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14.64 MB
- 文档页数:6
gb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一、总则1.1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污染物、真菌毒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放射性物质及其他危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1.2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境内生产、加工、销售的各类食品。
1.3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严格执行本标准,保证食品的食用安全。
二、污染物限量2.1 食品中污染物的限量要求如下:(1)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铅、镉、汞、砷等;(2)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二噁英等;(3)其他污染物:苯并[a]芘、丙烯酰胺等。
2.2 食品中污染物的限量应符合表1中的规定。
三、真菌毒素限量3.1 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要求如下:(1)黄曲霉毒素B1、B2、G1、G2;(2)赭曲霉毒素A;(3)伏马毒素B1、B2;(4)玉米赤霉烯酮;(5)T-2毒素、HT-2毒素。
3.2 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应符合表2中的规定。
四、农药残留限量4.1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限量要求如下:(1)杀虫剂;(2)杀菌剂;(3)除草剂;(4)植物生长调节剂;(5)其他农药。
4.2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限量应符合表3中的规定。
五、兽药残留限量5.1 食品中兽药残留的限量要求如下:(1)抗生素;(2)合成抗菌药;(3)激素类药;(4)其他兽药。
5.2 食品中兽药残留的限量应符合表4中的规定。
六、放射性物质及其他危害物质限量6.1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及其他危害物质的限量要求如下:(1)放射性物质:铯-137、碘-131等;(2)其他危害物质:塑化剂、溴酸盐等。
6.2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及其他危害物质的限量应符合表5中的规定。
七、食品中致病微生物限量7.1 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限量要求如下:(1)沙门氏菌;(2)金黄色葡萄球菌;(3)副溶血性弧菌;(4)大肠埃希氏菌;(5)其他致病微生物。
7.2 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限量应符合表6中的规定。
八、食品添加剂使用要求8.1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技术要求和卫生标准。
8.2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得超出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解读⾷品中污染物限量今天,⼩编要为⼤家解读《⾷品安全国家标准⾷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品污染物⾷品污染物是指⾷品在从⽣产(包括农作物种植、动物饲养和兽医⽤药)、加⼯、包装、贮存、运输、销售、直⾄⾷⽤等过程中产⽣的或由环境污染带⼊的、⾮有意加⼊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化学性、物理性和⽣物性的污染物。
⾷品污染物限量⾷品污染物限量是指污染物在⾷品原料和(或)⾷品成品可⾷⽤部分中允许的最⼤含量⽔平,但⼤家⼀定要注意:该⽔平不等于对健康产⽣危害的⽔平哦!⾷品污染物对⼈体健康的危害有哪些?⼈体超量摄⼊污染物,有可能对健康产⽣以下危害:神经系统:失眠、头昏、头疼、智⼒低下。
消化系统:⾷欲不振、胃肠炎、便秘、腹部绞痛、恶⼼、呕吐。
造⾎系统:凝⾎时间延长、贫⾎。
致癌:⽪肤癌、肝癌、肾癌。
致畸:胎⼉畸形。
其他:⾻质疏松、病理性⾻折、损害泌尿系统等。
⾷⽤含有污染物的⾷品⼀定会对健康产⽣危害吗?⼀般⽽⾔,按照正常⾷⽤习惯,⾷⽤污染物不超标的⾷品,不会对健康产⽣危害。
污染物对健康产⽣危害主要取决于三⽅⾯因素:1.污染物本⾝的毒性2.⾷品中污染物的含量3.⾷⼊含有污染物⾷品的量只有以上三⽅⾯因素达到⼀定⽔平,⽅对健康产⽣危害。
如何避免或减少污染物对健康的危害?制定限量标准是途径之⼀,但不是唯⼀⼿段,⽣产者⾸先应主动采取控制措施,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品⽣产加⼯销售;使⾷品中污染物含量尽可能达到最低⽔平。
GB2762-2017 标准对⾷品污染物限量的规定有那些规定?污染物有⽆数种,我们⾷⽤的⾷品也多种多样,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每种⾷品、每种污染物都列⼊标准。
是否将⼀个污染物项⽬列⼊国家标准,要看这个污染物的危害、暴露评估情况等。
GB2762-2017科学综合污染物性质、膳⾷结构、摄⼊量、风险监测评估结果等因素,列出可能对公众健康构成较⼤风险的污染物,对消费者膳⾷暴露量产⽣较⼤影响的⾷品制定限量值。
GB2762-2017规定了⾷品中铅、镉、汞、砷、锡、镍、铬、亚硝酸盐、硝酸盐、苯并[a]芘、N-⼆甲基亚硝胺、多氯联苯、3-氯-1,2-丙⼆醇等12种污染物限量,涉及⽔果、蔬菜、⾕物等22类⾷品、160余个限量指标。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3一、总则为确保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食品中致病微生物限量等要求。
二、农药最大残留限量1. 农药残留限量指标: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最大限量,包括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等农药。
2. 检测方法:农药残留量的检测应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规定的方法进行。
3. 标准制定依据: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依据主要包括农药的毒理学评价、残留试验、膳食暴露评估、风险评估等。
三、食品中污染物限量1. 污染物指标: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重金属、有害元素、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的最大限量。
2. 检测方法:污染物含量的检测应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规定的方法进行。
