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网络基础知识教程
- 格式:ppt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41
基础教程西南师范大学网络技术室整理2005.5“网络工程师培训”基础教程 第一章网络基础知识第一章网络基础知识.1培训目标本章介绍网络的基础知识,包括网络的演进和层次化模型、TCP/IP 协议简介、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定义及常用设备原理、常用协议原理与常用组网方式、一些协议特性的比较、以及不同的费用和性能需求下网络组网方式的选用。
.2网络的演进与层次模型.2.1网络的演进六十至七十年代,网络的概念主要是基于主机架构的低速串行联接,提供应用程序执行、远程打印和数据服务功能。
IBM 的 SNA 架构与非IBM 公司的 X.25 公用数据网络是这种网络的典型例子。
七十至八十年代,出现了以个人电脑为主的商业计算模式。
最初,个人电脑是独立的设备,由于认识到商业计算的复杂性,局域网产生了。
局域网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商业用户打印机和磁盘昂贵的费用。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远程计算的需求不断地增加,迫使计算机界开发出多种广域网络协议,满足不同计算方式下远程联接的需求,网间网的互联极大程度地发展起来。
.2.2 OSI 七层模型及其功能在七十年代末,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协议分层大大简化了网络协议的复杂性,这实际也是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程序设计方法的很好的应用。
网络协议按功能组织成一系列“层”,每一层建筑在它的下层之上。
分成的层数,每一层的名字、功能,都可以不一样,但是每一层的目的都是为上层提供一定的服务,屏蔽低层的细节。
物理层涉及到通信在信道上传输的原始比特流,它实现传输数据所需要的机械、电气、功能性及过程等手段。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对物理层的控制,检测并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使之对网络层显现一条无错线路;并且进行流量调控。
网络层检查网络拓扑,以决定传输报文的最佳路由,其关键问题是确定数据包从源端到目的端如何选择路由。
传输层的基本功能是从会话层接受数据,并且在必要的时候把它分成较小的单元,传递给网络层,并确保到达对方的各段信息正确无误。
华为5G培训contents •5G技术概述•华为5G技术解决方案•5G网络规划与设计•5G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5G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华为5G创新实践与展望目录高速度低延迟大连接高可靠性5G技术定义与特点5G网络的速度远高于4G,理论上可以达到10-20Gbps,是4G速度的100倍。
5G网络能够支持每平方公里百万级的设备连接,满足物联网等大规模连接需求。
5G网络的延迟极低,仅为1毫秒,远低于4G的50毫秒,使得实时应用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成为可能。
5G网络具有高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保证关键业务的不中断运行。
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
这一阶段主要进行5G 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以及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完善。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试验网建设和测试。
这一阶段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建设5G 试验网,进行技术验证和测试。
商用部署和推广。
这一阶段开始大规模商用5G 网络,推广5G 业务和应用。
0302015G 技术发展历程ITU-R 规范ITU-R 是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负责制定国际无线电通信规范。
其针对5G 的规范包括IMT-2020等。
3GPP 标准3GPP 是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负责制定全球通用的5G 技术标准。
其标准包括R15、R16等版本,不断演进和完善。
各国频谱分配各国政府根据自身情况分配5G 频谱资源,并制定相应的频谱使用规范和政策。
例如,中国政府在3.3-3.6GHz 和4.8-5.0GHz 频段分配了5G 频谱资源。
5G 技术标准与规范华为5G 采用C/U 分离架构,实现控制面和用户面的灵活部署,满足低时延、高可靠性的业务需求。
分布式架构支持端到端的网络切片技术,为不同行业和应用场景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
网络切片将计算、存储等能力下沉到网络边缘,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提升用户体验。
边缘计算华为5G 技术架构华为推出业界领先的5G 基站产品,支持大规模天线阵列、超高速数据传输和低功耗等技术特性。
