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18沙漠中的绿洲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11
②自由练读从课文中画出的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③注意读顺长句子,难读的地方可标上着重号。
④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学生按照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指读小黑板上的生字。
提醒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霎(sha)罗(luo)劣(lie)适(shi)侍(shi)良(liang)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抽读词语卡片。
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恶劣侍弄适宜培植纵横交错不毛之地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要求不错字、不加字、不减字、不破词破句。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下列句子重点指导: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④检查自然段段意,了解情况。
指名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指导写字“夸、劣、宜”是上下结构的字,不要写得太长。
“价、漂、侍”是左右结构的字,不要写得太宽。
“良”要居中写。
四、作业1、描红。
在习字册中描红、仿影。
2、抄写词语。
(文后练习3)②理解课文内容。
这一段有几句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绿树成阴,鲜花遍地”的情景吗?从哪儿看出人们很爱惜花草树木?③指导朗读。
(第二句要读出赞美的语气,第三句要读出佩服的语气)(2)细读第3自然段。
过渡:通过第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片片绿洲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
而这迷人的绿洲却是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同学们不禁要问,这沙漠中的绿洲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①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做记号,用“——”画出写环境恶劣的句子,用“~~~~~”画出写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句子。
②理解词句。
a、指名说说当地的环境怎样恶劣。
(相机理解:不毛之地)b、指名说说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建设绿洲的。
(相机板书“买来、挖去、填上、埋下”等词,同时理解“恶劣、适宜、纵横交错”等词语)c、指名说说阿联酋人民为什么这样做。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沙漠中的绿洲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沙漠中的绿洲》教案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候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爱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围绕课题,明白得相关内容1、读题,问课文读几遍。
2、围绕课题,检查自读情形,明白得部分内容。
(1)课题中的沙漠指哪儿?从课文中哪儿明白的?(读有关句子)沙漠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用一个词描述。
(无边无际、全是沙子、缺乏水分、环境恶劣……)看看书中是如何描述的?(读有关内容,并相机明白得:不毛之地)指导朗读。
(读出环境的恶劣)(2)课题中的绿洲指什么?从课文中哪儿明白的?(读有关句子)(3)这是一幅如何样的景象呢?(师描述,将学生引入情形。
)看到如此的景象,我们不禁感到——(生回答:惊奇、疑问、赞颂……)过渡:是呀,在如此一片白茫茫的沙漠中如何会有绿洲的呢?二、感悟阿联酋人民建设绿洲的壮举1、阿联酋人民是如何样建设绿洲的?(指名读相关课文)引导学生用几个重点词概括这部分内容。
(相机板书“买来、挖去、填上、埋下”)2、谁能看着黑板上的四个词不看书说说阿联酋人民是如何做的。
(能够先请四名同学合作叙述,再指名单独说)3、透过这四个词你能体会到什么?(1)这是一个壮举,阿联酋人民了不得!(2)阿联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
(3)付出代价是庞大的。
(4)改造环境、克服困难的决心。
师述:老师从中体会到四个字:人定胜天。
只要心中有着美好的愿望,再加上坚决的信心和决心,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你觉得阿联酋人民为了建设绿洲,都付出了哪些庞大的代价?(人力、物力、财力)阿拉伯朋友是如何说的?4、带着自己的体会,齐读这部分内容。
过渡:看看课文接下来又写了什么?三、感悟阿联酋人民如何样侍候花草1、自由读课文4—7自然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第18课沙漠中的绿洲课⽂ 四年级的同学们,你们见过沙漠吗?在电视⾥、在语⽂书上?你知道沙漠中的绿洲是什么意思吗?店铺为四年级师⽣整理了苏教版语⽂课⽂《沙漠中的绿洲》资料,希望⼤家有所收获!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第18课《沙漠中的绿洲》课⽂原⽂ 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茫茫的⼀⽚。
这不是⽩雪,⽽是沙漠。
在这⽩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我们来到迪拜访问。
这⾥绿树成阴,鲜花遍地。
地上没有⼀⽚落叶,更不见有⼈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
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这⾥的每⼀株⼩树,每⼀棵⼩草,都是国家花很⼤的代价培植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培育⼀棵树的费⽤抵得上培养⼀个孩⼦。
