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素质测评的理论与方法_第一章人才素质测评导论
- 格式:ppt
- 大小:554.00 KB
- 文档页数:49
萧755第一章人员素质测评导论第一节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一、素质(一)素质的概念人的素质是人的社会特质,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素质的特性共9个特性:基础作用性、稳定性、可塑性、内在性、表出性、差异性、综合性、可分解性、层次性与相对性。
(三)素质的构成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包括体质、体力、精力。
心理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品德素质、智能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其他个性素质等。
文化素质:学校教育程度、自我学习程度、社会化程度。
品德素质: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创新意识。
智能素质:知识、智力、技能、才能。
二、素质测评(一)基本界定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采用科学的方法针对某一素质测评指标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所收集的表征信息中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征的过程。
(二)相关解释“测”包括测评者的耳闻、目睹、体察、访问与调查。
“科学方法”指被实践证明为准备、全面和方便的测量手段。
“主要活动领域”指个人生活与工作的主要场所。
“测评主体”既指个体又指集体。
(三)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三、人员素质测评人员素质测评是指对16岁以上具有正常劳动能力个体素质的测评;人才素质测评是指对具有一定才能个体素质的测评。
四、人员测评与人员选拔指挑选合适的人到某个特定的岗位上发挥作用的过程。
第二节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一、选拔性素质测评是一种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特点:1、强调测评的区分功用。
2、测评标准的刚性最强。
3、强调客观性。
4、具有选择性。
5、结果是分数或等级。
二、配置性素质测评(合理配置、储备人才)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的另一种素质测评。
它以人事合理配置为目的。
现代企业的劳动人事管理要求以人为“中心”,使人力资源进入最佳发挥状态。
三、开发性测评是一种以开发素质潜能与组织人力资源为目的的测评。
人的素质有可塑性和潜在性。
四、诊断性素质测评是那种以服务于了解素质现状或组织诊断问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第一章素质测评导论(一)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1、识记:(1)素质: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
(2)素质的构成:素质结构的基本划分,包括基本成分、因素与层次.(3)素质测评:指测评主体在较短时间内,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试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所收集的表征信息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性的过程。
2、领会:(1)素质的特性:①基础作用性,②稳定性,③可塑性,④内在性,⑤表出性,⑥差异性,⑦综合性,⑧可分解性,⑨层次性与相对性;(2)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的关系。
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相比,只有一字之差,大同小异.相异的地方是测评所指向的范围不同,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的指向的范围具有交叉关系.但是,它们在测评理论、方法与技术上却是相同的.(二)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1、识记:一.选拔性素质测评:是一种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经常要用到的一种素质测评。
二.配置性素质测评:以合理人事配置、人尽其才、才得其用的目的进行.三.开发性素质测评:主要目的是开发人员素质,有针对性地挖掘人的潜力、发挥人的特长,从长远的角度启发和引导员工发展.四.诊断性素质测评:是以了解素质现状和素质开发问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从测评方面找出相关原因,帮助企业解决现实问题.五.考核性素质测评:又称鉴定性测评,是以鉴定与验证某种(些)素质是否具备或者具备程度大小为目的的素质测评,经常穿插在选拔性素质测评与配置性测评之中.2、领会:(1)选拔性测评的特点:①强调测评的区分功能,②测评标准刚性最强,③测评过程强调客观性,④测评指标具有选择性,⑤测评结果是分数或等级;(2)选拔性测评操作与运用的基本原则:①公平性②公正性③差异性④准确性⑤可比性原则;(3)配置性素质测评的特点:针对性﹑客观性﹑严格性﹑准备性;(4)开发性素质测评的特点:勘探性,配合性,促进性;(5)诊断性素质测评的特点:①测评内容十分精确或者十分广泛,②测评过程追根究底,③测评结果不公开,④测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6)考核性素质测评的特点:①测评结果主要是提供证明或证据鉴定求职者素质,②侧重于求职者现有素质的价值与功用,③具有概括性,④测评结果有较高信度和效度;(7)运用考核性测评时应注意的原则:全面性,充足性,可信性,权威性和公众性原则。
2021.4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复习题《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主要内容及考试大纲要求层次第一篇人员素质测评理论第一章人员素质测评导论第一节人员素质测评的含义及其特点一、人员素质测评的含义(掌握)狭义的人员素质测评,是通过量表、面试、评价中心技术、观察评定、业绩考核等多种手段测评人才素质的一种活动。
广义的人员素质测评还包括企业的测评制度。
二、人员素质测评的特点(重点掌握)(1)“测”包括测评者的耳闻、目睹、体察、访问与调查等,它是以认识与评判被测评者的某些素质为目的,以科学的测量评价工具为手段的特定活动。
(2)科学方法是指被实践证明为准确、全面和方便的测量手段、评价方法;也包括一切可用的调查方法与研究方法。
(3)主要活动领域,一般是指个人生活与工作的主要场所。
对于企业员工来说,他们的主要活动领域是企业工作场所、家庭、邻里和亲友(包括伙伴和朋友)群,这些组成了素质特征信息的密集域。
(4)素质测评目标系,是指有内在联系的一系列素质测评目标。
