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会考复习资料.doc
- 格式:docx
- 大小:15.33 KB
- 文档页数:10
高二会考语文知识点高二会考是中学生中重要的考试之一,其中语文作为主要科目之一,是考生需要重点复习的内容。
以下是高二会考语文知识点的详细介绍:一、古诗文知识点1.古诗文常见鉴赏方法:诗的作者、创作背景、意境描写、修辞手法等。
2.常见的古诗文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如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3.古代文言文的翻译和解读方法,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二、现代文学知识点1.了解现代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包括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
2.熟悉现代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家,如鲁迅、茅盾等。
3.分析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不同文学形式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三、修辞手法知识点1.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分类,如比喻、夸张、反问等。
2.学习分析鉴赏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和用法。
3.熟悉修辞手法在诗歌、散文、小说中的运用,分析其效果和意义。
四、阅读理解知识点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掌握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技巧。
2.理解并分析文章的主旨、作者意图等。
3.梳理文章结构,识别文章中的论点和论证。
五、写作技巧知识点1.了解不同类型的写作要求,如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
2.熟悉写作流程和构思技巧,包括提纲、行文逻辑等。
3.注意文章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注重段落落款和词句的运用。
六、文化典故知识点1.熟悉与语文相关的古代典故和名言警句。
2.了解典故的来源和背景,理解其在文章中的引用和象征意义。
3.学习运用文化典故丰富文章内涵和表达。
七、应用文写作知识点1.学习书信、广告、招聘启事等应用文的写作要素和格式。
2.熟悉常用应用文写作技巧,如提供明确信息、简洁有力的表述等。
3.注意应用文的文体和语气的选择,灵活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八、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点1.掌握词汇的正确用法和拼写,避免常见的语法错误。
2.熟悉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和作用。
3.加强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注意文段之间的过渡和衔接。
以上是高二会考语文知识点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对考生复习提供帮助。
高二语文会考必考知识点1、文言文:基本原则、语法用法、合成解析及其变化、重要诗文和古文讲解等。
2、汉语:词语、短语和句子的用法、文章的表达方法、字的构成和意义。
3、语文教材:必修和选修结构、主题、教学内容、文学作品会考重点,以及诗词讲解、习作等。
4、语文其他:现代语文知识、四大结构要素(言语语言、句子构成、篇章结构及词语词义)、文艺理论知识、文学概述、文化常识等。
5、其它:政治社会知识、书法教育知识、科学数学等知识也有可能出现。
6、语文综合: 注重语言艺术,重视文学艺术知识,注重文言文知识,并重视语文思维和文学思维。
文言文:1、基本原则:以文本内容准确表述语言要素,以中国古代文明传统为主体,体现历史文化脉络。
2、语法用法:宾语补足语,不定式作宾语、表语和定语,介词用法,虚拟语气,从句等。
3、合成解析及其变化:分析文言文的特点,培养文言文的解析与分析能力,以及文言文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4、重要文本讲解:重点阅读和回顾重要文本内容、语言要素和文章层次,结合语法用法灵活运用。
5、传统文学:关注古代传统文学内容、结构、意义,牢记典型名句、文结,以及特殊文体等。
汉语:1、词语:培养分析词语、短语和句子结构的能力,正确理解文言转换与词语用法。
2、短语和句子的用法:掌握句子结构、调整句子的各个部分的用法,以及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在句子中的使用方法。
3、文章的表达方法:注意文章内容、结构,合理利用句子和段落来表达思想,能够运用多种排版方式,表达思想更加有力。
4、字的构成和意义:注意词语中字的构成和单字的意义,了解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意义总结。
语文教材:1、必修和选修:理解语文课本必修部分及内容,主题、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熟悉选修内容的构成及教学要求。
2、文学作品会考重点:大量复习、掌握国内外知名文学作品,要熟悉会考中心思想及主要人物描写,重点是作品的分析和语言表现手法。
3、诗词讲解:会考文学作品主要以古典诗词为主,注重理解传统文学理念及其体现,侧重古典诗词中的语言表现手法。
高二下册语文会考知识点高二下册语文会考知识点主要包括文言文基础知识、现代文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及文艺理论等方面。
下面将逐一进行介绍。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1. 文言词的理解与辨析: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了解其准确含义以及在句子中的用法与搭配。
2. 语法知识:掌握文言文中的基本语法知识,如虚词的使用、动宾结构、并列句、状语从句等。
3. 文言句式与修辞手法: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排比、夸张、比喻等,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二、现代文基础知识1. 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够准确理解现代文中的词汇、句子结构以及段落的组织关系,理解文中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写作技巧与表达能力:能够运用正确的写作技巧,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注意段落的结构和衔接。
3. 修辞手法运用:掌握现代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在阅读和写作中能够灵活应用。
三、文学常识1. 名著解读:对于高中语文课程中所学的一些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要了解其基本情节、主要人物以及代表意义。
2. 文学流派与作家: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的典型作品和代表作家,对其作品和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3. 文学历史和发展:了解中国文学的历史发展脉络,能够大致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代表作品和作家。
四、文艺理论1. 诗歌鉴赏:了解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能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征、情感表达和意义内涵。
2. 作品比较与评价:能够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与评价,分析其艺术风格、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3. 文化背景与意义理解:通过阅读和解析作品,了解其产生的文化背景、表达的思想内涵以及对社会生活的意义。