原先这⾥是沙漠,地⾯全是⽩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层硬硬的壳。
这⾥,⼟是咸的,⽔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之地!恶劣的⾃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民。
他们从国外买来泥⼟,买来淡⽔,买来树苗和花草。
他们⼜把咸⽽板结的沙⽯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的泥⼟,并在⼟中埋下⾃来⽔管。
由总⽔塔输出的淡⽔,通过纵横交错的⾃来⽔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花草的根部。
“⼈类有了绿树、鲜花和⼩草,⽣活才更加美丽。
”阿拉伯朋友这样说。
那天清晨,我们在迪拜最⼤的中⼼公园漫步,正巧碰上⼀个穿黄马夹的园林⼯⼈在浇⽔。
“这下⾯都有⾃来⽔管,还需要浇⽔?”我们指着那些树和草⽪问。
“不,不!”园林⼯⼈竖起⼀个⼿指连连摇着,⼜从路边⼀个⼤箱⼦⾥拉出⼀根⼤⽪管。
霎时,⼀阵⾬雾从空中洒下来,把树叶、草和花上的尘⼟淋得⼲⼲净净。
眨眼⼯夫,树叶更绿,⼩草更翠,鲜花更艳。
园林⼯⼈⾼兴地笑了,做了个洗脸的动作,说:“你看,它们更漂亮了!” 阿联酋⼈民像爱护孩⼦⼀样,精⼼侍弄着这些花草树⽊。
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们才有了良好的⽣存环境。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第18课《沙漠中的绿洲》课⽂内容 《沙漠中了绿洲》是苏教版语⽂第⼋册第六单元的⼀篇有关环保的记述⽂。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8课笔记
以下是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沙漠中的绿洲》的主要知识点和笔记:
1. 课文主题:本课文主要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建立绿洲的壮举,表现了他们对绿洲的热爱和追求。
2. 课文结构: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阿联酋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引出了他们为了生存而建立绿洲的话题;第二部分详细描述了阿联酋人民建立绿洲的过程和所付出的努力,包括种植、浇灌等方面;第三部分则强调了阿联酋人民对绿洲的热爱和保护,以及他们对生命的珍视和追求。
3. 重点段落:课文中的一些重点段落包括:
- 第一段:介绍了阿联酋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以及他们为了生存而建立绿洲的必要性。
- 第二段:详细描述了阿联酋人民建立绿洲的过程和所付出的努力,包括种植、浇灌等方面。
- 第三段:强调了阿联酋人民对绿洲的热爱和保护,以及他们对生命的珍视和追求。
4. 重点词语: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包括:
- 沙漠:指干旱、缺水、荒凉的地区。
- 绿洲:指在沙漠中建立的绿化地带,通常有水源和植被。
- 移植:指将植物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
- 浇灌:指给植物浇水、施肥等。
- 培育:指培养植物或动物等。
- 珍贵:指价值高或意义重大的事物。
- 繁茂:指植物生长茂盛的样子。
- 观赏:指观看、欣赏。
- 美观:指外表好看、漂亮。
- 改善:指使原来的状况变得更好。
- 漂亮:指外表美丽、好看。
- 美观:指外表美丽、好看,给人以美的感觉。
- 结晶:指某些物质从液态或气态中变成固态或液态的现象,也指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固体物质。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苏教版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沙漠的绿洲》课文中,为了创造美好的生活空间,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四年级语文老师整理了《沙漠的绿洲》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借助具体语言材料,了解联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美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改造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借助语言文字,了解联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美好生存环境的壮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沙漠中的绿洲》这边课文,从飞机上看,阿联酋到处是,引说(白茫茫的一片),那里骄阳似火、沙尘漫天,环境无比恶劣。
但是,仔细看,你会看到许多绿洲。
(白板出示迪拜城市绿化图)。
2、哪个词语可以看出绿洲多(白板隐形功能显示“星罗棋布”词语以及图片)。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今天我们就走进其中的一座城市去看看。
(白板出示迪拜风景图),学生谈感受。
白板拉出“绿树成阴、鲜花遍地”,指生读。
2、生自由阅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城市原来样子的语句。
指生答。
白板出示:原先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
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板书:不毛之地)3、指生读,点击“不毛之地”,白板放大功能,醒目。
4、原先的不毛之地(点击白板显示图片),如今已是,点击图片翻转呈现“绿树成阴、鲜花遍地”,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对比引发学生质疑。
(相机板书:绿树成阴、鲜花遍地)5、学生质疑: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变化呢6。
阿联酋人民为了在沙漠中建设绿洲做了哪些事7。
默读第三自然段,圈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同桌交流。
8。
全班交流9。