华为培训学新版Datacom REPORTING2023 WORK SUMMARY目录•Datacom技术概述•网络基础知识梳理•路由交换技术深入剖析•网络安全策略部署与优化•故障排查与性能调优技巧分享•华为Datacom产品配置实践•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PART01 Datacom技术概述Datacom定义与发展趋势Datacom定义Datacom(数据通信)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技术,是实现各种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基础。
发展趋势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Datacom技术正朝着更高速度、更大容量、更低时延、更安全可靠的方向发展。
华为Datacom产品家族介绍路由器产品包括AR系列路由器、NE系列路由器等,提供丰富的接口类型和高性能转发能力,满足不同场景的组网需求。
无线产品包括Wi-Fi 6/6E无线接入点、5G CPE 等,提供高速无线接入和移动性支持,满足各种无线应用场景的需求。
交换机产品包括CloudEngine系列交换机、S系列交换机等,提供大容量、高密度的端口接入和高速转发能力,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和特性。
安全产品包括防火墙、VPN网关、入侵检测/防御系统等,提供全面的网络安全防护和管理功能。
应用场景及市场需求分析应用场景Datacom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金融、教育、医疗、企业等各个领域,支持各种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
市场需求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市场对Datacom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应用需求更加旺盛。
培训目标与课程设置培训目标通过华为培训学新版Datacom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全面掌握Datacom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网络规划、设计、实施和运维等工作。
课程设置包括Datacom基础、路由交换技术、无线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多个模块,涵盖理论讲解、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
PART02网络基础知识梳理OSI七层模型及TCP/IP协议栈OSI七层模型01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TCP/IP协议栈02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各层功能及协议03如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比特流组合成帧等;TCP/IP协议栈中,IP协议位于网络层,TCP和UDP协议位于传输层等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负载均衡器常见网络设备功能介绍01020304连接不同网络,实现路由选择和数据转发用于局域网内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保护网络安全,过滤非法访问和数据包分发网络负载,提高网络性能和可靠性局域网、广域网技术原理及应用以太网、令牌环网、FDDI等PPP、HDLC、ATM、帧中继等星型、树型、环型、网状型等企业内部网络、园区网络、城域网等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网络拓扑结构应用场景IP地址分类子网划分与CIDRIP地址分配策略IP地址管理工具IP地址规划与管理方法A类、B类、C类、D类、E类静态分配、动态分配(DHCP)提高IP地址利用率,减少网络广播风暴IPAM(IP Address Management)系统,实现IP地址的集中管理和监控PART03路由交换技术深入剖析路由原理及静态路由配置实践路由表与路由查找流程了解路由表结构,掌握路由查找过程,理解路由优先级和度量值概念。
华为路由器基础配置华为路由器基础配置华为路由器是一款高性能路由器,广泛应用于家庭和中小企业网络中。
正确配置华为路由器可以使其发挥最佳的网络性能和安全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华为路由器的基础配置,帮助大家更好地使用这款设备。
一、网络设置1、WAN口设置:根据您的上网方式,选择正确的WAN口连接类型,如动态IP(DHCP)、静态IP等。
确保已正确设置WAN口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
2、LAN口设置:设置LAN口IP地址和子网掩码。
确保LAN口和WAN口在同一网段内。
3、Wi-Fi设置:根据您的需求,设置Wi-Fi名称(SSID)和密码。
建议使用强密码来确保网络安全。
4、端口映射:根据您的需求,设置端口映射,将内网IP地址的端口映射到公网IP地址。
二、安全设置1、密码设置:为路由器设置管理员密码,确保密码强度足够,避免使用简单密码。
2、防火墙设置:开启防火墙,防止来自公网的未经授权的访问。
根据需要设置防火墙规则,允许必要的网络流量通过。
3、网络安全控制:根据您的需求,设置网络安全控制,如IP与MAC 地址绑定、访问控制列表(ACL)等。