以上就是高二下册语文会考的主要知识点的介绍,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应对会考的能力。
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高二会考语文必背知识点一、古代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集了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是描写民间风俗的诗歌,雅是描写贵族风尚的诗歌,颂是歌颂君主的诗歌。
2.《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后人记录的言行录。
它是我国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内容包括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的思想。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史学名著。
它分为本纪、列传、表三个部分,详细记述了上古到西汉时期的历史。
4.《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描绘了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的兴衰故事,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残酷。
5.《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视为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
它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四位和尚取经西天的冒险故事。
二、文言文阅读技巧1.理解词义:文言文中有很多生僻的词语,需要通过上下文推断其意义。
同时,还要注意文言文的多义性,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意思。
2.理解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复杂,常采用倒装、省略等修辞手法。
要善于分析句子结构,理清主谓宾的关系,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3.辨析虚词:文言文中虚词使用频繁,如“之”、“以”、“乎”等。
要通过语境判断其具体意义,注意虚词的功能和作用。
4.读懂典故:文言文中常涉及到历史典故和文化常识,读者要了解这些典故的背景和含义,才能准确理解文章的意思。
三、现代文阅读技巧1.理解主题思想: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2.分析文学手法:现代文学作品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要善于分析这些手法的作用,理解文章的艺术效果。
3.解读隐喻象征:现代文学作品中常常使用隐喻和象征,要通过阅读找出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并理解其象征意义。
4.把握故事结构: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故事结构多样,包括线性叙事、倒叙、交叉叙事等,要善于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理解角色关系和情节发展。
高二文科会考知识点一、语文1. 古代文学:了解古代文学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和著名作家,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2. 现代文学:掌握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和重要作家,如鲁迅、郁达夫等。
3. 修辞手法:学习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在阅读、写作中恰当运用。
4. 作文写作: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学会写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不同类型的作文。
二、历史1. 中国古代史:熟悉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内容,包括夏、商、周以及各个朝代的兴衰。
2. 世界史: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包括古代文明的兴衰和近代世界的变革。
3. 近现代史:掌握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三、地理1. 中国地理: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知识,及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等地理要素。
2. 世界地理:熟悉世界各大洲的地理特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带等。
四、政治1. 国家制度:了解我国的国家制度和政府机构,并掌握我国的政治体制、选举制度等相关知识。
2. 党史知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领导等内容。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熟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和主要表现形式。
五、经济1. 宏观经济:了解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和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长等。
2. 基本经济理论:掌握供需关系、市场经济等基本经济理论,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六、法律1. 宪法与法律: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法律的作用,以及我国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法规的层级结构。
2. 公民权益:熟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掌握法律知识,正确行使自己的权益。
七、社会学1. 社会结构:了解社会的组织结构,包括家庭、社会阶层等。
2. 社会问题:熟悉社会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如贫富差距、教育问题等。
以上是高二文科会考的知识点概述,希望能帮到你。
记得复习时注重理解与记忆,并进行综合归纳和实践应用。
祝你取得好成绩!。
高二语文会考必考知识点【一】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过how何果what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 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E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B对比法C喻证法DE归谬法F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E反问F设问G反复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14.