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世界金融大战
- 格式:doc
- 大小:209.00 KB
- 文档页数:3
世界经济概论名词解释:1.重商主义:金银是一国真正的财富、外贸是财富增值的源泉,国家应干预经济,实行贸易保护,实现贸易顺差。
2.产业结构软化: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和资源的投入相对减少,脑力劳动和科学技术的投入相对增大,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渐被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
3.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国民经济的增长,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产品数量和服务数量的增加。
4.经济发展:是指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持续高级化与人均实际福利不断提高的过程。
5.国际分工: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超越国家界限的专业化分工,是社会分工的延伸和发展。
当社会发展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国国民经济内部分工冲破国家界限,即出现了国际分工。
6.世界市场:世界各国商品的劳务交换的领域,是世界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7.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投资者将资本用于他国生产或经营,并掌握经营控制权的投资行为。
8.内部化优势:是指拥有所有权优势的企业为避免市场不完善而把企业的所有权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所获得的优势9.地理位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外在的客观事物在方位上和距离上的空间关系。
是世界经济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10.资源本身条件:是一国拥有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品种、分布状况、开采价值和开发成本。
11.法律制度:指规范行为和法律行使过程中的法律和法规。
12.最适度人口: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减使得必然存在一个最佳的人口规模。
13.所有权优势:企业所拥有的大于外国企业的在所有权方面的优势。
14.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15.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重大变革。
16.科技革命:是指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革命,进而引起生产力的飞速发展17.产业革命:是指由科学技术的飞跃引起的整个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它不仅包括物质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而且也包括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
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标准要求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知道与了解1.怀特计划的内容2.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3.关贸总协定的出现4.美国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主导作用理解与运用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3.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体系化、制度化特点重点解析1.布雷顿森林体系【解析】背景:二战后,西欧国家的经济在战争中遭受重创,实力大为削弱。
美国经济实力膨胀,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这为美国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奠定了物质基础。
过程:1944年7月,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布雷顿林森协定》得以通过。
1945年12月,根据协定,联合国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
美国控制了两大国际金融机构,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林森体系确立。
基本特征: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即规定各国货币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比价关系。
结果:美国取代了英国建立起了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影响: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标准和基础,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客观上起到了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战胜法西斯,形成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它推动了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深化。
二战结束后,这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有增无减。
美国企图凭借自己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
正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使美国建立全球经济霸主地位的梦想只能变为主导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及特点————————————————————————————————作者:————————————————————————————————日期: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及特点刘朝阳教改经144第一次国贸作业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及特点国际贸易产生的三个前提条件是: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商品生产的扩大,剩余产品的出现,商品交换的产生;以及国家的产生。
国际贸易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国际贸易;二战以后迅速发展的国际贸易。
