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上册《天然的纹理》教案1 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天然的纹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天然的纹理》是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自然的纹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大自然的纹理、人类利用纹理的例子以及如何自己创造纹理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美的认识和创造力的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他们对大自然的纹理有一定的认知,但需要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更加关注和欣赏生活中的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大自然的纹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纹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能够创造自己的纹理作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发现和欣赏大自然的纹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能够创造自己的纹理作品,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的纹理,发现生活中的纹理。
2.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3.创作法:让学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纹理的理解和想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大自然的纹理图片,如树叶、石头、动物的皮毛等。
2.准备一些人类利用纹理的例子,如图案设计、建筑物的装饰等。
3.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让他们找出有纹理的物品,如地板、桌椅、书本等。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激发他们对纹理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准备好的大自然纹理图片和人类利用纹理的例子,让学生欣赏和观察。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纹理的的感受,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纹理进行模仿创作。
可以是在画纸上模仿纹理的形状、颜色或排列方式。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建议和帮助。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让其他同学欣赏和评价。
学生可以谈谈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9课天然的纹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自然物体上的纹理,了解纹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欣赏,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天然纹理的概念:介绍什么是纹理,纹理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天然纹理的种类:分析树木、石头、水波等自然纹理的特点。
天然纹理的观察与描绘: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和描绘不同自然物体上的纹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识别和描绘不同自然物体上的纹理,理解纹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和准确描绘纹理,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自然纹理样本(如树叶、石头等)。
学具:画纸、彩笔、铅笔、橡皮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纹理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纹理的概念、种类,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自然物体上的纹理特点。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观察和描绘自然纹理,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第9课天然的纹理副美术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等要点。
作业设计观察并描绘一种自然纹理,要求细致、准确。
写一段关于自然纹理的观察日记,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自然纹理的识别和描绘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是否能够独立完成作业。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改进: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思考如何进行改进和调整。
此文档为教学设计,旨在为教师提供一堂关于自然纹理的美术课的教学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学习和掌握知识。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9课天然的纹理》人教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通过观察和描绘天然纹理,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审美情趣。
学生将学习到纹理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艺术作品。
教学内容1. 纹理的认识:介绍纹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纹理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存在于各种物体表面。
2. 纹理的观察: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天然纹理,如树皮、叶子、石头等,并描述其特点。
3. 纹理的表现: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技巧,表现出不同纹理的特征。
4.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纹理画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纹理的表现技巧,并能将其应用于绘画创作中。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准确描绘出不同纹理的特点,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实物展示(如树皮、叶子、石头等)。
学具:绘画纸、彩色铅笔、水彩笔、画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天然纹理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知识讲解:介绍纹理的概念、特点和表现形式,让学生对纹理有基本的认识。
3. 观察与描述: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的天然纹理,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其特点。
4. 技巧演示:示范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出不同纹理的特征,让学生跟随实践。
5.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所学技巧创作纹理画作。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
板书设计天然的纹理提纲:纹理的认识纹理的观察纹理的表现创意实践作业设计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并描绘一种天然纹理,尽量表现出其特点,并在下次课上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绘天然纹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但仍有个别学生对于纹理的描绘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个别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们的作品也展示了他们的个性和创意。
第9课天然的纹理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分析天然纹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天然纹理的特点和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学会发现和欣赏天然纹理,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天然纹理的特点和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天然纹理,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天然纹理的图片,如树木的年轮、石头的纹理、蝴蝶的翅膀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天然纹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天然的纹理》。