七种短语类型: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C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E动补短语F介宾短语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名词性短语B动词性短语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B数量代C副介连D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B倒叙C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B表列举事项省略C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A表解释说明前文B表后文跳跃转折C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A表引用实际内容B表讽刺反语C表特定称谓D表着重强调【二】《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高二语文会考复习资料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 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E描写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B对比法C喻证法DE归谬法F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E反问F设问G反复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E动补短语F介宾短语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名词性短语B动词性短语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B数量代C副介连D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B倒叙C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B表列举事项省略C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A表解释说明前文B表后文跳跃转折C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A表引用实际内容B表讽刺反语C表特定称谓D表着重强调1.哀而不伤:悲哀而不过分。
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中和之美。
并非悲哀而不伤心。
2.哀兵必胜:遭受压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必定胜利。
“哀兵”不能误解为哀丧的军队。
3.爱屋及乌:因为爱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
比喻因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4.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
(正:同情;误:喜爱)5.安土重迁: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
“重”在这里解释为“难”,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
形容留恋故土。
6.安危相易:平安与危难可以互相转化。
易:变换。
8.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9.白驹过隙: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
高二语文会考复习资料高二语文会考基础知识点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过how何果what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 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E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B对比法C喻证法DE归谬法F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E反问F设问G反复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14.七种短语类型: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C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E动补短语F介宾短语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名词性短语B动词性短语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B数量代C副介连D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B倒叙C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B表列举事项省略C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A表解释说明前文B表后文跳跃转折C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A表引用实际内容B表讽刺反语C表特定称谓D表着重强调高二语文会考易错成语1.哀而不伤:悲哀而不过分。
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中和之美。
并非悲哀而不伤心。
2.哀兵必胜:遭受压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必定胜利。
“哀兵”不能误解为哀丧的军队。
高二会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文言文基础》①基本定义:文言文就是古代的书面语言,和我们现在说的白话文不太一样。
就像是古人写文章、说话用的一种特殊规则下的语言。
②重要程度:在高二语文会考中,文言文占挺重要的地位。
好多文言文篇章里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容,能考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古代语言知识的掌握。
③前置知识:需要先认识一些简单的文言实词、虚词,像“之”“而”等,对古人表达习惯有个初步感觉。
之前学过的一些古诗词也能帮助理解文言文的一些表达。
④应用价值:看古籍研究历史文化的时候用得上,而且了解文言文也能让自己在表达上更简洁精炼。
就像有时候我们想表达一个比较复杂的意思,文言文那种简洁的表述能给我们些灵感。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文言文知识在语文中像一座大厦的基石部分,很多诗词、文学作品解读都离不开它。
好多现代写作用到的成语等也是来自文言文。
②关联知识:和古代文学作品的赏析、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知识等有联系。
比如解读一篇记载古人生活的文言文,就会涉及到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
③重难点分析:重难点是文言实词虚词比较多且用法复杂,还有文言文语法和现代差别大。
像“为”这个虚词就有好多种意思。
掌握的关键在于多记忆常见的用法以及通过语境去理解。
④考点分析:重要性很高,考查方式有解释字词含义、翻译句子、理解文言文篇章内容主旨等。
就像会给个句子问某个字啥意思,或者把一篇文言文选段让你总结主要讲啥。
三、详细讲解【文学文化类】①背景介绍:我国古代有很长的文言文创作历史。
不同朝代风格还不一样呢。
先秦时期很古朴简洁,后来逐渐文学性增强。
像唐宋时期文言文在文学表达上更加丰富多彩。
这和当时的社会发展、文化交流啥的都有关系。
比如唐代文化繁荣,文学上崇尚才华的展现,文言文在表达艺术手法等方面就高超很多。
②内容赏析:读一篇文言文要理解它表达的思想感情。
拿《桃花源记》来说,表面上是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深层是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高二语文会考考试的必备知识点高二语文会考考试的必备学问点11、《望海潮》是描写北宋时期杭州繁盛景象的词。
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词的下片描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词作以铺叙见长。
