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上颌窦底植骨种植术
- 格式:ppt
- 大小:112.50 KB
- 文档页数:19
上颌窦内提升术中植骨与非植骨的比较研究摘要:上颌窦内提升已成为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的基本办法,根据骨量及骨缺损情况及是否植入移植材料决定是否使用植骨术,本文对上颌窦内提升后植骨与非植骨的应用情况、术后骨吸收情况、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及不适逐一介绍并对采用植骨术是否更加有益进行探讨。
关键词:上颌窦内提升植骨非植骨生物移植材料上颌后牙区牙齿经常由于龋病或牙周病而过早缺失。
缺牙后的上颌后牙区因缺少功能性刺激而骨质吸收萎缩,上颌窦持续气腔化[1],这些因素使上颌后牙区的可用骨高度常不足,不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常规植入10 mm 的种植体,使种植修复受到限制[2]。
微创上颌窦底挤压提升术,即上颌窦内提升术是指经牙槽嵴顶入路,用先锋钻定位,逐级备洞至离上颌窦底约2 mm的距离,用冲顶器或骨挤压器使窦底骨产生骨折,从而抬起上颌窦底。
一、植骨与非植骨术的应用情况种植患者多因牙周病、龋病而致使牙松动脱落,上下颌骨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使种植体易穿入上颌窦引起感染等并发症致种植失败,上颌窦提升植骨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1].根据缺牙区rbh的高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上颌窦内提升植骨术和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
目前临床常用的植骨材料主要有自体骨、异体骨、异种骨、人工合成材料等。
自体骨可以取自髂骨[3]、下颌骨喙[4]、下颌颏部骨移植[5] 、磨牙区骨及颅骨移植 [ 6],但考虑到自体骨移植的二次创伤及异体异种组织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问题,常用人造骨代替。
骨移植材料可提供新骨形成时所需要的成骨细胞和相关生长因子,但出现上颌窦粘膜穿孔的机率要高于不植骨组[7] 。
二、植骨与非植骨术后对比国外学者在内提升后植入生物材料硫酸钙[8](cas)用以增加骨形成,10例(6男,4女)患者中,平均年龄70岁,除一例失败外,其余种植体负载一年后的成活率达到95.7%,所有的种植体在一年的功能负重后平均骨吸收高度为0.6±0.5mm ,只有一例种植体的边缘骨吸收超过2mm,4个月后移植物的吸收率达到8.8%,活检显示,在总活检区域新骨形成平均值为21.2%,但有小于5mm的骨空腔形成。
术前及术后诊断:
术前诊断:慢性上颌窦炎
术后诊断:慢性上颌窦炎
手术方式:
本例患者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
手术过程中,使用鼻内镜辅助,通过鼻腔途径进入上颌窦,对病变组织进行清除,并进行上颌窦口的扩大和清理,以恢复上颌窦的通气和引流功能。
麻醉方式:
本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并使用气管插管进行呼吸管理。
手术经过:
1.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进行全身麻醉诱导,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
2.麻醉生效后,使用鼻内镜和相关手术器械,通过鼻腔途径进入上颌窦,对病变组织
进行观察和清理。
3.清理完成后,使用专门的工具对上颌窦口进行扩大,并进行病变组织的清理。
4.清理完成后,进行上颌窦口的检查和修整,保证上颌窦的通气和引流功能。
5.检查无明显出血和异物残留后,结束手术,取出鼻腔内的填塞物,并进行鼻腔止血。
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进行鼻腔冲洗,以减轻鼻腔和上颌窦的炎症反应。
2.根据医生指导,定期进行鼻内镜检查和清理,以保证鼻腔和上颌窦的通气和引流功
能。
3.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减少出血和肿胀的风险。
4.避免接触刺激性气味和粉尘,以减少鼻腔和上颌窦的刺激。
5.如有发热、头痛、鼻出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术相关解剖及并发症处理6开滦总医院河北省唐山市 063000[摘要]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术成功率高、适用范围广、临床远期效果可靠,是当前解决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高度不足研究的热点。
但上颌后牙区相关解剖结构复杂,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本文旨在对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术的发展现状、相关解剖因素及并发症的处理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上颌窦提升牙种植上颌窦并发症随着骨结合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口腔种植修复技术逐步达到人们对修复体功能和美观并举的要求,也避免了口内余留牙的损伤,成为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首选治疗方式。
但上颌后牙区多因上颌窦气化、缺牙后牙槽骨改建等因素导致垂直骨量不足,从而限制了口腔种植修复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的应用。
上颌窦底提升术作为解决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的常规方法,极大地拓展了种植手术的适应症。
