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C存储专题-存储行业基础知识
- 格式:pdf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74
存储基本知识及行业分析1存储架构分析目前存储市场上,根据服务器类型分为:封闭系统的存储和开放系统的存储,封闭系统主要指大型机,AS400等服务器,开放系统指基于包括Window、UNI某、Linu某等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开放系统的存储分为:内置存储和外挂存储。
开放系统的外挂存储分为:DAS存储(Direct-AttachedStorage)和NAS存储(Network-AttachedStorage)和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AreaNetwork)。
1.1DAS存储DAS存储已经有数十年的使用历史,随着用户数据的不断增长,其在数据读写、扩展、备份等方面的问题变得日益困扰系统管理员。
DAS存储依赖服务器主机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的IO读写和存储维护管理,数据读写等任何操作都要占用服务器主机资源(包括CPU、系统IO 等)。
DAS存储的数据量越大,对服务器硬件的依赖性和影响就越大。
通道将会成为IO瓶颈;同时服务器主机SCSIID资源有限,能够建立的SCSI通道连接有限。
DAS存储的共享性和扩展性很差。
每个服务器直连的JBOD只能供其独自使用。
任何形式的扩展都会造成业务系统的停机,对于7某24小时服务的关键业务系统,这是不可接受的。
并且直连式存储或服务器主机的升级扩展,只能由原设备厂商提供,往往受原设备厂商限制。
1.2NAS存储网络附加存储(Network-AttachedStorage,)采用网络(TCP/IP、ATM、FDDI)技术,通过网络交换机连接存储系统和服务器主机,存储设备作为网络标准件连入局域网中,本身具有文件系统,直接为服务器提供文件级存储服务。
由于NAS存储采用IT业界标准协议TCP/IP进行数据交换,不同厂商的产品(服务器、交换机、NAS存储)只要满足协议标准就能够实现互连互通,无兼容性的要求。
NAS存储特点:首先,NAS存储可以将设备通过标准的网络拓扑结构连接,摆脱了服务器和异构化构架的桎梏;其次,在企业数据量飞速膨胀中,NAS存储在解决足够的存储和扩展空间的同时,还提供极高的性价比。
存储基础知识培训一、存储概述存储是计算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保持数据和程序的持久性。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存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将介绍存储的基础知识,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存储的相关概念和技术。
二、存储类型1.主存储器主存储器(Main Memory)是计算机系统中最直接与CPU交互的存储设备,也被称为内存。
主存储器的容量决定了系统同时存储的数据和程序大小。
2.辅助存储器辅助存储器(Secondary Storage)用于长期存储大量的数据和程序,例如硬盘、光盘、固态硬盘等。
辅助存储器的容量一般远大于主存储器,可用于大数据存储和备份。
三、存储技术1.磁盘存储磁盘存储是一种机械存储技术,通过将数据存储在旋转的磁盘上来实现数据的读写。
磁盘以扇区为单位进行数据的存储和访问,随机存取速度较慢,但容量较大。
2.固态存储固态存储(Solid State Storage)采用闪存芯片作为存储介质,相对于传统磁盘存储具有更快的读写速度和较好的耐用性。
固态硬盘(SSD)已逐渐取代传统机械硬盘成为存储系统的主力。
3.网络存储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指的是通过网络连接远程存储设备的存储技术。
常见的网络存储技术有网络附加存储(NAS)和存储区域网络(SAN),可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备份。
四、存储管理1.存储器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器层次结构由多级存储构成,层次结构越高,存取速度越快,成本越高。
常见的存储器层次结构包括高速缓存、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2.存储系统管理存储系统管理涉及存储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包括存储容量的规划、文件系统的设计与管理、数据备份与还原等。
合理的存储系统管理能够提高存储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五、存储安全1.数据安全存储安全是指对存储中的数据进行保护和控制,以防止非法访问、损坏或泄露。
常见的数据安全措施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权限控制和备份恢复。
2.存储设备安全存储设备安全涉及到存储设备的管理和防护。