首先,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领全篇,概括介绍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然后分别从“形胜”“都会”和“繁华”三个方面铺开表达:“烟柳画桥”之中家家户户国泰民安,人烟阜盛;“云树”“堤沙”之外惊涛拍岸,汹涌壮丽;都市街衢,珠宝遍陈,一般人家,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
过片(下片起句)之后,先描写西湖水碧山青、桂子飘香的景象,后叙羌笛横吹、菱歌互答的欢愉场景。
由民众忘情山水之乐引出官员宴饮之乐,一路铺叙下来,但又不是平铺直叙,很见裁减功力。
这是一篇投赠之作。
路经杭州,想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便写了这首词。
词作一方面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疗养生息,的确呈现了繁华的景象,但收笔也流露了粉饰太平、献宠官僚的味道,有唐朝干谒诗的遗风。
2、《雨霖铃》是描写在长亭与情人话别的词。
词作主要采纳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其一,用哀景写悲情。
词作开篇用“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烘托离别时凄冷沉郁的气氛。
其二,以无情衬有情。
离人难舍难分,而无情的舟子却督促起航,有情人只得以泪相向,“无语凝噎”。
其三,以想象将来之景诉悲情。
用一“念”字引出离别后行人消逝在烟波浩淼的楚地江天,极目远眺,一片茫然,不觉悲从中来。
“良辰美景”原为快乐开心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快乐之情顿然消逝,而沉入到无边无际的愁伤之中,所以,这里也是“乐景写悲情”。
关于这两首词的解题:“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也许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一百零七字,双调,上阙五平韵、下阙六平韵,一韵究竟。
“雨霖铃”原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如《明皇杂录》里写道:“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
高二会考语文知识点(完整版)高考语文复习不如在原有比较熟悉的知识上去提升,通过梳理会发现,原来多少知识已经掌握。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会考语文知识点(完整版),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会考语文知识点1.明代传奇剧《牡丹亭》的是汤显祖,清代传奇剧《长生殿》《桃花扇》的分别是洪、孔尚任。
2.“三言”小说是指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编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是指明代小说家凌蒙初编写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3.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写作的《聊斋志异》,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
4.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
我国古典小说创作达到水平的标志是长篇小说《红楼梦》,是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
其中后四十回由高鹗续写。
5.“晚清四大谴小说”是指刘鹗的《老残游记》、吴沃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的《____现行记》、曾朴的《蘖海花》。
6.中国古代“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7.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内容上分第1页共5页“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
它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8.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楚辞》,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是南朝梁刘勰撰写的《文心雕龙》;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东汉民歌《孔雀东南飞》9.“乐府双璧”指的是北朝民歌《木兰辞》和东汉民歌《孔雀东南飞》。
10.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是指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
语文考试必备古今异义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4、颜色憔悴5、形容枯槁6、而能与世推移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离骚”者,犹离忧也。
语文高二会考知识点第一部分: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用法(共200字)1. 字音字形:包括掌握字音、字形的构造规律,以及常见字音的变化形式等内容。
2. 词语辨析:要求能正确使用词语,理解其词义和搭配关系。
3. 语法知识:涵盖词类、句子成分、语法规则和句法关系等。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300字)1. 理解文本:包括提取主旨、分析段落结构、推断词义等技巧。
2. 逻辑推理:通过分析文章中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和判断。
3. 文本写作特征:分析作者的表达手法、修辞方法等,理解文本的意图和风格。
第三部分:写作(共300字)1. 议论文写作:学会提出论点、展开论述、举例论证以及总结结论。
2. 文言文写作: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
3. 写作表达:要求能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使用恰当的词汇和语句结构。
第四部分:古代文学经典阅读(共200字)1. 古代文学名著:了解古代文学名著的作者、背景、题材、写作风格等。
2. 文学作品赏析: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剖析,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第五部分:现代文学经典阅读(共200字)1. 现代文学作品:了解现代文学作品的作者、背景、题材、写作风格等。
2. 文学作品赏析:对现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社会意义等。
总结(共100字)通过对语文高二会考知识点的学习,可以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培养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备考中注重各个方面的知识点,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运用,取得优秀的成绩。
高二年级语文会考知识点高二年级语文会考知识点1、拜为上卿(被授予官职)2、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3、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4、请指示王(指给……看)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亲人,包括父母和内外亲属)6、于是相如前进击(上前进献)7、布衣之交(平民)8、传以示美人及左右(指秦王的嫔妃)(指近臣和侍从)9、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10、汉亦留之以相当。
(抵押)11、闻汉天子甚怨卫律(痛恨)12、皆为陛下所成就。
(栽培,提拔)13、我丈人行也。
(老人,长辈)14、欲所以时降武。
(趁这时)15、独有女弟二人(妹妹。
今一般不连用。
