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数据通信基础知识培训教程-A
- 格式:ppt
- 大小:2.43 MB
- 文档页数:68
目录第一部分通信基础知识第一章概述第二章传输基础知识第三章交换基础知识第四章分层通信体系结构第二部分通信网络第一章概述第二章电话网第三章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第四章DDN网第五章帧中继网第六章ATM第七章接口和接入网第八章信令网第九章同步网第十章管理网第三部分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第二章局域网第三章TCP/IP协议族第四章网络连接设备及网络软件第五章交换式网络第六章INTERNET第四部分数据固定网网络拓朴图第一节ATM网网络拓朴图第二节VOIP网网络拓朴图第三节193长途网网络拓朴图第四节广西165网网络拓朴图第五部分各县组网结构第一节各县组网结构和当前现状第二节各县组网结构示意图第三节专线故障处理流程第四节数据业务故障处理表第六部分数据专员工作职责及考核要求第七部分设备维护常识及常见故障处理第一节县、镇级基本网络组网方式第二节设备故障判断方法第八部分数据网运行维护制度第一节安全操作规程第二节机房管理和安全保密规定第三节障碍处理和障碍报告制度第一部分 通信基础知识第一章 概 述通信的目的是为了信息的传递。
携带信息的信号可分为模拟信号(如话音)和数字信号(计算机输出的信号)。
信息的传递由通信系统来完成。
1.1 通信系统的组成通信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包括终端、传输和交换三大部分。
● 终端:包括普通电话、移动电话、计算机、数据终端、可视电话、会议电视终端等。
● 传输系统:信息传递的通道,一般叫信道。
● 交换系统:完成接入交换节点链路的汇集、转接和分配。
● 通信系统软件:为能更好完成信息的传递和转接交换所必须的一整套协议、标准,包括网络结构、网内信令、协议和借口以及技术体制、接口标准等。
☞ 注释1.2 通信系统的分类按照系统所传输的信号来分类,则系统可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 模拟通信系统:用模拟信号传递消息的系统。
● 数字通信系统:用数字信号传递消息的系统。
由于光纤通信的普及和集成工艺的发展,数字通信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数字信号可再生,可综合各种业务,便于和计算机系统连接,易于集成等优点,所以逐渐取代了模拟通信系统。
课程 RA100001 CDMA通信原理目录课程说明 (1)课程目标 (1)课程容 (1)相关资料 (1)第1章 CDMA发展简史 (1)1.1 主要移动通信系统介绍 (1)1.2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2)1.3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化的制定 (3)1.4 3G三种制式的比较 (4)1.5 WCDMA和cdma2000的演进策略 (4)第2章数字移动通信技术 (6)2.1 多址技术 (6)2.1.2 频分多址 (6)2.1.3 时分多址 (6)2.1.4 码分多址 (7)2.2 RAKE接收机 (8)2.3 多用户检测 (8)2.4 功率控制 (8)2.5 软容量 (10)2.6 软切换 (11)2.7 地址码的选择 (12)2.8 分集技术 (14)第3章 CDMA系统结构 (15)3.1 CDMA系统结构 (15)3.1.1 系统的基本特点 (15)3.1.2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5)3.2 移动台(MS) (16)3.3 基站子系统(BSS) (17)3.4 网络子系统(NSS) (18)3.5 操作子系统(OSS) (20)3.6 接口和协议 (21)3.6.1 主要接口 (21)3.6.2 网络子系统部接口 (22)3.6.3 CDMA系统与其它公用电信网的接口 (23)3.6.4 CDMA系统与智能网的接口 (23)3.6.5 各接口协议 (24)第4章区域定义与编号计划 (27)4.1 区域定义 (27)4.1.1 服务区 (27)4.1.2 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 (27)4.1.3 MSC区 (28)4.1.4 位置区 (28)4.1.5 基站区 (28)4.1.6 小区 (28)4.2 移动用户簿(MDN) (28)4.2.1 组成 (28)4.2.2 H0H1H2H3中国联通分配方案 (29)4.2.3 拨号程序 (29)4.3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与移动台识别码(MIN) (29)4.4 临时本地用户(TLDN) (31)4.5 电子序列号(ESN) (31)4.6 系统识别码(SID)和网络识别码(NID) (31)4.7 登记区识别码(REG_ZONE) (31)4.8 基站识别码(BSID) (32)4.9 与GT有关的 (32)4.9.1 HLR (32)4.9.2 其他网元 (32)4.10 GT的使用 (32)4.11 特服 (33)4.12 短消息中心 (33)4.13 MSCID和扩展MSCID (33)4.14 UIM ID (34)4.15 LAI(Location Area Identification--位置区) (34)4.16 GCI(Global Cell Identification--全球小区识别) (34)第5章网络功能 (35)5.1 支持业务的网络功能 (35)5.2 支持蜂窝运行的网络功能 (35)5.2.1 漫游 (35)5.2.2 切换 (36)5.2.3 登记 (36)5.2.4 移动台去活 (36)5.3 安全功能 (36)5.3.1 鉴权 (37)5.3.2 用户信息加密 (42)5.3.3 