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天然的纹理
- 格式:ppt
- 大小:19.27 MB
- 文档页数:36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9《天然的纹理》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纹理,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和创造,表现纹理的美术技能。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纹理的认识:介绍纹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纹理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美。
2. 纹理的观察与发现: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纹理,如树叶、土地、水波等。
3. 纹理的表现:教授学生如何用画笔、颜料等工具表现纹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自然界中的纹理,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现出来。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纹理用美术的方式准确地表现出来。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画笔、颜料、纸张等。
2. 学具:画笔、颜料、纸张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的各种纹理,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与发现: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周围的纹理,并记录下来。
3. 创作与表现:教授学生如何用画笔、颜料等工具表现纹理,并让学生进行创作。
4. 分享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1. 《天然的纹理》2. 主要内容:纹理的认识、观察与发现、表现方式。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周围找到一种纹理,进行绘画创作。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找到的纹理,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2. 分析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指导。
3. 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为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做好准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观察到创作再到分享的全部学习过程,是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步骤。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系列自然界中的纹理图片,如树木的年轮、岩石的纹路、沙漠的波纹等,让学生直观感受纹理的多样性和美丽。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9课天然的纹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天然纹理,如木纹、石纹、水波纹等。
2. 培养学生对天然纹理的审美感知和创造力,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手法表现纹理。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培养对自然美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教学内容1. 纹理的概念:介绍纹理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纹理是物体表面的线条、色彩、形状等特征。
2. 常见的天然纹理: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木纹、石纹、水波纹等常见的天然纹理。
3. 绘画表现纹理: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手法表现纹理的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让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天然纹理。
2. 培养学生对天然纹理的审美感知和创造力,能够运用绘画手法表现纹理。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纹理的特征。
2. 如何教授学生运用绘画手法表现纹理的特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纹理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纹理的特征。
2. 观察与描述: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描述其纹理特征。
3. 绘画实践: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绘画手法表现纹理的特征,并让学生进行绘画实践。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板书设计1. 纹理的定义:纹理是物体表面的线条、色彩、形状等特征。
2. 常见的天然纹理:木纹、石纹、水波纹等。
3. 绘画表现纹理: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手法表现纹理的特征。
作业设计1. 观察日记: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记录其纹理特征。
2. 绘画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纹理,运用绘画手法进行表现。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纹理的概念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绘画手法表现纹理。
2.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对纹理的观察和描述的环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这些纹理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你觉得这些纹理是如何形成的?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天然的纹理》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并掌握天然纹理的基本特征。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1. 认识并描述不同自然物体的纹理特征,如树叶、石头、沙土等。
2. 学会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天然纹理的形态和美感。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其美术欣赏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天然纹理的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自然,准确表现其纹路的独特美感。
教学重点需放在让学生感受纹理的自然美感上,教学中将结合实际材料,使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天然纹理的特点。
而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力,需要通过观察与动手操作来加强实践。
三、教学准备本节课教学前需要准备:1. 多种不同天然物体的实物样本(如树叶、石子、木片、沙子等),供学生观察与感受天然纹理。
2. 美术工具(如水彩笔、铅笔、画纸等),用于学生动手实践创作。
3. 投影仪或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天然纹理的图片和实例。
4. 教室环境布置,营造出与自然纹理相关的氛围,如贴上一些自然纹理的画作等。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教学设计,希望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可先通过展示一些自然纹理的图片或实物,如树叶的脉络、石头的纹路等,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随后,教师可以简短地介绍天然纹理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这些纹理的特点和美感。
二、新课内容展示1. 理论学习接着,教师将详细讲解天然纹理的种类、形成原因以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天然纹理的相关知识。
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纹理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2. 实践操作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首先,教师可以示范如何用铅笔或蜡笔在纸上描绘出天然纹理的形状和质感。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9《天然的纹理》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天然纹理的特点和美感。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3. 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天然纹理的认识:介绍什么是天然纹理,它的特点和美感。
2. 天然纹理的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纹理,如树木的年轮,石头的纹理,树叶的脉络等。
3. 天然纹理的表现:教授如何用绘画、手工等方法表现天然纹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天然纹理的特点和美感,能够用适当的方法表现天然纹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大自然中的纹理,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绘画工具,手工材料等。
2. 学具: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和视频,展示各种天然纹理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天然纹理的特点和美感,让学生对纹理有更深的理解。
3. 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纹理,让学生亲身体验纹理的美。
4. 练习:让学生用绘画或手工的方法,表现他们观察到的纹理。
5. 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互相交流,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心得。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对纹理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板书设计1. 《天然的纹理》2. 主体:天然纹理的特点和美感,观察和表现纹理的方法。
3. 图文并茂:用图片和文字结合,直观地展示纹理的美。
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用绘画或手工的方法,表现他们观察到的纹理。
2. 写一篇观察日记,记录他们观察纹理的过程和心得。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纹理,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2. 学生要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是否理解和掌握了纹理的特点和美感,是否能够用适当的方法表现纹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因为这是学生实际参与和体验知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学生能否有效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
人教三年级美术上册《第9课天然的纹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第9课《天然的纹理》。
本课以自然界中的天然纹理为主题,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感受自然界中的纹理美,学会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方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纹理作品。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纹理的概念,认识自然界中不同的纹理,学会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方法创作纹理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发现、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不同的纹理,并学会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方法进行创作。