国内学者宿玉成[1]认为当剩余牙槽骨高度不足10mm时,为保证种植体成功率,往往需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后方能植入种植体。
1. 上颌窦底提升术1.1 侧壁开窗入路的上颌窦底提升术1977年由Tatum[2]首次提出侧壁开窗法上颌窦底提升术。
该术式早期通过外科手术暴露上颌窦前外侧壁,使用金刚砂球钻在前外侧壁上制备一个未完全断开的方形骨窗。
在直视并尽量保护窦底黏膜的情况下推开上颌窦底黏膜,评估黏膜状态。
随后,将未完全断开的骨板向内向上翻折,使用骨替代材料填充于剩余空腔内,从而提升剩余牙槽骨高度。
但方形骨窗在制备时,容易导致骨窗骨折和上颌窦底黏膜穿孔。
1980年,Boyne和James[3]报道显示该方法创伤较大,容易产生术后并发症。
随后骨窗的形状逐渐改进为半圆形或圆形,以降低手术创伤。
侧壁开窗法上颌窦底提升术适用于上颌多颗后牙连续缺失同时牙槽骨严重萎缩、上颌窦底解剖形态复杂或存在上颌窦囊性病变的病例,但该方法创伤大、恢复时间长和手术过程较复杂等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1.2 牙槽嵴顶入路的上颌窦底提升术1994年,Summers[4]等提出了经牙槽嵴顶入路的上颌窦底提升术,即在牙槽嵴顶常规预备种植窝,以此入路提升窦底黏膜并植入种植体。
上颌窦内提升术手术是否可行,如何操作能避免提升失败1.定义上颌窦底内提升也叫上颌窦底冲顶术,当上颌骨后部可用骨高度6—8mm,骨质较好,上颌窦底无不规则形态,可利用骨凿技术轻度抬高窦底2—3mm,可以选择长度为10mm的种植体同期植入。
上颌窦内提升优点:操作简便,缩短手术时间,相对于外提升患者手术后水肿较轻。
缺点:不能直视下操作,错误操作容易导致上颌窦粘膜破裂,需要专业工具。
不能保证每次都冲顶成功,需要丰富的种植外科经验。
提升高度有限,不建议超过3mm,近年发明的水压冲顶扩大了内提升的适应症。
关于内提升是否需要植骨对于是否需要植骨一直存在争议,甚至形成两大派别,主张植骨派认为,提升必须植骨,如不植骨,提升没有意思,不如行短种植体种植。
相反不主张植骨派专家认为如提升2—3mm骨高度,可以不采取任何骨移植方法,上颌窦底腔隙同样会形成新骨。
还可以减少手术后上颌窦感染的几率。
关于植骨材料的选择在提升时选择骨移植材料种类很多,有学者建议使用人工材料不可吸收性多孔羟基磷灰石(HA)与脱矿的冻干皮髓质自体骨颗粒混合,自体骨与人工材料以1:1混合.由于所有的自体骨与异体骨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吸收,可以在移植骨中加入不可吸收的HA在某种程度上弥补骨的吸收,由于它的不可吸收,很稳定,可以增加移植骨的体积,可以作为增容剂,HA就像混凝土中的钢筋一样,起到支撑稳定的作用,HA多孔的特性有利于骨在表面生长,它还具有X线阻射的性质,利于随后的X线检查。
一些学者建议采用骨胶原,因为骨胶原内大量丰富的胶原成分,有利于新骨形成.如上颌窦底内提升术进行骨移植时,进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建议骨高度提升不要超过4mm否则穿孔风险很大临床上通常还能遇到一些骨高度6—8mm,但是上颌窦底有间隔,勉强进行内提升容易导致粘膜破裂。
或者粘膜有增生,上颌窦有慢性炎症,需要手术前整体评估,综合考虑,不可勉强盲视下进行该术式。
如颌间距离正常,患者咬合力偏轻也可以采用短种植体植入,避免内提升术本身技术的敏感性。
上颌窦内提升术知情同意书尊敬的患者:您好!在进行以上颌窦内提升术之前,我们需要向您说明相关的手术知情情况,并征得您的同意。
请您仔细阅读以下内容,并在确保理解的情况下签署同意书。
1.手术目的和原因以上颌窦内提升术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主要用于牙齿种植手术中,为了增加上颌后牙区种植牙的可行性和成功率而进行。
手术通过提升上颌窦底部的窦膜,使得种植牙的植入长度得以增加,从而确保种植牙的稳固性和牙冠的美观性。
2.手术步骤以上颌窦内提升术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麻醉:手术前将进行麻醉,以确保您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2)切开:医生会在上颌后牙区进行切开,暴露出上颌窦区域。
(3)窦膜提升:医生将小刀或其他工具小心地分离窦膜,并将其提升至所需的高度。
在提升窦膜时,医生可能需要添加骨粉或其他填充物以增加种植牙的稳固性。
(4)种植牙:在窦膜提升完成后,医生将种植体植入上颌骨中,并进行缝合。
(5)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医生会给予您相应的术后护理指导和建议,以确保手术区域的愈合和恢复。
3.手术风险和并发症以上颌窦内提升术是一种常规手术,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1)出血: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出血,但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2)感染:手术后可能会发生感染,需要及时治疗。
(3)窦膜破裂:在窦膜提升过程中,窦膜可能会被意外破裂,需要医生进行修补。
(4)骨移位:手术后可能会出现骨移位现象,需要医生进行进一步处理。
(5)上颌窦炎:手术后可能会引发上颌窦炎,症状包括鼻塞、头痛等,需要及时治疗。
4.术前准备和注意事项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恢复,请您注意以下事项:(1)手术前一天晚上请勿进食或饮水,以确保手术时胃内为空。
(2)手术前请告知医生您的过敏史和药物使用情况,以免引发不必要的风险。
(3)手术后请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术后护理,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进食。
5.同意书在您理解以上内容并决定接受以上颌窦内提升术之前,请您签署以下同意书,以确保您已经充分了解手术的目的、步骤、风险和注意事项,并愿意自愿接受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