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护理--外科赵静
- 格式:ppt
- 大小:200.00 KB
- 文档页数:11
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护理发表时间:2014-07-28T09:53:56.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3期供稿作者:黄青枝[导读] 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等优点,逐渐成为治疗肾囊肿的最佳选择[1]。
黄青枝(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泌尿外科湖北荆州 434020)【摘要】目的总结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方法对我科50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
结果 5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
结论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是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患者护理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肾囊肿去顶术后腹腔镜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3-0240-01 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等优点,逐渐成为治疗肾囊肿的最佳选择[1]。
我科自2013年05月~2014年5月采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患者50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和经验进行简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行后腹腔镜治疗肾囊肿手术患者5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44岁。
右肾囊肿28例,左肾囊肿16例,双肾囊肿6例。
镜下血尿10例,腰部及腹部胀痛不适8例,其余患者无症状,囊肿直径4.0~11.2cm,平均7.1cm。
均为体检时B超检查发现,病史4月~9年。
所有患者均行B超、IVP及肾脏CT平扫及增强确诊为单纯性肾囊肿。
均采用全身麻醉下行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所有患者均顺利进行了手术,住院时间平均7天,5~7天出院,术后没有出血、感染、引流不畅及尿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2 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应贯穿整个手术及住院过程的始末。
由于患者对本病知识的缺乏,因而患者担心疗效及并发症,情绪易波动,造成不同程度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影响手术效果及伤口愈合。
腹腔镜开窗去顶引流术治疗肝囊肿的护理体会
孙静
【期刊名称】《腹腔镜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2(17)12
【摘要】肝囊肿是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发生率为0.1%~4.7%。
文献报道[1],此病多见于女性患者,尤其中老年患者,男女发病率为1∶4。
可分为先天性、后天性两大类,以先天性肝囊肿多见。
无症状的较小囊肿,无需特殊处理;但较大出现压迫症状或引起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手术治疗。
传统外科治疗多采用开腹开窗引流术或超声引导穿刺引流并注入无水酒精治疗。
开腹手术,创伤较大;而B超引导穿刺引流需多次重复,文献报道其复发率高达100%[2]。
【总页数】2页(P947,950)
【作者】孙静
【作者单位】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安徽合肥,23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
【相关文献】
1.肝囊肿患者采用腹腔镜开窗去顶引流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J], 龚武峰
2.经腹腔镜去顶开窗术治疗单纯性肝囊肿19例 [J], 王建党
3.85例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去顶引流术的护理 [J], 何琪;郑连冬
4.腹腔镜下肝、肾囊肿去顶引流术48例治疗体会 [J], 蒋保亚;黄合超;胡居廷
5.腹腔镜开窗引流术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护理体会 [J], 张洪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十五、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护理常规肾囊肿是成年人肾脏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异常,可以为单侧或双侧,一个或多个,直径一般2cm左右,也有直径达10cm的囊肿,多发于青壮年人群,对部分囊肿直径较大或合并腰痛、血尿、高血压、反复感染、尿路梗阻等症状以及怀疑恶变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单纯肾囊肿一般没有症状,只有当囊肿压迫引起血管闭塞或尿路梗阻时可出现相应表现,有可能对肾功能产生影响。
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是近年来治疗肾囊肿的常用微创手术方法,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等优势,是肾囊肿直径在4.0 cm以上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方法。
一、【观察要点】1.腰痛2.出血3.皮下气肿二、【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按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的术前护理。
(二)术后护理1.体位:根据麻醉方式选择相应麻醉护理常规:全麻尚未完全清醒者,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清醒后予半卧位,床头摇高15~20°;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去枕平卧6~8小时。
2.手术交接:根据手术转运交接单交接患者,了解手术方式、术中处理、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尿量及用药、皮肤等情况。
3.生命体征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持续心电监护及吸氧,观察患者有无皮下气肿(常规给予低流量吸氧,防止因C02吸收造成高碳酸血症),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医师。
4.管道护理:术后一般留置腹膜后引流管和尿管1~2d,术后管道妥善固定,严密观察引流情况,记录引流液量、色及性状,防止出血、受压、堵塞,每2~3 h 挤捏引流管一次,保证引流通畅,防止肾周血肿形成。
若引流液量多,1h超过100 ml或者24小时超过500ml以上者,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5.切口护理:后腹腔镜术后渗血发生较多,密切观察敷料有无渗血情况,血液外渗浸湿敷料者,及时更换敷料并用腹带加压包扎。
观察伤口引流量、色及性状,术后24 h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准确记录。
6.饮食护理:全麻完全清醒2小时后饮用温水20 mL~30 mL,咀嚼口香糖无恶心、呕吐等不适正常饮水,12 h后可进食米汤、流食,肛门排气后正常饮食从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普食逐渐过渡。
去顶减压内引流术治疗成人型多囊肾的护理体会成人型多囊肾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对肾脏功能有很大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顶减压内引流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减少肾囊肿的数量和大小,同时保护肾脏功能。
本文主要讨论在患者接受顶减压内引流术治疗中,我们护理应该注意的方面以及护理体会。
一、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患者顶减压内引流术前需要彻底洗净腹部,以免手术中感染。
同时,需要将置管部位剃毛,使医生方便进行手术操作。
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我们还要检查患者的口腔、心肺等方面的状况,确保手术之前患者身体状况良好。
二、手术期间的护理在手术期间,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稳定。
当患者术中出现低血压等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如适当输液、给予氧气等。
在手术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协助医生进行操作,如给予医生必要的器具等。
