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linear(有限元非线性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2.97 MB
- 文档页数:8
轨道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姜建华 练松良摘 要 实际轨道结构受载时的力学行为,属于典型的非线性力学问题。
钢轨垫层刚度、钢轨抗扭刚度和扣件扣压力的大小是影响轨距扩大的主要因素。
根据非线性有限元接触理论,建立了能准确反映扣件、钢轨与垫层的拧紧接触,以及受载车轮与钢轨侧向滑动接触的力学计算模型;并研究计算了不同扣件压力下,由于受载车轮与钢轨侧向滑动接触引起的轨距扩大问题。
关键词 轮轨关系,扣件压力,非线性弹性力学,有限元分析1 引言实际工程中常见的非线性问题一般可以归纳为三类: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以及边界条件非线性。
材料非线性问题是由于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所引起的,例如材料的弹塑性变形,材料的屈服和硬化等;几何非线性问题是由于结构的位移或变形相当大,以至必须按照变形后的几何位置来建立平衡方程;边界条件非线性问题是指边界条件随位移变化所引起的非线性问题。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遇到的非线性问题多数是上述三类非线性问题的组合[1,2]。
实际轨道结构受载时的力学行为,属于典型的非线性力学问题。
比如基于轮轨接触的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及边界条件非线性问题,以及扣件、钢轨、垫层三者间相互作用时所表现的边界条件非线性行为等。
所以,机车车辆在轨道结构上行驶时引起的力学现象是相当复杂的。
以往在研究轨道各部分应力应变分布规律时,通常采用连续弹性基础梁理论或连续点支承,偶尔简单考虑扣件的作用和弹性垫层的使用。
不管用哪一种支承方式建立模型,都由于这样那样的假设而带有一定程度的近似性。
所以,如何利用现代力学理论的最新成果以及日益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根据轨道结构的具体情况,建立更为完整更为准确的轨道结构计算模型,为轨道设计部门提供更加可靠的设计依据或研究思路,已十分必要。
本文提出了用非线性有限元理论研究轮轨系统和轨道结构的思路。
作为算例之一,本文将根据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建立能准确反映扣件、钢轨与垫层的拧紧接触,以及受载车轮与钢轨侧向滑动接触的力学计算模型。
ANSYS教程,非线性结构分析过程尽管非线性分析比线性分析变得更加复杂,但处理基本相同。
只是在非线形分析的适当过程中,添加了需要的非线形特性。
非线性结构分析的基本分析过程也主要由建模、加载并求解和观察结果组成。
下面来讲解其主要步骤和各个选项的处理方法。
建模这一步对线性和非线性分析都是必需的,尽管非线性分析在这一步中可能包括特殊的单元或非线性材料性质,如果模型中包含大应变效应,应力─应变数据必须依据真实应力和真实(或对数)应变表示。
加载求解在建立好有限元模型之后,将进入ANSYS求解器(GUI:Main Menu | Solution),并根据分析的问题指定新的分析类型(ANTYPE)。
求解问题的非线性特性在ANSYS中是通过指定不同的分析选项和控制选项来定义的。
非线性分析不同于线性分析之处在于,它通常要求执行多荷载步增量和平衡迭代。
下面就详细讲解一下进行非线性结构分析需要定义的各个求解选项、分析选项和控制选项是如何设置的,以及他们的意义是什么。
求解控制对于一些基本的非线性问题的分析选项,可以通过ANSYS提供的求解控制对话框中的选项设置来完成。
选择菜单路径:Main Menu | Solution | Analysis Type | Sol’n Controls,将弹出求解控制(Solution Controls)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对话框主要包括5个选项卡:基本选项(Basic)、瞬态选项(Transient)、求解选项(Sol’n Options)、非线性选项(Nonlinear)和高级非线性选项(Advanced NL)。