出示句子: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
(1)。
指生读。
(2)。
有没有发现这句话写的有什么特点指生答。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沙漠中的绿洲课后习题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沙漠中的绿洲》课后习题1基础练习一、照模样,写词语。
白茫茫:绿油油、金灿灿、黄橙橙、红艳艳、红彤彤源源不断:息息相关、繁荣昌盛、息息相通、惺惺相惜干洁净净:许许多多、陆连续续、千千万万、洋洋洒洒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无垠的沙漠盛开的鲜花漂亮的绿洲碧绿的小草轻轻地吹拂轻轻地荡漾三、依照意思写词语。
1.不毛之地2.星罗棋布3.纵横交错四、读下面的词语,想想画面,或观看课文中的照片,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能够用上这些词语。
我来到了迪拜街头。
那个地点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面上干洁净净。
广场上有个小喷泉呢,源源不断的水从地下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中喷出来。
由草地组成的绿海,碧绿一片,格外壮观。
一棵棵大树就像一位位绿色卫士、护理着环境,绿化着领土。
能够说,这儿确实是植物的海洋。
街头到处是爱护环境的标语,想着往常恶劣的环境,阿联酋人民时刻提醒自己要爱护自然环境,绝不能在回到往常那样到处是咸而板结、白花花的不毛之地。
进展练习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改善奇特抗旱2.容易流淌坚强3.千岁兰、沙漠夹竹桃、火火巴耐旱,能在不毛之地的沙漠成长4.千岁兰的叶片能在夜里固定二氧化碳,在白天关闭气孔,大大减少水分的消耗。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沙漠中的绿洲》课后习题2一、看拼音写词语sha mo dai jia e lie wa qu tian shang piao liangshi nong zha yan sha shi xing luo qi bu bu mao zhi dizong heng jiao cuo yuan yuan bu duan lu shu cheng yin二、写出几个表示时刻快的词语顿时瞬间工夫三、多音字组词恶:e:( ) e:( ) wu:( )壳:ke:( ) qiao: ( )结:jie: ( ) jie: ( )四、说明带点字的意思星罗棋布:罗,排列。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阅读思考,从文章多方面、多角度寻找信息,了解阿联酋人民是怎样精心侍弄花草树木,创造沙漠中的绿洲这个奇迹的。
3.随文学习本课间接叙述和直接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1.读写结合,通过小练笔感受本课直接描写与间接叙述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看黑板,上面有两个词:“沙漠”“绿洲”(齐读)2.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字,何为“沙”? (少水为沙)再看“漠”字(师提示“莫”字古汉语中有“没有”的意思。
)那什么是“漠”呢?(无水为漠)那么“沙漠”是什么?(没有水或缺少水的地方。
)3.跟读“沙漠”,师:看到它,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词语?(黄沙漫天、一望无际.荒无人烟、寸草不生)说的真好,仿佛那茫茫的大沙漠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4.说到“绿洲”:我们又想到了哪些词?(路树成阴、鲜花遍地、芳草如茵、生机勃勃)5.这样一对截然相反的词语放在一块就组成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读题),你心里产生哪些问题?(沙漠中的绿洲在什么地方?绿洲是怎么来的?那里是什么样的?以前又是什么样的?)会提问,就是会思考,就会学习。
这些问题我们待会儿解决。
二、检查预习1、昨天布置了同学们预习这课,现在老师要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考考你们:课文中的“沙漠”指哪儿?(课文中“沙漠”是指阿联酋。
)课文中的“绿洲”指什么呢?(“绿洲”指阿联酋的城市。
)课文中那一节告诉我们的?指读第一节。
(看地图)阿联酋的全称叫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它位于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半岛上,是一个盛产石油的沙漠之国。
阿布扎比是首都,迪拜是它的第二大城市。
2、这两个问题咱们轻而易举地就解决了,接下来关于生字词你敢挑战吗?出示:恶劣代价挖去shì shì shà侍弄适宜霎时tián piào jiǎn填上漂亮盐碱地良好(1)谁来读?领读。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 沙漠中的绿洲市中区实验小学杜蕾2006年11月被评为区首批课改标兵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价、劣”等6个生字并规范书写,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联系上下文或查资料理解“恶劣、代价、星罗棋布、不毛之地、盐碱地、侍弄”等词语的意思。
积累描写沙漠、绿洲的成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运用合并段意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阿联酋人民是如何精心侍弄花草,营造美好生存环境的壮举,并学习阿联酋人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
认识改造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
4.仔细观察图片,能恰当运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从而进一步感受绿洲城市的壮观、迷人,提高观察表达能力。
5.学习间接叙述和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并能尝试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追求。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指名读、交流资料体会,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初步掌握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思考。
