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针灸推拿学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6.65 MB
- 文档页数:14
《针灸推拿学》一、绪论:1、针灸理论(简述《内经》《甲乙经》《针灸大成》成书年代、作者及学术观点)2、对外传播。
公元6世纪,已经传到朝鲜、日本、印度;14世纪,越南;针灸传入欧洲是从公元17世纪开始的。
二、经络总论(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一)经络总论1、十二经脉(1)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2、奇经八脉(名词解释)3、经络作用:联系脏腑、沟通内外(通讯);运行气血、营养全身(运输、营养);抗御病邪、保卫机体(免疫)。
4、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说明,见书P19)(1)说明病理变化(2)指导辩证归经(3)指导针灸治疗5、小结:(1)手三阴经从胸走手,行上肢阴面,上中下,太厥少,肺包心,在手交手三阳经;(2)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行上肢阳面,上中下,阳少太,大焦小,在头交足三阳经;(3)足三阳经从头走足,阳明胃经在前,少阳胆经在侧,太阳膀胱在后,在足交足三阴经。
(4)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内踝上、八寸一下,前中后,厥太少,肝脾肾;八寸以上,前中后,太厥少,脾肝肾,在胸(腹)交手三阴经。
(5)任脉行体前,督脉行体后。
(6)当两手上举时,阴经脉气从下往上,阳经脉气从上往下;(7)阴经与阳经在手交接,阳经与阳经在头交接,阳经与阴经在足交接,阴经与阴经在胸(腹)交接。
三、腧穴总论P22(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1、腧穴的治疗作用有哪些?(/主治特点)(1)近治作用;(2)远治作用;(3)特殊作用(双向良性调整作用、相对的特异性)2、腧穴的主治规律(1)分经主治(四肢部经穴);(2)分部主治(头身部经穴)3、特定穴(P25)(1)五输穴;(2)原穴、络穴;(3)郄穴(急性出血、疼痛);(4)背俞穴、募穴(五脏六腑器质性疾病);(5)下合穴;(6)八会穴;(7)八脉交会穴;(8)交会穴等.4、腧穴的定位方法(核心)(1)标准解剖学体位: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两足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针灸推拿学针灸推拿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穴位的位置、功能、特征,以及运用针、灸、推、拿等手段治疗人体疾病的理论与技术。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针灸推拿一直都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其历史可以追溯至上古时期。
针灸是指以中医学经络理论为基础,在人体穴位上采用特殊针具和针刺技术进行治疗的一种疗法。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针具穿刺皮肤,刺激穴位,以刺激人体自身的防御系统和自我修复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具备简便、经济、无侵入性、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推拿则是一种手法治疗方式,通过手掌、指肚、指尖、拇指等进行按摩、推拿、拿捏、揉捏等手法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和部位,达到调节气血、舒缓疼痛、活络筋骨、强身健体等效果。
针灸推拿疗法不同于西医的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它能够调整人体生理机能,使人体的防御能力得到提高,有效地治疗多种疾病。
近年来,随着针灸推拿在国际上的普及,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种疗法。
在中国,针灸推拿在中医医院、针灸推拿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地广泛应用,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灸推拿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学习主要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
在理论方面,学生需要学习针灸科学、推拿技术、中医理论等内容;在实践方面,学生需要进行针灸培训、推拿实践、临床实习等环节,从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因素,人们患病的概率越来越高。
针灸推拿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具备治疗速度快、创口小、毒副作用少、疗效稳定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但是,针灸推拿作为一种疗法,也有其局限性和适用范围。
在进行治疗之前,医生需要根据病情判断针灸推拿的适用范围。
总之,针灸推拿学是一门重要的中医学科,它通过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达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的效果。
在未来,针灸推拿技术将进一步提高,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更多选择。
《推拿手法学》课程分析(针灸推拿学本科专业)推拿学教研室一、《推拿手法学》课程分析概述针灸推拿学专业以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系统的中医针灸推拿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对常见病症进行针灸推拿临床诊疗的能力,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的针灸推拿学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系统学习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接受针灸推拿临床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运用针灸推拿技术与方法进行诊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在专业课程建设中,以推拿学特色内容为主线,将课程细化分为《推拿学》、《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手法与功法学》和《推拿实训学》等课程,分别在本专业第三、四、五学期开设,从基础到临床,循序渐进。
其中《推拿手法学》课程则是推拿学专业的先行和基础,也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旨在为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系统阐述推拿手法理论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并为后续开展推拿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