(5)引发与判断,指的是测评者的归纳、概括或抽象,是一种能动的思维活动,是一种升华现象。
(6)测评主体,既指个体,又指集体;既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自我;既可以是上级,也可以是同级,还可以是下级。
第二节人员素质测评的分类及意义1一、人员素质测评的分类(了解)(一)按测评的内容指标体系分类(1)德,即品行测评。
测评时可采用各种问卷、民主评议、调查法和模拟法。
(2)能,即能力素质测评。
测评时,可以通过各种仪器检验和运动项目检验,同时必须注意身体素质的综合性特点。
(3)勤,即勤奋耐劳测评。
包括出勤率、勤勉性、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对艰苦环境的适应性等。
(4)绩,即绩效考评。
主要是对实际业绩的考核。
实际业绩是对上述个指标的检验,是用人的主要依据。
(二)按测评对象的不同分类(1)以人为中心的测评是对人进行全面的测评,如对人的德、体、心理、能力和业绩五类素质的测试。
(2)以职位为中心的素质测评适合于组织,它以职位分析为测试的前提。
第一章人员素质测评导论1.素质:是指个体完成一项工作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通常包括心理素质、品德素质、能力素质、文体素质和身体素质等五个方面。
2.员工素质是企业的绩效之源,也是个人发展的前提条件。
3.素质的常见结构模型(一)素质洋葱模型1.动机2.个性3.自我形象和价值观4.社会角色5.态度6.知识7.技能(二)麦克利兰的素质模型(三)五结构体系。
素质通常包括心理素质、品德素质、能力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五个方面。
4.素质的洋葱模型由内到外说明了素质的各个构成要素逐渐可被观察、衡量的特点。
该模型解释个体素质由内到外包括个性、动机、态度、价值观、自我形象、社会角色、技能和知识。
5.素质的特征:1.基础作用性2.稳定性3.可塑性4.内在性5.表出性6.差异性7.综合性8.可分解性。
6.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直接从表征信息中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性的过程。
7.素质测评与绩效考评的对比区别:素质测评:主要是对主体工作前条件的分析与确定,是对人与条件的测评,以任职资格要求为标准。
绩效考评:主要是对主体工作后结果的分析与审定,主要是对事与结果的考查,以职责任务要求为标准。
联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素质测评为绩效考评提供了基础与背景,而绩效考评为素质测评提供了一种实证与补充;素质测评为人与事的配置提供科学依据,而绩效考评是对配置的优劣进行科学的检查。
8.素质测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能力因素、动力因素和个人风格因素。
9.素质测评是心理的、抽样的、相对的、间接地;素质测评对个人、组织及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10.人员素质测评按测评目的和用途分为选拔性测评、配置型测评、开发性测评、诊断性测评和考核性测评。
按测评活动划分为动态测评和静态测评。
按素质分类可分为生理素质测评、心理素质测评和知识素质测评。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人员素质测评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交叉学科,是在管理学、测量学、统计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思想和原理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科学方法,具有相对独立性。
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学科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各主要人员素质测评方法的操作技术和操作规程,学会灵活运用各种人员素质测评工具、客观分析测评结果。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人才测评理论并掌握人才测评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做好技能准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才测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明确人才测评的技术操作体系和人才测评理念;熟悉人才测评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掌握人才测评的内容、各种测评方案的实施、运用情况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学会运用测评技术选拔人才。
课程基本要求:考生了解和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有关概念,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当前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情况,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整个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能够进行人员素质测评的制定、人员素质测评的实施、人员素质测评结果的分析与评价等工作。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属专业主干课程。
它与管理专业的许多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和《商务沟通》是本课程的基础,《人员测评技术》与本课程紧密衔接。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人员素质测评导论一、学习目标与要求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与人员素质测评相关的基本概念。