电子序号(ESN)的管理 (42)5.4 呼叫处理功能 (42)5.4.1 呼叫连接功能 (42)5.4.2 存储和译码能力 (44)5.4.3 释放控制方式 (44)5.4.4 时间监视和通话强迫释放 (45)5.4.5 路由选择功能 (45)5.4.6 回声控制 (45)5.4.7 过负荷控制 (45)5.5 其它功能 (46)5.6 VLR具备的功能 (47)5.7 HLR支持的功能 (48)5.8 AC具备的功能 (50)第6章业务功能 (51)6.1 电信业务 (51)6.1.1 普通业务(Telephony) (51)6.1.2 紧急呼叫业务(Emergency Calls) (51)6.1.3 短消息业务(SMS) (51)6.2 补充业务 (52)6.2.1 呼叫前转类补充业务 (53)6.2.2 识别显示类补充业务 (54)6.2.3 呼叫完成类补充业务 (55)6.2.4 业务控制类补充业务 (55)6.2.5 多方会话类任务 (55)6.2.6 用户呼叫控制类补充业务 (56)6.2.7 语音业务 (56)6.2.8 优选语言业务 (56)6.3 智能业务 (56)6.3.1 入呼筛选(ICS)业务 (57)6.3.2 预付费(PPC)业务 (57)6.3.3 移动虚拟私网(MVPN)业务 (57)6.3.4 被叫集中付费(FPH)业务 (57)第7章 CDMA移动通信网 (58)7.1 中国联通CDMA网的话路网网络结构 (58)7.1.1 话路网网络结构 (58)7.1.2 移动本地网结构 (60)7.1.3 中国联通CDMA网与中国联通其他网络的互联互通 (60)7.2 中国联通CDMA网的信令网网络结构 (60)7.2.1 网络等级结构 (60)7.2.2 各级信令点的职能 (61)7.2.3 中国联通七号信令网和话路网的对应关系 (61)7.2.4 信令网结构和网络组织 (62)7.2.5 寻址方式 (63)7.2.6 SSN (63)7.2.7 信令点编号 (64)7.2.8 信令网的网间互通 (65)附录 A缩略语 (66)课程说明课程目标●了解移动通信发展简史●了解CDMA的关键技术●熟悉CDMA系统结构及相关接口●熟悉CDMA的区域定义及编号计划●熟悉CDMA网络功能●了解CDMA移动网络结构及信令网结构课程容本文主要介绍CDMA有关的基础知识,诸如:CDMA发展简史、CDMA关键技术、CDMA系统结构及相关接口、CDMA的区域定义及编号计划、CDMA系统功能、以及CDMA移动网络结构和信令网结构等。
华为培训学新版Datacom REPORTING2023 WORK SUMMARY目录•Datacom技术概述•网络基础知识梳理•路由交换技术深入剖析•网络安全策略部署与优化•故障排查与性能调优技巧分享•华为Datacom产品配置实践•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PART01 Datacom技术概述Datacom定义与发展趋势Datacom定义Datacom(数据通信)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技术,是实现各种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基础。
发展趋势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Datacom技术正朝着更高速度、更大容量、更低时延、更安全可靠的方向发展。
华为Datacom产品家族介绍路由器产品包括AR系列路由器、NE系列路由器等,提供丰富的接口类型和高性能转发能力,满足不同场景的组网需求。
无线产品包括Wi-Fi 6/6E无线接入点、5G CPE 等,提供高速无线接入和移动性支持,满足各种无线应用场景的需求。
交换机产品包括CloudEngine系列交换机、S系列交换机等,提供大容量、高密度的端口接入和高速转发能力,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和特性。
安全产品包括防火墙、VPN网关、入侵检测/防御系统等,提供全面的网络安全防护和管理功能。
应用场景及市场需求分析应用场景Datacom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金融、教育、医疗、企业等各个领域,支持各种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
市场需求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市场对Datacom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应用需求更加旺盛。
培训目标与课程设置培训目标通过华为培训学新版Datacom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全面掌握Datacom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网络规划、设计、实施和运维等工作。
课程设置包括Datacom基础、路由交换技术、无线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多个模块,涵盖理论讲解、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
