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写作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897.50 KB
- 文档页数:13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2课时学习任务单———————写作指导: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二)———————核心任务:进入中学的见闻感受学习目标1.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 热爱写作,明白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信心。
3. 用心感受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资源《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范文、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写前任务【阅读范文】初中音乐第一课第一节音乐课,又高又胖的音乐老师上来就让我们齐唱《七子之歌——澳门》。
只见他陶醉地微闭双目,两手轻柔地抚摸琴键,优美的前奏流淌而出,我们齐声歌唱,恍惚间,我觉得自己仿佛被音乐带到那个海风吹拂的地方。
曲终,胖老师突然站起来,用一种神秘的语气说:“我从大家的合声里,听出一个女生的音准非常好,而且很动情,声音也好听。
她是谁呢?”这时,他用手指对着我们,在空中画了一个大圈,而后突然指着我说:“就是你!”“啊?怎么可能!初次见面,他是怎么从40多个同学的合唱中分辨出我的声音的?”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你一定练过乐器,你小学是合唱队的吧,请你再给同学们唱一遍,好吗?”“太神了!他怎么知道我学过乐器,又怎么知道我小学是合唱队的?再唱一遍?当……然好了!”老师这种出人意料的赞美方式,让我既惊讶又激动。
胖老师仿佛看懂了我的心思,有点得意地冲我笑笑,然后回到琴凳上,动听的前奏再次响起。
优美的旋律又一次让我忘掉一切,动情歌唱。
接下来,胖老师告诉我们音乐并非歌手与演奏家的专利,其实音乐无处不在。
然后,他开始为我们播放他精心剪辑的电影片段,带领我们欣赏背景音乐。
我第一次遇到听力如此神奇的音乐老师,也第一次上如此动人的电影音乐欣赏课。
回想小学六年,我一直觉得音乐课可有可无。
因为课上无非唱一些老掉牙的歌,而且音乐课经常被语文或数学老师占用。
没想到,初中的第一节音乐课,我就被眼前这位胖老师的艺术修养折服了。
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用心感受大自然的景物变化,从课内外优秀文章中吸取精神营养,并借鉴写作方法。
2.整合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的素材,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
3.激发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明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信心。
4.梳理结构和思路,学拟提纲。
1.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
2.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3.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4.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知识点01 描绘美景的方法。
【即学即练1】(一)回顾结合《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三篇文章,说说如何才能生动形象地描绘生活中的美景?参考示例:(1)细心凝神观察,观景要有角度与顺序(上下、俯视、仰观……),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2)要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修辞方法,做到详略得当。
(3)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做到详略得当,结构合理:时间顺空间顺序,总分总、总分等。
(二)结合写作实践,进行片段练习:你注意到了吗?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自然景物、人们穿戴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
到生活中去细心观察、体验,选取一个场景,写一段文字,描述这些变化。
别忘了取一个别致的题目。
示例: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目标导航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解析:写了北方秋天特有的景物,运用多种感觉,抓住景物特有的特征描写,很传神。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热爱写作,学会观察》写作实践作文导写及记叙文写作模板初中作文一般是以记叙文为主!记叙文,首先要收集素材,才能写好,作文时,素材和字写得好看是拿分的重点!如果你字写得好看,素材也就是内容好,肯定能拿高分!加上名人名言等,一类文应该差不多了!作文素材很重要!当然:写作要真情实感、语言平实。
有一两个亮点就可以了。
可以有些许艺术加工,但别太做作。
记叙文要写得有真情实感,特别是感人的、催人泪下的准能拿高分.。
不过也要注意,这类文章虽然容易得高分,但是这只是相对于写得好的而言。
如果写得不好的话,很容易会写走题哦。
所以建议要多读一读别人写得好的文章,再做素材的积累。
这样的话,就不怕到时候没有东西写了。
下面是写人记事类作文的常用结构模板。
初中记叙文写作模板第一部分:(第一段,80字以内,一般不要超过作文纸四行。
)用流畅的语言,引起主题,引起下文。
这种开头方式其实很简单。
建议同学们每人准备或者背下来属于自己的一套开头方法。
1.讲述故事。
交待时间、地点、人物、时间等。
(大约70字,三行半)2.分层次讲故事,这一段是主要叙事段。
出现各种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100字左右,不超过5行半)3.故事的深入,这一段也是主要叙事段。