如果开始一项新的分析,在设置分析类型和非线性选项时,选择“Large Displacement Static”选项(不是所有的非线性分析都支持大变形)。
如果想要重新启动一个失败的非线性分析,则选择“Restart Current Analysis”选项。
选中下面的“Calculate prestress effects”单选按钮用于有预应力的模态分析时的预应力计算,具体内容见模态分析部分。
非线性有限元及结构力学模拟中的三类非线性问题1. 线性分析外加载荷与系统的响应之间为线性关系。
例如线性弹簧,结构的柔度阵(将刚度阵集成并求逆)只需计算一次。
通过将新的载荷向量乘以刚度阵的逆,可得到结构对其它载荷情况的线性响应。
此外,结构对各种载荷情况的响应,可以用常数放大和/或相互叠加,以确定它对一种全新载荷情况的响应,所提供的新载荷情况是前面各种载荷的叠加(或相乘)。
这种载荷的叠加原理假定所有的载荷情况采用了相同的边界条件。
2. 非线性分析非线性结构问题是指结构的刚度随其变形而改变。
所有的物理结果均是非线性的。
线性分析只是一种近似,它对设计来说通常已经足够了。
但是,对于许多结构包括加工过程的模拟(诸如锻造或者冲压)、碰撞分析以及橡胶部件的分析(诸如轮胎或者发动机支座),线性分析是不够的。
一个简单例子就是具有非线性刚度响应的弹簧。
线性弹簧,刚度是常数非线性弹簧,刚度不是常数由于刚度依赖于位移,所以不能再用初始柔度乘以外加载荷的方法来计算任意载荷时弹簧的位移。
在非线性隐式分析中,结构的刚度阵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必须进行许多次的生成和求逆,分析求解的成本比线性隐式分析昂贵得多。
在显式分析中,非线性分析增加的成本是由于稳定时间增量减小而造成的。
非线性系统的响应不是所施加载荷的线性函数,因此不能通过叠加来获得不同载荷情况的解答。
每种载荷情况都必须作为独立的分析进行定义和求解。
3. 非线性的来源在结构的力学模拟中有三种:材料非线性、边界非线性(接触)、几何非线性。
(1) 材料非线性大多数金属在低应变值时都具有良好的线性应力/应变关系;但是在高应变时材料发生屈服,此时材料的响应成为了非线性和不可恢复的。
橡胶材料等也是一种非线性、可恢复(弹性)响应的材料。
材料的非线性也可能与应变以外的其它因素有关。
应变率相关材料数据和材料失效都是材料非线性的形式。
材料性质也可以是温度和其它预先定义的场变量的函数。
(2) 边界非线性如果边界条件在分析过程中发生变化,就会产生边界非线性问题。
非线性有限元法综述摘要:本文针对非线性有限元法进行综述,分别从UL列式及TL列式、CR列式、几何精确梁、壳理论三个方面介绍其分析思路和发展动态,旨在为相关学者提供一些思路参考。
关键词:几何非线性;UL列式;TL列式;CR列式;几何精确梁、壳理论1引言几何非线性是由于位置改变引起了结构非线性响应。
进行结构几何非线性分析,实质上就是要得到结构真实的变形与受力情况。
有限元方法是进行结构几何非线性分析的最成熟的方法,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分析方法.2非线性有限元法研究思路非线性有限元法主要指UL列式法、TL列式法、CR列式法和几何精确梁、壳理论等,它们有着基本相同的思路,即利用虚功原理建立平衡方程。
方程中充分考虑了非线性因素对结构应变和应力的影响,也就是将线性应变和非线性应变都代入到表达式中,然后确定单元的本构关系并选取合适的形函数,导出单元对应的弹性刚度矩阵和几何刚度矩阵,再选取合适的增量-迭代算法进行求解,由此就完成了结构的整个几何非线性分析求解过程。
非线性有限元法将结构的变形过程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C0状态、C1状态和C2状态,如图1所示。
图1 单元的变形C0状态是单元的初始状态,C1状态是单元受力变形后上一次处于平衡的状态;C2状态是单元的当前状态,也就是所求的状态。
2.1UL法和TL法研究思路UL法和TL法为几何非线性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
这两种方法本质上没有很大区别,但是方程建立的参考状态有所不同。
完全拉格朗日法(TL法)是以结构变形前C0状态为参考建立平衡方程的,考虑结构从C0状态到C2状态之间的变形;而更新的拉格朗日法(UL法)以结构变形后C1状态为参考建立平衡方程的[2],考虑结构从C1状态到C2状态之间的变形。