《推拿手法学》课程重点突出推拿手法理论和实践,系统阐述推拿手法的基本理论以及临床的实践操作,推拿手法学的基础知识,成人推拿手法中摆动类手法、摩擦类手法、振颤类手法、挤压类手法、叩击类手法、运动类手法、复合类手法等手法的操作方法、动作要领、实训方法以及临床运用等,以及腹部推拿、经穴推拿、美容推拿、足部推拿等特色推拿手法和头面部、颈项部、胸腹部、背腰骶臀部、上肢部、下肢部等常规推拿手法,推拿手法的熟练程度以及推拿手法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临床专业技能水平,因此《推拿手法学》既是推拿学科的核心内容,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理论实践临床的关键点。
二、《推拿手法学》课程分析1、本课程定位、性质与教学目标1.1课程定位《推拿手法学》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更是基础课程。
在本专业学生初步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对中医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等基本概念有所掌握,初步学习了中医诊断方法,熟悉人体系统、局部解剖学及经络腧穴的基础上,系统阐述推拿手法学核心内容:推拿手法学的基础知识、成人推拿手法、特色推拿手法、常规推拿操作法、推拿手法的现代研究等,因此本课程应为针灸推拿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
针灸推拿的知识点总结一、针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针灸的概念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整阴阳、疏通经络、平衡气血,从而治疗疾病和保健的治疗方法。
它主要包括针刺和灸疗两种手段。
2. 针灸的原理针灸的原理主要包括经络学说、阴阳学说和经络贯穿全身的理论。
经络学说指的是经脉与络脉的观念,认为人体有经脉络脉相通的系统。
阴阳学说主要是指阴阳相对、相互依存的观念。
经络贯穿全身理论认为经络在全身分布,并且相互连接,形成了与内脏相应的反射区,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动经络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针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 针灸的适应症针灸治疗的疾病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类疾病。
比如头痛、眩晕、胃痛、月经不调、失眠等都可以通过针灸治疗。
2. 针灸的禁忌症针灸治疗也有一些禁忌症,主要包括:①病因未明、不明原因的高热、高血压、高血糖、急性腹痛、严重昏迷等病例;②手足末梢大面积感染的病人、特别是狂犬病、肝炎和其他传染病患者;③孕妇禁止取穴按摩;④严重营养不良者不宜用针灸。
三、推拿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推拿的概念推拿是指通过手法按摩和抚摸,调整人体的气血,消除疲劳和疼痛,达到保健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治疗方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是针灸的补充和发展。
2. 推拿的原理推拿的原理主要包括经络学说和腧穴治疗学说。
通过推拿手法,能够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调整气血的流动,促进身体的健康。
推拿与针灸相比,更注重通过按摩手法,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经络和穴位,从而调整气血的流通。
四、针灸推拿的操作方法1. 针灸的操作方法(1)准备工作:首先要对治疗器具和患者等进行消毒处理。
(2)选择穴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目的,选择合适的穴位。
(3)刺激方法:刺激的力度、深度和方式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
(4)注意事项:在操作时要注意用力均匀、深浅适宜,不要造成伤害,同时也要注意卫生。
针灸推拿学知识点针灸推拿学是一门古老而又独特的中医学科,通过运用针灸和推拿等手法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以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针灸与推拿是中医学的两个独立但相互关联的学科,两者都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本文将介绍针灸推拿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针灸学知识点1. 针灸的起源和发展针灸源自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最早的针灸技术记录于《黄帝内经》等古籍中,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学不断发展和完善。
2. 针灸的基本理论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经络学说、经穴学说、气血学说和阴阳学说等。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有经络系统,通过经络可以实现人体各器官的联系和调控;经穴学说则认为穴位是经络上的特殊点位,能够调节气血,治疗疾病;气血学说和阴阳学说则是针灸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人体阴阳平衡和气血循环等方面。
3. 针灸的操作技巧针灸的操作技巧包括选穴、插针、刺激等步骤。
选穴是根据病情和治疗目的在经络上确定合适的穴位;插针是将针具精确地插入穴位中,通过刺激产生疗效;刺激则是指对已插入穴位的针进行不同的手法刺激,如转针、提针、按揉等,以调节气血、祛除病邪。
4. 针灸的临床应用针灸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例如,针灸在疼痛管理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可以用于头痛、颈肩痛、腰背痛等;针灸还可用于调节内分泌功能、改善消化系统问题、增强免疫力等方面。
二、推拿学知识点1. 推拿的起源和发展推拿作为一种身体疗法,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了,是一种以手法施加于人体体表的方式。
推拿的方法和技巧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2. 推拿的基本理论推拿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经络学说、推拿手法学说、气功学说等。
经络学说与针灸学中的经络学说类似,认为人体有经络系统;推拿手法学说则指导推拿师在操作时的手法技巧,如推、拿、拉、揉等;气功学说则是指通过练习气功来提高推拿师的治疗效果。
3. 推拿的操作技巧推拿的操作技巧包括抚摩、揉捏、推拿、推敲等手法。
针灸推拿学针灸推拿学起源于中国,是中国一种非常古老而有效的医学技术。