”2. 教学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天然纹理的特点,如形状、颜色、质感等。
(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用美术语言(线条、色彩、形状等)来表现天然纹理。
(3)教师示范如何用线条、色彩、形状等美术语言来表现天然纹理。
3. 实践操作(1)教师发放绘画材料,引导学生用线条、色彩、形状等美术语言来表现天然纹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天然纹理的特点和美感。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天然纹理,并尝试用美术语言来表现。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天然纹理的特点和美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品。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表现也较为满意。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对于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第9课《天然的纹理》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第9课的内容,旨在带领学生认真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创造的美,并在美的欣赏中学会简单的拓印方法,挖掘学生的审美潜能。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肌理的含义,能够说出肌理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能力目标: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掌握几种简单的拓印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美、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在美的欣赏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教学你重点感受肌理给人的不同感受,掌握两种基本的肌理表现方法。
难点对肌理表现方法的拓展性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游戏导入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礼物放在箱子里,摸一摸,说一说是什么东西。
你是怎么猜出来的?2.互相感受体验师:把你们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观察它们的肌理,摸一摸,说说它们给你什么感觉?(二)发展阶段1.揭示课题师:我们把这些天然的斑纹,表面自然的纹理叫做肌理,有些斑纹是用眼睛能看到的,比如西瓜皮上的花纹,蝴蝶翅膀,等这些被称为视觉肌理。
有些斑纹不光用眼睛能看到,用手能摸得到,那就是触觉肌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天然的纹理。
板书课题。
2.欣赏课件各种斑纹。
师:在我们生活中大自然中有好多好多天然的斑纹,我们可以概括为由点线面组成的花纹。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感受大自然的美。
3播放微课视频.学习拓印方法。
师:同学们这么漂亮的纹理,你们想不想把它们表现出来,除了画,你们想不想学习一种新的方法?那好下面老师表演一个小魔术给大家看。
(提前在一张纸上用几片树叶摆放成一条鱼的形状粘好,然后上面覆盖上一张纸,用油画棒在上面一涂,就拓印出一条鱼的形状来了。
然后示范湿拓法)4.老师示范具体制作步骤。
拓印好鱼的造型,最后根据想像再进行添画上眼睛,鱼鳍,水草,小泡泡。
5.欣赏其他优秀作品6.小节作业步骤。
(三)作业实践学生动手尝试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合作一幅作品,可以用湿拓法,也可以用干拓法。
再添画的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斑纹。
《天然的纹理》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并掌握天然纹理的基本特征。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1. 认识并描述不同自然物体的纹理特征,如树叶、石头、沙土等。
2. 学会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天然纹理的形态和美感。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其美术欣赏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天然纹理的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自然,准确表现其纹路的独特美感。
教学重点需放在让学生感受纹理的自然美感上,教学中将结合实际材料,使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天然纹理的特点。
而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力,需要通过观察与动手操作来加强实践。
三、教学准备本节课教学前需要准备:1. 多种不同天然物体的实物样本(如树叶、石子、木片、沙子等),供学生观察与感受天然纹理。
2. 美术工具(如水彩笔、铅笔、画纸等),用于学生动手实践创作。
3. 投影仪或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天然纹理的图片和实例。
4. 教室环境布置,营造出与自然纹理相关的氛围,如贴上一些自然纹理的画作等。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教学设计,希望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可先通过展示一些自然纹理的图片或实物,如树叶的脉络、石头的纹路等,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随后,教师可以简短地介绍天然纹理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这些纹理的特点和美感。
二、新课内容展示1. 理论学习接着,教师将详细讲解天然纹理的种类、形成原因以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天然纹理的相关知识。
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纹理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2. 实践操作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首先,教师可以示范如何用铅笔或蜡笔在纸上描绘出天然纹理的形状和质感。
第9课天然的纹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天然纹理的特点,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的纹理。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通过观察和创作,让学生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天然纹理的定义和特点2. 常见天然纹理的分类和识别3. 天然纹理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4. 学生创作天然纹理作品的步骤和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天然纹理的特点,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的纹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天然纹理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实物展示台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各种天然纹理的物品(如石头、树叶、木片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天然纹理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天然纹理的美。
2. 新课导入:讲解天然纹理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天然纹理的基本知识。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观察和触摸不同的天然纹理物品,引导学生识别和描述不同的纹理。
4. 艺术创作:引导学生将天然纹理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 作品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六、板书设计1. 第9课天然的纹理2. 内容:天然纹理的定义和特点、常见天然纹理的分类和识别、天然纹理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学生创作天然纹理作品的步骤和方法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收集不同的天然纹理物品,进行观察和描述,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创作一幅以天然纹理为主题的艺术作品,要求运用不同的纹理元素。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的天然纹理。