3. 标准制定依据:污染物限量标准的制定依据主要包括污染物的毒理学评价、暴露评估、风险评估等。
四、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1. 真菌毒素指标: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真菌毒素的最大限量。
2. 检测方法:真菌毒素含量的检测应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规定的方法进行。
3. 标准制定依据:真菌毒素限量标准的制定依据主要包括真菌毒素的毒理学评价、暴露评估、风险评估等。
五、食品中致病微生物限量1. 致病微生物指标: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微生物的最大限量。
2. 检测方法:致病微生物的检测应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规定的方法进行。
3. 标准制定依据:致病微生物限量标准的制定依据主要包括致病微生物的毒理学评价、暴露评估、风险评估等。
六、其他要求1. 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者应严格执行本标准,确保食品安全。
2.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环节的监管,依法查处违反本标准的违法行为。
3. 本标准如有更新,以最新发布版本为准。
(注:本文仅为示例,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标准内容以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为准。
食品重金属限量标准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重金属污染是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g/cm3的金属元素,包括铅、镉、汞、铬等。
这些重金属在
食品中的超标含量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食品重金属限量标准,以保障人们的健康。
中国国家标准《食品中重金属限量》(GB 2762-2017)规定了食品中镉、铅、汞、砷等重金属的限量标准。
根据该标准,不同食品中重金属的限量标准也有所不同。
比如,水产品中镉的限量标准为0.05mg/kg,而饮用水中镉的限量标准为
0.005mg/kg。
这些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重金属摄入量与健康风险的科学评估,旨在
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重金属污染往往是由于环境污染、原料污染、生产
工艺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因此,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加强对原料和生产过程的管控,确保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于重金属超标的食品及时予以召回和处理,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也应注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尽量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
此外,食品加工过程中也应注意避免使用受重金属污染的设备和原料,以降低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风险。
总的来说,食品重金属限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对食品重金属污染的防控,确保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能够减少食品中重金属污染,让人们吃得放心、安心。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解读一、修订目的及修订原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22)是食品安全通用标准,对保障食品安全、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维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根据最新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结果,结合国际近年来污染物管理动态及标准跟踪评价意见对该标准进行修订。
修订工作坚持以保障公众健康为目的,重点对我国居民健康构成较大风险的食品污染物和对居民膳食暴露量有较大影响的食品种类设置限量规定;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参考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食品中污染物标准制定原则,结合污染物风险监测数据和暴露评估结果,确定污染物及其在相关食品中的限量。
修订工作充分考虑我国实际污染情况及行业生产经营状况,兼顾行业发展和监管需要,将源头污染控制和生产过程控制相结合,重点对食品原料中污染物进行控制,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国内外标准概况食品中污染物是食品在生产(包括农作物种植、动物饲养)、加工、包装、贮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产生的或由环境污染带入的、非有意加入的化学性危害物质。
例如,有害元素(如铅、镉、汞、砷)和工业化学品污染(如多氯联苯),食品生产、加工和烹调过程中形成的有机污染物(如苯并[a]芘、N-二甲基亚硝胺和3-氯-1,2-丙二醇),食品包装材料带来的污染(如锡),自然界的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如黄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
食品中污染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
国际上通常将常见的食品污染物在各种食品中的限量要求,统一制定公布为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
如CAC 制定的《食品和饲料中污染物和毒素通用标准》,涉及食品污染物、毒素和放射性核素限量规定;欧盟委员会、澳新食品标准局等都专门制定了食品中特定金属和非金属污染物、天然毒素限量。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规定了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规定了除生物毒素和放射性物质以外的化学污染物限量要求。
含氯食品国家规定一、范围食品中污染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
国际上通常将常见的食品污染物在各种食品中的限量要求,统一制定公布为食品污染物限量通用标准。