三、其他功能配置1、DHCP服务:根据您的网络拓扑和设备数量,设置DHCP服务,为网络中的设备自动分配IP地址。
2、动态IP分配:配置动态IP(DHCP)分配,使客户端设备能够自动获取IP地址和DNS服务器地址。
3、无线AP设置:如果您需要扩展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可以配置无线AP模式,将多个AP设备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无线网络。
4、模块配置:根据您的需求,添加所需的模块,如防火墙模块、VPN 模块等。
以上是华为路由器基础配置的简要介绍。
正确配置华为路由器将有助于提高网络性能和安全性。
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建议参考华为路由器用户手册或咨询专业技术人员。
思科路由器查看配置命令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中,路由器是网络拓扑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别是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思科路由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目录一、数据通信与网络基础 (2)1.1节数据通信网络基础 (2)1、什么是通信 (2)2、什么是网络通信 (2)3、常见的术语 (2)5、交换机 (2)6、路由器 (2)7、防火墙 (3)8、网络划分 (3)9、什么是网络拓扑 (3)1.2节网络参考模型 (3)1、数据 (3)2、网络参考模型与标准协议 (3)1.3节华为VRP系统基础 (6)1、什么是VRP (6)2、VRP的发展 (6)3、VRP用户界面 (7)4、VRP用户级别 (7)5、WEB网管方式登录 (7)6、命令行方式-本地登录(1) (8)7、命令行方式-本地登录(2) (8)8、命令行方式-远程登录 (9)9、命令行界面 (9)10、基本命令结构 (9)11、命令行视图(2) (10)12、编辑命令行(1) (10)3.配置命令等级 (12)4.配置用户通过Password方式登录设备 (12)5.配置用户界面参数 (12)6.配置接口IP地址 (12)7.查看当前运行的配置文件 (12)8.配置文件保存 (12)9.查看保存的配置 (12)10.清除已保存的配置 (12)11.查看系统启动配置参数 (12)12.配置系统下次启动时使用的配置文件 (12)13.配置设备重启 (12)一、数据通信与网络基础1.1节数据通信网络基础1、什么是通信通信,是指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通过某种媒介和行为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2、什么是网络通信网络通信,是指终端设备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通信。
功能:终端设备(PC、服务器等)的网络接入、二层交换(Layer2Switching)6、路由器网络层设备,可以在因特网中进行数据报文转发。
路由器根据所收到的报文的目的地址选择一条合适的路径,将报文传送到下一个路由器或目的地,路径中最后的路由器负责将报文送交目的主机。
功能:实现同类型网络或异种网络之间的通信、隔离广播域、维护路由表(Routing Table)、运行路由协议、路径(路由信息)选择、IP报文转发、广域网接入、网络地址转换、连接通过交换机组建的二层网络。
FTTx解决方案概述:1、FTTx解决方案覆盖FTTH、FTTB、FTTC、FTTO 等建设场景,还能提供基站专线接入在内的高带宽、高可靠、高安全的全业务接入。
2、FTTH 解决方案:主要是针对新建楼宇或者高档住宅,提供光纤到家的宽带接入。
可提供视频、语音和数据业务。
FTTB/C 解决方案:主要是针对城区改造和光纤到路边交接箱的场景,在老城区改造项目中,利用MDU 设备提供ADSL2+或者VDSL2 接入用户,给用户提供2M~20M 的带宽。
此场景要求光纤到大楼或者路边的交接箱即可,在用户接入侧可以重用之前的铜缆资源,设备投资低。
FTTO 解决方案:主要针对商用用户或者政府、银行和医院等政府办公场所,采用SBU 设备提供E1/GE/FE/POTS等接口,满足办公需要。
基站接入解决方案:主要针对2G/3G的移动基站的业务回传场景,利用CBU设备提供相关的FE/E1等接口满足各种场景下的移动回传。
3、FTTx 解决方案具有如下亮点:大容量无阻塞平台、多种应用场景可满足不同用户的接入需求、电信级高可靠性、强大的QoS 能力、全业务接入能力、可靠稳定的基站接入解决方案、完善的系统运维能力、强大的ODN 设计规划能力、完善的站点配套解决方案。
4、FTTx 解决方案主要通过OLT、MDU/ CBU/ SBU(B、C类ONU)和ONT(A类ONU)产品组合应用。
5、OLT包含以下设备:MA5680T/MA5683T,MDU包含以下设备:MA5620/MA5626、MA5612、MA5616、MA5652,针对FTTB场景。
CBU包含以下设备:MA5612、MA5628,ONT分为EPON ONT、GPON ONT和EPON/GPON双模ONT三类。
6、 OLT设备,是FTTx 解决方案的核心部件。
7、MA5612和MA5616支持AC, DC供电;MA5620/MA5626 采用AC供电;MA5620与MA5626的区别是MA5620有POTS口,支持语音业务8、 ONT就类型分,可分为纯桥接型、桥接+语音型、网关型三类。