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标画、体验、讨论、交流、深情朗读等方式让学生置身于文本之中,从而感受到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改造生存环境的壮举,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 借助图画,让沙漠和绿洲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更清晰更具体。
并能运用文中词语练习写话,训练学生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学生:1.完成预习单。
2.收集阿联酋、沙漠、迪拜等相关资料。
教师:1. 设计预习单,并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2. 收集相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质疑倒入,激发阅读兴趣。
1.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神奇的国度,那里有沙漠,也有绿洲。
板书课题:18.沙漠中的绿洲。
齐读课题。
(1)感受沙漠与绿洲。
在你的印象中,看到沙漠,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呢?绿洲呢?(学生说成语,并分类写在黑板上。
)预设:沙漠:不毛之地荒无人烟飞沙走石寸草不生黄沙漫天……绿洲:绿树成荫鲜花遍地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生机勃勃……(2)读成语,边读边想象沙漠和绿洲的画面。
(3)过渡:读课题,对照两个画面,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学生的疑问:这个“沙漠中的绿洲”在哪里呢?沙漠中怎么会有绿洲呢?)(4)解疑: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这个“沙漠中的绿洲”在哪里吗?(学生回答:阿联酋)(5)了解阿联酋。
请同学们拿出收集的资料,一起交流了解阿联酋。
(出示资料)(6)过渡:是呀,沙漠中怎么会有绿洲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阿联酋的城市——迪拜,看沙漠中的绿洲到底是怎么来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借助预习单,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2)指导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侍”是翘舌音。
“漂”在这儿读“piào”,另两个读音分别是“piǎo”(漂白),“piāo”(漂浮)。
(3)分析字形。
①“挖”的右下部分是“乙”,不是“九”。
“侍”(侍弄)和形近字“待”(等待)进行对比记忆。
②指导后,学生练习描红、写字,写后进行展示讲评。
(4)理解词义。
①结合图片理解“恶劣、盐碱、不毛之地、星罗棋布”等词的意思。
②换近义词理解“霎时”,(刹那、瞬间、顷刻间……)2.分段检查朗读课文。
指名读,学生纠正出现的错误。
3.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1)根据访问时的所见所感给课文分段。
①学生同位交流后汇报:第一段(1自然段):点明题目,在阿联酋的茫茫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
第二段(2—3自然段):写阿联酋人民克服种种困难,在沙漠中种植花草树木,建成了美丽的绿洲。
(间接叙述)第三段(4—6自然段):具体写阿联酋人是怎样精心管理花草树木的。
(直接描写)第四段(7自然段):写有了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美好的生存环境。
(2)概括课文内容。
同学们,你能运用合并段意的方法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吗?①指名3—4名同学汇报。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辛勤地种植花草树木并精心管理,终于把沙漠变成了绿洲,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图片对比,感悟绿洲的美好与沙漠的荒凉。
1. 感受绿洲的美好。
(1)通过预习课文,迪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学生说:很美)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迪拜的美呢?(学生默读,画出相关的句子。
)(2)预设汇报的句子并出示。
预设:①我从“绿树成阴、鲜花遍地”,仿佛看到迪拜就像一个大花园一样美丽。
绿树成阴,让我感觉那里一定非常凉爽。
②我从“没有一片落叶”可以想象出那里非常干净;那里的环卫工人一定很勤劳;那里的人环境意识很强。
③从“更不见有人……”可以体会出那里的人都能自觉保护环境;他们都很爱护花草树木,所以那里的环境才这么美。
(3)过渡:老师带大家去迪拜欣赏那美丽的风光。
出示图片、照片(迪拜公园、风帆状酒店、迪拜著名建筑——大眼睛、火焰楼、棕榈人工岛等)学生欣赏,伴随着阵阵惊讶声。
(4)欣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迪拜太美了;建筑物的形状太神奇了;这儿根本不像是沙漠之国……)(5)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把你看到的美读出来吧。
指名读。
(6)小练笔。
①激趣导入:迪拜的美让联合国也啧啧称赞,从2000年开始,联合国人居中心在全球组织评比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这个奖就叫“迪拜奖”,用来奖励改善环境作出杰出贡献的范例。
如今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想一睹沙漠中的绿洲的独特风采,你能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吗,能用上课文的词语更好。
②学生练习,就是巡视指导。
③全班交流。
预设:站在迪拜街头,宽阔平坦的达到通向远方,道路中间是一些绿岛,地上的草坪就像一块碧绿的地毯。
