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牙排列应参照患者颜面部的侧面轮 廓外形,调整牙齿长轴方向,与颜面形 态相协调一致。
2.与口唇的位置关系
上颌前牙的切缘连线通常与下唇的微笑 线相一致,形成向下突起的圆弧(图312)。
3.保持正常的覆禾、覆盖关系,维持颜 面部外形。
图3-12 上颌前牙的切缘连线与下 唇笑线相一致
一、固位原理 : 1.摩擦力 2.约束力和约束反力 3.黏结力 二、临床上常用的固位形 1.环抱固位形 2.钉洞固位形 3.沟固位形 4.洞固位形
黏结力是指黏结剂与被黏结物体界面上 分子间的结合力。黏结力大小与黏结材 料的性能、黏结面积、黏结面的表面状 况及黏结操作技术有关。要获得较大的 黏结力必须做到:①黏固剂的性能良好; ②黏结面积要大;③黏结面要尽量密合, 且表面应有适当的粗糙度;④黏结剂的 稀稠度要适当;⑤黏结面要清洁干燥。
1.环抱固位形
1.修复体应再现原天然牙的形态,注意与牙 弓型、面型相一致,必要时可参考患者修复前 的照片或牙体预备前的研究模型。
2.修复体形态应与邻牙、同名牙协调一致。
3.修复体的颈缘形态应与邻牙协调一致(图311)。
4.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和性格特点再现患 者的个性特征,即SPA三要素。
图3-11 修复体颈缘与邻牙颈缘的 关系
物体位移时受到一约束力是通过约束 与被约束物体之间的相互接触而产生的, 各种固位型就是约束,而修复体就是被 约束物体。为了增加修复体的固位力, 常将患牙预备成一定的几何形状,限制 修复体的运动方向,如设计沟、洞等辅 助固位形。
2.前牙贴面:采用黏结技术,在保存活髓、 少磨牙的情况下,用修复材料直接或间接黏结 覆盖部分牙体的一种修复方法,有瓷贴面和树 脂贴面两种。
3.开面冠:显露牙冠唇(颊)面的大部分牙 面,而牙冠其它部分均予覆盖的金属部分冠。 因美观原因,现已很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