存储技术基础知识2023/9/7CONTENTS目录04半导体存储03光学存储02磁性存储01存储基本概念05数据存力存储基本概念01存储的作用·存储系统是计算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实现“记忆”的功能·存储系统负责对信息数据进行保存,可以支持写入和读取存储的类型(按类别)· 存储分为多种类型,内存(Memory) 和硬盘(Hard Disk)是最常见的两种· 内存有时候也叫运行内存(运存)。
它是CPU和硬盘之间的桥梁,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存储的类型(按类别)· 关机或断电后,内存上的数据就没有了,属于易失性(VM)存储器· 硬盘比内存的容量更大,存放了大量的数据文件。
只要执行了保存(写入)操作,即便关机或断电,硬盘上的数据仍会继续存在,属于非易失性(NVM)存储器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不同类型的存储器,根据性能和成本的权衡,应用于不同的位置。
· 性能越强的存储器,价格就越贵,会越离计算芯片 (CPU/GPU等)越近· 性能弱的存储器,可以承担一些对存储时延要求低,写入速度不敏感的需求,降低成本。
数据的类型存储技术分类(按介质)· 现代存储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别,分别是: 磁性存储、光学存储以及半导体存储.磁性存储02磁存储时代磁带机存储器· 以磁带为存储介质,由磁带机及其控制器组成的存储设备,是计算机的一种辅助存储器· 磁带机由磁带传动机构和磁头等组成,能驱动磁带相对磁头运动,用磁头进行电磁转换,在磁带上顺序地记录或读出数据。
· 低成本的存储方式,经常用于冷数据的离线存储硬盘(HDD)的基本知识硬盘(磁性)的组成· 主流的硬盘,扇区密度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越靠外侧,扇区数越多。
每个扇区的大小是4K字节,用一个逻辑块编号寻址 (LBA,Logical Block Addressing)· 以扇区为基础,一个或多个连续的扇区组成一个块,叫做物理块。
存储服务器基础知识
存储服务器是指专门用于存储数据的服务器,是现代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之一。
存储服务器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存储介质:存储服务器采用的存储介质包括硬盘、固态硬盘、磁带等。
硬盘是存储服务器最常用的存储介质,它有较高的容量和较低的成本,但对于高性能和高稳定性的需求不够满足。
2. 存储结构:存储服务器通常采用的存储结构包括直接附加存
储(DAS)、网络附加存储(NAS)和存储区域网络(SAN)等。
DAS是将存储设备直接连接到服务器上的存储结构,NAS是通过网络连接到服务器的存储结构,SAN是将存储设备连接到专门的存储网络上的存储结构。
3. 存储协议: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协议包括网络文件系统(NFS)、块存储协议(iSCSI)等。
NFS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文件系统,支持多
种操作系统,适用于文件共享等场景;iSCSI是一种基于TCP/IP协
议的块存储协议,适用于存储虚拟化、数据库等场景。
4. 存储管理:存储服务器的存储管理包括存储容量管理、存储
性能管理、存储安全管理等。
存储容量管理主要是对存储容量的分配和监控,存储性能管理主要是对存储性能的优化和监控,存储安全管理主要是对存储数据的安全性进行保护。
以上是存储服务器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存储服务器。
- 1 -。
存储基础知识注:资料整理自网络主要技术DS SN NS一、直接附加存储(DS)DS(Direct ttched Storge—直接附加存储)是指将存储设备通过SCSI线缆或光纤通道直接连接到服务器上。
一个SCSI环路或称为SCSI通道可以挂载最多16台设备,C可以在仲裁环的方式下支持126个设备。
DS方式实现了机内存储到存储子系统的跨越,但是缺点依然有很多:1、扩展性差,服务器与存储设备直接连接的方式导致出现新的应用需求时,只能为新增的服务器单独配置存储设备,造成重复投资。
2、资源利用率低,DS方式的存储长期来看存储空间无法充分利用,存在浪费。
不同的应用服务器面对的存储数据量是不一致的,同时业务发展的状况也决定这存储数据量的变化。
因此,出现了部分应用对应的存储空间不够用,另一些却有大量的存储空间闲置。
3、可管理性差,DS方式数据依然是分散的,不同的应用各有一套存储设备。
管理分散,无法集中。
4、异构化严重,DS方式使得企业在不同阶段采购了不同型号不同厂商的存储设备,设备之间异构化现象严重,导致维护成本据高不下。
DS,直接连接服务器,每台服务器连接一个存储设备,浪费资源,管理分散,异构化严重。
二、存储区域网络(SN)SN(Storge er Network )存储区域网络,是一种通过网络方式连接存储设备和应用服务器的存储构架,这个网络专用于主机和存储设备之间的访问。
当有数据的存取需求时,数据可以通过存储区域网络在服务器和后台存储设备之间高速传输。
SN 的发展历程较短,从90年代后期兴起,由于当时以太网的带宽有限,而C协议在当时就可以支持1GB的带宽,因此早期的SN存储系统多数由C存储设备构成,导致很多用户误以为SN就是光纤通道设备,其实SN代表的是一种专用于存储的网络架构,与协议和设备类型无关,随着千兆以太网的普及和万兆以太网的实现,人们对于SN的理解将更为全面。
SN的组成:SN由服务器、后端存储系统、SN连接设备。