两种拉格朗日法的主要形式如下:(1)TL列式(2)UL列式从上面两式可以看出:TL法和UL法的另一个不同是TL法的增量平衡方程中考虑了初位移矩阵的影响,而UL法则忽略了其影响,只考虑了弹性刚度矩阵和初应力矩阵的影响。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1 概述在科学技术领域内,对于许多力学问题和物理问题,人们已经得到了它们所应遵循的基本方程(常微分方程或偏微分方程)和相应的定解条件(边界条件)。
但能够用解析方法求出精确解的只是少数方程性质比较简单,并且几何形状相当规则的问题。
对于大多数工程实际问题,由于方程的某些特征的非线性性质,或由于求解区域的几何形状比较复杂,则不能得到解析的答案。
这类问题的解决通常有两种途径。
一是引入简化假设,将方程和几何边界简化为能够处理的情况,从而得到问题在简化状态下的解答。
但是这种方法只是在有限的情况下是可行的,因为过多的简化可能导致误差很大甚至是错误的解答。
因此人们多年来一直在致力于寻找和发展另一种求解途径和方法——数值解法。
特别是五十多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值分析方法已成为求解科学技术问题的主要工具。
已经发展的数值分析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以有限差分法为代表,主要特点是直接求解基本方程和相应定解条件的近似解。
其具体解法是将求解区域划分为网格,然后在网格的结点上用差分方程来近似微分方程,当采用较多结点时,近似解的精度可以得到改善。
但是当用于求解几何形状复杂的问题时,有限差分法的精度将降低,甚至发生困难。
另一类数值分析方法是首先建立和原问题基本方程及相应定解条件相等效的积分提法,然后再建立近似解法并求解。
如果原问题的方程具有某些特定的性质,则它的等效积分提法可以归结为某个泛函的变分,相应的近似解法实际上就是求解泛函的驻值问题。
诸如里兹法,配点法,最小二乘法,伽辽金法,力矩法等都属于这一类方法。
但此类方法也只能局限于几何形状规则的问题,原因在于它们都是在整个求解区域上假设近似函数,因此,对于几何形状复杂的问题,不可能建立合乎要求的近似函数。
1960年,发表了有限单元法的第一篇文献“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 Plane Stress Analysis”,这同时也标志着有限单元法(FEM)的问世。
研究生专业课程考试答题册
学号
姓名
考试课程非线性有限元
考试日期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第二题
非线性问题分为三类: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和边界非线性。
下面以Patran/Nastran为例说明计算材料非线性的一般步骤。
1.建立有限元模型
非线性分析的计算量比较大,建立有限元模型时要将网格的数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实际计算时应当考虑模型是否可以简化。
2.定义材料属性和单元属性
非线性分析中如果包含了非线性材料兴致或者大应变效应,除了定义材料的常规性质,例如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密度等,还要按照材料的准则,给定塑性屈服的屈服点、硬化模量或者真实的应力-应变曲线。
例如,对塑性材料,用户可以选择非线性数据输入方式:Stress/Strain Curve 和Hardening Slope 两种方式,即真实应力-应变曲线输入方式和硬化模量方式,用户还要选择屈服方式和硬化准则,如图1-1所示。
图1-1
3.求解设置
非线性与线性分析的求解设置有所不同,其基本过程如下:
(1)选择分析类型
如图1-2 所示,在分析类型中选择Nonlinear Static单选按钮,在Solution Parameter 对话框中大变形Large Displacements 和追随力Follower Forces(默认选中)。
图1-2
(2)设置载荷步
在对话框中设置载荷增量步数和迭代次数,默认设置如图1-3所示。
如果选择使用弧长方法,则选择Arc-Length Method 并进行相关设置。
一、材料非线性问题的有限单元法1.1 引言以前各章所讨论的均是线性问题。
线弹性力学基本方程的特点是1.几何方程的应变和位移的关系是线性的。
2.物性方程的应力和应变的关系是线性的。
3.建立于变形前状态的平衡方程也是线性的。
但是在很多重要的实际问题中,上述线性关系不能保持。
例如在结构的形状有不连续变化(如缺口、裂纹等)的部位存在应力集中,当外载荷到达一定数值时该部位首先进入塑性,这时在该部位线弹性的应力应变关系不再适用,虽然结构的其他大部分区域仍保持弹性。