手术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护,观察是否有出血、感染等并及时处理。
为了减少置管的疼痛和不适感,我们需要及时给患者进行镇痛治疗,同时还要注意伤口的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术后24小时内,我们要监测患者尿量、尿色、尿质等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四、术后的饮食护理手术后,为了加强患者的营养,我们要给予充足的饮食,但要注意避免过于油腻、难消化等食物。
此外,在术后还应鼓励患者多喝水,以促进肾功能的恢复。
五、随访护理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我们在随访过程中还要向患者介绍预防肾囊肿复发的方法,如控制血压、避免过度劳累、减少盐的摄入等。
总之,在顶减压内引流术治疗成人型多囊肾的过程中,我们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只有充分了解护理要点并将其贯彻到实践中,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促进其早日康复。
如何护理肝囊肿患者引言肝囊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肝脏疾病,它是指肝脏内出现液体或气体充满的囊袋。
肝囊肿大多为良性,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但在一些情况下,肝囊肿可能会引起不适和并发症。
因此,合理的护理对于肝囊肿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肝囊肿的护理措施,包括日常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和术后护理等方面,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肝囊肿,并提高康复效果。
一、日常护理1.定期观察:患者应定期到医院或肝内科就诊,接受肝囊肿的定期观察和检查,以了解囊肿的变化情况,确定治疗方案。
2.避免剧烈活动: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防止囊肿破裂,避免消化道压力过大,有可能导致囊肿破裂出血。
3.定期监测腹部疼痛:如出现腹部疼痛或不适,应及时就医,接受相关检查以确定疼痛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4.积极处理并发症:一些肝囊肿患者可能伴随有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囊肿大量出血等,应积极处理并及时就医。
1.低盐饮食:肝囊肿患者应遵循低盐饮食,以减轻肝脏负担,同时减少囊肿容量。
2.高蛋白饮食:蛋白质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对于肝囊肿患者的康复也很重要。
患者可以适量摄入高质量的蛋白质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和豆类,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
3.避免饮酒和刺激性食物:肝囊肿患者应避免饮酒和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等,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4.补充维生素:适量补充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和维生素C,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肝囊肿的康复。
三、药物治疗1.清热解毒药物:对于有肝囊肿相关感染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清热解毒药物,以抑制病情发展,减轻炎症反应。
2.中药保肝药物:一些中药保肝药物具有促进肝细胞再生和修复的作用,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的一种选择。
3.祛瘀消肿药物:对于囊肿破裂出血或出现青紫肿胀的患者,可以适量应用祛瘀消肿药物,有助于减轻症状。
请在使用药物时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使用或滥用药物。
1.术后休息:术后应安排充足的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剧烈运动,以加速康复过程。
单纯性肝囊肿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乔来春【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36)A01【摘要】目的探究单纯性肝囊肿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基于本院自 2013 年 11月-2015 年11 月期间收治的60例单纯性肝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的将这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和观察组(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两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 3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93.33%(包括11 例患者痊愈、17例患者临床治疗显效)明显的高于对照组3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6.67%(包括8例患者痊愈、15例患者临床治疗显效)(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30例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0%(共6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如:复发、切口感染、愈合不良等)明显的低于对照组30例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67%(共1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肝囊肿其疗效显著,且该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应有优势,值得推荐.【总页数】2页(P415-416)【关键词】单纯性肝囊肿、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作者】乔来春【作者单位】玉田县妇幼保健院,河北玉田06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相关文献】1.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在单纯性肝囊肿治疗中的应用与操作技巧 [J], 李勇男;吴硕东;田雨;韩金岩;陈永生2.经脐单孔与传统多孔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肝囊肿临床研究 [J], 刘国友3.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 [J], 刘奉顺4.经脐单孔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肝囊肿 [J], 张运栋5.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疗效分析 [J], 黄泳杰;彭艺;徐国志;吴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腔镜无水酒精注射并去顶减压术治疗肝囊肿23例体会刘旭日;鲍景国;宁俊;周晓正【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aparoscopic fenestration and drainage effect of ethanol injection and hepatic cyst treat-ment.Method Laparoscopic liver cyst puncture and injection of anhydrous alcohol and excision of the cyst wall.Result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 -6 months cyst disappeared,Som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years without recurrence.Conclusion Lapa-roscopic 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and hepatic cyst unroofing decompression for the treatment method is very effective and safe.%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无水酒精注射并开窗引流治疗肝囊肿的疗效。
方法:腹腔镜下肝囊肿穿刺无水酒精注射并切除囊肿顶壁。
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6个月囊肿基本消失,部分病人随访6年无复发。
结论:腹腔镜下无水酒精注射并去顶减压治疗肝囊肿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2页(P114-114,117)【关键词】腹腔镜;无水酒精;肝囊肿【作者】刘旭日;鲍景国;宁俊;周晓正【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中医医院外科,安徽铜陵 244000;安徽省铜陵市中医医院外科,安徽铜陵 244000;安徽省铜陵市中医医院外科,安徽铜陵 244000;安徽省铜陵市中医医院外科,安徽铜陵 2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肝囊肿是外科常见病,治疗方法较多,但各有优缺点。