第一部分网络基础Huawei Technologies网络基础 11)数据分段是OSI七层模型中的(c )完成的A. 物理层B. 网络层C. 传输层D. 接入层E. 分发层F. 数据链路层2)在OSI协议模型中,可以完成加密功能的是(d )A. 物理层B. 传输层C. 会话层D. 表示层3)在传输层采用了以下哪个方法来保证接收缓冲区不溢出(c)A. 数据分段B. 确认机制C. 滑动窗口D. 数据包分片4)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c )A. 提供可靠的信息传送机制B. 负责错误检测和信息的重发机制C. 负责用户设备和网络端设备之间的物理和电气接口D. 建立和清除两个传输协议实体之间网络范围的连接5)本地网络上的主机通过下列所述的那种方式查找其它的网络设备?(b )A. 端口号B. 硬件地址C. 默认网关D. 逻辑网络地址6)帧中继协议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b )A. 物理层和应用层B.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C. 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D. 数据链路层和表示层7)当数据在网络层时,我们称之为( b)A. 段B. 包C. 位D. 帧8)能正确描述了数据封装的过程的是(d)A. 数据段->数据包->数据帧->数据流->数据B. 数据流->数据段->数据包->数据帧->数据C. 数据->数据包->数据段->数据帧->数据流D. 数据->数据段->数据包->数据帧->数据流9)子网掩码255.255.192.0 的二进制表示为(c)A. 11111111 11110000 00000000 00000000B. 11111111 11111111 00001111 00000000C. 11111111 11111111 11000000 00000000D.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10)当数据接受者不能处理更多数据时,哪一层发出停止信息给发送者(b )A. 物理层B. 传输层C. 会话层D. 表示层11)要从一台主机远程登录到另一台主机,使用的应用程序为(c)A. HTTPB. PINGC. TELNETD. TRACERT12)RFC文档是下面哪一个标准化组织的工作文件(c)A. ISOB. ITUC. IETFD. IEEE13)物理层实现的主要功能在于提出了物理层的(abcd )A. 电气特性B. 功能特性C. 机械特性D. 接口特性14)属于物理层的设备(cd )A. 交换机B. 路由器C. 中继器D. 集线器15)TCP,UDP,SPX属于OSI的(b)A. 网络层B. 传输层C. 会话层D. 表示层16)提供端到端可靠数据传输,流控的是0SI参考模型的哪一层?cA. 链路层B. 网络层C. 传输层D. 会话层E. 表示层17)在数据链路层哪个子层用于管理在一条链路上设备间的通信(a )A. LLCB. MACC. BIG MAC18)哪些是会话层的功能(d)A. 提供加密/解密B. 提供数据转换及格式C. 在不同主机间建立连接D. 建立、维护和终止会话19)下面关于CSMA/CD网络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ad )A. 数据都是以广播方式发送的B. 一个节点的数据发往最近的路由器,路由器将数据直接发到目的地C. 如果源节点知道目的地的IP和MAC地址的话,信号是直接送往目的地D. 任何一个节点的通信数据要通过整个网络,并且每一个节点都接收并检验该数据20)网桥属于OSI模型中的第(b )层A. 1B. 2C. 3D. 4网络基础 21)(d)是一个有效的MAC地址A. 19-22-01-63-23B. 192.201.63.252C. 0000.1234.ADFGD. 00-00-11-11-11-AA2)ISO提出OSI的关键是(a )A. 系统互联B. 经济利益C. 提高网络速度D. 为计算机制定标准3)DNS工作于(e )A. 网络层B. 传输层C. 会话层D. 表示层E. 应用层4)TELNET工作于(e )A. 网络层B. 传输层C. 会话层D. 表示层E. 应用层5)SMTP工作于(e )A. 网络层B. 传输层C. 会话层D. 表示层E. 应用层6)FTP工作于(e )A. 网络层B. 传输层C. 会话层D. 表示层E. 应用层7)SNMP工作于(e )A. 网络层B. 传输层C. 会话层D. 表示层E. 应用层8)SNMP依赖于(d)工作A. IPB. ARPC. TCPD. UDP9)以下属于传输层协议的是(bcd)A. X25B. SPXC. TCPD. UDPE. OSPF10)可路由网络协议的网络层地址由哪两部分组成(a)A. 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B. 主机地址和网络掩码C. 网络地址和网络掩码11)IP地址190.233.27.13是(b)类地址A. AB. BC. CD. D12)IP地址190.233.27.13/16所在的网段的网络地址是(b )A. 190.0.0.0B. 190.233.0.0C. 190.233.27.0D. 190.233.27.113)(c )命令用来检查应用层工作正常A. PINGB. TRACERTC. TELNETD. IPCONFIG14)用来检查到一台主机的网络层是否连通的命令(ab )A. PINGB. TRACERTC. TELNETD. IPCONFIG15)关于IP主机地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IP地址主机部分可以全1也可以全0B. IP地址网段部分可以全1也可以全0C. IP地址网段部分不可以全1也不可以全0D. IP地址可以全1也可以全016)以下属于分组交换的是(b )A. EHTERNETB. X.25C. PSTND. CATV17)DNS的作用是(c )A. 为客户机分配IP地址B. 访问HTTP的应用程序C. 将域名翻译为IP地址D. 