各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规模首先是由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国际贸易在社会经济中占的地位很小,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国际贸易才获得广泛的发展,对外贸易在各国国民经济中才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对外贸易对于经济发展的真正重要作用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
同时,对外贸易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下面我将着重从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条件下的国际贸易展开一下我自己的观点。
二战后迅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阶段(1973年以前)2)国际贸易缓慢发展阶段(1973年以后——1900年)3)1900年以后国际贸易发生了许多新变化第一个阶段;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阶段(黄金时期)1950—1973年的23年间,国际贸易从600 亿美元增加到5740亿美元,增长了8.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0.3%,高于同期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5.2%,也超过了国际贸易历史上增长最迅速时期的水平这个时期的典型特征是形成了以美国为重心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体系,确立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国际贸易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国际贸易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国家占绝对优势,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崛起,在国际贸易中占很一部分比重;商品输出依然以农产品等初级商品为主;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占绝对份额。
论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从根本上说,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统治地位以后,经济危机总是有规律地、周期地发生,使资本主义生产处于“恶性循环”之中,成为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医治的病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新的不平衡,由于资本主义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统治的加强,使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条件发生了某些较为明显的变化,造成爆发危机和干扰危机进程的各种因素并存的局面,因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
总的概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危机的次数参差不等,世界性危机的周期性也不象战前那样明显,形成了同期性危机和非同期性危机交错发生的局面。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经济危机表现为同期性的重演,危机的爆发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大体上趋于同步,爆发时间和周期长短无明显差别。
从1857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差不多每隔10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直到二战以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周期变化不大,次数也大体相同,表现为同期性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二战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条件相差很大,发展很不平衡,于是出现了同期性危机和非同期性危机交错发生的情况。
例如: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已发生五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第一次是1948一1952年,第二次是1957一1958年,第三次是1964一1969年,第四次是1973一1975年,第五次就是1979—1982年。
此外,美国、日本和英国还发生过两次个别危机。
美国另两次是1953一1954年和1960一1961年危机,日本另两次是1954年和1962年的危机,英国的另两次危机是1961一1962年和1971一1972年的危机。
其他国家,如意大利、联邦德国、法国等也出现明显的非同期性。
可以看出,其中除表现明显的同期性世界经济危机外,其余都是属于非同期性的或部分国家同期性的危机。
背景:2011年2月在伦敦被知情者透露出来的盎格鲁·撒克逊计划——正是作为西方政治和宗教核心的共济会对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规划(此计划因泄露而取消或推迟)。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主要针对的对象就是有色人种,首先是华人。
据知情者这个计划的目标是要消除地球上90%以上的多余人口——垃圾人类,对之进行清洗或者隔离。
只保留合适的5亿人口。
并且完成世界格局的重新布置,形成“世界新秩序”单一政府以便共济会控制人类。
这个计划的泄露使得背后的布施者共济会浮出水面。
难怪在华尔街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的。
而洛克菲勒和摩根财团,都是属于罗斯切尔德世家的”共济会起源:共济会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这一年称为A.L.(Anno Lucis,"光明之年"),他们自称为该隐的后人,通晓天地自然以及宇宙的奥秘。
共济会,也称美生会。
英文Freemasonry,字面含义是自由石匠工会。
中文“共济会”一词取其组织性质。
其会员被称为“美生”(英语:Mason,原意为石匠),这也是中文美生会一词的来源。
而中国美生会员则称之为“兄弟”。
共济会(5张)共济会并非宗教,对入会申请者是否有宗教信仰或是什么宗教背景并没有要求,但申请者必须是有神论者,相信存在着一位神。
共济会的理论明显继承了诺斯提教派(Gnosticism)的宗教思想。
而除了诺斯提思想之外,共济会也包含了13世纪左右兴起的卡巴拉(犹太教隐秘哲学)、拉丁炼金术的诸多元素。
华人组织洪门的英文名称是Chinese Freemasonry,尽管英文是同一个词,但并不属于共济会分支组织。
最初共济会是由一些社会精英发起的,目的就是把人类带入他们所谓的乌托邦,他们该依靠什么样的势力呢?单纯依靠一个国家的势力是不可能完成的,他们需要多个国家同时向他们所希望方向转变,犹太人因为分散在社会各地,拥有良好的组织性和大量的财富,犹太人以代言人的方式在欧洲促进了各种各样的革命(包括苏维埃革命),犹太人从中也获得了相当的好处美国共济会1733年组建的总会所被认为是美国的第一个共济会总会所;这个总会所后来被更名为圣约翰会所(英语:St. John's Lodge)。