)16、且陛下春秋高(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1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有。
今义:诚实、老实。
)18、稍迁至移中厩监(古义:逐步。
今义:稍微。
)1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财物)2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正当、适逢)21、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亲近的侍臣)22、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地征召)23、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栽培,提拔)24、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殿阶)2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不应召)2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官吏初到任)27、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不应荐)【篇二】高二年级语文会考知识点一、《沁园春-长沙》1、关于词: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两汉,奠基于隋、唐,大盛于宋代。
每一首词都有词牌。
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
不同词牌规定的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
有的词不分段(段,又称片遍阕等),称作单调;有的词分两段,称作双调;还有分三段、四段的,称作三叠四叠。
此外,按词的字数多少,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的字数在58个字以内,59—90个字为中调,而长调是91个字以上,如《沁园春》共114字,属长调。
高二语文会考知识点高二语文会考涵盖了多个知识点,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古诗文、修辞和常见文学常识等。
下面将从每个方面分别进行介绍。
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高二语文会考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言文的特点是古老、严谨,需要我们掌握古代汉语的词义、语法以及修辞手法。
在阅读文言文时,首先要理解文中的意思,包括句子的结构和篇章的逻辑;其次要注意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和反问等;最后要注意批注和注释的阅读,了解注释所提供的背景和注解。
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高二语文会考的另一重要环节。
现代文的特点是语言生动、直观,需要我们理解现代汉语的词义、语法和修辞手法。
在阅读现代文时,首先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摸清文中的主旨;其次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如开头、结尾和中心段落的铺垫和过渡;最后要注意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和排比等。
三、作文作文是高二语文会考中的关键环节。
作文要求我们能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展示个性和观点。
在写作文时,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主题和立意,确定写作的角度;其次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包括词汇、句法和表达能力;最后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如开头引入、展开论证和结尾总结。
四、古诗文古诗文是高二语文会考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古诗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需要我们理解古代文化和诗词的内涵。
在学习古诗文时,首先要掌握古代文言词的词义和修辞手法;其次要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和意图;最后要通过背诵和赏析,提高对古诗文的感悟能力。
五、修辞与常见文学常识修辞和常见文学常识是高二语文会考中的辅助知识点。
修辞是指运用特定的手法和技巧进行写作或表达,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在学习修辞时,要掌握比喻、夸张、反问和拟人等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文学常识包括文学作品的基本知识,如著名作家和作品的名称、内容梗概等。
综上所述,高二语文会考的知识点涵盖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古诗文、修辞和常见文学常识等。
只有全面掌握这些知识点,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高二语文会考必考知识点高二语文会考必考知识点一、修辞手法考纲上列出了九种修辞手法,其中比喻、比拟、夸张、对偶四种手法出现频率最高,拟人紧随其后,排在第二阵营的是对比、反问、设问、排比,这八种修辞手法在第一卷的“名句名篇”默写中都有出现,而借代这种修辞手法,则还未在会考试卷中命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弃之不理,因为这种修辞手法在第二卷的现代文阅读中极有可能会出现。
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考察它的各方面,这其中就包括表现手法。
但是,在会考说明中,对表现手法的考察只限于诗歌这一体裁。
我们可以主要掌握古典诗歌中赋、比、兴、渲染烘托、用典、起兴、虚实结合、抑扬结合、寓情于景这几种表现手法,这几种手法在会考题中一般能占到五道左右。
三、结构安排结构安排一般指段落内部的结构安排,其任务是根据作者的意图将所写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使文章井然有序,文气贯通。
会考主要涉及开头、结尾的作用,以及文中句段作用分析。
但近几年会考试卷中没有涉及篇章结构方面的命题。
四、语言理解语言理解主要指对词语的理解,这种理解不仅包括对词语的一般含义的理解,也包括对词语的深层次的含义的理解,还包括对语言的品味。
在会考的试卷中,语言理解的考查是和语言鉴赏结合在一起的。
五、文学常识的考查对文学作品的考查几乎涉及了所有的文学体裁,包括诗词、小说、散文、戏剧四大部分,重点考查的是诗词,占了五道题目,小说、散文、戏剧各两道,共九道题目。
因此复习时不仅要对这四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知识进行掌握,还要对这四种文学体裁的作品进行熟读,以应对会考试卷中的文学常识试题。
六、名句名篇的考查名句名篇的考查从《考试说明》划定的范围来看,初中阶段古诗文共64篇,其中初中50篇,高中14篇。
在会考的实际考查中一般为40首左右,其中初中30首,高中10首。
考查的方式主要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从近几年试题来看一般为22道题目左右,其中初中16道,高中6道。