将MAC地址翻译为IP地址18)FTP数据连接端口号(a )A. 20B. 21C. 23D. 2519)FTP控制连接端口号(b )A. 20B. 21C. 23D. 2520)与10.110.12.29 mask 255.255.255.224属于同一网段的主机IP地址是(b )A. 10.110.12.0B. 10.110.12.30C. 10.110.12.31D. 10.110.12.3221)TFTP服务端口号(d )A. 23B. 48C. 53D. 6922)DHCP客户端是使用地址(d )来申请一个新的IP地址的A. 0.0.0.0B. 10.0.0.1C. 127.0.0.1D. 255.255.255.255网络基础 31)OSI参考模型按顺序有哪些层(c )A.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物理层B. 应用层、会话层、传输层、物理层C.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D.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网络层、传输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2)下列哪种地址类型用来支持多播(d )A. A类B. B类C. E类D. 以上都不是3)TELNET的端口号是(c )A. 6B. 17C. 23D. 694)在无盘工作站向服务器申请IP地址时,使用的是(b )协议A. ARPB. RARPC. ICMPD. IGMP5)(a )协议是一种基于广播的协议,主机通过它可以动态的发现对应于一个IP地址的MAC地址A. ARPB. DNSC. ICMPD. RARP6)在OSI 7层模型中,网络层的功能主要是(c )A. 在信道上传输原始的比特流B. 确保到达对方的各段信息正确无误C. 确定数据包从源端到目的端如何选择路由D. 加强物理层数据传输原始比特流的功能并且进行流量调控7)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TCP/IP协议的层次并不是按OSI参考模型来划分的,相对应于OSI 的七层网络模型,没有定义(d )A. 链路层与网络层B. 网络层与传输层C. 传输层与会话层D. 会话层与表示层8)以下属于物理层的设备是(c)A. 网桥B. 网关C. 中继器D. 以太网交换机9)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中没有定义(d )A. 电平B. 位传输C. 物理接口D. 硬件地址10)以下属于正确的主机的IP地址的是(d )A. 224.0.0.5B. 127.32.5.62C. 202.112.5.0D. 162.111.111.11111)七十至八十年代由于认识到商业计算的复杂性,产生了(a )A. 局域网B. 广域网C. InternetD. 基于主机架构的低速串行联接12)IEEE802.5标准是指(c )A. 以太网B. FDDI网C. 令牌环网D. 令牌总线网13)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MAC子层的功能?bA. 提供逻辑地址B. 提供硬件地址C. 提供流控功能D. 对上层屏蔽下层传输介质14)高层的协议将数据传递到网络层后,形成(c ),而后传送到数据链路层A. 数据帧B. 信元C. 数据包D. 比特流15)IP地址与它的掩码取反相与,所得的非零点分十进制数,是此IP地址的(b )A. A类地址B. 主机地址C. 网络地址D. 解析地址16)二进制11001011的十进制值是(c )A. 171B. 193C. 203D. 20717)数据链路层可提供的功能有(c )A. 对数据分段B. 提供逻辑地址C. 提供流控功能及差错控制D. 多路复用18)应用程序PING发出的是(c )报文A. TCP请求报文B. TCP应答报文C. ICMP请求报文D. ICMP应答报文19)关于Hub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d)A. Hub可以用来构建局域网B. 一般Hub都具有路由功能C. Hub通常也叫集线器,一般可以作为地址翻译设备D. 一台共享式以太网Hub下的所有PC属于同一个冲突域20)下面哪一个不是LAN的主要特性(d )A. 提供全时的局部服务B. 连接物理相邻的设备C. 提供多用户高带宽介质访问D. 运行在一个宽广的地域范围内21)当一台主机从一个物理网络移到另一个物理网络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 MAC地址、IP地址都不需改动B. 改变它的IP地址和MAC地址C. 改变它的IP地址,但不需改动MAC地址D. 改变它的MAC地址,但不需改动IP地址22)Tracert命令的功能是(b)A. 用于检查网管是否工作正常B. 用于检查网络连接是否可达C. 用于分析物理接口是否发生故障D. 用于分析虚连接是否成功建立网络基础 41)如下所述的哪一项是OSI参考模型数据链路层的功能?(c)A. 在信道上传输原始的比特流,实现传输数据所需要的机械、电气、功能性及过程等手段B. 检查网络拓扑,以决定传输报文的最佳路由C. 检测并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使之对网络层显现一条无错线路,并且进行流量调控D. 为应用软件提供套接字接口2)ATM是一种面向连接的技术,为在交换式W AN或LAN骨干网高速传输数据提供了通用的通信机制(t)T. TrueF. False3)在OSI参考模型中,下列哪一项不是表示层的功能?(c)A. 数据加密B. 数据压缩C. 会话控制D. 数据格式转换4)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在OSI参考模型的哪一层实现?(e)A. 应用层B. 物理层C. 会话层D. 网络层E. 表示层5)会话层协商发送端与接收端的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