2. 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纹理作品。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纹理图片等。
2. 学具: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纸张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自然界中的纹理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1)讲解纹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纹理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纹理,发现纹理的多样性。
(3)分析不同纹理的表现方法,如线条、色彩等。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纹理。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纹理,选择合适的绘画工具进行创作。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点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3)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表彰。
板书设计:1. 人教三年级美术上册《第9课天然的纹理》2. 课题:天然的纹理3. 教学内容:纹理的概念、自然界中的纹理、纹理的表现方法4. 教学目标:了解纹理、学会表现纹理、培养观察力、创造力5. 教学难点:发现不同纹理、创作个性化作品6.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实践操作、展示评价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自己喜欢的纹理作品,要求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方法。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9课天然的纹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9课天然的纹理》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创作,发现和欣赏自然界中的各种纹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大自然的纹理、艺术作品的纹理以及创作自己的纹理作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对大自然和艺术作品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对纹理的概念和欣赏角度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纹理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自然界中的各种纹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创作,发现和表达纹理的美感。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欣赏纹理,发现纹理的美感。
2.难点:引导学生创作出具有独特纹理特点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的纹理,发现纹理的特点。
2.创作法:让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创作出具有独特纹理特点的作品。
3.欣赏法: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2.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3.手工制作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4.自然界和艺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的纹理,引发学生对纹理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纹理作品,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纹理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纹理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纹理进行创作。
学生可以利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出所选纹理的特点。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同学进行欣赏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纹理的特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纹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9《天然的纹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自然界中的纹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创作,了解纹理的特点和美感,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纹理进行创作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纹理的认识:介绍纹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纹理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美。
2. 纹理的观察与发现: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周围的物体,发现纹理的美。
3. 纹理的艺术创作: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作出具有纹理特色的艺术作品。
4. 纹理与环保:让学生了解纹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纹理的认识、观察与发现,纹理的艺术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纹理艺术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教学视频、示范作品。
2. 学具:绘画纸、彩笔、水粉、画布、自然物品(如树叶、石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自然界中的纹理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纹理的认识:讲解纹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纹理的美。
3. 纹理的观察与发现: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周围的物体,发现纹理的美。
4. 纹理的艺术创作: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作出具有纹理特色的艺术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
6. 纹理与环保:讲解纹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板书设计1. 《天然的纹理》2. 内容:纹理的认识纹理的观察与发现纹理的艺术创作作品展示与评价纹理与环保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幅以纹理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2. 作业要求: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纹理艺术作品。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纹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观察和创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第9课天然的纹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自然界中的纹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创造出具有天然纹理的艺术作品。
3. 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珍惜资源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自然界中的纹理,运用绘画材料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纹理运用到绘画作品中,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自然界中的纹理图片,如树叶、石头、水波等,以及绘画工具和材料。
2. 学生准备:绘画纸张、铅笔、彩色铅笔、水粉颜料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自然界中的纹理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纹理的概念,以及如何在绘画作品中运用纹理。
同时,介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3. 示范与指导:教师现场示范如何运用绘画工具和材料创作具有纹理的艺术作品,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指导,运用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学们共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6.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保护环境,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作业布置1.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家后观察身边的自然纹理,并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 家长参与评价孩子的作品,共同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欣赏自然界中的纹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材料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改进教学方法,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新课讲解”环节,即如何讲解纹理的概念,以及如何在绘画作品中运用纹理。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9《天然的纹理》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了解和识别自然界中常见的纹理。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绘,表达对天然纹理的感受。
3. 学生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创作一幅表现天然纹理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创作,培养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2.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学生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学生能够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教学内容1. 天然纹理的认识:介绍自然界中常见的纹理,如树皮、石头、叶子等。
2. 天然纹理的观察和描绘:引导学生观察纹理的形态特征,学习用线条、色彩等手法进行描绘。
3. 天然纹理的创作:学生运用所学的技巧,创作一幅表现天然纹理的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天然纹理的认识和观察。
2. 纹理的描绘技巧。
3. 创作一幅表现天然纹理的作品。
1. 纹理的观察和描绘技巧。
2. 创作中的构图和色彩搭配。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实物展示。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笔。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PPT展示自然界中的纹理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纹理?它们有什么特点?新课内容1. 讲解纹理的概念和特征。
2. 展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纹理。
3. 演示纹理的描绘技巧。
练习1. 学生分组观察和描绘实物纹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创作环节1.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创作一幅表现天然纹理的作品。
2. 教师提供创作建议和技巧指导。
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1. 课题:《天然的纹理》2. 教学目标3. 教学重点与难点4. 教学内容5.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表现天然纹理的作品。
2. 观察身边的纹理,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