PART02网络基础知识梳理OSI七层模型及TCP/IP协议栈OSI七层模型01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TCP/IP协议栈02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各层功能及协议03如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比特流组合成帧等;TCP/IP协议栈中,IP协议位于网络层,TCP和UDP协议位于传输层等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负载均衡器常见网络设备功能介绍01020304连接不同网络,实现路由选择和数据转发用于局域网内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保护网络安全,过滤非法访问和数据包分发网络负载,提高网络性能和可靠性局域网、广域网技术原理及应用以太网、令牌环网、FDDI等PPP、HDLC、ATM、帧中继等星型、树型、环型、网状型等企业内部网络、园区网络、城域网等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网络拓扑结构应用场景IP地址分类子网划分与CIDRIP地址分配策略IP地址管理工具IP地址规划与管理方法A类、B类、C类、D类、E类静态分配、动态分配(DHCP)提高IP地址利用率,减少网络广播风暴IPAM(IP Address Management)系统,实现IP地址的集中管理和监控PART03路由交换技术深入剖析路由原理及静态路由配置实践路由表与路由查找流程了解路由表结构,掌握路由查找过程,理解路由优先级和度量值概念。
目录第一部分通信基础知识第一章概述第二章传输基础知识第三章交换基础知识第四章分层通信体系结构第二部分通信网络第一章概述第二章电话网第三章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第四章DDN网第五章帧中继网第六章ATM第七章接口和接入网第八章信令网第九章同步网第十章管理网第三部分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第二章局域网第三章TCP/IP协议族第四章网络连接设备及网络软件第五章交换式网络第六章INTERNET第四部分数据固定网网络拓朴图第一节ATM网网络拓朴图第二节VOIP网网络拓朴图第三节193长途网网络拓朴图第四节广西165网网络拓朴图第五部分各县组网结构第一节各县组网结构和当前现状第二节各县组网结构示意图第三节专线故障处理流程第四节数据业务故障处理表第六部分数据专员工作职责及考核要求第七部分设备维护常识及常见故障处理第一节县、镇级基本网络组网方式第二节设备故障判断方法第八部分数据网运行维护制度第一节安全操作规程第二节机房管理和安全保密规定第三节障碍处理和障碍报告制度第一部分通信基础知识第一章概述通信的目的是为了信息的传递。
携带信息的信号可分为模拟信号(如话音)和数字信号(计算机输出的信号)。
信息的传递由通信系统来完成。
1.1通信系统的组成通信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包括终端、传输和交换三大部分。
●终端:包括普通电话、移动电话、计算机、数据终端、可视电话、会议电视终端等。
●传输系统:信息传递的通道,一般叫信道。
●交换系统:完成接入交换节点链路的汇集、转接和分配。
●通信系统软件:为能更好完成信息的传递和转接交换所必须的一整套协议、标准,包括网络结构、网内信令、协议和借口以及技术体制、接口标准等。
☞注释1.2通信系统的分类按照系统所传输的信号来分类,则系统可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模拟通信系统:用模拟信号传递消息的系统。
●数字通信系统:用数字信号传递消息的系统。
由于光纤通信的普及和集成工艺的发展,数字通信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数字信号可再生,可综合各种业务,便于和计算机系统连接,易于集成等优点,所以逐渐取代了模拟通信系统。
目录第一部分通信基础知识第一章概述第二章传输基础知识第三章交换基础知识第四章分层通信体系结构第二部分通信网络第一章概述第二章电话网第三章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第四章DDN网第五章帧中继网第六章ATM第七章接口和接入网第八章信令网第九章同步网第十章管理网第三部分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第二章局域网第三章TCP/IP协议族第四章网络连接设备及网络软件第五章交换式网络第六章INTERNET第四部分数据固定网网络拓朴图第一节ATM网网络拓朴图第二节VOIP网网络拓朴图第三节193长途网网络拓朴图第四节广西165网网络拓朴图第五部分各县组网结构第一节各县组网结构和当前现状第二节各县组网结构示意图第三节专线故障处理流程第四节数据业务故障处理表第六部分数据专员工作职责及考核要求第七部分设备维护常识及常见故障处理第一节县、镇级基本网络组网方式第二节设备故障判断方法第八部分数据网运行维护制度第一节安全操作规程第二节机房管理和安全保密规定第三节障碍处理和障碍报告制度第一部分通信基础知识第一章概述通信的目的是为了信息的传递。
携带信息的信号可分为模拟信号(如话音)和数字信号(计算机输出的信号)。
信息的传递由通信系统来完成。
1.1通信系统的组成通信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包括终端、传输和交换三大部分。
●终端:包括普通电话、移动电话、计算机、数据终端、可视电话、会议电视终端等。
●传输系统:信息传递的通道,一般叫信道。
●交换系统:完成接入交换节点链路的汇集、转接和分配。
●通信系统软件:为能更好完成信息的传递和转接交换所必须的一整套协议、标准,包括网络结构、网内信令、协议和借口以及技术体制、接口标准等。
☞注释1.2通信系统的分类按照系统所传输的信号来分类,则系统可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模拟通信系统:用模拟信号传递消息的系统。
●数字通信系统:用数字信号传递消息的系统。
由于光纤通信的普及和集成工艺的发展,数字通信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数字信号可再生,可综合各种业务,便于和计算机系统连接,易于集成等优点,所以逐渐取代了模拟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