2. 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天然纹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9课天然的纹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9课天然的纹理》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创作,发现和欣赏自然界中的各种纹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大自然的纹理、艺术作品的纹理以及创作自己的纹理作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对大自然和艺术作品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对纹理的概念和欣赏角度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纹理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自然界中的各种纹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创作,发现和表达纹理的美感。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欣赏纹理,发现纹理的美感。
2.难点:引导学生创作出具有独特纹理特点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的纹理,发现纹理的特点。
2.创作法:让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创作出具有独特纹理特点的作品。
3.欣赏法: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2.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3.手工制作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4.自然界和艺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的纹理,引发学生对纹理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纹理作品,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纹理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纹理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纹理进行创作。
学生可以利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出所选纹理的特点。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同学进行欣赏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纹理的特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纹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天然的纹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体验、感受自然纹理的美,学会表现肌理的简单方法并能够用简洁的话说出不同纹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发现日常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各种纹理,学习用拓印的方法采集纹理,创造表现不同的纹理,并能充分利用这些纹理创作一件美术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中获得视觉和触觉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引导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找出身边各种事物中存在的纹理,感受不同纹理带来的美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胆、自由的用不同方法表现不同的美丽纹样,并巧妙的利用纹理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创作作品。
三、教学策略
“肌理”是指自然界物体或人造物体表面所呈现的纹路、纹理。
可以使人利用触觉或视觉感受物体的质感,美术作品中常常运用肌理的组织来表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本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物体表面肌理在造型表现中的作用,通过欣赏、触摸、观察等学习活动,尝试运用简单的拓印方法采集各种纹理,并组合这些纹理表现完整的画面。
可以采用“感受纹理──寻找纹理──表现纹理──欣赏纹理──创作纹理”的教学策略。
首先从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入手,通过“摸一摸、说一说、画一画”等趣味的活动发现不同事物的具有不同的质感,感受天然的纹理的独特触感和视觉效果;接下来通过欣赏大自然中丰富的纹理深入感受不同纹理的点、线、面的不同美感特征,鼓励学生寻找自己身边各种各样的纹理,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表现纹理,并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由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教师直观演示学习两种不同的印制纹理的方法,解决印制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材料的选择,探究表现纹理的多种方法,了解湿染法、刮画法、吹画法等多种有趣奇妙的表现方法,丰富
学生作品的表现形式,另外通过学生作品的欣赏,明确画面构图与颜色选择的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创意构思,运用不同的工具与材料,选择喜欢的方法创作出多种多样的纹理。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感受纹理
游戏激趣
1.摸一摸、说一说:
同学们,平常我们都是用眼睛观察周围的事物,今天让我们换一种方式。
把小手拿出来,用手摸一摸自己的脸、头发、身上的衣服、桌子和凳子,这些东西给你的感受一样吗?
互相交流,说说你的感受。
想一想,我们问什么会有这些感受呢?
小结:同学们的这些感受是由于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质地、手感。
2.摸一摸、猜一猜:
老师带来了一个百宝箱,里面藏着一件特别珍贵的宝贝!究竟是什么呢?谁想第一个知道?请一个同学上来摸一摸,猜一猜。
(盒子内藏有表面粗糙有纹理的物品)你能告诉大家,摸在手里有什么感觉吗?(凹凸不平的,粗糙的)
你知道是什么吗?它摸上去为什么会这么粗糙?(因为表面有纹理)
天然的纹理是大自然创造的一种美也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发现并表现这种美!(板书课题:天然的纹理)
从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入手,通过“摸一摸、说一说、画一画”等趣味的活动发现不同事物的具有不同的质感,感受天然的纹理的独特触感和视觉效果。
寻找纹理
尝试表现
我们生活着的大自然是多么美丽,你还见过其他有明显纹理的物体吗?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找一找美丽的纹理。
欣赏图片:仔细观察,在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样的纹理?
由一个个的点形成的美丽纹理──斑驳的墙面、美丽的蝴蝶、大堆的玉米;
是由线条组成的纹理──老树的年轮、清晰的叶脉、奔跑的斑马;
由面组成的纹理──农田、橘瓣、猕猴桃。
我们的身边有什么美丽的纹理吗?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说一说,你在哪里找到了纹理?
它是什么样子的?
3.我们怎样把这样美丽的纹理表现出来?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尝试将纹理表现出来。
展示自己的作品,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物体留下的纹理?
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用到的好办法。
在表现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4.教师总结并根据学生尝试中出现的问题演示:
(1)用油画棒或铅笔覆纸拓印:
白纸的下面垫着一片树叶。
把纸覆盖在物体上面,用蜡笔、铅笔或油画棒轻轻涂擦,漂亮的肌理就在纸上出现了。
(2)用水粉颜料涂于物体表面,将纸覆盖其上再印出纹理:
还是这片树叶,老师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方法把它的纹理表现出来。
注意:笔要干,沾点颜料,颜料也要干,不加水,而且颜料要少一点,均匀地涂在树叶的背面,因为树叶背面的纹理更清晰。
涂好后,印在纸上,印的时候,尽量不移动,压得用力一些,每个角落都要压到,然后轻轻拿起来,树叶的纹理就印出来了。
通过欣赏大自然中丰富的纹理深入感受不同纹理的点、线、面的不同美感特征。
鼓励学生寻找自己身边各种各样的纹理,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表现纹理,并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由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教师直观演示学习两种不同的印制纹理的方法,解决印制中遇到的问题。
表现纹理
探究方法
1.想一想,这两种方法适合表现什么样的物体呢?──纹理很清晰的物体
出示报纸,你觉得报纸适合拓印吗?