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是食品安全通用标准,对保障食品安全、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维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污染物限量食品污染物是食品从生产(包括农作物种植、动物饲养和兽医用药)、加工、包装、贮存、运输、销售、直至食用等过程中产生的或由环境污染带入的、非有意加入的化学性危害物质。
GB 2762中规定了除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和放射性物质以外的化学污染物限量要求,主要是重金属污染限量指标,包括食品中13项污染物:铅、镉、汞、砷、锡、镍、铬、亚硝酸盐、硝酸盐、苯并[a]芘、N-二甲基亚硝胺、多氯联苯、3-氯-1,2-丙二醇的限量指标三、食品分类不同食品污染物限量指标不同,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将食品分为22大类,每大类下分为若干亚类,依次分为次亚类、小类等。
制按不同类别食品制度相应的污染物限量。
四、几个重要概念和说明随着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污染物控制技术的进步,污染限量标准也在不断更新,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以往版本包括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和GB 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在标准的不断更新过程,明确了以下几个重要概念和问题:1、关于可食用部分“可食用部分”是食品原料经过机械手段去除非食用部分后,所得到的用于食用的部分。
引入此概念,一是有利于重点加强食品可食用部分加工过程管理,防止和减少污染,提高了标准的针对性;二是可食用部分客观反映了居民膳食消费实际情况,提高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本标准规定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如无特别规定的,均是以食品的可食用部分计算。
崔文文,王小飞,王明锐,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修订前后对比[J ].中南农业科技,2023,44(12):126-128.GB 276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1]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同发布的强制性食品安全通用国家标准。
此标准已于2023年6月30日正式实施,替代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及第1号修改单[2],对保障食品安全、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维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中污染物是食品在生产(包括农作物种植、动物饲养)、加工、包装、贮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产生的或由环境污染带入的、非有意加入的化学性危害物质。
GB 2761—2017[3]中规定了中国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要求,GB 2762—2022中规定了除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和放射性物质以外的化学污染物限量要求,GB 2763—2021[4]中规定了中国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食品中污染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
GB 2762—2022为中国食品重金属污染监测、膳食暴露情况风险评估提供了判定依据。
任春凤[5]调查了茶叶中污染物的含量情况,根据GB 2762—2022来判断茶叶中铅的风险点。
黄湘鹭等[6]通过研究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通告,根据GB 2762—2012来确定不合格项目并进行归类分析。
吴娟等[7]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婴幼儿食品中重金属限量标准,提出了完善中国婴幼儿食品中重金属限量标准的建议。
刘佳炜等[8]研究组配改良剂联合硅肥对Cd 污染稻田的修复效果,通过判断水稻中Cd 含量是否在限制范围内,从而实现中重度Cd 污染稻田的水稻安全生产。
郑丹等[9]通过调查中国南方六省水生蔬菜荸荠重金属污染特征情况并进行膳食暴露风险评估,得出其重金属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健康风险较小。
食品中有害物质限量卫生标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食品中有害物质的限量卫生标准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不仅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更可能导致食品贸易壁垒,因此各国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也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
在中国,食品安全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针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限量卫生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强化。
作为消费者,我们在购买食品时需要了解食品中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以保障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主要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添加剂、致癌物质等。
这些有害物质如果超出一定限量,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各国针对这些有害物质都进行了严格的限量卫生标准的制定,并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进行监管和检测,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在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了各种食品中农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添加剂、垃圾食品等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