又如长期处于高温条件下工作的结构,将发生蠕变变形,即在载荷或应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变形或应变仍随着时间的进展而继续增长,这也不是线弹性的物性方程所能描述的。
上述现象都属于材料非线性范畴内所要研究的问题。
工程实际中还存在另一类所谓几何非线性问题。
例如板壳的大挠度问题,材料锻压成型过程的大应变问题等,这时需要采用非线性的应变和位移关系,平衡方程也必须建立于变形后的状态以考虑变形对平衡的影响。
由于非线性问题的复杂性,利用解析方法能够得到的解答是很有限的。
随着有限单元法在线性分析中的成功应用,它在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经获得了很多不同类型实际问题的求解方案。
材料非线性问题的处理相对比较简单,不需要重新列出整个问题的表达格式,只要将材料本构关系线性化,就可将线性问题的表达格式推广用于非线性分析。
一般说,通过试探和迭代的过程求解一系列线性问题,如果在最后阶段,材料的状态参数被调整得满足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则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
几何非线性问题比较复杂,它涉及非线性的几何关系和依赖于变形的平衡方程等问题,因此,表达格式和线性问题相比,有很大的改变,这将在下一章专门讨论。
这两类非线性问题的有限元格式都涉及求解非线性代数方程组,所以在本章开始对非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求解作—一般性的讨论。
这对下一章也是必要的准备。
正如在前面已指出的,材料非线性问题可以分为两类。
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及实例分析梁军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南京(210098)摘 要:对在地下工程稳定性分析中常用的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进行研究,讨论了非线性计算的迭代收敛准则,并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一个钢棒单轴拉伸的实例。
关键词:非线性有限元,方程组求解,实例分析1引 言有限单元法已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数值解法来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大量问题,其应用范围从固体到流体,从静力到动力,从力学问题到非力学问题。
有限元的线性分析已经设计工具被广泛采用。
但对于绝大多数水利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地下洞室等,将其作为非线性问题加以考虑更符合实际情况。
根据产生非线性的原因,非线性问题主要有3种类型[1]:1.材料非线性问题(简称材料非线性或物理非线性) 2.几何非线性问题3.接触非线性问题(简称接触非线性或边界非线性)2 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在非线性力学中,无论是哪一类非线性问题,经过有限元离散后,它们都归结为求解一个非线性代数方程组[2]:()()()00021212211=……==n n n n δδδψδδδψδδδψΛΛΛ (1.1)其中n δδδ,,,21Λ是未知量,n ψψψ,,,21Λ是n δδδ,,,21Λ的非线性函数,引用矢量记号[]T n δδδδΛ21= (1.2) []T n ψψψψΛ21= (1.3)上述方程组(1.1)可表示为()0=δψ (1.4)可以将它改写为()()()0=−≡−≡R K R F δδδδψ (1.5)其中()δK 是一个的矩阵,其元素是矢量的函数,n n ×ijk R 为已知矢量。
在位移有限元中,δ代表未知的结点位移,()δF 是等效结点力,R 为等效结点荷载,方程()0=δψ表示结点平衡方程。
在线弹性有限元中,线性方程组0=-R K δ (1.6)可以毫无困难地求解,但对线性方程组()0=δψ则不行。
一般来说,难以求得其精确解,通常采用数值解法,把非线性问题转化为一系列线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