老师把纸揉皱,现在呢?可以怎么拓印?
揉皱的纸出现了很多的纹理,在皱的纸上涂颜色,再拓印,(有的涂,有的不涂)颜色可以涂成渐变色、类似色或者对比色,也会有特殊的纹理效果。
同学们,我们手中的材料是可以变化着利用的,要学会发现身边各种能够拓印的材料。
比如网状的材料,你觉得适合表现什么物体?(篱笆、花篮、也适合表现小姑娘的格裙子……)
2.其实创作纹理的方法有很多种。
(课件欣赏)
(1)湿染法:用水把纸打湿,滴几滴颜料,看看颜料发生了什么变化?
颜料在水的作用下会渗开来,形成特殊的效果。
如果底色是有其他颜色的,效果又会如何呢?留给你自己去尝试。
(2)刮画法:挤出颜料,用笔稍微铺开,直接拿出梳子刮波浪。
你能看出来这种方法的特点吗?(颜料很厚,很干,刮的工具要尖锐一些。
)
你觉得还有什么工具也可以刮?(牙签)
这幅刮出来的画适合表现什么内容?
(3)吹色法:(图片)这种纹理是怎么创造出来的,你知道吗?
你会吹什么?(树木、森林、烟花、太阳等等)。
在吹色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方向性的吹,形成你需要的形状。
可以借助工具吗?
小结:运用不同的工具与材料,创作纹理的方法会有无数种,效果更是各有千秋,这就需要同学们多动动脑筋,巧妙地运用身边的工具材料了。
通过材料的选择,探究表现纹理的多种方法。
了解湿染法、刮画法、吹画法等多种有趣奇妙的表现方法,丰富学生作品的表现形式。
学习并发现不同材料、工具的使用方法、印制方法,引导学生巧妙云云多种材料和工具印制出美丽的纹理作品。
欣赏纹理
构思创意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是如何表现这些美丽的纹理的(欣赏学生作品)
1.作品(一)这幅画运用了什么方法?(吹色法)你觉得这幅作品美吗?美在哪里?
画面构图──画面布局的时候,有的稀疏有的致密,节奏感很强,点线面相结合。
色彩──深色的纸上,就用了黄色、红色、绿色这些色彩来表现,很鲜艳,很醒目。
如果换成是一张白色的纸,淡黄色吹树干,你觉得合适吗?同学在作画的时候也要注意,用的颜色要与底色区分开来,而且要搭配的和谐、漂亮。
2.作品(二)这幅画面运用了什么方法表现的?(拓印法)拓印出了哪些材料的纹理?
(有树叶、水果包装网、还有我们的小手指)
3.说一说你可以选择哪些材料表现出这些天然的纹理?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这些美丽的纹理?
在创作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通过学生作品的欣赏,明确画面构图与颜色选择的要求,学习运用纹理图案巧妙组合、搭配设计构思一幅完整的画面。
创作纹理
创造表现
1.根据你带来的工具材料,选择喜欢的方法,尝试表现天然的纹理。
(1)选择纹理清楚、凹凸明显的材料。
(2)涂水粉颜色时注意均匀、和水分的掌握
(3)注意纹理的颜色与底色的选择,深浅搭配、鲜艳醒目。
(4)注意保持环境的整洁与卫生。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3.展示评价:
(1)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你表现了哪些材料的纹理?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2)评一评,你最喜欢谁的作品?哪里值得你学习?你还能给其他学生的作品提出建议吗?
4.拓展:纹理具有特殊的美感,在生活中运用也非常广泛。
你觉得这种纹理运用经常出现在生活中的那些地方?(欣赏生活中的纹理)
同学们都很好地表达了自己对纹理的理解,生活中的美丽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只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
就会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
鼓励学生大胆创意构思,运用不同的工具与材料,选择喜欢的方法创作出多种多样的纹理。
发现了解生活中纹理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鼓励学生表现并创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