对于水果和蔬菜,我国规定了不同种类食品中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以及对重金属如铅、镉的限量要求;对于肉类和禽蛋产品,也有严格的限量标准要求。
这些限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保障了我国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
需要指出的是,食品中的有害物质限量卫生标准不仅是政府和生产企业的责任,更需要消费者自己做到知情权和监督权。
在购买食品时,我们应该仔细查看标签,了解食品中的有害物质限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对于食品生产企业,也要求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保障食品质量。
总结而言,食品中的有害物质限量卫生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的重要措施。
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并加强了监管力度,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也需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监督,以推动食品行业更加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对食品中有害物质限量卫生标准进行了全面探讨,并分享了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大家对食品安全有更深入的了解。
食品中有害物质的限量卫生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的关键措施。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问答一、《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修订情况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卫生部于2010年6月部署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清理工作,重点对食品中污染物等食品安全基础标准进行清理整合。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牵头承担《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修订工作。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织农业、卫生、质检、粮食等领域科研院所专家组建了标准起草组,细化修订工作原则和重点,对600多项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质量、食品卫生和行业标准中涉及污染物限量指标和要求进行全面梳理,以我国食品生产和食品污染物监测数据为基础,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并借鉴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欧盟、美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际组织、国家(地区)的食品安全标准,对2005年发布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
新《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以下简称新的GB2762)标准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向世贸组织(WTO)成员通报,并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主任会议审议通过,于2012年11月13日发布,自2013年6月1日正式施行。
二、修订原则《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是食品安全基础标准,对保障食品安全、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维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修订工作严格遵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以风险评估为依据,科学合理设置污染物指标及限量,体现了以下工作原则:一是坚持《食品安全法》立法宗旨,以保障公众健康为基础,重点对我国居民健康构成较大风险的食品污染物和对居民膳食暴露量有较大影响的食品种类设置限量规定,突出安全性要求;二是坚持以风险评估为基础,遵循CAC食品中污染物标准制定原则,结合污染物监测和暴露评估,确定污染物及其在相关食品中的限量,确保科学性;三是整合现行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行业标准中污染物限量规定,避免标准间的重复、交叉、矛盾,确保标准的统一性;四是坚持食品污染物源头控制和生产过程控制相结合,重点对食品原料中污染物进行控制,通过严格生产过程卫生控制,降低食品终产品中相关污染物含量;五是强调无论是否制定污染物限量,食品生产和加工者均应采取控制措施,突出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污染物控制要求,使食品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达到最低水平,从而最大程度维护消费者健康利益;六是坚持标准工作的公开透明和各领域专家广泛参与。
茶叶网 1月29日,卫生部发布新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6月1日正式施行。
新标准清理了以往食品标准中限量规定的所有污染物,整合为铅、镉、汞、砷等13种污染物。
所涉食品包括谷物、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调味品等20余大类。
删除了硒、铝、氟等3项指标,共设定160余个限量指标。
卫生部有关人士表示,新标准基本满足我国食品污染物控制需求。
据悉,食品污染物是食品从生产、加工、包装、贮存、运输、销售、直至食用等过程中产生的或由环境污染带入的、非有意加入的化学性危害物质。
新标准不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和放射性物质限量指标,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另行制定。
中外标准为何不一膳食结构决定限量标准,我国大米消费多,镉限量更严此次修订的新标准,大米含镉限量继续严于国际标准。
对此,卫生部监督局食品安全标准处处长张旭东指出,按照世贸组织相关协议规定,各国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食品消费及膳食结构不同等情况,制定不同的安全标准。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首席专家吴永宁指出,中国人膳食结构和国外不一样,污染物的限量标准不会完全与国际标准相同。