学习要求:掌握素质的概念、素质的特性与素质的构成,熟悉人员素质测评概念及其各种类型的特点与操作流程,理解人员素质测评的功能与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素质的含义识记:素质的概念、素质的特性、素质的构成、素质测评的含义理解: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的区别人员测评与人员选拔(二)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识记:选拔性素质测评的特点、配置性测评的特点、开发性素质测评的特点、诊断性素质测评的特点、考核性测评的特点理解:不同类型人员素质测评运用原则应用:不同的人员素质测评的操作流程(三)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功用理解:素质测评的评定作用、诊断作用、预测作用(四)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与运用原则识记: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作用理解:人员素质测评的运用原则第二章胜任力理论及其对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一、学习目标与要求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理解有关胜任力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代码: 60089(笔试) 60090(实践)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独立本科段) 的 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是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后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人员素质测评是现代人 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与关键, 可以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
建立一种有效的人员 素质测评新机制,能够高效地评价与选拔人才、合理地配置人员、 客观地评价人员、正确地 引导与开发人力资源。
本课程强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基础上的实践应用性, 因此是一门专业 性和实践性强,应用领域广,具有重要社会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课程的学习目标在于, 使学习者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基础 知识、 理论原理、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
课程内容围绕着人员素质测评是什么(知识与理论 原理)、人员素质测评主要测什么(知识与理论原理) 、如何测评及实践应用(方法与技能) 三大基本问题展开。
课程基本要求为, 学习者在掌握有关人才测评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原理的 基础上,学习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方法,并进行实践应用学习。
具体来说, 课程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包括对人员素质测评基础知识、 胜任力及其理论、 人 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 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方法等内容的学习。
实践应用学习包括人员素 质测评标准设计、人员素质测评流程设计与实施、人员素质测评结果解释与应用等。
本课程专业基础知识考核的章节是第 1-6 章;实践课程的考核章节是第 2-7 章。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专业 (独立本科段) 学习计划中的专业核心课, 它 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专业 (独立本科段) 的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课程与《工 作分析与评价》 、《人力资源高级实验》 、《人力资源研究方法》 、《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 、《人 力资源战略与规划》 、《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等课程一起,构成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 力资源专业(独立本科段)完整的专业知识与实践学习课程体系。
第一章素质测评导论一、考核知识点(一)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二)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三)素质测评的主要功用二、考核要求(一)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1、识记:(1)素质(2)素质的构成(3)素质测评;2、领会:(1)素质的特性(2)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的关系.(二)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1、识记:(1)选拔性素质测评(2)配置性素质测评(3)开发性素质测评(4)诊断性素质测评(5)考核性素质测评。
2、领会:(1)选拔性测评的特点(2)选拔性测评操作与运用的基本原则(3)配置性素质测评的特点(4)开发性素质测评的特点(5)诊断性素质测评的特点(6)考核性素质测评的特点(7)运用考核性测评时应注意的原则.3、应用:人员素质测评的五种类型及特点.(三)素质测评的主要功用1、领会:(1)素质测评评定的功能的具体表现(2)素质测评诊断反馈功能的正向发挥的主要表现.2、应用:素质测评的主要功用。
第二章素质测评的历史与发展一、考核知识点(一)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的思想与方法(二)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素质测评思想研究(三)中国现代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四)素质测评方法改革的趋向二、考核要求(一)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的思想与方法1、识记:(1)古代人员测评的内容。
2、领会:(1)古代人员测评的指标(2)古代人员测评的技术。
(二)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素质测评思想研究1、识记:(1)察举、贡举、保举、试举(2)九品(3)中国历史上选拔人才和委任官职的四大形式。
2、领会:(1)正的六条标准(2)九品中正制的测评思想(3)科举制的测评思想(4)科举的程序。
(三)中国现代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1、识记:(1)干部测评的标准(2)公务员的测评方法;(四)素质测评方法改革的趋向1、领会:(1)测评过程客观化趋势的具体体现(2)测评方法向综合型发展的具体体现。
2、应用:素质测评方法改革的趋向。
第三章素质测评的原理一、考核知识点(一)素质测评的理论分析(二)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三)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四)素质测评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二、考核要求(一)素质测评的理论分析1、识记:(1)职位阈限原则(2)素质消退(3)角色(4)工作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