出现各种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100字左右,不超过5行半)4.故事的高潮,这里必须有心理描写,因为这个故事最终使你有所感悟。
(100字,不超过5行半,要单独成段。
)第三部分(结尾,大约100字,不超过4行半,也可以写成三个排比段抒发情感。
)这一板块,无疑是:抒情。
抒情的时候,必须紧扣主题。
要用较多的排比和比喻句。
记住,这一板块,必须出现文章标题里的字词,或者干脆出现文章的标题。
温暖我的瞬间阳光,一如既往,是那么的温暖,让我又想起那温暖的一瞬间。
午后,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我与母亲在收拾着屋里杂乱的书籍。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1课时学习任务单———————写作指导: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一)———————核心任务:初秋时节(片段写作)学习目标1.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 热爱写作,明白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信心。
3. 用心感受大自然的景物变化,从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诗文中吸取精神营养,并借鉴写作方法。
学习资源《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范文、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写前任务【阅读范文】秋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
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
水面荷瓣点点,藏在莲蓬中的莲子悄悄鼓胀起来。
玫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生命的美丽。
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一阵秋雨一阵凉”,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荡漾,有的如瀑布倾泻,有的像玉指纤……它们或清淡疏朗,或仪态万方,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
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天。
【自主评价】写中任务一、出示文题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大,自然景物、人们穿戴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
你注意到了吗?到生活中去细心观察、体验,选取一个场景,写一段文字,描述这些变化。
别忘了取一个别致的题目。
二、审题要领1.注意“九月份”这个特定的时节,写出由夏入秋的各种变化。
这些变化体现在花草树木或晨昏朝暮的哪些方面?要写得具体明确,比如你的感受是“秋高气爽”,就要用特定的景物把这个感觉描绘出来。
2.做好“观察和体验”的准备工作,随时随地捕捉生活中的变化。
比如上学的路上留意路旁的同一棵树,台阶旁的爬山虎,天上的云彩,远处的山峦,行人的穿戴,市场上卖的各种新鲜瓜果蔬菜,等等。
可以是自然风景,也可以是社会生活。
要善于发现,你观察、感受到的点点滴滴都可能成为写作的素材,不妨都先记下来,再做取舍。
第一单元《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写作实践满分作文引领单元写作实践一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自然景物、人们穿戴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
你注意到了吗?生活中去细心观察、体验,选取一个场景,写一段文字,描述这些变化。
别忘了取一个别致的题目。
提示:1.关键是要善于发现,你观察、感受到的点点滴滴都可能成为写作的素材,不妨先都记下来,再做取舍。
2.注意“九月份”这个特定的时节,写出由夏入秋的各种变化。
要写得具体明确,比如你的感受是“秋高气爽”,就要用特定的景物把这个感觉描绘出来。
满分片段示例(一)枫叶落了在树林中,树上的一片片叶子,有些微微泛黄,(评:观察细致,细心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它们在等待着自己从“母亲”的枝上掉落。
瞧!那有棵枫树,从它的身上坠落下许多像火一样的枫叶。
(评: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枫叶火红的颜色)看!那里有一块地,上面有一条金黄色的地毯,走近一看,原来那里是金黄的落叶铺成的地,微风吹来泛起层层涟漪,别提有多美了!(评:叶片的微微泛黄、火红的枫叶、金黄色的地毯,都是作者观察到的点点滴滴,然后用笔记录下来。
)示例(二)秋天来啦秋天来啦,秋天来啦, (评:反复,写出了作者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枫树戴上红色的手套,菊花姑娘穿上五彩的裙子,银杏扇着风,正等着迎接丰收的到来。
(评:抓住秋天特有的景物,运用拟人修辞,从颜色、形态上写出了初秋景物的特点。
)秋天来啦,大雁排成“人”字形往南飞。
它们扇动着翅膀,好像在和大家告别。
秋天来啦,大树写了信找秋风姐姐帮忙邮寄:寄给松鼠,松鼠看了,赶忙准备好松果过冬;寄给小蛇,小蛇看了,赶快回洞准备冬眠;寄给小鱼,小鱼看了,马上游向深海取暖;(评:拟人,主要从动物的角度展现初秋的特色。
)寄给小朋友,小朋友看了,马上跑回家,穿上毛衣,跑到花园里面玩耍。
(评:由物及人,层次清晰。
从小朋友的衣着入手,表现了秋天到来,天气渐凉的特点。
)秋天来啦,葡萄挂满了枝藤,红的、紫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苹果一个个羞红了脸,正等着人们去采摘呢;玉米戴上金灿灿的帽子,告诉大家收获的季节到了。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3课时学习任务单———————写作指导: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三)———————核心任务:难以忘怀的成长经历学习目标1.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 热爱写作,明白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信心。