例如,大米中的镉限量,国际标准是0.4毫克/千克,我国标准是0.2毫克/千克,比国际标准严格。
这是根据我国居民膳食中大米镉的风险评估结果来制定的。
通俗来讲,就是因为中国人食用的大米比外国人多。
张旭东指出,2005年发布的污染物限量标准中,我国大米镉限量严于国际标准,根据现有研究结果,新标准维持了原标准的限量规定。
三种元素何以删除有的已无需进行限量控制,有的适用于其它管理范围新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的控制对象,为何删除了硒、铝、氟三种元素?专家表示,硒、铝、氟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过量硒摄入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健康效应。
但由于实际情况的变化,有的已无需作为食品污染物进行控制,有的适用于其它管理范围。
例如,除极个别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是硒缺乏地区。
数据显示,各类地区居民硒摄入量较低,地方性硒中毒得到了很好控制,多年来未发现硒中毒现象。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的变化及解读【摘要】《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是食品安全基础标准,对保障食品安全、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维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7年03月17日发布了GB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并将于2017年9月1日实施,该标准替代GB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本文对新旧标准进行对比,重点阐述标准修改内容,并对其进行解读以便于大家理解使用。
【关键词】污染物;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限量要求;附录A1.《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的主要定义及使用原则1.1“污染物”:食品在从生产、加工、包装、贮存、运输、销售,直至食用等过程中产生的或由环境污染带入的、非有意加入的化学性危害物质。
本标准所规定的污染物是指除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和放射性物质以外的污染物。
1.2“限量”:是指污染物在食品原料和(或)食品成品可食用部分中允许的最大含量水平1.3主要“应用原则”: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以食品通常的可食用部分计算,有特别规定的除外;当某种污染物限量应用于某一食品类别(名称)时,则该食品类别(名称)内的所有类别食品均适用,有特别规定的除外.2.本标准的主要修改内容解读2.1删除了稀土限量要求根据中国居民膳食稀土元素暴露风险评估,在代表性稀土元素镧、铈、钇的大鼠90天经口灌胃试验中,除了高剂量镧影响动物体重增重和进食量外,未发现镧、铈、钇具有明显的亚慢性毒性。
从食物中目前的稀土元素含量水平来看,除了茶叶、食用菌、藻类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外,其他各类常见食物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处于较低水平。
平均每日从膳食中摄入的稀土元素均未超过镧(代表总稀土元素)临时每日允许摄入量的5%,基于中国居民膳食稀土元素暴露风险评估结果,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取消了植物性食品中稀土限量要求。
2.2修改干制食品中污染物指标表述方式在GB2762-2012执行过程中,多次出现对干制食品中污染物指标方面的误解,为更好的阐述该原则,对表述语言进行了调整,以期更加明确便于标准执行。
食品中二氧化硫的限量标准
1. 二氧化硫 (SO2) 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常用于防止食物腐败和细菌滋生。
过量的二氧化硫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制定以下食品中二氧化硫的限量标准:
2. 红、白葡萄酒和果酒:每毫升不超过150毫克;
酱油、醋、味精:每千克不超过500毫克;
菠萝干、苹果干、芒果干等干果类:每千克不超过1000毫克;
酒糟:每千克不超过1500毫克;
蜜饯、果脯等糖果类:每千克不超过2000毫克;
果蔬罐头:每千克不超过3000毫克;
水果蜜饯:每千克不超过4000毫克;
缩微血红蛋白粉:每千克不超过5000毫克;
香肠、午餐肉等腌制肉制品:每千克不超过6000毫克;
海带丝等海产品:每千克不超过7000毫克。
3. 食品生产企业应确保其产品中二氧化硫含量不超过上述限量标准。
企业应定期进行食品质量检测,并在产品包装上标明二氧化硫含量。
4. 有关监管机构应制定相关检测方法和落实监督机制,对市场上销售的食品进行定期抽检,确保食品中二氧化硫含量符合标准。
5. 涉及违反二氧化硫限量标准的企业,将受到法律法规的追责和惩罚,包括但不限于罚款、处罚等。
6.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仔细阅读产品标签上的成分信息,并选择符合二氧化硫限量标准的产品,以保障个人健康。
7. 针对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孕妇和过敏人士,更应谨慎选择食品,避免摄入过量的二氧化硫。
食品中重金属限量标准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因此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食品中重金属限量标准,以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重金属。
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大于5的金属元素,例如铅、镉、汞等。
这些重金属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会因为人类活动而被释放到环境中,进而进入食品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针对食品中重金属的限量标准,各国有着不同的规定。
以中国为例,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规定了食品中重金属的限量标准。
比如,对于水产品中的铅、镉、汞等重金属元素含量都有明确的限量要求,以保障人们食用水产品的安全。
除了中国,国际上也有一些机构和组织对食品中重金属的限量标准进行了规定。
例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制定了食品中重金属残留限量的指导标准,用以指导各国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
在实际生产和加工中,食品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标准要求,加强食品中重金属元素的监测和控制。