高二语文会考复习资料高二语文会考基础知识点1. 小说三要素:A 人物B 情节C 环境2. 议论文三要素:A 论点B 论据C 论证3. 比喻三要素:A 本体B 喻体C 喻词4. 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 何因why 何过how 何果what5. 律诗四条件:A 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 偶尾同韵C 中联对偶D 平声合调6. 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E描写7. 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 举例子B 列数字C 打比方(喻)D 作比较E 分类别F 下定义8. 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 总分总结构B 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9. 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 按时间顺序B 按空间顺序C 按逻辑顺序10. 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 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 举例法B 对比法C 喻证法DE 归谬法F12. 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 比喻B 拟人C 排比D 夸张E 反问F 设问G 反复H 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13. 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 外貌描写B 语言描写C 动作描写D 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14. 七种短语类型:A 并列短语B 偏正短语C 主谓短语D 动宾短语E 动补短语F 介宾短语G 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 名词性短语B 动词性短语C 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15. 六种句子成分:A 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16. 十二词类(性):A 名动形B 数量代C副介连D 助叹拟17. 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B倒叙C插叙18. 三种省略号作用:A 表引文内容省略B表列举事项省略C 表说话中断延长19. 四种波折号作用:A 表解释说明前文B 表后文跳跃转折C 表声音中断延长D 表时地数起止20. 四种引号作用:A 表引用实际内容B 表讽刺反语C 表特定称谓D 表着重强调高二语文会考易错成语1. 哀而不伤:悲哀而不过分。
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中和之美。
并非悲哀而不伤心。
2. 哀兵必胜:遭受压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必定胜利。
“哀兵” 不能误解为哀丧的军队。
3. 爱屋及乌:因为爱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
比喻因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4. 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
(正:同情;误:喜爱)5. 安土重迁: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
“重”在这里解释为“难”,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
形容留恋故土。
6. 安危相易:平安与危难可以互相转化。
易:变换。
7. 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8.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9. 白驹过隙: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
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10. 百身何赎:意思是白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
后来表示对死者极其沉痛的悼念。
赎:抵偿。
11. 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需要付出艰辛。
(正:培育;误:树木)12.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满足于现有成就.继续努力,以取得更好成绩。
百尺竿头:百尺高的竿子,佛教比喻道行修养的极高境界。
13. 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小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
指记载轶闻琐事的作品。
14. 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含贬义)15. 坂上走丸:坂,山坡。
走:快跑,像在斜坡上滚弹丸一样,快地往下。
形容事情发展很快。
16. 鲍鱼之肆:卖咸鱼的铺子。
比喻恶劣的环境。
鲍鱼:咸鱼;肆:店铺17. 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自然资源。
暴:损害。
殄:绝。
18. 暴虎冯河: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渡船要过河。
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
暴:徒手搏斗。
冯(p íng)河:涉水过河。
19. 毕其功于一役:毕:尽,完成。
一次战役就完全成功或一下子把几项任务都做完。
20. 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事业的艰辛。
筚路:柴车。
蓝缕:破旧的衣服。
21. 比翼双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比翼,翅膀挨着翅膀。
双飞,成双的并飞。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补语)22. 敝帚自珍: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
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自己的东西不值钱舍不得扔掉)23. 鞭辟人里:里,里头;辟,透彻.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也形容言辞或文章的道理很深刻、透彻。
要注意语境:他对这个问题分析很全面,可谓鞭辟入里.前后不一致,前面说全面,后面说透彻。
24. 表里山河:内有高山,外有大河。
形容地势险要。
25. 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形容故意与众不同以26. 别无长物:表面上看起来是别无特长,其实是指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
27. 别开生面:另外开创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格局。
生面:新的格局。
28. 博闻强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正:记忆;误:认识)29. 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
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30.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
31. 不敢旁骛:不敢再来求别的.形容注意力集中于一点.32. 不分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比喻不分高低优劣。
33. 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声音、书信、情绪等)34. 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
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正:使明白;误:作比喻)35. 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本词与“不约而同”区别开来,“不约而同”也有不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的意思,但“不约而同”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36. 不耻下问: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37. 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常被人错误地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38. 不经之谈:荒诞无稽的话。