3. 用心感受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资源《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范文、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写前任务【阅读范文】在唠叨声中长大“就知道看电视。
”“快点做作业!”……唠叨声时不时在耳边响起,嚷得我头都大了。
不过呢,如果少了这些唠叨,生活里还真的缺少了许多趣味呢。
老爸的唠叨——山崩地裂周末,我一边悠闲地看电视,一边吃东西。
我看电视的认真劲可是无人能比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看电视,就连老爸何时来到我身边的都没有察觉。
“哼、哼”两声惊醒了沉醉在电视中的我,可我的眼睛还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屏幕。
“关掉电视,马上去做作业!”老爸的唠叨声音加大。
我还在沙发上磨蹭……“快去做作业,快去!”老爸如雷的声音响起,嗡嗡回响在客厅里,山崩地裂一般。
老爸发飙了,我赶紧关掉电视机乖乖地去做作业了。
老妈的唠叨——柔中带刚我是一个比较倔强的人,常常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
可是只要对方是老妈,往往还是以我的落败告终。
一天,我穿了一件自认为非常好看的衣服,温柔的老妈说:“天气还有些冷,不要只顾风度,不要温度。
”我不肯听。
“那谁还看得见我的漂亮衣服呀?”老妈笑笑说:“你可以等天气暖和了再穿。
”我还是不听,老妈也不恼,仍然以温和的语气耐心地劝导我,什么感冒啊,打针啊,吃药啊,耽误学习啊,走到大街上像是异类啊……我用手捂紧耳朵,老妈却没有半点停下来的意思……最后,我落败了,换下了那件漂亮的衣服。
老弟的唠叨——软磨硬泡“好姐姐,你就帮我买吧。
”“好姐姐,你就让我玩一玩嘛。
”弟弟的唠叨,总会像跟屁虫一样伴我左右。
他总依赖我,遇到爸妈不让做的事情,他准来找我。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本同步作文写作指导七下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技法大餐】人跟人不仅容貌、长相、身材等外形各异,而且个性、气质等也迥别,比如,同样是遇到意想不到的急事,有人坦然面对,有人躲闪回避,有人犹犹豫豫、不置可否,看看,差别还不小。
作文中写人追求形神兼备——“形”是指容貌、神态、衣着、身材和姿态等,彰显其外在特点;“神”是灵魂,是内在精神,体现为一个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
人的精神并不能独立存在,必须通过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表现出来。
所以,提炼人物精神,须得从观察人物言行出发;表现人物精神,落脚到写好人物的言行举止上。
01观察时别忘“提炼”动笔就能写出人物的精神,前提是功在平时,心中有“人”。
日常生活中,要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加强分析、总结和提炼。
比如,对某个人,要提炼出他(她)的个性、品格,不妨揣摩他(她)在大事、难事面前的表现,不妨比较他(她)一贯的做法,不妨分析他(她)说的和做的是否一致,不妨看看面临同样的事他(她)和别人做法的区别……注意对个人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提炼出比较准确的个性、品格,给他们画好“像”,这样,写起来就有源头活水,水到渠成。
02写作中别忘“细描”事要靠人做,事中显个性,所以我们说,记事与写人密不可分。
用事情来来彰显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形象是写作的必由之路。
写人的文章,一方面要聚焦人物个性品质,精选典型材料;另一方面,叙事过程中,要选好细节、写好细节——因为,最能凸显人物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的,常常是典型细节。
人物细节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方面的“细微末节”;生活细节,包括细小情节、细小场景、细小物件等——它们看似不起眼,但能收到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效果。
例如,《爱在细微处》一文在记叙了文化程度不高的父亲为“我”报听写的经历:【例1】(爸爸报听写过程中)突然间,我发现了太多陌生的词语。
“停!”我不耐烦地厉声喝道,一把抓过了词语卡片,与我的听写纸核对着,怎么有这么多的不同啊?原来,是他读错了音。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例文指导【写作导航】写人的记叙文以表现人物为主,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或是对与人物相关事件的叙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
如何写出人物的精气神(即把人物写“活”),使人读完作文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细致观察分析,把握人物性格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人的生活经历、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等千差万别,表现在言谈举止上,也各不相同;更不用说年龄、相貌、服饰上的外在区别了。
因此,写作时,要注意观察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并联系其生活经历,发掘其性格特征。
二、撷取典型事例,展示人物性格写人离不开记事,透过人物所做的事情,我们可以窥视他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特别是那些典型事件,最能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因此,在写人时,一定要撷取与之有关的若干典型事例,集中笔墨进行具体生动的叙述,以此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