一旦食品中重金属超出限量标准,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以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尤其是水产品、肉类和蔬菜水果等易受重金属污染的食品时,要注意查看产品的合格证明和检测报告,确保食品符合国家相关的重金属限量标准。
总的来说,食品中重金属的限量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各国和国际组织都在不断完善和更新相关标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食品安全形势。
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应该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共同关注食品中重金属问题,共同维护食品安全,确保人们的健康。
. 《食品和饲料中污染物和毒素通用标准》CXS 193-1995MY708/Ch1.1范围本标准包含食品法典推荐的食品和饲料中污染物和毒素的主要处理原则,并列出了食品法典委员会(食典委)建议对国际贸易中流通商品采用的食品和饲料中污染物和自然毒素最大限量和相关采样计划。
本标准仅包括饲料中的污染物能够转化到动物源食品中、从而影响公众健康情况下的饲料中污染物和自然毒素最大限量。
1.2术语的定义1.2.1一般性规定《食品法典委员会程序手册》中提到的食品法典用定义适用于《食品和饲料中污染物和毒素通用标准》,本标准仅重复其中最重要的几条定义。
本标准也介绍了一些新定义,应当在本标准中尽量解释清楚。
定义提及食品时,在合适的情况下,也适用于动物饲料。
1.2.2污染物食品法典对污染物的定义如下:“任何非人为加入食品或食用动物饲料的成分,由于食品或饲料的生产(包括作物种植、动物饲养和兽医用药等行为)、制造、加工、制备、处理、填装、包装、运输或保存,或因环境污染而进入相关食物或饲料。
该词不涉及虫体、啮齿类动物体毛及其他异物”。
本标准适用于符合食典对污染物定义的条件的任何物质,包括食用动物饲料中的污染物,以下除外:1)食品中只影响食品和饲料质量、但不影响公众健康的污染物(如铜),因为食品污染物法典委员会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保护公众健康。
2)由食典定义的在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职责范围内的农药残留。
3)由食典定义的兽药残留,以及食品中兽药残留法典委员会职责范围内的饲料添加剂(*)残留。
4)微生物毒素,如肉毒杆菌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以及在食品卫生法典委员会职责范围内的微生物。
5)在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职责范围内的加工助剂(**)残留。
(*) 饲料添加剂在《良好动物饲喂操作规范》(CXC54-2004)中被定义为:“无论是否具有营养价值,任何人为添加、通常不作为饲料使用且能够影响饲料或动物产品特征的成分。
”饲料添加剂残留包括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用部分中残留的化合物原药和/或其代谢物,及饲料添加剂相关杂质的残留。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问答一、《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修订情况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卫生部于2010年6月部署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清理工作,重点对食品中污染物等食品安全基础标准进行清理整合。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牵头承担《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修订工作。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织农业、卫生、质检、粮食等领域科研院所专家组建了标准起草组,细化修订工作原则和重点,对600多项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质量、食品卫生和行业标准中涉及污染物限量指标和要求进行全面梳理,以我国食品生产和食品污染物监测数据为基础,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并借鉴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欧盟、美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际组织、国家(地区)的食品安全标准,对2005年发布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
新《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以下简称新的GB2762)标准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向世贸组织(WTO)成员通报,并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主任会议审议通过,于2012年11月13日发布,自2013年6月1日正式施行。
二、修订原则《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是食品安全基础标准,对保障食品安全、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维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修订工作严格遵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以风险评估为依据,科学合理设置污染物指标及限量,体现了以下工作原则:一是坚持《食品安全法》立法宗旨,以保障公众健康为基础,重点对我国居民健康构成较大风险的食品污染物和对居民膳食暴露量有较大影响的食品种类设置限量规定,突出安全性要求;二是坚持以风险评估为基础,遵循CAC食品中污染物标准制定原则,结合污染物监测和暴露评估,确定污染物及其在相关食品中的限量,确保科学性;三是整合现行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行业标准中污染物限量规定,避免标准间的重复、交叉、矛盾,确保标准的统一性;四是坚持食品污染物源头控制和生产过程控制相结合,重点对食品原料中污染物进行控制,通过严格生产过程卫生控制,降低食品终产品中相关污染物含量;五是强调无论是否制定污染物限量,食品生产和加工者均应采取控制措施,突出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污染物控制要求,使食品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达到最低水平,从而最大程度维护消费者健康利益;六是坚持标准工作的公开透明和各领域专家广泛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