(正:正常;误:经常)39. 不亦乐乎:不也很快乐吗?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40. 不可救药:药:治疗。
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
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41. 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
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42. 不可理喻:不是不值得让人搭理,而是不能够用道理来使他明白,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43. 不可终日: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
44. 不可向迩:不能接近。
45. 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蛮横。
46.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
47. 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
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48. 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
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
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容易误用为贬义。
49. 不易之论: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不易理解的言论,实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50. 不稂不莠: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比喻人不成材,没有出息. 作贬义。
高二语文会考句子翻译1、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译:我虽然正气凛然,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却没有一点事功来掩饰自己的罪过。
2、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译:这五个人受斩刑的时候,神情昂然,喊着巡抚的名字而骂他,谈笑着死去。
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译:然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回头,这又是什么缘故呢?4、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也对国家有重要的作用啊。
5、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他已经把郑国当作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他西边的疆界。
7、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译: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8、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赢。
译: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9、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译: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译: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还告辞干什么呢?1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译: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
现在您和廉颇同在朝廷做官,廉将军说出无理的话,但您却害怕躲避他,害怕得太过分了。
就是一般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 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1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但是我考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用兵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 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丝绸为后啊!13、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译: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呀!14、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译:上面执政的人抓获他之后就会惩罚他。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
15、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译:现在的不仁义是攻打别的国家,却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反而就这件事情称赞它,说它是义举。
高二语文会考复习技巧1. 课文预习六步法:A 查注生词,扫清三字B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C 了解作者,把握背景D标明段序,分清结构E 画关键句,体会作用F 简写主旨,归纳特色2. 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A 听到listenB 看到lookC 写到writeD 说到speakE 思到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3. 赏诗三步法:A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B 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C 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4. 划分文章结构四法:A 依据表达方式B 找寻明暗线索C 依据时空顺序D 依据逻辑顺序5. 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A 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B 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 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D 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E 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F 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G 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H 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6. 辨别七类文章写法:A 对比写法B 象征写法C 烘托写法D 以小见大写法E 先扬后抑写法F 虚实结合写法G 夹叙夹议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