它是中华民族独创的综合性医学体系,系统性地研究人体的各种病理变化,利用针刺、热敷、拍打、拉筋等手法,协调疗效,有效治疗疼痛、萎缩和病变。
针灸推拿学是中医的一大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生理与解剖,而且还包括诊断、预防与治疗。
中医针灸推拿学的基本思想是“痛病治法”,即采用多种方法来达到使病人达到无痛,除病,化解痛苦与病痛抑郁等症状的效果。
针灸推拿学的主要内容有:一是技术,即以插入人体的不同穴位,以治疗病痛和除湿灸的方法;二是推拿技术,即以轻轻拉、推、拍、搓、按等手法,使整个身放松,给人以舒缓而快乐的感觉;三是法,也称心理商,就是根据病情通方式,洞察疾病的原因,指出治疗方向,以求得病人自身的心理调整,改善病情。
针灸推拿学对人体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病症都可以得到有效治疗。
一般来说,针灸推拿学可用于治疗头痛、腰痛、睡眠障碍、关节炎、肩周炎、颈腰椎病、神经痛等,还可以用于改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病症。
针灸推拿学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它也是一种可以提高人们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的好方法。
它可以促进体内脏腑功能的正常运作,改善血液循环,活化细胞,滋养组织和器官,减轻长期病痛,缓解紧张压力,提高健康水平。
针灸推拿学虽然有有效的治疗疾病的功效,但在进行治疗时也应注意安全。
在选择医师和针灸推拿学的穴位时,要多加把关;在进行针灸推拿时,要谨慎操作,以免误伤;在拔针后,要及时休息,以免受到感染。
总之,针灸推拿学是中国悠久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它可以有效治疗各种疾病,能够帮助人们恢复健康,享受健康的生活。
但在进行治疗时也要注意安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针灸推拿学针灸推拿学,也称中医理疗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独特的学科,它是指利用中医手法治疗疾病的技术和原理。
针灸推拿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最初是用铜针敲打肩背部来治病的,到了唐朝时期,逐渐有了针灸推拿学的形成,写有《黄帝内经》,对中医理疗非常重视,很多具有规范意义的作品在古代也都提出了一些理论。
针灸推拿学的内涵,包括针灸、推拿、拔罐、艾灸、壮骨ap等方法,它是按照中医理论的专业技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及疗效为目的。
把针灸推拿学看作是中医推拿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它的治病原理是通过人体的经络,调节身体的生理机能,起到刺激、活血、止痛、消炎、抗病功能。
中国针灸推拿学涉及到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方法,每一种方法各有自己的特性,都能够发挥作用。
其中,针灸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内容涉及治疗方法、穴位等,它不但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而且可以预防治疗疾病。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针灸推拿可以调节免疫功能,缓解痛风以及慢性病等症状。
推拿是中国古代医术研究中“五技”之一。
它是把人体的肌肉组织按照一定的技术,使肌肉回复正常状态,进而达到调节人体机能的作用。
拔罐在医学上是利用拔罐仪器,以温柔的方式给人以物理刺激,达到促进血流、降低血清及缓解病症的作用。
艾灸是以中草药悬烟来温热人体的一种治疗方法,而壮验能有利于肌肉组织的修复和调整,起到疏通经络、活血祛瘀的作用。
针灸推拿学具有传统中医的理论基础,为人体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生理机能、缓解疼痛以及预防疾病。
现代针灸推拿学特别是近些年来,在临床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治疗关节炎、肩周炎、痛风以及慢性病等症状,取得了相当好的治疗效果。
针灸推拿学也是一种保健技术,能够按摩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结合推拿按摩,可以增强自身免疫力,达到延缓衰老、改善生理机能的效果。
随着中医理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针灸推拿学在保健技术、治疗疾病以及塑形身体等方面的作用,因此针灸推拿学在许多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针灸推拿及护理》课程标准一、课程理念《针灸推拿与护理》包括分为针灸基础篇、推拿基础篇、常见病症护理篇共三篇十三章内容。
针灸基础篇部分主要介绍针灸发展史、经络、腧穴、刺灸法、拔罐法等基础知识;推拿基础篇主要介绍成人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保健推拿、推拿介质与热敷;常见病症护理篇主要介绍常见病症的护理。
二、课程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体经络和循行和交接规律、人体重要腧穴的定位以及刺法、灸法和拔罐法的操作要领;掌握成人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等推拿操作;学会运用针灸和推拿相关知识对常见病制定护理方案。
在学生学习完本护理专业主干课等课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学习重点放在临床病症的护理方法上,同时注意掌握针灸、推拿在操作时与护理的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方面获得相应的训练和提高,能够将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初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从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对物质世界有正确的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奠定必要坚实的基础。
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并认同针灸推拿相关技术在老年护理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和保持对针灸推拿和老年护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和思考方法;能够关注与老年护理的社会问题,逐步树立学科交叉、技术过硬、综合各种学科共同服务于老年健康的观念;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从而做到热爱老年护理,并用实际技术解决老年护理问题。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针灸学概述基本要求:掌握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建立时期、发展时期、低谷时期和繁荣时期的发展历程;了解针灸学学习方法。