形势与政策(专升本)综合作业1. (单选题)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战略视野是( )①始终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视野下看教育②始终联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看教育③始终抓住教育的根本问题来思考教育(本题2.0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2. (单选题) 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
可见,优秀的文化( )(本题2.0分)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3. (单选题)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这是因为( )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②文化创作的动力与灵感来自社会实践③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④社会实践要为文化创作的成果服务(本题2.0分)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 (单选题) ( )是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强烈的精神信仰,是一种理性的、具有生态智慧的信念。
(本题2.0分)A、生态精神B、生态和谐C、生态文化D、生态文明5. (单选题) “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这场革命是( )(本题2.0分)A、英国“光荣革命”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英国宪章运动D、英国工业革命6. (单选题) 1876年,美国为纪念建国100周年,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
假如你参加了这次博览会,你在会上见到的最新科技成果可能是:(本题2.0分)A、汽船B、蒸汽机车C、贝尔电话D、电子计算机7. (单选题) 循环经济得到培育发展,实现资源在生产链条中多次、反复、循环利用,形成( )的循环流动。
(本题2.0分)A、“资源——产品——再生资源”B、“资源——产品——环保产品”C、“资源——环保产品——二次资源”D、“再生资源——资源——产品”8. (单选题) 世界博览会是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经济大环境对经济大环境的认识2015年注定着将是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大变革的一年,国家宏观形势走势不乐观,企业普遍面临转型问题。
国际局势面临挑战性的冲击,这是需要认真对待的时代。
宏观形势不好,现金变得重要了。
根据“美林时钟”理论,目前经济趋势和通胀走势下,现金和债券是优于大宗商品和股票的资产。
但现金(包括银行存款、理财)和债券收益低,能跑赢名义通胀(CPI,2%)但很难跑赢真实通胀(M2增速减去GDP增速,6.3%)。
所以,大家普遍感到了资产配置的困难,甚至感到“美林时钟”时效。
目前企业债已经过热,而且存在泡沫化的风险。
以积极的心态应急负利率时代。
中国目前的“负利率”是时代的。
从一年定期存款和CPI观察,是罕见的负利率。
但如果从真实通胀来观察,中国其实绝大多数年份都是负利率。
再加上股灾刚过,楼市存在泡沫,所以,现在的“负利率”撬不动楼市、股市。
货币政策的效力,已经大打折扣。
一、2015年是中国的资本元年2015年上半年的波澜壮阔的大涨,和下半年心惊肉跳的下跌给中国的股市的排练一幕动人的话剧。
1、股市的基本判断。
A股的政策牛市已经结束,下一轮牛市或将在IPO注册制改革落地之后酝酿、发动。
具体时间很难预测,关键看经济转型的进展和成效。
也许需要两三年,也许要四五年。
2、投资策略要具备解决方案的概念由于“房地产+城镇化”的增长模式走到尽头,在股市上“以泡沫促增长”也遇阻(这轮政策牛市最终拖累了IPO注册制改革,延缓了“全面启动直接融资,给企业加杠杆”的进程),所以高层开始重提“实体经济”。
估计改革力度会加大,以谋未来;财政力度会加大,以保当前。
这就是当前投资的大背景,不可不知!目前投资策略是“保全实力,等待时机”。
想省心的投资者,可以到中心城市搞搞普通住宅(钱少的可以合伙买);想利润最大化、又不想冒太大风险的,可以暂时拿着银行产品或者比较安全的债券,这样变现能力强,随时可以“换马”。
在这个节骨眼上,要多元化配置。
2012/12/17
第三次世界金融大戰
最近有兩個金融現象非常值得探討,
首先
熱錢大幅流入香港,香港金管局數度干預港幣升值,
P.S:這次熱錢狙擊港幣讓人不禁聯想到1997亞洲金融風暴。
再來
人民幣大幅升值,甚至連續數十天觸及漲停上限。
人民幣大幅升值會讓大家聯想到什麼原因? 因為美國推行QE3讓國際熱資金再度氾濫,風險意識抬頭下,熱錢大舉流入中國,這是媒體與學者們告訴我們的原因,我開始觀察這現象的時候也是這們認為,認為熱錢因為QE3重新大幅流進中國,但是當我看到數據的時候簡直不敢相信:
根據統計:中國10月熱錢流出達2300億人民幣
(貿易順差 2016億+FDI 522億-外匯占款 210億)
這跟我原先的理解完全不一樣,原來熱錢是在湧出中國,隨即我猜測必定是中國央行用人為方式大幅拉升人民幣,讓人民幣維持強勢升值預期,嚇退熱錢流出,如此,中國政府正在與流出的熱錢進行一場金融戰爭。
後來發現這場戰爭不是這麼單純。
港幣採取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限至港幣在7.75~7.85之間浮動,國際熱錢大幅流入香港後,香港當局為了阻升港幣不斷干預匯市,正常來說香港要阻升港幣必須要在市場拋出港幣,讓港幣在市場上供給變多,這樣港幣就會貶值,拋出的港幣勢必要買入另一種貨幣,通常是買入美元即可,但是這麼做出現一個問題,過去香港的繁榮來自於港幣釘住美元,價值比人民幣大幅低估,(港幣比人民幣約在100 : 80)這吸引大量資金透過香港流往人民幣,也讓香港成為購物天堂,吸引大批消費者前來購物,
現在港幣升值的預期下港幣實質匯率開始強過人民幣,這個預期心態下資金流向開始反轉,大批人民幣資金開始從內陸流向香港產生資金外逃,為了阻止港幣實質匯率強過人民幣,香港當局在阻升港幣的時候不再選擇買入美元,改為買入人民幣在市場上釋放港幣,這行為導致人民幣不斷的大幅升值,這就出現了熱錢外流人民幣卻大幅升值的怪現象,國際資本成功的利用狙擊港幣綁架人民幣的匯率,目前流入香港的熱錢月為40億美元,若後面有400億、1000億美元流入香港呢? 到時候人民幣的匯率將強升至什麼情況?
人民幣強升對中國經濟產生強大的殺傷力,
第一:出口導向的中國在人民幣大幅升值情況下,所有出口製造業只能用叫苦連天來形容,11月中國出口年增率僅僅上升2.6%,這比起過去動輒15%~20%的年增率…
第二:人民幣強升代表人民幣在市場上大幅減少,中國銀行體系內人民幣稀缺的狀況極為嚴重,也讓貸款增加速度大幅減緩,(11月新增貸款僅5600億)部分地方資金開始產生嚴重斷鍊,溫州、鄂爾多斯…等等二三線城市房價爆跌,人行目前只能用天量的逆回購支撐市場,人民幣的強升只會不斷的惡化中國經濟環境,很難想像國際資本僅僅用40億美元的熱錢,就成功的用港幣敲動人民幣的匯率急升,而全世界的人都還跟傻蛋似的被忽嚨,以為人民幣強升是因為美國的
QE3,以為熱錢大舉流入中國還傻傻的買人民幣,大家也不知道襲擊亞洲的熱錢根本來自於中國,台幣的強勢來自於資金從中國逃回台灣。
在熱錢不斷湧入香港的時候導致人民幣匯率急升,人民幣不斷升值畢竟不是辦法,要嘛中國自己內部經濟先崩潰,不然就得斷臂求生放棄香港,最終中國政府必須要好好思考一下,選擇方法不多,只能放手
讓人民幣貶值,這時候中國的熱錢將潰堤而出,潰堤而出的熱錢去處只有兩個,美元與港幣。
在熱錢不斷狙擊港幣的時候港股將會大幅上漲,然而這段時間美國卻因為財政懸崖爭吵不休而下跌,等到中國放手讓人民幣貶值的時候,熱錢將在及將泡沫掉的香港與估值較低的美國中做選擇,聰明的投資人會做什麼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