右侧,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在阳光中傲然挺立,一派繁荣贵的景象。
而左侧的那一片绿地,就是迪拜公园吧。
这里绿树成荫,小草碧绿,鲜花娇艳。
公园中间还有一座喷泉,正飞溅着白色的水花,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埋在地下那纵横交错的水管,此刻也正源源不断地把水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让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
2.感受沙漠的荒凉。
(1)过渡:读着同学们优美的语言,感觉这儿真是太美了,可是几十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呢。
请看,出示沙漠图片。
(2)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荒凉、贫瘠、寸草不生、荒无人烟等)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学生找出描写沙漠的句子。
)投影出示:①指名读两句话。
②结合词句谈体会。
预设:从到处“白茫茫”“白花花”体会出沙漠广阔无垠,还有荒凉,没有生机。
从“不是……而是……”也能体会出沙漠的面积非常大。
从“白茫茫”和下文的“绿”相对比,我体会到在沙漠中有了绿色,才会有生机。
从“盐碱、咸、硬硬的壳”这些词我可以体会那里的土地不适合植物的生长,根本种不出东西。
从“不毛之地”可以看出那里很荒凉,没有绿色,没有生机。
③小结:这样的环境就是书上说的(学生回答:恶劣的自然环境)。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朗读,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沙漠荒凉的画面。
配乐读。
(四)布置作业1.书写生字,并组词。
2.把描写沙漠和绿洲的成语、句子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五)品读词句,感悟阿联酋人民改造环境的壮举。
1. 过渡:读课题时,我们都有一个疑问:沙漠中的绿洲到底是怎么来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定能找到答案的?出示学习要求:2.学生围绕问题自主学习,再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3.汇报学习体会。
(学生汇报哪句话,就出示哪句话,一起体会。
)预设汇报的内容有:(1)出示句(一)学生汇报预设:①从三个“买来”可以体会出种一棵树或花草就需要很多钱。
我还知道这些都需要从国外买,就得用火车或者飞机等运输,同样得花很多运费。
②从“挖去、填上、埋下”可以体会到种植花草树木的工程非常浩大。
也能想象出他们一定很辛苦。
③从“纵横交错”可以看出埋的自来水管之多,花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和金钱。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理解“纵横交错”的意思。
④从“有了……更加……”可以体会出阿联酋人民向往美好的生活,为了拥有美好的生活,他们不惜付出很大的代价。
⑤小结: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阿联酋人民——预设:战胜困难的决心很大,改造沙漠的必胜信念,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怕吃苦的精神,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⑥有感情朗读。
画面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语言文字更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同学们能读懂阿联酋人们的心吗?自由读、指名读。
(2)出示句(二)①过渡:阿联酋人民为了把沙漠建成绿洲,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正如文中所说——引读:并出示这句话。
②引导:你觉得作者的说法有根据吗?预设:同意。
因为从种植花草树木需要买很多东西,花很多钱,还有浩大的工程可以看出来代价很高。
③教师引导:像我们城市的孩子,从出生到上小学,再到上高中至少需要十万。
也就是说在阿联酋种植一棵树、再加上管理就要花费十万,那一个公园要有5000棵树的话,一共要花费多少钱呢?(学生算出:5亿元)。
④有感情朗读。
看到数字,你有什么想说的?请带着感受来读!(学生读)一个公园除了树,还有无数的花、无数的草,有需要多少钱呢?再读!指名读,齐读。
⑤小结:所以说,阿联酋人民爱树,就像爱——孩子。
是的,还有哪些语句让你有这种感受呢?(3)出市句(三)①联系下文知道,这是工人在给花草树木洗脸,让它们更漂亮,可见他们像爱孩子一样爱护花草树木的。
我体会出:他们给花草树木的根浇水就可以让它们成活,还要喷洒它们的叶子,这样很浪费水,他们的水都是花钱买来的,不怕浪费更说明他们像爱孩子一样舍得花钱。
还能体会出他们追求完美,希望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②过渡: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树木,除了给它们“洗脸”还会怎么做呢?投影出示:③填空、交流。
④小结:那么,在阿联酋,仅仅只有迪拜这样一个城市绿洲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星罗棋布),由此你知道了什么?(4)小结:真像课文中所说,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因为他们认为:“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 (出示并齐读) 人们珍爱这里的一草一木,因为他们坚信:出示“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再齐读)阿联酋人民正是凭着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创造了这样的壮举。
(再齐读)“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环节三回归整题——积累语言,拓展提升(六)拓展训练,读写结合1.学习并运用间接叙述和直接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1)过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段是作者亲眼看见的吗?(学生回答:不是亲眼看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