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通过手术切除囊肿是治疗肝囊肿的主要方法。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肝囊肿术后护理措施:一、术后观察1.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2. 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如有红肿、渗液、出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3. 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如感染、胆漏、腹腔出血等,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处理。
二、疼痛管理1. 术后疼痛是正常现象,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
2. 鼓励患者采用非药物镇痛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3. 教会患者使用冷敷、热敷等方法缓解疼痛。
三、饮食护理1. 术后6小时内禁食,以减轻胃部负担。
2. 术后6小时后,根据患者情况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饮食开始,逐渐过渡到半流质、普食。
3.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4. 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四、活动与休息1. 术后24小时内,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2. 术后24小时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如散步、慢跑等。
3. 避免提重物、弯腰等可能导致腹压增高的动作。
五、心理护理1. 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应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2. 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及时解答疑问。
3. 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六、并发症预防与处理1. 预防感染:保持伤口清洁,按时更换敷料,注意个人卫生。
2. 预防胆漏:术后密切观察患者腹部情况,如有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
3. 预防腹腔出血: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有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处理。
4. 预防深静脉血栓: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血栓形成。
七、康复指导1. 定期复查:术后定期复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2. 注意饮食:保持饮食均衡,避免暴饮暴食。
3.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4.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避免接触烟草、酒精等有害物质。
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在单纯性肝囊肿治疗中的应用与操作技巧李勇男;吴硕东;田雨;韩金岩;陈永生【摘要】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单纯性肝囊肿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该术式的应用指征,总结单孔腹腔镜肝囊肿手术中操作经验和技巧,同时对术后引流效果进行初探。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5月1日至2015年6月31日诊断为单纯性肝囊肿接受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年龄、囊肿大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拔管时间。
总结单孔腹腔镜肝囊肿手术中操作经验和技巧。
结果共收集39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27例,平均年龄为60.5岁(36~81岁),平均BMI为23.7kg/m2。
囊肿平均直径为12.5cm,平均手术时间54.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2天。
患者术后引流效果良好,无腹腔积液、腹腔感染等情况,于术后第3~5天拔除引流管。
结论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对于治疗单纯性肝囊肿是安全可靠的,尤其是单发的单纯性肝囊肿,因其手术操作过程简单,术后美容效果好,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同时该术式也可作为早期获得单孔腹腔镜手术操作经验的选择病例。
单孔腹腔镜手术术后经脐部引出的腹腔引流,可以获得良好的引流效果。
【期刊名称】《肝胆胰外科杂志》【年(卷),期】2016(028)004【总页数】3页(P305-307)【关键词】单孔腹腔镜;肝囊肿;腹腔镜【作者】李勇男;吴硕东;田雨;韩金岩;陈永生【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普通外科,辽宁沈阳 11000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普通外科,辽宁沈阳 11000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普通外科,辽宁沈阳 11000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普通外科,辽宁沈阳 11000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普通外科,辽宁沈阳 1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3单纯性肝囊肿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2.5%~5%[1],其中15%~24%无自觉症状[2]。
浅析肝囊肿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及效果发表时间:2018-12-03T13:39:15.96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20期作者:李瑛[导读] 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发生率为0.1%~4.7%,多属先天性或创伤性,部分患者有外科处理指征[1]。
(长春市208医院普通外科)摘要:目的探究肝囊肿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抽选我科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肝囊肿手术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显效16例,有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24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中,显效11例,有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4%,18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2%。
可见,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肝囊肿手术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焦虑、疼痛等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囊肿;围术期护理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发生率为0.1%~4.7%,多属先天性或创伤性,部分患者有外科处理指征[1]。
肝囊肿分为真性囊肿和假性囊肿。
现抽选我科收治的50例肝囊肿手术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肝囊肿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及效果。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选我科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肝囊肿手术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8~58岁,平均年龄(42.5±2.1)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9~57岁,平均年龄(43.7±2.3)岁。
两组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