得到古时候的《岳渎经》第八卷。
书上的文字古老奇特,编排的次序被蛀虫毁坏,不能够理解。
李公佐和周焦君一起详细地研读这本书。
书上说:“大禹治水,三次到桐柏山,狂风四起雷电大作,石头呼号树木悲鸣,神怪五伯兴波作浪,天老起兵作乱,因此不能疏通河道。
大禹发怒,召集百种神灵,找来夔龙命令它出战。
桐柏山神千君长也来叩头请求参战。
大禹于是囚禁了鸿
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等神怪。
这才捉住了淮河、涡水中的水神,名字叫“无支祁”。
无支祁善于回答别人的问话,能分辩长江淮水的深浅,以及平原和低地的远近,它的样子象猿猴,小鼻子,高额头,青色的身躯,白色的脑袋,金色的眼睛,雪白的牙齿。
脖子能伸一百尺长,力量超过九只大象,搏斗、攻击、腾跃,奔跑迅速敏捷,身体轻灵飘忽,很快就跑得听不见看不见了。
大禹把它交给章律,不能制服它;把它交给鸟木由,也不能制服它;把它交给庚辰,才制服了它。
鸱鸟、脾恒、树精、水神、山妖、石怪,奔跑号叫聚集环绕着无支祁,数以千计。
庚辰用武力把它们赶走了。
他给无支祁的脖子上锁上大铁链,鼻子上穿上金铃,把它迁到淮阴的龟山脚下。
使淮河水永远安然地流到海里。
庚辰制服无支祁以后,人们都画着他的像,想免除淮河上波涛风雨的灾难。
这样,李汤看见的,和杨衡所说的,都与《岳渎经》上的记载相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