三、运用正面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
在写人的文章中,我们可以根据写作需要,灵活而恰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以及细节描写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个性风采(精气神)。
四、借助侧面描写,烘托人物性格侧面描写尽管不是直接地刻画人物,但有时候恰如其分地进行环境或气氛的渲染,更能巧妙地烘托人物的心理,将人物形象塑造得真实丰满、细腻入微。
另外,还可以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对闻一多先生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这些精彩的抒情和议论,提炼了人物的精神品质,也对文章的主旨起到了升华的作用。
总之,描写人物时,要在认真观察、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对人物进行刻画,从而写出人物的精神,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个性鲜明。
第一单元《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学设计写作目标1、用心感受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
2、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用心感受大自然的景物变化,从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诗文中吸取精神营养,并借鉴写作方法。
3、激发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明白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与生活有关的作文呢?二、写作指导(一)重视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
我们尽量扩大视野,深入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了解人,了解事;观察景,观察物;洞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过程。
下面这些场景或细节,你是否注意过呢?1、妈妈是如何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一天的?2、爸爸每天到家后第一件事做什么?3、校园里最安静的角落在哪里?4、你哪个朋友的名字比较有特点?5、你的同学进教室时,开门、关门的方式各有什么特点?6、你的语文老师最喜欢穿什么颜色、什么样式的衣服?当然,能写到作文里的事,还应该是有趣的、有意义的或者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
(二)重视从阅读生活中积累素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话是很有道理的。
世上的事千千万万,我们不可能、也无法每一件事都亲身经历,这就必须重视阅读,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报刊,获取间接生活经验。
(三)重视从社会生活中积累素材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广播、电台、电话、电视、互联网连接千家万户、五湖四海,我们可以借助它们了解在同一时间内的千变万化的大世界,获取大量的新的信息,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扩大我们的视野。
三、写作实践(一)片段写作。
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自然景物、人们穿戴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
你注意到了吗?到生活中去细心观察、体验,选取一个场景,写一段文字,描述这些变化。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指导《写出人物的精神》+范文3篇争论海浪与海浪之间的拍打即会出现美丽的浪花,那人与人之间的争论呢?“老师!不行!小绿可能不太适合这种活动的领诵,要不让小蓝上吧。
”小红激动的争议着。
“那怎么行?小蓝已经上了好多次了,就不能给别人一点机会吗?机不可失啊!”小紫又在旁边插了一嘴,又有点生气地回到座位上去了。
同学们这是在干什么呢?原来是学校要在4月1日举办一个别开生面活动——“清明诗歌会”。
每个班都要认真准备。
我们班都已经同心协力的规划好了内容,却为人选而发愁,谁上台领诵,谁领唱,谁表演,大家纷纷出谋划策,争论不断。
一大早上,老师就来到了班里对同学们宣布一件事:“清明诗歌会”的人选已经初选出来了,让我们参考一下,如果都同意,那就这样了。
小绿同学领诵,小红同学领唱,小青同学弹乐器。
同学们觉得不均衡,便开始强烈地争议起来。
“我选小绿。
”小紫说。
“我选小蓝。
”小红说。
“不行不行,我也选小绿。
”小黄争着说。
“都别争啦,”这时小青过来了,“小绿的声音好听,但是有些胆小,这个可以练习。
小蓝声音洪亮,但已经参加过好几次活动了,可又跃跃欲试。
”小青仔细地分析着。
“我有一个主意,但不知道会不会被采纳。
”我高调急促地说道。
“说吧。
”旁边的同学说道。
“嗯,要不然,让老师再多加一个领诵的人选,如果这样就可以妥协了。
”我说得振振有词,其他的同学也答应了,老师也默许了。
我来了,小绿和小蓝,他们双方也欣然地接受了。
就这样小绿和小蓝领诵,小红领唱小青弹乐器,同学们都异口同声的说“行”,同时还伴随着热烈的掌声。
人与人之间的争论,是交流并非吵与骂。
这次争论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的信任,促进了我们班的团结,争论如同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在我们班里飞出欢乐的歌!争论一次争论,看似平淡如水,但又在我记忆的脑海中泛起了一个又一个浪花。
记得去年暑假,我到表姐家小住。
表姐家住在农村,院子里养了很多花花草草,还种了各种蔬菜。
门前一颗很粗很粗的大树,我和表姐经常一起在大树下玩耍,嬉戏,有时也在树下读书、写作业,我们还给这颗树取了个名字——“萤火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