重点:针灸学理论体系发展时期。
难点: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
第二章经络腧穴总论基本要求:掌握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概念级内涵,特定穴的概念,特定穴的分类、特点和作用;了解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的临床应用,骨度分寸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简便定位法的操作。
中医针灸推拿学中医针灸推拿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它以针灸和推拿为主要手段,通过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针灸推拿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医学的发展初期,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技术。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刺激,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阴阳平衡,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针灸疗法主要包括经络穴位的选择和针刺操作技巧两个方面。
经络穴位的选择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和疾病的特点来确定的,针刺操作技巧则包括插刺、捻转、提插、扣动等多种手法。
针灸疗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无副作用等优点。
推拿是中医学的另一种重要疗法,它通过手法的按摩、揉捏、推拿等方式,以调理人体的经络气血、筋骨关节,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疗法主要包括手法选择和操作技巧两个方面。
手法选择是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体质来确定的,操作技巧则包括揉摩、推拿、按压、拍打等多种手法。
推拿疗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具有疗效显著、刺激面广、安全可靠等特点。
针灸推拿学在临床应用中,常常与其他中医疗法相结合,如中药疗法、气功疗法等,以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针灸推拿学的临床应用不仅包括疾病的治疗,还包括康复护理、保健养生等方面。
针灸推拿学在康复护理中,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促进病人的康复进程。
针灸推拿学在保健养生中,可以通过调理人体的经络气血、筋骨关节,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针灸推拿学虽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针灸推拿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化。
其次,针灸推拿学的临床应用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这对临床医生的素质和技能要求较高。
另外,针灸推拿学的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验证。
中医班《针灸推拿学》教学大纲《针灸推拿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针灸推拿学》是祖国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同时,掌握有关针灸推拿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能运用针灸推拿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教材为主,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并根据各科内容,分别以实物、模型、图表、实验操作以及电影、幻灯等教具和设备辅助进行,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由于本科不仅是一门理论课,也是一门涉及临床多学科的实践课。
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实践操作和临床见习、实习,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熟练掌握针灸推拿基本技能。
二、教学时数分配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上篇经络与腧穴第一章经络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1.1经络学、经络系统的定义1.2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
2.熟悉2.1经络系统和组成2.2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特点。
2.3经络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3.解 3.1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脉、十二皮部的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3.2经络的标本、、气衔和四海的部位及意义。
教学内容:重点:1、经络系统的组成、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2、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教学时数:4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并根据需要选用图表。
第二章腧穴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1.1腧穴的定义、分类方法1.2腧穴的定位方法。
2.熟悉 2.1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
2.2各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内容。
教学内容:重点:腧穴的分类及分类原则腧穴的命名及命名原则难点:腧穴的定位方法特定穴的定义和内容教学时数:4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并根据需要选用图表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目的要求:1.掌握1.1十四经脉的循行及脏腑属络关系和组织器官的联系。
1.2掌握。
100左右常用经穴和奇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操作要求。
2.熟悉十四经脉的病侯和主治特点、操作要求。
3.了解一般经穴的定位、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